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世界五千年

10、大漠烽烟(2)
汉武帝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匈奴左贤王和总部尚有相当大的实力,汉朝的地盘这么大,不可能老是盯在这儿,一有松懈,匈奴人还会南下,还会对河南河西地区带来相当大的威胁。
河西之战刚结束一年,匈奴数万人就挑衅了,用意很明显,你要是想打,就诱你到漠北,你要是不想打,我就进行不断的袭扰,让你不得安宁。
既然这样,那就打!




这年春天,长城脚下的定襄和代郡集合了大汉的十几万骑兵军队,还有十万步兵和征用的民夫。汉武帝下了血本,势在必得。
大军兵分两路,东部军由卫青挂帅,李广等四人为副将,带领五万骑兵,由代郡出发,寻找左贤王主力决战。
西路军由霍去病带领,不设副将,由定襄出发,寻找匈奴单于本部决战。
两路大军由最精锐的骑兵冲锋陷阵,步兵和运输辎重的民夫负责大军的给养问题。
大军出发前,汉武帝突然接到一个情报,说是单于本部其实在东面,立即变更命令,让东西两路军对调,最为精锐的霍去病变为东部军,实力稍逊一筹的卫青变为西路军。
可是等卫青大军向西北疾驰千里,穿过沙漠后,却发现原先的情报有误,自己面对的才是匈奴单于的本部大军。
伊稚斜单于笑了,终于把仇敌等上门了,大仇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卫青一声令下,五千骑兵立即冲向敌军,匈奴人万余立即迎战,就在双方接触展撕杀之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突如其来的大风让单于有点不知所措,稍有犹豫,战机顿失。卫青的汉军已经杀到面前。
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来勇猛的匈奴人吃不消了,可能是天降异象让神灵发怒了,可是天昏地暗之下,又得不到退军的指令,就硬撑着和汉军死拼。
风停了,天也黑了,拼杀了一个白天的匈奴人终于得到了一个消息,自己的单于大人临阵脱逃了,把他们扔在了这里。
这时,卫青也得到了单于退出战场的消息,立即组织轻骑兵猛追不舍,结果追到天亮,到了寘颜山的赵信城(此城为降汉又降匈奴的匈奴人赵信所建,此城故得其名)。还是没见到单于的身影,只好把匈奴人放在这里的粮草全部卷走,一把火把赵信城烧了后撤军。
卫青在深入大沙漠之前,还命令李广、赵食其从东部迂回包抄,没想到两人却迷了路,卫青回到漠面两天后,才见到两人。
贻误了战机,卫青就把两人的过失上报给了汉武帝,赵食其被贬为平民,而李广无法忍受这奇耻大辱,自杀了!
六十多岁的人了,完全可以在家里安度晚年,可是征战多年,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四十多年,与匈奴作战几十次,却连个侯也没封上。
他知道这次大战以后,将不会有大的战争,他将永远机会证明自己,于是,他满怀信心,再度出征,无奈天意弄人,让他在茫茫的黄沙中迷失了方向。
李将军去了,义无反顾的去了,多年之来,人们总是从一首首雄浑的边塞诗中领略他的沙场雄姿,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典故中慨叹捉摸不定的命运。
卫青是险胜,是沾了老天爷的光,未能活捉单于也让战果大打折扣,杀伤敌军一万多人,也让自己损失近万人。
另一路的霍去病就幸运多了,出代郡后,北进两千余里,刚出大沙漠,就找到了自己要找的左贤王。一场大战后用一万人的代价歼敌七万多人,匈奴左贤王的大部人马和右贤王的剩余人马损失殆尽。
霍去病的大军一直杀到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两地均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
封狼居胥,成为不朽的传奇。




从此之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军人在国土之外扬威的次数屈指可数,只有后世的唐、明、清极少数盛世皇朝做到了这一切。
中华民族是和平主义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步步退让的结果只能是敌人的步步紧逼,只能是千千万万无辜的百姓家破人亡。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汉武帝达到了目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从此之后,“漠南无王庭”,大漠成了汉和匈奴的军事分界线。张骞带了三百人第二次出使西域,用了四年时间把勾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完全打通。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建立,西域诸国正式纳入大汉帝国的版图。
汉武帝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就解除了汉帝国的心腹大患,可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文景之治累积的财富消耗殆尽,征税创收,开拓财源,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3 21:32:16 +0800 CST  
作者:冬夜的花儿 时间:2018-03-03 18:53: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花儿对诗词很感兴趣?有时间探讨一下!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4 19:08:20 +0800 CST  
11、汉武治国(1)盐铁专卖
就在漠北之战爆发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同一年,汉武帝封了两个人为官。特别提出这一件事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份有点特殊,一个是大盐商,名叫东郭咸阳,一个是铁商,名叫孔仅。
