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想想之前的吕、薄、窦、王四大家族,那都是威风八面,跺跺脚朝局都要抖三抖的人物,所以上官桀这还真不是异想天开。更何况他手里还有一个正合适的对象——上官安的女儿只比昭帝小六岁,这难道不是天作之合吗?

——但这种事是不可能绕开一把手霍光的,所以上官桀先去找霍光通通气。在上官桀想来,这事应该是手到擒来的——别忘了上官桀的孙女,不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吗?

哪知霍光却拒绝了,不过理由倒并不是不给亲家面子——咱外孙女和皇帝同代是不假,但你搞清楚,皇帝现在可是只有十一岁,也就是说小姑娘只有五岁,哪有这么早就嫁人的?何况皇家的婚事,又岂能如此草率!

这样看来,霍光还是为昭帝着想的。虽说皇帝娶皇后多是政治联姻,但毕竟是人生大事,要是一点不问皇帝的意见就自作主张,也就忒霸道了。所以霍光估计是想等昭帝成年后再提这事。

这就看出霍光与上官桀的区别来了。霍光对这个外戚身份,并没有那么热衷;实际上他对“把持朝堂”也远没有上官桀热衷——不然就不会在始元二年听人建议,大力拔擢刘姓宗室了。当然,身处他那个位置,你要说他对权力没有一点欲望也不现实,但他毕竟本性是个忠厚谨慎的人,并不想像亲家那样汲汲钻营。

但上官桀是铁了心要当这个外戚的,亲家的路子走不通,他就走皇帝姐姐的门路。前面说过,昭帝在宫中是由他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的。说是姐姐,但鄂邑长公主起码比昭帝大三十岁,昭帝其实是把她当母亲看的。这位长公主是昭帝在世的唯一的姐姐,又有抚养之恩,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04 22:03:08 +0800 CST  
这位姐姐当时养了个小白脸叫丁外人。她当时可能已经守寡,又或者权势太盛,老公敢怒不敢言,总之这面首是养得肆无忌惮,众人皆知。上官安和丁外人有旧,就跑去游说丁外人,求他在长公主面前美言几句,让自己女儿当上皇后,并许诺事成之后封他个列侯,这样也有资格让他堂堂正正地娶了长公主。丁外人大喜,果然回去就开始吹枕头风,于是鄂邑长公主发话,上官桀终于如愿以偿地把孙女送进了宫。始元四年春三月甲寅,这个六岁的小姑娘母仪天下,成为昭帝的皇后。

很快,上官安父凭女贵,在同年升任车骑将军——这可是金日磾生前的职位,也就是说上官桀父子都进了宰相团了。第二年夏六月,上官安更是被封为桑乐侯。上官家此时在朝中可谓炙手可热,甚至有隐隐压过霍光一头的架势。

但是,上官安毕竟是官二代,不像乃父,经历过殚精竭虑揣摩皇帝心思、讨皇帝欢心的日子,所以嘛,人就比较狂。有次昭帝请客,上官安回家后就向门客吹嘘:“与我婿饮,大乐!见其服饰,使人归欲自烧物!”——这话说得就有大不敬的嫌疑了,要搁武帝那会,凭这句话就能把上官安给砍了。

上官父子既有如此大的野心,对他们来说,一直排在他们前面的霍光,又怎会不碍眼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05 22:12:16 +0800 CST  
一百九十九、苏武回归

前面说过,匈奴这几年流年不利,新上位的壶衍鞮单于得位不正,就又向汉朝抛出橄榄枝;正好汉朝这边也想休养生息,两方一拍即合。始元六年,汉朝向匈奴派出了商议和亲的使者。

但单于没料到,汉使刚来,还没谈和亲,却劈头先问起了另一个人,谁呢?

