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世界五千年

天涯煮酒的新老朋友,大家好。海鸥流浪了五年多,又飞回来了。
光阴似箭,因工作和生活原因,转了一大圈,又想起曾经的梦想,就下定决心“待从头收拾起旧山河”。
我知道,八年前的想法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思路不清晰,文笔欠佳,体系混乱,自然是难以为继。
我曾经试图修改完善,无奈思路受限,另起炉灶,才能涅槃重生。
说实话,由于名利心态作怪,急于求成,总想写个大部头的,力求字数多,篇幅长。当看到“一本富有变化的历史书----是对每个故事的快速讲述,而不是慢慢悠悠的细致考证”这句话时,才有所顿悟,写历史毕竟不是写小说。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希望在这部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只讲主线,力求精炼,字数控制在六十万至八十万之间,与主线不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能舍弃则舍弃,一些修饰性的词语能不用则不用。
二、抛弃以前编年史的写法,公元1500年前的历史尽量按国别写,保持各国历史的完整性。
三、适当推出若干番外篇,以专题的形式和读者共享。例如第一篇番外是《商周列女传》,写的是妇好、文姜、夏姬等女人的故事,正文中就不提了。
四、我的主要目的是和朋友探讨历史知识,至于出书就是次要的问题了。抛掉杂念,把书写好写完才是重中之重。
别的就不说了,欢迎朋友们来访,大力支持和鼓励。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6 13:41:58 +0800 CST  
目录:
序 我们从偶然中来
1、 古国追踪
2、 黄金时代(上)
3、 黄金时代(下)
4、 圣人哲思
5、 铁血帝国
6、 两汉两罗马(上)
7、 两汉两罗马(下)
8、 乱世中的安慰
9、 大唐与阿拉伯
10、 两宋风云
11、 中世纪
12、 射雕英雄
13、 殖民浪潮
14、 列强争霸
15、 光荣革命
16、 启蒙时代
17、 美国的诞生
18、 帝国余辉
19、 法国大革命
20、 睁眼看世界
21、 游荡的幽灵
22、 帝国的嘶咬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
24、 战后革命风暴
25、 病态的繁荣
26、 大萧条
27、 红色的三十年代
28、 战争阴云
29、 绥靖战略
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上)
3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下)
32、 东方巨龙的觉醒(上)
33、 东方巨龙的觉醒(中)
34、 东方巨龙的觉醒(下)
35、 冷战风云(上)
36、 冷战风云(下)
37、 迈向新世纪
38、 中国时代
跋:明天会更好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6 13:51:59 +0800 CST  
序 我们从偶然中来
137亿年前,有一个小圆球,温度特高,有上百亿度。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小圆球温度急剧上升,达数百亿度。
小圆球爆炸了,在1亿亿亿亿分之一秒(好大的分母,1后面有32个零)这个特别短的时间内,坚硬无比的小圆球变成了碎片。
爆炸产生的冲力导致空间急剧的膨胀,直到今天,这个过程还在继续。
爆炸后,空间内的温度急剧下降,空间内的物质经过演变组合,形成恒星、行星、星云等等等等。
从这一天开始,宇宙正式形成,在后来的日子里,地盘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
100亿年前,银河系诞生。
46亿年前,太阳诞生。
几千万年后,地球和太阳系的其它成员相继诞生。
这以后的几亿年中,太阳系很不稳定,八大行星横冲直撞,系外的不速之客时常拜访。
地球的自转速度很快,这时一天只有八九个小时。
地球表面千疮百孔,火山地震频发,大气中全是硫、甲烷等,下的雨全是酸雨,生命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
有一天,一颗彗星接近地球,彗尾中携带的物质落入原始海洋中。
它们之中的幸运者落入海洋中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附近,被激活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物质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从海洋深处向洋面进军,最后浮出水面。
大约30亿年前,这种物质形成地球上第一批生命----蓝藻。
它的个体非常渺小,单细胞,肉眼根本看不到。可是数量特别庞大,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
在此后的二十多亿年里,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创造了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
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大量无脊椎动物在两千多万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地球的主宰者。
好景不长,在接下来的奥陶纪,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地球上的物种灭绝了百分之八十五。
随后又经历了三次大灭绝,在两亿多年前的侏罗纪,迎来了恐龙的时代。
6500万年前撞向尤卡坦半岛(在今天的墨西哥)的那颗小行星,让长达一亿五千万年的恐龙时代宣告终结。
旧的去了,新的才来,鸟类和野兽成为地球新的主人。
3000万年前,“地球脸上最美丽的伤痕”东非大裂谷开始形成。
在以后的时间里,裂谷东部的森林陆续枯死,南方古猿的生活环境被打破,要想活下去,必须要适应没有森林的生活。
没有太多的树了,不能自由自在的攀爬树枝了,要想战胜犀牛等猛兽,必须要学会站立。
当然,环境变化是个很长的过程,幸存下来的南方古猿,学会直立行走也是个很长的过程。
大约三百万年前,第一批基本进化的人才出现在东非大草原上。
如果没有那颗彗星,地球和几乎所有的星球一样。
如果没有蓝藻的努力,地球就是今天的火星。
如果没有那颗小行星,今天的地球还是恐龙的天下。
如果没有东非大裂谷,我们的祖先还在树上生活。
我们从偶然中来,却向必然中去。诞生、长大、成熟、衰老、死亡,任何人都不能逃脱、任何生命也不能逃脱,就是地球、太阳乃至宇宙,有生就有死。
我们不能选择时代,不能选择国家,也不能选择家庭。
自然如人生,开头是无,结尾是无,我们能够享受的是中间的过程。
七八十年,不到三万天,六七十万个小时,这就是我们能够拥有的。
好好活着,好好学习,活的潇洒,活的精彩,才能无悔我们的人生,无悔我们的时代。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6 13:53:39 +0800 CST  
第一章 古国追踪
1、露西 夏娃 女娲
1974年,埃塞俄比亚,一只考古队发现了一具残缺的骨架化石。
为了庆祝这个发现,一个队员用录音机播放了甲壳虫乐队的一首歌:《钻石星空下的露西》,人们就把这个化石命名为露西。
从化石中推断,露西只有二十岁左右,不过却生过孩子,是个年轻的母亲。身高还不到一米二,脑容量只有400毫升,浑身是毛,外貌和大猩猩差不多。
虽然她有时还爬树,却能在地面上直立行走。虽然走得很不稳当,可是却迈出了第一步。
露西祖母生活在三百万年前,她的后代在以后的二百万年里冲出非洲,走向世界。
这是西方的主流观点,我们中国却持不同意见,我们的祖先不在非洲,而是在云南一带。
由于没有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没有发现比元谋人更古老的人类化石,以上观点只是一家之言。
一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完全告别了树上的日子,实现了直立行走。
这时的气候非常适宜,洞穴是他们的避难所,两脚着地,双手被解放,制造使用工具,学会用天然火,在广阔的大地上站稳了脚跟。
天有不测风云,冰河时代,灭顶之灾,露西的后代直立人被冻死在山洞里,只有在
东非,还有我国的云贵地区,还有少量的幸存者。
冰河时代长达几十万年,中间气候稍微变暖,幸存者就勇敢出击,继续向远方进发。
灾难是最好的学校,这些幸存者学会了人工取火,学会了穿衣。二十万年前,新的人种智人出现,十五万年前到达欧洲,五万年前到达东亚和东南亚,一万年前到达美洲和大洋洲。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神话传说中,夏娃可以说是穿上衣服的第一人。她穿上了衣服,眼睛明亮了,知道羞耻了,尽管失去了伊甸园,可是得到了整个世界。
