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世界五千年

怎么了?早上的更新居然没有显示?重发吧!

3、魔鬼亚述(1)
亚述人是两河流域的古老部族,苏美尔人时期,他们就生活在北部,充当苏美尔人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哈梯人的贸易大使,赚取差价维持生活。
由于南北邻居不断的变换,亚述人专心做买卖的心愿一直无法实现,在大国夹缝中,如何保命都是个大难题。
海上民族帮了亚述人的忙,把昔日的强国逐一摧毁,亚述人终于有了喘息机会。
用了百余年时间,几代亚述君主就把一盘散沙整合为一个坚强的整体,完成了人到魔鬼的转变。
他们消化吸收了米坦尼王国的冶铁技术,拥有了利器,就有了底气。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消灭敌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斩草除根,杀!杀!杀!抢光杀光!不留一人!”
公元前883年,亚述王那西尔帕迁都后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赴宴的宾客吃惊的发现,在都城城门前的空地上,有一堆尸体。
那西尔帕看着人们,指着尸体堆发出怒吼:“看吧,这就是那些可恶的异族人!第一代国王痛击了西方的阿拉米人,第二代国王打败了东边的敌人,我是第三代国王,我的任务是让他们的国王成为这堆尸体的一员。”
说到做到,那西尔帕对阿拉米人展开了猛攻,他对手下交待:“你们把女人和男人的眼睛给我,那里的东西全部抢空。”
面临灭族危险的阿拉米人向其它的民族发出了警告:“你们必须帮助我们,如果不这样,我第一个倒下了,下一个就是你们。”
那西尔帕的残暴让这些民族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他们必须联合起来,为生存而战。
公元前853年,阿拉米为首的联盟与亚述人在卡卡尔展开大战,终于遏制住了亚述人和攻势,赢得了暂时的和平。
亚述新王撒缦以色三世是不会甘心失败的,十二年后卷土重来,攻占阿拉米人的重镇大马士革,附近的民族望风而逃,亚述人终于看到了地中海。
公元前745年,经历了五位平庸的国王,亚述又迎来了一个铁腕人物: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他进行了改革,削弱了总督的权力,建立了常备军制度,细分为很多兵种,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快更多的杀人。
他先选了个软柿子捏,拿东部的米底人开了刀,等米底人望风而降,就大军西进,去找阿拉米人了。
经过三年激战,阿拉米都城亚珥拔被夷为平地,城里不再有一个活人,又过了几年,大马士革也城毁人亡。阿拉米人经过百年的抗争,还是没能逃脱毁灭的命运。
北部的乌拉尔图、东部的巴比伦屈服了,幸存下来的人们沦为奴隶,被驱赶到亚述的各个城市。在最有名的尼尼微那个血腥的狮穴,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望着那些被扔入狮穴的战俘和奴隶,微笑着看着他们被狮子一点点的撕碎。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09 10:00:23 +0800 CST  
3、魔鬼亚述(2)
公元前705年,辛那赫里布即位。
这时,生活在巴比伦地区的是迦勒底人,他们联合埃兰人发动叛乱,激怒了亚述人,结果,辛那赫里布对攻城的士兵说了一句话:“他们的神庙,全部烧掉捣毁,他们的人,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巴比伦遭受了第一次毁灭。
接替辛那赫里布的阿萨尔哈东,尽管在位只有十二年,却做了两件大事,远征埃及,重建巴比伦城。
如果他活的时间长一点,也许会改变野蛮的征服手段,放下屠刀,弥合各族心中的伤痕。可是他一去,继位的亚述巴尼拔又走了老路,重新握起了屠刀。
亚述大军又杀入埃及,占领了古都孟斐斯和底比斯,亚述终于达到了顶峰,疆域东临波斯湾,深入伊朗高原;北到安纳托利亚;西北吃掉了小亚细亚半岛的东部;西南到了埃及的底比斯。
至此,两千多年来该地区最为发达,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月地带完全进入了亚述帝国的版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基本上成了亚述帝国的内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亚述的残暴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和平,埃及被征服了,分封在巴比伦的亚述巴尼拔兄弟沙马舒姆金却联合被征服的民族发动叛乱。
这个联盟的成员规模非常庞大,骑着骆驼,生活在南部沙漠的部落都参战了,可是,还是没能战胜辛那赫里布,最后,巴比伦又被攻下,遭受到灭族厄运的是埃兰人。
而在埃兰人的都城苏萨,亚述巴尼拔得意洋洋的对部下说,“我要让野驴、黄羊、及所有的野兽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里,而不用担心有任何危险。”
没有了对手,亚述巴尼拔让人四处挖掘埋藏于地下的泥板,并在尼尼微建成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收藏了两万多块泥板,这些泥板文献中﹐既有各种宗教经典﹑文学作品﹑天文观测记录﹑医学典籍﹑数学﹑化学﹑植物学及其他科学著作﹐也有历史文献﹑条约﹑法律﹑命令﹑书信﹑王室的经济报表﹑房屋和沟渠建筑的报告﹐还有语法著作﹐词典以及类似百科全书的著作。
亚述巴尼拔做的这件好事保存了两河文明的文化,可是人们不会原谅他和他的先祖给这里带来的灾难。
没有了外敌,内部人就掐起了架。亚述巴尼拔在位长达四十一年,他一死,儿子们就开始了互相惨杀。而被征服的各民族,终于看到了机会,巴比伦地区的迦勒底人和亚述东北部的米底人经过整合,形成了两股势力。
从公元前614年开始,两股势力组成的联军对亚述开始了大反攻。
两年后,联军猛攻尼尼微,攻城战历时三个月,终于被攻克。
联军进城后,只有一个信念:血债血偿。
城中的亚述人的报应终于到来了。
他们当年怎样对待阿拉米人和埃兰人,今天的联军就怎样对待他们。
男人被杀光,女人被抢走。人没了,就放火烧城。
除了那座图书馆里的几万块泥板,这里再也找不到一个人,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
米底人接收了亚述本土,迦勒底人接收了两河流域南部和叙利亚草原。
长达四百年的恐怖时代终于结束。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09 10:05:10 +0800 CST  
这是我以前写的,也发到这里,敬请朋友们指点批评。