——苏武。

苏武是武帝天汉元年被扣押在匈奴的,到始元六年为止,已经过去了十九年,皇帝都换了一个了。当初他不肯投降,匈奴人把他甩到北海,也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边上放羊,还说除非公羊生仔,否则他别想回家。北海那地方连匈奴人都不太愿意去,有上顿没下顿就成了苏武的日常;实在撑不住了,他就抓老鼠吃。但即使如此落魄,他仍牢牢握着汉使之节杖,风雨不改,以致上面的旌节全都磨掉了。

苏武在匈奴这边,其实是有一位颇有权势的故人的——右校王李陵。一开始,李陵因为自己投降,愧见故人,不敢去找苏武;过了几年,单于见苏武始终不降,就派李陵去游说苏武,李陵只好硬着头皮去见他。昔年的两位好友,没想到再见面却是在这种情势下,两人不禁一阵唏嘘。

李陵告诉了苏武一些不幸的消息:原来在苏武被扣押匈奴期间,他的两个兄弟皆因犯罪自杀,母亲去世,妻子也改嫁了;苏武的亲人,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两女一男——而这也已是李陵投降匈奴前的事情了,现在又过了十余年,这些亲人还在不在,不得而知。人生短短数十年,你又何必自苦如此呢?当初我也不愿投降,整日精神恍惚,比你现在要纠结得多;但陛下老了,喜怒无常,不分青红皂白杀我全家,这样的人,你又何必效忠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06 21:41:25 +0800 CST  
对李陵的遭遇和选择,苏武是理解的,所以他也并没有讽刺李陵;但能理解不代表能认同,苏武正色道,我家的地位、我家的荣耀,都是陛下所赐;陛下可以对不住我,但我不会对不住陛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李陵再三相劝,但苏武始终不改辞色。李陵其实早就猜到会如此,喟然长叹:“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遂洒泪与苏武告别。

后来,武帝刘彻驾崩,消息传到匈奴,李陵跑去告知苏武,苏武得信后,号泣吐血,持续数月。话说武帝晚年法令无常,杀了很多不该杀的人,真心为他哭泣的人,恐怕只有这位被他早忘在匈奴的苏武了。

但武帝忘了苏武,不代表所有人都忘了苏武。现在朝廷的top 2——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和左将军安阳侯上官桀,当年和苏武、李陵等,在朝中都属于少壮派,交情都还可以,所以此时和亲重启,他们提的一个条件,就是放回苏武等被扣押者。匈奴人刚开始还装糊涂,说苏武什么的早就死了;后来常惠——也就是当年苏武的副使,为保命投降匈奴——偷偷接触汉使,告知苏武健在。汉使再见单于时,就说我们皇帝在上林中打下一只大雁,发现大雁脚上系了封帛书,是苏武写的,说他被关在某某大泽中——这便是雁足传书的来历。单于听后吃了一惊,只好承认苏武还活着,把苏武和马宏等人放了回去。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07 21:59:23 +0800 CST  
这位马宏,是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时的副手,王忠被匈奴偷袭战死,马宏被擒,也是不愿投降,和苏武一样一直被扣押;现在匈奴想和亲,总得表示表示,所以把他们放了回去。

匈奴人不光放了苏武,苏武使团之前的被逼投降者也被放了回去——但其实他们大多数已经病死了,加上苏武也就十个人。苏武回京后,昭帝特别下诏,让他拜谒武帝陵庙,十九年,到此终于复命,完成了任务。苏武当年出门时,正处壮年,回来后已是须发皆白,难怪李陵会说,以足下之功,必将留名于汗青!

李陵这番话,是苏武临走前,他跑去祝贺时说的。他还说,自己本来也有忍辱负重之心,欲行曹沬之事,奈何武帝杀他全家,所以这些事,也就不用提了!苏武回来后把李陵的话告诉了霍光、上官桀,这两位本也同情李陵,就派出李陵的故人任立政等,想再试试,看能不能招回李陵。

但李陵的回复是:“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终于还是老死匈奴,埋骨异域。

李陵知道,苏武必将留名青史,而自己即使有再多的原因,也是一个投降者;事到如今,难道让他再投降一次吗?

