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荟萃地上文物最多的地方之第三篇·太原--晋祠与双塔寺》

晋阳城被赵光义亲手毁灭了,变成了现在的地下废墟。太原古城难以复原,现在看到的是太原新城。下面再详细说说赵光义毁晋阳古城,建太原新城。

宋太原城的建置和规模(太原道--《宋太原城初探》)节选

宋太平兴国四年,灭亡北汉,烧毁晋阳,将并州治所迁于榆次。然而,事与愿违,三年时间的实践证明,“榆次地非会要”,起不到率领并州北拒强敌的作用。赵光义遂命其宠臣潘美选址晋阳城废墟之北三十多里的唐明监,新筑太原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原城告竣,立徙并州冶所于斯。这座新城,从政治上、经济上、规模上都不能与古晋阳同日而语。

唐代晋阳是国之“北都”,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三都”并称于天下。五代时的晋阳,或誉“北京”,或置大府,是为通都大市。而宋新建太原城,被撤掉了“府”的建置,降为“紧州”。我们知道,“府”是唐至清千多年来地方建置,唐代把京师和陪都所在地的州,升置为府,宋代这种府的设置较唐代有所增多。但是,恰恰就是在这个“府”渐增多的时候,太原被降级为“紧州”。紧州,是个什么等级的建置呢? 《宋史·地理志》和《文献通考·职官考》中说的明白:宋代的“州”级建置,分为十三个等级,即“辅、雄、望、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可见,宋新建太原城的政治地位迅速下滑,从原来的一级“府”降为“州”的第四个等级“紧级”,所以叫“紧州”。

宋新建太原城的规模,据《永乐大典·太原府》所载: “周一十里二百七十步,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四门,东曰‘朝曦’,南曰‘开远’,西曰‘金肃’,北曰‘怀德’”。与唐“太原三城”,“周四十二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三十二步”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宋太原城自创建后,因其为并州冶所,更因其地处宋与辽两国相接的边陲之地,为加强其军事防卫能力,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后,又陆续增建了南关城、东关城和北关城。史载,所以增建这三座关城,就是为了“以处屯兵”。此外,宋太原城还包括一座城中之城,它的名字叫做“子城”。对于子城,《永乐大典·太原府》载:“周五里一百五十七步,宋太平兴国七年筑。四门,南门有‘河东军’额,因唐旧也,鼓角漏刻在焉(民间谓鼓角楼)。余三门相承以子东、子西、子北目之。”

综观宋太原城,规模和等级虽远逊于毁晋阳城,但是,小则小矣,军镇性质未变。一座大城套一座小城,还有三座关城,共有五城之多。

宋建太原城简图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18:12:22 +0800 CST  
关于“丁字街”与“锦绣太原城”

多年来,人们一说到宋太原城,便会说到“丁字街”如何,如何。“锦绣太原城”怎么,怎么。

追根溯源,关于太原“丁字街”的各种说法,来自于金·元好问的一句诗:“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元代以来人们依据元诗,衍演出:赵宋王朝认为太原有龙脉,为了钉破龙脉,所以在筑太原城时,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衍演出:因太原城处边陲,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横冲直闯,所以只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路。更有甚者还说:太原城修丁字路是为了防止囚犯逃跑,因为丁字街像迷宫,不易辩认。云云。其实,上述说法或为主观意测,或为片面理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试问那一座城市没有丁字街?那一座城市全是十字路?而且,元诗讲得清楚,是“官街十字改丁字”,并不是讲得每一条街都改为丁字街。

何为之“官街”?《世说新语·识鉴》说:“苻坚将问鼎”。南朝梁刘孝注此句说:“坚六岁时,尝戏于道,正见而异焉,问曰:‘苻郎,此官街,小儿行戏,不畏缚邪?’“《晋书·苻坚载记》云:“高平徐统有知人之鉴,遇坚于路异之,执其手曰:‘苻郎,此官之御街,小儿敢戏于此,不畏司隶缚邪?”’这两段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古代之官街,是官之御街,是城中官家行御的大街。并不是一般的街巷。宋太原城中的官街道只有四条,各通四门,因四座城门并不垂直,也不水平,加之子城占据城中,所以形成了“官街丁字”的格局。元好问在世时,定然来过太原城,所以清楚城中“官街丁字”有别于其它大府“官街十字”的情况,以至于有感而发:“官街十字改丁字”。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南人鬼巫好(礻畿)祥”,即赵宋统治者非常迷信,风闻太原有“龙脉”,害怕再出李渊、李世民、李存勖、刘知远这样的人,所以把太原城的官街修成“丁”字形,取“丁”、“钉”同音之意,妄想钉住并州,再不要出与他们争天下的人,好保赵宋万代永祚。

