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迷信,灵异,轮回等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95. 知难而退,乃为豪杰
曹慕堂说起,有个人夜行遇上鬼,此人胆也大,奋力与鬼角斗,这时忽然群鬼都聚过来,或抛掷沙砾,或牵拽手足,左右支吾,那人大受捶击,跌倒爬起数处,而愤恨更甚,犹与群鬼死斗不休。这时忽坡上有老僧持灯呼曰:“施主且止,此地乃鬼之窟宅也,施主虽猛士,但已陷重围,客主异形,敌众你寡,以一人气血之勇,敌此辈无穷之变幻,虽气愤但无胜利的可能。何不如就气愤一下?知难而退,乃为豪杰,何不暂忍一时,随老僧暂且住宿在我的荒庙吧?”此人顿悟,奋身脱出,随其灯影而行,群鬼渐远,但老僧亦不知往那里去了。那人就坐着休息待到天明,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此僧不知是人是鬼,可谓善知识耳。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35:00 +0800 CST  
96. 走无常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走无常这种人,平时和正常人一样,偶尔会有任务,就是和鬼差一起勾魂。当然是人睡觉,只是灵魂出体,和鬼差一起执行公务,也就是传说中的把人带走。
我同学有个亲戚,就是这样的人,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我同学他爸还帮这人安排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有一年他们村里的很多妇女无缘无故中邪了,往树上爬,不肯下来。然后他居然穿起了道衣,杖剑禹步做法,把这个事情处理好了。
平时这人非常低调,守口如瓶,一般人都不知道他是干这个的,就算至亲问起也不大说。
虽然他是做清洁工作,但他两个儿子都非常有钱,或许是组织对他的功劳,自我牺牲,低调精神的补偿吧。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36:00 +0800 CST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97 走无常(2)
在武清县王庆垞这个地方,有个曹夫人,她有个女佣就是做走无常的。我的太老夫人曾经问这个女佣:“既然阴间勾魂,阴间也不缺少鬼兵,为什么还要麻烦你们这些人呢?”那女佣就说道:“病榻边上必然会有人守护,阳气非常炽盛,鬼兵比较难靠近。又或者碰到真正的贵人,他们的气很旺,真正的君子,他们的气很刚,更加不敢靠近了。又或者掌管生杀大权的官员,有一种肃杀之气,强悍之徒,有一种凶戾之气,也不能靠进近。我们这种走无常之人属于生人的魂魄身体属于阴性,而且阳气也盛,因此不怕以上说的这种情况。因此鬼兵一般在勾魂时会把我们带在身边,以做防备。
这个女佣人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这些事情也不是一般女佣能编的出来的。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36:00 +0800 CST  
以下出自《续夷坚志》金-元好问

98 王老头阴德—--“但心之所安!”


穰县宋庄的王老头,人称为王评事。身年八十一岁,老婆八十岁,有四个儿子,有孙子二十余人,曾孙子也有娶媳妇的了。自老头到其曾孙,凡三十六房,都是结发夫妇,王老头家被推为县中第一家。第四个儿子王荣,因为军功为宣武军鲁山尉;长孙中武举,做某州巡检。王老头宅前有大槐树,已有数百年树龄,老干已枯萎,而有五枝内向,又各成大树,遮荫数十步。我曾经经过王老头家,见其康健如六十岁的人。人都说王老头必有阴德所致,问他他也不答。旁边一老头说道:“王评事年虽高,但乃以看病为生。病家来请,就立即上马去,僮仆也不带一个;为人开方子,如果缺一味药,坚决不给病人喝;贫家的患者需要调理,夏天的话一天要到病家二三个来回,不觉疲倦,病好后,也不收一钱。这非阴德耶?”这时王老头乃肯自己说道:“如今商贩来自临洮山外,长途负甘草来,一路尘垢粪秽,何所不有?放到药店中,药店立即剉碎后卖与他人。我每次用此甘草,必先用水洗干净,暴晾如法,然后和药。其他药品也都如此。非敢自称为阴德,但心之所安,不能不尔也。”
我和王老头一起喝酒时说道:“此公阴德大矣!”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37:00 +0800 CST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99.珍惜生命--天地生物之心,不欲人自杀其命