我们都知道生活在北京山顶洞的女人有了爱美之心,饭都吃不上,命都保不住,却知道女为悦己者容,有闲功夫打扮自己。
在上帝造人的故事中,与夏娃相比,亚当是地地道道的配角,也难怪,这时女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至少有一个本事男人是没有的,就是会生孩子。
当然这要男人配合,可是女人会这样想,我和你能生,和他也能生。只有把我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你们这些男人就会追着我求着我。
男人打猎是需要运气的,运气不好甚至会把命搭进去,可是女人驯养家畜,缝制衣服风险就小得多,也有功夫去考虑怎么把小日子过得更好。
当看到种子发芽,长出可以吃的食物时,她们就带领部族离开了山洞,向大河边走去。
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西亚两河流域培育出小麦,美洲的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我国的长江流域培育出水稻,黄河流域培育出粟(谷子),印度河流域培育出棉花。
人们的食物结构出现了变化,吃饱了穿暖了,事事就多了。就要有管理者,女人们凭借自己的地位获得了部族成员的拥护,当官了。
不过这个官不好当,操心不少,却没有报酬。看看女娲补天的故事吧。共工和祝融吵架,共工一气之下把不周山撞倒了,闯了祸,还得女娲拼尽全力收拾残局,把天补好。
在一代一代女娲们的努力下,人们总算把肚子填饱了,有了力气,就有了打架的想法,把对方打败,抢来粮食和家畜,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些,女娲们就有心无力了,大老爷们忍气吞声了五千年,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6 13:59:32 +0800 CST  
2、两河之光
在今天的伊拉克,这个战火纷飞之地,却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
不过在五千多年前,这个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和今天的阿拉伯人根本就不是一个祖先。
可是五千多年前这里的环境与现在却没有两样,同样是干旱少雨,同样是酷热难耐。
苏美尔人的母亲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起源于北部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每年春天,高山上的积雪融化,两条河流就有了水。
生活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看到河里有水,好吧,既然老天不给,就想办法用河里的水吧。
公元前6000年,也就是八千年前,苏美尔人就学会了灌溉,开挖水渠,把河水引到地里。
上游地势高,下游却地势低洼,有时还要排水,不能让水把地淹了。
在世界其它雨水多的地区,完全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不需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可是苏美尔人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
既来之,则安之,这些工作既然非干不可,就要干好。
浇地和排水,都是要用人的,用人就要有管的。只有管得公道,下面的人才会拼命干活。
在一个锅里摸勺子的人多了,交流和沟通就必不可少。在共同的目标下,各个部族都知道整体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大河满了小河才能满。
于是,他们的集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流的效率越来越高。
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上游有木材,中游有粮食,下游有鱼。地方不大,东西倒是挺全的。
反正距离不远,就做买卖吧,我用我的东西换你的东西。
做买卖更需要效率,大半天谈不成一桩生意,那就别想干别的事了。
还是下游的人有主意,用河边的泥拍成泥板,用芦苇在泥板上写字,然后用火一烧,摔都摔不碎。
你说的我记下来,有了证据,就不用担心你赖账了。
公元前3500年,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城邦小国,每个小国也就千儿八百人,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他们的文字叫楔形文字,有了文字,就不用口耳传授了。知识有了载体,才能更好的传承,人类才有了飞跃发展的基础。
苏美尔人建立的小城邦存在了一千多年,公元前23世纪,一个叫萨尔贡的闪米特人异军突起,统一两河流域,并一路向西,占领叙利亚草原,将庞大的阿卡德王国的疆域扩展到地中海东岸。
大门打开了,里面的人能够走出去了,可是外面的人也进来了。
二百年后,生活在今天伊朗的库提人趁虚而入,强大的王国轰然倒塌。
又过了接近一百年,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联合起来,将入侵的外敌赶跑,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王朝的统治持续了一百年,却迎来了另一支外族人。
三百年后,这里的混乱局面才宣告结束,我们才听到这个非常熟悉的名字:巴比伦。
汉谟拉比除了颁布那部有名的法典之外,用了三十年时间把巴比伦城打造成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两河流域的文明被保存传承,并发扬光大。
苏美尔人是师傅,把毕生的本领教会了闪米特人和周边部族,却遭到徒弟们的群殴,永远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徒弟们虽然占领了师傅的地盘,却接过了文明之火,一代一代的继承下来。
于是,我们知道,在这个地方,最早使用车轮,最早使用六十进制,最早发现了十二星座。
我们也知道,阿卡德帝国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出现了最早的女诗人。
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列强的围攻下,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什么时候消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只需要一个狠角色用力的踩上一脚。
这个狠角色名字叫亚述。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7 08:39:53 +0800 CST  
3、幸运的埃及人
公元前3000年,如果外星人把苏美尔人、印度人、中国人带到尼罗河畔,他们的眼光一定是羡慕嫉妒加恨。
古埃及人的命太好了。
要是让他们回去,我想他们宁可做这里的一条狗,也不愿回到家乡去做一个人。
虽然这里也是炎热少雨,可是尼罗河上游的水来自于热带,水量非常大。
水多了就会泛滥,会淹死人的。可是这是算好了日子的,每年9月,天狼星升起的时候,洪水会如期而至,从来不迟到。
这就好办了,看看夜空,看到天狼星了,就躲起来。等到洪水退去,尼罗河两岸有一层厚厚的淤泥,把种子撒进去,把猪赶进去一踩就行了,不用像其它地方的人和大地较劲。
粮食吃腻了,可以到河里捞点鱼虾,改善一下伙食。
公元前四千多年,他们就根据尼罗河的泛滥规律,算出了一年有365天。
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吃饱喝足,有了功夫,他们就互相串门,传授经验,深刻认识到联合起来比单干要好的多。
于是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3100年之间,尼罗河流域由四十多个小国合并为上下埃及两个国家,最后由美尼斯完成统一。
统一过程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不像苏美尔人,打了一千多年,却让外族人渔翁得利。
埃及统一了,统治者法老积累了庞大的财富,就要花钱了。
从公元前2780年左塞尔法老开始,埃及出现了第一座用石头建成的金字塔,在以后的大约七百年的时间里,上百座金字塔出现在尼罗河下游的沙漠中。
没有人不知道那座庞然大物,那座高146.5米,边长230多米,由230万块巨石建成的胡夫大金字塔。
没有人不对这座金字塔的不解之谜不感兴趣,它是怎么建成的?它的那些巧合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里面究竟还隐藏着什么秘密?真的不是外星人的杰作?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不知道多少年后的将来,上述疑团都不一定能解开。除了叹一声不是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我们这些普通人还能怎么样呢?
