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二十三)
石勒建立后赵,又消灭了境内邵续和段匹磾这股敌对势力,国内日趋安定。石勒下诏,对功臣们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则加一等爵位,给予其遗孤们稳定的经济来源以表彰那些牺牲将士的贡献。
同时,石勒对于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给予应有的尊重,各民族自有的丧葬习俗,都按照原有的规矩。唯独对于少数民族中婚姻的习俗,比如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以及家里有长辈们去世,守孝期间还能娶亲的,严令禁止。
这些民族政策,可以看出来石勒对于汉文明的敬仰,这其实就是在汉化。石勒尊重汉文明,有很多故事可以证明。
《世说新语》是以记载汉人士大夫言行为主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识鉴》一章中罕见地记载了石勒的一个故事。石勒不识字,但这挡不住他对汉人经典的向往,也对古代汉族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拜,他就让汉族士人把《汉书》读给他听。一天读的是《高帝纪》,当听到郦食其劝说刘邦效仿周武王,封原六国的后人为王的时候,惊讶地说:“这是失去天下的路子啊,后来刘邦怎么得到了天下呢?”当听说张良劝说刘邦没有按郦食其的建议施行的时候,才说:“幸亏有张良啊。”
另一方面,石勒对于汉人士族和官吏都给予相当的尊重。前面就介绍过石勒下令不得滥杀汉人士族,都要活着送来襄国好吃好喝地养起来。还有很多石勒对于汉人官吏网开一面的故事。
石勒称赵王后,对于汉人称呼少数民族为“胡”非常反感,下令不得称呼少数民族为“胡人”,而要称呼为“国人”。同时石勒在襄国建造了宫殿,并按照汉制设立门卫,禁止闲杂人等闯入。但是似乎胡人没有这个概念,不认为一个大门有什么不可以进去的。
有一天有个胡人喝多了,骑着马一直闯入到皇宫的内大门前。石勒知道后大怒,把当天门卫的负责人冯翥喊来训斥道:“君王指定法令,就是要宣扬王室的威严,更何况王宫禁地呢?刚才骑马闯入的是什么人,你怎么不阻止他?”
冯翥一紧张,忘了“胡”字不能提的忌讳,张口就说:“刚才有个喝醉了的‘胡人’骑着马闯进来,我们一直呵斥并阻止他,但是我们说的话他听不懂。”说完了才想起来自己犯了忌,连忙磕头请罪。
石勒听了却笑了起来,说:“胡人就是不好说话啊!”赦免了冯翥的不敬之罪。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有意思。黄瓜都是现在的我们爱吃的蔬菜,但是黄瓜本来不产于中原地区,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所以最早大家叫它为“胡瓜”,为什么后来又叫做“黄瓜”了呢?这也和石勒有关。
石勒的参军樊坦为官清廉,声望很高,石勒就任命樊坦为章武内史。在正式任命的时候,石勒看见樊坦穿了一身破旧的衣服前来接受任命,吃了一惊,对樊坦说:“樊参军你怎么穷成了这个样子啊?”
樊坦生性直率,想都没想就说:“我家原本还有些家财,但是遭遇羯贼无道,在乱世中家财都被抢光了。”
石勒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原来是羯贼弄得你穷困潦倒啊,今天我就好好补偿你一下吧。”
樊坦听了吓得魂飞魄散,急忙流着泪磕头请罪。
石勒并没有处罚樊坦,反而安慰他道:“我指定法令只是惩办那些没文化的粗人,不关你们这些读书人的事。”然后赏赐给樊坦车马和新衣服,以及三百万钱,表彰他的清廉。
后来一次石勒和樊坦吃饭,正好有一盘胡瓜,石勒故意指着胡瓜问樊坦:“这是什么?”樊坦有了上一次的经历,长了记性,立刻回答到:“玉盘黄瓜。”从此,胡瓜就改名为“黄瓜”了。
对于这一则故事,我找了很多资料,却没有发现其出处。但是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所以记录在这里。
石勒对于汉人士族就是这样的宽容,但是对于胡人或那些没文化的粗人,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态度了。张越是石勒起兵时的“十八骑”之一,还是他的妹夫。有一次张越和手下掷骰子赌钱,石勒也来观看。那天张越不知道怎么的,出言不逊,羞辱了石勒。石勒大怒,当即将命武士打断了张越的双腿,并把他给杀了!
石勒尊重士人,还延续到了国外。前面说过,祖逖北伐以来,黄河以南原先投降石勒的坞堡,大多转而归顺祖逖。祖逖为人礼贤下士,对于基层官兵也爱护有加,深得人心。
石勒非常忌惮祖逖,在祖逖在世的时候,基本停止了对于黄河以南的军事行动。同时祖家是范阳的大族,在幽州有很高的声望,这也让石勒对于祖逖心怀崇敬。于是石勒下令修缮了祖家的祖坟,并安排两户人家作为守墓人。
祖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感动,派自己的参军王愉出使后赵,向石勒献上河南之地的土特产,表示感谢。石勒厚待了王愉,并派左常侍董树回访,送给祖逖一百匹马,五十斤黄金。
这样一次出色的外交行动,让祖逖感到很不好意思。一方面,自己北伐以来,东晋朝廷那边对自己不闻不问,什么支持都没有,任由自己自生自灭。而作为敌人的石勒却对自己礼遇有加。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样一来祖逖主动停止了对后赵边境地区的骚扰行动。双方之间形成了和平的局面,百姓们也得以安心的生产,不用再担心会有战乱发生。同时,双方还相互通商。祖逖向往来商贾收税,获利颇丰。
祖逖的一个部下童建,杀了新蔡内史周密,逃到河北投降石勒。石勒却把童建杀了,并把人头给祖逖送来,说:“叛徒向来是我憎恶的。将军您厌恶的人,也是我所厌恶的人。”
这样的做法也令祖逖感动。从此后赵方面有要投降祖逖的,祖逖一概不收留。
石勒虽然自称赵王,但随着境内日益安稳,社会生产逐步恢复,石勒开始不满足于“王”的地位了。当然名义上还不能自称为“帝”,但是待遇可以先行。他开始使用天子的礼仪。歌舞表演用“八佾”(即每排每列都是八个舞女,周礼规定这是天子才能使用的礼仪。)。出门所乘坐的车子也按照天子的规制制作。
如同现在的人有钱了都要在亲戚朋友面前显摆一把那样,石勒富贵了,就把老家武乡的父老乡亲们接到襄国,设宴招待他们,并和他们一起畅谈当年在乡里的那些往事。
当年石勒有个邻居叫李阳的,经常和石勒为了沤麻(就是把麻泡在水里让组织腐烂,留下纤维用来织麻布。)而争夺池塘,两人大打出手。如今石勒贵为国主,李阳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一位壮士啊,为什么不来啊?当年我们二人为了沤麻而厮打,那只是平民百姓之间的矛盾。如今我身为赵王,正要向天下推崇信义,哪里会和一个匹夫计较呢?”
于是派人把李阳给请来了。李阳一到,石勒专门为他举办酒宴,和乡亲们一起畅怀痛饮,大谈当年打斗的旧事。石勒喝得很高兴,拉着李阳的胳膊说:“过去我很害怕你的老拳,你也挨了我的不少毒手!”这就是“老拳”、“毒手”的来历。
喝高兴了,石勒就把李阳留在襄国,任命为参军都尉。
石勒还效仿刘邦,免除了武乡百姓三代的赋税。
由于战乱方平,国内的粮食储备还很低。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石勒下令严禁酿酒。而祭祀时必须用酒怎么办呢?石勒下令统统用醴酒(一种用谷芽而不是酒曲酿的酒、类似于今天的啤酒)来代替。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7-17 23:22:09 +0800 CST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2017-07-23 22:24:54
晚安
-----------------------------
感谢赵括兄,最近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更新,抱歉!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7-24 20:50:06 +0800 CST  
@caniforget999 2016-12-12 13:23:11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二
韩信就是在这样的不堪中度过了青少年生涯。看到这里很难把这样一个无赖、怯懦的韩信和后来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联系到一起。不过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最后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司马迁游历到淮阴的时候,听淮阴当地的父老是这么说韩信的:韩信还是平头老百姓的时候,就有异于他人的志向。韩信妈妈去世了,家里穷,办不起一个风光的葬礼。但是韩信还是......
