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后面的事更猛。群臣提醒夏侯胜,这诏书已经决定立庙了,现在是让我们讨论立什么庙号,可没问该不该立;夏侯胜立刻怼回去——那就是诏书错了!

朝中这班大臣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可也从来没见过有人指着皇帝鼻子骂“你是个SB!”的,个个瞠目结舌;回过神来后,才开始各种姿势弹劾夏侯胜。就宣帝本人来说,他对那个一言不合就杀自己全家的曾爷爷,恐怕是好感缺缺;但这事吧,属于政治正确,还必须得做。因为宣帝是有“原罪”的——就是他那涉嫌造反的爷爷。所以为了撇清自己,他只能肯定武帝——不光是给武帝立庙,同时他也没有给自己爷爷翻案,而是给了太子刘据一个“戾”的谥号。惟其如此,才能让群臣——主要是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相信,他不会再在此事上清算,而是要放下过去向前看了。

所以夏侯胜就毫无悬念地锒铛入狱,还有一个狱友——丞相长史黄霸。原来当时所有人都在弹劾夏侯胜,只有黄霸没动静,结果以“阿纵”之名也被逮了进去。这两位虽然前途未卜,倒也看得开。他俩被关在一起,黄霸听说夏侯胜是研究《尚书》的专家,就趁机请他传授。夏侯胜说咱俩说不定明天就被杀头,学它作甚;黄霸回了一句挺NB的话:“朝闻道,夕死可也”。

于是夏侯胜这个囚犯就开始兼职讲师,阴森的诏狱竟然成了讲堂,整天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也是一桩奇闻。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1 22:01:21 +0800 CST  
从后面的剧情来看,宣帝对这两位其实是寄予了厚望的。但这些人是君子,信奉的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非常坚持原则,所以有时候也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虽然这种行事原则看起来有些傻,但如果没有这些人存在,那才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宣帝对怎么处置这两人也是颇为头疼,只好先把他俩放在牢里耗着。好在夏侯胜除了黄霸,还有个更厉害的学生——上官太后。原来刘贺刚被废那一阵,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上官太后。霍光考虑到,她在接见朝臣时不能乱说话,得能引经据典,但她之前并没有受过这种训练;而正好他知道夏侯胜学问好,就让他教上官太后。既然有这层渊源在,想来夏侯胜应该无性命之忧,而受牵连的黄霸自然也没有问题。

在给武帝立庙这件事上,宣帝和霍光本无分歧,夏侯胜事件纯属意外,而黄霸更是躺枪。因此在两人入狱后,一向执法严厉的霍光并未纠缠下去。

宣帝对霍光的专权,肯定是有意见的——不说他了,是个人都会有意见。但宣帝也并无意对付霍光,因为他比那个“王二代”叔叔要清醒得多——权力的巩固,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的政绩。更何况,让国家富强,本来也是宣帝的理想,既然霍光能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那么为什么要把他推到对立面呢?刘贺就是太执着于权力本身,本末倒置,结果身败名裂。他的胸襟,不如宣帝远甚。

而且宣帝还有一个优势——年轻。只要足够耐心,熬到霍光去世,之后不就是自己的天下吗?当然,这段时间也不能放羊,还是要有限度地显示一些自己的才能,提高臣民对自己的认同感——提拔黄霸和夏侯胜就是两个尝试,只是没想到这些君子也太有原则了。

这样下来,说不定宣帝和霍光能成就一段有始有终的君臣佳话。但天不从人愿,一个猪队友,使这段佳话成为了泡影。

因为皇后许平君,被这个人害死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2 22:03:27 +0800 CST  
二百一十二、皇后暗杀事件

宣帝刘询刚即位时,拒绝了纳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坚持立自己的糟糠之妻许平君。霍光对此倒并不怎么介意,对宣帝这种有情有义还有些欣赏;但是,他不在意,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在意——别忘了,关注女儿终身大事的不光父亲,还有母亲!

