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周易》悟心学――最新六十四卦爻辞注解


六五:黄常,元吉。

释繇辞:孟秋之月,北斗建申,申为土位,其色黄,土德正中,故君子从一开始就要习中正之道以为常,最终可以修成善性。

释文字:(1)黄,此句中作动词用,如本卦其他爻辞有“履霜”、“含章”等二字句,前一字皆为动词,“黄”作动词是“染黄”之意,呼应上句“玄黄”。本爻对应北斗建申,孟秋之月,《月令》云,北斗建申之月的月令是“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溜.祭先心.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马.载黄旗.衣黄衣.服黄玉。”可见黄色为五行中央之色,象征中正之德,黄色又为土之色,象征大地的柔顺之德。本卦由两个坤卦相重而成,坤卦为土,土位在申,故名“坤”,土色黄,故曰“黄”。
五行之说早已有之,早在商周之际的《洪范》篇中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而这个数字的排列和河图是完全一致的:北方1为水,南方2为火,东方3为木,西方4为金,中央5为土。本爻为全卦第五爻,又在上卦之“中”,故曰“黄”,土色也。
(2)常,古代的天子之旗,上画日月之象。传曰“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帛书本正作“常”。通行本作“裳”,不确,因为五爻居卦体之上,而“裳”却是下体之衣,与爻位不符。 反观“常”字,意为高扬的旗帜,与爻位相合,且又为王者之旗,与五爻天子之位正相吻合。 作者再次一语双关,“黄常”可以理解为把日月的旗帜染黄,还可以理解为习“中正”之德以为“常”。此处的常还指“天常”或者“大常”,如郭店楚简有思孟学派的代表作《天降大常》(《成之闻之》)篇。
(3)元,始也,君子习性,当慎其始。参照《周易》作者以“元亨利贞”与“仁礼义智”四德的对应设定,此处的“元”还指“仁”。
(4)吉,善也。《说文》曰“吉,善也”。思孟学派的代表作《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正有“性善”的主张,《孟子》中记载了有关性善的辩论: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叟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的“四端”与元亨利贞四德正应。



赏析:何谓“黄常”?以中为常也。《逸周书·常训》云:“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顺),民若生于中。”君子从一开始就要注意保养自己中正的品格,最终才能养成深厚的品德。
真人云“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黄常,以守中为常,不为外物所动也。卦辞云“先迷,后得主”,能中则不迷而得主矣。
人生之初,未尝有不迷者,故需要“教”“训”,本卦的卦名就已经点出了教训的主题,思孟学派的《性自命出》云“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又说“教,所以生德于中也”,注意“教”,“性善”和“中”这几个字眼,可以说,《周易》的《训》卦已经把思孟学派的所有心学思想包含无遗。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1 17:20:56 +0800 CST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释繇辞:北斗建酉,中秋之月,苍龙潜渊,到了收获的季节,囊的上下两头都要牢牢地扎紧才好装东西;君子不会轻易出口言是非,更不会让毁誉轻易影响到自己的内心。

(1)括囊。括,意为捆扎、约束。囊,本义是上下都开口的袋子。口袋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作者用字非常考究。
(2)无咎无誉。无咎,就是不要说人坏话(此处又可见作者对占筮习语的改造运用);无誉,就是不要说人好话。这句话是从“括囊”而来的,因为囊的上下两头都是口子,装东西的时候要把囊的两头都扎起来,只扎一头是装不了东西的,就好比光说好话或者光说坏话都属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诗经 正月》就说:“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赏析:本爻对应的是北斗建酉的仲秋之月,《月令》云“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这是一个收藏的季节。从天象看,东宫苍龙此时正好到了“秋分潜渊”之时。
从心性的修养看,“无咎无誉”说的不仅仅是不要乱说话(不论是怪罪人或是赞誉别人的话都不要说),但是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要君子达到“无名”的阶段,名实不入于心,才能宠辱不惊,“宠辱若惊”的人,主要是还没有摆脱名利之心。《荀子》对本句理解错误,他说:君子之于言无厌。 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腐儒之谓也。荀子认为《周易》本句意思是让人不要说话,好话坏话都憋着不说,这样的人是腐儒。呜呼哀哉,荀子大儒,竟也不知此言真意,何况泥文嚼字之真腐儒乎!荀子对子思和孟子一直颇有微词,或许这也是他把“无咎无誉”当成腐儒之言的原因。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1 20:58:22 +0800 CST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释繇辞:北斗建戌,季秋之月,日在房宿,苍龙隐身。君子自隐无功,清净无为,可以为天下贞。修心之事,要功成不居,才能善始善终。