-----------------------------
@可久可大 2017-07-24 22:10:31
那时候的会稽郡所是在吴县即现在的苏州,项梁起事是在苏州
-----------------------------
可久可大兄指正得对,秦朝的会稽郡范围很大,包括现在的苏州、湖州、杭州、绍兴、宁波地区。后来才分出吴郡(苏州)和吴兴郡(苏州南部,湖州、杭州北部),会稽郡缩小到绍兴、宁波地区。
刚写作时考证不严,可久可大兄见笑了。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7-25 14:01:09 +0800 CST  
西宁的虫草交易市场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7-25 14:14:31 +0800 CST  
当地的冬虫夏草交易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7-25 14:16:44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帝王之路(二十四)
国内日渐太平,百姓生活也在提高。石勒还不忘巩固生产,任命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朱表、陆充为他的助手,定期在国内巡视,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得好的农户,赐予“五大夫”的荣誉头衔。
石勒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他经常来到各个大学和小学里,出题目考问学生们对于经典史籍的学习和理解。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石勒还发明了一项制度,就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要想毕业必须经过考试。这和以往的教育制度都有所不同,所以现在有人考证说,“考试”是石勒发明的!我想现在那些苦读的学子们,如果知道“考试”这一折磨人的事务居然是石勒发明的,恐怕都会有扒了石勒祖坟的冲动吧。
生产和教育搞得不错,石勒又想在金融领域一显身手。当时有人从土里挖出了一尊古鼎,鼎里有三十个大钱,钱上有铭文“百当千、千当万”,大概是一个大钱等于十个小钱的意思。鼎身上也刻有篆字铭文十三个,但当时没有人能认得写的是什么。
石勒很喜欢大钱,决定在国内推广。当时社会上流通的是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五铢钱,老百姓们用五铢钱用惯了,对于大钱很排斥。石勒看到大钱的推广遇阻,一拍脑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命人拿出官仓里的绢到市场上换钱,想把市面上流通的五铢钱全都回收。但是他没弄明白“价格”这一市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想当然地把绢的销售价给定低了,目的是促使百姓们把五铢钱全部拿来换绢。石勒的定价是:中等质地的绢一千二百钱收,下等质地的绢八百钱收。但是市场上中绢的价格是四千钱,下绢的价格是二千钱。
这样一个奇葩政策一出台,百姓们立刻懵圈了。现在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算得过这笔账来。用一千二百钱买石勒的中绢,再拿到市场上可以卖出四千钱的价格。这样一进一出轻松获利二千八百钱!天下还有比这来钱更快的方法吗?于是那些颇有些商业头脑的人立刻行动起来,干起了这一份赚钱容易且又看上去很有钱途的职业起来。
石勒很快就发现这一回是自己把自己给坑了。自己的绢卖出去不少,但是百姓们只顾着获利,对大钱的推广没有任何的效果。石勒很生气,“老子的便宜你们也敢占?活腻歪了不是!”杀掉了十几个倒买倒卖、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投机倒把分子。这样一折腾,石勒推广大钱的兴趣全无,于是一场金融领域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严,石勒把洛阳的铜马、仲翁等文物搬运到襄国,陈列在王宫的永丰门之外。还把洛阳西晋皇宫里的日晷也给搬到了襄国,摆放于单于庭前。又命人把自己起兵以来立有大功的功臣共计三十九人的名字刻在一个大型的石盒之上,陈列在王宫的正殿建德殿前。
西晋末年战乱以来,各种礼仪制度大多失传。石勒命礼官们制定出各项礼仪制度,国家的样子也逐渐显露出来。
建德校尉王和在自家的田地里挖出了一个圆形的石头,上面刻有铭文“律权石,重四钧,同律度量衡,有新氏造。”大家都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东西很好奇,石勒把大臣们召集起来研究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却没有人能够认识,都说是祥瑞。参军续咸不但司法掌管得好,考古学知识还非常丰富,看过之后断定,“这是王莽时期的东西。”
天下太平后,石勒还喜欢上了打猎,经常带着少量随从在襄国近郊打猎游玩。石勒的主簿程琅劝谏道:“刘曜和司马氏很可能派来很多刺客,埋伏在树林里,数量会非常多。如果突然间出了什么意外,大王您只需一个人就能对付。孙策当年就是这样丧命的,大王您不可不防啊!另外枯死的树木也能给人造成伤害,古时候就忌讳纵马驰骋,希望大王可以引起注意。”
石勒听了很不高兴:“我觉得就凭我的能力,完全可以控制得住各种突发状况。你只需要处理好文字工作,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
然而很快石勒就遇到了突发状况。一次打猎时,石勒骑马追逐猎物,马跑得飞快,仓促之间一头撞到了一棵大树上,马当场就死了,还把石勒摔了下来,好在石勒没有受伤。
受了这次的惊吓,石勒说:“我没有听忠臣的话,是我的错啊!”重赏了程琅,还封了他关内侯的爵位。这样一来大臣们纷纷效仿,对于国家政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对于石勒治国理政大有帮助。
还有一次石勒在夜里微服出宫,检查襄国各处城门的保卫工作。在永昌门,石勒拿出金银贿赂守门的士卒,想让他们打开城门让自己出去。这是典型的钓鱼执法。然而永昌门的守将王假奉公职守,似乎王假也不认识石勒,当场就下令把石勒抓了起来。直到宫中的侍从赶来,才把石勒给放了。天亮后,石勒专门下诏表彰王假,授予他“振忠都尉”的官衔,封关内侯。
种种这些行为,说明石勒对于治理国家头脑还是十分清楚的。他的政策基本符合实际需要,使得国家稳定,官员们可以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态度。这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异族来说,难能可贵。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7-28 10:37:41 +0800 CST  
这一周去舟山玩了几天,没有更新,惭愧惭愧!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05 17:45:41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二十五)
此时的后赵,控制着黄河中下游大“几”字弯以东的今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的广大地区。其周边的其他势力是:东面控制黄河以南青州地区的曹嶷,曹嶷南面是泰山郡的徐龛;南面是黄河以南控制着兖州地区的祖逖;西面黄河以西是前赵的刘曜;北面是各个少数民族的游牧小部落;东北有比较强大的鲜卑慕容部,但是被亲石勒的鲜卑段末柸部阻隔在辽河以东。
北边的少数民族对石勒没有威胁。南面的祖逖虽然想北伐,但是由于东晋朝廷不支持,自身实力又不强,再加上石勒的怀柔政策,目前也和石勒和平相处。西边的刘曜是石勒的头号劲敌,但是刘曜的周边敌对势力也很多,目前自顾不暇,也不会贸然对石勒开战。东边的曹嶷和徐龛,都和石勒维持着和平。但是石勒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哥俩。
徐龛的地位最危险。他在石勒和东晋之间反复叛乱,最后两头不讨好,完全是一股孤立的势力,石勒就决定先捏这个软柿子。
东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二月,石勒在立自己的次子石弘为世子的同时,命中山公石虎率军四万,进攻徐龛。徐龛只能固守泰山郡的郡治、今山东省泰安市,做困兽之斗。石虎在城外筑起长围,摆出了不拿下泰山郡不罢手的架势。
徐龛坚守了小半年,七月,石虎攻陷泰山郡,生擒徐龛。
徐龛被送到了襄国。石勒对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非常痛恨,命人把徐龛装在一个皮口袋里,抬到一座百尺高的高楼上再扔下来,活活把他摔死了。徐龛死后,石勒又把被徐龛杀掉的王步都及其部下三百人的家属全部喊来,任由他们把徐龛的尸体肢解,并吃掉!这才解气。而跟随徐龛一起投降的三千部下,都被石勒活埋。
徐龛死了,下一个就轮到了曹嶷。曹嶷曾经是王弥的部下,王弥把曹嶷安排在青州,是为自己将来在青州割据做准备的。然而计划还没实现,就被石勒设计诱杀了。此时据王弥的被杀已经过去了十一年,这些年里曹嶷过着人畜无害的生活,既投降东晋,还上表劝进司马睿称帝,又和石勒一直有联系,双方始终和平相处。可如今石勒的后赵正蒸蒸日上,石勒的眼里已经容不下曹嶷了。
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六月,攻克泰山后休整了近一年的石虎受命北上攻击曹嶷。石虎依然带领攻打徐龛的那四万人马。消息一传到青州,青州的大部分郡县都望风而降。曹嶷知道青州守不住了,本打算举家逃到海里的根余山(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养马岛),不巧当地正流行疫病,所以没有成行。曹嶷只好固守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属潍坊),石虎来到广固城下不久,曹嶷就开城投降了。
曹嶷也被送到襄国。石勒不知道为什么痛恨曹嶷,他对很多被俘的汉人士大夫都极尽礼遇,却容不下曹嶷,把曹嶷给杀了。还活埋了跟随曹嶷一同投降的三万降卒。
留在青州的石虎听说石勒大开杀戒,也打算有样学样,把青州所有曹嶷的部下全部杀死。这时被石勒任命为青州刺史的刘征劝说石虎道:“大王派我来,是管理青州的百姓。中山公您要把人都杀光了,那我还去管理谁啊?我不如回襄国算了。”石虎这才停止杀戮,刘征救了青州百姓的性命。
徐龛和曹嶷的覆灭,石勒的后赵地盘向东扩展到了渤海岸边。
就在徐龛和曹嶷覆灭的当中,石勒的后赵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石勒的重要谋臣张宾去世了。
张宾自从跟随石勒以来,一直是石勒的左膀右臂。后赵建国后,张宾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总揽朝政,其权势无人可比。虽然张宾为人比较低调,也懂得为人臣之道,但是树大了必然招风,看到张宾红得发紫,就有人眼红了。
这个人叫程遐,是石勒世子石弘的舅舅。程遐也算是石勒手下的一位重臣,曾和张宾分为石勒的左、右长史。程遐仗着有外甥石弘这样一个过硬的后台,一直有取代张宾的想法。
程遐有一个叫张披的长史,不知道为何缘故,转投到张宾门下,被张宾任命为别驾,等于是张宾的副手。程遐本来就嫉妒张宾权势之盛,如今张宾还来自己这里挖墙脚,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程遐就找到了自己的妹妹,石弘的生母,让她找机会在石勒耳边吹枕边风。
程遐的妹妹就对石勒说:“张披和张宾为人豪放,好游侠,府中豢养门客上百人,在社会上影响力和号召力都很强啊。长此以往对于国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大王为了国家,应该除掉张披。”
石勒似乎对于张宾权势过大也有些疑惑,一想如果杀掉张披,明显就是对张宾释放一个信号,“你有点过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假意紧急召见张披,留给张披的时间非常短。结果张披未能按时觐见,迟到了。石勒就以这个借口杀掉了张披。
张宾很清楚这些都是程遐在捣鬼,但是张宾也清楚石勒开始对自己有看法了,所以都不敢替张披求情。
不久,石勒任命程遐代替张宾任自己的右长史,不仅如此,还让程遐代替张宾总揽朝政。
朝中大臣们对于这一重大变故都很惊讶,不过很快大家就想明白了,人家程遐终归是自己人,张宾再有才干,不过是个外人,这胳膊肘怎么也是往里拐的。于是大家都纷纷依附程遐,这一下,程遐取代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对于张宾而言,这一重大变故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自己为石勒尽心尽力地谋划了大半生,如今位子被别人取代,更糟糕的是石勒有怀疑自己的迹象,这让张宾感到了不安。
