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单于对李陵相当看重,把女儿嫁给他,并立他为右校王,和丁灵王卫律平起平坐。到此地步,李陵对回老家也断了念想,从此改当匈奴人了。不过他始终不太愿意对付自己曾经的同袍,所以经常跑到外地,遇大事才回到王庭,不像卫律那样一直呆在单于左右。

从这件乌龙可以发现,此时的武帝,已经变得极其刚愎自用。其实他本来性格上就相当自负,不过年轻时心思敏捷、精力充沛,所以这种性格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然而此时他已六十多岁了,执政超过四十年,之前人生一直从胜利走向胜利,使他开始自我膨胀,但实际上,他的思维已经不如年轻之时,对很多人、很多事,已经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

太始三年,武帝最小的儿子——刘弗陵出生。此时的武帝已经年近七十,老来得子,自然如获至宝。这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婕妤是女官名,不是人名),也是来历不凡。原来据说她生下来十多年,双手一直握拳不开;武帝听说后把她召来,亲自用手一摸,赵氏的小手竟然张开了,里面还握着玉钩。武帝觉得很神奇,加上赵氏很漂亮(这是重点),就把她纳入后宫(还真是老而弥坚),号为“钩弋夫人”。

看来这位赵女士,还是很会包装自己的呀!

后来赵氏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武帝就说当年尧也是怀孕十四月生下来的,就把钩弋宫的门命名为“尧母门”。武帝看起来只是疼小儿子,殊不知这一举动大欠考虑!尧是什么人?三皇五帝之一啊!你把赵氏比作尧母,那意思刘弗陵就是尧喽?你这样搞,置你的正牌继承人——太子刘据于何地啊!

果然,有有心人看到了这个机会,开始蠢蠢欲动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09 21:57:28 +0800 CST  
话说赵王刘彭祖有个门客,叫江充。此君得罪了赵太子刘丹,就反咬一口,跑到朝廷告发了刘丹的一些龌龊事,刘丹因此被废。武帝召见江充,见此人容貌魁伟,衣饰华丽,谈吐不凡,大悦,就拜其为直指绣衣使者,专门督察贵戚、近臣——说白了就是又一个主父偃。江充晓得皇帝是怎么想的,就表现得特别刚直不阿。

有次江充发现太子家使在驰道上驾车,按律只有皇帝或者钦差才能如此,就毫不留情地把此人抓了起来。其实这件事可大可小,不就是儿子的仆人擅自动用了父亲的东西嘛!当时刘据就向江充求情,不要向武帝告发。不过江充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哪里,也知道人届七十的武帝对这种事变得相当敏感,就果断禀报给了武帝。武帝呢?当然是表扬江充做得好啊!江充令太子折腰,从此权势大盛,威震京师!

猜忌自己的继承者,可以说是老皇帝的通病了——一方面他知道自己这位置迟早是太子的,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放弃这个位置。这种猜忌,最初也不过是一种感情上的不爽,如果皇帝够理性,其实也不会造成什么大问题——但问题是,七十多岁的人,还有多少能时刻保持住冷静的思维呢?

于是,武帝朝晚期最大的悲剧——巫蛊之祸,拉开了序幕。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0 21:50:54 +0800 CST  
一百八十六、巫蛊之祸(一)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天汉三年(前98)~后元二年(前87)

从本期标题后面的数字就可以知道,接下来讲述的将是一个很长的事件。确实,“巫蛊之祸”不光是有汉一朝最大的人伦惨剧,也影响了接下来一百年的政治格局。

而这个在长安城刮起腥风血雨的事件,从头到尾,都透着一种荒唐,说它是一个精神病患的受迫害妄想也不为过。事情的起因就很诡异,征和元年,武帝刘彻在建章宫休息时,突然看到一个持剑男子从龙华门闯了进来。武帝大惊,连呼护驾,结果男子丢下剑就跑了,侍卫搜了半天也没逮到。恼怒的武帝当即就把门卫砍了——这就是“巫蛊之祸”的第一个牺牲者。