汉武帝封两个商人为大农丞,用意很简单,让他们负责盐铁专卖的事。
在中国古代,盐和铁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盐是必需品,可是生产的地区却不多。铁是生产武器的必不可缺的原料,可是制作工艺复杂。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都实行过盐铁专营制度。西汉初期,为了藏富于民,搞的是民营,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个别盐铁商人成了大富翁,富可敌国。
汉初的统治很聪明,实行的是养鱼策略,到了汉武帝时代,就到了收网的时刻了。可是,盐铁商人的势力已经坐大,收网捕鱼的难度大大增加。强行收回经营权利,必然会引起那些盐铁商人的强烈反对,甚至会激起民变。
因此,汉武帝招安两个领域的商人头头,许诺给他们一定利益,让他们去得罪下边那些小的盐商铁商。
盐铁专营让汉帝国的财力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的缓解,可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他们也在全国各地任命了不少盐商铁商为他们干活。当然,商人是唯利是图的,那些得到经营权力的人用行贿等不正当的手段达到了目的,自然就在产品的偷工减料上做文章,据说他们生产的铁做成的刀连草都割不断,他们贩运到各地的盐掺了大量的水,也没有咸味了。
在民间的反对声中,汉武帝将两人削职罢官,就直接找官员做这件事了。
按理说,民间私自煮盐,私自铸铁,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商人四处倒卖,赚取了大量的中间差价,普通民众为了买这两件生活必需品,要花大量的冤枉钱。
由政府收回这两项商品的经营权,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平抑物价,要是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有一批真正关心民间疾苦的官员,是能做到一举两得的。
可是,这毕竟是理想,商人是无利不起早,而那些原来是一贫如洗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官员的人掌握了这个权力,就不是一举两得了,而是一举两失。
因此,整个汉武帝统治时期,民间的反对声音一直是此起彼伏的。更有相当多的朝中大臣,看不惯那些暴富者,就当了民意代表。
到了汉昭帝时代,召开了一次盐铁专题会议,在权臣霍光主持下,武帝时代的财政大臣桑弘羊和丞相田千秋等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参加者分“贤良文学”派和桑弘羊派。两派立场分歧明显,参加者又有不少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会议的紧张气氛不亚于今天欧美各国的议会。
经过多日的争吵谩骂和辨认,重义轻利的“贤良文学”派大获全胜,商人重新成为被打压的对象。当然,国家的财富也减少了,也就不能集力量办大事了。
会议结束后,会议上发表的主要言论还被整理成了纪要,这就是在世界经济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盐铁论》。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讨论到国家垄断和自由经济问题,就涉及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充分说明这时的中国已经站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前沿。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5 20:59:28 +0800 CST  
11、汉武治国
(2)抑商政策
桑弘羊一开始是协助东郭咸阳和孔仅做盐铁专营工作的,可是很快在算缗告缗和货币改革这两个大难题的善后上成绩出色,被汉武帝委以重任,成为朝中负责财政工作的第一大臣。
缗是穿铜钱的绳子,算缗告缗是几年前大臣张汤提出的,一缗是一千文,一算是一百二十文,汉武帝规定,商人二缗要交一算的财产税,手工业者是四缗交一算,至于农民就不用交了。
两千文只要交一百二十文,税率只是百分之六,这个税率是很低的。还有一点特别指出,是商人自已算算该交多少钱,也就是说是自行报税。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人会白白的把自己赚的钱交给国家。
张汤知道算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就有了告缗这个配套政策。你不交不要紧,我有办法知道。一旦被查实,财产没收,人发配边疆。重赏告发的那个人,直接赏他一半的财产。
张汤是有名的酷吏,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在告缗令的巨大威力下,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是得到了大量的财产,可是也让商人们胆寒,没有人再做买卖了。
没有了商人,民间的东西贵的吓死人,更可怕的还是缺货,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桑弘羊比张汤高明的地方在于,他认为政府和商人的关系,不是打压商人,而是利用商人。商人只要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贸易,政府是鼓励和支持的。
他提出了均输和平准两大政策。
均输的意思是各地政府和诸侯国交的贡品,运到长安路途遥远费时费力不说,那些保质期短的还变质了,桑弘羊对汉武帝说,把那些东西在当地就卖了,我们只要钱,有了钱什么东西会买不到呢?
