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本质

从生气行为说开去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生气的行为。但生气有程度上的区别。有过暴怒或激烈争吵行为的人会有体会,脖子发粗脸发红或发青胸部一股胀气,更严重的脑袋发晕。怒过以后一段时间所有的不适慢慢消退,身体有隐疾的有些症状可能会久久难以消退,脑血管有隐疾,可能当场就挂了,心脏疾病也是比较凶险的症状反应。也有一些怒过以后会拉肚子。
生气行为由精神驱动,动用了人体的血压、血流、神经电、中医讲的气,明显消耗能量,这个情况身体比较虚的人感受会比较明显(事后身体会发冷、发抖),生气是一股力量由“神”驱动,动用人体的生发力量的爆发能量,也即从中医的肝气开始猛然生发催动心火往上往外散发。而人的皮肤等外层受制于环境温度或者说惯性适应环境的力量并没有及时打开散发大门,内力驱动的力量被外层关住血压必然猛然升高,这时候是强烈检验血管耐用性的时候,平时血管较脆的可能就非常危险,轻度的血管还有弹性的或许吹出个泡泡来,为下次死亡埋下隐患(西医常常说脑部这种泡泡起病埋伏时间长,反正没有明确证据),重的就直接血管破裂,脑溢血腹腔内出血都非常可能。有医学实验,人打喷嚏的时候,从鼻孔喷出去的气流瞬时速度是高达160公里/小时。正常健康的人在持续十天打喷嚏不张开口,不亚于台风“莫拉克”。这就会导致颈部或者颅腔血管爆裂,这种爆裂可以引发脑出血,致人死亡。
挺过生气最危险的过程,过后的这股力量会自然消退,消退的过程也跟人体的基本情况相关。往上往外是肌体本能,也有往下的。如果下部有隐疾,平时往下容易拉肚子,那这股力量就非常有可能往下造成再次拉肚子。从上文说推理所说的,如果气是蕴藏于人体津液当中,那往上往外通路没开,这股瞬间发起的高于周边压力的气(津液)那就只有向往下最薄弱的部位散发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06 10:29:27 +0800 CST  
也谈舌苔与启示
有研究文章关于“舌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揭示了舌苔颜色与形状的形成相关要素。“厚苔的形成与舌上皮增殖加速、细胞退化延迟、剥脱减慢等密切相关。而剥苔是由于体内各种原因导致舌上皮角质化过程发生障碍,缺乏次级乳头以及表面细胞黏着力减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舌象。厚苔脱落细胞涂片背景多较杂乱,角化细胞、白细胞、细菌明显增多。健康薄白苔组和病理薄苔组舌面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而病理厚苔组和剥苔组则呈偏酸性,尤以剥苔组患者明显。在病理条件下,口腔细菌过度繁殖,造成酸性环境,致细胞间的黏着力增强,阻碍了角化上皮细胞的正常脱落,故舌苔增厚;酸度增加到一定水平,还会同时影响舌上皮血液供应,致使舌上皮细胞营养代谢障碍,细胞角化受阻,从而过早变性、坏死,导致舌苔剥落。”
该篇文章为至今见到过最有科学价值的关于舌苔的文章。
从该篇文章可以逻辑推断,舌苔是人体细胞与体内细菌以及营养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用通俗的话,厚苔称为老苔非常形象,光剥苔就是失养苔,黄苔为生长过旺苔氧化旺盛,薄白苔为正常苔,舌苔也与血流粘度等因素相关。至于其他生长因子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人体就是一个细胞、细菌、酶等共同作用的集合体。舌苔是反映这种作用下的肌体状态变化状况。人体的酸碱值既是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作用的反馈,这是以前的中医无论如何都无法观察到的,这是科学的进步。中医要与时俱进。这么大的“阴阳对”缺席是多么大的缺憾。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07 09:13:36 +0800 CST  
肠道菌群——被遗忘的器官
2013年12月,“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被列入Science杂志报道的十大科学进展,肠道菌群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最热门领域之一。肠道微生物作为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小生命体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肝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慢性肾病、艾滋病、过敏性湿疹、消化道癌症、自闭症、抑郁症及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相关,已经成为一系列代谢性疾病防控的新方向。
