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本质

从细胞分裂推理到无形的道
细胞分裂,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不是细胞越来越多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细胞是可以越来越多的,否则肌体何以变大,但衰老过程呢?故细胞必定也会是分类的,有的负责分裂增殖、补充,有的就要衰老被更换,这是必然的逻辑上的定理。
细菌分有益菌、兼性菌、有害菌。建立在菌群功能之上的细胞也必定要适应的这样的分类,故细胞也必定有好有坏。从对立角度来看,好的跟坏的,就好比两支敌对的军队,就看谁发展占上风。
对于外来入侵的细菌病毒等,也是一样的道理。关键是环境对谁有利,打仗讲时天时地利人和,细小单位生命体也是遵循同样的规律。在浩浩荡荡的细胞分裂到死亡更新的过程当中关键的是环境对谁更有利,这是人体抗病的全部秘密。完全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这是细菌细胞等细小生命体分裂增殖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活的生命体,粮食都是第一位的。故再引申出一条治病的定理,绝对不可资敌以粮。可是绝大多数粮食是对立双方的共同的粮食。故再引申出一条定理,控制饮食绝对是个技术活。否则中医何以说医食同源呢?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06 09:42:01 +0800 CST  
纳米细菌的启示
细胞内存在一种原核微生物,能通过100nm的滤菌器,1990年Kajander等将此种微生物命名为纳米细菌。纳米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呈球状或球杆状,细胞壁厚,无荚膜与鞭毛结构,约20-200,可通过0.1-0.4μm的滤菌膜,体积极小,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其它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如原子显微镜)可发现。
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超微细菌.纳米细菌体积极其微小,其最小直径仅50 nm,大大低于理论上细菌体积的下限.因此纳米细菌在被发现的初期,其存在的真实性就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微生物最小体积的争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不断地被揭示,纳米细菌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医学界,纳米细菌被认为与肾结石、胆囊结石、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性钙化疾病的发生有关系.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质中和生物体内,能感染人类、 牛、鹿和其它哺乳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
从以上资料推理,还存在人类认识触角尚未到达的微生物领域。这么小的菌体可以轻松进入细胞这样大的细胞体内,也更证明了菌体生存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有这么小的有害菌体可以推理也一定存在这么小的有益的菌体,只不过尚未观察到而已。或许这样的菌体已经不是菌的概念,而是某种功能小体。因为人类是基于菌群作用的功能体,菌群与肌体细胞之间的链路关系目前还是未知领域。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07 16:46:59 +0800 CST  
菌血症、败血症、脓血症、毒血症的区别
(1) 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繁殖,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是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
(2) 菌血症:病原菌入侵机体后进入血流,但不在血流中繁殖.
(3) 败血症: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由于病原菌随血流播散,在全身多种组织或脏器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
除了外来致病菌以外,人体内部菌群失衡同样会出现以上四种血症。正常人也会出现菌血症,败血症就一定是病人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16 14:31:40 +0800 CST  
细菌病毒亦敌亦友(引自网络文章)
细菌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一方面,细菌可以引起感染,导致疾病;另一方面,细菌也有助于我们减肥,甚至可以对抗痤疮。目前,一项新研究显示,病毒也拥有两面性:研究人员首次证明,病毒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对抗细菌的入侵。
一项新研究显示,病毒也拥有两面性,它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对抗细菌的入侵,噬菌体就是这样的病毒。粘液是人体的一种常见的分泌物质,也是噬菌体的所在之处。研究发现噬菌体表面分布着犹如抗体一般的分子,这样可以使噬菌体处于人体粘液中,通过粘液接近细菌并杀死细菌。
对于入侵的细菌来说,我们最重要的防线就是粘液。这种粘滑的物质覆盖在口腔、鼻腔和消化道中形成一道屏障。
“粘液是一种绝妙而复杂的物质。”这项新研究的主持人、美国加州圣迭戈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杰里米•巴尔说。粘液如胶一般的粘度是由粘液素造成的,而粘液素是瓶刷状的大型分子,这种分子由糖链包围的蛋白质骨架构成。在粘液素之间,是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构成的汤液,这种汤液可以使细菌保持在相对较近的距离,但是不会使其距离太近。像细菌这样的微生物生活在粘液表层附近,而在粘液的底部、产生粘液的细胞附近,几乎是无菌的。
粘液也是噬菌体所在之处。噬菌体是可以感染细菌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只要有细菌存在的地方,就有噬菌体存在。但是,巴尔及同事注意到:跟几毫米之外的无粘液区相比,粘液中存在更多的噬菌体。例如,在人类牙龈周围的唾液中,每个细菌细胞大约有5个噬菌体,而在牙龈本身的粘膜表面上噬菌体和细菌的数量之比接近40∶1。“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巴尔说,“这些噬菌体在做什么?它们对宿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呢?”