这个神秘男子闯宫事件,没头没尾的,很有些莫名其妙,所以我更倾向于是武帝这个七十岁的老人,把梦境和现实混淆了——人衰老了以后,大脑机能衰退,时不时当个机什么的,也是有可能的。但问题是有些老人并不认为自己睡着了,因为他们根据过去的人生经验,无法接受这种自己竟然会随时随地就睡着的事情。尤其是皇帝这种职业,心理压力还是颇大的,出现了这种事情后,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有人要害自己。

当年冬十一月,武帝命京畿部队(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长安城戒严,封城十一日,但仍然没抓到这个“持剑男子”。固执的武帝,并不认为是自己发癔症了,而是陷入了更大的妄想——这么严密的搜查也抓不到,莫非那男子不是人?!现代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即使会出现这种“疑神疑鬼”的想法,理智上也会告诉自己是荒谬的;但这可是两千年前,而且武帝是最信这些神鬼之说的,他这几十年来光封禅泰山都五六次了,派人出海找仙山也从来没停过。

所以,这一定是有人在用巫蛊之术,诅咒自己!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1 22:08:42 +0800 CST  
一旦产生了这个想法,怀疑就如跗骨之蛆,挥之不去,武帝现在看谁都有嫌疑;而有心人们发现了皇帝陛下的软肋,自然就会有人想到利用这一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继无名门卫后的下一个牺牲者,就是那位当上丞相后如丧考妣的葛绎侯公孙贺。公孙贺的夫人卫仲孺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所以公孙贺也算是个外戚,本来还是挺受信任的。公孙贺本来是太仆,升任丞相后,武帝就让他的儿子公孙敬声继任太仆。然而公孙敬声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一上任就挪用了北军的军费一千九百万,而且做得也不聪明,很快就东窗事发,被关了起来。

当时正在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就请求让自己来抓这个人,以为自己儿子赎罪,武帝同意了。前面提到大侠郭解的时候有说过,当时的“大侠”都是黑白道通吃,在官面上有些手腕的,朱安世也不例外,所以之前一直逍遥法外。但现在丞相亲自抓,底下的人也不敢糊弄了,很快就把朱安世逮捕归案。

但大侠们向来是睚眦必报的,朱安世被逮到后就冷笑,你让我蹲大牢,我就让你全家升天!于是朱安世就在狱中举报,说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卫子夫的女儿,也就是公孙敬声的亲表妹)私通;不光如此,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还在到甘泉宫的驰道上埋人偶,诅咒皇上!

这个时机选得真是太好了,正好在闯宫事件发生后,武帝正疑神疑鬼的时候!二年春正月,武帝派人查验,还真发现了诅咒人偶!这下可坐实了武帝的猜测,于是倒霉的公孙贺一家被恼怒的武帝统统砍头!这还没完,夏闰四月,因为这件事的牵连,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长平侯卫伉也最终被诛杀!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2 22:10:02 +0800 CST  
诸邑、阳石二公主都是武帝和卫子夫的女儿,而卫伉是武帝最信任的宠臣长平烈侯卫青之长子,这武帝都下得去手,可见他已经开始魔怔了!

从公孙贺一案的经纬来看,公孙贺有很大概率被朱安世给黑了!如果公孙敬声真地埋了人偶,本来和他毫无联系的朱安世又是怎么知道的?况且,朱安世那是黑白道上都有眼线的人物,很容易就能知道皇帝陛下最近在烦恼什么,然后买通几个人在驰道上事先埋下人偶;或者有人就想整死公孙贺,找上他合作。这些虽然也并不是太轻松的事,但只要肯花钱,也不是办不到。写到这,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巫蛊案”最大的问题来了——太容易作伪证!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因为虽然搞巫蛊的人是想弄死皇帝,但采取的手法无非是扎几个小纸人,这能有个屁用!而要想搞死皇帝,真正有用的还是得靠刺杀或者叛乱——这些事情本身难度就高,所以也很难制造假证据来诬陷。但诅咒人偶这种道具准备起来就简单得多,所以诬陷起来也不要太容易!