这也是这位命运坎坷的名将,最后的尊严吧!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08 22:00:47 +0800 CST  
二百、上官桀的阴谋

一山不容二虎,左将军安阳侯上官桀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这两位大佬的蜜月期,很快就要结束了。上官桀父子如愿成为外戚后,履行先前的承诺,为鄂邑长公主的姘头丁外人求封侯,但霍光一看,丁外人又没有军功,凭什么封侯!结果就给摁下来了。上官桀们退而求其次,欲给丁外人求个光禄大夫当当,没想到霍光更恼了——这是咱当过的官,怎么能让一小白脸来当!也给否了。这下,霍光就把上官桀父子、鄂邑长公主都得罪了。

后来上官桀老丈人的心腹家人犯法当诛,霍光根本不留情面,还是鄂邑长公主出钱为这个人赎罪,因为这件事再加上丁外人的事,上官桀父子就和鄂邑长公主搞到了一块。话说在武帝刘彻时期,上官桀的官位本来在霍光前面,结果现在霍光反而压在他的上头,他对此就颇多微词;现在皇帝成了他的孙女婿,皇帝唯一的亲姐姐又成了他的盟友,上官桀遂决定——把霍光拱下来!

我们可以看看两边的力量对比:从权力上来看,霍光是一把手,显然强于二把手上官桀,所以上官桀要搞掉他,肯定要找帮手——鄂邑长公主就是第一个帮手。但长公主毕竟是位女性,政治上的影响有限,所以他们还得找一个更厉害的。

扫视一圈后,上官桀把视线锁定在燕王刘旦身上。这位王爷在昭帝刘弗陵初即位时就搞过一次未遂的叛乱,现在仍然贼心不死。而且说实话,昭帝的皇位,从宗法制的角度来说,确实没那么牢靠。始元五年时,有一个人跑到皇宫前自称是太子刘据,当时巫蛊之乱过去还不到十年,长安居民对这位冤死的太子本来就多有同情,一听说刘据死而复生,纷纷跑来观看,万人空巷。而朝廷呢?自丞相以下对此无人敢吱声,一时竟束手无策。眼看一场骚乱就要酿成,还是京兆尹隽不疑有担当,二话不说就把这位“刘据”逮了起来;事后一查,果然是个假的,而一场大祸亦消弭于无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0 22:05:28 +0800 CST  
区区一个冒牌货,都险些动摇昭帝的皇位,更何况刘旦这位正牌的“先帝长子”呢?上官桀利用了刘旦的野心,也和刘旦搭上了线。

上官桀找的第三个帮手,乃是御史大夫桑弘羊。此君虽说不是遗诏辅政大臣,但武帝在遗诏中特别点了他的名,所以也算半个辅政大臣,地位仅次于三大臣之后。作为四把手,他本来对前面几个大佬的明争暗斗一直保持中立。后来上官安这毛头小子跑到他前面成了三把手,从这个角度来说桑弘羊应该还跟上官家不对付才对。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把他拉到了霍光的对立面。

始元六年春二月,各郡国士人上对策,呼吁放开盐铁专卖,废除酒榷、均输官,还利于民。这些政策可都是桑弘羊在操作的,自然就戳中了他的痛点,受到他的大力反对。盐铁专卖虽然有与民争利之嫌,但确实不加赋而令国库充实,朝廷对此亦不置可否。为此,霍光干脆组织召开了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邀请朝廷公卿、郡国士子于京师共同商议此事,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这次会议不论官位大小、地位高低,只看你有没有理,会议上的言论多年后还被结集出版,也就是《盐铁论》,因此盐铁会议一直被视为文化上的一场盛事。

桑大夫作为一位技术官僚、天才经济学家、国家操控经济的第一人,在此次会议上大杀四方,将反对者驳得体无完肤。奈何,其实朝廷已经决定要“与民休息”,胳膊拗不过大腿,桑弘羊表现得再好亦是无用,会议结束时,盐铁专卖还是被废除了,这对他自然是一大打击,所以他当然也和废除派的霍光卯上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1 21:56:53 +0800 CST  
这样,上官桀在后宫、宗室、朝廷中都找到了强援,再加上皇帝本人是自己的孙女婿,而且还是个小屁孩,那还不任由自己摆布?因此在元凤元年,他们的计划发动了。

