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红楼梦》解,看崇祯帝与吴梅村的灌溉之情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19 00:37:37 +0800 CST  
香菱在后面的出场机会并不多,仅在第46回中因薛蟠出外经商,进入大观园与宝钗作伴。香菱刚进大观园就请求黛玉教她作诗,黛玉给她的题目是“咏月”。作者安排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是为了说明黛玉和香菱的一脉相承。香菱学习之努力,三首咏月诗,句句呕心沥血,反映了作者内心对汉文化、对大明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热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真是字字泣血、声声难掩悲愤。这样的诗岂是一个忘记自己一切的女孩子能够写出的。作者通过香菱作诗,分明是告诉读者,香菱的失忆是环境的所迫,因为“平生遭际实堪伤”。
与香菱密切接触的还有两人,袭人和宝玉。第62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宝玉生日大家一起斗草。香菱的草是一枝兰蕙,自己说是夫妻蕙,众人嘲笑,却见宝玉拿了一枝并蒂菱。这两朵花名本身就说明了作者的用意:他们是同一人。而当香菱穿上了袭人的石榴裙更是将香菱的身份彻底揭明。
秋菱是夏桂华给香菱改的名字,也是英莲的第三个名字。当夏桂华与薛蟠结婚,香菱就成了秋天成熟了的菱角,既暗示花谢,也暗示其将在秋天复出。作者通过香菱三个名字暗示了崇祯帝三个阶段的身份变化,并通过香菱最后的结局暗指群芳最后都会像香菱一样在三春之后的夏天陨落。
从我们对香菱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方式是非常独特的。从人物的年龄到人物的设置都打破了常规写作的固定模式。书中的人物形象只是作者一个时间段或者一个身份的体现,所有的人物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即现实生活中的作者。书中人物的年龄、性格、出身则是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作者角色需要而置,当人物的使命完成之后便不再提起。作者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可以随时调动时间和空间,将过去、现在、未来写在一起,从而使故事隐秘性、可读性更强。

013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19 18:54:41 +0800 CST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19 20:21:01 +0800 CST  
此回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贾雨村。前面我们论证过,贾雨村借指吴梅村,但并不仅指吴梅村,而是吴梅村和崇祯帝的合体。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肯定很多人不能接受。贾雨村在书中表面看来并非友善之辈,却重要至极。他是黛玉的老师,更是黛玉两进贾府的陪同之人。林如海待雨村如上宾、贾政也青眼有加。到贾府递送的名帖用的是“宗侄”名份,而且还是甄士隐曾经资助之人。可惜的是,作者就是让贾雨村在书中当坏人的,就像贾琏命里注定要当淫棍一样,他们的角色就是这样被作者安排的。

贾雨村干的坏事,主要有两件:1、将香菱判给了薛蟠, 2、巧取豪夺了石呆子20把无与伦比的扇子送给了贾赦,害得石呆子很惨。

如果明白了贾雨村审判香菱案件的映射事件,你就明白作者的用意所在。
我们前面也说过,英莲被拐同时暗射崇祯失国和南明永历朝的灭亡,英莲以香菱的名字回归暗示的是永历朝年代的刻度。香菱出现的时候正是薛家出现的时候,被贾雨村判给薛蟠,作者的用意还是在暗射南明的灭亡。南明灭亡是谁造成了,是崇祯帝吗?是,也不是;是朱由榔,也不能完全说是。崇祯帝写小说,当然要说这个罪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由影射自己的贾雨村出面判决将香菱判给薛蟠,才能使小说的情节继续发展。更何况,这样一个表面风月的故事,不这样写,还能怎么写?