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体表,形成了四个微生态系统。其中胃肠道细菌的种类繁多、数目巨大,占机体微生物总量的78%。
身体的酸化如同舌苔反应的情况也是细菌、细胞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看整部伤寒论,六经的病情几乎就是一个菌群失衡发作以及治病菌入侵的肌体反应的六个层面。只是古人的科学还没有能认识到细菌真菌病毒的层面,要不然伤寒论一定写的更精彩更到位。
到了这个层面不管中医西医最后一定殊途同归,形成合力。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07 17:08:06 +0800 CST  
伤寒论之栀子豉汤的启示
《本草汇言》:淡豆豉,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王绍隆曰:此药乃宣郁之上剂也。凡病一切有形无形,壅胀满闷,停结不化,不能发越致疾者,无不宣之,故统治阴阳互结,寒热选侵,暑湿交感,食饮不运,以致伤寒寒热头痛,或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甚至反复颠倒,心中澳憹,一切时灾瘟瘴,疟痢斑毒,伏痧恶气,及杂病科痰饮,寒热,头痛,呕逆,胸结,腹胀,逆气,喘吸,脚气,黄疸,黄汗,一切沉滞浊气搏聚胸胃者,咸能治之。倘非关气化寒热时瘴,而转届形藏实热,致成痞满燥实坚者,此当却而谢之也。
从细菌菌群角度,豆豉的医疗作用,相当于菌群失调后增加菌群调节用,恢复正常菌群。故《本草汇言》说统治阴阳互结,寒热选侵。
在对于传统发酵高盐食物一片喊打声中,又有几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价值?豆豉必然富含大豆低聚糖,而大豆低聚糖正是双歧杆菌的优良生存环境。这对于恢复或维持占益生菌大头的双歧杆菌是何等的意义。
在所有招数用得七七八八的时候用豆豉来恢复菌群环境,伤寒论在没有现代科技支撑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治疗方案又是何其英明。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08 07:37:16 +0800 CST  
压死身体这“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猝死家中,“致命杀手”正和之前高秀敏、古月等人一样为心脏病。记者了解到,马季死亡事件背后,实则有一些推动心脏病发作的“罪魁祸首”,而这也正是不少处于平稳状态的“静态”心脏病患者需要注意的健康杀手。隐患一:便秘;隐患二:寒冷;隐患三:劳累;隐患四:胸痛、心悸、气短、头痛恶心等警钟暗示;隐患五: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
这五条“罪状”,其实都是现象,不是本质。本质是身体的平衡已到了边缘(临界)状态。不改变这种状态,一旦类似于上述“罪状”的条件成立,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又有几人明白其背后的道理以及知行合一付诸行动呢?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08 11:17:30 +0800 CST  
中药的扶正药与菌群关系的证据链指向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中医方剂学。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实验中,有学者进行灌胃给予盐酸林可霉素导致的肠道紊乱模型小鼠,灌服四君子汤后其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菌量明显上升,且四君子汤对正常菌群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四君子汤能起到扶植正常菌群生长的作用。以菌治菌,长期使用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是中药的优点。