励庵先生说起,他有个姓聂的朋友,往西山深处去上墓回来。冬天天寒日短,一会儿天就黑了,隐隐听有虎哮声,害怕山上有老虎吃人,就拼命赶路,望见有破庙在山腹上,就急奔入。这时天已完全黑了,忽听到墙角面有人说:“此非人境,施主你快离开吧。” 聂心知是僧人,就问师傅为何在此暗坐?那人说道“:佛家无诳语,我实际上是个吊死鬼,在此等待替身。”聂毛骨悚然,既而说道“:与其死于虎口,不如死于鬼了,我与师傅你睡在一起罢了。”鬼说道:“你不去也可以,但是幽明异路,你受不了我的阴气之侵,我受不了你的阳气之炼,待在一起肯定不安。我们各占一块地方,大家不要靠近吧。”聂遥问鬼找替身的原因,鬼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想人自杀其命。如果是忠臣尽忠,烈妇保全贞洁,虽然也属横死,但是这与正命无异,不必待替(找替身);由于形势所逼,也无求生之路的人,上天也会怜悯其事非得已,核计这人生平,依善恶受报,也不必待替,安排轮回。但是倘若有一线可生的机会,或者由于一点小恨不能忍受,或者借自杀以害别人,如果是因为这样自杀的,则大拂天地生物之心,因此上天必使待替以示惩罚。所以这些不好投胎,幽囚沉滞,长的有百年以上。聂问那鬼为什么不去找个替死鬼呢,这样也好转生了?鬼说:“我不忍心也呀。凡人吊死,如果是为忠义死的,魂自顶上升,死的快;如果是忿怒嫉妒吊死的,魂自心不降,死的慢。未死之死,百脉倒涌,肌肤皆寸寸欲裂,痛如刀割,胸膈肠胃中如烈焰燔烧,不可忍受,如是好久,魂魄才离开。我因为知道这痛苦,所以看见要吊死的人就会相劝,哪肯引诱他们呀?”聂说到:”师存是念,将来必会生天的。”鬼说道:“这我也不敢奢望。惟一意念佛,并忏悔也。”
聂小睡一会,这时天亮了,再问就没人回答了,过去看也看不到什么。后来聂每次上墓,必携一些饮食纸钱祭奠那鬼,每次祭奠时都会有旋风围绕左右。有一年,旋风没有来,估计是因为那鬼一念之善,已脱离鬼道了吧。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38:00 +0800 CST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100. 德高望众
景城天齐庙有一僧人,是住持果成的第三个弟子,士人都非常钦佩他,无不称他为三师父,以致后来连他真名也不知道了,果成弟子大多不肖,多数散了而托钵云游四方,惟独三师傅不坠宗风,也没有大庙知客的市井之气,也没有法座禅师的骄贵之气,戒律精苦,虽千里也打包徒步,从不乘车骑马。我的哥哥晴湖,曾经中途遇见三师傅,苦邀他同车,但他终不肯上车。官吏到庙里,他也不会特殊照顾。田野村夫到庙里,他也不会轻慢人家。多布施,少布施,无布施,待之礼始终如一。禅诵之余,只是端坐一室,有时进庙感觉像庙里没有人一样,他的行事基本上就是这样。但是附近的男女老幼,无不曰:三师父道行清高。及问他们三师傅道行高在哪里,清高在哪里,都茫然不能应对。估计之所以感动人心,正因为他们不知何故吧。
我问我的父亲,父亲说:据你所见,有不清不高处耶?无不清不高,即清高矣。尔必欲锡飞杯渡为善知识耶?此僧,亦彼法中之独行者矣。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38:00 +0800 CST  
《履园丛话》 清--钱泳
101、安顿穷人---人言荡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
治国之道,第一要务在于安顿穷人。当年陈文恭管理吴地时,禁止妇女入寺烧香,导致春游踏春之人大减,于是娇夫、舟夫、挑夫这些人,无以谋生,因此聚众闹事,于是官府马上取消了这项政策。胡文伯管理苏州时,禁止开戏馆,也搞得怨声载道。苏州金阊处商贩云集,宴会无度,戏馆酒馆共有几十处,每日演戏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这也原本不是犯法之事,禁止之也不利于治理地方。当年苏东坡管理杭州时,安排有偿劳役来代替直接救济,到今天以来风俗使然而行起来甚方便,如果要硬性阻止,估计后果也很严重。由此推之,苏州五方杂处,如寺院、戏馆、游船、青楼、蟋蟀、鹌鹑等处,皆是穷人之大养济院。一旦令其改业,则必至流为游民,或为乞丐,或为盗贼,后患无穷,不如听之。潘榕皋农部《游虎丘冶坊浜诗》云:“人言荡子销金窟,我道贫民觅食乡。”真仁者之言也。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41:00 +0800 CST  
《履园丛话》 清--钱泳
102 豪侈