金字塔和木乃伊,充分说明古埃及人是理科的高材生。建筑和医学的水平如此登峰造极,人的潜力真是无穷大。只要有时间,什么奇迹也能创造出来。
不过,人要心中有数,埃及法老们把钱烧的差不多了,运气到头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里迎来了一场大旱,法老们以太阳神的代言人自居,这时却受到了诅咒和谩骂。
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吃不上饭了,老百姓就要造反了,这里也就步了两河流域的后尘,乱作一团。
人怕出名猪怕壮,叙利亚草原上的喜克索斯人大举入侵,自称法老,不可一世的古埃及被攻陷。一百多年后,埃及法老图特摩斯家族才重振雄风,把外敌赶走,古埃及进入国力最为强盛的新王国时期,它的疆域北到叙利亚草原南部,东北到幼发拉底河,南到今天的苏丹中部。
公元前14世纪,法老阿肯那顿试图用一神制取代埃及人混乱的信仰,最终失败,古埃及也就开始了顶峰向山谷滑落的进程。
阿肯那顿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岁,图坦卡蒙是他的儿子,只活了十九岁,不过留下的黄金面具却是声名远扬。
公元前13世纪,是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和乾隆一样,他活的时间长,老婆多,先后封了八名王后;子女多,他死时,即位的是第十三个儿子,也已经六十多岁了。
通过卡叠什之战,和印欧人建立的赫梯王国签订了世界第一个和约----银板和约,罢兵休战,稳定了王国的版图。
他也和乾隆一样,穷奢极欲,在短暂的疯狂以后给后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对古埃及的衰亡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墙倒众人推,一个可怕的群体----海上民族这时兴起,在二百年内咬得世界文明的两大发源地和赫梯遍体鳞伤,新月地带的灯光熄灭了,陷入了一段可怕的黑暗中。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7 10:58:31 +0800 CST  
真悲摧,唯一的访客却被封禁了,回帖也被屏蔽了,下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出现。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7 14:11:52 +0800 CST  
4、长江美黄河壮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过黄河壮,波涛汹涌在梦里。”
(《龙的传人》)
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我国长江流域生活的是河姆渡氏族,而在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
五六千年前,今天内蒙古、河北和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和山东河南山西一带的龙山文化相继出现。
四五千年前,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进化版,而龙山文化晚期则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融合后的产物。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良渚文化中断了,而龙山文化晚期则后继有人,迎来了一位神人黄帝。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确定他生活的具体年代,甚至是否有这个人,都有很大的争议。
我们知道的事,来自于《山海经》,来自于《左传》,来自于《史记》,全是一两千年后的人整理的,因为没有发现当时的文字记载,他的故事只是传说,尧舜禹乃至夏朝的故事也是传说,不被国际主流史学家承认。
可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我们十几亿中华儿女心中的地位,没有动摇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
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在考古界的努力下,我们会找到问题的答案,彻底解开这个疑问。
黄帝收炎帝,战蚩尤,让黄河流域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如果是凭空捏造,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的统一大业就会困难得多。
黄河流域比尼罗河流域情况复杂,地盘比两河流域大十几倍。如果大禹治水纯属虚构,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南下,两河流域的故事没有上演就说不通了。
司马迁说夏朝有471年,列出了夏朝的历代国君,《夏本纪》中占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却是大禹治水,太康失国、孔甲养龙、夏桀亡国都是寥寥几笔。
发现了甲骨文,我们才知道《史记》中记载的商朝历史是真实存在的,由此推断,夏朝不是空穴来风,只不过史料极为匮乏。
人们也发现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在这之前肯定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也发现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只是没有完全破译。
所以我们对夏朝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众多的部族组成了一个松散的国家,国君控制力有限,内斗不断,终于被一个来自于东方的部落取而代之。
因为有了甲骨文,商朝的历史就具体的多了。前期过了一段安定日子,从第十代国君开始,五次迁都,九世之乱。直到盘庚迁殷,局势才稳定下来。
经过与周边部族的战争,商朝的疆域东部扩展到大海,北到辽宁一带,西到陕西,南到长江流域,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不过土地虽然夺过来了,人心却没有归顺。抛开周边的其它部族不谈,就是今天山东一带的东夷人,同中央政府也是离心离德,时常发动叛乱。
直到商纣王统治时期,政府军队还在东征平叛。生活在西方的周族,乘虚而入,万般无奈之下,商纣王只好组织奴隶仓促上阵,结果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周军杀入商都,纣王自焚身亡。
我们都非常熟悉《封神榜》中的故事,可是必须知道,这不是历史。在真正的历史中,商纣王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当然,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也不是书中写的那么好。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周朝长达八百年的统治由此开始。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8 07:59:09 +0800 CST  
5、小结
同学们可能要问,四大文明古国还有一个啊,古印度呢?