释文字:(1)含章。章,是文章,文采的意思。“章”亦通“彰”,有彰明,显著之意。“含章”就是要韬光养晦之意。诗云,绰彼云汉,为章于天,此处化用。苍龙潜渊,故曰“含章”。
(2)王事,王指心,心为身之主,故曰王。王事就是修心之事。
(3)无成,意为功成不居。《说苑》载孔子曰:“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因此,无成就是谦虚持满之意。
(4) 有终。《诗经 荡》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坤卦有“终”之象,故曰“有终”。

赏析:老子云:“不自见,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功成弗居,是以不去。”君子无为无功,所以有成有终。这个无为无功的阶段,比起无名的阶段又进一步,可以说已经到了“无我”之境。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1 21:03:47 +0800 CST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释繇辞:北斗建亥,孟冬之月,日在尾宿,君子正道直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释文字:(1)直方。此句通行本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不确。其实从全卦的“履霜”、“含章”、“括囊”、“黄裳”、“玄黄”等繇辞来看,《周易》作者非常注重韵文的编排,因此本句只有在“方”字后面断句才是合理的。直,正见也,方,道也。“直方”就是正见其道的意思,与其他几个二字句一样都是动词加宾语的句式。
(2)大,指大人。“大”、“小”二字在《周易》中大多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大”指阳,“小”指阴,“大”喻大人君子,“小”喻小人。如《泰》卦曰:“小往大来”,《否》卦曰“大往小来”,其实往来的都是大人和小人。大人者,大学之人,明心见性者也。
(3)不习,自然而然,不需要通过学习养成习惯。君子修习常性,成为大人之后,自然而然,仿佛不习而成。《逸周书 常训》(注意这个“训”字,《逸周书》以《度训》,《命训》,《常训》,三篇开头,皆名为“训”,古训也,先王训典也。)云:“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民若生于中,习常为常。”可知“习”与“常”的关系,前文说“黄常”,此处说“不习”,均指顺“性”而言,所谓“天有常性,人有常顺”者也。


赏析:《性自命出》曰“习,养性者也”圣人之徳,看似不习而成,圣人不可慕,实际上这种不习是已经,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此时君子只管直方,正道直行,虽然不习,从心所欲不逾矩矣。孔子曾云“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之“学”,心学也,三十而立者,立心也;四十不惑者,心得主而不迷也,五十知命,闻道则不忧矣,六十而顺,行道而心无挂碍矣,七十而心即是道,道即是心,规矩方圆皆为心,自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矣。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01:27:46 +0800 CST  
再来说说“直方”的“方”,《管子·輕重已篇》云:“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可知方圆规矩皆生于心,《周髀算经》则云“圆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两厢对照,可知九九八十一和“心”其实大有关系,前面已经说过,“心为明堂”,而明堂就是洛书九宫图。
所以,要想“直方”,归根结底还是要“直心”,直者,正见也,正见本心,是为大人,规矩在心,心为法度,不须修习,自然合度,故虽不习,亦无不利。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01:40:48 +0800 CST  
初六:履霜,坚冰至。