其实稍有理智的人就能明白,所谓诅咒害人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如果扎小纸人就能咒死人,那陈胜干嘛还要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武帝的祖宗高帝刘邦干嘛还要费劲巴拉地玩什么十面埋伏?大家比着扎小纸人不就结了吗!

但不幸的是,武帝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智。而他作为拥有生杀大权的皇帝,一旦失去了理智,必然会掀起腥风血雨。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3 22:15:00 +0800 CST  
一百八十七、巫蛊之祸(二)

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长平侯卫伉因巫蛊被杀,受打击最大的,自然是两公主的生母皇后卫子夫,以及太子刘据。话说武帝刘彻虽然挺早就有孩子了,但全是公主,直到二十九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据。这在古代算是有点晚了,再加上当时其生母卫子夫正受宠,所以武帝很疼爱这个长子,很小就立为太子,并且着重培养。

刘据这个孩子性子宽厚仁和,和他老子差距有点大,武帝一想到这一点就有所叹息。而武帝后来又多了几个儿子,分别是王氏生的齐怀王刘闳(此时已死),李氏生的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另一个李氏(海西侯李广利的妹妹)生的昌邑王刘髆,以及赵氏生的刘弗陵。儿子数量和他自己的父亲比起来不算多,但理论上太子之位还是有备胎的,再加上武帝看起来对刘据的性格和才能有些不满,所以刘据和卫子夫常有不自安之意。

不过其实是这对母子想多了。武帝虽然对儿子确实有不满意之处,但这不过是他身为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量完美罢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这个孩子。当他察觉到了卫子夫和刘据的担心后,特意对当时仍健在的长平烈侯卫青表示:“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但如果继任者还继续这么搞,就成了又一个秦二世;如今太子宽厚,正合朕意,所以不要再瞎担心了。后来刘据每每进谏不要老打仗,武帝就笑道,我辛苦辛苦把这帮人打服,你将来不就省心了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4 21:57:37 +0800 CST  
如此看来,武帝对自己这个继承人还是相当重视的,不光言语上如此,行动上也是如此。前面说过,武帝是经常巡行全国的,出巡期间就把一般政事交托刘据;同时,卫子夫虽然因为年老色衰,渐渐失去丈夫的宠幸,但武帝对自己的初恋情人也还是比较尊重的,后宫的大权一直也牢牢掌握在卫子夫手里。对于刘据代理期间的各种处理,武帝回来察问后向来无甚异议,有时甚至都懒得问,可见对刘据是相当信任的。

虽说受父亲信任是好事,但刘据既然要做事,那就免不了会得罪人。我们知道,武帝好用酷吏,而刘据性格宽厚,视事时多有所平反,虽然此举得到百姓称道,但这些大臣们肯定就不爽了。卫子夫听到了风声,劝刘据最好顺着父亲;但武帝听说后,称赞儿子做得对,这一方面是顶自己的继承人,另一方面这对父子可能也有些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默契在里边。

但此时朝中还是“深酷用法”者话语权大,所以在朝堂上刘据毁多而誉少,这就让一些有心之人看到了机会。刘据有次去向母亲请安,在卫子夫宫中待了一晚,估计是看上了老妈手底下的宫女之类的……这事在母亲的居所干,严格来说是有违礼法的,结果还真有一个叫苏文的黄门(宦官的官职)向武帝打小报告。武帝本人是个花花公子,对此其实是不甚在意的,有趣的是他还因此给刘据添了两百宫女——看来真是亲爹。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5 22:08:15 +0800 CST  
但在刘据看来,有点偷情被父母撞破的尴尬,所以对告密者苏文心有不满。这苏文为了自保,决定先下手为强,串通另外几个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专门窥探刘据的小过错,动不动打小报告。卫子夫对此咬牙切齿,不断劝儿子做掉这几个阉竖。刘据倒对此不以为然,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何况父皇是聪明之君,区区几个小人,不足为忧!