无话可说,因为我们只知道人们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公元前3000的两座城市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不过这两座城市却是非常先进,街道整齐宽阔,还有完善的排水设施,甚至有卫生间,与两千年后的古罗马帝国相比都毫不逊色。
可是,我们却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是什么人。
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的一支来到这个地方,却发现这里的土著居民非常落后。
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统治了这个地区,这里以前发生了什么,被遗忘的一干二净。
印欧人建立的赫梯王国控制了小亚细亚半岛,印度河流域成了雅利安人的天下。用了两三千年时间,喀西特人重建巴比伦王国。一支向东进入中国的新疆,另一支向西横扫欧洲。用了不到两千年时间,他们从乌克兰平原骑着战马,向各地进军。
他们是今天欧美列强的先祖,今天的英语法语俄语等等都属印欧语系,分布最广,人口也最多。
海上民族带来的黑暗只是暂时的,二三百年后,这里就会迎来黎明。
同样,在东方,我们中华民族也直追,迅速赶上了文明的第一集团。
黄金时代就要到来了。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8 10:58:26 +0800 CST  
从明天开始,更新时间改为晚上,19点一更,22点一更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8 14:25:22 +0800 CST  
第二章 黄金时代(上)
1、分封诸侯
武王伐纣是真正的的闪电战,从出发到牧野城下,用了一个月。而牧野之战只用了一天。
为了一天,周武王和他的父亲已经准备了几十年,做足了功课。
革命成功了,接下来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武王知道商朝地方势力经常和中央政府不一条心,局势稳定了,地方还给中央政府交点贡品,一旦形势有变,就会起反心,翻脸不认人。因此东夷人发动叛乱,在外线策应,吸引了商王国的主力部队。而西部南部的地方势力被鼓动到自己门下,才给了自己机会。
他知道如果维持现状,地方势力就是不找他的麻烦,也会找他的子孙后代麻烦。极有可能在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内,这一幕会重新上演。
商王的子孙都呆在国都里,整天考虑谁继承王位,光想享乐,不想干活,这是不行的。
让自己的弟兄们到全国各地去,一人一块封地。全国各地换上自己人,国都也清静了,真的有外族入侵,不用号召和动员,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会操起家伙,就是不为别的,也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呀。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说干就干,武王迅速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全国各地去做诸侯了。
周文王有十八个儿子,其中十人是文王正妻所生,分别是:
长子名伯邑考,就是《封神榜》中被商纣王杀死,做成肉汤让文王吃的那位。
次子就是周武王。
三子名鲜,分到管国(河南郑州)。所以后人称他为管叔鲜。
四子名旦,分到鲁国(山东西南部),国都曲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
五子名度,分到蔡国(河南上蔡),后人称为蔡叔度。
六子名振铎,分到曹国(山东荷泽定陶),后人称为曹叔振铎。
七子名武,分到郕国(山东济宁汶上),后人称为郕叔武。
八子名处,分到霍国(山西霍州),后人称为霍叔处。
九子名封和十子冉季载因为年幼这时没有分封。
以上十子均是文王正妻所生,和武王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关系无疑是最近的。
和武王同父异母生的八个兄弟,分到毛国、滕国、雍国等地方,既偏又穷。只有十五子毕公高,能力强,人品好,与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太使佚并称为“周初四圣”。
四人中,姜子牙和太使佚为异姓大臣,召公和周武王不是兄弟,只是同辈宗亲。
周武王是这样考虑的,我的兄弟们要到富裕的地方去,东部和北部的边疆地区就交给姜子牙和召公吧。于是姜子牙分到齐国,召公分到燕国。外敌来了,先让他们顶一阵子。
武王伐纣后,只过了四年就死去。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二哥一死,管叔和蔡叔就坐不住了,都是亲兄弟,凭什么分给我那么小的地方?周公旦什么本事?凭什么管着我们?
武王把商朝国都附近的地方分成三块,由管叔蔡叔和霍叔处负责,他们负责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安排居然为他们发动叛乱提供了条件。
周公旦只好带兵东征,经过苦战,杀武庚,处死管叔,流放蔡叔,把霍叔贬为平民。并乘胜追击,将东夷人的残余势力彻底荡除。黄河流域实现了大一统。
为更好的管理商朝国都朝歌附近地区,周公旦建立卫国让九弟管理,把微子启分到宋国(河南、山东和江苏三省交界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微子启是商纣王同父同母的大哥,就因为没能当上商王,在周军大兵压境之际,不但不奋起抵抗,反而举手投降。岐山与朝歌相隔有千里之遥,武王却对纣王的动态一清二楚,现在又把这么大这么好的地方封给他,说是照顾商朝遗民的情绪,真正的原因不言而喻。
兄弟们都安排好了,周王朝又把在伐纣过程中出了力的火神祝融后人分到楚国,还找到了黄帝尧舜禹的后人,把黄帝后人分到祝国,把尧后人分到蓟国,把舜的后人分到陈国,把禹的后人分到杞国。
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带着自己的子孙到封地去上任了,周公终于腾出手来,他要赶紧把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做完。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9 18:59:55 +0800 CST  
第二章 黄金时代(上)
1、分封诸侯
武王伐纣是真正的的闪电战,从出发到牧野城下,用了一个月。而牧野之战只用了一天。
为了一天,周武王和他的父亲已经准备了几十年,做足了功课。
革命成功了,接下来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武王知道商朝地方势力经常和中央政府不一条心,局势稳定了,地方还给中央政府交点贡品,一旦形势有变,就会起反心,翻脸不认人。因此东夷人发动叛乱,在外线策应,吸引了商王国的主力部队。而西部南部的地方势力被鼓动到自己门下,才给了自己机会。
他知道如果维持现状,地方势力就是不找他的麻烦,也会找他的子孙后代麻烦。极有可能在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内,这一幕会重新上演。
商王的子孙都呆在国都里,整天考虑谁继承王位,光想享乐,不想干活,这是不行的。
让自己的弟兄们到全国各地去,一人一块封地。全国各地换上自己人,国都也清静了,真的有外族入侵,不用号召和动员,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会操起家伙,就是不为别的,也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呀。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说干就干,武王迅速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全国各地去做诸侯了。
周文王有十八个儿子,其中十人是文王正妻所生,分别是:
长子名伯邑考,就是《封神榜》中被商纣王杀死,做成肉汤让文王吃的那位。
次子就是周武王。
三子名鲜,分到管国(河南郑州)。所以后人称他为管叔鲜。
四子名旦,分到鲁国(山东西南部),国都曲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
五子名度,分到蔡国(河南上蔡),后人称为蔡叔度。
六子名振铎,分到曹国(山东荷泽定陶),后人称为曹叔振铎。
七子名武,分到郕国(山东济宁汶上),后人称为郕叔武。
八子名处,分到霍国(山西霍州),后人称为霍叔处。
九子名封和十子冉季载因为年幼这时没有分封。
以上十子均是文王正妻所生,和武王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关系无疑是最近的。
和武王同父异母生的八个兄弟,分到毛国、滕国、雍国等地方,既偏又穷。只有十五子毕公高,能力强,人品好,与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太使佚并称为“周初四圣”。
四人中,姜子牙和太使佚为异姓大臣,召公和周武王不是兄弟,只是同辈宗亲。
周武王是这样考虑的,我的兄弟们要到富裕的地方去,东部和北部的边疆地区就交给姜子牙和召公吧。于是姜子牙分到齐国,召公分到燕国。外敌来了,先让他们顶一阵子。
武王伐纣后,只过了四年就死去。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二哥一死,管叔和蔡叔就坐不住了,都是亲兄弟,凭什么分给我那么小的地方?周公旦什么本事?凭什么管着我们?
武王把商朝国都附近的地方分成三块,由管叔蔡叔和霍叔处负责,他们负责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武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安排居然为他们发动叛乱提供了条件。
周公旦只好带兵东征,经过苦战,杀武庚,处死管叔,流放蔡叔,把霍叔贬为平民。并乘胜追击,将东夷人的残余势力彻底荡除。黄河流域实现了大一统。
为更好的管理商朝国都朝歌附近地区,周公旦建立卫国让九弟管理,把微子启分到宋国(河南、山东和江苏三省交界处),国都在今天的河南商丘。
微子启是商纣王同父同母的大哥,就因为没能当上商王,在周军大兵压境之际,不但不奋起抵抗,反而举手投降。岐山与朝歌相隔有千里之遥,武王却对纣王的动态一清二楚,现在又把这么大这么好的地方封给他,说是照顾商朝遗民的情绪,真正的原因不言而喻。
兄弟们都安排好了,周王朝又把在伐纣过程中出了力的火神祝融后人分到楚国,还找到了黄帝尧舜禹的后人,把黄帝后人分到祝国,把尧后人分到蓟国,把舜的后人分到陈国,把禹的后人分到杞国。
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带着自己的子孙到封地去上任了,周公终于腾出手来,他要赶紧把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事做完。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9 19:00:57 +0800 CST  
@海鸥飞呀飞o 2017-11-19 19:00:57
第二章 黄金时代(上)
1、分封诸侯
武王伐纣是真正的的闪电战,从出发到牧野城下,用了一个月。而牧野之战只用了一天。
为了一天,周武王和他的父亲已经准备了几十年,做足了功课。
革命成功了,接下来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论功行赏。
武王知道商朝地方势力经常和中央政府不一条心,局势稳定了,地方还给中央政府交点贡品,一旦形势有变,就会起反心,翻脸不认人。因此东夷人发动叛乱,在外线策应,吸......