亚述的启示之一:和为贵
亚述帝国的鼎盛时间长达四百年,这个地区的人们也在战火中度过了四百年。
四百年的血雨腥风,三百年的硝烟弥漫,并没有让这个地方真正长治久安,让这个地方的人们真正安居乐业。
恐怖的记忆对于这个地区的人来说,只是开始。
记得我小时候,大约是上初中吧,迷上了国际新闻,当时每天晚上在家中的14英寸黑白电视边,等待新闻联播中那五六分钟的高鼻子卷头发的老外出现。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最早有印象的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纷争,还有伊朗和伊拉克的战争。
后来,两伊和平了,里根下台了。二十多年后,美国换了好几个总统,日本换了十几个首相,就是我们中国,发生的变化让我们自己都无法相信。
可是,巴以矛盾依旧。
它就象一部粗制滥造的肥皂剧,观众们早已无法忍受,可是剧情却根本没有结束的意思。
我们很多人都对中东地区的一些事情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对于中东的矛盾究竟是怎么来的?相信就没几个人能够说的清了。
很久以前,我就有一个疑问,多年之后,这个疑问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是越来越大。
我们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了纷争,就要解决。而想解决,必然要有人高姿态,作出让步和妥协。
正因为有了妥协,英国才可能光荣革命,正因为有了让步,北美十三州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因为有人作出了牺牲,国共两党才能并肩抗日,没有被各个击破。
这样的例子,在其它地区随处可见,而比亚述人早的事例就是银板和约了。
可是,我们在这三百年的历史中看不到这点,几次反亚述联盟也是临时拼凑的。
而这个地方以后的历史中,我们也看不到这个例子。
于是,亚述人倒下不到一百年,这里就成了波斯人的地盘了,再后为,这里就成为各个强国角逐的场所,而当地人,则沦为列强互相残杀的工具。
终于,一千多年后,出现了土生土长的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伊斯兰教,可是,几百年后,毁灭阿拉伯帝国的不是外敌,而是自己的分裂。
当这个地方唯一的强者倒下后,这儿的人们又恢复了从前的日子,混战、撕杀,一直到今天。
我们知道,这个地方虽然有几种民族,可是主导民族却只有一个,直到今天还大打出手的基本都是穆斯林兄弟,而亚述的时代,打架的也基本是闪米特人。
我们知道,在那时水源是内斗的重要原因,而现在,黑色的石油让外来势力垂涎三尺。
只有人们不喝水了,这儿的人才可能不去争夺水源,只有不用油了,今天的列强们才丧失对这个地方的兴趣,这儿的人才可能和平共处。
前者根本不可能,后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是不可能问题。
那么,这儿的人就一直杀下去呢,恩恩怨怨何时了。
我们中国有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虽然,这个死结已经结下多年,可是,面对问题,逃避不是办法。
让我们再回到亚述的时代,如果亚述的历代君主能有埃及和赫梯的远见卓识,同阿拉米人和乌拉尔图人认真谈判,后者向前者提供商路,前者帮助后者提高生活水平,双方本着双赢的意识,而不是非得拼个你死我活,那么绝对到不了这一地步。
亚述人毁灭了别人,最终也毁灭了自己。
他们没有时间反思,紧随而来的新巴比伦也没有反思,后来的罗马帝国,还有蒙古帝国也没有反思。
所以,类似的故事一再上演。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从苏美尔人开始,这里已经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了,可是两河文明却始终没有冲出两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太弱了。
巴比伦周围虽然文明延续不断,可是,你不出去扩大影响,其它的文明就会冲进来同化你。
正因为它的影响有限,所以在这个地方各个民族的心中并没有一条联系的纽带。所以,这里的文明只能是过客。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09 10:12:41 +0800 CST  
亚述的启示之二:和则利

必须承认,亚述的历史是不完整的。
我们只知道他们每攻下一个城市,便在石头上刻下铭文,或者把场景描绘在浮雕里。
他们是很善于吹牛的,他们把所做的一切非常露骨的写下来,即使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铁的罪证却永远也抹不去。
被他们征服的乌拉尔图人、埃兰人、阿拉米人,还有巴比伦人,都不存在了,而他们与以色列人并没有太多的冲突,所以,在《圣经》中,新巴比伦的尼布尼甲撒成了世界上最坏的人,同他相比,亚述的国王全是些小丑。
除了攻城和杀人,我们还真的找不到他们还做了什么?
而女人,这个虽然是配角,可是也是不能缺少的。而亚述,还就留下了一个传说,萨穆-拉玛特,(前810年 - 前805年摄政),这个故事不是从遗址中找到的,而是流传下来的。
而波斯还要再等七八十年才会兴盛,他们来到后,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满目凄凉。
伤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而这段历史确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被遗忘了。
消失的永远消失了,活下来的人也没有了灵性。
就在他们的毁灭之时,其它地区的文明之火却已经燃烧。
这时,发展最为迅速的无疑是我们东方,在亚述肆虐的三百年间,我们那里已经由小国林立演变为几雄争霸。
而在爱琴海畔,一个叫奥林匹斯山的地方,希腊人早已找到了一种方式,证明自己。
而亚平宁半岛,一对在母狼的哺育下长大的双胞胎,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建立了一个城市,它就是罗马。
在亚述的废墟上,米底人在北部迅速扩张,新巴比伦占领了帝国最为富庶的部分,而在小亚细亚半岛上,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吕底亚。
一个帝国演变成三国争雄,他们之间的战争还要继续。
不只是四百年间,没有一个胜利者,就是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之间也没有胜利者。
上帝让一个人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疯狂过后就是毁灭。
尽管历史老人不断的告诫我们,可是真正明白这个真理的人究竟有多少呢?
血腥的扩张换不来和平,真正的安宁是靠尊重,尊重别的文明,尊重其它民族的生存权利。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让他人尊重自己。
和则利,斗则伤。合作,则使“蛋糕”越来越大,成员分到的越来越多。而争斗,则使“蛋糕”越来越小,成员分到的自然分到的也越来越少。