郁郁寡欢之中的张宾没有过多久,公元322年十二月,张宾病逝。
张宾一死,石勒这才感到了些许愧疚。他来的张宾的灵前痛哭,说:“上天是不想成全我的大事啊,不然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右侯!”看到这番话,不禁让我们想起王猛死时,苻坚所说的何其相似,看来苻坚是向石勒学习的。
程遐虽然如愿以偿,但是他的能力和张宾比,还是差了很多,以至于石勒经常和程遐商量朝政的时候,总觉得不如意。石勒就感慨道:“右侯舍我而去了,却让我和这种家伙共事,这不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吗!”于是就想起了张宾生前的种种好处,石勒忍不住一连好几天都伤心流泪。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05 17:54:15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帝王之路(二十六)
公元322年对于石勒来说可谓喜忧参半。虽然重要的谋臣张宾去世了,但还有一位一直令石勒头痛的对手——祖逖,也病死了。
祖逖的一生,真可以说是战斗的一生。年轻时就和刘琨一起闻鸡起舞。永嘉之乱时举家迁到江南,作为幽州范阳的望族,祖逖和其他的豪门大族完全不一样,别人都热衷于清谈,而他却喜欢打家劫舍,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黑社会老大。祖逖北伐得不到司马睿的支持,完全靠一己之力为东晋打下了豫州一大片土地,司马睿虽然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却又任命戴渊为都督豫州诸军事,等于把军事指挥权给了戴渊,祖逖成了戴渊的下属。这么做分明是司马睿不信任祖逖,这让对于晋室一片忠心的祖逖深受打击。公元322年九月,祖逖病逝于雍丘(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祖逖死后,弟弟祖约接管了祖逖的部众。但是祖约和祖逖完全不同,祖逖为人豪放,能够抚恤士卒,和底层官兵同甘共苦。而祖约却一身的名士臭毛病,为人还小气,好敛财。可想换成这样一位统帅,原来祖逖的手下会有多郁闷。
祖逖的死,让石勒看到了攻略河南的希望。同时,石虎攻灭泰山郡的徐龛,也让徐、兖二州的东晋地方官员大受震动。在后赵的军事压力下,屯驻在鲁郡邹山(今山东省邹城市、属济宁)的东晋兖州刺史郗鉴被迫带领部众南迁。郗鉴到江南后,成为东晋初期名臣。
《晋书-石勒载记》里记载南迁的是兖州刺史刘遐。不过结合《晋书-郗鉴传》来看,这样的记载有误,可能是刘遐被东晋朝廷派驻在邹山配合郗鉴防守。郗鉴撤退后,刘遐也一同撤走,驻守下邳。而郗鉴一路向南,退到了合肥。
郗鉴和刘遐撤退了,但是邹山还在东晋手里。檀斌继续带领不愿南迁的当地百姓继续固守在邹山,并被东晋朝廷封为兖州刺史。然而鲁郡东南部的琅琊国却出现了叛徒,东晋琅琊内史孙默放弃了抵抗,直接投降了石勒。孙默的投降在徐州和兖州境内形成了多米诺效应,一时间各地的坞堡纷纷向后赵投降。石勒欣然笑纳大礼,不过石勒并不打算直接和东晋形成军事对峙,他没有安排官员前去这些投降的地区任职,而是直接任命原来的东晋官员继续做地方官,这样就在和东晋接壤的地区形成了一个缓冲地带,双方都没有军事力量驻扎,只是名义上这些地区归顺了石勒。
石勒把主要的军事力量放在了黄河以南的豫州方向。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祖逖刚死,石勒就命征虏将军石他率军渡过黄河,在酂城(今河南省永城市、属开封)以西击败东晋军队,俘虏了晋将卫荣。就这样,祖逖苦心经营的自虎牢、成皋至酂城一线的黄河以南防线彻底崩塌,祖约退守谯(今安徽省亳州市)。
石勒并不打算给祖约喘息的机会,后赵军队继续南侵。一路攻克襄城(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西),接着包围了谯。祖约毫无斗志,放弃了谯,继续南逃至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祖逖辛苦北伐得来的领土,短短几个月,全部被祖约这个败家子败个精光。
永宁元年(公元323年)三月,石勒又派部队攻打下邳,击败晋将刘长。接着后赵军北上,在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击败东晋彭城内史刘续。镇守下邳的东晋徐州刺史卞敦南撤到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永宁二年(公元324年)正月,石勒看到徐州的形势一片大好,继续加大了对东晋的打击力度。他征发徐、兖二州的百姓参军,派将兵都尉石瞻率领这支部队继续攻打下邳和彭城。这一下东晋守不住了,从邹山撤退而来的刘遐放弃下邳,退守泗口(今江苏省淮安市西)。
后赵接连的军事胜利让这一地区还在坚守的东晋地方官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东莞郡(今山东省沂水县以北、临朐县以南、沂源县以东、诸城市以西地区)太守竺珍和东海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以北、山东省日照市以南地区)太守萧诞都举郡投降了石勒。
三月,东晋都尉鲁潜以许昌投降了石勒。石瞻又攻克了邹山,拔掉了东晋在山东的最后一刻钉子,檀斌殉国。这样短短一年多时间,东晋黄河以南之地基本沦丧,只剩下自打永嘉之乱以来就在荥阳周边坚守的司州刺史李矩和其部下郭默。石勒的后赵和东晋的边界由黄河南推至淮河一线。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08 22:56:20 +0800 CST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2017-08-09 21:39:53
好久不见
-----------------------------
呵呵,出去玩了几天。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09 23:56:29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二十七)
石勒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拿下东晋河南之地,既有祖逖去世这个原因,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时候东晋正经历立国以来第一次严重的内讧——第一次王敦之乱。所以整个公元322年和公元323年,东晋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边关。由此看来,老蒋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是很有道理的。
就在石勒对东晋发动打击的同时,也不忘撩一下石勒的老朋友兼老对手,前赵政权的刘曜。就在公元324年正月,石瞻攻取东晋的彭城和下邳的时候,后赵司州刺史石生率军攻打前赵控制下的新安,杀了刘曜安置在新安的守将尹平,并劫掠新安周边五千户百姓而回。
本来石勒从刘曜手下独立建国后,就等于和刘曜翻了脸。但是当时的刘曜也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对内刘曜占领长安的时间还不长,需要安抚关中的百姓,发展生产,恢复国力。同时,关中周边还有不少敌对势力虎视眈眈。陇西有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的西晋遗老、南阳王司马保,仇池有氐族杨氏政权,凉州有忠于晋室的半独立张氏政权,以及听命于这些人、散居在关中盆地周边的羌、氐、鲜卑等各个少数民族部落。所以刘曜根本没有对石勒立刻开战的可能。
不过经过了几年的征战,刘曜陆续收拾了这些敌对势力,前赵政权也渡过了创立最初的困难期,国家逐步走上正轨。在这种情况下,石勒对新安的进攻,等于拉开了前赵和后赵征战的序幕。
话说回来,此时的北中国,扛把子的也就剩下了石勒和刘曜。就算石勒没有攻打新安,这二人之间的互撕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有了第一次,很快就会有第二次。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三月,原本依附于石勒的北羌王盆句背叛了石勒,向刘曜投降。石勒雁门郡守将石佗奉命出西渡黄河,对盘踞在上郡(今陕西省延安市和榆林市)的盆句部落发动打击,俘虏三千多户和数万牲畜。
上郡属于刘曜的前赵政权北部边区,石勒的这一次攻势,显然触怒了刘曜。去年尹平被杀的仇还没报,现在居然又到刘曜的眼皮子底下打砸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一次刘曜出手了。他派前赵中山王刘岳率军追击石佗,自己则亲率大军前出到富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做刘岳的后援。
石佗抓了那么多俘虏和牲畜,撤退的速度很慢。在黄河岸边,刘岳追上了石佗,双方爆发激战。石佗累赘太多,被刘岳击败,石佗战死,后赵军被杀的有六千多人,余者溃散。刘岳把石佗俘虏的羌族百姓解救下来之后,收兵回了长安。
于是石勒和刘曜之间的前哨战,双方一比一打平。
四月,石佗兵败被杀的消息给后赵带来不小的震动。后赵西夷中郎将王腾偷袭后赵并州刺史崔琨和上党内史王昚,以并州投降了刘曜。
五月,困守荥阳的东晋司州刺史李矩也跳出来搞事情。自从石勒占据河南之后,李矩和东晋的联系被彻底切断,荥阳成了一块飞地。李矩在这里固守了这么多年,对于时局的判断还是很清晰的,他很清楚短时间内东晋不会打回来了,荥阳迟早会被后赵攻克。
既然石勒已经和刘曜开战,那么敌人的敌人当然就是朋友。李矩的副将郭默头脑很灵光,立刻想到利用刘曜来对抗石勒。他派人说服了李矩,李矩就向长安派出使者,假意向刘曜投降,希望刘曜可以派兵攻打洛阳的石生,解除自己面前的压力。
石生一年前攻打新安后,一直驻守洛阳。所以李矩距离刘曜的前赵非常近,只要刘曜拿下洛阳,就能和李矩连成一片了。
刘曜刚打了胜仗,收到李矩的投降信非常高兴。立刻做出部署:命刘岳率军一万五千人来到洛阳北面黄河上的孟津(今山西省济源市黄河北岸),同时派前赵镇东将军呼延谟出函谷关,沿黄河南岸直指洛阳,对洛阳摆出了两面夹击的架势。
就这样,在李矩的挑拨之下,前赵和后赵之间第一次洛阳之战打响了。
战役初期,前赵占了上风。刘岳率军渡过黄河,接连攻克黄河南岸孟津和石梁两座堡垒。石生率军出战,被刘岳击败。刘岳阵斩后赵军五千多人。石生只得退入金墉城固守待援。
战事不利,石勒命中山公石虎率四万大军火速增援洛阳。石虎走成皋来到了洛阳周边。多年的征战已经把石虎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石虎没有和前赵军对峙,利用自己兵力上的优势,采取个个击破的战法,率先对刘岳发起猛攻。
双方在洛水西岸展开激战。刘岳吃了兵少的亏,战斗中还被流矢击中负伤。战败的刘岳退入石梁垒。石虎进兵包围了石梁,在其外挖壕沟,断绝了石梁和外部的联系。刘岳军很快就断了粮,士兵们饥饿难耐,只能杀马充饥。
打败了刘岳,石虎一刻都没有耽搁,立刻挥军向西,猛攻从函谷关而来的呼延谟。石虎麾下的将士战斗力爆棚,阵斩呼延谟。两战两胜,解除了前赵对洛阳的威胁。
刘曜听说前军兵败,立刻亲率大军前来营救。石虎经过短暂休整之后,留下部分部队继续包围石梁里的刘岳,自己集结步骑三万迎战刘曜。
刘曜的前赵军也不是吃素的。前赵前军将军刘黑作为刘曜的前锋,来的洛阳外围后先与石虎的部将石聪交战,把石聪打得大败。石虎被迫转入防御。刘曜则率领大军驻扎在原西晋巨富石崇营建的私人城堡金谷城(位于洛阳城西北)。
本来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刘曜亲临战场,对前赵军的士气是极大的鼓舞。石虎吃了败仗后,气焰也没有初期那么嚣张了。如果双方正常的交战,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
但奇怪的是刘曜的军中接连发生灵异事件。驻扎在金谷城的前赵军在夜里发生了莫名其妙的夜惊,夜里士兵们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惊扰,发生了混乱而四散奔逃。石虎这里也不知道刘曜军发生了什么事,没有敢于趁乱出击,只是远远地看着刘曜撤出了金谷,甚至都没有追击。这说明石虎也没有击败刘曜的把握。
刘曜退屯渑池(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夜里,夜惊事件再次发生,士兵们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刘曜也被搞得晕头转向。这一下军队斗志全无,刘曜只好下令撤军,丢下刘岳不顾,全军撤回了长安。
没有了援军的刘岳彻底成了一条咸鱼,没有翻身的可能了。六月,石虎攻克石梁垒,生擒刘岳及以下将佐八十多人。石虎对被俘的前赵士兵区别对待,羌族和氐族的士兵三千多人被送到襄国安置,而匈奴族和汉族士兵九千多人则没那么好运,全部被石虎活埋!