于是,负责均输的官员到各地去,把贡品卖了后,并不直接把钱交上来,而是把钱再买别的东西,卖了以后用赚到钱再继续买。
这样一来,贡品的钱成了本钱,这些均输官们就成了商人,毫无疑问,商人的队伍扩大了,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钱自然就难赚了。
而执行平准政策的是另一批官员,他们看到什么东西便宜了,就大批吃进,看到价格抬头,就成批抛出。
这样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物价稳定了。商人既然成了无利可图的职业,一些商人就把眼光转向了外地,把国内的物品沿着新开辟的丝绸之路一路倒卖,一直倒卖到另一个帝国罗马。
从汉武帝开始,官商正式开始与民争利,商人也就始终形成不了一个独立的阶级,也就不会发生西方那样的巨变。国门没有被打破,一切都是平稳的,可是,当列强的枪炮声响起后,发生巨变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5 23:01:32 +0800 CST  
作者:冬夜的花儿 时间:2018-03-05 17:07:51
说句楼主不要见怪的话,我觉得还是番外篇好看,什么时候出番外篇三?再写写汉代的女人吧,赵氏姐妹多写点。她们是汉代的吧?我没记错吧?
---------------------------------------
花儿的意见很好,我知道写历史是很枯燥的,推出番外篇的用意也是增加我的作品的趣味性。
至于汉代的女人,无论是吕雉、窦漪房,还是阴丽华,都是王后,她们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当然还有王昭君。在正文中都会提到的,再说现在有众多的小说和影视剧,人们对她们的事迹是很熟悉的,再写就重复了。
番外篇三我想写汉代的文学,特别是史学和汉赋。番外篇涉及文学、科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包罗万象。可能要有十几篇,会写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明清小说等等内容,也会写好莱坞电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会发更多的图片的,希望美女和其它的读者能够喜欢。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6 10:18:06 +0800 CST  
11、汉武治国
(3)货币政策
汉武帝共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影响最大的是第三次。
很久以前,人们就用密度大延展性很好的黄金做货币,可是黄金是非常稀缺的,人们就用不稀缺的白银和更不稀缺的铜钱作辅助货币。
前面提到过希腊、迦太基还有罗马都是抢银矿,只要抢到了银矿,就能铸更多的银币,就能控制更多地区的人。而在我们中国,没有这么多银矿,白银也就比黄金多一点点。
看到国库内的白银,汉武帝心想,“既然白银和锡的颜色都差不多,我为什么不把锡掺进去?这样不就多出了不少白银吗?”