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巴尔及同事在实验室里培育了人类的肺组织。肺是人体器官表面有粘液保护的器官之一,但是研究人员还培育了一种肺细胞,去除了其制造粘液的能力。当一夜之间感染了大肠杆菌之后,每一种培育的肺细胞中都有大约半数死亡掉;粘液对于肺细胞的存活没有影响。但是,当研究人员往培养皿中加入一种攻击大肠杆菌的噬菌体之后,产生粘液的肺细胞存活率猛涨。巴尔称,这种差别证明,噬菌体可以杀死有害细菌;但是,尚不清楚噬菌体对有益菌是有帮助还是有危害,这也许取决于出现的是哪一种噬菌体。
在一系列相关的实验中,研究小组发现这些噬菌体表面分布着犹如抗体一般的分子,这些分子吸附在粘液素的糖链上。不久前,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版上报道说:这样可以使噬菌体处于粘液中,通过粘液可以接近细菌;这表明,这种病毒与产生粘液的组织之间已经相互适应,和谐并存了。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种特定的噬菌体和一种特定的细菌。但是,情况有可能是这样的:动物宿主选择某些具体的噬菌体来控制某些具体种类的细菌。巴尔称,下一步就是要研究这种共生关系在所有种类的真实粘膜表面上是如何运行的;在真实粘膜表面上,许多不同种类的噬菌体和细菌都是相互作用的。
粘液覆盖的组织表面不仅仅是人类体内特有的,这种粘液普遍存在于整个动物王国中。例如,粘液保护着鱼类、蠕虫和珊瑚的全身。具有保护作用的噬菌体好像也是同样普遍存在的:巴尔及同事在所采集的每个物种中都发现了浓密的噬菌体种群。“这是一种新奇的免疫系统,我们认为这种免疫系统存在于所有的粘膜表面,而且这些是表明噬菌体和动物宿主之间具有直接共生关系的首批例证之一。”巴尔说。
巴尔认为,这项研究工作使我们不得不重新估价噬菌体的作用,有望使人们思考噬菌体做了什么,该如何利用噬菌体来帮助我们对抗疾病。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16 17:32:50 +0800 CST  
对于噬菌体的思考
无处不在的活体噬菌体,其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是粘液,这是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产生的特殊性,而回头看看益生菌主要集中在哪里呢?在粘膜层!可以推断起码是一种共生关系而非对立关系,这一道“防火墙”可见得非单一性,而是多维的交叉立体的。在菌群病毒情况不明的情况下粘液与粘液层可以成为看得见的观察对象,口腔唾液本质上也具有粘液的性质,鼻腔粘液也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表层粘液。
从国内外零星的噬菌体注射治疗方案,可以推断粘液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血液体液漂移特性,益生菌也应该具有。这就有了治病方案的理论依据,无论采用中医西医的方式。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16 18:46:57 +0800 CST  
微观宏观看中药
四川著名治癌老中医留下的遗著中写了一篇獭肝专论。其中谈到治疗西医转过来的急性亚急性肝坏死病人,面对着中医同行的质疑。老中医谈獭肝的代偿性为中医同道前辈所非议。老中医说“肝甘温无毒,功能杀虫、治疟、久咳、上气、虚汗、传尸、尸疰、心腹积聚。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还有很多功用和蕴藏的道理尚待我辈加以研究”,放在现在还是照样被质疑。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拆解,凡药物都变成了各种蛋白质脂肪糖甙苷碱等等等等,还原法是典型的西式治疗思维,总想找到某种一劳永逸的对抗性手段。现代研究发现,对于很多病毒一旦攻入细胞核靠对抗手段基本无望清除。但常常发现有个别人氏比如乙肝完全转阴,使用的手段是全方位的,怎么治好自己也不知道。西医常常否认这种特例。科班中医也是西式中医的思维。
其实还原论的基础上还需再进行宏观再构造。无论体内何种细胞都有其自身的特异性,不能放着宏观特异性无视,该特异性必然是对于各种成分的选择性取舍的结果。以形补形的古人思维虽然不是一对一的准确,但常常是准确有用的。既然常常准确,为何要放着这种可能性不用去完全跟随还原论的机械性思维?就拿老中医的獭肝专论,獭肝的特异性对于肝坏死病人以肝“补”肝法则是还原论理论的死角。中医是宏观哲学象形医学,要宏观跟微观对话,科技可能还得再发展几十几百年。为何要厚此薄彼呢?中医的童便治病至今还被无数人耻笑,可现代科技的粪菌治疗马上要成为人类最革命性的治疗手段之一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17 09:30:37 +0800 CST  
男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启示