释繇辞:北斗建子,仲冬之月,坚冰已至。君子要像抵御严寒的松柏一样地磨练修习自己的天性,才能最终修成坚冰般牢固纯粹的美德。

释文字(1)履霜,《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何)以履霜。”意思是说薄薄的草鞋怎么能抵御严寒。履霜意为着抵御寒冷,引申为经受磨难考验而保持本色,古人常常把“霜”的寒冷与节操联系起来,如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赏析:本爻对应的是君子心性修行的最后阶段,时间上也正好对应《月令》中“冰益壮,地始坼”的隆冬时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了“履霜”般长期坚持的心性修习之后,君子此时的真性牢固,纯粹不改,有如坚冰。《荀子劝学》云,君子学不可以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就是借冰的比喻来说明心学的重要性。冰不仅与物候相符,也和君子的品性之喻相符。坚冰不是一蹴而就,一夕而“至”,而是通过长期“履霜”的磨砺达到的。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02:07:49 +0800 CST  
“用九”和“用六”解析
《周易》的《建》《巛》(乾坤)二卦,各有“用九”和“用六”,试解如下。
《建》之“用九”,用“某卦之某卦”的说法相当于“《建(乾)》之《巛(坤)》”,比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引蔡墨曰:《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同理,《巛》之用六就是《巛(坤)》之《建(乾)》。也就是说,《建》的“用九”说的其实是《巛》,《巛》的“用六”说的其实是《建》。
《小象》的作者应该是读懂了《周易》作者的这个巧妙的设定,所以他在解释“用九”时说“用九,天德不可以为首也”,什么是“天德”呢?答案原来就在思孟学派的代表作《成之闻之》里面“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我们可以看到,天德就是为了“至顺天常”,这正是《巛》卦的主题!后面我们还会不断的看到,《周易》的很多疑难都可以在思孟学派的心学作品里找到答案。《小象》解释“用六”时则说“用六永貞,以大終也”,何谓“大”?前面说过,作者在《周易》里一般是以“大”和“小”指代“阳”和“阴”,“大人”和“小人”。“大”则是《建》卦的主题。
通过这样的变换,作者成功的传达出了一个“物极必反”的道理。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12:16:47 +0800 CST  
“九”和“六”如何“用”?看看《周易》怎么说。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前面说过,“龙”是心的比喻,“见群龙”就是多心,形容君子内心纷乱“迷”惑,群魔乱舞,六神无“主”的样子,说的是《训》卦中的“君子有攸往,先迷”的状态。何谓“无首”?“首”者,“先”也,“无”者“勿”也,“无首”就是“勿先”,即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勿先”之说正照应《训》卦卦辞“先迷,后得主”,意思是说君子用心要不安于处“后”,不宜争“先”,否则就会“迷”,要想“得主”,就要“无首”。作者再次一语双关,“无首”在句子不仅仅是表明上群龙没有首领或者脑袋,还暗指“不要争先”。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15:32:42 +0800 CST  
“用六,利永贞”解析

“永贞”一词,原有祈求长生的特定含义,《周礼·春官·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郑玄注云:“永,长也,贞,正也,求多福,历年得正命也。”蔡邕《独断》曰:“年祝,求永贞也。”本卦《巛》由两个经卦坤相重而成,坤卦有“长生”的卦象,如《豫》的下卦为坤卦,爻辞也说“恒不死”。因此,爻辞“利永贞”表达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有利于长生”。
“利永贞”的第二层意思,是“长久的保持贞正才会有利”。《周易》中“利……某事”的句式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利于做某事”,二是“做某事才会有利”,一般来说,“利贞”都应该理解为“守正才会有利”,而不应该简单的理解为“吉利的占卜”。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16:06:33 +0800 CST  
“用九”和“用六”的更深层含义――“坎离”

《参同契》的作者认为,“用九”和“用六”这“乾坤二用”,指的是坎离二卦。他说
“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证。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他这么说,乃是有师传的。他自言“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以《周易》经文印证,可知他所言不虚。《建》的“用九”指“离”卦,离为日,为大明,所以《建》卦的彖辞说“大明终始”,坎离在丹家口中指代水火,日月,龙虎,性命……等等,其中“龙”就是《建》卦的象征动物,丹家又称之为青龙,元神,阳魂,命……等等。
“用六”指“坎”卦,帛书《易之义》直接就说:“”用六,赣(坎)也”。坎为月,《训》卦的“牝马”就是月精,丹家又称为月魄,元精,性……等等。
《建》之龙,《训》之马,龙马精神,日月魂魄,皆心学上“身”“心”之隐喻,读者不可不知。近年出土的思孟学派古文献上,“仁”字正写作上“身”下“心”的样子,身心合一,可谓仁者矣。《周易》“元亨利贞”四德,“元”与“仁”相对应,仁为“善之长也”,孟子又将“仁”列为“四段” 之始,可谓“黄常,元吉”矣!读者细思爻辞,则《周易》与思孟学派关联昭然若揭。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16:45:22 +0800 CST  
《周易》第3卦:《屯》卦解析

