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
隆安三年十二月,刘牢之部抵达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盘踞在这里的叛军都沿着官道建立营寨,对抗政府军。为了侦查敌情,刘牢之派刘裕带着几十个士兵前出侦查。
刘裕出发不久,就和一股叛军遭遇了。刘裕对当地的地形并不熟悉,这股叛军也没料到会有政府军前来,队形比较分散。刘裕发现敌人后没有撤退,而是果断指挥手下这几十个人投入战斗。叛军发现政府军就来了几十个,立刻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人数多达好几千人!等刘裕明白自己被包围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这时候跑已经没有可能了,为了活命只能死战。刘裕手下那几十个人纷纷倒下。刘裕且战且退,被叛军逼到了一条小河的河岸下,刘裕回头一看,带出来的几十个士兵全部战死,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了!
敌人登上河岸,居高临下。刘裕已经没了退路。在死亡的威胁下,刘裕的小宇宙爆发了!(和《圣斗士星矢》里差不多,主人公不被对手打到濒死的状态,小宇宙是不会爆发的。)他挥舞一柄长刀,接连砍翻几个冲到面前的叛军,一口气冲上了河岸。叛军没料到刘裕这么能打,一时乱了阵脚。刘裕趁机冲入敌阵,砍瓜切菜一般杀得叛军四散奔逃。明明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前面的人纷纷躲避,后面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扭头跟着跑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刘裕出去那么久了还没回来,也带上一队人马出来寻找刘裕,恰巧进入战场。面对眼前的一切,刘敬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看到前面几千人的叛军四处乱窜,只顾逃命。而后面就刘裕一人,像发了疯一样,挥舞大刀追赶。
刘敬宣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战机,指挥部下投入追击的行列。这一战大获全胜,斩杀叛军上千人。刘裕一战成名!
这是《资治通鉴》里的说法。按理说《资治通鉴》是信史,可怎么看这样描写刘裕一个人击溃几千人怎么觉得很扯呢。《宋书》和《南史》对这一段的记载就客观很多。这两部史书都记载刘裕带几十人去侦查敌情,遭遇几千叛军,双方激战。刘裕身先士卒,手舞长刀击杀数十人,手下多战死(没说都死光了)。危急时刻刘敬宣带领援军及时赶到,双方合力击溃了这股叛军,斩杀上千人。这样的记载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资治通鉴》里对这一段的描写显然有夸张的成分。
这一战其实也就是北府军平叛的一个缩影。孙恩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动几十万人叛乱,但是这些叛军都是普通老百姓拼凑而来。在经历过多次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正规军交战的北府军面前,战斗力就是渣渣。基本上一触即溃,丝毫没有获胜的可能。
很快,刘牢之就扫平了吴郡的叛乱。谢琰部过江后,也分出一队人马补充给刘牢之。刘牢之率军渡过钱塘江,进入今浙江省境内。孙恩盘踞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很快就被刘牢之打跑了,退回到海岛上去。北府军只用了不到半年,就把孙恩的叛乱给镇压了。
东晋朝廷留下谢琰镇守会稽,防备孙恩。刘牢之部奉命返回原驻地。刘裕也跟着刘牢之返回,结束了第一次平叛的经历。
叛乱刚被平定,孙恩没有被杀,只是暂时撤退了。东晋朝廷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调走刘牢之呢?这是因为东晋的西边出了大事。
孙恩在东边作乱,让另一个有野心的人看到了机会,这个人就是桓温的儿子桓玄。
桓玄是桓温死后被桓冲立为桓家族长的,继承桓温南郡公的爵位时只有五岁。桓玄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也和他父亲一样,成为了名士圈中的一流人物,再加上父亲和叔叔们的权势,名望那是没的说。可是政治上桓玄就不那么顺利了。当时晋孝武帝司马曜和弟弟司马道子完全控制了东晋的一切权力,想想这兄弟二人的父亲晋简文帝司马昱是怎么憋屈地活在桓温的阴影之下,就不难想象桓玄在仕途上会有怎样的遭遇。桓玄先为义兴太守,感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就辞官回封地南郡,成了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王恭第二次兵发建康的时候,桓玄率军帮助朝廷对抗王恭,因功被封为江州刺史。
如今东边一乱,隆安三年十二月,桓玄趁机起兵打回荆州老家,杀了荆州刺史殷仲堪。此时完全掌控东晋朝廷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不知道桓玄下一步要干什么,所以调回刘牢之显然有防备桓玄的目的。可是刘牢之退军的后患很快就表现了出来。
刘牢之前脚刚走,孙恩又卷土重来。估计是听说刘牢之退军了,会稽只剩下了谢琰,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孙恩率领部众重新登陆。
而谢琰这边却因为前面的平叛打得太轻松,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盲目乐观的气氛。谢琰更是傲娇的不行。有下属提醒他:“孙恩就在离岸边不远的海岛上啊,大人您是不是该整顿一下军备,以防孙恩再来捣乱呢?”谢琰却说:“想当年苻坚手下百万之众,还不是跑到淮南来送死?孙恩,小毛贼一个,刚被我打得抱头鼠窜,怎么还敢来?如果他真的敢来,那就是上天要让他灭亡啊!”
