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游记]中印边境行

车的后备箱里扔着个235的轮胎回到旅馆,这可让我伤透了脑筋。这个轮胎实在没有地方放,安在车上它显不出来,放到车里可是太占地方了!我的后排座椅是放倒的,这样,后面有了一张床,上面堆着我的睡袋、大衣、备用油箱、吃的、喝的。多了个轮胎,是立着也不是,平放也不是。这时我想起,按照狮跑的说明书,我的前面副驾驶座位,靠背是可以放倒的。这样,把轮胎平放固定在前座上不就行了嘛(图49)。


图49—狮跑说明书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15:22:40 +0800 CST  
可是,想放倒这个座位可费了劲了,琢磨了半天都没有成。咱不明白,专业不会不明白吧,于是我开车又到了4S店,找到黄工,和他们技术人员一起鼓捣了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你这车的前排座椅就没这功能,就没给你安能放倒的座椅。
我这车可是4驱手动挡的,想来所有的功能都应具备的。看来还是防不胜防,一不留神,有的功能就被精简了。

这事还得我自己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前座不坐人,把座椅一直推到最前面,让轮胎立在座椅后面,背着它。后面,依然是我的“床”(图50)。


图50-

车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准备继续中印边境的行程。起亚4S店离拉萨烈士陵园很近,抽了个空,我又去瞻仰了拉萨的烈士陵园。

明天一早,接着出发,去下一个边境县----山南地区的隆子县。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15:24:30 +0800 CST  

6月7日一早,我离开拉萨,向南去下一个边境县--山南地区的隆子县,在隆子县的俗坡,再向东开,最后要抵达隆子县的扎日乡。我很喜欢山南地区一路的自然风光。(图51)


图51—山南风光


从山南的泽当镇出发,顺着S202省道,向南60公里先翻越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再走35公里翻越5102米的雪布达拉山,然后到达俗坡。
俗坡,距泽当镇大约120公里,据说海拔3800米,是一个三岔路口。向南,通往隆子县城和错那县城。向东,通往隆子县的三安曲林乡和扎日乡。这里设有一个边防检查站,凭边防证放行。

由于今天没有打算去扎日乡,过了俗坡,我就直接开车往南,25公里就是隆子县城。由于S202省道都是柏油路面,车速很快,才过下午四点钟,我就到了隆子县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0:58:18 +0800 CST  

隆子县位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北麓。全县面积1056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为81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全县辖2镇9乡,总人口35248人,居住有藏族、汉族、珞巴族等十几个民族。县城海拔3980米,距地区所在地泽当147公里。内地对口援建城市为湖南常德,所以,县城中心的广场叫做“常德广场”(图52)。


图52—隆子县常德广场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0:59:52 +0800 CST  
我从常德广场开车绕了一个圈,来到政府大院的后面。政府招待所就在这里,走进楼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一会儿,服务员来了,开了房间给我看。要住的话,这么三层楼就我一个人住,真有点孤零零的感觉,而且价格也不便宜。看看时间还早,在县城也没什么事干,我临时决定继续上路,赶到下一站去住。

车开到了隆子县加油站,一问,这里没有93号的汽油,只有90号的。我拿不定主意加不加。翻开车的维修手册,上面写道:
“为使发动机保持最好的动力性和经济型,请使用93号国3标准或级别更高的汽油。您的新车只有使用规定标号的无铅汽油,才能表现出最好的性能,并减少尾气排放及火花塞的积碳。”

加还是不加?加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不加的话,就得改变行程计划,要先去错那县,到错那县去加油。错那也是边境县,不知错那有没有93号的汽油。我真是内心纠结,车就在加油站停着。

加油站的老板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对我说:“加吧,加了没有问题的,县里所有的车都在我这里加油。”
当然,不加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没有油,车是开不动的。最后,我决定就在这里加吧。在这里加满了油,是足够到扎日跑一圈回来的。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02:07 +0800 CST  