从中医的脾胃到肠道菌群的证据指向关联性来看,中医的脾胃确实不应该为实指西医解剖学上的脾胃,而是应该为功能性的定义为重。这是古中医理论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就像看《伤寒论》中的内容一样,都是这种情况。如果一定要纠结中医的脾胃,不妨来个模型脾、模型胃的概念,这样就不会影响中医理论的自我完整性,也不影响对新科技的发展成果的吸收。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09 16:39:58 +0800 CST  
湿瘀痰毒之盲人摸象
西医总结 ,对人体有害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共8种: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中医总结,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内生风寒暑湿燥火瘀痰毒等等。
从内生性中医病因湿瘀痰毒其实一个病因的四种不同的属性,就像盲人摸象,得出是大象不同的侧面。其根本的原因是流通环节出问题了,流水不腐,全局或局部代谢物流通出现不正常就会出现湿瘀痰毒的象。从流通这个核心角度来给湿瘀痰毒下定义,湿是没有及时更换的津液多了,瘀是流通的津液粘稠流速慢了,痰是流通的津液有粘稠变异发酵呈色的现象,毒是津液已经对于肌体产生毒性了。从这个角度看湿瘀痰毒,都是津液流通不正常产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属性。根本性的改善是流通环节。但是这个流通并不是大水漫灌就可以解决的,是带着代谢功能的流通性。很多时候吃中药祛湿药增液药效果刚开始明显,后面就渐渐不明显了。究其原因是某种阴阳平衡在流通中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一旦触及该种平衡,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1 11:54:55 +0800 CST  
水火鉴别之上方宝剑
无论西医的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还是中医的中风伤寒,一旦侵入人体,身体的水火运行状态很快就感受到了。 从代谢之火,要么过旺要么不足,同时伴随热感或怕冷;从代谢之水,要么缺津干燥要么自利要么酸痛等等基本逃不过这些迹象。反过来如果外部入侵都没有影响到代谢之水火运行状态,那只能假设为携带者,对携带者不构成危害。这是逻辑上的对立二分法阴阳道理。
西医立足于还原论,要找到真正危害的因子,再找到对抗的因子。很多时候西医的这一套路非常管用。但是一旦对于非常复杂的侵害机制,往往无能为力。而且像微生物的变异性造成原来有用的变成越来越不再管用,如抗生素,发明抗生素的速度跟不上微生物的变异速度。西医是治病的思路。
中医立足于治人的思路,外邪入侵一定会造成人体偏性,而该偏性是邪越来越强的基础。中医的手段是帮助人体纠偏,这是中医的优势点所在。而在中医角度看来,人体本来就有一定偏性有利于外邪的入侵。同样的外邪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原因就是偏性。
而偏性最最相关的容易观察到的就是人体水火之代谢运行情况。这是中医最显性的技术切入点。这是入门的必经之路。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2 18:21:39 +0800 CST  
中西医之阴阳搏击术
看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其中的一个人物,精通阴阳互搏,那就是周伯通。
时代把我们推到了都应该成为周伯通式的高手。西医的还原论以及现代光机电科技的利用是我们的左手,中医的四诊八纲综合水火观察是我们的右手。出单拳还是双拳全靠自己平时的练功,身体是自己的,最后的决策不可以交给医生。除非真正认同医生的决策。医生不应该是决策者,而是应该是我们的“工具”、战场上的大将,挂帅的应该是自己。如何用好医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平时不练功,真有事了基本是六神无主,医生说什麽就是什麽了。时代在前进,我们都必须与时俱进。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3 13:11:00 +0800 CST  
关于忌口的问题
很多大病患者或者家属在面对中西医时不知如何选择,因为有时候医生的建议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就拿吃来说,西医很少有忌口的说法,不吃肉都没有营养了,这是很多医生的建议。
吃肉真的少不了吗?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特别是大病来临什麽都要做出选择的人。
很多营养专家说维B12只有肉类才有。换句话,就是肉是非吃不可的。