霍光的夫人,也就是霍成君的母亲,名叫显。霍光更多是从政治层面考虑女儿的婚事,但显则更多关注女儿个人的未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显当然希望女儿能入主后宫,成为帝国第一女人——因为名义上的“第一女人”上官太后,也只是霍成君的外甥女。但现在,许平君这个不知道从哪个乡下来的野丫头竟然排在了我们家成君的前头,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显先试探了丈夫的口风,发现他竟对此不以为意,于是决定撇开老公自己干。怎么干呢?在她看来很简单,许平君死了不就结了吗?

不过,许平君再怎么说也是皇后,深居皇宫之中,霍家虽然势大,但显如果要避开丈夫来摆布皇后的生死,还是很难操作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显也只是存着这么一个念想,估计也就扎扎小纸人来解气罢了。

但或许是许平君该遭此劫,一日,女医淳于衍拜见显。从这位医者的姓氏来看,估计她和文帝时的神医淳于意——就是“缇萦救父”里的那个“父”——有什么血缘关系,这样来说的话也是家学渊源;加之淳于衍女性的身份,使她得以游走在当时的贵妇人之间,甚至皇宫大内也可以经常出入。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4 22:04:56 +0800 CST  
当然,淳于衍本身医术不错,人又伶俐,甚得显的欢心,她的丈夫赏就走夫人路线,让她向显为自己求官,淳于衍此来就是为这事的。显在得知她来意后,刚想满口答应,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是现成的机会吗?

原来,当时许平君又面临生产,身体不适,淳于衍也多次入宫为她看诊——那不就意味着能够近距离接触皇后吗?一念及此,显趁机做掉许平君的想法就愈发不可收拾。于是,显遣走旁人,故作淡定地对淳于衍道:“你求我办事,那也该帮我办件事,这才公平,对不对?”淳于衍自然满口答应。显见她上钩,就说小女成君的富贵就要拜托你了。淳于衍听了狐疑,霍成君身份远高于自己,自己有什么能耐让她富贵?

谁知显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听说皇后临盆在即,身子有些不适?”淳于衍一时愕然,不明白这话题怎么突然转到这上面,小心翼翼地回道:“虽有小不适,但皇后根底不错,善加调理应无大碍。”显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我都是妇人,当知生产对妇人乃是一个大坎,十死一生。”淳于衍一听心里一咯噔,这霍夫人语气不善啊!一时不知该怎么回话。

显见她没有反应,有些失望,只好说得再明显一些:“你说皇后要是这个时候吃错了药,会怎样?”淳于衍一听就明白了,不禁暗暗叫苦——自己不过为丈夫求个小官,怎么就掺和进这种宫闱阴谋里了!她想了想,推脱道:“为皇后看病的不止我一人,而且开了方子后还会有人试药。”显回道:“那就是少夫你的事了(少夫是淳于衍的字)。如蒙力,事成,富贵与少夫共之。再说这天下都是大将军的,你怕个什么!”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5 22:01:08 +0800 CST  
淳于衍现在是进退两难——她才不信显的保证,大将军哪知道她是哪根葱,真要漏了陷,自己绝对是第一个被牺牲的;但问题是她已经知道了显的阴谋,如果不答应,恐怕今天根本就出不了霍府了!一个是可能会死,一个是立刻就死,淳于衍考虑良久,最后也只好答应。

从种种细节可以发现,显是见到淳于衍后才临时起意的;如果之前有长时间的谋划,怎么可能随便把这种阴谋拜托给一个不是自己心腹的人,然后实施阴谋的具体计划还要这个倒霉孩子自己去想?万一这淳于衍受不了心理压力,出门就自首怎么办?

但阴差阳错的是,淳于衍哪里弄得清这是霍光的意思,还是显在自作主张?她一介草民,可不敢违逆大将军,所以最后,她还是干了。本始三年春正月癸亥,恭哀皇后许平君生产后,淳于衍把附子(一种毒药)和到药丸里,趁机让许平君服下;不久,许平君大呼:“头好疼,药里是不是有毒!”淳于衍回道没有,最终眼睁睁地看着许平君被毒死!