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熊妈妈临死前,把她的孩子,两只小熊叫来,叮嘱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事一定要商量。可是,她的孩子还是把妈妈的告诫丢之脑后。
两只小熊捡来一张饼,争了起来,一只狐狸过来了,替他们分这张饼。
狐狸故意把一张饼分成大小不一的两块,两只小熊自然不愿意。
于是,狐狸把大的饼吃掉了一块,这样,大饼变成了小饼,小饼变成了大饼。
小熊们自然还不愿意,于是,就这样分下去,两块饼越来越小。
最后,小熊们终于明白了,他们拿着被狐狸吃掉大半的饼走了。
两块饼还是大小不一,可是小熊们知道了,自己争来争去,只会让狐狸坐收渔翁之利。
亚述和他的对手的行为还不如小熊。
如果他们能有小熊的意识,这里不会是这个结局。
当然,亚述能够有力量强行统一这个地方,他们是熟练的应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他们把铁器和战马的威力发展到了极致。
他们太迷住技术,没有文化支撑,导致的结果是在摧毁了对手的同时,也摧毁了自己。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09 10:16:22 +0800 CST  
亚述的启示之三:技术不是万能的

几百万年前,人类最早站立起来,最先解放的是双手。
他们用双手拿起了木棍,拿起了石块。
几十万年前,人类举起了火把。
这时,人类学会了防卫,保护了自己。
一万年前,人类开始踏上征服之旅,从活下去发展到活的更好。
几千年前,人类开始形成团体,团体之间有了矛盾,争斗就无法避免。
在青铜时代,由于武器材料的限制,还有交通工具的制约,战争的杀伤力并不大,带来的灾难也小得多。
所以,卡叠什之战的战死人数要比被俘的人数少得多。
那时,战争更象是游戏,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亚述帝国是充分利用了当时最尖端的技术,所以才天下无敌。
技术,无疑给亚述帝国带来了最大的利益。
也是它毁灭的重要原因。
亚述人不知道,战争强大了自己,也教会了敌人。
这一点,赫梯人就比他们聪明得多,赫梯人是防守,看好自己的地盘,别人的有机会就多占点,没机会就退回去。无论如何,自己的看家法宝不能泄露。
赫梯人的失误是海上民族的突然杀出,如果他们注意搜集情报,及早掌握海上民族的动向,向埃及人输出技术,这个地方的历史极有可能会改写。
亚述的杀戮让周边的民族认识到,你要活下去,要比别人更狠。
因此,米底人和迦勒底人也用技术还以颜色。
尽管胜利者胜利了,可是,技术也让他们步亚述人的后尘。
不到一百年,在地中海东部,就换了主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是技术远远比不上亚述人的波斯人,还有希腊人。
因为,波斯人和希腊人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文化。
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事例。
很快,铁器取代青铜器,带来的大规模杀戮就要在其它地区上演。
后来,火药的发明,让冷兵器时代终结,于是,新一轮的杀戮在全球上演。
直到1945年8月,时隔三天,日本列岛上空的两声巨响!终于让狂热的军事狂人们认识到,这样下去毁灭的是我们的整个家园,不会有一个胜利者。
于是,他们终于坐下来,开始学习控制、削减和裁军!
亚述帝国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历史,是为了着眼于未来。
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未来属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决不让悲剧重演!
亚述的故事结束了,就让我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
I know not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可是第四次世界大战将用木棍和石头!)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09 10:20:08 +0800 CST  
最后把亚述帝国的地图发上,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09 10:39:10 +0800 CST  
@燕归来_jyy 2017-12-09 16:44:55
顶顶顶 顶顶顶
-----------------------------
欢迎再次来访,同时欢迎我思故我在121,朋友越来越多了,我的帖子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因为倒班,10日到16日又必须到晚上更新了。
波斯希腊估计要写四五天,然后再来个番外,主要谈希腊的悲剧,也谈谈艺术特别是人体艺术。20日左右就写到大秦和马其顿了。
读者朋友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我会尽一切力量把文写好,回报读者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赶紧睡觉去,早晨七点要上白班。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0 01:33:56 +0800 CST  
终于又能坐下来更文了,先发图,稍后送上更新。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0 19:22:17 +0800 CST  
4、三国争霸
在亚述的废墟上,除了米底和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在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还有一个古国吕底亚。
南方、东南方和东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吕底亚作壁上观,除了西方爱琴海彼岸的人过来骚扰外,整个国家还是一片安宁。
亚述没有了,新巴比伦向西攻击叙利亚草原,而米底把目光盯向了小亚细亚半岛,几年后,对抗亚述人多年的乌拉尔图就被征服。
这个时候,吕底亚人站出来了,从公元前590年到公元前585年,双方激战五年,胜负难分。5月28日发生在哈里斯河的这一幕让双方的战争划上了句号。
大白天双方激战正酣,天一下子却黑了下来,双方的领导者吓坏了,认为是天神动怒了,连忙下命令让士兵放下武器,祈求天神原谅。
米底国王基亚克萨雷斯停止了扩张,可是他的女婿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在南方的攻势非常顺利。叙利亚草原上的一个个地区被纳入新巴比伦王国的版图,然后就是耶路撒冷。
这时,统治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流着蜜和奶水”的迦南地区生活了五六百年,大约一千多年前,亚伯拉罕带领犹太人从两河流域迁到迦南,后来因为大旱去埃及投奔约瑟。又过了三四百年,摩西带领族人出埃及,经过上百年的磨难,终于回到了家乡。
四百多年前,以色列联合王国统一不到百年,就一分为二,北部为以色列国,公元前722年被亚述灭亡。南部为犹大国,硬是顶住了亚述人的狂攻,保住了国家和子民。
可是,犹太人却没能顶住尼布甲尼撒大军的攻势,公元前586年,经过十八月的守城战,耶路撒冷陷落,犹大王国灭亡。
犹太人被押送到巴比伦城,沦为“巴比伦之囚”。
失去了自由,这些人才想起以前自由自在的岁月,幡然悔悟,痛定思痛,开始追忆祖先的丰功伟绩,先知以西结在教导族人不要灰心的同时,开始整理编写先祖的事迹,《圣经》中的前五篇就形成于这个时期。
新巴比伦战胜了犹太人,又战胜了另一个在后来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腓尼基人,用了十三年时间攻占推罗城。至此,埃及又和一个强国搭界了。
扩张告一段落,尼布甲尼撒就大兴土木,为自己的王后建了那座著名的“空中花园”,把巴比伦打造成了当时最为繁华的大都市。
尼布甲尼撒死后,他的儿子纵情享乐,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一个不起眼部落的首领,这个孙女生了一个孩子,多年之后,这个孩子将彻底统一这个地区。
这个部落叫波斯,这个孩子叫居鲁士。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0 20:38:47 +0800 CST  
5、波斯兴起
居鲁士的父亲只是波斯十个部落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公元前559年,居鲁士统一十个部落,成为波斯整个部落的首领。
六年后,波斯宣布脱离米底,宣告独立。