说干就干,在他的命令下,市面上出现了不少掺锡的白银,他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白金。
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些所谓的“白金”比白银要轻的多,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人们都把锡掺入了白银。
虽然有“私铸货币是要杀头的”法律,可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史记•平准书》
于是,不长时间后,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汉书•食货志》)
这不就是通货膨胀吗?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货膨胀。
汉武帝在桑弘羊的协助下,把市面上出现的所有白金都按照白银价格收购回来,由政府发行新的货币,在第六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币制改革中,发行了质量上乘、制作精美、盗铸难度大的“三官五株”,彻底根除了从汉初以来民间私铸货币的现象。

汉武帝时代,不仅让四百年的汉家王朝走向了强盛之路,更为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开了不少先例,并一直延续下去。
他首创了年号这个新的记年法,公元前140年有了第一个年号:建元。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的宣统,年号纪年共使用了2051得、
太初元年也就公元前104年颁布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历法《太初历》,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写入历法。比古罗马的儒略历早了五十八年。
《太初历》还规定以夏历的一月为正月,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彻底纠正了从商代以来长达一千五百年来历法的混乱局面,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武帝晚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开创了史书的先河。此后,历代的史学家以其为楷模,煌煌巨著《二十四史》,都没有摆脱他的影响。
汉武帝时代的大汉帝国的面积达六百万平方公里,西到锡尔河下游,北到今天的阿尔泰山脉,东到今天的韩国北部,南到今天的越南中部。除了今天的西藏、内蒙古的大部和东北三省的大部,其它地区都并入了帝国的版图。
汉武帝用毕生的精力带给了后人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在晚年却犯了两大错误: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擦去的污点。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6 17:17:54 +0800 CST  
12、汉武晚年(1)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发生的一起最大的政治事件。有数十万人牵连其中,影响极为广泛。
公元前92年,汉武帝已经六十四岁了,长时间为国事操劳让他心力交瘁,疑神疑鬼。
有一天,他在居住的宫殿见到一男子持剑进入宫门,怀疑此人是刺客,就让人捉拿,可是这名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了一路,却没将其人捉拿。汉武帝大怒,将负责宫门人员进出的门侯处死。
后来,又调集大量骑兵包围上林苑,还关闭了长安所有的城门,可是仍然一无所获。十一天后,解除戒严。
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因为挪用军费,被捕入狱。为了救儿子,公孙贺捉住了朝廷通缉犯朱安世,朱安世却笑着对公孙贺说:“你们全族的大祸却要临头了。”
过了一两个月,公孙贺真的被逮捕入狱了,在狱中他听到了一个恐怖的消息,被他捉住的朱安世写了一封揭发信,说他的儿子与阳石公主私通,让巫师在皇帝前往甘泉宫的路上埋下了木偶,咒皇帝生病快点去死!
于是,公孙贺和自己的儿子都死于狱中,他们的宗族也被灭。
因为公孙贺的夫人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氏势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受到指证的阳石公主和另一名公主诸邑公主也被杀。
因为汉武帝活得太久了,在位时间又特别长,先后有陈阿娇和卫子夫两位皇后,还有“一见倾城,再顾倾国”的李夫人、勾弋夫人等众多皇妃。皇帝为国操劳,自然就顾不上后宫。后宫的人为了争宠,你争我斗,就纷纷把巫师叫进宫,互相诅咒对方。
汉武帝晚年多病,也害怕随时死去,担心那些女人们在诅咒对方的同时也捎上他,在公孙贺事件发生后,下令追查,要将所有干过巫蛊的事的人全部问罪。
一石激起千层浪,女人们互相嘶咬,互相揭发,居然查出了数百人。汉武帝大怒,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可是,汉武帝的心病更重了,梦到了好几千木头人追杀他。
这时,宠臣江充趁机诬陷,得到皇帝让他负责彻查此事的命令后,立即把查证的方向从宫中转移到了民间,于是,从长安城,到各地的邦国州郡,数十万人逮捕入狱,数万人被杀。
比起一百二十年前秦朝更恐怖的一幕在全国各地上演。
江充在民间折腾完了,又对汉武帝说,“地方上的巫蛊之气没有了,宫中还有。”
又经过一番彻查,江充向皇帝报告,“源头找到了,就在太子的宫中。”
于是,被逼急的太子刘据决定发兵除掉江充,却被汉武帝误为谋反,最后,刘据自杀,跟随太子的人也被杀被灭族。
这时,壶关三老令孤茂愤然上书,揭发江充的罪恶行径,为太子辩护。汉武帝也终于醒悟过来,灭了江充三族,杀掉了指责太子的所有人。
巫蛊之祸,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大量上层政治人物被杀,帝国的元气大伤。年富力强,培养多年的太子死了,他的两个儿子也死了,帝国的接班人也出现了危机,给权臣霍光把持政权提供了机会。
自从漠北之战发生后,十几年间北部边疆平静了一段时间,本来应该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进行休整,可是汉武帝却想得到大宛的汗血宝马,发动了对大宛的战争。
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下,汉军在付出了高昂的代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可是却让西域各国和匈奴人人自危,于是,熄灭了十几年的战火再度燃起。


由于我的另一个帖子《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老板刘邦大传》正在洽谈出版事宜,要把那个稿子尽快赶完,因此已经没有精力天天更新这个帖子了。好在那个稿子篇幅不长,最多二十万字。所以这个帖子更新的速度就慢下来了,这样吧,一周争取更新三小节。希望朋友继续支持。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07 22:33:40 +0800 CST  
作者:冬夜的花儿 时间:2018-03-10 22:10:49
快出书了,祝贺祝贺。在哪里啊?给个网址吧,也别忘了这个贴子啊!