-----------------------------
第一次提示系统繁忙,又发了一次,没想到发重了,自己又删不了,无语!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9 19:10:06 +0800 CST  
2、周公制礼
周武王和周公旦认为,商朝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腐朽没落,凝聚力太差,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商王没有商王的样子,大臣也没有大臣的样子。
所以,必须制订一整套的制度并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才能凝聚人心,国富民安。
这套制度就是《周礼》,几乎凭借周公旦一人之力,在若干年内终于制订完成。
商朝的王位继承非常混乱,儿子可以继承,兄弟也可以继承,有资格的人太多,不闹矛盾才怪呢。周公旦就明说,必须由儿子来继承父亲的王位,并且必须是正妻生的长子。将王位继承人确定为一个人,除非是这个人死了,再确定其它的人选。
这样就简单多了,王位继承人早早的确立,可以认真培养,再也不为这个问题伤脑筋了,其它的人趁早死了这个念头,老老实实的做点别的事。
要是有人胆敢跳出来,那就是大逆不道,天下共诛之。
地方诸侯也要参照执行,不得另起炉灶。
把大臣和地方诸侯分为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享受的待遇由高到低,不能乱了。
在地方诸侯国中,公这个级别最少,只有虢、宋、虞等国,而齐、鲁、晋、陈、蔡等国是侯,秦、郑等后来分封的诸侯为伯,楚、吴等后来的强国为子,许国等不知名的小国是男。
各国爵位不同,地位也就千差万别,举个例子吧,周天子可以娶三夫人九嫔十二个老婆,公爵可以娶一妻八妾九个老婆,侯伯一妻六妾七个,子爵和男爵就只能娶一妻四妾五个了。
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内部,把所有人分为六等,分别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等级森严,要想升级,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举行庆典时,天子可以用八佾(音yì)舞,八行八列,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两佾。
在城市规模方面,周王国都城城墙周长1200丈,各诸侯国为300丈,卿大夫食邑围墙不得超过100丈。
周天子牢牢控制王国土地的所有权,把河边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和贵族,驱使奴隶耕种,把靠近城边的土地,将给平民耕种,因为这些平民居住在城里,被称作“国人”。他们要交点租税,主要任务是承担兵役。上阵打仗是没有奴隶的事的。
其余的劣质土地,由乡村里人的耕种,称为“野人”。他们只有在完成贵族的公田后,才可以耕种自己少得可怜的土地,社会地位只比奴隶稍强一点。
一块完整的土地被分为九块,公田在中间,所有的收成均上交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国君。四周其余八块则为私田,为卿大夫和土拥有。恰似汉字的“井”字,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井田制”。
周公制订和完善一系列的礼仪制度,涉及政区、交通、文化、兵役、司法、税收等方方面面,真可谓的包罗万象,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有人不用问为什么,只要照做就行了。
从制订到推广,再到执行,周公是殚精竭虑,他的儿子去鲁国就任时,他就告诫儿子,你是我的儿子,去了一定要好好干,不要丢我的脸。我在洗头时,有人找我了,我先不洗了,用双手握住头发,把头发弄干。吃饭时,一看到来人了,先把嘴里的饭吐出来,把正事办完。“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史记•鲁周公世家》)。就是这样还担心慢待了人家,耽误了正事,你要有我的一半就好了。
周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有了礼仪制度,西周才渡过了一段非常稳定的日子。后世的孔子才把“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恢复周礼)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周公制礼,在三千年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千年之后的曹操发出由衷的赞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不是有了周公,黄金时代就不会在东方大地上出现,人们不知在黑暗的夜里还要摸索多久。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19 22:19:08 +0800 CST  
今天晚上有事,第一更提前进行。

3、西周三百年
武王还在世时,周公和召公提议,东部各诸侯国离国都镐京距离太远,进贡多有不便,应在东部建一个新城。
儿子成王即位后,新都洛邑终于建成,王权象征相传是大禹主持下铸造的九鼎就放在城中,震慑天下。
成王是很平庸的,可是他很听话,他的儿子康王也很听话,是合格的守成君主,开了个好头。
昭王时代,鲁魏公杀兄自立为君,昭王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的惩罚措施,从此之后,安定团结的局面被打破。
他还穷兵黩武,三次攻打南方的荆楚部族,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最后一次还全军覆没,昭王也落入汉江,“南巡不返”。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国力有所恢复,他的进攻方向是西方,进军到昆仑之丘,“见西王母”,他的事迹被《穆天子传》完整记录,首开了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先河。
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人在位还不如穆王一人的时间长,周王朝因为内乱和犬戎等部族入侵,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下一个就是那个周厉王了,性格暴戾,信任奸佞小人,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地方上的诸侯也不入朝了,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仓皇出逃,死在了外地。
又一个周公和又一个召公收拾残局,共同执掌朝政七年后,才把权力交给厉王之子宣王。
要不是召公用自己的儿子换了他的命,他就不会有今天。所以,宣王在位的四十六年时间里,想励精图治,做出一番事业来。可是积重难返,讨伐北方西方的戎族,接连失败,诸侯接连抗命,短暂的宣王中兴昙花一现。
终于到了西周的末代周王周幽王执政了,烽火戏诸侯,犬戎破镐京,平王东迁,西周灭亡。
千百年来,我们对上面的事情深信不疑,事情的真相很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据清华大学在2012年整理的一些最新出土的战国竹简记载,幽王废了申后生的儿子宜臼的王位继承人资格,申后父亲申侯才勾结犬戎人大举进攻,杀了幽王。
不管怎样,王位继承问题导致诸侯与王室的关系恶化、最后引来了外族入侵是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20 17:17:36 +0800 CST  
4、庄公小霸
攻入镐京的犬戎人很快就发现,他们被申侯阴了一把。
晋、卫、郑、秦四大国大军压境,申侯立即对请来的帮手陪着笑脸说:“你们受累了,出来了这么长时间,该想家了吧。把能拿的东西都拿走,有用着我的地方一定对我说。”
犬戎人也不傻,知道大军来了以后没他们的好果子吃,见好就收是最好的结果,就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四大国中,第一小节分封诸侯中只提到了卫国。晋国和秦国是大国,是强国,后面会有很多故事,它是怎么来的在后文中再交待。
本节中重点关注的是郑国。
郑国的分封是最晚的,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到郑,封地在今天陕西的华县。
周幽王即位了,郑桓公姬友发现这个侄子不可靠,迟早会发生乱子,为了避免殃及池鱼,在伯阳父的建议下,他带领他的人东迁了,迁到了河水与济水之南(在今天河南郑州一带)。