又过了三个,波斯占领米底都城,接收米底广阔的土地,取代米底和新巴比伦与吕底亚对峙。
短短九年,在英俊的居鲁士的带领下,波斯完成了由部落到帝国的伟大转变。
这时,尼布甲尼撒也死了,继位的国王热衷考古,除了挖掘苏美尔人的古物外,一无所好。只有吕底亚,感到了这个新对手的威胁,决心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
两军在边境交战,不分胜负。吕底亚国王退军了,居鲁士却带着大军一直追到吕底亚都城边。可是,仅仅过了两周,吕底亚首都就被波斯大军占领,吕底亚这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也消失了。
战争如此顺利,肯定有别的原因,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居鲁士用骆驼的气味熏得吕底亚人的战马不听指挥。这种说法虽然离奇,但也说明居鲁士高超的战术肯定是波斯人速胜的重要原因。
吕底亚王国亡了,波斯人的对手只剩下了一个:新巴比伦。
居鲁士的聪明又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看到了新巴比伦要是烂的再透些,对自己更有利。于是,他先发兵往东进击,深入今天的中亚。稳固了后方,他终于腾出手来,掉头向西,公元前539年,波斯大军兵临巴比伦城下。
居鲁士判断的一点也没错,巴比伦人不但没有抵抗,反而是城门大开,波斯大军兵不血刃,完全拥有了这座大城。
巴比伦城的人没有想到,这支人马和以前的亚述人截然不同,对城中的人秋毫无犯,城里的人在感激涕零之余,把大量的物品送给这些对自己有不杀之恩的人。
更为激动的是“巴比伦之囚”,“以西结说的没错,上帝派来的人终于到来了。”
居鲁士向兴高采烈的犹太人保证,你们原先信奉什么神现在就信奉什么。在波斯人的帮助下,犹太人回到了阔别四十七年的家乡。
可是,九年后,一直顺风顺水战无不胜的居鲁士在东征攻打里海东岸的马萨格泰人时,战死沙场,马萨格泰女王把居鲁士的头割下来,装到盛满鲜血的袋子里,恶狠狠的说:“你不是喜欢喝血吗?我让你喝个饱!”
波斯新王冈比西斯二世即位,找到了其父的尸体并厚葬,直到2500年后的今天,居鲁士大帝的陵墓还屹立不倒。
冈比西斯二世在位七年,最大的战绩是攻入埃及,他坐在孟斐斯法老的宝座上,继续向西进攻。
就在他乐不思蜀的同时,国内却发生了内乱,还没等回国,就神秘的死去,波斯迎来了又一个伟大的国王:大流士。
具有雄才大略的大流士迅速平定内乱,四处出击,向东一直打到印度河下游,西北方向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直逼伏尔加河沿岸。
至此,波斯成为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国,疆域空前辽阔,帝国境内,交通发达,昔日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粮食,吕底亚和印度河兴都库什山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的涌向帝国都城。来回穿梭的腓尼基和阿拉米商人,辛勤耕作的农夫,尽职尽责的总督和官员,默默支撑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有条不紊的运转。
可是,在爱琴海东岸,有一些小据点却想方设法把财富运往对岸,波斯人决心把这些肉中刺一一拔掉。
公元前494年,终于拔掉了一个:米利都。
没想到却引起了爱琴海西岸一个城市的人的愤怒,他们要出手了。
大流士以前曾经问过这些人是什么人,这次终于可以见到这些人了。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0 21:50:24 +0800 CST  
昨天发完就睡了,忘了发波斯地图了,今天先补上,晚些时候继续更新。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1 17:32:12 +0800 CST  
6、民主微曦
尽管有了《荷马史诗》,有了四年一届的古奥运会。希腊大地上几百个小城邦整天打打杀杀,不可开交。
在世界历史上,城邦只在两个地方出现过,一个就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城邦,另一个就在这里。
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单凭种地是活不下去的,要想生存,就必须想别的办法。
与苏美尔城邦相比,希腊城邦条件更差,更加依赖于贸易。再说希腊地区条件都差不多,如果不穿越爱琴海,一家人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因为贸易和远航不需要召集太多的人手,只要几个十几个人,一条船就搞定一切。所以人员没有必要太多,够用就行。
希腊地区的几百个城邦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你抢了我的商道,我偷了你的战利品这类不值一提的小事。
因为没有深仇大恨,城邦之间的纷争也就是警告和恐吓,用意和小孩子打架差不多,点到为止,不会拉开架势拼命。
几百个城邦就是这样打打闹闹了几百年,没有发生大的兼并战,也没有出现一个非常强势的城邦和霸主。
不用担心强敌攻击,不用担心身死国破,却并不意味就不需要管理了。完全相反,贸易和掠夺带来的物品如何分配,打发众人满意,对管理的水平更高。
在大河流域形成的国家,管理者只要配备一个好班子,带领臣民种出更多的粮食,通过对外战争抢来更多的人口和土地就行,在这里却行不通。
无论是贸易还是掠夺,都需要能力和智慧,并不是什么人也能胜任的。能力大的冲在前头,能力小的呆在家里负责后勤工作,各尽所能,人尽其才,这个城邦才能更有效的运转。
当时又没有先例遵循,他们只好独自摸索,几百个小城邦自己认为怎么合适就去怎么试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大的希腊地区,居然出现了158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在一些城邦,实行过君主制,不过非常短暂,顶多一二百年就被废弃。
贫穷地区人穷志短,还听那些推选出来的君主的话,越是富裕和发达的地区,君主的日子越难过。没有办法,人家拿钱养着你,你不能给人家带来好处,就只能生闷气。
凭什么呀?我又不比你差多少?你有意见,你来当吧,我去抢东西去!这样,找来找去实在找不出人来了,怎么办,选出几个最有钱的人来,共同商量讨论吧。你们有钱了,找点时间是不难的,我们穷,没那份闲工夫瞎操心。
这一幕发生在公元前七世纪,巴尔干半岛的阿提卡半岛,一个叫雅典的地方。
从这一天开始,民主之光在这里产生,一盏明灯即将升起,世界历史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1 20:30:22 +0800 CST  
7、梭伦改革(1)
多人执政的寡头政治实行了一段时间后,雅典人发现这种制度并不完美,弊病丛生。
最多达到了九个人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方案推行了,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好事都是你们的了,你们是满意了,可是我们有异议!”
任何一个方案都会让一些人受益,让一些人受损。受益者认为是应该的,未必感激这些人。受损者自然是什么话难听说什么,什么事难看就做什么。
既然九个人不行,就这样吧,九个人选出一个头,好处可以多拿一点,有什么事就出来担着。
不过,这个头必须要狠,谁不听就杀!听话的前提是害怕。
公元前621年,雅典城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德拉古。
上台伊始,他抛出了一系列规定:贵族们你们不是觉得很厉害吗?把好处拿出一部分给平民吧。我摆不平你们,更别指望别人听我的话。只要平民拥护我,你们有意见,就到别的地方别谋高就吧。
他也知道那些贵族势力极大,有大批的追随者,肯定会有一些人跳出来给人当枪使。
很简单,我制订一套刑法来配套我的改革方案。
只要犯了法,不管罪大罪小,只有一条路,死!
要别人的命是死,偷别人的东西也是死。哄抢别人的东西是死,一气之下打了别人也是死。
不长时间,雅典城中就出现了这样一幕,需要处死的人太多了,刽子手们都找不到绳子来吊死犯人了。
这一幕我们并不陌生,德拉古就是希腊的商鞅,并且比商鞅要早近三百年。
商鞅被五马分尸了,雅典人却没有这个闲工夫,他们要赶紧找个合适的人,什么事情也比不上赚钱重要。
公元前594年,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梭伦的祖上很有钱,同贵族们交情深厚。他的父亲却是个败家子,把家里的东西全分了,穷人们也知道了他家的大名。
家里没钱了,年轻的梭伦只好自己经商赚钱,商人们都把他当成亲兄弟。
听说梭伦要当执政官。贵族们说,谁家的那个孙子和他的爷爷一样可靠,我们没意见。平民们说,我们沾了他家的光,谁要是反对他的儿子当执政官,我就和谁拼命。商人们说,还磨蹭什么,快点宣布我们的好兄弟当选的消息。
具有了广泛的民意基础,梭伦的改革方案就顺利的多了。