刘据对父亲这样有信心,也是有根据的。有次武帝身体不适,叫常融召刘据过来。常融回来后说“太子有喜色”,武帝听了嘿然不语。刘据来了后,武帝察言观色,发现他其实刚刚哭过,但为了不让父亲担忧却在强颜欢笑,武帝就知道这是常融在挑拨离间,果断宰了这个阴险小人。

可见,在“正常”情况下,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英主是很难被这些小人所蒙蔽的,这一点他的儿子刘据看得很清楚,可见也是亲儿子。再加上刘据本来经常在父亲身边,对他的表现,武帝都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说,这对父子本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除非武帝失去了理智,然后刘据又不在父亲身边。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6 22:02:57 +0800 CST  
一百八十八、巫蛊之祸(三)

武帝刘彻迷信鬼神,到晚年尤甚,所以全国的神棍们都齐聚京城,希望能忽悠上皇帝,那可就发了!但所谓术业有专攻,神棍界的水平也是有高低的,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进入皇帝的视线;其他的神棍们也不可能说在京城混吃等死,皇帝骗不到,那就先定个小目标,先骗骗皇帝身边的人再说。

皇帝可是有后宫佳丽三千的,那就必须得有宫斗剧情。不过和神棍们的处境相似,这些姑娘中只有少数拥有在肉体上打击对手的实力,大多数人也只能靠扎扎小纸人诅咒一下——这不正是那些神棍们的业务范围吗?一时之间,长安宫中祝诅盛行,几乎每个屋里都埋着那么一两个人偶。

搞得多了,很快就有姑娘发现,这难道不是打击对手的一个机会吗?于是就开始有人向武帝告发,说谁谁家里有人偶,是在诅咒皇上!其实这种告发稍微想想就能发现站不住脚——这些宫人的依靠就是皇帝,皇帝如果真地死了,有孩子的还能保证衣食无忧,没孩子的只有枯守冷宫或者被遣散,对她们有什么好处?如果说后宫中谁真有弄死皇帝的动机,那也只可能是皇后,因为皇帝死了她就成了可以影响国政的皇太后——当然这只是从一般理论上来分析,并不是说现在的这位皇后就真想让皇帝死。

问题是武帝对巫蛊已经有些魔怔了,全盘接受了这些鬼话,结果后宫中人大批遭殃,还牵连进不少外朝的大臣,数百人被诛杀。这件事给武帝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宫中确实有很多人在诅咒他!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某次睡午觉时,武帝梦到有数千木头人手持棍棒追打自己,惊醒后冷汗涔涔,从此身体就开始不舒服,并且变得健忘。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7 22:08:56 +0800 CST  
作为武帝的新宠,江充最先发现了武帝身体和精神上的变化。江充在武帝面前要塑造自己不惧贵戚的形象,自然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太子刘据和其背后的卫家人,前段时间两公主的死他可能也出了一把力。现在看来,武帝怕是没几年好活了,将来必然是太子登基;如果刘据继位,第一个要杀的必然是自己!那自己该如何是好呢?

——那就只有一不做二不休,抢先干掉刘据!

于是江充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首先,他对武帝说您的病显然是有人在咒你,武帝听后就让他去调查。上期说过,巫蛊是很容易造假诬陷的,但江充聪明就聪明在,他一开始并没有去诬陷谁。他在江湖上是颇有手段的,很快就买通了长安中的那帮神棍,再有这些人指认,逮到了那些真的埋了小纸人的家伙们——当然,这些人一开始必然不会说是在咒诅皇上(本来也不是),但人都到了江充手心里,想要什么样的供词还不简单?

这就是高境界的骗术——真假掺半!