把族人安置好,他又回到镐京,毕竟是自己的侄子,不看别人的面子,也要看哥哥的面子啊。
在镐京保卫战中,郑桓公力战强敌,战败身亡,以身殉国。儿子郑武公姬掘突就和四大国一道,力劝平王,这里前几年发生了大地震,又遭受犬戎人劫掠,已经不适宜居住。洛邑建成多年,还是到那里去比较好。
平王本来就是没有大主意的人,自然是顺应这些人的意思,东迁了。
四大国都得到了大礼包,晋文侯得到的是名,在王室中可以说一不二,在汾水流域扩张疆土,平王二话不说,立即承认。秦襄公得到的是地,王室东迁后,镐京周围地区全部归秦,并得到承认,犬戎人退出的土地也归其所有,于是,秦襄公和他的儿子秦文公,开疆拓土,开始了秦国的大国之路。
卫武公和郑武公得到是权,周天子到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有良好的条件借天子之名打压其它诸侯国,为自己谋取私利。
这时,我们发现帮了平王最大的忙的申侯不知去向,还能说什么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卖国求荣者,最后都身败名裂,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平王没有想到的是,帮他大忙的四大国,有一个率先发难,有一个最后成了周王国的掘墓人。
先说挑战者。
因为郑桓公战死,郑武公继承其父卿士职务,积极东扩,灭东虢和郐国,占八邑,郑国地盘不断扩大。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寤生,次子叫段。寤生出生时,其母武姜难产,差点要了命,因此很不喜欢,多次向武公吹枕边风,请求立段为继承人。武公思前想后,还是按照周礼,让寤生成了郑国新的国君。
公元前744年,郑庄公寤生即位。
为了安抚其母,庄公把弟弟段封在京(今河南荥阳东南)。段到京后,大兴土木,不可一世,并和郑都的母亲勾结,妄图卷土重来,一举夺回国君之位。
面对群臣异口同声的反对,庄公只是说这是母亲大人的主意,我身为儿子,不好违背。由他去吧,“多行不义必自毙”。
其实他心里比谁也明白,他要有足够的证据,要有合适的时机。等弟弟上钩后,他再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在庄公即位后二十二年,段终于被庄公的不动声色麻痹,主动出击了。
在段的军队出城攻国都时,庄公的军队趁机把京城夺取,失去经营多年的老巢,走投无路的段逃亡卫国。
解决了弟弟,庄公在颖考叔的劝说下,掘地见母,维持了自己的形象,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公元前719年,在克段于鄢后的第三年,周平王死了,由于太子早死,孙子姬林即位。
周桓王年轻气盛,立即给了郑庄公下马威,削去其卿士之职。郑庄公毫不示弱,收割周王室地盘的小麦向周天子示威。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亲率卫、陈、蔡、虢四国组成联军,与郑国战于繻葛(今河南长葛),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郑军不慌不忙,战车在前,步卒在后,首先冲垮并打败因为国君新丧,斗志全无的陈军,紧接着击溃蔡军和卫军。周桓王招架不住败走,却被郑将射中肩膀。
战争结束后,庄公还假惺惺的派人来慰问,说是不好意思了,让您老受伤了,
周桓王有苦难言,非常狼狈的逃回洛邑,再也没有勇气组织联军和庄公对抗。
繻葛之战,周王室威信彻底扫地,颜面顿失。
从此之后,东方这片土地上换了主角。
虽然郑庄公揭开了诸侯称霸的序幕,可是,郑国的地盘周围列国林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来各国的围攻。
所以,他才会低三下四的向周桓王道歉,看到桓王确实没有了再战的勇气,他才长出了一口气。
公元前701年,庄公死了,他的子孙没有让郑国的霸业持续下去,周边的国家也没能延续他的辉煌。
周王室和洛邑周边的诸侯国,都没有想到真正的威胁来自于遥远的边陲,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北方的晋国,西方的秦国,才是心中大患,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他们命运的主宰者。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20 22:00:56 +0800 CST  
5、群雄崛起(1)
就从建国最早的齐国说起。
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齐国四代国君在位时间都很长,风平浪静。
在齐国的北部有一个古国纪国,商朝时就有了,和齐国还是一个祖先,都是炎帝之后。周武王把姜子牙分封到此地,是想挑起两国的内斗让他们互相牵制。一百多年后的历史证明,武王的目的达到了。
周懿王在位时,纪侯打小报告,齐哀公居然被懿王烹杀,纪国和齐国就此结下深仇大恨。
哀公死后,他的同父异母弟弟齐胡公就任国君。两年后,胡公为躲避纪侯,迁都薄姑(今山东高青)。六年后,营丘人在齐哀公同母弟弟带领下,赶到薄姑杀掉胡公,再次迁都至临淄。
四十多年后,齐人攻入王宫,杀掉当时国君齐厉公,立厉公之子为君。齐国内乱结束。
又过了八十多年,齐僖公在位时期,与鲁桓公和郑庄公结盟,讨伐宋、郕、许等国,染指中原事务。
僖公之子襄公即位后,继续干预各国事务,立卫国新君,杀鲁桓公和郑子亹[wěi]两位国君。重创纪国,让这个多年的宿敌国君出逃,一蹶不振。
公元前686年,齐将连称和管至父勾结襄公族人公孙无知,杀死襄公。一年后,齐臣雍廪杀公孙无知。在莒国的公子小白,跑在了鲁国的公子纠的前头,率先到达齐国国都,成为新君。
从此,齐桓公时代开始了,春秋终于迎来了第一位霸主。

告别了东方,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南方。
武王伐纣时,楚人首领叫鬻熊,因参与灭商有功,成王在位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史记 楚世家》)。
楚人在遥远的南方,周王室根本不把这个居住在蛮荒之地的部族放在眼里。成王召集诸侯聚会,其它诸侯都有说有笑,却让风尘仆仆赶到的熊绎与北方的戎族酋长一起照看火堆。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熊绎知道,证明自己,提高自己地位的唯一实力就是扩大地盘。
回国后,他和自己的儿孙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站稳了脚跟,引起了周王室的注意。
于是,周昭王想先发制人,没想到魂归汉水。夷王在位时,楚王熊渠利用周王室威信下降的有利时机,向除北方的其它方向开拓疆土,国土面积增长数倍。
有了底气,熊渠想起先祖受过的不公正待遇,喊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不是规定只有你周天子可以称王吗?我就封我的三个儿子为王吧。“并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我就当王的亲爹吧。
不过,洛邑城新上任的周王是厉王了,熊渠知道这是个狠角色,现在还不能硬碰硬,就主动服软,撤销了儿子的封号,表示臣服于周。
在接下来的一百五十年里,楚国人静下心来养精蓄锐,在郑庄公的刺激下,在灭掉权国的基础上,攻击目标锁定为“汉阳诸姬”之首随国。
为了阻拦楚国的北进,周王先后在长江之北封了十几个姬姓诸侯国,想法是不错的,你就在长江之南老实的呆着吧,江北你是别想了。
没想到倔强的楚国硬是把蛮荒之地改造成了粮仓,国力日益雄厚,全面碾压江北的这些小国。
只有啃下随国这个硬骨头,别的国就会不堪一击。如果攻打其它国家,随国就会联合其它国家进行阻击。
公元前704年,楚国大军攻打随国。熊渠请求随侯稍信给周王,要求提高自己的爵位,遭到拒绝后,熊渠大怒:“你不给我封,我自己封。”就自封为楚武王,和周桓王平级了。
楚随战于速杞,随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为其它的“汉阳诸姬”出头。楚国人士气上来了,先后击败郧、绞、罗等国,威震江北。
公元前690年,周王召见熊通,指责他擅自提高封号。楚武王看到随侯幸灾乐祸,就下定决心痛击随国,彻底解决这个心头大患。
最后,楚武王死在了攻打随国的征程中,其子文王即位。
随国和楚国签订了盟约,其它国家也根本构不成威胁,楚国北上的通道基本打开,问鼎中原只是时间问题。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21 19:08:29 +0800 CST  
5、群雄崛起(2)
再看北方的晋国
周成王即位后不久,唐国发生叛乱,周公将其灭掉,成王有一个弟弟,叫叔虞。两人在玩耍时,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弟弟。“拿好,别弄丢了。”
没想到太史佚来请求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你们怎么能当真?”