商人们运送来大量的粮食,害得农民破了产,欠了债务,给贵族打工还债,沦为债奴。梭伦非常关心这些人的处境,宣布:废除一切债务!
以前所有的人欠下的贵族们所有的债务,全部取消。那些因还债失去了人身自由的穷苦人,全部回家,以前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
没有地了?土地抵押了?不要紧,收回来!听清楚,继续种原先种的地,以后只要向政府交点税就行了。
听说有的人被贵族们卖到国外去了?政府出钱赎回来!
在穷人们的怀疑目光中,梭伦继续宣布:我代表政府宣布,现在没有了因为还不起债务就要当奴隶的制度,在今后,也决不能再有。
你们放心好了,安稳的种地吧,以后不会再有人找你们的麻烦了。
那些穷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事!有其父必有其子嘛?他老爸是个大好人,他的儿子肯定也不错。
他们更没有想到,好事成双,一个更大的好事还在等着他们。
梭伦又宣布,除橄榄油外,别的东西都不允许出口,不允许卖到外地。
太好了!我们担心的一切梭伦都替我们想到了,别的东西特别是粮食不准卖到外地,我们才能吃上饭,免得在灾荒之年,被那些无德的商人倒到外地去,饿着肚子去买人家的东西。
而橄榄油,是我们这儿的宝物,外国人都想要,我们以后赚钱全靠它!
社会的底层安定了,上街的人少了。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1 22:01:33 +0800 CST  
7、梭伦改革(2)
对于和自己摸打滚爬的商人们,梭伦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小河水多大河才能满。只有穷人们安居乐业,有钱了,才会有钱买商人的东西。社会安定了,商人的家人才会平安,商人们才会安心的去外国考虑生意上的事。
商人们想通了,还就是这个理,还是自己的好兄弟考虑全面,好,我们没意见。
贵族无疑是最失意的,梭伦就对他们说:
“各位大爷,我知道你们今天的地位不是风刮来的,是你们的祖先一滴血一滴汗干出来的。你们这么聪明,这么能干,就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想办法赚点钱,别让人家看不起你。”
贵族们一想,“对啊,我们吃喝享乐,不务正业,都不好意思去见祖先了。好,我们说干就干,不为别的,也为孩子树个榜样。可是,我们都去忙,谁来管事,难道让你一个人顶着?”
梭伦说:“以前你们管事不是净得罪人吗?都来管,各个阶层都派出代表,都发表一下意见,把意见摆到桌面上,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一个机构:四百人会议。
他让人专门统计了雅典城中每户人家的实际财产,以实际财产作为唯一的标准,把雅典城中所有的人划分为四个阶级。
土地财产收入一年达到500麦丁诺(medimnoi,古希腊容器单位,按西方学者估算,1麦丁诺约52.5公升,可容纳谷物约37公斤)以上者,为第一等级。年均土地收入300麦丁诺以上500麦丁诺之间者,为第二等级。300至200麦丁诺之间为第三等级。不到200麦丁诺的为第四等级。
有人算过,要想成为第一等级,最低必须保证年收入折合成粮食,要达到18500公斤,也就是18.5吨,而当时的希腊,每个人拼尽全力,也就是能创造两吨的财富,所以,第一等级必须要雇佣九个人,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就是第二等级,也要至少雇佣五六个人。就是第三等级,也必须雇佣三四个人,才能达标。
这个标准无疑是非常高的,要想达标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三个等级的人全是能人。
第四等级并没有规定最低标准是多少,所以,即使是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也有机会进入这个机构。
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雅典城中的人都自由了,没有人再因为欠债而沦为别人的奴隶,而这三个等级到哪儿去雇人呀?
没有关系,你不能雇城中的老少爷们,可以去雇外地的人啊,外地的人多的是。
所以,必须到外地,用钱去买奴隶。
还有一种可能,你的钱多了,外地的人自己就会跑到你家门口,给你干活,挣你的钱。
当然,这个机构中的能人们别太得意,你们的钱多,给城邦的钱也要多拿点。
三个等级的人上交的赋税的数量都不相同,第一等级的人交得最多,第三等级的人交得最少,而第四等级,你们的钱少,就免了吧。
当然,交了钱的也不能吃亏。梭伦宣布,第一等级的可以担任一切官职,而第二等级的就不行了,执政官等重要官职只能是第一等级的人来做,第三等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至于第四等级的人,你们不用交税,也就不能做官。
今天的人们,对于这个机构应该特别熟悉。今天的所有国家,基本都离不开它。
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四个等级的四百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议员。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2 19:01:14 +0800 CST  
7、梭伦改革(3)
经过一番努力,史无前例的庞大议事机构终于运转了,可是,梭伦并不满足,又继续推行改革的第三项内容:建立陪审团和公民大会制度。
你们议会不要觉得我给了你们权利,你们就胡来。也不是什么都是你们说了算,我要成立另外一个机构,不管哪个阶层,只要是超过三十岁的人就可以参加。
这个公民大会据说有几千人,又有人说这个几千人的组织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并没有召集过。因为雅典城并不大,要是几千人都来,一是那么大的地方并不好找,二是那么多人都来了,谁来处理别的事呢?三是一项决定要是几千人都发表意见,举行投票,那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实施。
几千人的会议未必召开过,可是,几百人,一两千人的会议肯定召开过。
对于一些必须立即要解决的事,特别是刑事犯罪,就不能充分的征求民意,如果这个人犯了法,公民大会热烈的讨论一番,没等讨论多长时间,别的人就会效仿,结果,这个人还没被处理,就会有上百个,上千个同样类型的案件需要处理。
所以,那时的人就明白了,司法权是不能和立法权混为一体的,必须分离,由各自的机构进行处理。
梭伦的这个机构立即成立并成功运转。
公民大会不一定经常召开,因为这些人不拿工钱,是甘尽义务的,你要让他们成天开会,也不现实。
但是这个机构的人是经常碰头的,因为这些人帮助法官审理案件。
这个机构的人不多,只有三十个人。这些人从公民大会中选取,但不是指定,而是抽签,谁都有机会,谁都逃脱不掉,只要抽中,就要参加,不能缺席。
当然,这个机构与今天在英美法系中的陪审团制度是有区别的,尽管它们看上去很类似。
最大的区别是很多案件还是法官作决定,而不是这三十个人投票来决定。因为还有一个制度当时没有,那就是辩护制度。那时没有负责收集罪证的检察官,也没有律师,就只有法官和陪审团。所以,这个陪审团也就是雏形,只是监督法官不能贪赃枉法罢了。