这可是宣帝的结发之妻,是他长子的母亲,是第一个给了他家庭温暖的人;结果刚过上好日子,还没几天竟然就死了,这让宣帝怎么接受!要说许平君入主后宫后,由于她出身平民,对待后宫的宫女太监们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的态度,很是得到这些人的敬重,所以有不少人对她的死因抱有怀疑。很快,有人上书告发有医生“侍疾无状”——告发者很可能发现了一些端倪,但还没有锁定目标,只是给出了一份嫌疑人名单;当然,也有可能并没有发现什么,这道上书纯粹只是让皇帝出气用的。不管怎样,愤怒的宣帝把名单上的人统统逮了起来,准备严加审问。

但不管这个上书者是接近真相还是歪打正着,结果是淳于衍也在这份名单中。这就麻烦了,谁知道她会不会供出一切?那么,显会像她之前保证的那样,把淳于衍捞出来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6 21:56:15 +0800 CST  
二百一十三、霍光的抉择

淳于衍被逮起来后,显立刻慌了神;当然,那个女医是死是活她并不在乎,她怕的是淳于衍心理压力太大,把事情供出来。她也不知该怎么办,最后还是只好全告诉了丈夫——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这再次表明,显的暗杀皇后阴谋,实在是心血来潮,等事情真的做下了,这个始作俑者反而怂了。

霍光一听,登时惊出一身冷汗来!此时的他总领朝政,所有文书都要经过他手,所以他已经看到了逮捕这帮所谓“侍疾无状”的医生的诏书。本来霍光对这道诏书并未在意,皇帝陛下死了老婆,让他出出气也好——结果没想到这里面还真埋了颗大雷!他立刻骂妻子,你这个笨女人,咱家已经权倾朝野,你还有什么不知足,当外戚很有意思吗?也不想想吕家、上官家的下场!这种事情岂是做得的!而且还背着我来做,这不作死吗!

显怯生生地回道,事情已经做下了,奈何?霍光直头疼,一会气得想着干脆大义灭亲得了,但一看到可怜兮兮的妻子,心又软了,犹豫再三,最后这个向来铁面无私的大将军,还是昧了一次良心,在诏书上指示放掉淳于衍。

而那位违背医德的女医生,被放出来后,自此就在历史中失去了踪迹,再没有关于她之后下落的任何记载。

这件事情做得并不是天衣无缝,对霍光实在是有莫大的隐患——想想看,宣帝刘病已之前只是对妻子的死存疑,如果发现了霍光放掉淳于衍的指示,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而且还坐实了凶手跟他霍家有关系。但宣帝在开始的愤怒后,立刻倒吸一口凉气——霍光会不会为了免除后患,再把自己给撸下去!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7 22:04:06 +0800 CST  
所以之后,不管宣帝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总之他都表现得对此事一无所知——真不知道也就罢了,如果是假不知道,那么他为了能确实地报仇,现在也只能选择隐忍。
和宣帝一样,霍光也是聪明人,他很有可能已经知道了宣帝已经知道了,现在,他也要做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再撸下宣帝以绝后患?还是大家都装作没有这事?

最终,霍光还是选择与宣帝相安无事。或许是因为宣帝一直谨小慎微,霍光无法像刘贺时那样找到废黜的理由;也或许,霍光的内心始终无法割舍那个“忠厚廉直”的自己,尽管他已经位极人臣二十余年。

要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因为霍光早已看出来,宣帝其实是个恩怨分明的性格,所以并不会对有恩于他的自己怎么样,但霍家的其他人就不好说了;而宣帝现在忍得越久,将来的报复就会越猛烈——霍光等于是自己给自己的家人们判了死刑!

但这一切,霍光也只会痛苦地埋在心底——因为他家人的表现,让他明白了这确实是一群不折不扣的猪队友。显看到自己的丈夫“一手遮天”,立刻又恢复得神气活现,开始张罗女儿的婚事。恭哀皇后许平君死后一年,本始四年春三月乙卯,她终于如愿以偿地使女儿霍成君成为了帝国新任的皇后。

