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3)

他这一关注,少不了派人查。怎么查,一方面是查张家那个案子是怎么起的,另一方面是赶紧派人到户部去清查库银的情况。从他派的人选是刑部尚书惟勤而不是跟户部有什么牵扯的人来看,他对整件事启示心里还是有谱的,知道肯定会出大案子。可谁像到即便如此,仅仅只是一些清查数据报上来,这位时年已经六十二岁的大清天子还是被镇蒙了,因为根据数据显示,户部账面上本来应该有存银一千二百一十八万多,但经过他派出的官员亲自点算,实际上只有二百九十二万多,这也就是说,其中有九百多万银子,银子啊,不知道去哪儿了。

真不知道去哪儿了吗?不是,准确的说应该是没想到银库监守自盗,各种偷漏这么严重。回过神以后的道光为此大发脾气:“银库实际存银差这么多,简直是前所未有,现在国家到处都需要用钱,这帮黑了心的家伙却这么肆意攫取国库的银子,真是丧尽天良,和叛国没有分别。还有,你们这帮王八蛋,朕这么信任你们,让你们去户部查库,这么多年居然没有一个察觉揭发,真是岂有此理!朕用人真是太失策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3-27 17:17:16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4)

这发脾气固然痛快,出了这么大篓子不解决当然不行。作为帝国的一国之君,道光虽然欠缺决策才能,管事儿还是挺有章程的,知道国家没钱不好运作,因此赶紧先下一道命令,由于银库亏空巨大,要求清军的各项用度一概从简,军饷也暂时只发部分,不足数的以后补齐。朝廷各级衙门在建的各种设施以及用度,也全都酌情裁减。然后组织高层官员全面清查户部的情况,要求不管是谁都不能姑息,一定要全面彻底查清国库被盗案始末。

话说道光这架势,那绝壁是要捅马蜂窝也不在乎的意思啊,但满朝上下,包括那位深受宠信的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穆彰阿,其实大家心里门儿清,这事儿从乾隆年间就有了,怎么查,不好查。可是对皇上又不能不有所交代。最后经过一番详实的收集证据,大小臣工们给出的答案是,户部失窃的九百多万两银子不是个人作案,也不是短期作案,而是经年累月作案,作案人员并非一人,而是很多人,谁呢?就是前面说过的,常年在户部搬银子的库兵们。

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偷的呢?道光听完几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方法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叫“谷道偷银”,方法是拿猪油涂在银子上,然后通过肛门塞进身体里头,据说如果再加一点松骨药一个人最多可以偷到八十两,坚持半个钟头不掉出来。不过这法子要吃一点苦头,而且需要经常练习才可以。第二个主要是冬天使用,即在茶壶里放上水,把偷到的银子放在茶壶里。由于北京的冬天很冷,水很快就把银子给冻住,怎么到都不会倒出来,所以也很容易蒙混过关。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3-28 17:21:13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4)

这第一种法子就是世世代代做库兵的人家想出来的绝招。但这其实还不算神奇,更奇的,是训练猕猴偷银。原来户部的银库有内外之分,为了防止偷盗,内库通常会饲养一些猕猴来防盗。却不想有些贼胆包天的人就把主意打到这些猴子身上来。因为他们经过观察,发现猕猴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就教这些猴子吸食鸦片。一旦它们上瘾,就操控它们去内库偷银子来换鸦片。

如今且说道光看了大臣送来的工作报告,除了觉得匪夷所思,更有一份疑惑在,那就是偷盗库银这么大逆不道的事儿既然不是一时一地的个人犯罪,怎么就没有人向朝廷举报?别的不说,就说国家年年都有派专人查库,怎么丢了银子这么大事就没人看出问题?道光会这么想,说明他并不傻,不过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位九重天子虽然资质不差,却是个严重不通世故的书生皇帝。要是他爷爷乾隆,就能大概猜到问题的答案是官场陋规在作祟。

不说别的,就说查库,当时就有人在笔记里做了这样的记录,在嘉庆道光年间,每当朝廷派人查库,库官就会主动找上门去,送上三千两银子,什么意思?就是让他查到什么,别往上报。不但钦差有好处拿,伺候他的仆人也有,是三百两。如此这般之下,谁还会去举报呢?