------------------------------------------------------------------------------
看来花儿很少看贴,这里有很多好帖子,一定会有你喜欢的。
当然没忘,我说过一星期争取三更的,只是这两天没时间了。
新贴地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5-465897-1.shtml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11 10:05:03 +0800 CST  
作者:丁子风水择吉 时间:2018-03-11 15:50:41
记号
-------------------------------------
欢迎新朋友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11 22:25:51 +0800 CST  
12、汉武晚年(2)穷兵黩武

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戚,可是与同是外戚的卫青相比,水平就差远了。到贰师城去抢马,当地各国坚壁清野,他带的好几万人到了半路上,饿死的人比战死的人多得多。看到不能取胜,只好带着剩下的几千人回到敦煌。
他还厚着脸皮上书汉武帝,说是路途遥远缺乏粮食,士兵们不怕打仗,最怕挨饿,希望在援兵和军粮到来之前先撤回来。
汉武帝大怒,派使者到玉门关,说是如果发现李广利胆敢到玉门关,就立即斩了他。李广利害怕了,只好老老实实的呆在敦煌。
考虑再三,汉武帝还是调了六万精兵,还调拔了牛十万头、马三万匹、上万驴和骆驼,并在酒泉和张掖驻扎了十八万人作为预备军,为了大宛这个小国,可谓是下了血本。
这次李广利是打了胜仗,不过西域诸国是被吓坏了,不打了,只有在轮台,打了一场算是比较激烈的仗,汉军最后在大宛得到的是良马几十匹,中等以下的马三千多匹。
为了这点马就消耗了这么多的财力,汉武帝真有点昏了头了。
就在李广利第一次出征大宛之后不长时间,汉和匈奴就爆发了战争,汉军损失了两万多人。
终于搞定了大宛,汉军终于腾出手来,再和匈奴人决一雌雄。
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三万人出酒泉,和匈奴人交战,尽管消灭匈奴人万余,可是却是惨胜,汉军损失三分之二的人不说,李广利还差点被匈奴人俘虏。
这次出征还发生了一幕悲剧,李广之孙李陵带五千人与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八万大军相遇,大战八天八夜,终于因为寡不敌众,被俘投降。
汉武帝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李陵不仅投降,还帮匈奴单于练兵,盛怒之下灭了李陵的三族,李陵得知消息后,彻底断绝了同汉朝的关系,单于把女儿嫁给李陵,从此之后李陵就把匈奴当成了自己的家乡,一心一意为匈奴人效劳。
李陵事件还牵连到了一个人,汉武帝将此人处以腐刑,那人忍辱负重,写出了一部不朽的著作,他就是一代史学宗师司马迁。
两年后,汉军二十万人再次与匈奴交战,虽然人数是匈奴人的两倍,李广利却与匈奴人打得难分难解,双方只好撤军结束战事。
看到大汉的威风不再,匈奴人终于在公元前90年大军南下,酒泉和五原两座边境重镇危在旦夕,汉武帝命令李广利率兵七万北击匈奴。
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汉军杀退了匈奴兵,长驱直入,一直杀到了位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范夫人城,可是长安城内却发生了一件对李广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原来在出征之前,李广利知道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事件已经自杀,就想让汉武帝的侄儿左丞相刘屈氂帮助自己的妹妹李夫人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即位,这样一来他就成了新皇帝的舅舅,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没想到刘屈氂的妻子得罪的一个仇人向汉武帝告密,说是她顶风作案,用巫术诅咒汉武帝早点死,快点让昌邑王上台。汉武帝不由分说,将刘屈氂腰斩,将刘屈氂的妻儿押到闹市区斩首。李广利的妻子儿女也被下了狱。
李广利为了救自己的妻儿,决心孤注一掷,将功赎罪,一直追到了郅居水(也就是今天发源于蒙古国,流入贝加尔湖的色愣格河)。他的部下吓坏了,觉得大军孤军深入,主帅又失去了理智,一旦被匈奴人包抄,一个人也别想回来。
尽管李广利发现了部下的意图,将为首的斩了,可是担心部下发生哗变,还是把大军撤到了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可是已经迟了,匈奴单于已率五万大军赶到了燕然山的南边,趁着天黑挖了一条几尺深的壕沟,天亮后组织迎战,却被壕沟阻挡。于是,没有了退路的汉军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回到家乡。
李广利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自己的家人,胆小怕死的他还是投降了匈奴,他的妻儿也被汉武帝全部杀掉。
匈奴人对李广利还是很看重的,单于也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他的地位一路窜升,引起了一个叫卫律的匈奴人的不满。一年多后,单于母亲生病,卫律买通了巫师,对单于说是去世的老单于发怒了,应该把老单于最恨的李广利杀了祭天。