在判断是细菌性还是无菌性前列腺炎时,临床上经常喜欢做细菌培养和药物实验。但是怎么看待这个细菌培养和药物实验呢?取前列腺液培养出的细菌,就应该是前列腺的,但是前列腺液是通过尿道走的,而尿道的细菌必然污染到前列腺液可能造成假象。国外有报道,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因为细菌引起的仅占5%,而我们在临床中,培养前列腺液,可能会达到50%到70%。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绝大多数人是尿道污染的,根据由尿道污染的细菌作出的实验结果去选择治疗方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肯定是有问题的。当然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这个还有争议。
国外有人做了这么个实验,他们把捐献或意外伤亡者的前列腺直接取出来,看前列腺里面有没有炎症,然后做细菌培养,结果发现前列腺的炎症竟达20%之多,而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并没有炎症。
国内也有人做过类似研究,从健康、正常、没有任何疾病的男性人群中的前列腺液培养中发现有30%的人有细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它是被污染的,而检查正常菌群根本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对于细菌培养和样品实验我们要作科学的判断,对前列腺液诊断出来的依据和结果,我们一定要慎重,最好能再重复一次。 对细菌培养样品实验,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头脑,准确地判断,不能说前列腺内有细菌,培养成阳性的就认为他肯定有病。
从前列腺患者的尿道细菌可以看出菌血症的影子。如果细菌是从管口进去,是从外到里还得穿透人体的防御机制,不容易犯病,增加卫生防范措施就可以,改掉不良习惯即可。如果细菌是从血液漂移过来,那就防不胜防了,只有加强抵抗力一途了。从自身的自愈经验中可以明显看出的绝大多数应该是从血液中过来的细菌,从众多网友病人的描述中可看到,常与胃口不好,舌苔白,老想睡,或还有手脚冷,气血不足,小便或黄或白浊等关联。伤寒论中该类病归为少阴病,其实一旦明白这个机理,治病的方法却简单的出奇,而且立杆见影。这类病的发病机理完全相关联,症状却不一定完全一样,哪里薄弱哪里症状就更明显。道理说穿了,医生连饭钱也赚不到。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17 15:50:44 +0800 CST  
人体防火墙之一
有研究资料显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萎缩、胃肠菌群失调,从而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但又远未能认识清楚的器官障碍。胃肠屏障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前列腺细菌检测,尿液细菌检测等种种迹象表明,肠胃道的细菌很容易穿透胃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在人体更深一层的防御机制作用下,又从尿液排出,古医书上的两淋病正好是该种情况的真实写照。从古医书治疗两淋的药方中,突然醒悟,又看到了生活起居中包含的防御机制。药食同源真是无处不在。著名的养生古书《老老恒言》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于药物的态度。在道的法眼中药物就不占显著位置。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18 10:13:52 +0800 CST  
暴力破解中医之湿病论
中医看湿病,从中医的手段归纳,基本上看舌苔齿痕与唾液量、人总体或局部有无浮肿、大便是否成型、小便是否顺利、人是否虚胖、脸色等,更有的连这些指证都不看,万病归为湿为主,有“万病湿为祟之说”,其余都是湿的基础上的叠加发展转归,比较极端的,或者连这都不认,只认湿。清朝名医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病篇》特指出“湿邪害人最广”。
湿再进行排列组合,阴湿、阳湿、湿浊、湿热、湿瘀、湿毒、风湿、暑湿、寒湿。等等。
西医常常攻击中医湿的概念。
人作为适应地球大气环境的生物之一,本就是水与火的产物,是能量与水的代谢体。水是生命的一个重要载体,科学家寻找地外生物的指标就是水。这是把地球生物的概念进行了类推。但是水不等于中医的湿。水是生命之所需,而湿却是病态。可以逻辑上百分百推理,湿是归属于水的特征的生命病态现象。
从植物学上看,水是植物必须的元素,但是长时间大水漫灌常常造成植物根系腐烂萎缩,整株枯萎死亡。水分的多少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分的多少被定义为湿度,病态的湿度是与相应生长阶段不相适应的湿度,是不合理的湿度。如果把这个不合理的湿度概念移植到人身上,就构成了中医学湿的概念。不合理的湿度!不合理的湿度!不合理的湿度!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问题就来了,什麽才是人体不合理的湿度呢?或者说“湿”的指证是什麽?这才是最让人挠头的问题。
生命是水与火的结合产物,光考虑水肯定失于偏颇,同样光考虑火也是一样。水火必须均衡才能相对健康。但均衡也是分等级的,年轻力壮的青年人与老年人的均衡不是同一个水平等级。