此外,据说也是真事。当时有一个新上任的库管发现问题,准备上报,可是没多久就被人发现中毒死了。最后此事不了了之,可是民间传说,他会死,是因为库房的人把库房当做财路,他去举报等于是断人财路,所以库房的人要弄死他。此后,还发生过几次类似事件,所以再也没人敢过问户部银库的黑幕。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3-29 21:08:53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5)

到了道光手上,也是因为凑巧出了那件分赃不均的案子,再加上国家内忧外患导致道光本人对钱看得特别紧张,神经敏锐,这样才使得户部银库多年的问题一朝暴露。这问题出来以后,道光一开始是愤怒不解,但后面,估计是有人点醒了他,让他体会到如今最重要的不是追根究底,而是应该怎么办。

经过考虑,这位年过花甲的皇帝很快拿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第一是划定追查年限,他爷爷那一辈儿当然是不能查,也没办法查,他老爸当皇帝的第五年有一次大的查库,就从嘉庆五年开始,根据名册,将历年担任户部管理司员、查库御史以及库丁书役等逐一开列名单。一开始,道光很生气,给出的惩罚也特别狠,首先是不问情由,将所有在户部干过然后如今有官职的,一律革职,已经挂了的,追查子孙有没有官职,有的,也是一律革除,然后再逐一追查他们在户部刮了多少国家的钱。但很快这哥们安静下来,知道这么干肯定不行,因为牵涉的人太多,全部都办了,没那么多萝卜来填坑。于是很快又将惩罚措施给更改成革职留任,然后根据追查结果,将情节恶劣者杀头,其余再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罚。

他之所以手下留情,不光是因为杀人杀太多容易制造新的混乱,还有进一步的打算,那就是希望通过国家机器,把被这帮蛀虫吞了的钱给扣出来,能扣多少是多少。因为如今国家当务之急是钱。于是在当年的四月初七,道光给出了进一步的处罚方案,这次是针对活人的。道光规定,从嘉庆五年到道光二十三年,所有参与户部银库工作的官员,按他们出任户部银库官职的年月,每月赔偿国家银子一千二百两。其中因为分赃不均案件牵扯而被革职的荣庆等六人,还有尚未卸任的萨林等则加倍。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3-30 17:18:23 +0800 CST  
@老娘路人甲 2017-11-04 17:19:59
可以发帖了,太好了,上正菜。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
引子
公元1840年,正值大清帝国道光二十年。
这年从农历上算是庚子鼠年,本来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事。却不想到了六月,随着禁烟运动导致的外交矛盾不断升级,第一次鸦片战争骤然打响。当时,开打的双方分别是大清王朝和来自西方,被时人称为蛮夷之邦的的英吉利。开打的因由据说是由于......
-----------------------------
不是,是两千一百万两银子,是打字的时候打错了。这帖子本来就是随想随写,有时会有细节上的错误,只是记录自己对历史的解读而已啦。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3-31 16:38:50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6)

另外,由于大清帝国的政治传统,户部银库除了一般的官员外,还常常会任命亲贵王公大臣充任最高管理者,以及查库钦差。对于这些人道光也没有放过,处罚方式是当过最高管理者的王公大臣也是按照担任职位年月,每月罚款是五百两,查库钦差则是每月六千两,如果已经死了,就按照这个数目减半,如果拒不偿还,好办,即刻抓起来关进号子吃牢饭,然后财产抄家充公神马的肯定跑不了。

要说道光的态度实在是够狠,绝对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连已经嗝屁的宠臣,就是那位三朝元老曹振镛也没有逃掉,由其子孙受罚,可就是这样,他的追赃效果仍然不理想。因为种种因素,道光不得不免除或者降低一些人的赔偿数额,甚至一些在逃的库兵也没有被抓回来,至于赔付的银两,更是远远低于亏空,根据统计,一直到道光驾崩,大清帝国需要的目标数字依然没有交齐,已经入库的白银仅有一百五十多万两。

为何如此?因为国家的弊端太多了,整个形势可以用四个字形容,江河日下。具体表现除了传统王朝常常会出现的吏治败坏,国库空虚,民怨沸腾道光时代都有,还有中国传统王朝不曾拥有的鸦片泛滥、列强欺凌等问题所带来的连环反应。诸如此类的堆积,最终会带来的,就是所谓道光三十年,没有一年不动乱,其中尤其以鸦片战争以后兴起的两股民间势力最为凶悍,直接影响了道光之后的大清帝国。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3-31 17:15:14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7)