于是,李广利只在匈奴生活了一年多,就落得了如此可悲的下场,而李陵即便是在昭帝即位后,汉使想让他回去,他却说我已经投降了匈奴,就不能再反复无常了,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又活了二十多年。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就是苏武。在李广利第一次与匈奴人交战的前一年,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无理扣押,即使在北海(贝加尔湖)牧了十九年羊,即使卫律多次威胁利诱,也是忠心不改,最后终于被汉使接回了家乡。
记得小时候听评书《杨家将》,在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庙是苏武庙,碑是李陵碑”。尽管这个情节是虚构的,可是仍然看出后人对这两个人和杨继业的怀念之情。
李广利是平庸的,李陵是悲壮的,苏武是坚贞不屈的,他们的遭遇与汉武帝有直接的关系。
可以说,如果汉武帝不采取穷兵黩武的政策,他们就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
难能可贵的是,在人生的最后两年,汉武帝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12 21:08:09 +0800 CST  
13、轮台罪己
汉武帝是个能折腾的皇帝,他的折腾让大汉的国土面积增加了整整一倍,在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的浴血奋战中,强汉帝国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燕然勒石,以临瀚海。威震西域三十六国,西越葱岭。东并,南诛百越,灭西南诸夷,犁庭扫穴,置以郡县。
除了今天的西藏、东北等地,其它地区已经列入了帝国的版图,在中亚、半岛和越南等地,帝国疆域还跨出了今天的国境线。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从未有过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除了开疆拓土之外,是他让儒家思想在东方大地上确立并发扬光大,是他为中国儿女找到了精神的支柱,找到了心中的梦想和追求。
他在历法、财政、贸易、行政区划等方面的举措也开了先河,确立后被持续沿用千百年。
高祖刘邦是大汉四百年统治的奠基者,而武帝刘彻则是两千多年的帝国时代的奠基者。
尽管晚年昏招频出,内部和外部都陷入混乱之中,可是武帝在公元前89年做出了一个行动,把失控的大汉帝国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这一年,桑弘羊等人上书建议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县)派兵驻守,把西域地区正式并入帝国版图。汉武帝却认为自己以前的政策太冒进了,必须要踩急刹车,于是顺水推舟,发布了那份有名的罪己诏。
在近千字的罪己诏中,汉武帝全面反思了自己采取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在边疆多次劳师远征带来的国库空虚、民怨四起反思最为深刻。并提出:“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尽管诏书全文只提到对外政策,对巡游封禅和巫蛊之祸只字未提,可是这句“所为狂悖”就包括了一切。而“悉罢之”则为自己以前的政策划上了休止符,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又将是大汉的基本国策。
要是汉武帝早发布这部罪己诏三年,没有发生巫蛊之祸,年富力强的太子刘据即位,那大汉的前途不可限量。
要是汉武帝在发布罪己诏后再多活十年,从容的选定新的接班人,大汉的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
可是,只过了两年,汉武帝就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为了扶持年幼的新皇,他托孤于大臣霍光。从此,大汉帝国进入霍氏专权时代。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15 20:28:00 +0800 CST  
14、霍光时代
后人常把霍光和伊尹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都干了一件事,废立皇帝。看着哪个皇帝不顺眼,直接废了,再立个顺眼的。
后世的曹操和司马昭虽然把他们的名字挂在嘴边,却是逼着前朝的皇帝搞了禅让,把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子孙。
伊霍两人尽管当了一阵子的家,可是还是把权力交给了原先的王朝,为这个王朝的延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曹氏和司马氏却是断送了原先的王朝,对天下的乱势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尽管《竹书记年》中有伊尹自立,被太甲所杀的说法,与传统的伊尹放太甲之说相抵触,可是他毕竟治国有方,为商朝走向强大是作了很大的努力的,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后人对他景仰崇拜自然是有道理的。