我重新向北开车回到俗坡,然后从那里右转弯向东,上了通向三安曲林乡的土路(图53)。


图53-通向三安曲林乡的公路1

从俗坡出来,就开始爬山。由于海拔已经在4000米以上了,没有什么树木和灌木的生长,山显得贫瘠和荒芜,六月时节,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公路盘山而上,路面比较宽阔和平整。最初,这条公路是在1962年战前,西藏军区根据作战预案,在山南地区组织力量抢修出来的,从曲松县邛多江一直修到至隆子县三安曲林乡(图54)。


图54--通向三安曲林乡的公路2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04:42 +0800 CST  

由于临时决定今天往三安曲林乡的方向走,路书都没有准备,资料都在笔记本电脑里,手头只有一本地图。从图上估计从俗坡到三安曲林有90公里,今天是赶不到了,可以到它的前一站—雪萨乡。
路上没有见到来往的车辆,似乎只有我一辆车在山路上。随着天色渐渐变暗,我的心情也变得有点紧张。在西藏,为了安全,我是坚持不开夜车的。所以在天黑之前,一定要找到住的地方。
我把从俗坡到雪萨乡的路程估计短了,以为也就30多公里,不想,一直跑到42公里才看到雪萨乡。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山了,今晚就住在雪萨乡了。我沿着公路往前开,想找一个理想的停车位置。或者找一个路口下去,再找地方停车。西藏的乡都很小,雪萨乡就是在公路的一侧盖的,公路的另一侧就是峭壁,根本没有路口,而我又不想在公路边停车,于是就一直慢慢往前开,就这样一直开到雪萨乡的最东边,眼看就要开出去的时候,看到一个栏杆横在路上,这里又是一个检查站。
这个检查站就是路边的雪萨乡派出所。派出所是新建的,有一个院子,可以停车。我喜出望外,干脆就把车停到派出所吧,安全又方便。但是能不能让我停呢?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06:50 +0800 CST  

我一把方向就把车开到派出所的院子里。
门房里走出两个年轻的藏族警察。我把情况和他们讲了讲,他俩一商量,爽快地说,那就把车停在这里吧,顿时我心花怒放。这时,楼里又走出一个圆圆脸的年轻警察,看样子像是汉族人。看见我们在说话,上来问问什么事。知道让我在这里停车以后,就对我说:“走吧,饭好了,一起吃饭去!”
怎么净遇好人呀,停车不说,还能蹭饭!我真是感动不已,马上跑回车上,取来一个红烧肉罐头,只当再加一个菜!
就这样,在西藏的一个偏远乡间,我认识了三个年轻警察,藏族警察索朗多吉和索朗次仁,汉族警察唐刚。
唐刚来自四川,警校毕业的,做饭麻利得很。转眼,红烧肉罐头就变成了一盘菜。他告诉我,派出所负责乡里的治安,除了警务工作,他还负责烧饭买菜。他还说,你要采虫草的话,就找索朗次仁,他是批虫草证的。大家就笑。
他们坚持不让我晚上住在车里,安排我住到门房,就和索朗多吉和索朗次仁住一起,那里正好还空一张床。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想今天的经历,很有意思。索朗多吉和索朗次仁在看电视,我躲在被窝里,悄悄给朋友发个了短信,说我今天折进局子了(图55)。


图55—雪萨乡派出所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07:57 +0800 CST  

6月8日一早,我离开雪萨乡前往扎日乡,路程还有130多公里。途中要经过三安曲林乡,路程是40多公里,今天再走这条路,心里就踏实多了,昨天知道每天都有班车到三安曲林乡,说明起码到三安曲林这一段的公路状况应该比较好的。
车开了一个半小时,远处半山腰山上展现出一片庙宇。看看里程表,应该快到三安曲林乡了。那山上的寺庙就应该是三安曲林寺了(图56)。