但喜气洋洋的她,根本没有注意到背后丈夫的苦笑。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8 22:03:13 +0800 CST  
或许是受到此事的刺激,宣帝加紧提拔一批非霍家的干部人才。本始三年,他提拔颍川郡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颍川是近畿,京兆就是京城,这都是豪强纵横之地,盘根错节,最是难治。但赵广汉在任上,就是能把这帮人治得服服帖帖。他不是靠严刑峻法,而是一靠待人至诚,二靠广布耳目。长安城曾有几个无赖少年聚到一座空屋商量打劫行人,结果屁股还没坐热,赵广汉就带着捕快破门而入,这帮无赖直呼为神兵天降!京兆百姓对他交口称赞,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华北一带发生大地震,宣帝大赦天下,趁此机会把在牢里教学了两年《尚书》的夏侯胜、黄霸放了出来。夏侯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无威仪,有时候直呼宣帝的字,宣帝知道他的脾气,也不以为意,反而更加亲信。夏侯胜其时年老,不太直接参与朝政,但每有大事,宣帝必然要征求他的意见。多年后,夏侯胜官至太子太傅而去世,年九十余,上官太后专门为他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当时儒者皆引以为荣。

至于黄霸,出狱后成为扬州刺史,他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说。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6-29 21:54:07 +0800 CST  
二百一十四、乌孙匈奴之战

前两回都在讲宫斗,其实在这件事发生期间,汉朝又一次和匈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宣帝刘病已的注意力当时都放在了这件事上。

这次战争的源头,还要从乌孙说起。汉初时匈奴冒顿单于赶走月氏人后,乌孙人占据月氏故地,向匈奴俯首称臣。武帝刘彻一直想和他们结盟,东西夹击匈奴,但彼时匈奴势大,乌孙不敢答应;汉朝与匈奴三次大战后,匈奴衰弱,乌孙的心思就活泛起来,开始和汉朝眉来眼去,武帝元封六年,当时的乌孙王昆莫娶了汉朝的公主刘细君为妻。不过当时匈奴余威尚在,乌孙仍然两头下注,昆莫的另一个老婆就是匈奴公主。

多年以后,刘细君病故,应乌孙之请,武帝又嫁过去一位公主——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给当时的乌孙昆弥岑娶。岑娶死后,刘解忧改嫁岑娶的继任者,其伯父肥王翁归靡,后来生下三男两女。昭帝时,匈奴与车师国共侵乌孙,刘解忧向娘家求救;汉朝本欲出兵,恰逢昭帝刘弗陵驾崩,所以只派遣光禄大夫常惠出使乌孙,让他们先抗住。

到了本始二年秋,刘解忧再次求助,此时汉朝已经从权力交接的动荡中稳定下来,遂决意出兵。此次分军五路:祁连将军田广明四万余骑出西河郡,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出张掖郡,前将军韩增三万余骑出云中郡,蒲类将军赵充国三万余骑出酒泉郡,虎牙将军田顺三万余骑出五原郡。同时乌孙也答应出动五万骑兵,常惠被任命为校尉和他们一起行动。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1 21:59:14 +0800 CST  
本始三年春正月戊辰,五路大军杀向塞外。没承想,经过多年交锋,匈奴早就怕了汉军,根本不愿与汉军决战,所以一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五位将军忙活了小半年,斩获寥寥,只好在当年夏五月回师。其中范明友首虏七百,韩增一百,赵充国三百,虽然战绩不怎么好看,但他们也确实尽力搜索匈奴主力了,所以宣帝并未处罚。剩下两位就倒霉了,田广明到了鸡秩山,首虏数只有十九级;本来斥候说山西边有匈奴兵,但老田怂了,吩咐斥候闭嘴,毅然撤军。而田顺只走了八百里就不敢走了,号称首虏一千九百,顺利“凯旋”。

这两位的行径实在是侮辱了宣帝的智商,所以一回来就被抓了起来,随后两人自杀。

这一仗汉朝看似无功而返,但别忘了还有一路——乌孙。匈奴人一直视乌孙为自己养的狗,根本没想到他们敢噬主,哪知这次他们是玩真的,结果毫无防备之下匈奴被乌孙打了个措手不及。乌孙俘虏了壶衍鞮单于的父亲以下四万余人,牲畜七十万余头。其实在汉朝之前的策划中,赵充国这一路本来应该是接应乌孙的,哪知乌孙这回这么积极,出手太快,赵充国只赶上一个尾巴,所以汉军也就他这一路的俘虏中有匈奴贵族。