除了这三项最为重要的改革,梭伦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发展经济,除了前面提到的限制农产品出口以外,还大力招揽外地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能工巧匠在雅典城定居。统一度量衡,铸造新币,承认财产私有继承自由,个人只要是合法赚钱,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传给下一代。
当然,下一代也不能当“啃老族”,如果好逸恶劳,丢掉的不只是父辈挣下的钱,更重要的是名望,梭伦之所以鼓励外地工匠来到雅典发展,就是让雅典的年轻人都学门手艺。
一些人不愿学也没关系,如果有力气,又不怕死,就到海外去立功吧,如果不幸战死,家人由政府负责赡养。
梭伦的改革,商人们是获益最大的,那些穷人没有了卖身为奴的后顾之忧,就可以在不种地的时候学门技术,制造出大量的手工业品,商人就可以卖到外地,赚更多的钱。
梭伦的改革彻底摧毁了原先实力就不怎样的贵族的势力,商人的势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他们在今后的舞台上可以施展拳脚,大显身手了。
一种新的制度终于在雅典城确立。

梭伦改革带来的最大一个变化就是雅典城里没有了一个闲人。
议事的议事,经商的经商,种地的种地,没有流血,没有暴乱,梭伦改革代价最小,成效却越大。
二十二年后的公元前572年,梭伦宣布,我不干了,要退休了,你们再选一个人吧。
他离开了雅典,去外地游览观光去了。
十年后,他又回到雅典,过了三年,离开了人世。
梭伦的改革让雅典走向了强盛,也为自己带来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2 21:59:58 +0800 CST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3 19:05:12 +0800 CST  
@我就不信这个邪XI 2017-12-13 20:39:36

-----------------------------
欢迎新朋友来访。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3 21:43:04 +0800 CST  
昨天的更新居然被吞了,真无语,才发现。看来以后要注意,多点击几次好好查查。