图56—三安曲林寺(1)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0:21 +0800 CST  

车刚开进三安曲林乡,就看见了通往三安曲林寺的路标。看看上山的路又陡又窄,还有胳膊肘弯,我就放弃了开车上山的念头。把车在山下停好,顺着上山的小路,来到三安曲林寺的大门前。直到这会儿,我才确信,这儿,真的是三安曲林寺(图57)。


图57—三安曲林寺(2)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1:53 +0800 CST  
然而以前,三安曲林寺在我头脑里是另外一个样子,那是在做准备工作时,从百度百科和百度图片上查到的“三安曲林寺”的样子(图58)。


图58—百度百科和百度图片上查到的的“三安曲林寺”图片

从图(58)上看,寺庙的正门修缮得非常漂亮。我也信以为真了。我真以为这里应该是一片平地,这么漂亮的环境,使人联想到这里的旅游开展得很好,接待游客的设施也应很齐全。
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网络也有忽悠人的地方。不知道这是从哪找来的照片,被移花接木到了三安曲林寺。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3:22 +0800 CST  

三安曲林寺的大门是虚掩着的,我推门走进去,右手边就是一个灶间。两个年轻的喇嘛和一位藏族大姐在里面。我说:“我是从北京来旅游的,可以进去看看吗?。”
那位藏族大姐说:可以。接着就安排一个脸色微黑的喇嘛,带我去参观。这里说是藏族大姐,兴许年龄还不如我大,姑且就这样称呼吧。

出门在外时的称呼有时很难把握,中国的老话是说:出门三辈小,见了姑娘叫大嫂。这话后来落伍了,改为统称“同志”了。文革以后,“同志”这个称呼又不时兴了,再说后来,这个称呼成了同性恋之间的称谓,就更不好随便乱用了。在“同志”之后流行的,是统称“师傅”,不论男女。那时候的“师傅”,属于尊称。后来,“师傅”这个词也不用了。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称呼“先生”和“小姐”。不想“小姐”这个挺圣洁的词,后来也变味了,成为专有名词了。当下流行的是“称兄道弟”,见着谁都“哥呀”“姐呀”地称呼,显着亲近。

看看这位藏族大姐挺和气的,我就悄悄问她,对这两个年轻的喇嘛应该怎么称呼,是不是应该叫“师傅”。不想,藏族大姐听了哈哈大笑说:“叫什么‘师傅’,就叫 他们‘和尚’!”这一下倒闹得我不知如何是好了,不知道藏族大姐是不是在开玩笑。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4:27 +0800 CST  
陪我参观三安曲林寺的喇嘛,汉语说得不大好。但是,他还是很尽心地带我参观了整个寺庙,我们从寺院的最下面,一直走到寺庙的最高点,从这里可以鸟瞰山下的乡政府和远处的村庄。寺庙左边的盘山公路,就是通向扎日乡的道路(图59)。


图59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5:37 +0800 CST  

对于宗教,我始终抱有敬畏的态度。比如藏传佛教,其博大精深,不是我这样的人三两天可以搞得懂的,所以,我也很少提问,光看这寺庙的建筑就够我赞叹不已了。

由于第一次到西藏的时候,去过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所以,这次到西藏,我只参观不收费的寺庙。我认为,寺庙、教堂都是拯救灵魂净化心灵的地方,是宗教传播的场所。寺院是不能收门票的,收门票是违背佛教本意的。内地的佛教寺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种就是收门票。另一种像河北的柏林禅寺就是不收门票的。在西藏,也有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不收门票。比如这次来的路上,我去了类乌齐的查杰玛大殿。到了门口,没有售票处,我也是问一声:我可以进去看看吗?
得到允许。我就在里面悄悄的看大殿,喇嘛在一边念他们的经,也不过问我。我觉得这样最好。查杰玛大殿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276年。其建筑集藏、汉、印度、尼泊尔风格为一体,边长53米,高度47米,是藏区最具特色的殿堂(图60)。


图60--类乌齐寺查杰玛大殿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7:59 +0800 CST  
为了表示我对三安曲林寺的感谢,我对藏族大姐说,我想给你们每个人照张相,可以马上印出照片给你们,留作一个纪念。藏族大姐用藏语对两个喇嘛讲了,然后对我说,可以,你要等一下,他们去换衣服。我说,你也去吧。她笑着说,我都这么老了,不去了。我说,不老,现在觉得老,再过20年,看现在还年轻呢!