江充不过是点燃了一根引线,百姓们看到埋小纸人的都进去了,就有不厚道的开始打歪脑筋。很快,就有人开始告发,说谁谁在诅咒圣上——其实多是趁机报仇。官吏们知道皇帝陛下对这个很敏感,也不敢真的去调查清楚,只要有人被告发,就会被定为大逆不道!奸人们一看诬陷成本这么低,纷纷趋之若鹜;很快,这股诬告之风就像病毒一样,从京城蔓延到三辅,再扩散到地方上,因此而死者达到了数万人!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8 21:50:26 +0800 CST  
武帝自从得病后,心情烦闷,身体渐差,就于征和二年夏跑到甘泉宫度假。江充发现机会来了,就主动请缨,替武帝除去宫中的“蛊气”。武帝批准了江充去各个省挖掘诅咒人偶的提议(此时的“省”指国家机关,和“三省六部”中的省同义),又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为其助手。

之前说过,要离间武帝与刘据,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一个是武帝失去了理智。

另一个是刘据不在武帝身边。

而现在,两个条件都已达成,江充于是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步计划。

他并没有一上来直指刘据,那样会显得他别有用心。江充先从宫中那些受冷落的嫔妃们查起,一步一步地,最后才挖到了刘据与卫子夫宫中——这就显得他江充似乎像侦探,一番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后,才发现巫蛊的幕后大黑手一样!虽然已经无法证明,但从常理分析,刘据和卫子夫应该是没有真的玩诅咒的,那也好办,江充早有准备,不就是造个假嘛!

结果不出意料(或者说得偿所愿?),江充在两人宫中“发现”了数十人偶,甚至还有诅咒圣上的帛书——这可不得了,江充当场表示要禀明圣上。

刘据知道这是被黑了,但江充有钦命在身,刘据亦无可奈何;情急之下,他只好找到自己的老师太子少傅石德,求他给出个主意。

而这位石德,又会想出怎样的对策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19 22:02:05 +0800 CST  
一百八十九、巫蛊之祸(四)

话说那太子刘据找到老师太子少傅石德,求他拿个主意,渡过眼前的危局;石德冥思苦想了半天,突然眼前一亮,压低声音说道,咱们这明显是被江充那小子给黑了,陛下已经被这帮奸臣蛊惑,为今之计,唯有矫诏发兵,清君侧,诛江充!

刘据一听吓了一跳,这不是造反吗?不成不成!

江充的诬陷可谓阴险毒辣,似乎只能用暴力破解,但果真如此吗?事实上,起兵“清君侧”对刘据来说,并不是最优解!此时此刻,他的最佳应对手段,应该是直接跑去找父亲伸冤;退一步说,即使由于各种原因他见不到父亲,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有人会说这不是坐以待毙吗?但其实还真未必。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刘据坐等父亲处置会有什么后果。已经被巫蛊洗脑的武帝刘彻,听闻儿子诅咒自己,大概率下第一反应是要处置这个“逆子”。然后问题就来了——怎么处置?虽说武帝之前因为巫蛊连女儿都杀,但刘据毕竟不同,他是太子,是帝国的继承人!武帝作为一个生活在古代的父亲,自然可以对他所认定的“不肖子孙”喊打喊杀;但面对皇朝的继承者,他就不得不考虑政治上的影响——且不论到时候朝局的动荡,一个急迫的问题,就是他自知已时日无多,如果真的废黜甚至弄死刘据,哪里还有时间培养新继承者?

所以他就一定会思考。

而一旦他恢复了理性的思考,以他的智商,还看不出这整件事情的猫腻吗?那到时候真相自然大白于天下,刘据不仅不会性命不保,继续当这个太子也是大概率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20 22:04:10 +0800 CST  
当然,这种应对是把命运托付给了武帝,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总比“清君侧”的风险小——那可就是彻底地撕破脸皮,结局只有成王败寇而已了!

这样看来,江充的阴谋看似无懈可击,但其实充满了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倒也确实符合他的流氓赌徒性格。

那么石德作为刘据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出这个主意呢?

因为对刘据的最优解,并不是对他石德的最优解,反而百分百是个死解!