但是,不论怎样解释,我们只能理解为:宋代太原城只是“官街丁字”而不是大街小巷都是“丁”字,所谓防止北方民族骑兵横冲直闯,所谓防止囚犯逃跑,似属无稽之说。

至于“锦绣太原城”,决不是指宋太原城,更不是指太原城周围的山上原来绿树葱笼,而是专指明代拓展后的太原城,周环二十四里,城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尤其是全城都用大砖砌就,八座宏伟的城门与瓮城,城墙之上有十六座伟岸的大城楼,城之四隅有四座高大的城角楼,而且沿城还有九十座小楼,近万个垛口,恰似锦绣的金城汤池。这一点《阳曲县志》上说的明白:“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

关于宋太原城之初探,因其城在金灭宋、元灭金的两次大战中,深受损毁,明初拓展之后,古迹已是凤毛麟角,仅从文献、遗存旧迹和街巷名称,进行探索和考订,失缺失误,很难避免。借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之机,不揣孤陋,呈献于市民之前。

---太原道(2003-01-03)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18:22:40 +0800 CST  
战略要地,兵家必争。赵光义建起的新太原城,又在金灭宋、元灭金的两次大战中损毁严重,致现存古迹寥寥无几。

然而,解放后太原的古迹毁损更是令人扼腕叹息!下面是【中华史林】“文革”期间被毁文物古迹知多少太原文物被毁记载:

“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掉。山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到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无知者无畏,这就是现状!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18:47:42 +0800 CST  
大家对太原的历史起落有了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 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

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阎锡山像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1:11:52 +0800 CST  
名字由来

阎锡山小名叫万喜,有一天,父子俩走在街上,见许多人围着看告示,挤进去一看,见是山西武备学堂招生,回家后,父子俩商量了一夜,就决定前去报名。当天夜里,阎父阎书堂翻来复去地怎么也睡不着。想到儿子如果考进武备学堂,毕业后就成了带兵的武官,人前该何等光彩?后来,猛地想起,如果儿子做了官,还叫小名,“万喜”“万喜”地到处叫,实在不雅,就想给儿子起个响响亮亮的官名。因为阎书堂素日迷信,就又想到该给儿子算个卦,看能不能考取,顺便请算命先生帮助起个官名。

阎书堂把阎万喜的生辰八字,告诉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认真推算了一番后,说阎万喜五行缺金,这次考试一定得中。阎书堂又请算命先生结合阎万喜的命相,给儿子起个官名。算命先生摇头晃脑了半天,经过再三推敲商酌,最后决定叫“锡山”。从此,阎万喜就改名叫阎锡山了。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1:15:11 +0800 CST  
少年时代

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阎锡山故居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1:20:58 +0800 CST  
留学入同盟会

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六月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入日本士官学校。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阎锡山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青年阎锡山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1:29:28 +0800 CST  
掌握山西新军

1909年(宣统元年),26岁的阎锡山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当年11月,奉召赴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列上等(分优上中三等),被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相当少尉)的军衔。当时陆军部提出新军协统以下军官须以学生或带过新军者充任,阎锡山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在此前后,阎锡山同其他同盟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1:41:22 +0800 CST  
朝廷惊恐,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吴本向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参加过唐才常的自立军反清起义和华兴会的长沙起义,早已是个革命者,此时准备联合山西民军在北方革命,遂邀阎于1911年(宣统三年)11月4日在娘子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阎即派兵一营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挥师北上推翻清廷。袁恨之入骨,收买吴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遂告失败。1911年(宣统三年)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犯山西。1911年(宣统三年)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采纳同盟会员景梅龙的建议,决定分兵南北,继续战斗。阎率民军一部北上绥远,曾攻克包头、萨拉齐并向归绥(今呼和浩特)进军;副都督温寿泉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配合山西民军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以后,阎锡山于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的军权。参加辛亥革命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2:07:16 +0800 CST  
三不二要主义

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迫使阎锡山接受教训,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后来阎锡山概括为“保境安民”,要求“与邻省联络,使能不为我患,或竟邻疆乐与合作,进而为我用,代我御侮”。至1924年(民国十三年),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对内,阎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于1917年(民国六年)10月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1918年(民国七年)4月以后,阎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阎锡山改编村制,以5户为邻设邻长,25户为闾设闾长,村设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对贩卖和吸食毒品、窝娼、聚赌、偷盗、斗殴、游手好闲、忤逆不孝等坏人进行感化教育和处罚;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2:29:22 +0800 CST  
下面是 转载 并州布衣的博客《阎锡山一个被历史误解的人 》的博文(图片楼主为添加

说到过去的山西,始终绕不过一个人,此公便是掌权山西三十八载的阎锡山先生!外省人称阎老西,有人说他特小气,请客吃饭,一盘豆芽,一盘花生豆。修建的窄轨铁路,蒋介石和日军的火车也没办法开进来,人们谈论阎锡山时的关健词,不到翁、保守守、旧机者、军阀。有的影视剧完全丑化阎百川先生!