古中医选择从象的角度来观察“湿”的情况,是风寒暑湿燥火的多角度比对,是上中下里中外从黑到白的立体多维比对。有时又是出现功能障碍时的机理推断。最明显的是水肿、津液的干燥、肌体萎缩、脉象不足、痰、呕吐、泄泻等等。但是我们从现代病理我们知道,“湿”只是一种病理伴随现象,而非疾病本身。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0 14:30:56 +0800 CST  
接上篇,水湿
那是不是说中医的湿错把现象当本质来治了?湿是疾病的伴随现象,而水是生命的承载,湿这种病态是水在生命运动中的一种偏离正常状态,就是水本身,是需要调整回正常状态的水,这才是中医治湿病的意义所在。同时由于疾病的本质并非湿,故治病还得结合病因找出病因,还得整体提高抗病能力,这是中医组方的基本规律。确保生命之水的环境状态是为抗病争取时间机会,是为细胞新陈代谢争取机会。
肾器官归五行属水,肾病是水湿病态的代表。如果只强调治湿,比如纯粹控制肌酐、蛋白等指标,就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是争取时间的办法。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0 16:05:45 +0800 CST  
再接上篇,水湿之不合理情况
影响人体水湿的因素有内外之分。外部环境湿度肯定会影响人体内部,从物理原理湿度等级差会发生梯度传递、渗透。从人类实践经验,一个低湿度环境生活的人呆在高湿度的环境会有明显的感觉与影响。内部因素,喝水、饮食、运动、睡眠、吃药等等都会影响体内湿度。以上内外因素都是从宏观角度,微观世界,微生物群的构成、运动状态、肌体众多细胞的代谢状态、兴奋程度、水道通畅程度等都是影响体内水湿的微观因素。
中医选择从象的角度来看待体内水湿的情况,但是能明显观察到的只限于体表的种种的可视的表现,这就要求一个中医师必须重种种表象抽丝剥茧抽离出表象后面的水湿的实际状态,这就要求中医师必须具备基础知识、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超强的逻辑能力。古人说大医医国,更多是指向这种超强的逻辑能力。各行各业其核心知识部分实际上都要求有这种能力。在强大的逻辑面前这不是打几个不着边际的比喻就可以蒙人的。魏则西之死考验你的择医智慧,刘备本身才学并非顶尖,但有识人之才;曹操更具识人用人的顶尖之才,在医患关系面前,病人都必须要学习识人的本领,特别是现今组团忽悠的状况。凡是吹嘘如何如何厉害基本上要打个问号。扯远了,但是要说明的是这种逻辑能力要求无处不在。
从逻辑上讲,水湿合理不合理,不像西医都要数据化检查报告为依据,这就给了太多的忽悠空间,打两个比喻就可以有太多人可以浑水摸鱼。中医基本上就是这样坏掉的,也从未脱离过这样的说理方式,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西医的检查报告,甚至很多西医医生自己都说不明白众多数据指标超标背后的含义。还原式医理最终还得结合宏观理论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所在,否则就是跛脚的理论。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2 09:43:41 +0800 CST  
中医从未改变模式决定了中医的必将继续式微
以前科技没有发展,基本靠说理,这是中医最拿手的方式,同时也是鱼目混珠的源头。而今天,科技发展到了一切以数据说话,甚至于大数据说话,中医的弊端则显露无遗。科技的发展不知从什麽时候开始都成为了西医的专利。究其历史原因还是在于还原论的关系,是宏观与微观无法有效对话的关系,是中医拒绝吸收还原论的有效科技手段的关系,是人为把中医排斥在微观科技手段之外的关系。
中医治病如果不改变成以数据检验再叠加原本有的人的舒适度为辅的准绳的原则,还拿原始比喻比划等方式,再改头换面还是一样,在数据基础之上再发挥宏观理论的优势之处,中医必将还是处处挨批,再次被无情的践踏。现在正是西医微观化发展到几近极致的困局之时,一旦医学大数据智能化理论获得突破,中医将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能被合并同化,而不是去同化合并西医。这是科技发展下的行业生存的必然法则。
大数据是否必然是最后的胜利者?世界的复杂性远超人类的想象力,复杂的世界需要过人的想象力,这不是大数据可以解决的事,大数据最后还是要人的总结、归化、抽离浮像。这跟智能机器人能否最终替代人类是同一个道理。但是一般大多数的泛泛现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败给大数据智能化,西医有非常大的可能再次归为己有,而中医则还将继续扛着“谁是真正的中医”之大旗而摇旗呐喊,而呐喊之人未必清楚或者故意为之,难怪有鲁迅先生的偏激之词“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一旦数据化,骗子的该生存空间便立刻变小。
刚入行选择中医行业良心之人必将还是吃不饱饭,除非脱众而出成为真才实学的顶尖且名至实归,或者选择成为骗子或骗子名医。劣币驱逐良币具有大众性,良币驱逐劣币则要求要高得多艰难得多。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2 11:09:36 +0800 CST  
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思辨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
