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2. 铜齿轮形器

1件铜齿轮形器,不包括齿形物的外圆直径约11.4厘米,内圆孔径约为7.8厘米,外边厚约0.2厘米,内边缘厚约0.26厘米。 出土于【陶寺晚期】小墓

铜齿轮形器的化学成分,其中含砷达4.08%,应为【砷铜】无疑

齿轮形器,扁体实心,无空腔,可能是【单面范铸】而成。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3:48:36 +0800 CST  
3. 铜环

1件铜环。【出土于陶寺晚期捣毁中期墓地形成的墓葬五花土堆积层】

经测定分析,铜环含铜约为98.33%,未见其他金属元素,应为【纯度较高的红铜】

另经国家博物馆科技中心初步分析判断为【范铸】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3:50:09 +0800 CST  
4. 铜口沿残片

一铜器残片,口沿为尖唇,现存沿面略显向上折。【时代为陶寺文化中期】

经测试分析,残铜片含铜94.12%,含砷2.06%,其他为微量的碳、氧、硅非金素元素,为氧化及埋藏所致。可见,砷有一定含量,而铜的含量又与铜齿轮形器含量相近,故也应为【砷铜】

铜器残片虽小,但很可能是一件铜容器,【铸造】无疑,且若为容器就不排除是复合范铸而成的可能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3:51:17 +0800 CST  
对“陶寺文化”出土的4件“铜器”,不妨做一个总结性的结论:

一,2件【红铜器】(也即纯铜),2件【砷铜器】;

二,制造方法均为【铸造】方法里的“范铸法”

三,铜器出土的时期大多属于【陶寺晚期】,但有一个是属于【陶寺中期】


(附注:关于“陶寺文化”的三个分期:

陶寺文化早期,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前2100年,延续了200年;

陶寺文化中期,年代约为公元前2100~前2000年,延续了约100年;

陶寺文化晚期,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前1900年,延续了约100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4:00:49 +0800 CST  
既然“陶寺文化”出土的4件“铜器”是:

2件【红铜器】,2件【砷铜器】

那么,


问题①,“红铜和砷铜”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问题②,“陶寺文化”为何没有出土“青铜器”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4:06:27 +0800 CST  
回答问题①:

“红铜和砷铜”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红铜

其实就是纯铜,自然界里天然的就存在有“红铜”,也可以人工冶炼提纯红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铸造出来的纯铜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凝固时的收缩率也较大。但是,如果加入锡、铅以后变成“青铜”,其铸造性能就可以明显地改善!


砷铜

砷铜的得到是一种偶然性,是在人工冶炼提纯红铜的时候,由于没能把杂质“砷”全都去除掉,从而就得到了砷铜

砷铜虽然也是一种铜合金,但是,“砷铜“的产生并不是人类有意识的那种“合金化”的发明过程,而是人类冶炼纯铜时所导致的未能剔除“砷杂质”的结果,故而,“砷铜”在冶炼技术上与“红铜”的冶炼并无区别

说得更详细一些就是,当人类开始使用地表的自然红铜,或者用氧化矿来人工冶炼纯铜时,矿体表层氧化带虽以铜的氧化矿为主,但其中有一定量的含砷氧化矿(如橄榄铜矿等),还有部分未被完全氧化的含砷硫化矿也包含其中(如硫砷铜矿等),因此早期用表层氧化矿冶炼的铜制品中,往往会含有少量的“砷”等杂质,【因“砷杂质”在冶铜时未去除掉而得到的这种合金就是“砷铜”,它是人类在冶炼纯铜的初始阶段“无意识”合金化的一种产物,而并非是人类有意识“合金化”的重大发明】


而“青铜”则完全不一样,“青铜”方才是属于人类有意识的“合金化”,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重大意义的一种【发明】!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4:35:46 +0800 CST  
既然“陶寺文化”出土的4件“铜器”是2件“红铜器”,2件“砷铜器”

这意味着,【陶寺文化并没有出土任何的“青铜器”】

而我们知道,

“青铜”,方才是属于人类有意识的“合金化”,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重大意义的一种【发明】

而“陶寺文化”却偏偏缺少了最为重要的“青铜器”!

故而,陶寺文化虽有“铜器”,却仅仅只是停留在铜器时代的最初级阶段——“红铜和砷铜”时代,而并没有进入到铜器时代的高级阶段—-“青铜时代”


这样一来,就注定了晋南的“陶寺文化”在金属时代上要明显地低于河南的“二里头文化”!

因为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尤其是三四期),已经确凿无疑地进入到了“青铜时代”(二里头的青铜器基本都是“含锡铅的青铜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4:47:15 +0800 CST  
也许有人会说,晋南“陶寺”的红铜器和砷铜器,不也是属于“铜器”吗?

难道“红铜”就不能代表是“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元素?

不可以的!