刘曜战败,这令荥阳城内李矩的部下们对前途彻底丧失了信心,私下里聚在一起密谋准备投降石虎。李矩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却无力阻止。驻守在荥阳南面密县(今河南省新密市、属郑州),和李矩一同自打永嘉之乱开始就对抗汉赵政权、后赵政权的将领郭默率先弃城南逃,回归建康。李矩知道“人心散了,部队不好带了。”只好带领还忠于自己的部下离开荥阳南撤。在撤退途中,李矩死于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
李矩前脚刚走,留在荥阳城内不愿南撤的二千多人,在李矩长史崔宣的带领下,向石虎投降。就这样,中原最后一面反抗异族统治的旗帜,倒下了。
李矩,字世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为人刚毅勇猛,有谋略。原本只是一个小吏,后因军功封侯。永嘉之乱后,李矩招揽流民,驻守荥阳长达十七年之久。可惜李矩生不逢时,两晋宗室热衷于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李矩被扔在荥阳无人过问。尽管如此,李矩对晋室忠心不二,困守孤城。怎奈天不遂人愿,身死鲁阳,留给我们无尽的叹息。这种忠诚的光芒闪耀在史籍里,穿越千年,仍然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震撼!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11 12:04:36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二十八)
石虎在洛阳打败了前赵军,又拿下荥阳之后,率军北上,杀掉了在并州作乱的王腾,收复了并州。
和前赵的战事一开,双方都很清楚彼此才是最大的敌人。为了彻底打倒对手,石勒和刘曜都在为将要到来的大决战做着准备。
石勒的后赵周边没什么敌人,相对比较安宁,石勒可以一心一意地整军备战。而刘曜就没那么好运,听说刘曜在洛阳战败,原本归顺刘曜的凉州割据政权张骏立刻变了脸,重新归顺东晋,并撺掇仇池(今甘肃省陇南市)的地方军阀杨难敌一同骚扰前赵边境。
石勒南方的东晋,此刻又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内讧。东晋第二任皇帝晋明帝司马绍于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去世,司马绍长子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但是司马衍即位时年仅四岁,朝政就落入司马衍的舅舅,也是司马绍的铁杆兄弟庾亮的手里。
庾亮对于晋室的忠诚度没有问题,但是庾亮为政的水平实在一般。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内打击宗室的势力,对外把拥兵在外的地方大员都当成敌人来防备,结果于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五月引发厉阳太守、流民帅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一同造反,苏峻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建康,庾亮兵败逃走。史称“苏峻之乱”。
石勒也知道“趁火打劫”的道理,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四月,石勒命石堪率军南下攻打宛城。东晋南阳太守王国举郡投降。
五月,石勒命石堪率军东进,会同石聪一同渡过淮河,攻打寿春。驻守寿春的祖约和部下历来不和,于是部下们私下里纷纷和石聪联络,里应外合。七月,祖约无力防守,只好放弃寿春南逃至厉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石聪和石堪俘虏了寿春城内的百姓二万多户而回。
与此同时,经过三年的准备,又听说张骏和杨难敌同时对前赵开战,石勒终于下定决心,企图趁刘曜正忙于应付西面的敌人,无暇东顾的时候,一举攻下前赵政权控制的黄河以东唯一一块地盘,河东郡。
河东郡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黄河大“几”字弯的下拐角上,大致相当于今山西省运城市辖区。这里有从山西进入关中的重要渡口——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属运城),同时又位于洛阳的北部,渡过黄河就可以直接威胁洛阳。所以这一地盘处于前赵控制之下,对于后赵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一直被石勒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就在石聪攻克寿春的当月,石勒命石虎率四万大军出轵关(今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攻入河东郡。石虎来势汹汹,一时间河东郡及其周边的前赵辖区内,投降石虎的有五十多个县。石虎一路都没遇到什么抵抗,直抵蒲坂,想要一举拿下这个黄河上重要的渡口。
刘曜当然不能这样轻易地就把河东丢掉。他派前赵河间王刘述征发氐族和羌族部落屯驻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防备张骏和杨难敌,自己尽发国内各民族精锐组成联军,水路并进,前来援救蒲坂。
当时蒲坂并没有被石虎拿下,渡口应该还在前赵手里。刘曜没有直接在蒲坂东渡黄河,而是绕道卫关(即潼关)从南面北渡黄河,率大军突然出现在石虎的侧翼。
刘曜这一招大大出乎于石虎的预料。首先石虎出发前肯定是和石勒研究过前赵的形势的,当时的判断应该是刘曜受到西面的牵制,应该不会来救河东,起码也不会来得这么快。其次石虎围攻蒲坂的时候,应做好了前赵的援军从蒲坂对岸渡河而来的准备,丝毫没有想到刘曜会从南面渡河,原先面向西方准备好的防御工事全部白费,现在在刘曜兵锋的正面修筑工事已经来不及了。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刘曜带来的人马,从他人侧面的述说来看不下十万,兵力上是石虎几倍!
石虎害怕了。石虎自行军打仗以来似乎还没有怕过,这一次开了先例。石虎急忙下令撤退,这一点也说明石虎来的时候就没有和刘曜硬碰硬思想准备。
刘曜却不想就这样放过石虎,三年前莫名其妙的惨败让刘曜脸上无光,这一次是一雪前耻的好机会。而石虎主动撤军也是在向刘曜示弱,这更坚定了刘曜追击的决心。刘曜下令全军快速前进,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刘曜在高候(今山西省运城市东)追上了石虎。
不战而退本来就是兵家大忌。后撤中的军队最怕遭到敌军的追击,此时军心已经被动摇,大家都想着赶快安全地逃离,再想要激发军队的士气一战基本没有可能。
追上了石虎的刘曜立刻下令全军猛攻石虎,石虎根本无力抵抗,部队迅速被击溃。前赵军阵斩后赵大将石瞻,石虎军陈尸二百余里,攻入河东郡以来缴获的物资全部被丢弃在路边。前赵军捡战利品捡到手软,获得的物资军械竟然上亿计!
石虎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一路逃到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才算站稳了脚跟。
修理了石虎,刘曜还不罢手。自己率主力在大阳(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南渡黄河,把后赵洛阳守将石生围困在金墉城内。为了尽快攻克金墉城,刘曜下令掘开千金堨(洛阳周边的人工水利设施),引洛河水灌金墉城。一时之间金墉城岌岌可危。
这样还不算,刘曜又分派偏师,沿黄河两岸齐头并进。河北部队攻打后赵的河内郡(今山西省济源市和河南省焦作市辖区)和汲郡(今河南省新乡市北部、卫辉市、鹤壁市和安阳市东部)。河内郡太守张进以郡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属焦作)投降了刘曜。而后赵位于黄河以南的荥阳与后赵的联系被切断,后赵荥阳太守尹矩也开城投降了刘曜。
剧情居然瞬间逆转,后赵大震!
石勒的后赵建国以来,还从来没有碰到如此危急的时刻。但是,刘曜集中主力南下攻打洛阳,这给了后赵上上下下以喘息的机会。在从初期的惊慌中平静下来后,十一月,石勒准备亲自出征,举全国之力去洛阳会一会刘曜。
但是这个关键时刻却有不少人在拖石勒的后腿。程遐和郭敖等人纷纷劝说石勒不要出战。程遐说:“刘曜刚打了胜仗,势头正盛,很难与其争锋。金墉城粮草储备充足,刘曜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刘曜离开关中很远作战,肯定不可能长期坚持,不久就自然会撤军。大王您千万不可亲征,万一战事不利,您的千秋大业也就终结了!”
大军还没出征,就有亲信说这样的丧气话来动摇石勒的决心,这让石勒火冒三丈。石勒气得拔出佩剑,把程遐这些人轰出了皇宫。
怎么办?程遐说的话,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可自己决心已下,却被程遐说得心里有点发毛,思前想后,怎么也要找个有谋略的人商议商议。可眼下张宾已经去世,石勒还能找谁呢?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14 22:24:35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二十九)
石勒还真想起了一个人,徐光。
徐光,《晋书》上无传,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是汉人还是胡人。徐光在前面出场过一次,石勒抓住王浚后,就是派徐光当面数落王浚的。这说明徐光为人头脑灵活,口才也不错。
但是那时候石勒的人才储备已经很雄厚了,徐光似乎年纪也不是很大,虽然已经展露头角,但并没有被石勒重用,只任命他为记室参军,一个中低级秘书兼参谋人员。这似乎让徐光很不爽,于是徐光工作态度极度不端正,经常喝得醉醺醺,以此表达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
一次石勒去苑乡(今河北省邢台市任县、石勒的皇家园林)游玩,徐光应该陪伴石勒出游,但是徐光却喝醉了,不省人事,这让石勒很恼火,把徐光贬为门牙,也就是把门的卫兵。这非但没有让徐光警醒,反而更加恼怒起来。
石勒离开苑乡来到邺城视察,正巧轮到徐光在门口值班。徐光看到石勒,居然摆脸色给石勒看,只见他一甩袖子,也不看石勒,仰脸向天,一脸的不屑。
这种无厘头的事情,也把石勒搞的火了起来,对徐光说:“我怎么就辜负了你了呢?让你如此的不高兴!”下令把徐光和他的家人全关进了监狱,让他好好涨涨记性!
但是徐光的才干多少给石勒留下了印象,从石勒没有杀掉徐光,只是把他关进监狱,让他吃点苦头来看,石勒只是想打磨一下徐光过于高傲的性格而已。
所以,在这种关键时刻,石勒想起徐光来了,命人去监狱里把徐光放了出来,亲自接见他并对他说:“刘曜在高候打了胜仗,乘胜围困洛阳,蠢材们都说他的兵锋正盛,势不可当。但是刘曜兵力有十万之多,攻打金墉城都一百多天了都没能攻克,士卒们一定非常疲惫,士气也不如一开始那么高涨。我率领精锐部队攻打他,一战可生擒刘曜。如果我们坐视洛阳失陷,刘曜一定会率军前来攻打我们冀州,从黄河北岸,一路席卷而来,那样的话我的大事就全玩完了!”
徐光回答说:“刘曜没有乘高候大胜的势头直接前来攻打襄国,而是去攻打金墉城,这就是他无能的表现。大军白白在金墉城下消耗了三个月的时间,其作战的势头已经消耗殆尽。如果大王您亲征,敌军看见您的旗帜,就会败逃而去。一统天下之计,在此一举。今天这个好机会,可谓是上天赐予大王的,上天给了您机会您如果不接受的话,灾祸就要随之而来了!”
石勒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要听的话,高兴地笑了起来,说:“我认为你说的很对!”
这时候,石勒一直很尊崇的和尚佛图澄也对石勒说:“大军如果出征,一定会生擒刘曜。”这话让石勒更加高兴。
佛图澄,西域人,两晋时期著名僧人。他来到中原已经七十九岁了(当然这是他自称),此时正是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佛图澄投靠了石勒,受到石勒的厚待。《晋书》中记载了很多佛图澄所做的一些非自然的事情,对于这些我们当然只需呵呵而已。但是佛图澄利用这些所谓“法术”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后,大力推广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佛图澄在当时就是神仙下凡一样的存在,石勒对他的预言一直深信不疑。于是石勒下令全国戒严,再有前来劝谏不要出兵的,斩!