所以贾雨村就是那个被作者命里注定的一个坏人,或者说是做坏事的作者。为了能够进一步说明贾雨村的影射人物形象,我们需要看一下第四回的回目,“葫芦僧错判葫芦案”。

按照书中的介绍,贾雨村当初在葫芦庙并非出家,而是没有钱借居庙里,根本不能算是僧人。但作者在回目中却肯定贾雨村就是僧,恰恰说明了作者就是要解开贾雨村的身份,那就是他和甄士隐一样都是僧人。

014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0 19:05:37 +0800 CST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书极为强烈的暗示技巧和逻辑能力。书中的和尚、僧人到底和崇祯帝有怎样的联系,难道就因为他们都出家了,就因为宝玉的玉是和尚幻化变成的?当然不完全是。
佛教分为大乘派和小乘派。大小乘之间的最大不同,就是大乘认为只要潜心修佛,人人皆可成佛,这是大乘佛法的基本教义之一。
《红楼梦》书中的僧也是取大乘人人皆可成佛之意完成了僧人与崇祯皇帝之间的对接。
第50回,宝钗制灯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檀、梓都是木材,第一句显然指的是工匠们用工具雕木,第二句紧承第一句说明这个东西不是堆成的,是雕刻而成的。第三、第四句明显说这个物件不是佛塔,也不是佛塔上面的铃儿,但和佛有关系。谜底就是佛龛。如果有机会到著名的佛寺去看看佛像两旁那些木雕的佛龛,就知道这个谜语写得非常形象。
“龛”字的本义是“龙的样子”。按照大乘的说法,人人皆可成佛,那么僧佛和佛龛之间的连接就是:《红楼梦》中的僧佛隐含的意思就是他们是皇帝(龙),是天子,所以即使贾雨村根本不是葫芦庙的僧人,书中也说明他是葫芦僧就是这个道理。
贾雨村判的这个葫芦案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这个葫芦案就是葫芦庙事件的延伸,暗示了影射朱由检的英莲、香菱的命运的一个案子而已。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个案子要推出书中与金陵十二钗一样重要的四大家族:贾、王、史、薛。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注: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贾不假,是甄家和贾家。白玉为堂:白璧无瑕之和氏璧做成的汉人玉玺拥有者,拥有皇权之大明王朝和南明王朝。金作马:金(清)是大明与南明的军中马前卒。(南明历史中清独立,详解见后面)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皆在籍。
王家是书中的掌权之家,主要指凤姐掌管荣国府。书中主要讲的是南明之事,故说东海龙王。另外,龙王是行云布雨之神,故书中的云雨之事基本都是王熙凤之夫贾链承包。书中还有一个隐形的风云人物就是王子腾。
015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1 19:33:22 +0800 CST  
@huar63yhh 2017-06-22 09:30:37
顶楼主!
-----------------------------
谢谢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2 11:29:04 +0800 CST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保龄候即保命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的那个人____元春影射的崇祯帝。秦朝的阿房宫住不下一个史家,暗示汉人政权终结。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有命无运的崇祯帝运气太差,失去了大明的金,(清(后金)独立建国,从大明的角度看就是失去),但还有时间和机会(南明),即使金失色,但希望铁能生辉。另外一层意思是崇祯帝和他的大明子民,后来都成为了清朝子民,成了所谓的大八旗子弟。
宝钗一家进京的时间正是永历13年,(对应宝钗13岁),永历帝出逃缅甸的时间。作为书中四大家族官运风向标的王子腾貌似升官了:在路不记其日。那日已将入都时,却又闻得母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
九省统制:无考的官名。九:皇上,省:去。皇上去了统制,离开都城跑到缅甸了。
第五回
开生面、立新场,也是全书大关键处。此回中宝玉与秦可卿在天上云雨之后,暗示玉玺正式修成,书中人物全部到场,补天的历程将正式开始。
宝玉在书中主要暗指玉玺,这个已经是定论。从民国到今天许多的红米和专家也都有定论。我们就不再讨论,其实仅从宝玉含玉而生,其玉上之字与传国玉玺之神似就可见一般。
这回的主要角色是秦可卿。秦可卿我们在前面讲其葬礼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她影射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崇祯帝,当然与崇祯帝一样在书中也神会朱由榔。
本回的时间点依然是南明。秦可卿的丈夫是贾蓉,草下容身之崇祯帝。《红楼梦》书中的时间是以南明为基点,需要讲大明的时候,采取倒叙的形式回溯往事,但人物的年龄却是长大的感觉。这点需要格外注意。比如:秦可卿,现在刚刚出场,时间点是南明,后面将要讲到她生病,去世,却是大明的事情,但读者感觉却是秦可卿后来发生的事情。这点一定要记清楚,否则就会看得稀里糊涂。
秦可卿的房间的布置,一直也是大家争论和不解的焦点之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幅对联的主旨还是帮助读者读懂《红楼梦》:书中所写的事情都是通向大明王朝的,需要有学问、懂人情才能读懂。比如后面《海棠春睡图》就是暗射苏东坡的《海棠》诗需要学问做基础才能知晓。人情通达的含义是说要把书中写的人情更加达观去看,不要看到淫乱就是普通普通男女之间的淫乱,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结合。016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2 18:56:06 +0800 CST  