上官桀找来一个人,以刘旦名义上书,说霍光前几天检阅羽林军,车驾用皇帝的规格;之前苏武在匈奴二十年不降,回来后只当上典属国,而他霍光的长史杨敞无功却为搜粟都尉;而且霍光还擅自增加其幕府校尉,可见此人“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这封上书字字诛心,而且妙的是写的大多都是实情,只是笔法稍转,一个心怀奸计的权臣形象就跃然纸上。

前面说过,霍光轮休时,上官桀代理;上官桀就利用这点,专挑霍光休假不在皇帝身边时,递上这封上书,同时自有桑弘羊带着一帮大臣敲边鼓。到时候只要皇帝的大印一盖,什么大司马大将军,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上官桀们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那就是那位他们以为可以随意拿捏的“小屁孩”——

昭帝刘弗陵。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2 21:54:43 +0800 CST  
二百一、上官桀败亡

说实话,左将军安阳侯上官桀陷害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的这招还是够阴的。其实,霍光身为一把手,对搞掉二把手上官桀并没多大兴趣——因为不管上官桀在不在,他都还是一把手。因此他对上官桀就不可能有那么多防备,这次完全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在上官桀看来,只要递上这封诬告信,忽悠小皇帝把霍光逮起来,到时候霍光就任由自己揉捏,死定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昭帝刘弗陵看完信后,并没有像上官桀所想的那样大发雷霆,反而不置可否。上官桀见状,突然产生不妙的预感,试探性地问道该怎么处理?昭帝若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不咸不淡地回道,等大将军明天上班来了再说。

看着面无表情的昭帝,上官桀突然发现,自己真的了解这个“毛头小子”吗?

第二天早上,霍光才得知了这个消息,登时惊出一身冷汗;但看看似乎并没有人来抓自己,于是壮着胆子去了皇宫。本来他作为首辅,平常不用通报就能直接见昭帝,但现在他也搞不清皇帝是个什么态度,只敢待在偏殿等待召唤。昭帝起床后,立刻把霍光召了进来;霍光见到昭帝,二话不说就免冠、顿首谢罪,希望能博得昭帝的同情。

但昭帝却说,将军你不用这样,朕知道,这封上书,是诬陷!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不光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没想到,就连霍光自己也没想到!霍光赶紧问昭帝何以见得?昭帝冷静答道:“这封信说是燕王写的,里面提到霍将军检阅羽林、调动校尉,这些事都是在京城附近发生的,而且距今不到十天。燕王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燕国,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就算他在京中广布耳目,但传递消息也需要时间,一来一回,一个月就过去了,何以他这封检举信,竟如此神速!——再说以将军的权势,若真的要反,又何须调动区区几个校尉?”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3 21:49:26 +0800 CST  
这一番缜密的推理,如果不是对世情和人心有充分的了解,是不可能作出来的,所以一下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住了!

天知道,此时的昭帝,刚刚十四岁——按现在的算法,就是十三周岁!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十三岁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的……

不过,这世界上没有神仙,昭帝即使再聪明,如果没经过历练,也不可能这么犀利。其实霍光在接受武帝刘彻的遗命后,内心里一直有一种老师的责任感。他并没有把小皇帝单纯地当做一枚橡皮图章,而是在处理政事时,对昭帝一一悉心讲解。

而昭帝,果然也不负老师所望。

上官桀的败笔,就是他太过沉迷于权力,潜意识里从没把昭帝当做皇帝,甚至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

真相大白后,昭帝下令逮捕那个上书的“燕王使者”。在上官桀的授意下,这个人早跑了,但昭帝仍不依不饶。

于是,上官桀开始慌了。

人一慌,就容易出昏招,上官桀也不例外。

——他竟然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昭帝也做了,把燕王刘旦扶上位!