这其中一股比较复杂,可以整体称之为“夷”。它涉及民族冲突和会党起义两方面,有点复杂,一一列举不太明智,不如看看东南海疆战事结束以后,此前专心办理“夷务”的官员此时又在干什么,也许能对当时大清帝国内部的形势有一个比较明白的认识。稍微科普一下为什么将这股势力称为“夷”,因为在道光皇帝眼里,不管是东南海疆的外国佬,还是西北边陲的叛乱者,都是“夷”,是不服大清帝国统治的化外之民。

我们要列举的人是林则徐。根据记载,道光二十六年底,被皇帝送到边疆垦荒的林则徐因为工作敬业,做事务实,再次得到道光的启用,让他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一职。林则徐接旨以后并没有急冲冲去兰州省城赴任,因为他知道当时甘肃凉州一带发生了十余起藏人劫掠边民,杀戮官兵的事件,情势非常糟糕。林老头知道皇帝启用他是要他去干活,所以二话没说,直接上书,要求就在凉州接官印正式开工。道光当然高兴啦,当即就允许了。

说一下,甘肃地理位置很特殊,它邻居是藏族。在清朝,由于种种因素,这一块一职都是不怎么太平的,到了道光时代,由于英国人以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参合,再加上民族冲突,时不时总会闹事儿,这一闹事,有两个地方就不太平,一个是甘州,另一个就是林则徐说的凉州。其中尤其以凉州地理位置最闹心,但是也最重要,因为它接壤西宁和甘州,如果有什么问题,要处理或者要调兵都十分方便。不过即便是如此,林则徐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烦恼的,至少有一件事他就很困扰,那就是他始终不是本地人,对地方上谁可以用,谁可以信任,心里很没底。为此,他还专门写信去向一个常年在西北担任总兵的同事福珠洪阿请教办法。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01 17:14:32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8)

经过详细缜密的工作调查,林则徐得知他具体要对付的藏族叛逆分子很有来头,主要是鸦片战争以后开始逐渐壮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他们以抢劫官办马场的马匹为主,偶尔也劫掠老百姓的马匹,因此常和当地军方发生流血冲突,杀死军方多名官员。此外,位于西宁附近的黑错寺主事喇嘛们,也常名下的武装力量过来袭扰,给当地带来很多麻烦。不过由于他上任的时间是刚开春,由于当地气候寒冷,山雪还没有消融,不方便主动出击,所以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以防守为主,同时准备粮草马匹,一等时间合适,就干掉这帮人。

恰在此时,他的老部下黄冕路过凉州。这人超级有才,曾经帮助过林则徐治理黄河,后来一度做过那位殉国的两江总督裕谦幕僚,却因为裕谦战死一事被牵连,让朝廷发配到新疆去戍边,然后就这么凑巧给负责垦荒的林则徐做了部下,帮他筹划相关事宜。如今他是因为帮林则徐垦荒有功而被朝廷免罪赐还故里,路过凉州来看看老长官,其实也是想看看有什么能够帮忙。这是一种知己之间的默契,林则徐当然懂,而且也确实需要人手,当即便留下黄冕,让他负责督办军械,全力筹划开春以后的军事行动。

此后为了行动便利,林则徐先从凉州抵达湟中,又转移到西宁。可惜他的军事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派往黑错寺的部队吃了败仗,令他非常郁闷。插一句,林则徐所以这么拼,除了忠于国家,其实也是有一点死心在的,那就是希望能够建立军功,重新彻底挽回道光皇帝对他的宠信,这是传统读书人的特殊心态,也有一点虎老雄心在,不想认输的意思。因为他知道,皇上给他署理陕甘总督,这是临时性的代理,新人来了,他就必须把大印交出来,但如果他的盘算成功,得到了军功,那么不但陕甘总督的位置可以保住,还会重新回到当初被道光无限赏识的时光。可是如今失算了,也难怪林则徐郁闷。