@俊壹 2017-06-22 21:58:49
顶。楼主加油。
-----------------------------
谢谢!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3 16:53:33 +0800 CST  
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嫩寒锁住了春梦——《红楼梦》,暗示宝玉做梦才是《红楼梦》真正的开始。群芳争艳的时代是以酒喻战的南明时代。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唐朝女皇武则天,正是秦可卿的身份暗示。历史上真正的女皇只有武则天,秦可卿房间里面放着武则天的镜子暗示这本《风月宝鉴》的主人就是秦可卿,身份是皇帝。另外也暗示了风月宝鉴无论是书、还是镜子都来自于皇帝、题书名为《风月宝鉴》的孔梅溪此时也有了来处,就是作者崇祯帝或者书中的秦可卿。贾政:字,存周,存在于武皇帝大周朝里面的政权代言人,可见贾政是谁。
赵飞燕和杨玉环暗指与秦可卿相同身份的黛玉、宝钗,(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寿昌公主之榻暗指持有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大明木子皇帝朱由榔;同昌公主指的是宝玉和他的玉玺“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两个玺都有昌字且都有日字(大明),连珠帐指崇祯帝和朱由榔在书中合体写出。“神仙”指神隐的仙人(仙拆山人,比如山子野等)均指南明时期的崇祯帝。
宝玉要成为玉玺,影射皇权,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身边的四位丫鬟,换句话说这四个人与宝玉一起才是完整的皇权结构。
袭人,穿皇上衣服的龙衣人,必不可少;媚人,此处出现之后,再也未见。她其实不是别人,就是黛玉。因为黛玉的身份,不可能以丫鬟身份出现,故随需命名一个丫鬟。此法也是《红楼梦》中很有特点的写作手法。书中很多的丫鬟出场一两次就不见了,均为此法。
媚:从女从眉。纵观《红楼梦》只有一个人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去形容其眉目,就是黛玉。
第三回中对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晴雯,朱由榔的影射人物之一,当然得有。麝月,是明朝春天最后开的荼蘼花,后来成为宝玉的镜中月,虽然看得见摸不着,但依然是宝玉之心中最后的希望。
宝玉的这一睡一梦,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汉人封建王朝史上最悲壮的一幕的开始和结束。明朝皇帝朱由检传奇一生的《红楼梦》也将徐徐拉开大幕。
017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3 21:22:12 +0800 CST  
宝玉和秦可卿在天上云雨之后,到地面和袭人行云雨之事,这样才完成了玉玺的最后程序,正所谓“君权神授”,不可或缺。
“太虚幻境”的意思就是“大幻境”。将“太”虚一下,去掉一点,就是“大”。正所谓天上大幻境,地上大观园。不信你看,太虚幻境的对联:
无可奈何天,按照其意去掉无可可三字,即为奈(乃)人天。
幽微灵秀地。即幽掉幽,微缩秀。即灵乃木地,切灵河。暗指天上的秦可卿,就是地上的木皇帝,也是迷津里面的乃木居士。
据此我们推断,秦可卿的本名叫做秦何,小名可儿,又字可卿。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无论天上还是人间,都是南柯一梦,再次点题《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书中之贾(假),其实是真的,书中的真有可能是假的,书中说无的地方也可能是有,说有的却未必有。
本回蒙本前面有首诗:
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景,千古风流造孽人。
直言宝玉就是那丢掉了大明江山的造孽之人。宝玉是谁,木子皇帝兄弟二人或者主要说是崇祯帝。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从天至地,宝玉古情今情难还、难舍。古情是三生石畔草木之情、灌溉之情。今情是宝玉、宝钗“金玉之情”。
厚地:大观园;高天:大幻境。幻境中将要上演的是现在之景,即大明已逝,大观园中将要上演的是过去之幻,补天之梦。他们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作者的《红楼梦》。
古今之情即古月之情,今风之债。痴男是风中之人,怨女是月中之美。作者丢掉大明从龙变成虫,这种债实在是难以偿还。(繁体風扣虫字)。018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4 21:16:55 +0800 CST  
@七忘否 2017-06-24 22:08:20
作者有崇祯帝有点奇怪,我觉得可能是朱家后人,太子或者皇子吧。毕竟是未用之补天之石。
-----------------------------
如果仅看未用的补天之石,也可能是朱家其他人。但《红楼梦》描写了崇祯帝从失国之后逃跑到南明王朝结束的整个过程,并且在书中多次暗示其身份,整体来看是崇祯帝没有错的。
未用的补天之石其实也是崇祯帝,毕竟在南明,他是没有做皇帝的,只是在背后指挥,要说未用还真是合适的。补天之石幻化成传国玉玺,玉玺是皇帝在用,没有当皇帝,也就是没有用的意思,这点还是说的通的。
感谢你的阅读,多聊。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5 09:15:31 +0800 CST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恨是遗憾、惭愧之意,指丢失大明的遗憾和惭愧,暗和前面引子中“此为作者一生惭恨之处”。春和秋自古以来都是相对立的,丢失了大明作者只能悲愁,而秋天却是金色的季节,相对于属于春天的木,属于秋天的金(满清)却是收获的时候。这一切都是自己作孽,又能怨得了谁呢?