这实在是一步烂棋。现在我们已经不能把昭帝当作橡皮图章,而是要当作一名政治人物来看待。身为这种角色,昭帝即使和霍光的私人感情再好,他也是不会让霍光一家独大的,肯定要有制衡,而上官桀作为遗诏辅政大臣,当然是最佳的人选。但上官桀现在却主动站到昭帝的对立面,那昭帝就不可能留下他了。

退一步说,就算上官桀政变成功,他怎么就能肯定,刘旦这个四五十岁的大叔比昭帝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好控制?若刘旦真的上位,第一个要收拾的恐怕就是他上官桀!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4 22:03:16 +0800 CST  
但上官桀已经失去了理智,他一面请鄂邑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席上刺杀霍光;一面派人和刘旦串联;一面招揽郡国豪强。刘旦得信后,心说前几天冒出一个大哥的冒牌货,都差点威胁到昭帝的皇位,咱这个正牌的要是出马,那还不是一呼百应!于是也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一等上官桀发动,自己这边就出兵。

上官桀已经够莽了,他儿子更莽——车骑将军桑乐侯上官安觉得,都是我们父子在这里打生打死,刘旦那老小子什么都没干就能当皇帝,凭什么?干脆把刘旦也做掉,让我爹来做这个皇位(当然以后也是我的)!——这就更异想天开了,完全无视这件事的可操作性。

这帮人的计划太过夸张,鄂邑长公主一个门客的父亲稻田使者燕仓知道后,觉得这帮人铁定没前途,就向上司大司农杨敞告密;杨敞人比较怂,知道了这一天大的秘密后,竟然吓病了。但他也憋得难受,就悄悄告诉了来探病的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比杨敞有担当,立刻上报朝廷。昭帝、霍光一听这还得了!元凤元年九月,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一党全部被捕,旋即族灭;鄂邑长公主自杀。

消息传到燕国,刘旦犹豫数日后,最终放弃了出兵,选择了自杀。也因为这样,朝廷最后没有赶尽杀绝,赦免他的太子刘建为庶民。

至于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小,加上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还是皇后——不过,这个小女孩父亲那边的亲戚,就此死光光了。

终于,在上官桀的不断作死下,霍光虽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但还是成了大权独揽的“辅政大臣”。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5 22:06:53 +0800 CST  
二百二、霍光时代

上官桀和桑弘羊被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做掉了,他们留下来的位置就得有人补上。霍光环视一圈,发现朝中除了自己,以及没啥本事的丞相富平侯田千秋,竟然已经没有武帝时代的老人了,那就只好从新人里找。

霍光最后挑中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光禄勋张安世,此君乃是“酷吏”张汤之子,不过张汤因为自己的行事得罪了一票同僚,结果被人阴死,所以他的兄弟子侄们吸取教训,做官都小心谨慎。霍光看中了这一点,提拔张安世为右将军,成为二把手,主要抓各种政策的具体落实。

另一个人,是谏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此君之前告发上官桀阴谋,霍光认为其忠心可嘉,提拔其为太仆、右曹、给事中。他作为三把手,主要职责是审核各种人士提交的议案;另外霍光执政是比较严厉的,这种情况下,杜延年还起到了缓冲和润滑的作用。

至于田千秋,仍然是一个空头丞相——就这样还差点被霍光整了。原来之前桑弘羊出事的时候,他儿子桑迁逃了出去,逃亡中得到了父亲的老部下侯史吴(此人姓“侯史”)的帮助。后来桑迁还是落网,侯史吴得知后惴惴不安,刚好在元风二年夏六月,朝廷大赦天下,他就抱着侥幸之念自首了。

负责审案的廷尉王平与少府徐仁,认为桑迁本人并未谋反,而是因父亲谋反而连坐,那么侯史吴就不能算协助反贼,只能算协助逃犯,此等罪在赦令中,故应将其释放。审完后侍御史复核,认为桑迁也是读过书、受过圣人教诲的,并不是无知小儿,明知父亲谋反,本应挺身劝阻;他没这么做,那就和谋反无异,所以侯史吴仍是协助反贼;何况他还有官身,因此其罪不在赦令内。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6 21:30:27 +0800 CST  
倒霉的侯史吴,刚有点希望,又被当头一棒;王平与徐仁这两个倒霉孩子也被侍御史弹劾“故纵反贼”,被拉下了水——要知道,在这件事上,霍光可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