霍光也是如此,不过与伊尹相比,名声却是毁誉参半。固然是与大环境有关,与他自身的缺点也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代权臣,知道他是一代名将霍去病的弟弟的人却不多。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凯旋归来,把自己的父亲和异母弟弟霍光也接到长安城里。在兄长的帮助下,他步步高升,开始了从政之路。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死后,汉武帝令宫中画师画了一张《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送给从政二十多年,从来没犯过大错的霍光,暗示了他今后的任务就是辅佐年幼的新太子刘弗陵。
为防止吕后事件再次发生,汉武帝还特意把新太子的母亲勾弋夫人赐死,四年后在临死前,正式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辅佐新即位的汉昭帝。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除桑弘羊之外的三个人都进行了联姻,霍光的一个女儿嫁给了金日磾的儿子,另一个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
不过昭帝即位之后,三家人很快就发生了矛盾。上官桀打算让霍光女儿与自己生的女儿当上皇后,和霍光商量,却遭到了霍光的拒绝。上官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找到了汉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终于达到了目的,让年仅六岁的上官氏进了宫。
通过这事,上官桀同霍光成了政敌,势同水火,为了除掉霍光,他与盖长公主、燕王刘旦、桑弘羊结成反霍同盟,霍光在昭帝的支持下,一举粉碎了这个同盟,杀桑弘羊,灭了除上官皇后以外的上官氏全族,盖长公主和燕王自杀,一场宫廷内乱终于平息。
昭帝在位十三年后死去,年仅二十一岁。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尽快怀孕,霍光采取了限制昭帝私生活的措施,不过由于昭帝对上官皇后厌恶至极,让她成为又一个处女皇后,所以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
这样,昭帝死了,皇位继承人的指定的任务就落在霍光身上了。
一开始立的就是现在名气非常大的昌邑王刘贺,可是仅仅过了二十七天,霍光就宣布了刘贺的1127条罪状,把他废掉,把巫蛊之祸中死去的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后改名为刘询)从民间接来,立为皇帝,即汉宣帝。
直到十一年后,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这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人才算是被安顿下来。
2011年,在江西南昌市发现的海昏侯墓葬证明,虽然喜欢飙车、吃肉、进京路上抢了十个民间女子,却不是千余条罪状中说的那么坏。他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沉不住气,登基后立即任命自己的人,触动了霍光的利益。
宣帝即位时已经十七岁,有了自己的主见,一上台就否决了霍光鼓动群臣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的提议,立了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
后来,许平君中毒身亡,霍成君终于成了皇后。
可是没过几年,霍光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
又过了两年,霍光家族谋反的事情终于败露,盛极一时的霍氏家族被灭,皇后霍成君也被废。
霍光死后又过了十九年,汉宣帝也死了,长达三十八年的昭宣中兴到此结束。
在此期间,大汉帝国国力强盛,长治久安,汉家王朝的第六代和第七代皇帝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公元前49年,宣帝与许平君生的儿子刘奭即位,他就是汉元帝。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18 13:41:48 +0800 CST  
15、外戚宦官
不包括吕后立的两个小皇帝,在汉元帝之前,共有七个皇帝。
开国君主刘邦不用说了,登基建国年近六旬。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宣帝都在民间生活过多年,饱受人间的艰辛。昭帝虽然即位时年幼,可是生活在霍光的阴影下,心情自然好不了哪里去。就连那个在位二十七天的刘贺,也在封地生活过相当长时间。
可是汉元帝就不一样了,命好。虽然在两岁时没了娘,却因祸得福,七岁时就被定为太子。自小就生活在宫中,是含着蜜长大的。
虽然在二十五岁才即位,虽然父皇为他指定了三位得高望重的大臣辅佐,可是他的柔弱性格始终未变,执政时期,把儒家思想提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他让人找到孔子十三代孙孔霸,封侯赏食邑六百户。并把太学中学生人数由二百人扩充到一千人,大儒小儒纷纷登台,人多了,势必会有人鱼目混珠,拉低了最高学府饱学之士的素质。