时间进入道光二十六年,满洲贵族出身的布彦泰抵达西宁,他就是朝廷委派的陕甘总督正式人选。而林则徐呢,则因为生病被送往凉州调养。偏巧遇到多年老友,也就是被道光重新任用为陕西巡抚的邓廷桢邓老头病入膏肓,不久就走了,于是陕西巡抚的职位给空出来了,结果道光就让林则徐来接替陕西巡抚,却又交代他不必去陕西,而是留在甘肃帮助布彦泰处理军务。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02 17:15:43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9)

道光会这么安排,说明他对林则徐还是很了解和认可的。林则徐呢,一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又有了机会,也就不管什么病了,赶紧又重新回凉州去干活。前面说的,接了他总督大印的布彦泰对林则徐的到来十分高兴,因为他也遭遇了剿匪屡屡失利的问题,正需要有人来帮忙。两人经过探讨,决定整顿军队再战。经过一番实地考察,由布彦泰上奏道光,将一名统兵罢免,又将另一名总兵罢职后发配边疆,可即便如此,事情仍然没有顺利拿下,两人无奈,只好另请高手出马。

这个高手是谁呢?就是前面说过的达洪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里头,他坐镇台湾,是唯一打胜仗的军队,却因为朝廷想要何谈,耆英有心讨好璞鼎查,居然捏造罪名,以刑部的名义逮捕达洪阿到京治罪,后来因为舆论影响,再加上道光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没多久就把他赦免了,重新任用,到这时已经是驻西宁办事大臣。

达洪阿绝对可以算是大清帝国有数的将才,打仗手黑心狠,他接到布彦泰的命令后一路进军,所向无敌,到黑错寺因为遭遇抵抗比较激烈,于是索性放火烧寺,现场状况十分惨烈,几乎没有人能够逃出,此地的叛乱就这样被摆平了。事后朝廷论功行赏,林则徐也得到了优叙的奖励,高高兴兴去西安当他的巡抚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03 17:19:25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0)

前面我们曾经提过,在道光手里,林则徐一直都是在地方上做官。查看他的履历你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鸦片战争之前,社会贫富不均,矛盾突出,而到鸦片战争以后,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动乱的态势。以至于林则徐到陕西任职以后,仅仅只是因为当地比别的地方稍微强一点点,他就忍不住感慨,这是我做官以来呆过的地方里最完善的。

然而实际上,陕西虽然没有甘肃那么老乱,问题也是不小。因为根据记载,林则徐任职陕西之前,当地遭遇过大旱灾,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被迫铤而走险,结果促使当地的“刀客”势力大涨。科普一下,所谓“刀客”,清廷官方称之为“刀匪”,是道光他爹那个时代就活动于当地的反清帮会组织,主要由当地破产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聚居此地的回民组成。

林则徐对此十分关注,曾向道光皇帝详细汇报他们的情况说,陕西的渭南、富平、大荔、蒲城一带多有“刀匪”出没,加之当地回民众多,向来喜欢争斗,靠抢劫谋取利益,他们与“刀匪”相互勾结,气焰特别嚣张,每次都将抢来的财物彼此平分,官府派人前去缉捕就共同抵抗。由于他们有藏身的地盘,又有抗拒官军的武器,当地官府都对他们望而却步,甚至不敢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

面对如此局面,深谙工作经验的林则徐首先深入官军,为他们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剿匪的勇气,然后从渭南开始,拿最近发生的“马得讽纠众夺犯伤差案”开刀,建立官方微信的同时,积极督促官军剿匪。与此之后,又根据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赈济灾民,减轻百姓负担。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04 17:21:00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1)

此外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林则徐还做了一件非常有魄力的事,那就是向道光奏请暂缓向百姓征收赋税。当时大清帝国为了解决鸦片战争带来的麻烦,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多赔款银子都是强行摊派到各地,其中陕西光是咸宁、长安两县,就达到年征收两万两以上,这对百姓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林则徐没有因为自己栽倒在鸦片战争就对这些实际情况视而不见,勇敢向道光据实陈奏,要求他体恤百姓疾苦,既说明了他本人见识出众,同时也不难看出大清帝国内政上的苛刻所带来的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

根据相关记载显示,林则徐在陕西的整治虽然初见成效,但由于国家财富空虚,经费筹措无法到位,很多兴利除弊,重振地方的计划根本就无法落实,再加上老头年纪大了,肺病始终没有办法管控,不得不向道光提出告老还乡的想法。以道光的个性来说,也不是不能关照底下人的,可如今眼看林则徐才能上宝刀未老,陕西这么复杂的环境都能摆平,实在是很有一套,然后又实在找不到更能的人来顶替,因此驳回了他的请求,只给与三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去养病。