徐仁乃是田千秋的女婿,田千秋为了捞他,那就要想办法先把问题源头的侯史吴捞上来。他也知道自己没啥实权,为了给霍光压力,只好发动舆论——他召来中二千石官员、博士会于公车门,询问对侯史吴案的看法。这帮人都是人精,当然知道田丞相的心思,但他们更不敢得罪霍光,纷纷表示侍御史判得还轻了,侯史吴分明是大逆不道!田千秋没想到这一招也没奏效,但他既然如此大张旗鼓,找了这么一大帮子人,也不能说当这事没发生过,第二天只好硬着头皮把大家的意见报了上去。

霍光抓到这个把柄,说丞相绕过朝廷,私自召集官员,导致“外内异言”,因此决定逮捕王平、徐仁。此言一出,朝堂上惶惶不安,难道这次连田丞相这个老实人也要进去了?杜延年见状,赶紧找到霍光,说道:“官吏故纵就是官吏故纵,说侯史吴大逆不道,未免言过其实。另外丞相并不是故意针对朝廷,他只不过素来喜欢找人议论罢了;当然这次召集中二千石官员,做得也有些不妥,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错。丞相毕竟是先帝老人,既无大错,不可弃之。还有,最近民间颇言刑狱过严,若丞相因为狱事受牵连,影响上恐怕不好。”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7 21:39:10 +0800 CST  
霍光听后,亦觉有理,思索一番后,最终决定,王平和徐仁还是得抓,但就此打住,不再追究田千秋。元凤三年夏四月,徐仁自杀,王平腰斩,田千秋最终无事。

但女婿死了,田千秋真的能说“无事”吗?霍光在这件事上这么咄咄逼人,是因为他看出来了,这其实是旧派官员,看到霍光、上官桀这些新贵们内讧,想趁机抢夺权力,所以他的反击才如此犀利。富民定侯田千秋受此打击,于元凤四年春正月甲戌病逝,从此这些武帝“老人”们,彻底退出政治舞台,汉朝完全地进入了霍光时代。

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元凤三年春正月,泰山上一块大石头突然立了起来;上林中有枯死的柳树重新发芽,叶子上面还被虫子吃出几个字——“公孙病已立”。符节令眭弘上书说,这是有庶民将成为天子之兆,或许是有曾经败落的姓公孙的要复兴?皇帝应该找到这个人,将皇位禅让给他,以顺应天意!——当然,这位大哥不出意料地,因为“妖言惑众”被砍了脑袋。

看来这眭弘估计是读书读傻了,发了癔症。

然而区区虫子,真能吃出字来吗?

如果这一切不是“自然”现象,那么这眭弘,真的是读书读傻了吗?

——因为这个“公孙病已”,还真的存在!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8 22:01:10 +0800 CST  
二百三、乌桓崛起

进入昭帝时代后,为了恢复元气,汉朝的对外政策整体收敛;但这种收敛与文景时代不同,现在的战略优势,已经在汉朝这边,因此汉朝是游刃有余的。武帝刘彻开启大规模对匈奴战争之前,汉朝每年都要在北方边境部署重兵,以防备匈奴入侵;而现在,情况却反了过来,匈奴每年都要在受降城一线部署重兵以防备汉朝——高帝刘邦当初在白登山上喝西北风的时候,如果知道还会有这么一天,一定会泪流满面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央帝国”再也不会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了。毕竟,北方那片草原、荒漠,一直就在那里,受农业时代的生产力所限,以农耕为基础的中原王朝是不可能征服这片土地的。即使不计代价的派人入驻,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迥异,经过几代后,这些人也会和中央王朝撕裂——这种事在历史上可是发生过多次的。

所以,即使名叫“匈奴”的这拨人被搞死、搞没了,还会有新的“匈奴”填补空位,中原王朝永远不会缺对手。

而在匈奴式微的此时,这个新上位的对手,倒和老匈奴也不无关系。匈奴强盛始于冒顿单于,当初他西逐月氏,东破东胡,控制区域从大兴安岭一直延伸到西域。月氏人往西逃到了中亚,东胡人往东边再跑就要掉海里,只好乖乖管匈奴叫爸爸。