这样看来,汉朝这回兴师动众,似乎只是给他人作嫁衣裳;然而,汉朝已经实现了他的战略目标——拉乌孙下水。乌孙这下虽然吃了个饱,但也把匈奴往死里得罪了,以后只能和汉朝绑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等于纳了个“投名状”。在这背后,自然脱不了公主刘解忧和那个校尉常惠的影子,所以此役汉朝这边只有他封了侯。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2 22:10:28 +0800 CST  
常惠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些眼熟?——他其实就是昔年典属国苏武的副使。和苏武回国后,他仍然是苏武的副手。苏武是外交口的一把手,但他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所以实际主持工作的是常惠。常惠这一把尝到了“以夷制夷”的甜头,之后又带着少量汉军、大量乌孙和西域兵马围攻龟兹国——因为多年前龟兹杀了屯田的汉校尉赖丹——逼得龟兹王献出了一个大贵族的首级才罢军。

常惠的这种操作,给了宣帝一个经营西域的新思路,多年以后,这个思路开花结果,诞生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机构——西域都护府。

此役之后,匈奴算是和乌孙杠上了。本始三年冬,单于亲自出兵乌孙,颇有斩获;然而回军时,却突遇暴雪,路上损失高达九成——倒霉起来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乌孙知悉后迅速报复,更不妙的是,匈奴北边的丁令、东边的乌桓也趁火打劫。这其实也不难猜到,草原上向来是丛林法则,昔日霸主稍显颓势,立刻就是墙倒众人推。前几年乌桓就已经和匈奴干上了,不过他们比较莽,撩匈奴的同时还撩汉朝,不像乌孙这样比较上道。

三面夹击下,又加上随后一个冬天的饥荒(食物都被那三家抢了),匈奴人口减少三成,牲畜死亡半数,“大虚弱”。就这还不算完,好不容易捱过了年,汉朝又来转了一圈——这一圈下来匈奴又损失数千……

匈奴这一“草原霸主”,已经越来越名不副实。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3 22:04:00 +0800 CST  
二百一十五、宣帝亲政

地节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宣成侯霍光病逝,宣帝刘病已与上官太后亲临其丧,下令由中二千石官员治冢,其梓宫、葬具皆用天子制度,并陪葬茂陵(武帝的陵寝),一如酂文终侯萧何故事。

自武帝刘彻驾崩以来,这个国家实际的皇帝,就是霍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致使天下户口减半,盗贼充斥;后来又由于昏聩糊涂,巫蛊之祸搞得朝廷元气大伤。霍光执政近二十年,把大汉从武帝晚年濒临崩溃的边缘又拉了回来,可以说居功至伟。而且中间发生的几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他都处理得果决干脆,再未重蹈巫蛊之祸的覆辙——即使是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他也是办得毫不拖泥带水,令人无话可说。武帝之后的这段时间,被称为“昭宣中兴”,而这所谓的“中兴”里面,有一大半都是他霍光的功劳。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样一个炙手可热、能让皇帝“如芒在背”的大权臣,史家们对他的评价,竟然大多都是“不学无术”……一国宰相居然是半文盲,这让科举时代后的中国人真是无法想象。其实,这一评价倒未必是污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初夏侯胜随便引用了一句《尚书》,就把霍光唬得一愣一愣的——要知道《尚书》对汉朝的知识分子来说可是入门读物,大概也就是初中生的水平吧!

所以搞不好霍光的真实学历,比“兴于闾阎”的宣帝还要低——好歹宣帝还是通读《诗经》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5 22:04:34 +0800 CST  
但正是这个半文盲,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挽狂澜于既倒,同时也在后武帝时代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屹立不倒,皆因为他拥有别人没有的品质——忠诚!对这个国家的忠诚,对皇帝刘家的忠诚!以他后来的权势,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他却从未表达出对那个位置一丝一毫的觊觎;他明明可以为了家族的安全,再把宣帝废掉,但最终却没有,因为他知道只有宣帝才是他合格的政治继承者。武帝当初选他托孤,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谓贤者多如牛毛,而忠者凤毛麟角。