释卦序:《周易》第三卦,三,万物之数也。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数一,地数二,“三”是天地之数的和,天地和则生万物,《序卦》云“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可见古人认为《屯》卦有“万物生”的内涵。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20:57:06 +0800 CST  
“三”只是一个数字,为何能够“生万物”?我们认为,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其实并不是世界观,而是认识论。庄子就解释了“三生万物”的缘由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庄子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原本皆在我心中,与我为一,可是一旦凿破混沌有了分别之心,这个一就会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分裂以至于无穷。这种分裂对立就是老子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物”实际上是概念上的“名”而非“实”,《荀子 正名篇》就说过:“物也者,大共名也。”“名”产生于心的分裂和对立。
无独有偶,古代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也主张“万物皆数”,认为“1”是数的第一原则,万物之母,也是智慧;“2”是对立和否定的原则,是意见;“3”正是万物的形体和形式。在“三生万物”这一点上,东西方取得了共识。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21:30:29 +0800 CST  
前面说过,《象》的作者也是思孟学派中人,他对《周易》的主旨理解非常准确,对于《屯》卦,《象》是这么说的“屯,君子以经纶”,这句话的出处就在思孟学派的经典《中庸》的“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也就是说,君子以经纶天下大经,靠的是“天下至诚”。
在《中庸》里,“诚”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和能够天地并列,成为为三才的第“三”位,靠的就是诚。
“诚”是《屯》卦“万物生”的基础,《中庸》甚至提出了“不诚无物”。为什么“不诚无物”?还是要从心学的角度来理解。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可见物在心中,《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反过来说也成立。思孟学派的《大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简单来说,诚就是要格物致知,“格物”与“致知”是对等结构,是两个使动式动宾短语的对列。“致知”是“使知至”,“格物”就是“使物格”。由字形、词义分析可知,“格”即“各”也就是“来、至”,所以“格物”就是“使物至”。用哲学的话语表述,“格物致知”就是“使物来而使知至”,使“万物与我为一”,没有了心与物的隔阂,这就是“天下至诚”的境界。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22:00:16 +0800 CST  
释卦名:从卦序中我们知道,3意味着万物生,《周易》的作者给第三卦起名为“屯”,妙不可言!
首先,屯者,聚也,万物相聚而未离散之貌,又名混屯,《易纬·乾凿度》曰“混沌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又作“昆仑”或者“浑沦”,《列子》云“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这种万物相聚而未相离的混屯状态,道家又有一个词“朴”来形容,老子云“屯兮其若朴”,大朴不雕,朴散则成器,朴,纯朴也,敦朴也,淳朴也,《中庸》谓之“诚”也,诚者,肫也,肫肫其仁,万物皆备于我也。国语云,屯,厚也。厚者,敦也,朴也,古人诚不我欺。
其次,屯,春也,万物之所出也,《尚书大传》:“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云上于天,欲化雨而下,雷动于地,欲破土而上,阴阳始交,生机盈满,万物将生,春也,故《象》曰“云雷,《屯》”。于省吾先生认为,甲骨文“屯”字即为“春”字的初文。甲骨文“春”字,皆以“屯”为核心,取春草破土之象,后来或加草丛、或加日,或加木,进一步强调春天太阳和煦、群草萌生、树木转绿的意义。《说文》谓“春,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应该指出的是“春”字从艸从日,都是衍申意义,描摹春草破土的“屯”即是“春”的本字,许慎所谓“屯声”是不准确的,“屯”是“春”的本字,即为声也为意。 从文字学上说,“屯”是春草破土而出的象形,是“春”之古字。
古春字又作芚,芚意为(草木)初生,如“春木之芚兮”。《说文》谓:“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此处的难并不是困难之意,而是茂盛之意,诗云,其叶有难,传云,难然盛貌。所以,屯字的本意是春天里草木初生时茂盛的样子。尔雅曰,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万物初生,莫不蠢然,蠢然就是屯然而难的样子。后人以为“屯”有艰难之意,其实错解了“难”字。