后来,东胡分成了两大支,其中靠近汉朝一边的,叫“乌桓”。武帝大破匈奴左贤王后,匈奴势力整体西移,汉朝就和乌桓搭上了边。武帝把这些人迁到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塞外,命他们帮汉朝监视匈奴,还设了个“护乌桓校尉”。武帝等于是乌桓的“解放者”,加上当时乌桓势力弱小,所以他们对依附汉朝,倒也甘之如饴。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19 21:58:19 +0800 CST  
又过了几十年,匈奴被汉朝越揍越弱,乌桓趁机发展了起来。这翅膀硬了嘛,也就想单飞。元凤三年冬,辽东乌桓搞起了叛乱,不再认汉朝作大哥。

不过,汉朝这边还没反应,匈奴倒先跳了出来。汉朝从投降来的匈奴人得知,匈奴壶衍鞮单于声称乌桓挖了他祖先的坟,遂出兵报复——当然,也很有可能是他们听说乌桓反了汉朝,猜测汉朝这次不会帮乌桓,甚至有可能夹击乌桓,所以趁机下手。

汉朝了解到这些情报后,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召集朝中文武,开始商议对策。但他们商议的议题,单于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吐血——因为他们不是讨论帮不帮乌桓,而是要不要趁机干匈奴一票……

不过,现在塞北的局面还是比较复杂的,朝中也意见不一。护军都尉赵充国认为,乌桓不安分,匈奴揍他们就是间接帮了咱们;再说这说到底是蛮夷自相残杀,由得他们去,咱们还是不要插手,以免生事。中郎将范明友则表示反对。最后霍光采纳范明友的意见,拜其为度辽将军,率军出辽东。

匈奴正打得欢,突然发现这汉人不按常理出牌,竟从背后掩杀过来,吓得赶紧撤退。那么,难道汉朝这回竟当了一回活雷锋,救了反叛自己的乌桓一把?

然而并不是,原来范明友出军前,霍光对他说了四个字——“兵不空出”,范明友心领神会。现在匈奴人撒丫子跑了,乌桓人正寻思天下难道真有以德报怨的?这边汉军见匈奴跑了,也不拐弯追击,也不减速,直直朝着乌桓军冲了过来!乌桓没想到汉军翻脸这么快,加上已经和匈奴恶战了一场,结果被杀得七零八落,死了六千人,三个王被砍了脑袋。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20 22:01:48 +0800 CST  
匈奴得知此役结果后,发现汉朝居然也如此“卑鄙无耻”,吓得在老巢里龟缩了十好几年。倒是乌桓还挺莽,在这段时间代替了匈奴,时不时地撩汉朝一下,而范明友也成了乌桓专家。

从这场战役可以发现,汉朝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已经摸索出一套高效省力的战略——以夷制夷!武帝时代的全面动员刚正面,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优点是杀伤效果惊人,而且很爽;缺点就是消耗太大。所以更具性价比的做法,就是拉一群小的,来压制一个大的。其实武帝早期也有这个想法,博望侯张骞就是被派去联络月氏的,凿空西域只是支线任务,结果主线任务反而因为大月氏的乐不思蜀而无疾而终,所以最后武帝只好自己干。

当然,这种以夷制夷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自己得有绝对的实力,否则就是在玩火自焚。典型的玩砸的例子,中国有“五胡乱华”,外国则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另外说一下,东胡的另一大分支,此时还被乌桓隔着,并没有与汉人接触,也因此比乌桓更穷、更落后。但相比亲戚乌桓,他们才将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最后甚至鸠占鹊巢,把汉人王朝赶到了长江以南,自己占据了整个中原。

他们的名字,叫“鲜卑”。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21 21:57:56 +0800 CST  
二百四、楼兰

现在的汉朝,对外政策逐渐务实,不光对匈奴、乌桓这样的强敌“卑鄙无耻”,对西域那些小国家也是如此,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元凤四年,西域发生了两件事,都惹到了汉朝。第一件事和龟兹国有关。话说还在武帝时期,西域的杅冞国把他们的太子赖丹送到龟兹当人质,李广利征大宛国回师时路过龟兹,把赖丹带到了汉朝,赖丹后来一直住在长安。这一年,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想起多年前桑弘羊曾经提起的轮台军屯计划。桑弘羊起议的时候汉朝虚得很,此议被搁置;现在国家缓过些劲来,霍光就又想起这茬。于是起用西域土著赖丹,命他带军去轮台屯田。
轮台已经在龟兹旁边,龟兹王怕这个昔日的质子挟汉自重,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先下手为强,把他给砍了……