但是从现代科技下的肠道细菌营养角度,肉可是腐败菌的食物。同样是现代科技不同的专业给出的可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样的选择几乎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可忙碌人们都不会有啥感觉,只有那些已经在跟人生赛跑的才会有对这样问题的思考。
不同的人一定会做出绝然不同的选择。这样的问题都在考量着智慧。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5 16:39:28 +0800 CST  
对于水津的认识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对消渴病认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已与后世分消渴为上、中、下消三种,上消多渴,中消多食,下消多尿基本一致。而且对此病的病机认识也很有见地。他说:“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因此,在治疗时,刘氏主张“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从伤寒论出发来看上述刘完素消渴病的认识和燥热理论以及后世的消渴病的认识,可以推断刘完素基本上顶多只读懂了半部伤寒论,三阳经病部分。后世对于刘完素治病疗效比较认可的也基本集中在燥热理论部分。再次感觉到张仲景的伟大治学思想。伤寒论不谈治病理论,只有症状的详细分类与有效的药方,给后世留足了理论解释的空间。
从刘完素的三消描述,上消是渴而饮水多,身体其余基本正常,是代谢亢进需水多的症状;中消是已经影响消化吸收情况下的身体消瘦亢热症状;下消是营养明显从小便流失肌体消瘦的严重症状。上消中消尚在伤寒论三阳病的范畴,而下消则已经在伤寒论三阴病的范围。对于古人寒热理论,三阳病比较好理解推理,三阴病很难推理到细微,寒热本是同一个阴阳对,阴阳本是同体。实际上到中消肌体已经在用水抵抗伤害,下消则是肌体呈现溃败的迹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6 09:25:33 +0800 CST  
对于水津的认识
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对消渴病认为,“若饮水多而小便多者,名曰消渴;若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已与后世分消渴为上、中、下消三种,上消多渴,中消多食,下消多尿基本一致。而且对此病的病机认识也很有见地。他说:“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因此,在治疗时,刘氏主张“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从伤寒论出发来看上述刘完素消渴病的认识和燥热理论以及后世的消渴病的认识,可以推断刘完素基本上顶多只读懂了半部伤寒论,三阳经病部分。后世对于刘完素治病疗效比较认可的也基本集中在燥热理论部分。再次感觉到张仲景的伟大治学思想。伤寒论不谈治病理论,只有症状的详细分类与有效的药方,给后世留足了理论解释的空间。
从刘完素的三消描述,上消是渴而饮水多,身体其余基本正常,是代谢亢进需水多的症状;中消是已经影响消化吸收情况下的身体消瘦亢热症状;下消是营养明显从小便流失肌体消瘦的严重症状。上消中消尚在伤寒论三阳病的范畴,而下消则已经在伤寒论三阴病的范围。对于古人寒热理论,三阳病比较好理解推理,三阴病很难推理到细微,寒热本是同一个阴阳对,阴阳本是同体。实际上到中消肌体已经在用水抵抗伤害,下消则是肌体呈现溃败的迹象。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6 09:26:37 +0800 CST  
古人制的抗生素
金汁,一民间中药名,将收集来的粪便,加上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红土。经多道工序后,埋入地下至少一年,一般20~30年后,形成的中药:主治:天行热疾中毒。
"金汁"制作得经过繁琐的工序。"必须是十一二岁的健康童男的粪便。" 收集粪便的时间,也有讲究,"须是深秋入冬时,因为这样的季节不容易拉稀"。一年到头,只选用冬至前后一个月的粪便,据说,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粪便比较不那么臭。也有个说法是,这样的天气不容易孳生细菌。老师傅将四处收集来的一担担粪便倒入大木桶里,往里加水、土。水,最好是上好的井水,土得是红土,然后用力搅拌,一遍遍淘洗,去除杂质。接着用细纱布过滤,最后剩下的粪水入陶瓮,用黄土加封,埋入土里。以碗和碟盖住陶瓮,再用加了盐的黄土加封,埋入土中。"至少得存放二三十年,越久越清,越好!"