一会儿,两个喇嘛换了衣服出来,看得出他们对照相还是很用心的(图61)。


图61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19:20 +0800 CST  
就在给两个喇嘛照相的时候,藏族大姐也出来了,大概是我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她。她还拿了转经筒和佛珠做道具,乐呵呵地照了一张(图62)。


图62

拍照完,回到山下,我赶紧接线,连打印机,发动车,然后把照片打出来,送给他们(图63)。


图63--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1 21:21:27 +0800 CST  
离开三安曲林寺,车没开出多远,就来到三岔路口。直行是到“陇”,向左是到“马及墩”(图64)。


图64—通向马及墩的路标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2 09:55:22 +0800 CST  
在西藏,许多汉语地名都是藏语音译的,所以,一个地方经常会有几种汉语音译的地名,实际上说的都是同一个地方。比如,路标上写的马及墩,也有叫“马其墩”的。比如昨晚住的雪萨乡,好多地方写的是“雪莎乡”。隆子县,也有写作“隆孜县”的。
现在要说的,就是“马及墩”这个地方。马及墩原是隆子县的一个乡,1999年与曲松乡合并组建了扎日乡。我今天要去的扎日,就是以前马及墩乡的地方。

说到中印边界反击战,就不能不提到马及墩。
这是印度军队在1959年侵入中国边境后,向我边防部队开了第一枪的地方。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2 09:56:48 +0800 CST  
1959年8月25日,马及墩工作队率山南军分区第一团第二连,进驻马及墩的雅列普开展群众工作。当该连前卫分队进至金古底时,入侵朗久的印军便无端向前卫分队开枪射击。前卫分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自卫还击,双方战斗约1小时。入侵印军被击毙2名,其余缩回朗久。
26日,入侵朗久的印军再次向驻马及墩的中国边防部队开枪射击,中国边防部队为了边境地区的稳定,未予置理。印军蓄意挑起事端后胆怯心虚,8月27日便撤出朗久,退往“麦克马洪线”以南。8月31日,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一团第二连进驻朗久。在中国政府为了有效地维持中印边界现状,确保边境的安宁,提出中印双方武装部队后撤的建议后,驻朗久的中国边防部队于1960年7月29日撤出朗久,驻守庄南和马及墩。
所以,我准备去看看马及墩这个地方。

我开车左转,上了通往马及墩(扎日乡)的路。从俗坡到三安曲林乡90公里虽然都是土路,却是很正规的公路,路边都有里程碑,但是里程碑只到三安曲林乡。再往扎日乡走就没有了,而且道路状况也不如前一段修得那么好(图65)。

图65—通向马及墩的道路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2 09:58:33 +0800 CST  
从三安曲林乡到扎日乡还有90多公里的路程。山里的天气变化很快,一会儿就下起雨来,整个公路变得泥泞不堪。我在路上挣扎了3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小村的三岔路口。由于没有路标,既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路分叉通到哪。
按照我在野外开车的经验,在不知道路的情况下,岔路走大的。看看右面的岔路比左面的宽,于是,一拐弯就向右拐了过去(图66)。


图66—曲松村的三岔路口

楼主 老北京B02  发布于 2011-08-12 10:00:06 +0800 CST  

楼主:老北京B02

字数:58822

发表时间:2011-08-05 18: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0:12:41 +0800 CST

评论数:5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