刘牢之退军的问题很快就显露出来,谢琰手头兵力薄弱,孙恩接连攻克上虞和余姚,一直打到山阴东北的邢浦。
听说叛军打到了面前,谢琰还在吃早饭,于是放下碗筷,说:“等我灭贼回来再吃!”上马领兵出战,结果再也没回来。谢琰是与叛军交战被击败,撤退的路上被自己的一个下属杀害的,一同遇害的还有谢琰的两个儿子谢肇和谢峻。
谢琰一死,朝廷震动,赶忙派桓不才、孙无终等人入浙江迎战。仗一直打到当年的十一月,桓不才等人始终无法取胜。
东晋朝廷只能再次派出刘牢之,刘裕跟随刘牢之又一次来到前线。刘牢之一来,战事立刻反转,孙恩再次被击败,退回海岛上。刘牢之驻扎在上虞,命刘裕镇守句章(今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
句章城很小,历经战乱已经残破不堪,刘裕手上只有几百士兵,又处在最前线。孙恩经常派人前来袭扰,刘裕每次都亲自上阵,身先士卒,一次又一次打退孙恩手下的进攻。
北府军虽然打跑了孙恩的叛军,但是北府军由流民组成,自身就和土匪没什么区别,再加上刘牢之根本不约束手下,所以所到之处,动辄劫掠乡里。当地的百姓原本就被孙恩抢了一次,谁成想官军来了竟然和叛军无二,再经受一次伤害,于是民怨沸腾。只有刘裕坚决不允许手下骚扰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让刘裕在前来平叛的将领中鹤立鸡群,赢得了百姓的一致称赞。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6-03 10:15:36 +0800 CST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
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二月,孙恩又一次登陆,进攻句章城。刘裕据城固守。孙恩手下人数虽多,可攻坚能力极差,面对句章小城一筹莫展。刘牢之及时从上虞发兵救援,孙恩再次被击败,退回海岛上。
三月,屡屡进攻句章受挫的孙恩调整进攻方向,放弃面前的今宁波沿海一带,转向北在海盐(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登陆。刘裕得到消息,立刻率军赶到海盐,在海盐故城原址上重新修筑城墙防守。刘裕手头士兵很少,但士气旺盛。叛军经过准备后,出动大批人马前来攻城。刘裕看到死守不是办法,就亲自挑选了几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组成敢死队,全部脱去铠甲,光着膀子,手持盾牌和短刀,等叛军靠近城墙时,突然打开城门,大喊着冲出城去。叛军看到突然冲出来一队人马,赤膊上阵,摆明了就是来拼命的,顿时气焰矮了一截,失去了交战的勇气,纷纷丢弃手中的武器掉头就跑。刘裕趁机掩杀,阵斩叛军将领姚盛。
就这样刘裕又多次打退叛军的进攻,可是眼看着手底下人越打越少,刘裕又心生一计。一天夜里,刘裕下令把城头的旌旗全部放倒,士兵们全部撤入城内,做出已经逃跑了的假象。天亮后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弱残兵登上城墙。
咦?这一出怎么这么的眼熟呢?这不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么?历史上诸葛亮没唱过什么空城计,看来空城计的原型是刘裕啊。
叛军远远望见海盐城上的景象和往日不同啊,就喊话:“你们刘裕人呢?”城上的老兵们回话:“昨天夜里全跑了!”叛军们竟然相信了,就放下戒备,大摇大摆地向城门走来。刘裕再一次发起突然袭击,把叛军打得大败。
叛军意识到刘裕这块骨头太难啃,再转向北,进攻海盐北面的沪渎( 海市松江区)。镇守沪渎的是新任吴国内史、大名士袁山松。刘裕担心袁山松一介书生,不是叛军的对手,就主动放弃海盐,率军尾随叛军救援沪渎。
海盐县令鲍陋派自己的儿子鲍嗣之带着一千当地百姓组成的民团来帮忙。鲍嗣之年轻气盛,请求为刘裕前锋。刘裕对他说:“贼兵气势很盛,你们当地人作战经验不足,前锋一旦失利,会对我军造成不利影响,你们还是待在我军的后方做后援吧。”可鲍嗣之根本不听。
当天夜里,刘裕提前进行部署。他派出多个小队,每队只有几个人,带上旗鼓,分散在各处做疑兵。
天亮后,叛军出动一万多人马前来交战。鲍嗣之的确很勇敢,带领他那一千民团就冲了上去。刘裕命令那些疑兵一起击鼓,舞动旗帜。叛军看到四周都有官军的旗帜,不知道刘裕到底有多少人马,不敢恋战,开始后撤。疑兵是不能撑很久的,吓退敌人就达到目的了。可是鲍嗣之以为叛军被他打败了,指挥手下投入追击,刘裕拦都拦不住。