同时石勒做出了军事上的部署:位于黄河以南地区的石聪、石堪和桃豹,各率本部人马向荥阳进发;石虎率领他的残部进军石门;命左卫将军、石虎的长子石邃负责警卫工作,自己亲率步骑四万离开襄国,前去救援金墉城。
石勒大军来到黄河岸边,准备在大堨(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北)渡黄河。此时已是冬季,黄河之中有很多冰凌,这对于渡河是非常不利的。石勒大军没抵达黄河岸边的时候,河上风很大,河水湍急,夹杂着大量冰凌而下。等到石勒来到河岸,大军准备渡河的那些天,风和日丽,河水里冰凌很少,于是石勒大军顺利渡过了黄河。石勒这边刚刚过完河,天气又变坏了,河水里又出现了大量冰凌。
这一自然巧合令石勒非常高兴,认为是老天爷在帮助他,就把这一处渡口改名为“灵昌津”。
渡过黄河后,石勒对徐光说:“刘曜如果集结重兵于成皋关(即虎牢关、汜水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阻挡我军,是上策。如果在洛水西岸列阵等待我军,是中策。如果仍然围困洛阳,待在洛阳城下,那就一定会被我击败,我可生擒刘曜。”
十二月,后赵各路人马在成皋会师。石勒的总兵力为步兵六万,骑兵二万七千。
成皋果然没有前赵部队把守,石勒见到大喜,用手指指天,又指指自己的额头,说:“这都是天意啊!”
石勒担心刘曜听说自己来到成皋,会派部队前来拦截,下令全军人畜均口含树叶,静默快速行军,走巩(今河南省巩义市、属郑州)和訾(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之间的小路,突然出现在洛水的东岸。
此时的刘曜,竟然丝毫没有意识到石勒会率军前来,事先也没有做好侦查工作,只是一门心思的围困金墉城。他的打算看来只是想拿下金墉城,占领整个洛阳,并没有更深一层的战略企图。
更加过分的是,刘曜嗜酒,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个毛病,如今更是饮酒无度。在金墉城下,刘曜整日无所事事,除了喝酒,就是和宦官和近侍们赌钱。左右有劝他的,都被他看成是妖言惑众,动不动就把劝说他的人杀了。
刘曜多少听到了一些关于石勒军出现在黄河南岸的消息,这才和属下商量派出部分部队加强荥阳方向的守备。然而还没行动的时候,在洛水沿岸的前赵军巡逻队就和后赵的前锋部队交上了火。初战似乎前赵军取胜,抓到了几个羯族的俘虏。
听说敌军中出现了羯族士兵,这引起了刘曜的警觉。刘曜亲自审问羯族俘虏,他问:“你们老大亲自来了吗?有多少人马?”(“大胡自来邪?其众几何?”)
羯族俘虏回答说:“我们家大王的确亲自来了,军队的气势很盛!”
听了这话刘曜大惊失色,急忙改变策略,撤去了对金墉城的包围,把全部部队集结在洛阳宫城的西侧,十多万的部队,从南至北排出了一字长蛇阵,南北长达十多里。
石勒远远地看到了刘曜的阵势,这正应对了石勒在渡过黄河时对徐光所说的下策,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心情不要太好的石勒开心地对左右说:“你们可以祝贺我的胜利了!”
就这样,五胡乱华以来第一次事关国家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打响。石勒和刘曜,这两位北中国的国主,面对面站上了历史的竞技场。胜利者留下,失败者交出车标......呃,不对......总之就是完蛋了!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16 08:58:28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帝王之路(三十)
古都洛阳在东汉末年就曾被董卓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后仅过曹魏和西晋两朝的经营,刚刚恢复元气,西晋“八王之乱”又让洛阳被兵祸洗劫。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刘曜率汉赵军队攻入洛阳,俘虏晋怀帝,更是把洛阳变成一座空城。如今洛阳城的外城基本荡然无存,仅剩宫城和内城西北的金墉城。刘曜没有把军队部署在宫城,而是在宫城西面列阵,摆出了野战的架势。石勒见刘曜不占据宫城对抗自己,就率领步骑四万进驻宫城。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十二月己卯日,大决战正式打响!
石堪、石聪各率八千骑兵率先出击,从宫城的西面从南向北扫荡,猛攻刘曜的前锋,和刘曜军前锋部队在洛阳宫城西面中间的西阳门外展开激战。
于此同时,石虎率领三万步兵从洛阳宫城北面向西猛攻刘曜的中军,牵制其不能前去增援正在和石堪、石聪交战的前锋部队。
石勒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自上阵,督促宫城内的四万步骑,从洛阳宫城西面北侧的阊阖门出击,配合石堪、石聪夹击刘曜的前锋,企图先吃掉刘曜的这支部队。
刘曜接到战报,得知前锋部队遭到石勒军两下夹击之中,陷入苦战,石勒也出现在战场上,立刻下令集合本部人马,准备亲自上阵支援前锋部队,同时对石勒所在的后赵军发起攻击。
然而刘曜嗜酒的毛病害死了他。当天早上一起来,刘曜就喝了好几斗的酒,此时已经有些醉了。就在刘曜准备上阵的时候,平日里骑乘的红马不知为何却始终不肯向前迈出一步!难道是这匹马也预知刘曜的末日,而不希望他出战吗?
刘曜当然不能因为一匹马而改变计划,只好命手下换了一匹马来。就在部下换马的时候,刘曜又喝了将近一斗酒!一千多年后的我们真是不能理解刘曜的这种行为,大战在即,身为主帅还有心思喝酒,而且还喝那么多!
当然那个时代酒的度数都很低,通常最高也就在十多度。直到明代中国才发明了蒸馏技术,让酒的度数一下飙升。如果按照现在茅台的酒精度,刘曜别说喝上几斗的酒,就是喝个小半斗,也早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上了战场的刘曜已经是醉醺醺的了,可想士兵们看到自己的皇帝临阵就是这副模样,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刘曜率军来到西阳门外,刚刚列阵完毕,就遭到石堪部骑兵的冲击。刘曜的这支部队迅速被击溃,部下四散奔逃。
还处在醉酒状态中的刘曜只好夹杂在败兵之中向后方撤退,在经过一处石头垒成的水渠的时候,可能是水渠里的水都结了冰,非常的滑,刘曜新换的这匹马和醉酒之中的刘曜配合不够默契,一下马失前蹄,把刘曜从马上摔了下来,直接摔到了冰面上!
战场上主帅堕马基本就意味着失败的开始,苏峻就是这么死的,苻融也是这样并导致前秦军在淝水之战中的溃散。
刘曜的部下都在逃散之中,没人再来管刘曜了。石堪部下的骑兵冲了上来,手中的长槊纷纷刺向刘曜!刘曜当场被重创,身上被长槊刺伤十多处,其中三处贯穿了整个身体。
就这样刘曜被生擒!
石堪立刻派人把生擒刘曜的消息报告给石勒。石勒一听大喜,派人押着刘曜在前赵军的阵前展示,你们的皇帝已经被我俘虏了!
这一下前赵大军彻底崩溃,十多万士卒溃散而去。后赵军从后面掩杀过来,前赵军大败,临阵被后赵军斩杀五万多人!前赵军的尸体从金墉城一直延绵到金谷城,那场面异常得惨烈。
看到已经大获全胜,石勒下令停止了屠杀,石勒说:“我想要捉的就是刘曜一个人而已,如今已经将其拿下,将士们收敛一下锋芒,给敌军士兵留一条生路,放他们逃命去吧。”
爆发于公元328年的第二次洛阳之战,以刘曜被俘,石勒大获全胜而告终。石勒这一战的胜利,决定了北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历史走势。
刘曜被押送到了石勒的面前,早上还只顾痛快地饮酒,如今天还没黑就成了阶下囚。刘曜估计酒也醒了,看到了石勒,对他说:“石王您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重门相见,一起盟誓的情景吗?”(“石王颇忆重门之盟否?”)
前面刘曜审问羯族俘虏时称石勒为“大胡”,如今嘴巴不得不客气一点。“重门之盟”应该指的是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刘聪派刘粲、刘曜和王弥攻打洛阳,石勒也率军前来汇合。当年这二人可能还有结拜为兄弟的举动。因此刘曜才会这么说。
不过看看石勒的一生,结拜过兄弟的人多了去了,大多数被他收拾了,刘曜也不例外。刘曜也是搞笑,事到如今还提什么往事。如果胜利者不是石勒而是你刘曜,那你还会记得这个“重门之盟”吗?
当然刘曜的话对石勒来说就像挠痒痒,什么效果都没有。石勒命徐光数落刘曜,就如同当年数落王浚那样。徐光对刘曜说:“今天的事,就是上天的安排,你还哆嗦什么!”
打扫完战场后,石勒班师凯旋。命石邃率仪仗队押送刘曜走在大部队的前面,向沿途的后赵百姓炫耀这一场伟大的胜利。
由于刘曜身负重伤,已经不能骑马。石勒安排一辆马车拉着刘曜,又让一位叫李永的医生在刘曜的马车上医治并照看刘曜。
回到了襄国,石勒把刘曜安排在襄国周边一个叫永丰的小城里,派出士兵严加看守。虽然没有自由,但是给予刘曜的待遇还不错,不但好吃好喝,还送给刘曜不少姬妾伺候他。
有了李永的医治,刘曜的创伤很快痊愈。石勒又让三年前在第一次洛阳之战中被石虎俘虏的刘岳、刘震等人来永丰小城看望刘曜。见到刘岳还活着,让刘曜很吃惊,刘曜说:“我以为你们早就死了,没想到石王如此宽宏大度,饶你们不死。当年我却把石佗给杀了,现在看来我是有愧于石王啊。今日之祸,都是我咎由自取。”刘岳等人就留在刘曜那里,欢宴一整天才离去。
令人遗憾的是,刘曜的好日子没有维持多长。很快,石勒就命人让刘曜给他留在长安的太子刘熙写信,让刘熙向自己投降。
身陷囹圄的刘曜,表现出来了英雄的气概。他没有为了活命在信里让刘熙投降,而是要求刘熙和各位大臣“匡扶社稷,千万不要因为我而改变意志(指投降石勒)。”。
信显然先会送到石勒手上,石勒看到刘曜这样写,心生怨恨,也明白刘曜已经没有多少剩余价值。不久,石勒就把刘曜杀了。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18 14:10:09 +0800 CST  
这两天生病发烧,浑身无力,进度落后了。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20 11:17:27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三十一)
刘曜死了,但是如果他知道他的太子刘熙随后的所作所为,估计肠子都能悔青。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正月,刘曜被擒的消息传到长安,刘熙竟然被吓破了胆,和前赵南阳王刘胤商量,打算放弃长安,退到陇西去。
刘曜在“五胡十六国”初期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但是儿子却没有教好,胆量不高不说,眼光还不咋地。当时的关中还在前赵手里,进入关中的门户,函谷关和蒲坂也在前赵控制之下,只要刘熙站出来,组织军队加强这两地的防御,后赵还真的不那么容易攻进来,更何况一开始石勒并没有主动攻打关中的计划。门户都不防守,退保陇西,怎么可能守得住?更别说主动逃跑,等于是扰乱了军心士气。人心都散了,队伍还怎么带?