朱鸣虞家里豪富,每日挥霍无度,一天忽有已僧人上门请见。朱出来相迎,僧人相貌貌甚古,请入坐,问他从哪里来,僧道:“吾与你同住空山,修行几十年,你竟然忘了本来面目耶?我特来点化你!”

僧人命人取三盆清水过来,说道:“请你看前生。” 朱只见水中有一老僧。然后看今生,则是自己现在的容貌。再看来生,则是一疯丐。朱大惊,僧说到:“如果你再不悟,暴殄天物,估计疯丐之身也不可得了矣。”遂出门而去。朱急忙遣人尾随僧人,僧人忽然不见了。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42:00 +0800 CST  
103. 落水鬼
这个是我同事说的,他有个外甥,外甥的丈母娘早年也比较能干,和人合伙做混凝土,也有好几百万身家了,衣食无忧,但不知怎的,突然迷上了赌博,短短几年,千金散尽。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最近居然查出了癌症,病情很重,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时外甥的老婆也急了,就去问仙了。
那仙家就说道:”你们家族里有人是落水鬼。落水鬼的日子过得很惨,所以来缠着你妈了,你们快去做做法事,把这事情化解掉,然后有空多烧烧香。”
原来外甥老婆的奶奶是掉在河里淹死的,这也由不得人不信了,于是赶忙大做法事。

最近,外甥丈母娘的病情倒真的是好转了。不知亡羊补牢,为时晚否。。。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7 12:43:00 +0800 CST  
《履园丛话》清---钱泳
104、治贼