综上所述,作者以“屯”作为《周易》第三卦的卦名,又是一语多关。屯者,淳也,醇也,《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屯者,纯也,肫也,淳也,敦也,混沌也,芚也,囤也。屯字含义极其丰富,若是错解为“艰难”,白费作者一番苦心。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2 22:29:04 +0800 CST  

《屯》卦 卦辞: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释卦辞:君子用心专一玄通,守正居中才会有利,不宜轻举妄动,当把握好时机火候才利于施行。

释文字:(1)建侯,可以指封建诸侯,还可以指建立候望台。古“侯”,“候”均作“矦”。候,候望也,候表也,火候也,物候也,时候也,节候也。迎宾司望者谓之候。矦的本意是箭靶,建侯就是立靶,引申为树立瞄准目标之意。作者又一次一语多关:古代的诸侯,原本的功能就是候望天象,候时。最早的诸侯又叫〞四岳〞,所谓岳,就是日月出入之山岳,《山海经》里便是以山岳作为观测日月出入的参照靶子,《尧典》里的羲,和二氏就是四岳诸侯,负责观候四时天象的。《尧典》云: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可见,《周昜》作者在此处说〞建侯〞,并非分封几个诸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这些侯做好候望时节的工作。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3 13:17:46 +0800 CST  
赏析:本卦卦辞中的〞勿用有攸往〞呼应的是《巛》卦卦辞〝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勿用〞是为了防止〝迷〞,而〝建侯(候)〞也是为了不迷。候,时候也,火候也。《参同契》深知《周易》之秘旨,径直指出《屯》卦为〝进火〞之符,即丹家之火候,又称〝活子时〞。《参同契》云: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施令,顺阴阳节,藏器待时,勿违卦月。《屯》以子申,《蒙》用寅戌,馀六十卦,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立义设刑,当仁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
“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昧爽,终则复更始”。
这是以 《屯》,《蒙》二卦为例,描述丹士修行的火候。《屯》代表了〝进阳火〞,《蒙》代表了〝退阴符〞,“屯以子申,蒙用寅戌”是用十二地支表述火候,卦爻与地支相配,《屯》卦象上坎下震,下卦震的初爻纳子,上卦坎的初爻纳申,故曰“《屯》以子申”。《蒙》卦象上艮下坎。下卦坎初爻纳寅,上卦艮的初爻纳戌、故曰“《蒙》用寅戌”。注意!〞寅〞和〞申〞又一次出现了,前文解析〞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时,我们知道这就是《参同契》说的“寅申阴阳祖兮,出入终复始”,它们隐喻的是天上日月的运行规律,更隐喻了人身阴阳的运行规律,〞屯以子申〞实际上就是《坤(巛)》卦里的〞西南得朋〞,从天象上看是新月初生反映太阳光明之曰,从人身来讲就是形容活子时到来时一阳来复,万物昭晰而生的玄妙状态。《参同契》描述这混屯交接的情形云:〝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元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天地日月相合,故万物并生,《彖》云《屯》卦是〞刚柔始交而难生〞,〞难〞,盛也,满盈之状,故《序卦》云〞盈天地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观书至此,我们可以推测《参同契》作者肯定得到了《周易》心学的传授,否则何以能道人所未道,明人所不明呢?有人会问,《参同契》不是炼丹的书吗?它与《周易》的关系会不会只是依托附会?其实不然。丹,赤色圆形,赤色象征赤子之心,圆形象征道心圆融无缺,炼丹便是炼心,《周昜》既是最早的心学丹经,后世丹家口诀,自然亦多以《周易》为说,称〝昜外别传〞,世人不知,反以为是丹家附会。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3 14:22:57 +0800 CST  

《屯》卦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释繇辞:君子无为逍遥,囤积正气,注意把握好进阳的火候。

释文字:(1)“磐桓”,帛书本作“半远”,亦作〝伴奂〞,叠韵词通假。《诗经 卷耳》曰:“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伴奂”和“优游”两词对举,均为闲暇自得之貌。盘桓是悠然自得的样子,此处形容君子修心之始要逍遥无为以待时。
(2)利居贞。此处之“居”不仅仅是“居”住的居,还是“奇货可居”的“居”, 有囤积储备之意,《国语》亦云:“假货居贿”。“利居贞”意为囤积培育正气。〝居〞还有〝虚〞之意,阜阳汉简《周易》中,〝居〞字写作〝虚〞,河上公注《老子》云:清净无为之谓居,孝经曰,仲尼居,孔安国曰,居,静而思道也。