宣帝对霍光的看法,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作为一个皇帝,他天然地不会喜欢这样一个越俎代庖的权臣;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足以理解霍光的政治家,他心底里又对霍光十分佩服。而宣帝又是一个有恩必偿之人,所以他也是希望能和霍光的身后人们善始善终的。因此在霍光去世后,他接连封霍家子弟为高官——当然,一把手的位置没有给他们;新的一把手,是过去的二把手,大司马车骑将军富平侯张安世。

至于霍家人满不满意,那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

霍光走了,宣帝就只能靠自己了。作为唯一一位吃过牢饭的皇帝,宣帝深知民事之艰难;既然命运把他推到了这个位子上,他就打定主意要好好干,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同时他也憋着一口气,要为自己具有“污点”的家族正名。从此他开始励精图治(这也是该成语的来源),通过聆听官员们的奏对,亲自考察自丞相以下所有中枢官员的才能,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而且宣帝那可是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锻炼过的,深谙人情世故,一般人还糊弄不了他,所以一时之间,枢机周密,品式备备,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6 22:08:53 +0800 CST  
除了考察中央官员,宣帝还尤其重视刺史、守、相这些二千石级别的地方官。他认为,与中央官员不同,这些人是所谓“亲民官”,老百姓能够直接接触到的就是这些人,所以这些人在老百姓眼中那就是朝廷,这些人治政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百姓们对朝廷的观感,所以他们某种程度上比中央的官员还要重要。宣帝甚至对此总结出一套理论:“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而且他还定下一条制度——中央官员优先从优秀的地方官员中来选,换作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想进中央,就必须得有基层经验。这件我们现在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就是从宣帝这里开始的。

如此看来,宣帝对权力的本质,对统治的艺术,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健全的、而且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此君真是把当皇帝当做一门学问在研究。如果他愿意,甚至能写出一本帝王学的教科书来……这比大多数当皇帝当得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水平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领袖,因此“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7 21:56:26 +0800 CST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大事记

孝昭皇帝元平元年(前74)
夏,四月,癸未,昭帝刘弗陵驾崩。
大将军博陆侯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以右将军富平侯张安世为车骑将军。
六月,丙寅,刘贺即皇帝位,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
癸巳,霍光等请上官太后诏,废皇帝刘贺为庶人,尽杀原昌邑国群臣。
秋,七月,霍光等议立刘病已为帝。庚申,刘病已封阳武侯,随后即皇帝位,是为汉中宗孝宣皇帝。尊上官太后为太皇太后。
八月,己巳,丞相安平敬侯杨敞薨。
九月,大赦天下。戊寅,以蔡义为丞相。
冬,十一月,壬子,立许平君为皇后。

中宗孝宣皇帝本始元年(前73)
霍家根据于朝廷。
夏,四月,庚午,地震。
五月,赦天下。
六月,谥刘据为戾太子,并改葬。
秋,七月,立燕剌王刘旦原太子刘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刘胥少子刘弘为高密王。
以河南郡太守丞黄霸为廷尉正。

本始二年(前72)
春,大司农田延年有罪自杀。
夏,五月,立武帝刘彻庙号世宗。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长史黄霸因反对此事入狱。
和亲乌孙之公主刘解忧求助,秋,发祁连将军田广明、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蒲类将军赵充国、虎牙将军田顺五路击匈奴。以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共击匈奴。

本始三年(前71)
春,正月,癸亥,恭哀皇后许平君被霍光之妻显谋杀。霍光隐匿妻子之罪。
夏,五月,五路大军回师,斩获甚少。
乌孙大破匈奴。
大旱。
六月,己丑,丞相阳平节侯蔡义薨。甲辰,以长信少府韦贤为丞相。
以大司农魏相为御史大夫。
冬,匈奴壶衍鞮单于击乌孙,回军遇大雨雪,减员九成;随后,丁令、乌桓、乌孙三国共击匈奴,匈奴大虚弱。
以颍川郡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

本始四年(前70)
春,三月,乙卯,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赦天下。
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同日地震,赦天下。释夏侯胜、黄霸,以夏侯胜为谏大夫、给事中,黄霸为扬州刺史。
广川王刘去草菅人命,被废,自杀。