“文明”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标志:

一是“青铜器”(而不是红铜等其它铜器),二是“自源文字”

两者缺一不可哦,没有任何可以妥协的余地呢~~~


因此,即便是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拥有了标准的“青铜器”,但由于缺乏“自源文字”的产生,“二里头文化”依然没有资格跨入到“文明”的行列!

更不用说,“青铜器和自源文字”两样同时缺乏的山西晋南“陶寺文化”了,距离“文明”的差距还比较大呢

而那个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连“金属时代”的铜器影子都没能有幸见的,更不用提“自源文字”的产生了(刻符不是真文字),因此,它距离“文明”的差距那就更远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5:02:46 +0800 CST  
其实在人类历史上,“红铜时代”的出现,是要明显早于“青铜时代”的!

比如在西方世界(新疆以西的地区):

“红铜时代”早在距今6500年前的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塞尔维亚(Serbia)已经被发现;但是,“青铜时代”则是在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紧邻西亚高地的、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的南北两侧率先出现!

而在东方世界(含新疆在内的以东地区):

如果暂不考虑西南地区的“三星堆文明”,

山西晋南的“陶寺文化”就属于“红铜时代”,出现的时间不过是距今大约4000年前上下而已;而“青铜时代”则最早出现于大约4000年前的新疆,其次是距今3800年前的甘肃河西走廊(四坝文化和齐家文化晚期),再其次是大约距今3800-3700年前的内蒙辽西(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遗址),最后才是河南中原的“二里头文化”!——很明显的“青铜文化”自西向东的北方传播路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5:18:11 +0800 CST  
再来回答问题②:

“陶寺文化”为何没有出土“青铜器”呢?

在中国专家定义的“大中原”范围里,是包括了“河南的豫西和豫中,和山西的晋南”这些地区的

但是在这个“中原地区”,是没有任何的“锡矿和铅矿”的,只有山西中条山里有“铜的贫矿”,也即,中原地区【“缺锡少铜”】

——这种自然条件已经决定了,“中原地区”铁定不会是世界上的“青铜技术”的原初发源地!

故而,在山西晋南的“陶寺文化”没有出现含锡的青铜器,就可以理解了~~

可为何,在河南中原的“二里头文化”里,却出现了为数不算少的含锡铅的“青铜器”呢?

请注意啊,在整个中原地区都是没有发现任何的“锡矿和铅矿”的呢

这不是很奇怪的结果嘛

其实并不奇怪!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6:04:30 +0800 CST  
在河南中原“二里头文化”里出现的为数不算少的含锡铅的“青铜器”,它们只是在中原二里头这个地方“铸造”出来的,而制作“锡铅青铜器”所必须的铜、锡、铅矿石等各种原材料的获取和冶炼提纯(也即“采矿和冶金”过程),压根就不是在“中原地区”完成的,而是在远离中原的某些地方分别获取并提纯的!

这就意味着,中原“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制作已经处于“冶金”和“铸造”相分离的【成熟高级阶段】,而并不是处在“青铜冶金技术”发明初期阶段才会出现的那种“冶铸不分”的偏低级阶段”~~

这就是说,“中原青铜文明”不出现则已,一旦出现就向上“一步跨入”到了青铜行业制造的“冶铸分离”的高级阶段!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6:16:21 +0800 CST  
还有一个问题,

许宏认为,“最早的中国”(也即“华夏文明”)应始于河南(豫西和豫中)的“二里头文化”

可楼主又说了,

“文明”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标志:

一是“青铜器”(而不是红铜等其它铜器),二是“自源文字”

两者缺一不可哦,没有任何可以妥协的余地呢~~~


因此,即便是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拥有了标准的“青铜器”,但由于缺乏“自源文字”的产生,“二里头文化”依然没有资格跨入到“文明”的行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6:44:39 +0800 CST  
那么许宏的观点,“最早的中国”(也即“华夏文明”)应始于河南的“二里头文化”,

究竟算不算错呢?

不算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6:46:14 +0800 CST  
理由如下:

因为河南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并非全部都属于夏朝,还有一部分是属于商朝的,也即,

“二里头文化”遗址是需要经过“夏商分界”的!

一个比较常见的分界法是,“二里头文化”的一二三期属于夏朝,而“二里头文化”的四期则属于商朝~~

由于商朝是有自己的“自源文字”的,也即“甲骨文”(尽管是至晚商才出现的),但起码,商王朝既有“青铜器”,后来也有“自源文字”,两者皆备哦(满足了苛刻的“文明”条件)

所以,“商文明”才是属于非常标准的“原生性文明”!

既然商王朝始建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四期,故而,河南“二里头文化”可以如许宏所说的这般,

“最早的中国”(也即“华夏文明”)应始于河南的“二里头文化”~~~~

实际上,“二里头文化”的夏商分界究竟该如何分,一直处于学术上的争议状态,就许宏教授本人的观点来看,他似乎倾向于将“二里头文化”在一二期之间分界,这就把“二里头文化“大多都归为“商朝”了,如果按照许宏的这种“夏商分界法”,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就更有资格被称作是“最早的中国”了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7:02:18 +0800 CST  
由于“商文明‘才是标准的“原生性文明”

而华夏文明(也即“中国”)始于商王朝的建立~~~

所以,【华夏文明就是一个“原生性文明”】,这是无可争议的!