原文:金匮要略方论/卷上/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脉证二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从上文可以看出《金匮要略》运用了五行模型,从“脾能伤肾,肾气微弱”--是运用五行理论对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结论的理论推导。历史上医家对于这个结论以及五行的运用各种解释都有,令后人不知所从。到清朝黄元御的左升右降模型,彭子益的圆运动古中医,都是对古人模型的思考后再解释。可以看出中医五行模型明显变迁的过程。
从我的前文已经叙说过五行模型的优点在于上中下游节点的反馈联动机制,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点。但是五行作为一个有限的平面封闭链状环要完全套用在人体立体网状结构上明显捉襟见肘,但其节点上中下游反馈机制却是正确无比。从这点上黄元御的模型从能量热量生发代谢结构角度明显要正确合理得多。但也仅仅限于能量热量代谢结构,超出这个概念则不适合该模型。但人体能量热量是主要核心动态,故该模型抓住了绝大部分本质。所谓的左路右路是模型并非人体实际,强行套入实际则一定错误连连。伤寒论六经本质上是一个“水火”模型的分型,跳出了套用五行整体模型,但符合五行节点模型。故上述《金匮要略》内容很奇怪,与《伤寒论》体系分型出入较大,很有可能是后人的伪作。起码逻辑上是这样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4 11:31:42 +0800 CST  
白细胞的启示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前三种因其胞质内含有嗜色颗粒,故称为粒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⑴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⑵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白细胞从中医角度既是卫分又是血分,白细胞异常最典型的是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思考一下,问题就来了,究竟是生病影响白细胞还是白细胞异常造成生病?这又是一个先鸡生蛋还是先蛋生鸡的问题。但是从绝大多数外邪入侵的疾病白细胞的一贯升高的表现,是属于阳性反应。一旦出现阴性反应,就抵抗力很弱了。
常见的白血病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常见症状发热、感染、出血、贫血、骨和关节疼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他组织和器官浸润等等。
从重大恶性慢性疾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进行归纳,种种现象都指向了一些共同的因素:严重酸化、菌血、贫血。重大疾病都有这些现象的递归。都明确指向了一个阴阳对的失衡:酸碱。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8 17:10:42 +0800 CST  
话说人体酸碱度阴阳对
人的体液和其他任何液体一样,都有酸碱之分。人体的酸碱度(PH值)是以0—14的数字来表示的。数字越小,越代表酸字加强。7是中性的,大于7是碱性的,数字越大表示碱性越大。
人体组织的正常PH值应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
血液 7.35~7.45;骨髓液 7.30~7.50;唾液 6.50~7.50;胃液 0.80~1.50;十二指肠液 4.20~8.20;粪便 4.60~8.40;尿液 4.80~8.40;胆汁 7.10~8.50;胰液 8.00~8.30;
在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下,细胞能正常工作,运转生命的活力。但是当体液的酸碱度超出了细胞的容忍范围,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就难以为继,细胞机能的缺失导致了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受损,器官和组织功能的损伤引发了困扰现代人的内源性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都与酸碱度高度关联。
阴阳辩证工具是发源于中国古哲学的理论,是中医的辩证老古董工具,但却恒久不衰。现代医学的种种检验指标都具有阴阳的辩证功能,是阴阳更具体的细化应用。中医的八纲可以在现代检测报告中这里找到更精细的阴阳分类。在林林总总的众多阴阳细分中找出具有更大更整体更全局的那些阴阳对是宏观与微观对话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中医的大类阴阳如果找出现代检测报告中的指标对应关联关系,则中医再也不是被排除在现代科技之外,而可是是引领医学发展的前沿阵地。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29 09:08:16 +0800 CST  
酸化与重大疾病的关系
酸化与重大疾病的关系,科学家也观点众多,到底是先酸化再致病还是病了再酸化,这还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其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互动进程。