等到他休假结束回来继续上班不久,道光本着你是朝廷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往哪儿搬的态度,又把林老头提拔回封疆大吏的位置,让他到云贵去当云贵总督,因为云贵民族成分复杂,历来就是民族矛盾的火药桶,搞不好就出问题。有了前面凉州、陕西两地的经验,道光觉得,要摆平这种问题,除了林老头,别人都不合适。林老头也是很豁的出去,身体还没好呢,二话不说,卷起包袱走了俩月,当真就去昆明上任去了。他的这股子拼劲儿,别说挺像《人民的名义》里头那啥达康书记的。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08 17:18:10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2)

林则徐人到云南,经过了解,得知当地最严重的就是回汉冲突,他的前任都没有能够搞定这件事,因为他们都比较喜欢偏袒汉人,对回民不公平,于是林则徐改变这种思路,对当地人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只要有事情发生,不管是回人还是汉人,只问对错。在公开的文稿和上奏给皇帝的奏折里头,也不再使用“回匪”这种侮辱性的字眼称呼回人,而是一律称之为“回务”。

确定了这些根本原则以后,林则徐紧跟着做的,就是剿灭危及大清帝国地方官府统治的各种武装分子,首先是保山武装分子。因为他们虽然都是汉人,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自恃勇悍,不断与当地回人发生冲突,并在最近一次的回汉大冲突里头,依仗官府偏袒,四处纠集人马,企图报复回人。为了防范于未然,林则徐赶紧调集了八千人马进入当地,同时为了孤立对方,他四处发布告示,表示只要不参与本次打群架,并且积极悔过,官府事后一定减免罪过,而地方上的汉人只要不帮助这帮武装分子抵抗官府,则一律不加株连。如此之下,林则徐很快平定这股动乱分子。

在平顶保山武装分子的途中,昆明以西的弥渡传来消息,说当地有回人起事,对抗官府,林则徐依然不慌不忙,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根本原则,派兵打击。由于他保护良民的措施落实到位,加上军事行动迅速得力,不但这件事也很快得以摆平,还迅速在云南建立了声威,让当地百姓对官府重新建立了信心。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09 17:01:28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3)

事后,林则徐还以他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一方面派遣将领在云南境内关键地方驻扎,以防范突发事故,另一方面刊发布告,告诉大家要相亲相爱,不许私下闹事。经过林则徐的充分治理,原本混乱动荡的云南逐渐稳定下来,朝廷为此奖励他太子太保头衔。可是在云南这么几年操劳下来,林则徐的肺病不但没有好,反而严重起来,更糟糕的是,他的原配妻子也因为生病没有治愈而离开了他。到了道光二十九年秋,觉得自己实在扛不住的林则徐只好向道光请求辞职。

道光这次没有再阻拦,批准了林则徐的要求。于是他带着夫人的灵柩,在长子的陪同下回归老家福建,期望可以享几年晚福。但国家江河日下,动荡不安,时刻容易出现意外因素。时间进入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回家不久,正好就碰上了英国人强行租占当地神光寺地产而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情势危急,林则徐义无反顾,当即与当地士绅联合,共同给老同事闽浙总督刘歆珂以及福建巡抚上书,请求招募勇士,操练士兵以保护省城安全,可惜他们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正月十四,跟林则徐一生都有莫大关联的道光皇帝在大清帝国皇家园林中最了不起的圆明园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六十九岁。接替他位置的,是他与孝全皇后所生的四皇子奕詝,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咸丰皇帝。咸丰皇帝上台以后,并没有立即改元,所以当年仍然被称为道光三十年。在这一年中,广西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当地官府几番镇压都没有成功,反而促使其苗头越来越大,震动朝廷。咸丰名下的智囊团赶紧向皇帝推举林则徐,认为只有他能够搞定这件事。