“薄命司”中第一人,便是晴雯。
晴雯是丫鬟们最有性格的一位,也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丫鬟。
晴,雨止无云,天气晴朗;雯,有花纹的云彩。晴雯的名字很美,她也是“日边红杏倚云栽”中的那朵云。但是判词却与其他人非常不同。
图:非人物、非山水,满纸乌云浊雾。名字叫做晴天之云彩,但图中却是乌云。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所有判词中,只有晴雯的判词中明确是非人物、非山水。这是非常触人眼目且需要留心注意的。《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明确说没有的的、否定的,你就一定要当有和肯定去看,才是正道,否则,还真是看不明白。其实作者老早都说了“冷中出热、无中生有”。
晴雯还真的就是人物,就是山水。是谁?哪里的山水?他就是永历帝---朱由榔,是西南山区的山水,也是曾经跑到缅甸的“出”皇帝,以及缅甸的山水。
晴雯影射的朱由榔的经历太过丰富,作者才有意模糊,不明示,以免被当局看穿,又怕读者误判,于是在书中的具体的描写却又历历分明地指向朱由榔。
晴雯在书中最著名的两个桥段,一个是“病补雀金裘”,另外一个就是“晴雯撕扇”。
第52回,晴雯病了,作者用“汪恰洋烟、衣复娜”等外国药品治病,暗示晴雯将去国外。宝玉烧坏了贾母送的“雀金裘”,只有晴雯能补。为什么只有晴雯,因为晴雯是皇帝,而其他人是代替不了皇帝的;
“雀金裘”真正的意思是“却金裘”,即为打败金人的战略对策。
第54回诗中“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遥”对雀金裘已经说的非常明白。
晴雯补裘一节中,与宝玉在一起的只有麝月和晴雯。晴雯病重暗示南明岌岌可危,麝月出现显示大明已然成了镜中月。王太医的药方中已经加了“当归、陈皮”,可见当时的情形多么危急。
019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6 16:12:45 +0800 CST  
晴雯撕扇的意思相对简单,“撕扇”切“散”。作者用撕扇情节暗示朱由榔和朱家子孙四散之状,也是崇祯失国的暗示。晴雯在后面章节中因小人陷害而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再次回应了朱由榔被赶出中国的历史事实。晴雯忧愤而死,正是暗示朱由榔被蟒白出卖,又被叛国小人吴三桂杀害之时的悲愤和无助。作者真是良苦用心,字字血泪写成。
晴雯病逝时,手上戴着四个金镯子,和第三回宝玉鞭子上的四个珠子遥遥相对。四个珠子变成了四个金镯,暗示南明四个政权被金消灭,永历也将消失。晴雯剪下自己的指甲送给宝玉,暗示他们之间的手足之情,互换内衣说明他们是同胞兄弟。
有人也许会说,朱由榔面容姣好和晴雯很像,但朱由榔性格和晴雯的差距太大。历史上朱由榔被李定国等人辖制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能耐,著名南明历史学家顾诚也对朱由榔评价不高。
本书的作者和朱由榔是兄弟,作者对弟弟为了复国献出生命自然是痛心疾首,而且这个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的造成的。在作者心中的朱由榔和历史学家的心中,以及老百姓心中的朱由榔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点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一方面,如果我们仔细查看书中对晴雯几次打骂丫头们的描写,就会发现那其实都是在表达对失去大明的愤怒和痛苦,这恰恰表达了朱由榔对明朝的拳拳之心,作者怎么能不感动?
看了晴雯的遭遇,就知道朱由榔被封为“出皇帝”的缘由,这段悲惨的经历真的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唏嘘不已。
袭人:本名珍珠,姓花,暗示袭人是失国之后时间段的人物角色。袭人拆为龙衣人的意思,暗示其是穿着皇帝衣服的人。袭又有抄袭的意思,所以袭人的角色功能是替别人穿着皇帝的衣服,所谓花气袭人正是此意。
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木子皇帝(枉)兵不血刃将大明嫁给了大顺,何其温柔?(作者自己讽刺自己),既没有像桂王那样苦苦坚持,更不如兰花般的高洁典雅。在李自成(忠顺王)进攻的时候就偷偷跑了,嫁给了蒋玉菡(躲了起来),从此和玉玺(国家政权)没有了缘分。整首诗都是作者对自己的嘲讽。
宝玉在“太虚幻境”回来之后,就和袭人发生了云雨之事,暗示袭人和玉玺的结合,袭人正式成为了龙衣人。时间进入了大顺和南明时期。
020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7 13:21:33 +0800 CST  
袭人和蒋玉菡的婚姻在第28回宝玉、冯紫英、蒋玉菡、薛蟠喝酒行酒令中作者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几个男人说的酒令都是和自己的女人相关的事情,蒋玉菡说的当然是袭人: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说毕,唱道:
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
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
剔银灯同入鸳帏悄。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这段酒令非常直观的揭示了袭人和蒋玉菡的未来关系。
袭人最后的结局当然和其他女子一样,都会离去,她他替人当了大顺皇帝、南明皇帝之后,和薛宝钗合一、与香菱合一、蒋玉菡和宝玉合一,最后都会变成作者。
判词中一张破席暗示袭人和皇权结合的频繁,比如大顺、南明五朝等,类似人们说的破鞋一样。袭人既然是龙衣之人,那么她就应该和很多的影射皇帝的人有交集。比如和香菱。