先来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代谢产物。
蛋白质:分解成CO2 + H2O + 尿素 + 能量,也可生成有机胺。 还可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
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 可分解产生能量,也可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脂肪酸可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也可生成中间产物-酮体。
碳水化合物:彻底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及能量。也可生成乳酸,5-磷酸核糖,还原性的辅酶2。
从三大类物质的代谢物,我看到的主要是尿素尿酸、乳酸、二氧化碳,当然应该不止这些。正常情况下这些废物各有途径排出体外,总体平衡,但是一旦失衡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身体就在这些酸性物质失衡积累的情况下酸化。一个慢性积食就足以造成这种情况。
自然界的规律就是物物相克的,这也是进化出来的赖以驾驭微生物世界的一条准则,古代哲学建立五行模型也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准则。有益细菌和微生物起的作用就是与有害菌和致病菌基本相反的。我们说食物酸败,这里的酸败与有益菌造成的酸性环境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常说的食物酸败中的酸,主要是指有害细菌如丁酸菌、丙酸菌所产生的丁酸、丙酸等低链脂肪酸,及醛酸等,这些酸是一种腐败的气味,而乳酸菌等有益菌产生的乳酸、葡萄糖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是气味良好的酸,这是不同的。每种细菌从生存原则,会营造适合自己繁殖的环境产物,这也是进化出来的一种能力。益生菌的产物为人类所利用,形成一种共生或寄生的关系,有害微生物也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利用,形成各种平衡关系。而平衡关系是可以用阴阳工具来模糊化衡量。当然也可以用现代技术指标化衡量。
现在不管中医西医碰到酸碱这个平衡基本上是绕着走,更有的则矢口否认。中医因为八纲中没有,而且酸碱是不能直观判断的。西医有纳入,但作为极其一般性的参考,除非尿酸过高到离谱,但还是仅仅作为一种现象来看待。
上文说过,人体组织的正常PH值应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始终要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给机体的输氧量就会减少69.4%,造成整个机体组织缺氧。人体是一个“水火”“燃烧”的过程,氧气衡量燃烧是否充分的关键因素,“燃烧”不充分的后果不言而喻。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30 09:54:08 +0800 CST  
乱拳打死老师傅
人一生当中有多少次会遇到流行性感冒,这不,这几天天气变冷,儿子的同学很多重感冒了,不幸的是,儿子这次也染上了。儿子从小体格还可以,很少感冒。但现在有点叛逆,老光着脚受凉,上学不喜多穿一件衣服,还嫌我们唠叨。最主要的是晚上睡觉很不斯文,老是一个翻身被子全没盖着了,这是内因。
周日下午3点儿子开始有症状了,想呕吐、额头太阳穴等位置头痛,发低烧37.4度,手感额头、脸颊有点为烫,怕冷一阵一阵的,舌头偏白,按伤寒论典型指证,为少阳证,按后世很多名家经络联系伤寒六经的理论解释为少阳阳明合病。着凉,我首先想到的是伤寒太阳病,生姜红糖水,刚开始喝,说喉咙痛,检查了一下,喉咙部位不红,继续喝,嫌刺激,一小半碗下去就停喝,盖个被子,不到半小时,额头脸颊热退,不想呕吐了,管用。吃了晚饭以后不到半小时,又发热了,38.4度,开始咳嗽、头痛、肚子痛、有点鼻塞,为保险起见,半包小柴胡(阳明证药店无成方药可选),还是一样,半小时左右,热退,咳嗽减轻。晚上(应该是次日凌晨2点左右),去儿子房间,见又整个身子在被子外面了。5点左右又开始发烧、肚子痛,38.6度,听诊器检查呼吸音稍偏重,还是半包小柴胡,还是半小时左右,热退,咳嗽却不见减轻。日间,有眼压升高眼球涨痛症状、鼻塞。到晚饭时间又开始发烧39度,不放心小柴胡的效果,买了感冒清热颗粒,还是保险起见,半包冲泡喝下去,半小时左右很快热退,咳嗽似乎减轻。半夜检查,呼吸音基本正常,还是半包感冒清热颗粒冲泡喝,第三天早上手摸额头脸颊还有点轻微发热,肚子不痛了、咳嗽还有。因不放心,8:30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验血后再用药,验血指标(血常规)除全程C反应蛋白(HCRP)10.5,(参考值0--10),其余全部正常。还是头痛。医生建议打吊针或吃抗生素,我只同意配了强力枇杷露来止咳,医生知道我们在吃感冒清热颗粒,不另配其他药了。回家休息商务半天再喝了半包感冒清热颗粒冲泡,胃口也开了。下午上学去了。放学回来咳嗽没了,还有点轻微头痛。