想想看,如果刘据采取了我们想象的应对手段,那么他虽不会死,但肯定还是要受一段时间牢狱之灾的;那么想杀人又没处撒气的武帝,会发泄到谁身上呢?

反正刘据的老师们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这可是有先例可寻的。数百年前的秦惠文王还在当太子时犯了罪,结果他的两个老师替他背锅受刑。太子的老师看似是个颇有投资潜力的职业,但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他们其实还有给太子们当背锅侠的任务。西方君主时期的王子们身边都有个替身,王子犯了错,替身就挨揍,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总不能真地揍未来的国家领导人吧,不然打坏了算谁的?

所以不管刘据怎么选,对石德来说都是个死局;即使刘据将来能被平反,那时候石德的坟头草也老高了。

除非,起兵搏一把,即使输了,反正也是个死;万一赢了,那可就成了定策功臣,赚大发了!

所以,这才是对石德的最优解!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21 22:04:04 +0800 CST  
石德当然看出来了刘据的想法,为了撺掇他下水,下了剂猛药,指出了刘据办法里的致命破绽——

你的办法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皇帝陛下仍健在;但如果这个大前提,本身就不成立呢?君不闻秦始皇、扶苏之事乎?

刘据一听,立刻惊出一身冷汗。

对啊,他在想办法时,默认老爹是个活人;但如果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呢?那自己可就真正是“坐以待毙”了!

毕竟武帝现时怎么样,都是江充这帮人在自说自话,前段时间刘据和皇后卫子夫都曾派人探问武帝,但都如泥牛入海,毫无回音,难道父亲真的?……

刘据越想越慌,但他还想挣扎一下,决定亲自去甘泉宫找父亲。但江充岂能让他如愿?又搬出王命,把他堵在了京城中。殊不知,这越发坐实了刘据的怀疑。

自觉已经危在旦夕的刘据,最终决定,不和你们玩了,干!

武帝征和二年秋七月壬午,刘据使门客诈为钦差,矫诏逮捕江充等人;按道侯韩说怀疑其中有诈,不肯受诏,被当场格杀!随后,刘据手刃江充,又在上林中烧死了江充手下的一干巫师。

江充这就是典型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卫家的人,向来是外柔内刚的,刘据也不例外;于是这位素有宽厚之名的太子,开始了自己四十年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豪赌!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22 22:04:23 +0800 CST  
一百九十、巫蛊之祸(五)

太子刘据既然选择了假传圣旨,那就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现在这个局面,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手下无兵可用——禁卫羽林大部分跟着皇帝,其他不论是京城治安部队(执金吾),还是京城卫戍部队(北军),自然也只有皇帝才能调得动;而这两支部队的头头显然亦非等闲之辈,单靠伪造符节恐怕是糊弄不过去的。

要说这刘据,不愧是汉武帝刘彻的儿子,愣是让他找到了一支队伍——原来他在杀死江充的当夜,就派其舍人无且潜入皇宫,和母亲皇后卫子夫搭上了线。性格温婉的卫子夫,一生从未忤逆过丈夫,但面对如此局面,却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儿子一边。卫子夫动用皇后权限,把皇家内厩之车载射士组织了起来。所谓“车载射士”,就是皇族出行时的车马护卫;这些人的战斗力自然比不上帝国的精锐,但好歹也是正规军出身;而且这些兵们名义上是皇帝的家臣,卫子夫作为皇家的主母,当然可以指挥这些人。

——当然,她也不会耿直地告诉这些射士们是要去“清君侧”,这帮人八成还搞不清楚自己被组织起来是要去干什么。反正只要先造成造反的既成事实,这些人就上了贼船,也只能跟着刘据干下去了……