于是已经风烛残年的林则徐再次被朝廷启用为钦差大臣,到广西督办军务。林老头自己常说苟利国家生死以,自然不会拒绝,但这次老天不给机会,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尽管他苦苦支撑,一路紧赶慢赶到广东潮州,仍然抗不过身体不给力,最后还没到目的地就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六岁。因为他生前忠于国家,勤勉能干,所以走后大清帝国对这位老臣给予了最高的荣誉,不但撤消了生前一切的处分记录,而且给予他文臣所能享受的最高谥号之一,“文忠”。八卦一下,关于林则徐的死,其实也有中毒一说,具体如何,却是众说纷纭,暂时没有定案。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0 17:19:30 +0800 CST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4)

纵观这位大清名臣鸦片战争以后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几乎辗转了大半个帝国的边疆,且每次都是充当类似消防员的角色,去为帝国搞定来自被统治阶层的逆反。这一现象一再出现,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帝国内政江河日下,统治危机不断出现。

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有责任,帝国上层,特别是道光帝本人到死都在执政观念上因循守旧,恐惧变格也大有关系。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变局,外有强敌在军事,经济方面肆虐,破坏中国传统经济,逐渐断绝老百姓的活路,内有贫富差距扩大,长期高压统治带来的反劲,可以说处处都是问题。在这种时候依然去因循守旧,不加变动,那跟拉着一辆马车去跳崖没有什么分别。

可惜道光帝对此并不明白,也许,他已经无力明白,因此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说到自己的执政观念时,仍然是这样的:“譬如人家一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塌,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听任破坏,必至要动大工……”从这个观点上来看,他在重新启用林则徐转转帝国边疆,就是为了能够及时修补,以确保国家能看起来整整齐齐。

想法是不错的,但可惜的是,不是每个地方官都能像林则徐那么卖力,大清帝国的内部问题,却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叛逆,其中发迹皖北的“捻党”就在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先后两次发动起事,震动数省。这帮人流动,分散,很有打游击的天分,朝廷的剿灭却很不得力,以至于逐渐做大,到道光末年,势力波及包括临近北京的直隶的六个省份。而到他儿子咸丰手里,更进一步发展成为捻军,震动天下。

另一方面,就在鸦片战争以后不久的道光二十三年,大清帝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一个落地秀才洪秀全,正式创立拜上帝会。到道光二十七年,他在冯云山等人的支持下,信众发展到万余人,以此为根基,前面说到的,不得不请林则徐剿灭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1 18:28:34 +0800 CST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

公元1850年,即中国传统的农历庚戌狗年,在这一年的正月十四,已经在位二十九个年头的道光皇帝因为病重,再加上为了养母孝和皇太后离世居丧悲痛过甚,最终没有能够撑过黑白无常的召唤,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根据他所遗留的诏书,孝全皇后所生的嫡子奕詝被所有顾命大臣们大臣恭请继位,成为大清帝国的新主人。

奕詝接位以后,先赶紧办理道光的后事,然后在三天后,也就是正月十七,给自己的异母弟弟,排行第六的奕䜣亲王的爵位,并赐封号为恭。奕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老爸道光在留下的遗诏里,先写明了要给这个弟弟亲王爵位,然后才是自己的接位诏书。同时,为了表示自己善待兄弟,他也给了几个小弟弟郡王的封号,这其中有一个,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奕譞,当时被封为醇郡王。

封完了兄弟的次日,他又开始逐个给在他老爸还活着就因为各种原因嗝屁的兄弟们不同的爵位,再来是他老爸的女人们的晋封。搞定了这些人以后,到正月二十六日,这位新晋皇帝才不慌不忙在太和殿举行自己的登基大典,宣布新朝的各种事宜,却又为了表示对自己死鬼老爸的孝心,宣布今年不改元,明年才改元,改元咸丰。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2 17:19:02 +0800 CST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2)

是不是感觉很沉稳干练,但其实这时的奕詝,还不到十九岁,他的六弟奕䜣是十七,而那位将要在未来给他,或者说给大清帝国生下最后也是唯一一个皇子的女人叶赫那拉氏则还不到十五岁。那时的他们,正是青春年少,谁也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因为种种原因与另外两人纠缠一世,更不会想到这种纠缠居然可以影响整个帝国的历史,此时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尤其是刚刚坐上龙椅,成为大清帝国新主人的爱新觉罗·奕詝。