儒家势力尽管效率低下,可是还有想做事的人。可是,元帝还重用了宦官,秦国灭亡后一百六十年,汉宫中也出了第二个赵高,他就是石显。
石显把持朝政后,排除异己,逼辅政三大臣之一萧望之自尽,陷害忠良,弄的朝中乌烟瘴气,奸佞小人鸡犬升天。
元帝时代的唯一亮点与匈奴有关,与两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有关。
第一个是陈汤,宣帝时代,匈奴分裂成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两大势力。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郅支单于却依旧气焰嚣张。
公元前36年,陈汤以汉朝副使的身份,与正使甘延寿出使北匈奴。出使途中,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正使不同意,朝廷给出的意见是“不可轻举妄动。”
他看到自己的构想就要胎死腹中,就作出了一个更大胆的举动:伪造并假传圣旨,集结了四万人猛攻北匈奴的都城,将不可一世的郅支单于斩首,并带到西域各国展览。
事成后,陈汤在写给汉元帝的奏章中,结尾那两句气吞山河的话,至今都让我们亿万中华儿女心潮澎湃。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与强汉作对的北匈奴单于被斩杀,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心悦诚服的来到长安,主动请求和亲。
既然匈奴人已今非昔比,和亲的人也不必是公主了,普通的宫女就行。
元帝从宫中画师画的宫女像中,选了一个相貌极为普通的,让她去担当和亲的重任。
可是,这名宫女在离开汉宫时,元帝却发现自己被骗了。才知道这名绝色美女没有向画师行贿,被陷害了。
可是,已经决定的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更改了,元帝只好让这名绝色美女向北方的异乡出发!
我们都知道,她就是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在北上途中,看到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心绪难平,一曲琵琶怨,让大雁纷纷落地。从此之后,人们记住了这位女子,记住了“落雁”这个典故。
在以后的时间里,她用自己的青春让北部边境赢得了近百年的和平时光,从此之后,和平这之光照耀北方草原大漠,尽管只是暂时的。
元帝即位十六年后死去,成帝刘骜即位。成帝的生母就是王政君。
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毕竟还有三个辅佐的大臣,儿子却只推崇一人,那就是王政君皇太后,只推崇一个家族,那就是王氏家族。
成帝刚即位,王皇太后长兄王凤就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首先把军政大权拿了过来。
六年后,王氏兄弟五人在同一天被封侯,后人称之为“一日五侯”。
把权力交给了王氏家族,成帝就在皇宫中纵情享乐,没用多长时间,他便成为西汉时期的唯一昏君。
他用情不一,见一个爱一个,许皇后是第一个,班婕妤是第二个。两位美女加才女的命运都是由得宠到失宠,最后都在冷宫中度过残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班婕妤进了冷宫,赵飞燕来了。
赵飞燕失宠了,赵合德又来了。
成帝醉卧在温柔乡里,最后死在了赵合德的怀里,再也没有醒来。
成帝的荒淫让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写了一本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那就是《列女传》,用意是好的,想用那些亡国的女子提醒成帝,可是没有任何效果。
刘向的力量是薄弱的,他对王氏家族的膨胀起不了任何作用。
成帝四处留情,却没有儿子。
王氏家族的主导者王皇太后而是立了成帝的侄子,也就是十五岁的刘欣当了皇帝。
哀帝刘欣即位后六年死去,短短六年,只有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流传后世,董贤断袖。
年仅九岁的刘衎即位,他就是汉平帝。
经历了三代皇帝的王皇太后选了自己家族的一个女人进宫成为皇后,继续呼风唤雨,把刘氏家族玩弄于股掌之下。
至此,外戚势力如日中天,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了。
前有宦官,后有外戚,汉家的江山在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带领下,大步的走向深渊,永不回头。
只需要一个人,只需要轻轻的一推,就能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变了颜色。
楼主 海鸥飞呀飞o  发布于 2018-03-21 11:28:20 +0800 CST  

楼主:海鸥飞呀飞o

字数:200548

发表时间:2017-11-16 21:41:5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1 20:49:42 +0800 CST

评论数:4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