第二件事,和离汉朝更近的楼兰国有关。楼兰在罗布泊的西北角,东边是白龙堆,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中继点。这一年楼兰王死了,匈奴先得知了死讯,把在匈奴的楼兰质子安归送回国立为王。楼兰作为一介小国,夹在汉朝和匈奴这两大国之间,为了生存只能左右摇摆:汉使出使西域,他们要负责送水端粮,迎来送往;同时他们也经常帮匈奴干干截杀汉使的勾当——总之谁对楼兰的威胁更迫在眼前,他们就倒向谁,也怪可怜的。

这也是小国、弱国的悲哀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23 21:48:41 +0800 CST  
楼兰王安归既然是匈奴送回来的,自然更偏向匈奴,拒绝了汉朝叫他入朝觐见皇帝的要求。安归的弟弟尉屠耆对王位也有野心,就投了汉朝,许诺当带路党。这件事再加上龟兹的事,汉朝决定派人走一趟这两个国家,敲打敲打。正好骏马监傅介子出使大宛,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他。

傅介子跑到两个国王面前申斥了一通,这两位当着汉使的面,自然连连谢罪。但傅介子从大宛回程时又跑到龟兹突击检查,发现这些人果然阳奉阴违,正在款待匈奴使者,傅介子当机立断,率手下袭杀匈奴使者,杀鸡儆猴,龟兹人也不敢惹他们。回朝后,傅介子就劝霍光,说这两个国家惯会首鼠两端,得给他俩点颜色看看;我见龟兹王时,发现他对使者之流没什么防备,不如再派我出使龟兹,趁机做掉他!

当时出使外国的使者,多少都有点亡命徒的气质,想出这种刺杀的法子倒也不足为奇。奇的是霍光这个性子沉稳的人对此竟也颇感兴趣。不过,他并不赞同刺杀龟兹王——因为龟兹太远了,杀了人以后汉军不好接应;所以不如拿更近的楼兰王练手。

傅介子领命,又跑去见安归。本来安归不想见汉使,但傅介子拥有中华三千年的经验,这种小阻碍自然不在话下。他重拾荆轲的故伎,随身带了一堆金银锦绣,说是要送给安归——但皇帝说了只能私下给。安归果然上钩,将傅介子引入内室;傅介子觑准机会,使了个眼色,随行的两个壮士从后面一刀戳死安归。安归一死,楼兰人群龙无首,又摸不清汉人的虚实,竟让傅介子从容割下安归的脑袋,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而安归的脑袋,最后也被挂在皇宫北阙下,悬首示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24 21:29:30 +0800 CST  
此事件发生后,汉朝自然立即跟进,把“楼奸”尉屠耆送了回去当新王。随后楼兰迁都扜泥,改名鄯善。鄯善王尉屠耆也知道自己得位不正,需要紧抱汉朝大腿,于是汉朝就在鄯善国里搞到一个伊循城当租界。

虽说此事大获全功,但刺杀始终是刺杀,后世一些有道德洁癖的士大夫(比如司马光)对此颇多微词。

不过,拿数千将士的性命去填,真的要比“阴险”的刺杀,要更“高尚”吗?

最后说一下,楼兰既然连国号都改了,那么严格来说,“楼兰”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至少在官方文书里不存在了。不过,可能是因为“楼兰”这个名字翻译得太精妙了,这两个字在文字和音韵上都有一种异域的神秘感,因此在历代的文人骚客中,“楼兰”成为了西域的代名词——比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十世纪初,楼兰古城被发掘出来,立时引起全世界关注,更是坐实了楼兰这种西域象征的地位。

楼兰尚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好好一座楼兰城,尉屠耆当初为什么要迁都?2001年,有游戏制作者以这条冷门的史料为起点,敷衍出一篇好大的文章,搞出一个国产最强PC游戏《幽城幻剑录》,也是神奇。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5-25 21:36:15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