此后,她又打开武库,分发兵器,当然她自己长乐宫的卫兵也被拉了出来——这两股力量,是现阶段刘据们能掌握到的最强战力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28 21:51:11 +0800 CST  
在皇帝不在,又有皇后接应的情况下,刘据很快控制了宫城;但这对目前的局势帮助不大,刘据当下最需要干的,是趁着长安城中的各路大佬们还没有摸清情况时,迅速控制整个长安城,然后才能处于进可攻退可守之地。而此时,汉家制度就显示出它的精妙来——以刘据手中掌握的兵力,要控制长安这么大一座城池,即使无人反抗,也是捉襟见肘的。

何况他的对手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江充被杀时,他的拍档们并没有被一网打尽,苏文公公就逃了出来。他一路直奔甘泉,向武帝告状;武帝开始还是非常狐疑的,刘据这孩子向来听话,什么时候胆子这么大了?于是他又派了个使者,把刘据传召过来——这当然是试探之举。

这个使者身负的任务至关重要,可以说这件事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他的回复是决定性的。但奇怪的是,如此关键的角色,历史上却并没有记载下他的名字……

虽说前面一直说造反造反的,而且在后人看来也就是造反,但刘据自己从头到尾提出的口号都是“皇帝被奸臣所害,我要为父报仇”,可从来没说自己是在造反。不管他是真这么以为,还是在自欺欺人,总之他既然这么说,那么在双方尚未兵戎相见的时点,理论上还存在父子和解的可能性——只要武帝站出来说我没死,刘据认个错,说自己被奸人所骗,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

然而,这个关键的使者,压根没敢进长安城,在城墙外转了一圈,直接回报说太子已经反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29 21:41:15 +0800 CST  
此君到底是真的怂了,还是别有用心,已不可考;武帝听到这个回报,拍案而起,逆子!你翅膀硬了是不是!

终于,在很多人或有意或无意的配合下,这对父子还是走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下面就进入了军事环节,一进入这个环节,武帝就显示出他的老辣来。话说刘据刚起兵时,留守长安的左丞相澎侯刘屈氂——此君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说来还是昭烈帝刘备的半个祖先,也是第一个宗室丞相——当即扔下手中的文书落荒而逃,连官印都不要了。后来他也知道表现太矬,就对武帝辩解,说如果真和太子打起来,皇家的体面不太好看,所以他才没有组织发兵抵御。武帝批道,荒谬!事已至此,还有什么体面可言?你丞相没听过周公吗?周公难道不能杀管、蔡吗!刘屈氂立刻吓得不敢吭气。

这就是武帝在告诉那些首鼠两端的观望者,朕还没糊涂呢,不要抱有幻想!

随后,武帝手诏刘屈氂,让他带兵平叛,以牛车为橹,避免短兵相接,以多多杀伤为主,且封闭长安城门,不可令反贼出走——这招招都打在刘据的七寸上。刘据军缺乏弓弩,且毕竟大多是被裹挟造反,死伤一多很容易崩溃,封闭城门则是防止他们找外援或者逃跑,否则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那么,最后这场仗究竟会打成什么样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3-30 22:11:38 +0800 CST  
一百九十一、巫蛊之祸(六)

太子刘据向京中百官宣布,皇帝已为奸人所制,自己是在“清君侧”。老辣的武帝刘彻早料到儿子会这么说,火速奔赴长安城西的建章宫坐镇,这下大家都知道皇帝老子还没死,太子一方的士气受到巨大打击。

武帝现时没法和北军(首都卫戍部队)联络上,而且他也不放心这帮人的立场,就调动了三辅周边县邑的戍兵,交由丞相澎侯刘屈氂节制,攻入长安城。

刘据听到风声慌了,他的兵太少,所以只好放出长安城中的囚徒,由太子少傅石德和宾客张光指挥——虽说是乌合之众,但造成混乱、拖延点时间还是能办到的。刘据环顾四周,北军大概是无法忽悠到的,于是他把视线,放到了驻扎长水及宣曲的胡骑身上。所谓胡骑,乃是武帝挑选投降和归附胡人之贵族子弟(主要是匈奴人)组成的骑军,这既代表了皇帝的恩宠,同时也是有当人质这层意思在里边。这些人出身外族,对汉人内部的政治斗争到底怎么回事并不是很清楚,刘据就是想到了这点,于是派囚徒如侯矫诏把他们骗到麾下,如果成功,这可是一大助力!