换以前经验,重感冒打吊针没有一周时间基本没戏。这次的经验是:1、光用中药肯定可以治感冒;2、要对症下药;3、病见反复就是药物还没有完全对症;4、经典方管用但得对症选用并试治;5、药是否对证半小时到半天基本可以看出,需做到从细节随时观察;6、药走轻灵管用就行;7、要相信人体的自我恢复力量;8、致病微生物清除到疼痛等不舒服完全解除是有可能有时间差的;9、验血指标无打吊针的指证医生还会提出打吊针的要求,无视国家用药规定。10、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个老师傅是致病微生物,中药是哪个药在起作用,不知道,要是能知道,西医一定会用提纯有效成分的方法,超级微生物就是这样产生的;11、是药三分毒,中病即止但不能死灰复燃是要观察着小心把握的,试想在那么多病人的情况下有几个医生能做到?无论中西医。12、不要以为治感冒比治慢性病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重感冒往往来得急、凶、诸证四起,不像慢性病能拖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一年半载什麽的。13、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社会情况,能自我把握真理善用医生、药物、医用设备、条件,这才是每个患者需要努力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2-06 10:53:11 +0800 CST  
认识感冒
感冒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广义上还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额外的症状包括发热、冷颤及肌肉酸痛,全身性症状较明显。
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咽炎,简称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病种,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高,影响人群面广、量大,经济损失颇巨,且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
症状体征: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较长。起病突然。大多先有鼻和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症状在48h达高峰(病毒脱壳),急性鼻咽炎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时。可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咽喉黏膜水肿。咽喉和气管炎出现与否因人和因病毒而异。鼻腔分泌物初始为大量水样清涕,以后变为黏液性或脓性。黏脓性分泌物不一定表示继发细菌感染。咳嗽通常不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儿童感冒时其症状多较成人为重,常有下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呕吐、腹泻等)。感冒多属自限性的,如无并发症,病程4~10天。
从儿子的这次感冒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打喷嚏、头痛、呕吐、肚子痛、咳嗽、肩背痛、眼球涨痛,是全身性的侵犯,从治疗的过程看,有些药物敏感但不彻底,在基本对症的情况下多药物多角度多批次对治病微生物进行地毯式轰炸,药量很轻,但致病微生物抵挡不住这种协同作战,而且无法产生耐药性。这是中药的优点也是中药的缺点,缺点是到底哪个药对微生物或者说菌群起到了什麽作用都不知道,像个黑箱看不到里面,只能通过外在的可以观察的症状来推断,好在西医的仪器检测也可以为我所用了,多了一分把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2-06 13:00:16 +0800 CST  
暴力破解中医之风
风寒暑湿燥火,对于外邪很好理解,但对于人体内环境相应的风寒暑湿燥火之象,后五个比较好理解,只有风特别不好理解。有人理解风为百病之源,也有人归纳寒为百病之源,更有人总结出湿为百病之源,片面强调某一象之重要性好比盲人摸象,摸到什麽强调什麽,肯定失之偏颇。其实在实际辨证的时候往往几个象同时出现且互相关联,或者具有因果关系,但往往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扯淡逻辑,起先或许有先后之分,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实是螺旋上升式的出现。
先来看看传统中医“风”的概念。
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中医认为,风邪实为外感病证的先导,因而《素问·骨空论》有"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等生动的理论概括。