第62回中,袭人将自己的石榴裙送给香菱,是作者进一步交代袭人的“袭人”身份。“石榴裙”来自于武则天的一首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的作者是女皇,诗的主题是思念夫君,这里作者将思念主题换成了思念大明之意。石榴裙代表的是皇帝之衣。袭人将自己的石榴裙交给香菱,暗示自己曾经也代替过香菱和宝玉在一起。至此,三人合一,暗示了香菱这一角色所代表的人物完成了在书中的使命。第80回中,香菱已经气息奄奄,宝玉能做的也只能是找张神仙询问疗妒方,大势已去矣。
第19回中,在元春省亲之后,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归家吃年茶。袭人离开,宝玉去看他,遇到了袭人的两姨妹子,17岁的红衣少女。此时正是失国之后,崇祯外出之暗写。袭人回来之后,李嬷嬷吃了袭人的酥酪,暗指李自成撤退,北京被清占领。袭人对宝玉的三个要求,其实也是作者在失国之后的应对之策。比如,最暴露机密的爱红的毛病当然不能再有了。
021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29 16:20:39 +0800 CST  
第63回,怡红院开夜宴,袭人抽出的花笺是“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武陵别景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桃红又是一年春”来自宋 谢枋得《 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书中有注释:注云:“杏花陪一盏,坐中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众人笑道:“这一回热闹有趣。”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钟。”
袭人作为玉玺身边的龙衣人,她的身份就是随着国家政权的的更迭而变换。陪她吃酒的人是最多的,这些人都是袭人所袭之人。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袭人判词中暗示袭人的结局是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何许人?名字和姓均有草头,说明是大明失国之后草化之人。另一名字琪官,暗含玉玺本人之意。蒋玉菡之名的第三层意思是玉玺的盒子(将玉含),也是玉玺最后的归宿。琪官是忠顺王府之人,暗示其是被李自成大顺王朝夺走的大明玉玺。琪官和宝玉互相交换汗巾子(汉巾子)即暗示交接汉族政权。蒋玉菡给的是大红色,宝玉给的是绿色(松花色),这样就将琪官代表的汉人政权之玉玺再次交给宝玉(南明),而宝玉将汗巾子给了袭人,说明了袭人才是汗巾子真正的主人。至此完成了袭人和蒋玉菡的神合。
综而论之,袭人就是一个专门负责和玉玺结合组成国家政权的人物,谁上台她就袭谁。
林黛玉、薛宝钗:
这两位是书中的主人公,除了凤姐之外,没有人可以和他们相比。就是这样的可人儿,作者给他们二人的判词却是一个人的,其他人每人四句话,他们两个人加起来四句话。
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木,朱家木子皇帝,林黛玉连在一起在书中写出。需要指出的是图中两株木是为了组成林字,并不代表林黛玉仅影射两个木子皇帝。金簪雪里埋的意思就比较晦涩难懂。我们需要详加说明:
薛宝钗之薛姓来自于紫薇舍人,薛家是紫薇舍人之后,即薛家子孙。薛家子孙就构成了一个字叫做“孽。”
在太虚幻境那回中的回前诗中作者就明确地说明了宝玉就是“千古风流造孽人”。宝玉有宝,宝钗也有宝。“钗”是妇女扎头发的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宝钗的判词说的是金簪雪里埋,不是钗,这说明宝钗的钗是用两种材料合成,一种是金,金簪是埋在雪里的,另外一种是什么?是玉簪。为什么是玉簪呢?022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6-30 17:56:41 +0800 CST  
在书中,有一个人和宝钗关系很大,就是金钏。金钏跳井死了,穿的新衣服是宝钗的新衣服。作者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暗示金钏是宝钗的分身之一。金钗在宝玉逗她的时候说“金簪子掉进井里,有你的,就是你的。”说的就是宝钗,因为金钏是金镯子,并非金簪。有意思的是跳井的人是金钏而不是宝钗,这样的安排起码从表面来看是有矛盾的。其实作者正是在看似矛盾的地方,希望读者思考。作者就是这样在每个循环的章节里用不同的人物暗示相同的历史故事。
在金钏死之后,金钏的妹妹玉钏不仅身份提高,王夫人还将金钏的月钱给了玉钏。作者通过这两个姐妹的对接完成了暗示宝钗两股钗的材料说明。
那么宝钗究竟映射谁?许多红米说是满清皇太极。其实未必。我们看宝钗的判词中的停机德:
乐羊子尝于行路拾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志士不饮盗泉,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羊子大惭,即捐之野。
乐羊子游学,一年而归。妻问故,羊子曰:“久客怀思耳。”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自一丝而累寸,寸而累丈,丈而累匹。今若断斯机,则前功尽捐矣!学废半途,何以异是?”羊子感其言,还卒业,七年不返。
乐羊子游学,其妻勤作以养姑。尝有他舍鸡谬入园,姑杀而烹之,妻对鸡而泣,姑怪问故,对曰:“自伤居贫,不能备物,使食有他肉耳。”姑遂弃去不食。
这样的女子如果真的是皇太极,那么皇太极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薛宝钗是造孽人家的人物,身上有玉、有金、有贝,怎么可能只是满清的皇太极?