眼看刘据就要得手,此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原来侍郎马通被武帝派到了长安,此君和江充交好,对搞死太子自然不遗余力。他发现了刘据的图谋,赶紧追击如侯;如侯刚找到胡人,还没忽悠几句,马通就赶到了,阴谋立刻被揭穿。随后马通以御使身份斩杀如侯,命令胡骑听从皇帝陛下命令,入城平叛;同时持节调动楫棹士,交由大鸿胪商丘成节制。

被刘据寄予厚望的宣曲胡骑,成了对手的战力,刘据还是棋差一着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4-02 21:59:00 +0800 CST  
刘据已无兵可调,无奈之下只好跑到北军碰碰运气。护北军使者任安一直没和皇帝联络上,此时也摸不清情况;他也不愿得罪太子,和刘据交谈之时满口敷衍,但回到军中后立刻紧闭军门,一言不发。此时刘据已经陷入绝望之境,于是破罐破摔,竟逼迫长安市集中的百姓为前驱!

这些人加起来也有数万,刘据见人多,稍微有了些底气。这支“军队”浩浩荡荡开到长乐宫西门,正和刘屈氂军撞上。刘据这边多是些百姓、囚徒,哪里比得上对面的正规军,顿时如羊入虎口。但毕竟人多,而且又是巷战,刘屈氂兵少,所以此战整整打了五天;这五天杀得是流血满沟,死者数万——当然,基本是刘屈氂军一边倒的屠杀。同时对刘据更加不利的是,此时长安百姓渐渐搞清楚了情况,纷纷传说太子是在造反,于是都跑去支援刘屈氂了。

征和二年秋七月庚寅,刘据起兵第九天,他自知大势已去,只得逃跑。跑到南边的覆盎城门,守门的司直田仁觉得太子毕竟是皇帝的长子,万一自己逼得太急,武帝以后可能会找自己麻烦,于是就象征性地阻拦了一下,最后还是让刘据跑出了长安城。刘屈氂得报后立刻猜到田仁是故意的,准备诛杀他;御史大夫暴胜之赶紧拦道:“司直乃是二千石高官,其生死理应由陛下定夺。”刘屈氂想想有理,就先把田仁放了,转去请示武帝。

大事先请示领导,暴胜之的说法按说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武帝正余怒未消,不光是气那个“逆子”,同时在这场“叛乱”中,他发现很多大臣都在明着暗着帮刘据,非常不爽。暴胜之正好撞在枪口上,武帝批道,丞相是依法行事,你为什么要阻挠!暴胜之吓得大汗淋漓,回家后就自杀了。随后,武帝又抓出任安,说这小子之前的举措肯定是在坐观成败,看谁要赢了才出手,首鼠两端,实为不忠!

结果任安和田仁这两个倒霉孩子就被抓了典型,被判腰斩……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4-03 21:56:52 +0800 CST  
这位任安就是司马迁《报任安书》里的那个任安。巫蛊之乱发生前,他曾责问司马迁为什么不积极举荐人才,参与朝政;司马迁心说我都这样了,你还这样劝我,是不是傻?所以一直没理他。直到任安被判死刑,司马迁才回了那封信——阁下现在要死翘翘了,好歹能明白我为什么要避开朝政了吧?

刘据逃了出去,他的手下,如石德、张光等人,统统被诛。而皇后卫子夫,则被武帝派人去缴她的皇后印绶。

到了现在,武帝仍无法相信自己这个向来低眉顺眼的妻子,竟然敢于对自己刀兵相向;然后更令他无法相信的事情发生了——

皇后卫子夫,自杀!

面对自己的初恋情人、温顺妻子、长子生母冰冷的尸体,不知武帝会怎么想?

这真是他想要的结果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8-04-05 21:37:24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