即便“华夏文明”的青铜冶金技术的确是“西来的”(4000年前从中亚草原而来),但这并不妨碍华夏文明的原生性!

实际上,世界上(旧大陆上)所有的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它们的“青铜冶金技术”清一色地是外来的技术,全部都是来自于高加索山脉的南北两侧,而青铜技术的传播者正是世界上两大老牌资深的“畜牧民族”—-闪族人和印欧人

比如,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古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也是一个标准的“原生性文明”,它的“自源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自己发明出来的,类似于商人发明了甲骨文;而苏美尔文明的“青铜冶金技术”则是外来的,是由距今大约5500-5200年前,闪族人从高加索山脉的南侧(西亚高地)扩散至西亚低地(比如北美索不达米亚)而传播的青铜技术,类似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印欧人从高加索山脉的北侧(欧亚大草原)一路迁徙至中亚和新疆,并将青铜技术传播到了东方地区

因此,“青铜冶炼技术”方才是古文明的催生剂!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2 17:29:36 +0800 CST  
华夏文明肇始于“中原青铜文明”,但并不是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因为“良渚文化”尚处于新石器时代,它并无任何的“金属文化”出现,而“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则是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呢,焉能混为一谈呢?

如果有一些国人非要坚持把“良渚文化”当成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楼主只能说,请不要自行降格对待“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不仅在诞生的肇始初期就已经拥有“金属文化”,而且,还是非常标准的、毫无争议的“青铜文明”呢!

那些在内心里过分热爱“良渚文化”的中国人,请理智不妨一些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3 14:23:21 +0800 CST  
关于“中原地区”的定义


狭义的“中原地区” = 河南

(比如,河南的“二里头文化”,它已拥有了“青铜文化”)

专家定义的“大中原” = 河南 + 山西晋南

(比如,山西晋南的“陶寺文化”,它仅有“红铜和砷铜文化”)


———故而,“华夏文明”(也即“最初的中国”)最终的确是诞生于狭义的“中原河南地区”!


而不是“山西的晋南地区”,更不是南方的“长江流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3 14:25:25 +0800 CST  
请国人不要把“华夏文明”的最初诞生地“河南”,自作主张地给擅自挪到了什么湖北、江西、安徽、甘肃、云南等除“河南”以外的其它中国省份哦~~~

这是现代的许多国人常犯的一个错误----以为“华夏文明”的肇始诞生地,只要落在了现代中国的国界疆域之内的任何省份即可


好吧,楼主不妨问这些国人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把你个人的出生地从中国的某省(比如河北省),自作主张地挪到了中国的另外一个省(比如广东省),还振振有词地对你说,“反正也没有挪出现代中国的国界疆域,你在哪个省份出生不都一样嘛!”

你觉得这是可以心安理得接受的“理由”吗?


实际上,“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与每个人的诞生地是一样的,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可在现代中国的疆域境内到处游走,而是,该是哪里就是哪里,别整得跟“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似的,到处游荡也无所谓~~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3 14:29:34 +0800 CST  
中国的专家们一直比较看重山西晋南的“陶寺文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陶寺“铜器”的制作工艺基本采用的都是“范铸法”,而且,可能还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复合范铸造工艺”


由于在“陶寺文化”之后出现的“中原商周青铜文明”的大量青铜器,基本采用的都是青铜器铸造的“范铸法”工艺(而不是西方的“失蜡法”工艺),于是,中国的专家们终于找到了中原河南的“范铸法”工艺的源头活水,那不就是晋南“陶寺文化”里的铜器制作方法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3 14:30:43 +0800 CST  
中国的“中原商周青铜器”的制造方法(春秋战国以前),是以“范铸法”工艺(特别是指东方的“陶范法”)为绝对主流的制作方法,而这个方法固然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古代铸造工艺,但是凭心而论,并非是当时的整个世界“最先进的”铸造工艺

因为那时的西方世界早已经存在有“失蜡法”铸造工艺(比如,公元前第三千纪的伊朗和印度),而西方的“失蜡法”工艺就比东方的“范铸法”工艺,在“技术先进性”上还要略胜一筹呢!

两者在“技术先进性”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以东方的“范铸法”(主要是指“陶范法”)能做出的青铜器,以西方的“失蜡法”均可以做得出来;相反,而以西方的“失蜡法”能做出的青铜器,以东方的“范铸法”则不一定都可以做得出来

这就是为何,现代工业社会的精密铸造里的“熔模铸造”,正是脱胎于古代西方的“失蜡法”工艺,因为“失蜡法”的精妙处就在于,能够做出极其复杂精细的金属制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04-23 14:36:24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