赏析:初爻象征着事物发展的早期阶段,仿佛火候未到之时,君子当无为而无不为,逍遥优游,慢慢地“居贞”来培育正气,等待活子时的火候到来,所以说“利建侯”。张伯端云:“但安神息任天然,何用孜孜看火候”,高象先云:〝昼夜《屯》《蒙》法自然,何用孜孜看火候〞,可知自然盘桓的心态,便是最佳的火候。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3 16:59:01 +0800 CST  

《屯》卦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 十年乃字。

释繇辞:君子之心纯朴诚信,就象天上的房星龙马已经整齐排列,准备拉着精气之车运转周天。想要得〝活子时〞,需要柔和而不强求的心态,就像君子迎娶待字闺中的女子,要等待合适的时候和火候。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5 17:18:48 +0800 CST  
释文字:(1)屯如,《周易》多有〝X如〞,〝X若〞的句式,〝如〞和〝若〞皆为虚词。〝屯如〞相当于《老子》中的〝屯(敦)兮其若朴〞,意为敦厚纯朴的样子。
(2)亶如,通行本作“邅如”,帛书本作“壇如”,三字相通,以“亶”为是。《说文》曰:“亶,多谷也。”下互坤卦,有多谷之象,“亶如”是接着前面的“囤如”说的,形容囤积的粮食(正气)已经很多。亶又有诚(信)之意。《尔雅》曰:〝亶,信也,诚也〞。屯如,亶如是纯朴敦厚之意。
(3)乘马。“乘马”是四匹马的意思,不是骑马,诗云“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一个马车四匹马拉着,称为一乘,先秦迎亲时新娘坐的马车一般有四匹马拉车,“妇车一乘,有车帏”,所以叫乘马,先秦马车一般一车四马为一乘,里面两匹为“服马”,外面两匹为“骖马”,,《战国策 卫策》记载了婚礼迎亲时的一则笑话:"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新妇谓仆曰:'拊骖,无笞服。'这个笑话充分说明了先秦时期新娘出嫁时乘坐的马车是四匹马拉的。《屯》卦象中有四个阴爻,阴爻为牝马,故有四马之象。《屯》卦的四个阴爻繇辞里,重复出现了三次“乘马班如”,可见乘马非同一般的马,乘马就是四马,亦作“驷”,《国语》里有这么一句“驷见而陨霜”,这里的“驷”不是别的,恰恰就是苍龙星宿里大名鼎鼎的房宿。房星和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语·周语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房四星亦曰天驷南星曰左骖次左服次右服次右骖,房星,马祖也,房星早在西周时期被视为辰马农祥,《周易》的作者用“乘马”来暗指天上的房宿,主要在于房星还是天时的标志,《说文》云:“辰,房星,天时也”。段注曰:“房星辰正,为农事所瞻仰,故曰天时。”一年之计在于春,房星正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性星座,所谓农祥辰正,日月抵于天庙,当东宫苍龙那仿佛乘马的四颗星星在东方出现时,就是春天到来之时!曾侯乙墓漆箱房星图有云“民祀维房,兴岁之驷”,《史记·天官书》: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四时之始也”可见所谓这乘马之重要性!房宿又是天之府库,《史记 天官书》曰:“房为府,天驷也。”既然房宿是主收藏囤积的府库,那么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卦名叫做《屯》了!由于乘马的房宿为府库,主储藏囤积,因此《管子》一书常常用乘马来表述国库的税收储备,如桓公问管子曰:“请问乘马。”管子对曰:“国无储在令。”同样,古代修习之人也通常用治国比喻修身,用养马来比喻养精蓄锐。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5 17:22:02 +0800 CST  
房星为龙马,《孝经说》曰:‘房为龙马。’龙马和《周昜》的关系太大了,《参同契》的《阴阳精气》章云:〝六十卦周,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把《周易》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坎离外的六十卦比做一辆车〝舆〞,而拉车的就是〝龙马〞!传说龙马负图出黄河,是为河图。孔子就曾慨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河图与洛书九官图本为数图,两者实为一体,是《周易》象数之源,前面说过,龙的心宿明堂就是九宫洛书图,此处的天驷(乘马)房宿则是驮出了河图的龙马,作者构思行文,可谓天马行空也。
《周礼·校人》云“春祭马祖”,郑玄云:“马祖,天驷也。