这是一个聪明而又敏感的年轻人,过去种种所培养出的个性,让他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是骄傲的,从父母特别是已经死去多年的母亲孝全皇后那里继承的基因让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读书天分。可是另一方面,他又很自卑,这种自卑来自于他的生活经历,也和他的六弟奕䜣大有关系,因为对方各方面都太优秀了,深受父皇道光喜欢。相比之下,同为皇子的奕詝身上所能表现的光芒,就要脆弱太多。如此这般的强烈对比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尽管他是最后的赢家,拿到了那张龙椅,但时人乃至后人全都认为,道光的选择是错误的,奕䜣坐皇位比奕詝更合适。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3 17:18:15 +0800 CST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3)

让我们重回过去,去看看那段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

公元1822年,一个不足十五岁的小丫头钮钴禄氏进宫参加新皇帝道光的选秀。虽然她来自满洲贵族家庭,但由于出身在苏州,自幼又是在苏州成长,江南的水乡风情让这个本该是北国佳丽的女子竟然有一种江南美女的文秀之美,那吸引力自然是杠杠的,于是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大叔道光直接就被秒杀了,当时就把这美眉收入后宫,不但直接给了一个“嫔”的位份,还破格给了一个封号,“全”。

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电视剧《甄嬛传》嬛嬛刚进宫的那段戏,历史原型就来自这儿。这里解释一下,钮钴禄氏的封号之所以高出甄嬛那么多,甚至比沈眉庄还高,原因除了因为皇帝太喜欢她,更因为她来自的家族不但是外戚世家,还是世世代代都充当大清帝国军事高管的家庭,就说她亲爹颐龄好了,在这丫头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大清帝国的苏州驻防将军了。这官儿有多牛逼呢?这么给你解释吧,按照清朝的规制,全国是划分为十四个军事区,一共设十四个防守将军,钮钴禄氏的老爸就是其中之一。

有这样的家世,再加上小丫头不但美得冒泡,而且蕙质兰心出了个明儿,简直就是显示板超级玛丽苏的人设,道光大叔对她绝对是爱不释手,结果自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生,钮钴禄氏像坐火箭一样蹭蹭蹭,没几年功夫,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全贵妃。更搞的是,其实全贵妃生育能力不怎么样,一直都没给皇上生儿子,可即便是如此,架不住皇帝爱她爱得没救,结果这姑娘在后宫的日子,那可比什么嬛嬛好过多了,牛逼,就是牛逼。

时间进入道光十一年,全贵妃终于给道光生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儿子,道光大叔高兴坏了,除了没有再升位份,估计能赏赐的都赏赐了。这个儿子不是别人,正是大清帝国未来的主人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4 17:17:11 +0800 CST  
修订一下。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3)

让我们重回过去,去看看那段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

公元1822年,一个不足十五岁的小丫头钮钴禄氏进宫参加新皇帝道光的选秀。虽然她来自满洲贵族家庭,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生在苏州,自幼又是在苏州成长和接受教育,在江南水乡风情的陶冶下,这个本该是北国佳丽的小妞漂亮之余,竟然有一种江南美女的温柔典雅,那吸引力绝对是杠杠的,以至于已经是不惑之年的大叔道光直接就被秒杀了,当时就把这美眉收入后宫,不但直接给了一个“嫔”的位份,还破格给了一个封号,“全”。

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电视剧《甄嬛传》嬛嬛刚进宫的那段戏,历史原型就来自这儿。这里解释一下,钮钴禄氏的封号之所以高出甄嬛那么多,甚至比沈眉庄还高,原因除了因为皇帝太喜欢她,更因为她来自的家族不但是外戚世家,还是世世代代都充当大清帝国军事高管的家庭,就说她亲爹颐龄好了,在这丫头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是大清帝国的苏州驻防将军了。这官儿有多牛逼呢?这么给你解释吧,按照清朝的规制,全国是划分为十四个军事区,一共设十四个防守将军,钮钴禄氏的老爸就是其中之一。

有这样的家世,再加上小丫头不但美得冒泡,而且蕙质兰心出名儿,那什么当时就有人写诗拍她马屁说她如何如何了得,——简直就是现实板超级玛丽苏的人设,道光大叔对她绝对是爱不释手,结果自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生,钮钴禄氏像坐火箭一样蹭蹭蹭,没几年功夫,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全贵妃。更搞的是,其实全贵妃生育能力不怎么样,一直都没给皇上生儿子,可即便是如此,架不住皇帝爱她爱得没救,结果这姑娘在后宫的日子,那可比什么嬛嬛好过多了,牛逼,就是牛逼。