健康儿童的菌群以益生菌为主,菌群复杂,入土无氧发酵,发酵后的产物为含大量各种抗生素的液体。只不过古人并不知道抗生素的概念。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6 19:56:05 +0800 CST  
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孙思邈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18 16:57:59 +0800 CST  
整体与局部的思考
西医的微观化自然是局部性的杰出代表,局部到极点必然又回归整体。中医讲求的是整体思维,但是没有局部的细致入微,整体的大厦基石不稳有造成大厦坍塌的危险。
局部的本质是什麽?整体的本质又是什麽?没有局部何来整体?可是从局部追求到基因时代还是无法根本性的理解整体的全貌,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面对癌症、渐冻症、糖尿病、乙肝等,小到高血压等,目前的医学都没有从根本性的解决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中西医都不例外。中医理论上讲求整体综合治疗,实际当中中医像西医的治病思路比比皆是。
凡药物都是以药物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这不是中医的专利。只有立足于人体的自愈才是整体的本质,这是哲学上讨论后必然的结论。
理由如下:
1、人是靠营养才能活的,靠药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吗?这是2分法的绝对辨证法。
2、基于第一条,人是肌体是基于环境提供的能量代谢而营造的层层复杂的代谢性立体多维网状结构,而不是基于药物的代谢结构。
3、从第二条推理,药物只是在某个环节促成了代谢结构的自我恢复,这种促成带有很高程度的精准性,
4、从第三条这种高程度的精准性,加上人体系统的复杂性还没有完全破解,可以推理,药物治疗带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对于机理比较复杂的病症)。
5、从以上几条推理,复杂机理的病症最大的希望在于人体的自愈性。
故可以推出一个结论:能根本性改变高血压、糖尿病、乙肝、渐冻、癌症等复杂疑难病症的还在食物与自愈。从最小的老弱病人常见现象-四肢不温症状开始才是整体大厦基石的影子。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22 16:46:59 +0800 CST  
站在更高的维度看细菌细胞真菌病毒的联合作用
有现代科技研究资料显示肠胃道细菌是人体细胞的10倍。从前文说过的宇宙真理之能量代谢途径,人类食物链的“根系”在肠胃道。这两者一结合看,从细菌细胞等小单位一直到器官肌体的构成分明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态能量金字塔结构。位于塔底的就是肠胃道菌群,其上是菌群与细胞的协同作用,再其后才是肌体的一个个功能单位。
金字塔的自身的稳定性决定整体的抗病能力,而赖以从塔底层层构筑的基础尤其重要,足以决定该金字塔在内外环境变化运动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张杲的脾胃论不能说是伤寒论之后世大师走入偏颇,而是生命的探索之旅,是大师敏感的思维感受到了这个基础的重要性。
有研究资料显示虽然人体内总的菌种大体相同,但菌群结构的比例相同性不足10%。这足以显性地证明人体健康为何显示如此巨大的差异。
也只有充分从不同行业的不同的前沿研究资料中寻找生物体的整体相似性的那部分含义,才能站在高度更高更更高的维度来观察微观世界前沿发现所具有的整体意义。而中国先贤已经敏感的觉察到了叫形而上的东西。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25 07:52:58 +0800 CST  
细菌真菌病毒人体细胞大小的意义
一般球菌的直径约lμm,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3μm,宽0.3~0.5μm。大的杆菌如炭疽芽胞杆菌长3~10μm,中等的如大肠埃希菌长2~3μm,小的如布鲁菌长仅0.6~1.5μm。螺形菌的长约3-50μm。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左右,不同病毒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毒(Geminiviruses)直径仅18-20nm,最大的动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达300-450nm×170-260nm,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病毒粒子大小为80nm×790-14000nm。
真菌与动植物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直径平均: 1~10μm;真核细胞直径平均: 3~30μm;某些不同来源的细胞大小变化很大:人卵细胞:直径0.1mm;鸵鸟卵细胞:直径5cm;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
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现象被称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按照常规的组织学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人体细胞类型约有200余种。这些细胞在人体中呈现有序的空间分布。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共约有40万--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除成熟的红血球外,所有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作用的中心。
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而175000个精子细胞才抵得上一个卵细胞的重量。
肠粘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小时。
毛细血管(capillary)是管径最细,平均约为6~9μm。毛细血管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血流很慢,通透性大,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初生儿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远较成年人为高。青霉素: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浓度低,但脑膜炎时,透入量可明显增加。头孢: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拉氧头孢、头孢吡肟(可透过炎性血脑屏障)以上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氨基糖苷类: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四环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氯霉素:脂溶性高,脑脊液中浓度较高。美罗培南:能很好的穿透进入包括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在内的大部分体液和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人参皂苷Rh2是日本科学家北川勋在1983年首次发现的。人参皂苷Rh2属于天然小分子、脂溶性物质,易透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生物利用度高。氯硝西泮、盐酸帕罗西汀、利培酮均是作用于脑部神经的,必须通过血脑屏障才能发挥作用.