前赵尚书胡勋就劝刘熙:“虽然君上被擒,但我们的国土还完整,军队还忠于您,我们应该尽全力抵抗。如果打不过,再撤也不晚。”
然而面对这样的赤诚之言,刘熙的表现堪称混蛋,他以胡勋扰乱大家思想为由,竟然把他给杀了。
就这样刘熙带领前赵的百官逃出长安,来到上邽。刘熙一跑,长安周边各郡县的官员全部放弃了抵抗,和刘熙一同跑了。长安一时间没了领导,前赵将领蒋英和辛恕占据了长安,并派人来到襄国向石勒投降。
石勒做梦都没想到天上真的会掉馅饼,欣然笑纳。他命镇守洛阳的石生率领其所部人马入关,前去接收长安。
刘熙逃到上邽不到半年,不知道为什么又后悔了。八月,他派刘胤率军数万人马进攻长安,想把石生赶走,重新占领长安。这一做法实在莫名其妙,既然如此,当初为何要逃跑呢?刘家在关中人缘似乎还不错,听说刘胤又打回来了,陇山以东各郡纷纷起兵响应。刘胤驻扎在仲桥(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境内),石生兵力很少,只能守城,不敢出战。
石生看来一直就是个靶子,专门摆在前面任人攻打,然后等石勒给他派来援军。这一次还是这种剧情。石勒派石虎率领二万大军火速入关,解救石生。
有一点我很难理解。关中那么大,石勒就只派了石生这一支人马前去接收,明摆着兵力不够。与其在石生遭到围攻的时候给他发救兵,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石虎和石生一起入关呢?
九月,石虎来到长安外围。
刘胤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无能。石虎只带来二万人,刘胤手头有数万(到底多少万史籍里没明说),再加上陇东各郡响应的义兵,兵力怎么也是石虎的好几倍。刘胤却没有主动攻击石虎的胆量,居然率军后撤。
前面说过,不战而退是兵家大忌。上一次石虎面对刘曜时的撤退,导致其被刘曜击败。这一次换成了刘胤。石虎率大军跟踪追击,在义渠(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一带)追上了刘胤。刘胤被迫应战,但是一支不战而退的部队,根本不是一支全力追击的部队的对手。刘胤被石虎打得大败,刘胤只身一人逃回了上邽。
石虎乘胜追击,兵临上邽城下。此时的上邽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的意志,石虎轻松攻占上邽,俘虏了刘熙、刘胤以及刘氏宗族近支三千多人。这时,石虎残暴的本性暴露了出来,把这三千多刘家人全部杀了!
前赵就这样灭亡了。刘曜于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建立前赵政权,至此前赵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
刘熙一死,关中没了敌对势力。石虎把原前赵政权的官员、关中豪门大族以及原关东流落到关中的流民共计九千多人迁徙到襄国居住。有五千多匈奴屠各部落的百姓,原来石虎也打算把他们迁居到襄国的。但是他们只走到洛阳,石虎似乎嫌麻烦,干脆把这些人活埋了事。
前赵政权虽然垮台,但前赵边境地带的一些异族部落还不能接受后赵的统治。石虎在处理完前赵残存势力之后,出兵攻打生活在黄河西岸今甘肃省兰州市一带,带头对抗后赵的羌族集木且部落,俘虏数万部众。
这一招杀鸡给猴看的效果非常好,原来臣服于前赵的氐族、羌族各部落纷纷向石虎投降。石虎封氐族首领蒲洪(苻坚的爷爷)为六夷监军,封羌族首领姚弋仲(姚襄、姚苌的父亲)为六夷左都督。并把投降的氐族、羌族部众共计十五万户迁到洛阳、邺城一带居住。
至此,关中悉数平定,并纳入后赵版图。北中国自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来陷入混乱和分裂,前后二十年时间,再一次回归统一。做到这一壮举的,竟然是当时的一位羯族奴隶,没身份、没背景、没资源、没学历,说白了就是什么都没有的一个屌丝——石勒。
也就在公元329年,困扰东晋一年之久的苏峻之乱,在陶侃、温峤、庾亮、郗鉴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被平定。参与叛乱的祖逖的弟弟祖约,知道在东晋混不下去了,带领宗族数百人北逃,前来投奔石勒。
石勒非常敬重祖逖,但是对于祖约却很厌恶,他派王波斥责祖约道:“你这个家伙,犯上作乱,如今失败了就来投靠我,难道我赵国就是那些通缉犯的庇护所吗?”臭骂了祖约一通后,石勒收留了祖约。
一年后,石勒在程遐的劝说下,还是把祖约给杀了。和祖约一同逃来的祖氏族人一百多人也一并被处死,这其中就包括祖逖的几个儿子。唯一逃过一劫的,是祖逖的一个庶子,名叫祖道重。当时祖道重年纪还小,被一位祖逖曾经的部下王安救了下来,并把他藏在佛寺里面。后来后赵政权灭亡后,祖道重回归东晋,但是似乎没有多少成就。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21 23:10:43 +0800 CST  
后赵皇帝石勒——从奴隶到帝王之路(三十二)
时光来到了咸和五年(公元330年),北方中国再次归于统一。石勒的后赵版图不小,东到渤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以南,南到淮河以北。
放眼此时的中国,我们惊讶地发现,继东汉末年中国大地上出现魏、蜀、吴三国以来,历史又一次重演,中国大地上再次出现了一个“三国”时代,并且和前一次三国相比,各国的领土都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北方的后赵(类似于曹魏),益州的成汉(类似于蜀汉)和江南的东晋(类似于东吴)。
石勒灭前赵还收获了一大政治上的战利品,那就是当年被刘曜从石勒眼皮子底下弄走的传国玉玺。石虎攻克上邽后,皇帝的玺印也一并被缴获,并送到了襄国。
有了地盘,又有了玉玺,后赵的大臣们再傻也知道必须要干一件事了。
荏平令师欢,没错,就是那个当年买下身份还是一个奴隶的石勒的那个荏平的地主,并且不久就恢复了石勒自由的那位。看来当年善待石勒,今天终于有所收获了,做了荏平的县令。师欢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只黑兔。兔子通常都是灰色的,纯黑色的兔子在那个时代应该不多见,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祥瑞。师欢就开开心心地把黑兔献给了石勒。
程遐就利用黑兔大做文章,说什么“晋朝以水德继承曹魏的金德,如今兔子是代表月亮的神兽,黑色又是代表水的颜色,这是上天在暗示晋朝要归于我们赵国,大王应该顺应天意有所行动。”这是隐晦地要求石勒登基称帝。
石勒当然知道程遐的意思,他自己也想当皇帝,谁不想当皇帝啊!但是石勒在政治上还是比较成熟的,他没有表现得急不可耐,立刻称帝,而是耍了一个小花招,改元。作为投石问路。
改元就是改年号。石勒即位赵王以来,用的是春秋时诸侯国的纪年方法,成赵王某年。如今,他借“师欢献黑兔”的借口,把公元330年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太和”。
改元这一举动,看似没什么,但实际上暴露了石勒想当皇帝的野心。只有皇帝才有年号。你一个王,立什么年号呢?摆明了就是想当皇帝呗。先改个年号,看看社会舆论的反应。
到了二月,新年号顺利且平稳地运行了一个月,似乎大家没有反对的么,石勒心里有了点底。大臣们也都心中有数,于是联合起来上疏石勒,并在石虎的带领下,捧着玉玺请求石勒加尊号。
石勒拒绝了。在他看来,现在就当皇帝还是太着急了。但是大臣们苦苦哀求,怎么办呢?石勒发明了历史上一个新名词——“天王”。
现代人对于“天王”一词并不陌生。《西游记》里有托塔李天王。寺庙山门里都供着四大天王。香港娱乐圈里也有“四大天王”,最近一个内地女孩经过奋斗,混成了“天王嫂”。但是在石勒之前,从来没人听说过什么“天王”这个词。
“天王”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天上的王的意思,而是天册封的王。古时候“天”最大,是一切权利、一切自然规则、一切社会法则的总和。“天”授命“天子”统治万民,这是统治者统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现在石勒是一个异族,也能成为“天子”吗?石勒自己心里也不是很有把握。于是在成为“天子”之前,先弄个“天王”来当当。
既然是“天”封的王,自然要比那些人君封的王要高一级。就这样,石勒在“帝”和“王”这两个头衔之间又发明出“天王”这一级来。
于是石勒自称“赵天王”,行皇帝事。立原世子石弘为太子。封自己的儿子石宏为秦王,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石斌为太原王。小儿子石恢为南阳王。原中山公石虎进位中山王,领太尉、尚书令。石生为河东王,石堪为彭城王。这二人似乎是石勒的侄子。石虎的两个儿子也被封王。
又任命郭敖为尚书左仆射,程遐为尚书右仆射,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并封跟随自己起兵以来的有公之臣郡公二十一人,郡侯二十四日,县公二十六人,县后二十二人。
这一切都大张旗鼓地施行,石勒就是想看看天下人的反应。然而实际情况顺利得连石勒都不敢相信,朝野上下全都开开心心,根本就没人反对。尤其是民间,百姓们只关心能不能过上安稳日子,石勒你是赵王、赵天王、赵皇帝,似乎和他们的生活没半毛钱关系。
到了这一年的九月,大臣们又坐不住了,纷纷上疏请求石勒即皇帝位。很难说这不是石勒授意的。这一次石勒不再推辞了,大大方方地正式加冕为皇帝!
自从公元305年石勒跟随汲桑起兵以来,经过二十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小人物,一个羯族奴隶,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人生的谷底登上人生的巅峰。皇帝,千百年来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却让石勒这样一位草莽英雄,凭借自身出众的能力,在乱世之中打拼而来。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有史以来恐怕只有明可以超过他。
当了皇帝以后,石勒似乎嫌弃襄国太小了。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四月,他把都城改为邺城。并安排工匠并征发民夫,准备大兴土木,营造邺城宫殿。
然而却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廷尉续咸是跟随石勒的老臣了,一直主管司法工作。这次不知道怎么的,续咸就是要为民请命,多次上疏,坚决反对石勒营造宫殿。
石勒给惹毛了,大怒,说道:“不杀了这个老家伙,我的宫殿是盖不成了!”下令御史收押续咸,把他送进了大牢。
中书令徐光站出来为续咸说话:“陛下您天资聪颖,远远超过唐尧和虞舜。却怎么变得听不进忠言,难道陛下是夏桀、商纣那样的君王吗?续咸的话,陛下能用则用,不能用也应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怎能一听到大臣直言相劝就要把人家给杀掉呢?”