盗贼横行,捕快包庇纵容,最为乡里之害,而杀人放火,奸宄百出,也因此而生焉。这也是地方官平日不能留心,视为无关紧要,以至酿成大祸的,比比皆是。我的朋友陈春嘘,因升迁得知县,分发到浙江,官桐乡县令。一天独坐在衙门饮酒,捕快偶然捕获一个小贼来,问之,没有一句实话。陈含笑自若,对贼说:“你能饮酒乎?”答:“能。”遂赐他酒数杯,贼很快就醉了。接着又问他:“近来石门县有棉花案半年未破,你知道吗?”贼道:“非小的地界。”陈又惊讶的问:“然而你的地界又在何所?”贼就详细说明了一下。陈又问:“你窝里有几人?”贼不肯说,陈大怒,令人拿出刑具,贼惶遽,于是招出来三处,陈立即乘夜亲率捕役民壮四十余人,以此贼为眼目,一夜中获贼数窝,得三十余贼,得无数赃物,审讯后连破十三案,棉花案也在里面。陈做桐乡县令两年,境内肃清,可以开门过夜。
最近又有周焘太守,官通州知州时,每获一贼即断其脚筋。有一贼甚强项,对太守说:“小的做贼多年,亦颇知读《大清律例》,割脚筋在何条例?”周笑着说:“汝言甚是,惟吾亦问汝,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汝在哪一行?”说的贼哑口无言,于是割其脚筋。众贼闻之皆逃散,士民感德。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8 15:10:00 +0800 CST  
(北东园笔录  清 梁恭辰)
10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陶文毅出生贫寒,后考取功名,家里一下就发达起来了。我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家里的积德之厚,所以不可不详载之以劝后人。
文毅的太高祖父伯含多积阴德,当时明朝末年乱世,乡里多严防自卫,有几人抓了个窃贼准备要淹死他,正好伯含经过,窃贼哀呼着说道:“请你救我,我也是因为穷,逼不得已,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贼了。”伯含也起了恻隐之心,他在乡里威望也很高,于是就叫他们把窃贼释放了。伯含又考虑到窃贼有可能盗心不改,于是自己施舍了一条小舟于渡口,叫盗贼以此渡人为生。伯含一生共施舍了八条小舟,受恩的那些人都改行为善了。伯含每此出来必携一小筐,遇碎磁瓦砾必然拾起来,以防止行人马车行路不便。等他死后,一间房间里所积之碎磁瓦砾与屋顶要平齐了。
陶文毅的曾祖父文衡也是长者,曾经有小偷在下雪夜到他家入室盗米,文衡按着脚印偷偷追踪过去,谁知那小偷乃是相识之人,就寂然而返,也从来不肯说出来。文衡死后三十余年,他的夫人彭氏太夫人偶然向子孙说起,大家才知有其事,但仍然没有说出小偷的姓名。康熙戊子年九月,有邻居家失火,附近房屋焚烧悉尽而他家的房子安然无恙,他家的仓库也独存下来。隔江来救火之人说看见有长袖红衣人持扇子立他家墙上在扇火,所以火到他家墙就止住了。后来彭太夫人把仓库中所存的粮食都分给了被火烧的人家。
陶文毅的祖父亮公性情淡泊,没有做什么营生,家道就中落了。一天,亮公偶然在河边散步,拾到了一袋银子,就拿着银子坐在那里等了大半天,才见一人仓皇而来,面色如土,在砂砾中东寻西找,不胜悲痛。问之,则说道:“我在外打工数年未归,家有老母,如今才积了点钱想孝敬老母,但都丢了,因此悲痛不已。” 亮公就问那人丢了多少钱,那人说的和袋里的钱相符,就把钱都给他了。那人想分一半给亮公,亮公说道:“我若想要你的钱,我也不在这里等你了。”于是就笑着转身就走,那人在地上叩头不已。

积德宏深,故有此福报,欧阳文忠谓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信哉!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8 15:21:00 +0800 CST  
《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

106 圣人之言—

父亲曾和我说起,他小时侯读《论语》,一直不服孔子的“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二句,说:“人老则一切皆淡,何须戒得?”等他到徐州做官时,已是年过六十了,一天有个案件的家属想出万金贿赂他,被他严辞拒绝。平时每日睡觉,一碰上枕头就熟睡,当晚忽然转辗反侧睡不着,一开始也想不明白,过会就自己打自己巴掌,骂道:“陈某,何不长进若此!”于是熟睡如初。第二天对人说:“我乃今始服圣人之言也。”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8 15:22:00 +0800 CST  
《庸闲斋笔记》 清--陈其元