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除了根据抗菌药的抗菌谱和细菌药敏情况选用抗菌药物外,还应注意所选用的抗菌药是否能透过血脑屏障,是否能在脑脊液中达有效血药浓度。若选用的抗菌药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或不能在脑脊液中达有效血药浓度,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 l )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的抗菌药:氯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磺胺喃吮、磺胺甲嗯哇、复方磺胺甲唔哇(复方新诺明)、利奈哇胺、甲硝哇、替硝哇、奥硝哇、氟康哇、伏立康哇、异烟阱、利福平、乙胺丁醇、毗嗦酞胺。
( 2 )脑膜有炎症时,静脉给予较大剂量,在脑脊液中可达有效杀菌浓度的抗菌药:青霉素、氨节西林、阿莫西林、呱拉西林、梭节西林、头抱他吮、头抱曲松、头抱唆肪、头抱吠辛、头抱西丁、头抱毗厉、氨曲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一倍他米隆、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利奈哇胺。
( 3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苯哇西林、链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两性霉素B 、酮康哩、大环内酷类。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26 14:08:33 +0800 CST  
抗生素(来自网络资料)的审视
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抗生素则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菌体细胞DNA、 RNA和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特定环节,干扰细胞的代谢作用,妨碍生命活动或使停止生长,甚至死亡。而不同于无选择性的普通消毒剂或杀菌剂。抗生素的作用具有选择性,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一样。对某种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种类称为该抗生素的抗生谱(抗菌谱)。各种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的有效浓度各异,通常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抗生素的抗菌强度,简称有效浓度。有效浓度越低,表明抗菌作用越强。
抗生素基本分类:糖的衍生物:主要由氨基己糖的衍生物组成。多肽类抗生素:主要或全部由氨基酸组成,有多肽或蛋白质的某些特性。多烯类抗生素:分子结构中有多个双键。大环内酯抗生素:由一个或多个单糖组成并与碳链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芳香内酯化合物。四环类抗生素:都具有四个缩合苯环。嘌呤类抗生素:都含有嘌呤环。
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毒性反应;2、造血系统毒性反应;3、肝、肾毒性反应;4、胃肠道反应;5、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6、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7、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抗生素是某一类细菌产生的二次产物以及人工模拟合成的。具有对于该菌类有利却对于其他很多菌类不利的的特点。在治病时该种排他作用很好地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同时也大大打击了有益菌的繁殖,有时候是毁灭性的打击。人类细胞是在菌群的金字塔上层,而对于该层面与菌群的直接的协同关系可以说目前还一无所知。我们只能从已有的不良反应来推测可能有的关系。细菌等小的生命体都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大量的应用抗生素,能生存下来部分的越来越适应该种抗生素,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而人体靠的是整体的协调性,一旦该协调性越过临界点生命走向终结。人体益生菌需要对付人类造出来的各种抗生素,可以想象这样的打击对整体而言具有毁灭性,而超级病菌只要存下来就能破坏。我们有社会经验的都知道,建设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协同,而破坏却简单的多。