估计石勒也没打算杀掉续咸,也在想怎么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呢。听了徐光的话,石勒叹了口气说:“唉,做人君的竟然如此没有自由啊,这么点小事我都不能做主。我怎么可能不知道续咸的话是忠言呢?我那是和他开个玩笑罢了。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如果有了百匹绸缎这样的家财,都会打算再盖一所新房子。更何况我现在富有天下,身为万乘之尊呢?我一定要把宫殿给盖起来,但是先把工程暂停下来,令正直的大臣的意见可以被尊重。”
于是停下了宫殿的修建。并把续咸放了出来,还赏赐给他绢一百匹,大米一百斛。
然而没过几天,天降大雨,中山国一带山中泄下大量洪水,洪水之中还夹杂着大量折断的树木,很多木头直径巨大,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洪水退去后,这些木材堆积在堂阳(今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数量非常多。
石勒听说后,非常高兴,把大臣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这哪里是天灾啊,这分明是上天都同意我建造邺城宫殿呢!”
这一次续咸不再多嘴了。石勒的宫殿如期完成。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25 08:46:50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三十三)
欢乐和谐的气氛依然在延续。咸安七年(公元332年)正月,石勒大宴百官,和大家一起欢度新年。席间,石勒心情大好,趁着点酒劲,石勒问徐光:“你看我能和自古以来的哪位君王相比啊?”(怎么谁都爱问这句话呢?)
徐光赶紧拍马屁:“陛下您英明神武,谋略之高远超汉高祖刘邦,您临阵指挥又大大超过魏武帝曹操,三皇以来没人能比得过陛下,要我看陛下您也仅仅比轩辕黄帝差那么一下下而已!”
石勒听了那可是太受用了。不过石勒有一点很好,就是对于自身有清醒地认识。他笑着对徐光说:“人哪里会不了解自己呢?你说得也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一定会安心地作他的臣子,和韩信、彭越这些人比肩。如果遇到汉光武帝,那我就要和他掰掰手腕、比试比试,一同争夺天下,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我应当介于刘邦和刘秀之间。至于黄帝,我哪里能比得了啊!”
石勒这话说得谦虚中又带着实事求是,不卑不亢,很得体。大臣们也都为石勒的话叫好,大家伙都叩首高呼万岁。
石勒说得高兴,还不忘顺手消遣一下曹操和司马懿。他接着说:“大丈夫为人做事,就应该光明磊落,如同日月的光辉那些明亮皎洁,没有瑕疵。我才不会像曹操、司马懿那样,就会欺负孤儿寡妇,靠耍阴谋诡计骗取天下呢!”
有人分析石勒说这话是为了敲打石虎,有一定的可能。
石勒的太子石弘,从小石勒就安排杜蝦教授他儒家经典,续咸教他诗词文学,刘征、任播教他兵法,王阳教他击剑,因此文化水平那比石勒高太多。如今天下已经太平,接班人又被培养得有文化、有学问。朝中的大臣程遐、徐光又都和石弘友善。眼看着剧情的发展就要奔着大家所熟悉的套路——“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去了!
但是,历史可不是什么童话故事,有时候历史的发展真的是比眼下最狗血的电视剧还要狗血上万倍!
如今的新三国时代,蜀地的成汉政权偏安一隅,从来不搀和中原的纷争。江南的东晋刚经历苏峻之乱,国家正处于恢复期,同时东晋朝中个派系之间的权力争夺并没有结束,还没有心思考虑国家以外的事情。所以现在的石勒放眼海内,对手已经没有了,石勒年纪也不小了,此时的石勒没有再进一步的野心,就打算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没有外患,就一定会有内忧。这个内忧,比任何外患都要可怕得多。这个内忧,还隐藏得相当深,以至于天天就在石勒的眼皮子底下晃荡,虽然石勒有那么一点担心,但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除掉他。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石勒的侄子,石虎!
石虎,字季龙,和张宾一文一武,就是石勒的左膀右臂。尤其是石勒定都襄国,建立后赵以后,石虎更是成了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他为了后赵那也算是鞠躬尽瘁了,后赵任何一个方向的战场上都活跃着石虎的身影。所以说石虎对于后赵的贡献,那也算是无人能比的。
也正因为这样,石虎翅膀硬起来以后,就不甘心居于人下了。石虎从小跟随石勒的母亲颠沛流离,没接受过多少教育,他是不会懂得“君君臣臣”的那一套的,他意识里的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思想,那就是谁胳膊粗,谁就应该当老大。
公元313年石虎攻克邺城,打跑了刘演之后,就被石勒任命为魏郡太守,镇守邺城。那时候起,石虎就有了有朝一日抢班夺权的野心。但是石虎再有想法,当着石勒的面,他可一点都不敢流露出来,始终夹着尾巴做人,对石勒也是毕恭毕敬。但是私下里,一直在坐等石勒走人,好趁机上位。
石勒的手下,也不是没有人预见到石虎可能会造成的危害,这个人就是太子石弘最忠诚的追随者和守护人,石弘的舅舅程遐。
程遐维护石弘显然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安全,但是客观上是有利于石勒的后赵政权稳定的。因此,凡是对于石弘可能的威胁,程遐都要想方设法地除去。同时对于石弘,程遐也尽力辅佐,让石弘可以参与朝政,在朝臣中树立威信。
程遐做的第一步,就是在公元326年让石弘外出到邺城,名义上是为了将来的迁都做准备,让石弘先期勘察建造宫殿的地址。当然石弘不会一个人来邺城,配属给石弘的亲兵卫队就多达万人。随后不久,石勒就任命石弘代替石虎镇守邺城,还让王阳统帅邺城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一起听命于石弘。
邺城一直就是石虎的地盘,石弘一来,明摆着是要打压石虎的。石虎此时的表现,就显示出明显的对抗意味。他没有离开邺城的意思,他的府邸就设在三台之上。等到石弘勘定邺城宫殿地址之后,要求石虎把三台上的府邸迁走,石虎更是怒不可遏。
此时的石虎当然不敢对石弘怎么地,于是这一腔怒气就只能发泄到程遐的头上。一天夜里,石虎派自己贴身的卫士几十个人,翻墙入室,闯入到程遐的家里,不但抢走了很多财物,还把程遐家里妻子女儿全部XX了个遍!
这要是放到现在那可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可石虎干了这么一票之后,史籍里没有任何关于这件事被如何处理的记载。也就是说不了了之了。
程遐不会怀疑是石虎干的吗?可能没有证据吧,石勒也没有办法。
公元330年石勒称赵天王后,把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两个头衔给了自己另一个儿子石宏。这也令石虎大为恼怒。石虎私下里就对儿子石邃说:“主上自从定都襄国以来,就只会高高在上。而我却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冲锋陷阵。这二十年来,我南擒刘岳,北击败草原上各游牧部落,东攻克齐鲁大地,西定三秦、陇西。大赵国能有今天,都是我的功劳!大单于的头衔就应该给我!如今却给了那个黄毛小子。想想都让人气得喘不过气来,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啊!等到主上归西之后,他的子孙我绝不留下一个!”
看看这话何等的恶毒!这个时候的石虎已经下定决心,要篡夺石勒的天下了。
石虎的野心,徐光也看在了眼里。
石弘由于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又长在妇人之手,所以性格有些文弱。石弘还整日和儒生们混在一起,这多少让石勒有些不满。一天石勒就对徐光说:“大雅(石弘字大雅)为人有些软弱,不像一个军人家庭的孩子。”
徐光回答说:“汉高祖在马上取天下,汉文帝靠文臣来治理国家,保护大汉江山稳固。圣人平定天下混乱之后,一定要有人来抚养遗孤,去除杀戮,这就是天道。”
石勒听了很高兴。
徐光趁机进一步劝说石勒道:“太子为人仁孝,性格温顺恭敬,而中山王雄武有力,为人残暴多诈,我担心陛下您百年之后,社稷恐怕不会为太子所有啊!陛下应该逐渐剥夺中山王的权力,并且早点让太子参与朝政。”
石勒心里多少有些触动,也认为徐光说得很对,但是却没有按照徐光的意见去做。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27 09:57:04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之路(三十四)
程遐也在不停地劝说石勒除掉石虎。他对石勒说:“中山王为人勇猛又有权谋,群臣没人比得过他。我看他除了陛下您,没人放在他的眼里。再加上他常年以来统帅军队,威震海内,他的儿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各个都手握兵权。陛下您健在的话,则没什么问题,但他石虎肯定不会安心地作少主的臣子。陛下您应该早点除掉他,以为国家长久着想。”
可能是这些年来程遐在石勒面前说了太多石虎的坏话,石勒听得都有点不耐烦了。石勒对程遐说:“现在天下并没有平定,大雅还年幼,就应该有一位强有力的大臣辅佐他。中山王和我是骨肉至亲,又对国家立有大功,我正打算授予他辅政大臣的职务,就如同伊尹、霍光那样,哪里至于像你所说的那样啊!要我看你是大雅的舅舅,所以心里就想着由你一个人总揽朝政罢了。我当然也会任命你为顾命大臣的,你就不必太担心了。”
石勒这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的难听。不过石勒说的多少也没错,程遐难道就没有一点私心吗?当然不可能。不过程遐在私心里面,起码出发点也是为了少主石弘在打算,因此总体上来说还是对石勒有益的。但是石勒却一直不相信石虎会在自己死后对石弘不利,这也算是石弘的悲哀。
程遐听了石勒的话,流着泪对石勒说:“我一心为公家考虑啊,陛下您却认为我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考虑,这样一来陛下您怎么还能听得进忠言呢?中山王虽然是皇太后一手带大的,但他毕竟不是陛下您的骨肉。虽然他为国家立下一些功劳,可陛下您给他们父子功名利禄也算不少了,而他的志愿却无比广大,将来怎么可能会对国家有利?如果不尽早除掉他,我已经可以看见陛下您的宗庙将不会有人祭祀了!”
这样的话,石勒早已经听得有些反感了,所以任凭程遐说破了嘴皮,石勒根本听不进去。
程遐看自己根本说不动石勒,只好来找徐光商量,并把石勒说的话都告诉了徐光。徐光就对程遐说:“中山王早就痛恨你我二人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不仅会危害国家,你我的家族也会面临灾祸。”
于是徐光也一有机会,就在石勒面前说石虎的坏话。
一次徐光看见石勒有些闷闷不乐,就问:“如今国家安定,但看陛下您的脸色似乎有点不高兴啊,这是为什么呢?”