太史佚一本正经的说:“天子无戏言,唐国刚灭,没了管理者,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把这个地方封给你的弟弟啊。”
成王答应了,叔虞就到了封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国号由唐改为晋,春秋时的强国就此诞生。
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里,晋国默默无闻,直到西周灭亡,晋文侯才露了一下脸。
晋文侯叫仇,他有一个弟弟叫成师,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把曲沃封给叔叔,曲沃这个地方居然比晋国国都翼城还大。
这件事比郑庄公封其弟于京还要早两年,晋昭侯比郑庄公还大方,却没有郑庄公的本事,因此只过了七年,就被大臣潘父所杀。
这是最早的大臣杀君事件,潘父的逆行点燃了翼城人心中的怒火,全城人万众一心,击败了妄图趁机夺权的成师,晋昭侯之子晋孝公即位,诛杀潘父,稳定了政局。
八年后,成师死去,儿子曲沃庄伯继位,过了六年,他派人暗杀晋孝侯,不仅激起了众怒,还引起别的诸侯国的不满。
从公元前725年到公元前679年,翼城经历了晋鄂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四位国君,曲沃则经历了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两位统治者。公子仇和成师的恩怨终于随着曲沃武公攻入翼城宣告终结。
曲沃代翼,明显的违背周礼,明显的恶人有好报。当周釐王收了曲沃武公的贿赂,正式册封其为晋国国君,无疑是惩善扬恶。
而曲沃武公的儿子晋献公为了防止曲沃代翼的事件再次发生,竟无情的向兄弟们挥起了屠刀。宠幸骊姬,把其它女人生的三个儿子发配到了外地。
又过了多年,三个儿子的一个,终于成了新的国君,晋国的走向终于改变。

最后说一下西方的秦国。
秦国人是商纣王大将恶来之后,参与了周初的三监之乱,和周人关系很差。不过在周穆王在位时,造父善于驾驶马车,受到了穆王的赏识。而秦非子擅长养马,被周孝王封在了秦地。
周宣王在位时,命令秦庄公五兄弟讨伐西戎,把收复的秦人封地和另一个地方封给了他们。周平王东迁时,又把犬戎人撤出的土地交给了秦襄公秦文公父子。
公元前677年,秦国迁都至雍,经过了一百多年,占有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土地,完成了由不知名的小国向强国的转变,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即位,秦晋恩仇这部大戏即将开演。
不难看出,周王室和秦国,就是晋国曲沃代翼的翻版,只不过时间要长得多。
本节中说的四大国,齐国和晋国都发生过内乱,不过同中原的姬姓诸侯国相比,要差的多。
如果周武王的后人能够遵循周礼,善待臣民,边陲的这四大国就很难获得称霸的良机。
不过话又说回来,四大国没有机会称霸,这个时代也就不会这么精彩,黄金时代也就不会在东方大地上出现。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21 21:59:09 +0800 CST  
6、礼崩乐坏

卫国内乱
庄公克段于鄢,段逃到卫国,与卫国国君卫桓公之弟州吁臭味相投,沆瀣一气。三年后,州吁杀害兄长,自立为国君。
州吁之乱,揭开了中原诸侯大乱的序幕。
卫国老臣石碏【què】大义灭亲,设计除掉州吁和为虎作伥的儿子,把在外地的桓公的弟弟晋接到国都,卫宣公即位。
筑台纳媳,二子泛舟,这两起悲剧的导演。
善良的伋和寿死去了,卑劣的朔成了卫惠公,左右公子们不干了,把他赶走了,立伋的弟弟为君。在齐襄公的干预下,卫惠公回国复位。
伋的弟弟逃到周都,卫惠公居然要攻打周王室,周惠王吓跑了,卫惠公立了周惠王之弟为周王,两年后,郑国人把惠王之弟杀掉,终结了这场闹剧。
卫惠公死后,他的儿子卫懿公更为荒唐,最大的爱好只有一个,就是养仙鹤。
于是,在卫国国都,人们常常见到这一幕:国君出行时,车上坐着的除了人,还有仙鹤。老百姓气愤的说:“在这个地方,仙鹤比人重要,有官位,也有俸禄,以后就叫这些仙鹤上阵杀敌吧。
几年后,真的有战争了,不是去攻打敌人,而是敌人打进来了。
这些敌人要是南方的诸侯还好,还有商量的余地。他们是北方的赤狄,来了的主要目的是要钱,也要人命。
于是,在乱军中,卫懿公和他的仙鹤被全部杀光。镐京的事情终于在中原大地上演。
许穆夫人(在番外篇《商周列女传》中会有详细的介绍)挺身而出,在齐桓公的帮助下,把外敌赶跑,卫国得以复国。
三代明君能让一个国家走上强盛之路,三代昏君也能让一个强国万劫不复。
从此之后,卫国将淡出我们的视线,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我们只知道这个国家出现的名人就行。
商鞅、吴起、聂政、吴起、吕不韦、子路、荆轲……

鲁国内乱
鲁惠公死时,因为嫡长子允年幼,就让庶长子息先当一阵国君,等允长大后再把王位交还。
鲁隐公息在位十一年后,羽父对他说,我想办法把允除掉,你就封我为太宰。鲁隐公却说,我只是代行君权,并不是真正的国君。我没有权力这么做。没想到羽父心想你既然不想杀弟弟,他以后成为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就杀了我,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
于是,他跑到允面前,说是你那个哥哥根本不想交权,还想让你突然消失。这样他才能一直到死都霸占君位。
允就想,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你不交,我就夺。
公元前712年,允派人杀鲁隐公,坐上君位,为鲁桓公。
桓公即位后,十八年后死在了齐国,儿子庄公即位,庄公的弟弟及其后代形成了三股势力,这就是“三桓”。
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三桓”的蚕食下,国君的地位江河日下,鲁国也渐渐的加入了弱国的行列。

宋国内乱:
公元前710年,宋国太宰华父督杀害司马孔父嘉,引起国君宋殇公不满,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也把宋殇公杀了,立了宋庄公为君。
孔父嘉的后人逃到鲁国,一百五十年后,出了一个超级名人:孔丘。
宋庄公和后面的几代国君都是平庸之辈,宋襄公这个春秋五霸之一让宋国闪了一下光,然后就是彻底的沦落。成为强国的盘中肉,任人宰割。

郑国内乱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死了,临死前按照周礼,传位于嫡长子忽,郑昭公即位。忽的弟弟,被庄公打发到宋国的突不愿意了,与宋庄公和华父督一拍即合,胁迫郑国老臣祭足改立突为国君,是为郑厉公。