(4)班如,帛书本作“烦如”,《说文》“驙”字下则引易曰:“乘马驙如”,班、烦、驙皆音近相通,当以“班”为是。班和斑古相通,为杂色斑驳之意,乘马班如,是说女子出嫁时拉车的四匹马颜色斑驳之意,诗云“之子于归,皇驳其马”,本句爻辞正是脱胎于此。
(5)匪寇,婚媾。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寇”为硬抢,对人造成了伤害,结婚则是你情我愿,皆大欢喜,是一个共赢的局面。《抱朴子·弭讼》云:“夫婚媾之结,义无逼迫,彼则简择而求,此则可意乃许。”所以婚媾是两相情愿的事情,不可强求。古代的马和婚媾是密不可分的,诗经中有“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周易》的《贲》卦也有“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的句子更是与本卦中“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句式相同。屯,春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婚嫁之佳时,班固《白虎通 嫁女》云:"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婚媾,又作昏厚,屯者,厚也,昏者,冥然也,君子必先冥心然后可以屯厚也。寇者,盗也,人为天地万物之盗,其盗,机也,机不至则不可盗也。故匪寇婚媾者,默存以待时也。马者,精也,精动则活子时至,然后可以为盗也。
(5)不字,不出嫁。女子许嫁曰字。《礼记·内则》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举行完笄礼,女子就可以出嫁了。但是在笄礼之后、出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这位成年女子的状态就称作“待字”或者“待字闺中”。
(6)十年乃字,为什么说“十年乃字”?前面说过,经卦坤表示数字“十”,《屯》的下互卦为坤卦,故曰“十”,十是天地之盈数,表示“屯”的满盈状态,同时又是1,2,3,4这四个数字之和,巧的是,这四个数字在五行和河图中又分别对应北,南,东,西四方和冬,夏,春,秋四季,四季为一年,故曰“十年”。作者又一次展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十”和“年”都包含了四象,也就是四“马”,呼应了上半句的“乘马班如”。
明白了“十年”二字中蕴含的四象和合之意,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了。因为古人嫁娶,重在一个“时候”,丹家用婚礼来比喻阴阳之和,重在火候,这个火候是什么?张伯端云〝离坎若还无戌己,虽含四象不成丹。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四象五行全藉土〞,可见女子不嫁男儿,阴阳不能调合,全因缺少了〝土〞,土,就是〝中〞,就是〝和〞,《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于本爻居下卦之〝中〞,有得中之象,故能使四象和合(乘马班如),阴阳匹配,也就是丹家所谓的〞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龙虎蟠〞。因此,作者说〝十年乃字〞的真正含义是:阴阳男女婚嫁要时候恰当,龙虎四象配合要火候中和,〝致中和〞就能〝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屯》卦生万物之秘诀,就在这里。
中,正也;正,贞也。作者为何只说〝女子贞〞却不说〝男子贞〞呢?这就要从阴阳生万物的角度来说了。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见阴阳中和之气可生万物,什么叫〝负阴而抱阳〞呢?就是说阴静而阳动,要想〝冲气以为和〞,阳就要主动一点,阴就要贞静一点。古时男女成婚又称〝昏〞。为何用“昏”,东汉郑玄解释说:“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用昏者,阳往而阴来”。“阳往而阴来”指的是新郎要前往迎接新娘,这才是礼,《礼记》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天地合而万物兴焉,人以昏姻订其礼。”夫妇阴阳之道是礼和人伦之本,故不可不正(贞)也,阴以静为正,故曰〝女子贞〞,阳以动为正,故不曰〝男子贞〞也。
楼主 二呀呀  发布于 2017-12-15 17:24:37 +0800 CST  

楼主:二呀呀

字数:1497

发表时间:2017-12-08 09:35:2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7-13 18:04:10 +0800 CST

评论数:4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