薛不仅指薛家子,与宝玉一样的造孽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是“丰年好大雪”中的雪。在第65回中兴儿对尤家姐妹说: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
在大观园中宝钗住的蘅芜苑就像“雪洞”一般。
作者为什么要把薛宝钗如此紧密的和雪联系在一起,除了说明薛宝钗的白色气质之外,还要说明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薛家来了之后住的“梨香院”。梨香院也许就来自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
梨香院位于荣国府的东北方向,有一门独自面对街开,独立成一小院。西南一门通往王夫人之院内,指西南的南明。从东北到西南中间的区域就是梨香院。梨香院就是大明和清朝和中间王朝__大顺王朝。大顺结束大明、却被满清所灭,是两个王朝的中间环节,却又独立成朝,故有一门独立开出于街道。 《红楼梦》中的地理位置是非常要紧的,详细的解读我们在解读大观园时再论。
“雪”是冬天的精灵,和日月同样来自于天上。冬天的雪既是作者失国的惨痛记忆,但也是希望,因为冬天过后就是春天。
“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无论是建立王朝胜利的时候,还是在被打败之时,都在警惕清(夷)的危险,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动摇了大明木子皇帝的江山的孽子。
023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7-02 15:38:23 +0800 CST  
作者用雪指代李自成还真是非常贴切。如果说大明是日月,李自成是雪,他们都是来自上天,是“君权神授”的汉人王朝。李自成的大顺王朝瞬间覆灭,就像雪一样的容易融化。
薛宝钗身上雪的特质,就是暗指她影射李自成的形象。梨香院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离乡院”。在南明结束之后,作者肯定要离开曾经居住的地方,开始新的隐居生活,而宝钗自己说冷香丸是从南方带到北方,则说明了作者离开南方到了北方生活。如果薛宝钗是满清,怎么可能是从南方到北方呢?应该是从北方打到南方才对。
再看梨字本身,下面就是一个木字,这也是作者的暗示木子皇帝之意。
读《红楼梦》常常感叹作者用词的高超和准确。如果不是对汉字千锤百炼,怎能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无论从哪方面讲,《红楼梦》都是旷古烁今的伟大作品。
宝钗影射李自成,当然还影射满清,金钗和金锁都是暗示。
宝钗的金钗和黛玉的玉带一样,既有连接的关系,也有影射的关系。金钗埋在雪里暗示宝钗和雪的关系,同时将大顺和清之间连接起来。
看到这里,肯定有些读者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整书都是崇祯帝和吴梅村二人,其他都是附属影射一下而已,有这样写书的吗?我们认为这也是《红楼梦》之所以是奇书的原因所在。
《红楼梦》中人物没有连贯的履历,每个人物形象只是作者某个阶段、某个侧面、某个身份的代表角色而已,在作者需要的时候上场,使命结束之后要么不再提起,要么就安排以各种方式消失。所以每个角色在影射大明、南明这个历史阶段都不是完整的。
比例说明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活动空间。一般寻常的写法都是一个人物贯穿到底,只是通过时间、空间、身份来表示不同的身份和角色。《红楼梦》反其道而行之,他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表示同一个人的时间、空间、身份等转换,换句话说就是,书中所有的人基本都是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身份不同,他们在书中的活动表面看没有什么异常,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自己跟自己吵架。
崇祯帝的特殊经历决定了他不能以真面目示人,所写的事件也不能公开、连贯地在书中明说,所以只有采取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正是由于这种写作方式的独特,造成了一般人很难看得明白,所以《红楼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在讲怎样看懂《红楼梦》。
作者在开头就讲到了自己和书中人物的关系: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读者一一仔细推敲,就会觉得那些女孩子的行为举止、见识皆是出自作者本人身上,也就是都是作者的化身。其实脂批说的更加明白:因为传他,所以传我。024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7-03 16:05:24 +0800 CST  
看到这里,《红楼梦》写作的宗旨也就呼之而出了。崇祯帝和吴梅村十年辛苦,呕心沥血,后来又有书中的严老爷、傅试,也即吴梅村学生严绳孙、傅山等人的不断地批评解释,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