叛军发现追兵就这么点人马,意识到又上当了,于是掉过头来攻击鲍嗣之。可怜鲍嗣之全军覆没,鲍嗣之也战死了。
叛军消灭了鲍嗣之部,乘胜攻击刘裕。刘裕人马太少,只好和叛军硬拼,且战且退,把敌人向疑兵处引。沿途把战死的士兵衣服剥下,装出不慌不忙收集战利品的样子。叛军看到刘裕很悠闲啊,一点都不紧张,搞不清刘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怕中埋伏,不敢继续追赶。刘裕这才安全撤回海盐。这一战刘裕伤亡惨重,只好收拢散兵固守海盐,再也无力救援沪渎了。
五月,孙恩攻克沪渎,杀袁山松及以下士卒四千余人。
拿下沪渎后,孙恩竟然率领大军乘坐海船沿长江逆流而上,直取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军队人数十多万。六月,孙恩主力抵达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
东晋朝廷很快从最初的慌乱中回过神来。一方面调集建康周边的军队守卫建康外围,一方面命远在会稽的刘牢之火速回援京师。刘裕领命后带领海盐的守军星夜兼程往回赶,刘裕赶到丹徒的时候,孙恩也在丹徒登岸,两军再一次对阵。
孙恩亲率数万叛军,一路敲锣打鼓登上长江岸边的蒜山(今镇江市区内的云台山),居高临下。这时形势对刘裕极为不利,自己的部队人数少不说,还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士兵极度疲劳,未经过休整。丹徒守军那更是指望不上。
丹徒的老百姓从没见过两军对垒,纷纷跑出来站在远处观战。刘裕看到孙恩叛军虽然人多,但组织混乱,根本没有排出整齐的军阵,就直接率领手下冲入敌阵。刘裕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孙恩叛军更加混乱,士兵们仓皇中夺路而逃,那些摔下悬崖、被驱赶到长江里的不计其数。这一仗刘裕又取得大胜,孙恩叛军伤亡惨重,孙恩本人狼狈逃到岸边,找到一个小木筏,才侥幸逃到江中心的大海船上,躲过一劫。
孙恩在丹徒被刘裕击败,仍然乘船向建康前进。可以由于风向不利,走了十多天才来到白石(今南京市下关狮子山)附近的江面上,此时刘牢之已经赶到了建康南面。孙恩看无机可乘,带领叛军原路返回,出长江口后向北杀到了郁洲(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古时为海中岛屿,今已与陆地相连)。
东晋危急解除后,任命刘裕为下邳太守,建武将军,分派给刘裕水军一部,命其追击孙恩。这是刘裕第一次得到东晋朝廷授予的正式官职和军号,这些都是这一年多来刘裕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得到的回报,也是官方对刘裕能力的认可。
刘裕果然没让东晋朝廷失望。七月,刘裕率军抵达郁洲。孙恩叛军已经被刘裕打得吓破了胆,看到刘裕军就望风而逃。刘裕在郁洲又把孙恩击败,孙恩只能南逃。刘裕一路追赶,十一月,刘裕在沪渎、海盐两地三次和孙恩交战,刘裕全部取得胜利,俘虏了上万孙恩的部下。孙恩只好继续南逃,经过浃口(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逃往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至此,孙恩叛军无力再来骚扰东晋,只能自保。
这是刘裕在“孙恩之乱”的第一阶段里的辉煌表现。这一时期历时两年,两年里刘裕多次和叛军交战,基本上刘裕都是以寡敌众。战斗中我们看到刘裕不但自身战斗力超强,还多次使用计谋,连“空城计”都用上了。通过巧妙地与叛军周旋,既保存了自己,还在战斗中胜多负少,打出了名声。
当机会降临时,要能抓得住机会,还得有能力利用机会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8-06-04 19:10:12 +0800 CST  

楼主:caniforget999

字数:475201

发表时间:2016-12-12 21: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6 11:07:29 +0800 CST

评论数:6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