建设需要大众的努力,破坏只有一两个足以。再说抗生素对于其金字塔上层的细胞的打击大到多大程度,虽然还没明确的观察到,但可以想象。就拿有害菌大肠杆菌来说,平时却在制造维生素K,只有条件成立才危害人体。人体生命是靠所有细小单位生命体共同协奏的交响曲,该交响曲的曲调旋律构成健康的本质。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最重要的是生命之火的健康程度。抗生素对于整体协同的打击就是在抑制生命之火,过后这把火的恢复程度取决于整体菌群和细胞以及众多肌体的恢复程度。这在多大程度上是可恢复的还是个未知领域。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0-27 08:25:00 +0800 CST  
食物VS药物
一般人身体病了,不舒服了,求医,最后通常求助于药物,这几乎是不变的逻辑。可是民以食为天,只有食物才真正是人体需要的东西。
这两天又有耳鸣加重的迹象。哪怕气能运用自如,运功的时候是好的,舒服了,过半天有感觉不对头了。前几天还好好的,什麽都几乎没变。从睡眠、饮食、运动等等地毯式搜索了一遍,终于找到了源头,一罐嫩姜,某著名大超市买的。平时常吃醋泡姜,故由于习惯性以为,都没有看配料表,还吃了不少。
配料表如下:姜芽、水、食用盐、白砂糖、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柠檬黄、苹果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柠檬酸、冰乙酸、甜蜜素、安赛蜜、阿巴斯甜(含苯丙氨酸)、糖精钠、焦亚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稳定剂)。以上配料表看出什麽来了吗?十四种食品添加剂!为了节省白糖用量加了三种甜味剂,为何是三种呢?这不是很奇怪逻辑吗?是为了躲避规范用量的上限!可是各种添加剂加起来的总量没有规定啊。同理,四种有毒的防腐剂,一种很毒的稳定剂,为了模拟醋的味道加了三种酸、还有着色剂一种,味精一种。这样的食物轻则立刻造成菌群失调、不亚于吃抗生素,重则不好说了,直接挂了你还找不到原因。不靠谱的管理体制给无良商人大开方便之门,添加剂已向全社会蔓延,无孔不入。
自责自己还是管过食品工厂的呢,稍微不注意就着了道。这件事又给脑袋再次再次再再次拉响警钟。这哪里是在吃食物,分明是在吃毒药。只要是加工食品就有可以着无良商人的道,着这个不靠谱管理体制的道。前天还在纳闷,这么好的生活习惯,一个喷嚏能眼冒金星达一分钟之久,这还让不让人活。
这样的情形哪怕再厉害的医生都难以找出原因来,不是机缘巧合,我又怎能找出原因?这是食物有毒的一面。食物的食用量是远超药物的,可以想象想要药走轻灵门都没有。古代即使很对症很有效的方拿来现在用需要打个问号。古人的智者告诫后人,食吃七八分饱,但现代食品的有毒化不是古人的阴阳理论能想到的。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01 09:44:09 +0800 CST  
从神曲了解古人治病的经验来由及对于未来的意义
中医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时间实践检验的,中医有效的方常常躲在无名的角落但又经常发出熠熠之光。很奇怪,很多中医理论在现代知识结构的审视下漏洞百出,可是由其演绎的组方常常出其不意疗效卓绝。
网上考证,“神曲”是汉代名医刘义研制出的一种医治消化不良的名药。传说,神曲的问世之初,却是受到了野生动物自疗行为的启示。一段时间,刘义发现自家鸡窝里的鸡蛋经常丢失,便留心观察,发现是一条火练蛇所为。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条蛇。他用石灰裹着石子做了几枚假蛋,又在假蛋外面涂上一层鸡蛋清,放在鸡窝里面,然后便守候在一旁。不久,他看到那条蛇爬进鸡窝里,将那几枚假蛋吞下了。不多一会儿,那蛇在地上痛苦挣扎起来,然后它忍着痛苦爬进草丛里,拼命地吞食一种毛绒绒的小草。不多时,蛇排出了一堆粪便,然后无事地爬走了。刘义想,这种草一定能治消化不良。于是,他以这种草为主药,研制出治疗消化不良的名药神曲。
传说往往相当地不靠谱,从神曲的组方基础可以逻辑上推断,最主要的是古人从食物发酵出能吃的有益食物,借助于发酵的神奇把发酵的场所搬至体内来达到消食的目的,实际结果消食就是养脾,后来又加上一些功能性的药物才是神曲最后的由来,这样的逻辑才符合人类实践经验发展的逻辑。
用现代知识再次审视神曲,中医的经典必将再次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
楼主 股市行者修炼中  发布于 2017-11-02 12:15:25 +0800 CST  

楼主:股市行者修炼中

字数:230

发表时间:2017-05-06 04:03: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01 22:42:11 +0800 CST

评论数:22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