地节元年(前69)
楚王刘延寿暗地支持刘胥为帝,冬,十一月,事发,自杀。有诏不论刘胥。
以于定国为廷尉,与故廷尉张释之相称。

地节二年(前68)
春,三月,庚午,博陆宣成侯霍光薨。宣帝与上官太后亲临丧,其葬礼依天子制度。
夏,四月,戊申,用魏相议,以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大赦天下。
壶衍鞮单于死,其弟左贤王立为虚闾权渠单于。
匈奴大饥。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8 22:01:29 +0800 CST  
二百一十六、打压霍家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皇帝地节三年(前67)~元康四年(前62)

宣帝刘病已对博陆宣成侯霍光又敬又畏,但对他的家人,可就不这么看了;而且素来机敏的他,恐怕早就发现恭哀皇后许平君是谁害死的,报仇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让杀妻仇人再手握重权呢?所以他虽然在地节二年霍光病死的时候,拜霍光之子霍禹为右将军,又以霍光侄孙乐平侯霍山为奉车都尉领尚书事,看似让他俩能参与中枢决策,但很快又批准了御史大夫魏相的意见,取消了上书分主副二封的制度。

这是怎么回事呢?话说“尚书”本是少府下面管理图书档案的一个类似办公室的机构,但武帝刘彻为了分化三公九卿的权力,人为抬高尚书的权限,把自己的宠臣——尤其是那些资历不够的宠臣安插在里面,逐渐形成一个类似后世内阁的机构,时人称作“中朝”或者“内朝”,相对的,旧有的官僚机构则是“外朝”。所以后来尚书逐渐成为中央决策机构,一个人“领尚书事”就意味着进了中枢。

而当时,底下臣子们所有的上书都要抄写两份,其中副本由领尚书事者先拆封,如果发现不妥,就不会递给皇帝。这本来是武帝为了提高决策效率采取的手段,但他那时候政治威望高,想用谁就用谁,领尚书事的人选都是自己绝对的心腹,所以不怕被蒙蔽;缺乏背景的宣帝显然没法做到像曾祖父那样,这个制度就成了作茧自缚,索性废掉——显然针对的就是领尚书事的霍山。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09 22:04:52 +0800 CST  
地节三年夏四月戊申,宣帝立皇子刘奭为皇太子,霍光夫人显知悉后恼羞成怒,气得直吐血——她费劲心思干掉许平君,把女儿霍成君捧为皇后,为的都是什么?结果还是让那个卑贱女人的种成了太子,自己的外孙子将来还得向他俯首称臣,这怎么受得了!于是,显故技重施,吩咐霍成君找机会毒死这小子。但宣帝因为一次疏忽失去了妻子,怎么可能再栽到这上面?后来但凡霍成君请太子吃东西,太子的身边人必然先尝,霍成君根本找不到下毒的机会。

当年陷害戾太子刘据的阴谋,那是一环扣一环;现在的显只会下毒,相比起来真是弱爆了!

以立太子为分界点,此后宣帝和霍家的斗争越发白热化。当年长安下大冰雹,大行丞萧望之上书说这是大臣“一姓专权”,故上天示警——说的是谁不言而喻。宣帝就拜萧望之为谒者,专门处理平民的上书。

同时,宣帝封岳父昌成君许广汉为平恩侯,和升任丞相的魏相、侍中金安上(秺敬侯金日磾的侄孙)等人避开霍家人,组成了一个新的“中朝”。宣帝下令臣民奏事不再通过尚书,这样就架空了霍山。随后,宣帝又用数个月的时间,逐渐把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中郎将王汉,长乐卫尉邓广汉等人出为外任,调离了中央——这些人全是霍家的女婿。又收了霍禹、赵平(霍光女婿)的兵权,京城和皇宫的卫戍换成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统领(张安世的哥哥掖庭令张贺是宣帝的恩人),下面的各级将领也都换成了宣帝亲信的许、史家人(史家是宣帝的奶奶家)。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10 22:03:56 +0800 CST  
那么霍家人呢?他们似乎对此毫不在意,一直在醉生梦死:显忙着和仆人冯子都眉来眼去,霍禹、霍山忙着盖房子,霍光侄孙中郎将冠阳侯霍云则忙着打猎……直到有一天,他们惊觉朝中怎么没有自己人了,这不对劲啊!地节四年,霍家的四员大佬——显、霍禹、霍山、霍云聚在一起商量这事,霍山就抱怨自己这个领尚书事完全被架空了;而且现在到处有谣言,说当年许皇后是咱家害死的,这是要把咱家往死里整啊!