时间进入道光十一年,全贵妃终于给道光生了一个期盼已久的儿子,道光大叔高兴坏了,除了没有再升位份,估计能赏赐的都赏赐了。这个儿子不是别人,正是大清帝国未来的主人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4 17:22:13 +0800 CST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4)

不过就算全贵妃如此得宠,道光大叔也没有像明孝宗一样,终身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倒不是道光不想,而是清代的规矩一向是看不起明朝,认为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排场,再加上清代除了选秀之外,皇帝后宫女人的来源还有好几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从皇太极时代就被定位国策,是什么呢?满蒙联姻。简单来说就是凡是大清的皇帝,都必须要娶蒙古亲贵的女儿做后宫,以此来彰显他们对蒙古各部的礼遇。而蒙古各部也会根据需要,捡择品貌端庄的少女送入皇宫,以表示对大清皇帝的效忠和诚意。如此这般世世代代下来,很多与皇家联姻的蒙古贵族又被纳入满洲八旗,成为八旗贵族子弟,你比如和顺治老妈同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就是在清朝开国不久,被纳入满洲正蓝旗的。

到了道光手里,按规矩轮到这个家族送人去皇宫。经过挑选,道光五年,在朝廷官拜刑部侍郎的花良阿家刚满十三周岁的丫头被选中进入皇宫。估计小丫头长得也很有特色,所以道光也给赐了个有封号的位份,叫静贵人。一来是这小丫头虽然跟全贵妃没得比,可是安安静静有一种纯情的萝莉气质,二来是道光这么多年除了当皇子时被一粗实丫头算计生了一个纨绔子弟的儿子之外再没有生仔让他很着急,结果她很快就被道光大叔给宠幸了,然后很快就怀上了,到第二年,成功给道光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皇次子奕纲。皇帝一高兴,赶紧给升级,封为静嫔。可惜虽然史书没有讲,但我们不妨这么认为,宫斗出现了,宫斗的结果是四个月以后,静嫔的儿子嗝屁了。具体是谁就不研究了,总之这以后,她虽然仍然不断有生育,但孩子就是因为种种原因没存活下来,一直到道光十二年年底,她才成功生下并保住了一个男婴,这个人就是道光第六子,后来被封为和硕恭亲王的爱新觉罗·奕訢。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5 17:22:16 +0800 CST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5)

这里插叙一下后宫的格局,最大的,是绕过自己儿子,力挺道光坐皇位的太后。太后之下是道光取得第二个大老婆,也就是当时的中宫皇后。皇后底下,就是最得宠的全贵妃,再下来才是包括静嫔在内的后宫主位。大清帝国后宫的规矩一般是先讲子以母贵,意思就是哪个阿哥地位如何,要看他亲娘在后宫的位份以及皇帝的宠爱度。

以当时的事实来论,很显然排行老四的咸丰绝对是在老六奕訢之上,更嗨皮的是,仅仅隔了一年,中宫皇后就嗝屁了,道光大叔办完了丧失,赶紧,简直可以说是迫不及待就把全贵妃送上了皇后的位置,这样一来,她生的老四就如同当年的道光一样,有了一个对接掌皇位更得意的身份,那就是嫡长子。与此同时,虽然奕訢的妈也被提升为静贵妃,但那只是道光大叔一时高兴,为了让后宫普天同庆所给予的升级,跟前者可说完全没办法同日而语。

当这兄弟俩在后宫懵懂成长时,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当然不会明白,因此也就不可能知道当时间进入道光十五年,同样是在北京城,只不过是老百姓居住的一个叫劈才胡同的地方,一个已经开始落魄的满族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小女孩儿。后来,由于她爹爹要去江南做官,全家带着这个小女孩儿一起去了苏杭一带。据民间传说,她是在那儿度过了一个童年,也是在那儿,感受着父亲的早死,家庭的破败,人情的冷暖,并由此逐渐养成刚强的个性。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4-16 17:21:22 +0800 CST  

楼主:老娘路人甲

字数:823

发表时间:2017-11-04 00:48: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6 17:00:02 +0800 CST

评论数:3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