107 定数

归安的凌厚堂,是道光辛卯年举人,选授为金华教官,和我是同官。性情怪僻,敢为大言。工古文,善于奇门八卦,医卜星相无所不能。而对于医术尤为自负,我的父亲年过七十五,突然中风,大家都以为不能救了。凌过来诊治,居然用了数剂药我的父亲就全愈了。县署里有个幕友邀请凌过来帮他看病,凌按了脉后说:“没有事。”又指着边上一个人说:“你面色甚晦,应当有病。”于是帮他诊治说:“你的疾病救不了了,百日内应当会背部发疽病而死。”那人在这之前都健康强健,到期果然因为发疽病而死。于是人人都称凌为神医。然而我的儿媳也因病让凌诊治,医后居然死了。凌也自恨没有看好,自己也生了一个月的病。
凌的相人法,一望人就能知其贵贱、寿夭。何桂清巡抚浙江时,凌因教职去拜见,何一见欢然握手说:“你以前相我当为封疆大吏,今已封疆了;请你再帮我看看以后怎么样?”凌回答:“我以前看你的相貌甚好,但你目前所留的下半部胡子,很不好,于法应当斩首。”何大怒,把凌轰了出去。过了六年,何果然因失守罪而伏法。此外,看相也有不准的时候,但还是应验者居多。
凌曾经对我父亲说:“大劫将临,浙江无一片净土,我所相之人多横死,然而你的儿子儿孙相皆好,不遭此劫,也当是你的厚德所致。”又曾大言说:“庚申年,京城有急兵入,而杭州城亦破,数俱前定,莫可挽回。”到己未岁,凌弃官归隐。当时我为富阳教官,他的舟过杭州城下而不入,写信与我父亲诀别,语气也甚为凄惨,然而犹以“子孙无害”之说劝慰我的父亲。次年庚申年,洋人果然入京师,而杭州城也于二月间为太平天国军攻陷,就像凌所说的一样。自此后我也奔走四方躲避兵灾,也无从得他的消息。到了乙丑年,我在盛泽遇到凌的同乡人,问之,才知他归隐后居于晟舍镇,闭门不出。湖州城陷之月,自己卜算贼匪当于某日到镇上,若过了巳时则无害。当日开门邀请朋友,饮酒等待。至巳时,贼果然来了,把凌抓回来。太平军军官也闻其名,想让凌当军师,凌大骂不肯;军官命令他下跪,他不肯。有个军官也想放他走,就说到:“你做个揖就放你走。”也不肯。军官大怒,拉出去杀了。凌延颈受刃,面色不变而死。噫!厚堂亦可谓非常人矣!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8 15:26:00 +0800 CST  
智囊全集—明-冯梦龙
108 巧降粮价

赵清献(赵抃)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任越州知州。两浙地方闹旱灾与蝗害,米价昂贵,饿死了很多人。各州都在要道上贴榜文,赏赐告发哄抬米价的人,但收效甚微。
只有赵清献贴出的榜文是让有米的人可以加价出售。于是外地米商都蜂拥到越州来,米多了,米价也就自然低了下去,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凡是物品多价格就低廉,少则昂贵。不刻意压低米价而想办法增加供应,赵清献真是个有见识的人。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9 13:26:00 +0800 CST  
《广阳杂记》 清--刘献廷
109 梦异
符五说:“我少年时曾梦到一尼姑携这我做礼忏,起来后,见前面有一菩萨如观音大士。我就问菩萨名字,尼姑说她是默慧菩萨。这时菩萨厉声说到:“默慧,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时符五也恍然而醒。没过多久有愚山知止和尚建大悲忏,为符五取法名为明心,号默慧,正符合梦境,也是大异矣。还有就是五六年前,符五梦中觉得心痒,就取刀剖心,心中有六只老鼠,都掉在地上逃走了,于是他再把心缝合起来。
莫非这就是佛法中所谓六识六贼也。、我平生不信佛教之学,而梦中所见如此,也不可解。我认为符五聪明绝世,而梦境又神异如此,必再来人无疑。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必有其时矣。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09 13:27:00 +0800 CST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10 10:51:00 +0800 CST  
以下故事出自《聊斋》。