石勒回答道:“江南和蜀地还没有平定,我担心后世之人评价我的时候,不会认为我是继承大统的帝王啊。”
徐光一听,有点意思,就趁机说开了:“曹魏继承汉室的天下,虽然刘备在蜀地想恢复汉室,但最终汉室还是灭亡了。孙权在东吴,就如同现在蜀地的成汉政权。(这么说的意思是刘备建立的国家名义上继承汉朝的正统,现在的东晋也在名义上继承晋室的正统,所以把当年的东吴比作现在的成汉。)陛下您占据长安、洛阳两座帝都,扫平了八个州的广大领土,帝王的正统不在于陛下您,还能在于谁呢?(后世公认石勒不是正统,东晋才是,徐光这么说只是安慰石勒而已。)可是陛下您不担心心腹之间的疾病,却只考虑四肢上的小毛病。中山王凭借陛下您的威望谋略,战无不胜,天下人都说其英明神武仅次于陛下。但是他生性残暴,见利忘义,父子官居高位,手握重兵,他的权势已经对王室构成威胁了。他还常常流露出不满足的心思。近来他在东宫陪太子喝酒,席间流露出轻视太子的神情。我担心陛下您百年之后,中山王他就没人可以控制了。”
石勒虽然听不进去程遐的话,但是却对徐光的话有所触动。听了徐光这番说辞后,半天都没吱声。
很快石勒有所动作了。本来石虎是录尚书事,相当于丞相,总揽行政权的。石勒虽然没有免去石虎的官职,但却下令各部尚书都向太子汇报工作,并任命中常侍严震作太子的助手,除了军事上的大事以外,其余工作一律由太子做主。这样一来等于是把石虎给架空了。
于是原来要到石虎府上汇报工作的各个部门,全部转到严震的府上。一时间严震权倾朝野。而石虎的大门前冷冷清清,都可以架起网来捕鸟。(门可设雀罗,这就是成语“门可罗雀”的来历。)
这一下石虎郁闷了。
石勒对于石虎,还真是没说的。大概也知道自己这么一搞,会让石虎很不高兴。石勒就来到邺城,亲临石虎的府邸。石勒对石虎说:“现在国家正在兴建邺城的皇宫,没有力量给你新修一座王府。等到宫殿建成之后,我就会下令给你建一座新府邸。你不要因为现在的住所狭小而不开心啊。”
石虎心里怎么会为住宅狭小而不高兴呢?他不高兴的是手中的权力。当然这个时候的石虎根本不敢在石勒面前流露出丝毫的马脚,听到石勒这么说,石虎赶紧脱掉帽子,跪在石勒面前感谢石勒心里还惦记着他。
石勒看到石虎态度很端正,心里多少放下了些戒备,就对石虎说:“我的天下就是和中山王你一起共有的,你何必谢恩呢?”
石勒亲临石虎的府邸,是不是有进一步考察石虎的用意呢?很难说没有。但是石虎似乎摸透了石勒的脾气,应对得丝毫没有破绽,再一次蒙蔽了石勒。
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前后,除了石勒的恩人郭敬率所部在襄阳和东晋发生了几场战斗以外,天下总体太平。面对这一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石勒也开始热衷于搞一些文化活动,和建设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石勒在襄国城西陆续建起明堂、辟雍、灵台等儒家传统礼仪建筑。为了效仿当年“鲁僖公以泮宫发颂”这样一件歌功颂德的历史事件,石勒还命人在泮水河畔建起一座行宫,准备在春夏之交前去游玩。
泮水旁的行宫如期完工,石勒带上了王公大臣们亲临泮水。就在石勒还没开始他效仿先人的行动的时候,石勒却病倒了。
天象也预示着不详的征兆。一颗陨石从天际划过,碎裂成几十个碎片,每个都拖着长长的尾焰,伴随着如雷的声响,坠落在邺城东北六十里的地方。当地的农民前去探视,看到陨石坠落地点的泥土都烧焦了。陨石一尺见方,黑色,敲击有金属的声音。
这一颗陨石,似乎就是预示着石勒的命运。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8-30 17:43:50 +0800 CST  
后赵天王石勒后记——暴君石虎(一)
石勒死了,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故事远没有结束!
石虎经过二十年的隐忍,媳妇终于熬成了婆,一直含在嘴里的獠牙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龇出来了!
石勒前脚刚走人,石虎后脚就是直接把太子石弘以武力控制了起来。石弘长这么大哪里经历过这些?估计当场就被吓得尿了裤子。
有一件事很奇怪,石弘来邺城的时候,带了一万多人的卫队,邺城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也听从石弘的指挥。可一旦石弘面临威胁的时候,这些人呢?都到哪里去了?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保护石弘。
我们在《晋书-石勒载记》后附石弘传里,找到了些许蛛丝马迹,《晋书》里是这样描述石弘的,“(石弘)虚襟爱士,好为文咏,其所亲昵,莫非儒素。”这就是说石弘平日里就扎在文士堆里,根本不知道要到军队里走动走动,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一点认识都没有。平时不烧香,有难时还能指望谁呢?那些“儒素”手无缚鸡之力,面对石虎那些凶恶的手下,估计也就是敢怒不敢言。没有了军队的支持,石虎才敢于如此放肆。
石虎和石弘可不一样。他一直是石勒帐下第一统帅,这些年来他东征西讨,打下过很多地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一一次败仗还是败在刘曜的手里。所以石虎在军队中人气很高,石虎自己的部下对他肯定是忠心耿耿,就连那些石勒原先的部署们,也都对石虎刮目相看。在这场石家争夺政权的斗争中,那些石勒的老臣,如夔安等人,没有一个站出来维护石弘,基本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这些也都表明,石弘平日里就没有注意和这些人搞好关系。
石弘在石虎手下的押解下,来到皇宫的大殿中接见群臣。在石虎的威逼之下,石弘无奈地下令,收押程遐和徐光,关进廷尉的大牢里听后发落。随后石弘又被迫下令,让石邃率领他的部下入宫,接管了皇宫的护卫。
面对冲进来的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百官们吓得四散奔逃,一眨眼跑得没了影子。
石弘本来就被刀子抵在腰眼上,已经吓得够呛了,这下看到皇宫中就剩下他和石虎、石邃以及石邃的部下,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为求活命,石弘哆哆嗦嗦地哀求石虎,说自己性格懦弱,实在不是可以继承大统的料,要求把皇位直接让给石虎!
石虎很有意思,明明自己想篡位,但是贞洁牌坊也想要。他对石弘说:“先帝去世,太子立为新君,是正常的礼法!”要求石弘即位。
石弘被石虎给弄糊涂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是一直哭着哀求石虎,要石虎接受自己的让位。
石虎给石弘弄得不耐烦了,生气地说:“你如果不能担当大任,天下自有公论,你还啰嗦什么!”
石弘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即位,成为后赵第二位皇帝。
登基后的石弘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刻要了程遐和徐光的性命。当然这都是被石虎逼的。你程遐和徐光不是总在石勒面前说我的坏话吗?如何,现在清算的时候到了!
当晚,石虎就秘密埋葬了石勒,并快速给石勒办完了葬礼。
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八月,登基称帝的石弘封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总百撰,加九锡。总百撰是司马昭发明的一个新名词,意思就是什么事都归他管。看看这些套路,傻子都知道下面将会发生些什么。
石虎大权在握,先是立自己的妻子郑氏为魏王妃,封长子石邃为魏太子,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次子石宣为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其他的儿子都官居要职。而石勒原来的旧臣们统统靠边站,全部授予闲职或名誉官职,剥夺了一切权力。
由此可见,石弘的政治能力和石虎比起来,差得不是一两个档次。
清算完对手,控制了朝廷,下面就该享乐了。石虎先把石勒的皇后刘氏赶出了皇宫,让她到原来太子石弘的东宫里居住。然后把石勒后宫从宫女到妃子全部弄到自己的王府里供自己享用,石勒宫中的那些珍宝器玩也顺便搬了家,全部搬到石虎家里去了。
石虎的做法,理所应当地激起石勒家人的反抗。石勒皇后刘氏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有胆识谋略,以前多次参与石勒谋划军国大事,有当年刘邦的夫人吕后的风范。刘氏当然不甘心石虎如此猖狂,他偷偷招来石勒的养子彭城王石堪,对他说:“先帝去世不久,丞相就如此叛逆,欺凌我们孤儿寡妇。可以预见如此下去,先帝的子孙恐怕都不能活命,大王你看该怎么办?”
石堪当然也看不惯石虎的所作所为,他对刘氏说:“先帝的旧臣,全部被排挤。我们自己人也失去了对襄国周边军队的控制。依我看,襄国城内没有可以敢于跟随我们做大事(指除掉石虎)的人。我准备到兖州去,拥立南阳王石恢为盟主,占据禀丘,以太后您的名义对全国下令,征调军队来襄国攻击石虎,这样一来还有成功的希望。”
石堪的提议,是当时那个情况下唯一可行的办法。石堪也是石勒可以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能力还是有点的。
刘氏听了立刻说:“现在情况紧急,大王请赶快行动。”
九月,石堪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偷偷逃出襄国。来到兖州的石堪联络石恢打算起兵,然而石恢却不打算和石虎作对。石堪的手下人数太少,石堪想攻打禀丘,控制兖州,却没有成功。无奈之下石堪只能向南方逃跑,跑到他的根据地谯城。然而石堪才跑到城父,就被石虎的追兵追上抓住。石堪被送回襄国后,石虎残忍地把石堪架到火堆之上,活活烤成了人肉串!
石堪一死,刘氏的计划也随之败露。石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刘氏杀掉。然后立石弘的生母程氏(程遐的妹妹)为皇太后。
石虎的暴行,也遭到地方上还忠于石勒的石勒养子们的反抗。十月,镇守关中的石生和镇守洛阳的石朗同时起兵,反抗石虎。
对于石生和石朗的起兵,石虎还算比较重视,他让石邃镇守襄国,自己亲率七万大军杀向洛阳。
石朗和石生起兵,却没能有效地配合。石生没能及时率军出关,来到洛阳和石朗汇合。石虎则抓住战机,快速进军到洛阳。石朗退守金墉城。石虎下令攻城,很快,金墉城破,石朗被俘。石虎再一次展现出残忍的一面,他命人砍掉了石朗的双脚,然后才把他杀死。
石朗败亡后,石生才慢吞吞地行动起来。他派部下郭权带领鲜卑涉璝部共计二万兵力出潼关,自己则亲率大军前进到蒲坂,作为郭权的后援。
石虎这里也派出部将石挺为前锋,先行出发向潼关进军,自己率领后军跟随。郭权和石挺在潼关遭遇,双方激战。郭权成功地击败了石挺,阵斩石挺、刘隗等人。郭权乘胜进军。石虎似乎对石挺的惨败没有准备,仓皇中只好后撤,结果部队发生了溃散,石虎一路退到渑池。沿途三百里到处都是石虎军士兵的尸体。
如果此时石生可以南渡黄河,和郭权合兵一处,继续向渑池的石虎发起攻击,那样石虎还真有很大的危险。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石生一直停留在蒲坂,并且一点都没有收到郭权大获全胜的消息。战机稍纵即逝。
石虎站稳脚跟后,发出大招——诱降。他派人偷偷联络鲜卑部首领涉璝,许以大量好处,收买了涉璝,而郭权对此却毫无察觉。
反水后的涉璝突然对郭权发起偷袭,郭权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击败,部众溃散。郭权收拢散兵,又聚齐了三千人马,撤退至渭水注入黄河的汇合处,和石虎的儿子石斌对峙
楼主 caniforget999  发布于 2017-09-09 10:19:54 +0800 CST  

楼主:caniforget999

字数:475201

发表时间:2016-12-12 21: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6 11:07:29 +0800 CST

评论数:6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