作者写书的目的主要不是讲述历史,而是描写自己死里逃生之后与弟弟、其他家人以及过去的臣子之间从事反清复明的故事。作者要通过这样一本书告知后人自己的惭愧和反思。这就是《红楼们》的主旨。这样一本充满着家国情仇、悔恨自责之书,最后著作权却落到了清朝的包衣奴才手中,真的是造化弄人、充满了讽刺,也让人无比唏嘘。
宝钗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所影射的三个角色,个个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难怪会成为《红楼梦》中的女一号。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是写宝、黛、钗三人的。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的对应关系就是宝玉影射玉玺、皇权、皇帝本人。林黛玉影射三个木子皇帝本人的前世今生,薛宝钗影射李自成、清以及淡薄南明皇权但运筹帷幄的崇祯帝。
正如我们前面的所说的,《红楼梦》文本是没有结局的,但作者将结局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三春过后诸芳尽”所有人物都会离去,所有的人物最后都合身为宝玉一人,宝玉走在一望无际白茫茫的大雪中,出家为僧。
薛宝钗解读清楚之后,黛玉就非常容易解释。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向来比较难懂,比如阆苑仙葩是指谁?是黛玉?有人说黛玉其实是草,不是花。美玉无瑕说的又是谁?宝玉肯定不是美玉无瑕。
从曲牌{枉凝眉}来看,这首曲子应该指是黛玉,何况每个正钗都有曲子,黛玉岂能没有?曲子最后也落在了黛玉还泪之说,指黛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枉”我们还是作为木王的意思去看。阆苑仙葩,指仙宫或者帝宫的奇花异草,是黛玉,美玉无瑕指的的妙玉。妙玉的判词中非常明确指出了妙玉是无瑕美玉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如果是黛玉和妙玉,两个女孩子会有什么因缘际会?曲子中说的奇缘当然指的是木王和黛玉、妙玉的奇缘。黛玉和崇祯帝是帝皇之缘,而妙玉是崇祯帝内心希望的坚持与执着。崇祯失国,但不会想做一个泥人(清人),而是想做一个女孩儿一样的清水做的人,冰清玉洁。
崇祯帝说自己和这样两个女孩不知道是否有奇缘,如果说没有奇缘,但是和黛玉是三生石上前世、今世之缘,更是希望能够回到大明的复明之梦的基础,这种奇缘罕见且是历史真实的存在;和妙玉之间,她是自己的内心的希望和最后的坚持。这两个人物身上所代表的希望是绝对不能割舍的,是作者内心忘不了、摆脱不了的心事。但是梦想却最后都破灭了, 所有的心事最后都幻灭、虚化了。
025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7-04 15:04:50 +0800 CST  
崇祯帝说自己和这样两个女孩不知道是否有奇缘,如果说没有奇缘,但是和黛玉是三生石上前世、今世之缘,更是希望能够回到大明的复明之梦的基础,这种奇缘罕见且是历史真实的存在;和妙玉之间,她是自己的内心的希望和最后的坚持。这两个人物身上所代表的希望是绝对不能割舍的,是作者内心忘不了、摆脱不了的心事。但是梦想却最后都破灭了, 所有的心事最后都幻灭、虚化了。
一个枉自嗟呀,指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一个空劳牵挂指妙玉对宝玉的牵挂,镜中月指麝月,水中花指香菱。这四个人加上宝玉,五个人是作者在大明和南明时期真实形象总和:黛玉影射前世今生,妙玉是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希望保持的人格与独立,麝月是崇祯帝在南明的角色,即反射着月亮的光辉,香菱是其外在的形象。所以作者在此曲子中将他们都一一列出,最后归结到用还泪之说,暗示复国希望的渺茫。
这两首曲子中都有黛玉,可见黛玉在《红楼梦》书中的作用,她是两位作者前世今生情缘的化身,当然,黛玉身上还有朱由榔的影子,但朱由榔主要的影射人物是晴雯和秦钟,我们前面也已经说过。
如果说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代表作者和木子兄弟之间对皇权的执着,那么元春就代表他们拥有皇权的威严和使命。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一张弓,代表宫廷。有人说弓代表战争,元春代表袁崇焕,理由是元春和袁崇焕的发音很相似,而且袁崇焕本身就是武将。如果单看第一句,是有点道理,与后面的结合起来,就很有问题。
第二句是化用“榴花开处透帘明”,出自宋代苏舜钦的《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首句“别院深深”非常符合元春贵妃的身份,袁崇焕和别院深深有什么关系?书中元春是《红楼梦》四大家族中最具有权力、级别最高之人,一个在崇祯朝早期就被杀的袁崇焕与元春的形象差距太大。
香橼:香,禾苗下面一个日,代表草化的昔日大明之人;橼是木旁之缘,代表木子兄弟缘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木子兄弟的宫中之缘,所以我们认为元春代表崇祯帝,并影射其木子辈皇帝兄弟。