居士是山西人.自然有强烈的山西情结. 当我们透过沉重的历史烟云,复杂的历史现象,我们应该对阎锡山做一个怎样客观的评价,如何还原其本来的面目。也许很多历史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露出其真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离得越远,看得越清。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2:43:14 +0800 CST  
居士试图以几个问题,来探讨阎锡山对山西的贡献。

一.同蒲窄轨铁路之修建

清末民国的中国铁路修建.一则外国人修建.二则国人向外国贷款修建. 以一省之力修筑了长达 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的,只有山西的阎锡山先生。

1932年阎锡山提出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在经济上要“发展公营事业”,铁路也属于公营事业。要修路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两个测路工程师认为工程艰巨,费用浩大,建议修窄轨,阎分析研究,采用了建议,并于1933年 3月专门编成《山西修筑窄轨铁路之理由》一书,阐明投资少。得利快之好处。为了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实行修成一段,就先行营运。1934年 5月,太原至介休段竣工,7月1日就正式营业,当年就运送旅客76万人,运货57万吨;第二年原平至临汾铺成,就运送旅客 27.5万人,运货 43.5万吨。1935年营业进款额为 178.64万元,货运收入增加 78.7%,纯盈利116. 4万元,同时为了降低筑路费,还采用了兵工修路的方法。

同蒲铁路的快速修建竣工,对于国民政府抗击日寇入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山西,中央军及八路军得以快速入晋参战,全以凭借同蒲铁路快速直达太原,以及大批军火,物资,迟滞日军进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铁路快速修建成功,大大提升了山西人自豪感。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2:51:11 +0800 CST  
二. 西北实业公司的建立

民国山西西北实业公司聘书
http://img3.laibafile.cn/p/l/256989010.jpg(作者原配图)
阎锡山提出“造产救国”、“建设西北”口号。1933年8月1日,西北实业公司正式成立,都是规模较大的工厂,如煤矿、铁矿、炼钢、机器、兵工、化学、机车、耐火、洋灰、电化、发电、造纸、毛织、皮革、印刷、卷烟、火柴等厂.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资本体系,资产达到 2亿银元。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少,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在国内名列前茅。为山西工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太钢、水泥厂、面粉厂、卷烟厂、西山矿等等都是西北实业公司沿革而来。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2:56:22 +0800 CST  
布衣藏(作者)民国委任状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2:58:38 +0800 CST  
三.守土抗战

忻口战役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太原会战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北部忻口地区抵抗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进攻的防御战役。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但在这次会战中,中央军、晋绥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忻口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和不可一世的骄蛮姿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打乱了日本妄图速战速决,6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支援了平汉路中国守军的作战,为平汉路中国守军集结、南撤赢得了时间。

忻口战役后日军占领山西大部。阎先生退守山西吉县克难坡弹丸之地,8年抗战始终没离山西一步。抗战中沦陷区死守国土的大员,阎先生乃第一人。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3:02:34 +0800 CST  
四.大兴教育

被称为民国教育的典范。阎锡山曾留学国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治学方面,卓有成效。阎锡山办教育,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搞好山西经济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实行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百分率,即使是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更何况,中国的这一历史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在一个战争频仍、离乱不断的环境下,一省的入学率还能达到这么高,作为后人的我,除了感佩,还是感佩

阎锡山统治时期,山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布衣儿时居并州路, 附近桥东街、东岗巷等多棚户区,大都是河南、山东、河北人,曾问父亲“他们来太原做什么”。父亲小声说“过去太原好.人们能吃上饭”。

现在山西的资源优势很明显,但山西的资源却没能满足山西人民造福山西百姓,却派生出“煤老板”“煤官”。悲哀···山西的公仆们,你们面对阎锡山先生,面部是否有些烫感,如果你们面不改色心不跳。布衣则无语···

阎锡山题(作者原配图)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3:07:06 +0800 CST  
历史就是这样任人评说,孰是孰非?盖棺定论!但大多真相何时解密?还很难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像一个世纪前的山西那样大力发展,我们现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国家发展,教育先行。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3:26:44 +0800 CST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3:29:46 +0800 CST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3:30:56 +0800 CST  




楼主 南坡清泉  发布于 2016-08-16 23:32:27 +0800 CST  

楼主:南坡清泉

字数:73010

发表时间:2016-08-14 04: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4 20:25:51 +0800 CST

评论数:27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