8、僭主时代
梭伦离开雅典时,心里很明白,接任的人很难有他那样的背景,不大可能像他那样稳住政局,就提了一个要求,十年之内不要推翻他的改革方案。
十年之后,他的担心终于变为了现实。
他离任后的第五年,没有选出首席执政官,到了第十年,一口气选出了十个。
贵族们的“平原派”和商人的“海洋派”的争吵进入白热化,却万万没想到一个叫西庇特拉图在平民派别“山地派”的支持下夺了权,雅典出现了一个专制政权。
民主思潮已经深入人心,雅典城的贵族和商人可不愿意白白供养一个大爷。只过了三年,西庇特拉图就被赶下了台。
大爷不在了,贵族和商人又继续吵,十几年后,被赶走的西庇特拉图卷土重来,这次,他学聪明了,先是去色雷斯建银矿,用赚来的钱拉了一支队伍,枪杆子里出政权,终于坐上了雅典城首席执政官的宝座,一坐就是十九年。
他明白还不能做国王的梦,梭伦的旗号还不能放下,不仅仍然沿用执政官这个名称,梭伦时代的议事机构、裁决机构也原封不动的保留。
他要收买人心,一些贵族不是吓跑了吗?他们的地荒着也是荒着,直接分给农民种,上交二十分之一给政府,其它的收成自己尽情享用吧。
他迫使没有逃走的贵族把自己的水井交出来,变成了公共财产,又将众多的水井连接了起来,修成了一条输水管道。
这样,雅典的市民用上了自来水,不仅健康得到了保证,并且可以天天洗漱,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他又把希腊城的守护神雅典娜搬出来,每四年举行一次泛雅典娜节,规定在节日期间举行比赛,不过这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体育比赛,而是背诗会。不是背短诗,而是背相当长的《荷马史诗》。还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节日,这时,所有的人都可以开怀畅饮。
西庇特拉图做的全是好事,赢得了民意,他死前心想:“我做了这么多,你们总该承认我了吧?我让儿子接替我的位置,你们没意见吧?”
他错了!因为这里是雅典,而不是其它地区。
他的儿子希庇亚斯是好人,可是没有父亲的魅力,又过了十几年,先是内乱,有人密谋在泛雅典娜节上刺杀希庇亚斯兄弟,虽然希庇亚斯幸免于难,弟弟却被杀了。
飞来的横祸让希庇亚斯的性格大变,他立即进行了疯狂的反扑,残酷的处死了两名刺客。
雅典城的动荡让流亡在外的阿尔克迈翁家族乐不可支,他们试图组织一支队伍攻入雅典,但没有成功。
自己的力量不行,就去找帮手,找斯巴达人帮忙。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最南端,面积比雅典大得多,公元前11世纪左右,北方的入侵者多利安人来到这里,用了近三百年的时间,才征服这片地区,奴役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希洛人。
这个地方地势相对低平,土地很多,所以,这里和雅典截然不同,商业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并不大。贵族们接受奴隶和平民上交的赋税,特别是对希洛人进行非常残酷的压榨,高高在上,根本不用担心会发生雅典同行那样的事。
公元前七世纪,一个叫来库古的人在国王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设立了元老院、公民大会等议事机构,可是这些机构的性质与雅典有着天壤之别。
斯巴达最富有特色的制度是整个社会的军事化,因为是征服者数量少,被征服者数量多,所以,征服者要让所有的成员都全民皆兵,才能有效的镇压被征服者的反抗。
在斯巴达,一个健康的男婴从出生那天起,前七年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的。七年之后,要集中在一个个大的兵营里过集体生活,天天进行军事训练。他们虽然不舒服,可还是幸运的,因为那些身体不好的婴儿出生当天就被无情的遗弃在山谷中了,等待他们的是饥饿的狼群。
在希腊的众多城邦中,斯巴达的军事素质无疑是最强的。
阿尔克迈翁家族首领克里斯提尼亲自到斯巴达,主人却不感兴趣。克里斯提尼就大打迂回战术,出资重修德尔斐神庙,祭司们发下神谕,“让雅典恢复自由。”斯巴达国王只好遵守,出兵雅典,希庇亚斯仓皇出逃,最后投靠了波斯。
公元前508年,掌权的克里斯提尼再度进行改革,将四百人会议扩充为五百人,并规定这五百人要分区选出。
为了防止另一个西庇特拉图出现,他还作了一个规定:每年春天举行一次有三万人参加的公民大会,如果发现有人想僭主,只要写有这个名字的陶片超过六千,就让这个人出国,十年之后方可回来。
克里斯提尼改革巩固了梭伦改革的成果,让雅典的民主之火越烧越旺。
这时,包括米利都的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伊奥尼亚十二城也深受影响,终于惹毛了波斯,经过十几年时间,将十二城一一攻下。
公元前492年,米利都陷落两年后,波斯大军兵分海陆两路,扑向雅典城,一场史诗般的大战就此爆发!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4 18:35:49 +0800 CST  
9、波希战争(1)
小亚细亚半岛的希腊地点被彻底荡平,波斯人信心爆棚,我们身经百战,对岸的发那些小国怎么可能是我的对手?
在攻打伊奥尼亚地区时,波斯人在萨迪斯吃了点亏,凭着帝国的实力建立了海军,陆地上攻城掠地,海洋上应该也是畅行无阻。
波斯人没有想到,地中海不是波斯湾,他们不知道希腊人与爱琴海打了一千多年的交道,而自己却对爱琴海的脾气一无所知。
波斯大军的陆路非常顺利,先后拿下色雷斯和马其顿,海路紧贴着爱琴海北部的海岸线,和陆路齐头并进。
他们没想到,在阿索斯角,一场大风暴从天而降。
三百艘战船在海中被大风吹的横冲直撞,最后全部被撞到阿索斯山上,粉身碎骨,一条不剩。
两万人不是掉进海中,喂了鱼,就是被撞死在礁石上,一个不剩。
海军全军覆没,战船上携带的物资也没了,陆军在色雷斯受到当地武装的骚扰和袭击,士气低落,统帅又生了病,大流士只好宣布撤军,第一次远征无功而返。
被雅典人赶走的希庇亚斯这时已经八十岁,没多少天的活头了,他对大流士说,海军没了,我们有钱,重建。陆军实力又没有损失多少,再打!你们只要占领了雅典,其它的城邦就会望风而降。
公元前490年,离第一次远征只隔两年,波斯大军再次出发。
与第一次远征不同,海军不再和陆军结伴而行,而是选了一条捷径,横渡爱琴海,而舰船的数量也比第一次翻了一番,为600艘。
波斯的进攻路线大出雅典人意料之外,雅典人眼睁睁的看着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援助伊奥尼亚的盟友,优卑亚岛上的埃雷特里亚被敌人围困、分割及宰杀。
紧接着,波斯人在阿提卡半岛登陆,希庇亚斯向波斯统帅建议,这里多山,可是有一个好地方,虽然不大,可是足够摆开数万波斯大军。