别院中居住的崇祯帝,只能是隐帝,南明如火如荼的反清复明之火就像夏天一样火热,他们的目标就是回到春天一样的美好的大明时期,最初的春天才是春天。
“二十年来辨是非”,《红楼梦》书中作者崇祯帝是承上启下的位置,前推是哥哥朱由校,在位6年,加上崇祯帝17年,共计23年;后面南明18年,也是20年左右,所以作者说20年来辨是非,前20年作者在辨别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后面20年辨别什么才是正确的复国之道,这就是辨是非的来由。然而一切的梦想和希望在老虎和兔子的相逢中,都烟消云散。
“三春争及初春景”有两重意思,第一层指元春,暗示这个判词是关于元春的。第二层是指书中虽然说“三春”,但只有元春才是真正的春天,其后的二春则是要争取成为元春,即光复大明。故南明是夏,而不是真正的春天。书中四春之意就是这样的:迎春是接应之春,探春是探寻之春,而惜春就是惜别叹息之春了。
中国自古就有五行之说,《红楼梦》中也充分地运用了五行之说来隐晦地说明自己的主题。
金:白色,与雪颜色相同,故用雪代表李自成。清的祖先是后金,后改名为清,故以金指代清。清和李自成都是推翻大明的之势力。动物形象为 白虎,方向西方
木,绿色,木子皇帝代称。东方方位,瑞兽青龙
火,红色 ,南方 瑞兽为 朱雀。
水,梦中之国,丢失的北方和拥有的南方之总和——中国,书中称为水国或者女儿国。瑞兽玄武,形象为龟蛇同体。
土, 黄色,国土,瑞兽麒麟,方位为中。026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7-05 20:31:34 +0800 CST  
探春是书中的唯一明确表示出逃的人物,她所代表的人物形象不言而喻。她是“日边红杏倚云栽”的“瑶池仙品”,也是与宝玉在南方相遇的风筝凤凰。她还是写书的作者,因为她的侍女名字叫做侍书。正所谓“凤凰于飞,梧桐是依”,探春是依栖在梧桐树永历朝上的崇祯帝。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脂批在第二句旁注释:自寓,进一步说明了探春作者的身份。
清明这两个字到底是指清明节,还是指明末清初,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两重的意思都有。东风在这里指的明庶风,从风的名字寓意看,应该指的是明末清初的意思,明朝从嫡变成了庶,指清执政之意。
迎春:脂批为“应”,接应春天的意思。春天过后就是夏天,指南明。
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子系和在一起,是繁体孙字。孙绍祖,迎春之丈夫。绍祖的意思继承、连续的意思。“孙绍祖”是建立南明前四个王朝的朱家人的总称,他们借着祖荫,纷纷称帝,但没有一个成功,基本在一年之内就土崩瓦解。
迎春的曲牌叫做喜冤家,就非常有意思。按照书中描写的孙家对迎春的态度,无论如何是不能用喜冤家来形容的。如果按照《红楼梦》中婚姻和男女关系的解释,这个就非常好理解了。迎春和孙绍祖的结婚暗示的就是二木头朱由崧建立弘光朝以及后面四个短命王朝的影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的欢喜冤家。
第73回中,迎春的头饰叫做“攒珠累丝金凤”,寓意集合朱家人做成的金凤,暗喻南明几个短命的王朝。迎春的奶哥哥叫做王住儿,明确地说明“皇帝住的地方。”
前面我们说过,《红楼梦》借用三国的故事,暗示写书人是被孙刘联盟打败的曹家,而曹家就是崇祯帝朱家。有人可能觉得有问题,既然崇祯帝是曹家,那么打败他们的孙家应该是清和李自成,孙绍祖怎么可能是南明前四个王朝呢?
《红楼梦》的作者认为打败大明、南明和崇祯帝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一切悲剧的根源都来自于自己的错误,所以,作者自己不仅是曹家人,也是孙家和刘家人。自己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也是“有命无运”的宿命造成的,这是《红楼梦》传递给我们第二个最重要的历史价值。这个观点也是我们读懂《红楼梦》的关键点之一。当然,书中也有对清朝篡国的暗示和谴责,但那并非作者主旨。
知道孙字的拆解,还有一个字也需要讲明:紫。此系的合体。“此系身前身后事”,故紫也指代作者。薛家的紫薇舍人薛公就是此系和贾蔷之蔷薇组成的作者分身之一。
迎春在攒珠累丝金凤的事件当中,不能摆平奶娘家人,反倒处处受气,这就是南明奴大欺主局面的真实写照。
迎春的判词中与犬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含义我们在后面有关联的章节中一起解密。
和惜春一样,迎春在书中始终没有明确母亲的身份,暗示他和惜春一样代表的是群体,最少也是一个小群体。

027
楼主 木易201702  发布于 2017-07-07 17:44:11 +0800 CST  

楼主:木易201702

字数:912

发表时间:2017-05-20 04:33:1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5 19:44:16 +0800 CST

评论数: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