显一听,脸色大变,只好吞吞吐吐地说出毒害许平君的实情,霍禹等人听后大惊失色,纷纷埋怨老太太怎么不早说!原来,这几个纨绔子弟胸无大志,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所以宣帝夺权也就夺了,至少还能当个富家翁;但他们本以为宣帝这么做只是想掌权,哪知道原来宣帝和他家还有杀妻之仇,这怎么可能善了!而显一直瞒着没说,搞得他们完全错判了形势,现在就非常被动了。

既如此,那剩下的招,也只有鱼死网破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11 21:57:17 +0800 CST  
二百一十七、霍氏覆亡

霍家诸人得知了谋杀恭哀皇后许平君是事实后,越发感到不妙;与此同时,不知是偶然还是故意,开始不断有事情刺激到他们。地节四年,中郎将冠阳侯霍云的舅舅李竟有个基友叫张赦,他看到霍家人心惶惶,就出了个主意,叫显去联络上官太后,把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做掉,这样就可翦除宣帝刘病已羽翼,到时候皇帝还不是由他们家任意拿捏?

这张赦算是说到关口上了,霍家在宫中最有势力的臂助,除了霍家的“自己人”上官太后,还能有谁?毕竟辈分在那摆着呢,碍于汉家“以孝治天下”的传统,如果没有十二分的证据,宣帝还真不能拿她怎么样,不然就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但宣帝又不傻,对此自然也倍加防范。很快,这件事就被一个叫张章的告发,有关部门把张赦抓了起来。但很快,宣帝就下诏放了张赦。宣帝此举,无异于在你面前磨刀霍霍,但就是盯着你一言不发,你说你什么感受?奉车都尉乐平侯霍山等人在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心态果然崩了,赶紧串联自己家那一大堆姑爷,准备来个先下手为强。

但他们这边刚串联,宣帝又出手了——坏事的还是李竟,他这回涉嫌“勾结诸侯王”,终于被抓了起来,然后很快就出现了对霍家不利的证词。宣帝借此机会,废除了霍云、霍山的宿卫兵权,把他俩赶出了皇宫。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12 21:55:59 +0800 CST  
到此地步,霍家人终于受不了了,于是大家终于决定,咱们来造个反吧!霍山出了个主意,说最近丞相擅自减少了宗庙的供品,咱们让太后在宫中请客,叫来丞相和平恩侯,然后在宴席上以此罪名,叫范明友和邓广汉当席砍了他俩,然后太后出面废了天子,立霍禹为帝,大事可定!

但他们刚刚和上官太后等人串联,安排好了一切时,宣帝突然又挥出一记重拳——出任霍云为玄菟郡太守。这一拳的时机掌握得实在太精准了,霍家人这才惊觉,原来自己的每一步,都在宣帝的掌控之中!真是可笑,原来自己的一切谋划,不过都是垂死挣扎罢了!

于是在地节四年秋七月,绝望中的霍云、霍山、光禄勋平陵侯范明友自杀,大司马霍禹腰斩,显及其他霍家人皆弃市,因此株连者数十家。八月己酉,皇后霍成君被废,打入冷宫,十二年后自杀。

这就是武帝朝后二十年间最大的权臣——博陆宣成侯霍光一家的结局。

而到这个时候,离霍光去世还不到三年。

其实可以发现,霍家谋反与其说是自己欲壑难填,不如说是被宣帝“诱导”的!其实在之前,就有不少臣子劝宣帝,为了让霍家能有个好结果,不要给霍家那么多权力,让他们安心当富家翁就好了;甚至还有臣子表示如果陛下不好意思开这个口,自己可以代劳。但宣帝对此都笑而不语。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7-13 22:01:09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