风分为内风和外风,一般所讲的风邪为外风。《黄帝内经·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风邪是由风致病的一种致病因素,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疼痛呈现游走性并遇风加重;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具有发热、汗出、恶风等,内风多为肝风内动, 肝风内动是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分为四型--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等,外风内风均伴有动的征象如震颤、抽搐和痉挛等。
外风:中医病因之一。风为春季主气。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邪为病有内、外风之别。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凡寒、湿、燥、热等邪多可依附于风而犯人,如风寒、风热、风湿等。风邪实为外感疾病的先导。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上部和肌表,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以及"中风"的卒然昏仆等症。《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凡临床上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多属风的病变。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内风:分为: 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
1.肝阳化风--肝阳上亢,亢逆无制,肝风内动。上实下虚症,主症,眩晕欲仆,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兼症肝阳上亢,头胀头痛,急躁易怒,肢麻项强。舌红,或苔腻,脉弦细有力。
2.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热灼肝经,引动肝风。实热症。主症,高热,颈项强直,两目上视,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兼症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3.阴虚动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手足蠕动,眩晕耳鸣。兼症肝阴虚证,头晕眼花,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血虚生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主虚症。主症,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润动。兼症肝血虚证,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舌淡,脉细或弱
有人从风的种种表现简单归纳出一个特征:善变、多动,这其实都是外在风的概念所具有的特性进行的现象引申,这种引申是否具有必然性的内在逻辑关系则无法彻底求证,也就是说具有不可证伪性。
如果从人体能量代谢角度,从“水火”的运行代谢状态来看,“风”其实是能量从内而外传递时一种无序或叫失序样引发的动态变化现象。这种失序的层次可以表现在表层、在营卫气血津、在肌肉、在经络等等,在这些层面的太过或不及现象。引起的原因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内生的,或者是内外同时引起的。而且“风”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象,常与其他象如寒湿热燥火痰瘀毒同时伴生出现。
由于风是能量代谢的失序,治则则是该角度出发进行调节或重建。但该种失序就是“盲人摸象”时大象的一个表现面,故常常结合其他伴生的象进行综合治疗甚至纯从其他这些“象”出发来之“风”证。单独风证的现象是很少的。伤寒论只有一条关于纯外感“中风”的条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是表层能量散发处于亢奋状态的特征描写,只是一种“风”象的描述。内风更多的是体内流动性相关部分的失序态,从现在知识来理解,大多是流动压力、流量、传导电流等等的种种整体或局部变化现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2-18 18:20:12 +0800 CST  
体验太阳的力量
现代科技让我们都已经知道,从大道理来说生命的能源来自于太阳。从食物可以联系实际间接感受太阳力量的存在感。但是真要让人立刻马上且明显直接感受到太阳力量的威力,有一个简单却非常实用的方法:晒太阳。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2-20 16:22:32 +0800 CST  

楼主:股市行者修炼中

字数:230

发表时间:2017-05-06 04:03: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1 22:42:11 +0800 CST

评论数:2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