不久,郑厉公与祭足产生了矛盾,祭足从卫国把郑昭公叫回来,把郑厉公踢下了台。
两年后,郑昭公被卿士高渠弥所杀,拥立公子亹[ wěi ]为国君,仅过了七个月,就被齐襄公杀害。祭足又把公子婴从陈国接回,立为新君。
十四年后,郑国大夫傅瑕杀了郑子婴,郑厉公再次成为郑国国君。
公元前673年,郑厉公死去,儿子郑文公即位。长达三十二年,忽、突、亹、婴,郑庄公四个儿子轮流做国君的历史终于结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郑国的内斗让郑庄公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开始了夹在齐、楚、晋等大国中的岁月。

鲁国衰落了,给了齐国机会;卫国不行了,晋国南下的道路打通。宋国和郑国则帮了楚国的忙。
至此,周公辛辛苦苦制订的周礼成了一纸空文,从西周开始的平静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周天子和周边诸侯黯然退场,春秋霸主们则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来。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22 18:58:22 +0800 CST  
7、霸主齐桓
小白在往国都赶的路上,被管仲射了一箭,小白知道是公子纠的人,就假装从车上摔下装死,管仲见大功告成,就派人去鲁国报捷了。
等公子纠兴冲冲的赶到国都时,却发现小白死而复生,成为新君了。公子纠在管仲急忙往鲁国逃奔,齐军追到乾时,与鲁军交战,鲁军战败,鲁庄公害怕,杀了纠,囚禁管仲。
已经成为齐桓公的小白还想发兵鲁国,捉住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如果你只想治理好齐国,有我就够了,可是如果想建立霸业,就必须不计前嫌,把管仲请来,只有他能够帮助你完成这个任务。”
齐桓公如梦初醒,想办法把管仲从鲁国带出来,经过彻夜长谈,君臣相悦,决心携起手来大干一场。
因为鲁国人收留了公子纠,齐桓公决心击败这个宿敌。第二年与鲁国战于长勺,结果我们都非常清楚了,由于曹刿的出色发挥,齐军大败。
齐桓公终于明白了,鲁国是不好惹的,他就和鲁国罢后兵言和,腾出手来干别的事情。
公元前681年,为平定宋国内乱,齐、宋、陈、蔡、邾五国在北杏会盟,齐桓公亲自主持,首开诸侯主持天下会盟的先河。
这一年,齐国和鲁国在柯地会盟,在曹沫的持刀威胁下,齐桓公把汶阳之田还给鲁国,虽然有点损失,却收获了信誉。
齐桓公敏感的觉察到没有人听周天子的话了,别人不听我听,只要打周天子的旗号,我就师出有名了。周天子发现有听自己话的了,自然是想借助齐桓公的力量来恢复自己的威望。
于是,齐桓公抓住了宋国的把柄,让宋国服了软,也在别的诸侯国面前立了威。
这时,北方的燕国遭到了山戎人的入侵,齐桓公亲率大军伸出援手,一直打到以前的孤竹国境内,到了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将山戎人赶走。
大军回国时燕国国君一直送到齐国境内,齐桓公不好意思了,“按规定诸侯相送是不能送出国境的,你既然到了这里,这块地方就送给你们燕国吧。”
随后,齐桓公又帮了邢国一把,在许穆夫人的请求下,帮助卫国复了国。
齐国帮助北方各国击退了异族人的入侵,让西周和卫国的事情没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重现,留下了“老马识途”的典故,避免了中原大地可能发生的一场浩劫。
齐桓公在北方忙活,楚国在南方也干得热火朝天。打服了昔日的强敌郑国,捎带着收服了蔡国。
公元前656年,齐军南下,一直到了楚国边境。楚人屈完和齐人管仲相见,二人对话如下:
屈完:你们居住北海边,我们居住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们大军压境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
管仲:召公曾对我们的先祖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有征讨的权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都在我们征讨的范围之内。你们不向王室按时进贡包茅,导致天子的祭祀无法举行,这是你们的不对。还有一件事,昭王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屈完:没有按时进贡,是我们的不对,我们保证不会再发生同样的事。至于昭王的事,你去问汉水吧。
管仲:我们既然大老远的赶来了,就请你参观我军的军容吧。
屈完:“你们军队是很厉害,可是我们地势险要,你要是硬打,我们就只有奉陪了。
屈完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管仲无话可说了,齐楚两国会盟后撤兵。
五年后,齐桓公与鲁宋陈卫等国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人送来祭肉、弓箭和战车。会盟盛况空前,齐桓公声名大噪,稳稳的坐上了春秋首霸的宝座。
在尊王攘夷的同时,齐桓公和管仲对内整理朝政,改革兵役制度,积极开展与各国的贸易,国力大增。
可是,就过了几年,齐桓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身边有个厨师,叫易牙,为了满足桓公吃人肉的愿望,居然把自己的孩子煮了。病重的管仲苦苦相劝,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他连自己的儿子都敢杀,有什么事会做不出来?齐桓公还是把管仲的相劝当成了耳边风。重用了易牙、竖刁等人。
又过了两年,齐桓公病重,自己的五个儿子却为君位大打出手,躺在病床上的他被彻底遗忘。
过了整整六十七天,尸体内生的蛆虫都爬出了窗外,被立为新君的公子无亏才发现,让一代霸主入主为安。
齐桓公走了,也带走了齐国的辉煌。他没有想到的是,被他收留,现在还居住在齐国的晋国王子重耳,后来回到祖国,成为新的霸主。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7-11-22 21:56:55 +0800 CST  

楼主:海鸥飞呀飞o

字数:200548

发表时间:2017-11-16 21:41: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1 20:49:42 +0800 CST

评论数:4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