只要雅典人来到这里,和我们决战,一场战争就能彻底打垮他们。
波斯人却有自己的考虑,山太多了,即使打下来也不好管理,反正他们领教了我们的厉害了,应该害怕了吧。投降后还是自己管理,只要承认我们是老大,每年向我们按时进贡就行。
于是,波斯信使奔走于希腊各城邦之间,表情温和的向国王们表示,我们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带走一点这里的水和土。
虽然土地在希腊城邦的地位不如农业国家高,可是不高不等于没有,波斯人的意思希腊人是明白的。很多小邦害怕照办,可是在两个地方,波斯信使话还没说完,就被扔进了井里,“你自己下去取吧!”
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雅典,一个就是斯巴达。
波斯人被彻底激怒,给你们和平你们不要,那就开打吧。
大军猛扑马拉松平原,也就是希庇亚斯说的绝好的作战地点。
雅典人真不愧是民主的典范,命快没了,却还在争论。
十个部族推行的十个军事负责人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固守待援,等着其它城邦特别是斯巴达的援军到来后再和波斯决战。另一种是出击,在雅典城外的马拉松直接迎战。
经过讨论,两个方案是五比五,相持不下。
主张进攻的那五个人,来到了雅典九人执政官中负责军事的卡利马卡斯面前。
“您的一票将决定雅典的未来!”
卡利马卡斯作出了自己的决定,投下了自己的一票:战!
一万雅典人来到了马拉松。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4 21:03:28 +0800 CST  
9、波希战争(2)
而其它城邦的援军呢,除了附近一个叫普拉提亚的来了一千人以外,再没有见到其它的人。
去斯巴达的是斐迪皮茨,兵贵神速,他跑了两天两夜,终于见到了斯巴达国王,可是却等来了这样的话:“我们是肯定出兵的,可是,神说了,必须等到月圆之夜才会胜利,所以,你们再忍忍吧,几天后等到月圆了,我们一定会打败波斯。”
斐迪皮茨,只好原路跑回,卡利马卡斯简直哭笑不得,“现在是一个月的第九天,等到月圆还有好几天,等你们来了,波斯人早占领雅典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卡利马卡斯知道雅典人的劣势是军队人数,战死一个就减少一个,根本没有补充的可能。而波斯大军可以源源不断的赶来。
但他也知道马拉松平原两边是沼泽地,只有中间不大的地方可以让波斯大军通过。
而希庇亚斯一心想复辟,军事素养很差,他没有把这个关键之处告诉波斯人。
两军终于在马拉松相遇,波斯统帅达提斯看到希腊人的阵形,笑了:“两边人多,中间人少,你们果然害怕了,怕我的大军从两边冲过去,我先放箭,先射倒一些人,就从中间冲过去。”
可是,波斯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希腊人举起了重达几十斤的盾牌,箭都被盾牌挡住,根本没射死几个人。
就在波斯人蒙了,一回神的功夫,希腊人居然发动了进攻。
交战的对手就这样短兵交接了,双方扭打到了一块。
狭路相逢,勇者胜。
雅典人已经没有统帅和士兵之分了,米提亚德和其它的九个军事负责人,还有执政官卡利马卡斯,他们都冲在了最前面,挥动手中的长矛,刺向一个个波斯士兵。
他们要向雅典人证明,他们作为各个部族推选出来的军事负责人,是最有资格的,而卡利马卡斯,也在证明自己之所以成为负责军事方面的执政官,也决非浪得虚名。
中间的人打到了一块,数量占劣势的雅典人拼命杀向占优势的波斯大军。
而两边的波斯人却不占优势,中间的还没有分出胜负,两边的却顶不住了。
波斯人还是太顺利了,多年没有经过残酷的阵地战的他们终于品尝到了苦果。
在遍地的鲜血面前,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面前,在伤心欲绝的哀嚎声面前,波斯人彻底动摇了,崩溃了。
就这样,战争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分出了胜负。
战争结束了!
波斯人扔下了6400具尸体,雅典人也付出了192人的代价。
双方阵亡之比为三十二比一,毫无疑问,雅典人大胜。
在这样辉煌的胜利的后面,还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雅典人阵亡的192人中,有三个高级指挥官。
他们是十位军事负责人中的其中两个,还有拍板决定进行这次战争的卡利马卡斯。
雅典人中,普通士兵的阵亡比例为五十分之一,而军事指挥人员的阵亡比例却达到了四比一。
所以,马拉松奇迹就是这样练成的。
战争一结束,他不顾劳累,立即迈开双腿,跑往雅典城,他要早一步把胜利的消息带回去,让人们尽情的欢呼和拥抱。
于是,几个小时后,在落日的余辉下,聚集在广场中正在翘首企盼的雅典城的人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矫健的身影越来越近,呼呼作响的风声也由远至近。
那个身影也看到了人们,他大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
接着,那个身影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
这个故事是在几百年后的公元二世纪,希腊修辞学家和讽刺作家琉善的书中提到的。又过了一千多年,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专门写了一首歌颂这件事情的诗,斐迪皮茨这个名字才在西方家喻户晓。
又过了十五年,一个叫顾拜旦的法国人也听说了这件事,一个梦想在他的心中形成。于是,在他主持下的国际奥委会把这个战争的名称变成了一个运动项目。
于是,在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中,每一年的多个城市都会举行这样一个项目。
数以千计的参赛的人们,都象斐迪皮茨那样跑上同样的距离:42.195公里。
终于到了月圆之夜,斯巴达的两千援军终于到了。
可是他们见到的只能是冷清寂静的战场,敌人走了,白来一趟的斯巴达人只好带着耻辱回家。
雅典人冷冷的看着姗姗来迟的斯巴达人灰溜溜的回家了,作出了一个决定,所有的普拉提亚人都是雅典公民。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2-14 22:03:30 +0800 CST  

楼主:海鸥飞呀飞o

字数:200548

发表时间:2017-11-16 21:41: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1 20:49:42 +0800 CST

评论数:4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