110. 三生

湖广黄梅县的汪可受能记的三生的事情:一世为秀才,在某僧寺读书。僧人有母马产小马,汪看到小马后非常喜爱,把小马从僧人那里抢来占为己有。死后面见冥王,冥王查看汪的生平记录,愤怒汪的贪暴,让汪来世为骡子偿还寺僧。
汪转世成骡子生下后,僧非常爱护,汪想死也没有办法。稍微长大后,一直想到悬崖处一跳一死了之,但有害怕辜负豢养之恩,冥王知道后惩罚益甚,于是也顺其自然,数年后孽满自毙。然后又投生到一农人家里,生下就能说话,父母以为不祥,就把他杀了。
死后乃投生到汪秀才家,秀才近五十岁,得男甚喜。汪生下后前世的事情都记得,但前生因为早言被杀,于是不敢说活,到了三四岁别人都以为汪是哑巴。一日汪父亲正在做文章,适有友人过来拜访,于是停笔出来应客。汪看到父亲的文章,不觉手痒,于是把文章续完。父亲回来后看到文章,就问:“何人来?”家人曰:“无之。”父亲大疑,第二天故意书写一题放置在桌几上,然后出去;过了一会马上回来,悄悄慢步而入。看见汪正伏在案间,文章已成数行,忽然看到父亲回来,不觉出声,跪下求免死。父亲大喜,握着汪的手曰:“吾家止汝一人,既能文,家门之幸也,何自匿为?”于是天天教汪读说。汪也不负期望,少年就成进士,官至大同巡抚。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11 12:46:00 +0800 CST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111.惜缘

献县周氏有仆人周虎,被狐仙所爱,两人二十余年恩爱如伉俪,狐仙曾对语周虎说:我炼形已四百余年,过去生中,和你有业缘当补,一日不满,即一日不得生天,缘尽我当去耳。一天忽然很高兴,又忽然很悲伤,对周虎说:这个月的十九日吾缘尽当和你告别,我已为你看好一妇人,你可以娶她。于是拿出白金给周虎,让他备好礼,同时两人相好,更胜于平日,一直形影不离。至十五日忽然晨起告别,周虎怪她怎么提前了,狐泣曰:业缘一日不可减,亦一日不可增。惟迟早则随所遇耳。吾留此三日缘,为再一相会地也。
过了数年,狐仙果然再来,两人欢洽三日而后去。临行呜咽曰:从此终天诀矣。

陈德音先生曰:此狐善留其有余,惜福者当如是。刘季箴则曰:三日后终须一别,何必暂留。此狐炼形四百年,尚未到悬崖撒手地位,临事者不当如是。余谓二公之言,各明一义各有当也。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11 12:47:00 +0800 CST  
112 知恩图报
我的父亲说起,雍正初年,李家洼农户董某,父亲死后,遗有一老牛,又老且脚有点跛。董某准备将牛卖于屠宰场,那牛忽逃逸到董某父亲的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打牛就是不起来,只是摇尾长鸣。村里人听闻此事,络绎来看热闹。忽然刘某的邻居一老头愤然过来,以杖击打老牛曰:“他的父亲掉到河里,关你什么事情,让他随波漂流喂了王八,岂不大善。你无故多事,使他多活十余年,病了还要医药,死了还要棺材敛,又留下此一坟头,每年需祭奠,为董氏子孙留下无穷累,你罪大了。你死了也是应该的,“牟牟”叫又为什么呢?”原来董某父亲曾经堕入深水中,牛随之跃入,董某父亲牵牛尾出来才保住了一条命。董某起初不知道有此事,听闻此事后也大为惭愧,自打巴掌说道:“我乃非人,我不卖牛了”。牛也好像听的懂,就站了起来,董某急忙把牛牵引归。老牛数月后病死,董某泣而埋之。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12 18:44:00 +0800 CST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113 惜福
这个故事是纪晓岚写的。
刘睞是沧州人,他的母亲是康熙壬申年生的,至乾隆壬子年时,已经一百零一岁,还强健胃口也好,乡里的官员想为她申报上级,这样每年能得到钱粮补贴,她极力推辞。去年,有人想为她建牌坊,也极力推辞。有人询问其推辞之故,她慨然曰:“贫家老妇,赋命困薄,正以一生颠连困苦,为神道所怜,得此寿耳。一邀过分之福,则死期就近了。此媪所见殊高,计其生平,必无胶胶扰扰分外之营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得以保此长龄矣。
楼主 上心求  发布于 2016-04-12 18:46:00 +0800 CST  

楼主:上心求

字数:62411

发表时间:2016-03-17 03: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17 05:34:57 +0800 CST

评论数: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