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洋到大西洋----自驾横穿欧亚大陆


冰路上飞奔的卡车,可以看到打开着的车门。车厢坐着的人应该是向湖东岸疏散的平民。


冰上交通最繁忙的时候,超过350名交通管制员在冰上昼夜值守,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引导车流。12月以后,数以千计的劳工在冰上昼夜不停的清除积雪,推到路两旁的雪堆成了几米高的雪墙。和他们一起坚守在冰上的还有气象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和防空炮兵。
所有这些人,工程人员,司机,交通管制员,高射炮兵以及千万普通劳工,他们的努力加在一起,在围城开始的第一个冬天给列宁格勒运去了35万吨物资,其中75%是食品,同时向后方疏散了50万平民。
湖边的人不多,一对情侣围着雕塑左侧的高炮转悠,两位摩托骑士在研究我们的车牌。小鱼举着GOPRO四处走动,自言自语。雕塑旁边有一方低矮的石碑,石碑上放着一顶锈迹斑斑的苏式钢盔,左边有个大窟窿。看那窟窿大小,多半是被德军飞机上的机枪打穿的,钢盔主人的结局不言而喻。碑面上印刻着布洛尼斯拉夫·克容的诗句:
“后代啊,你们要知道,
在那艰难岁月,
我们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从这里,拉多加湖的冰面上,
开辟了一条生命之路,
生命得以延续。”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3 20:56:20 +0800 CST  
我在给碑面拍特写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儿子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她说她去过中国。只是珲春这个地名的发音让她想了很久。显然,她对中国有不错的印象,也看得出来,她很高兴我们如此认真地参观属于她的民族的历史遗址。在两个大国,两个有过同样际遇的大国的国民之间,总是比较容易相互理解。
从“打破的包围圈”沿着公路继续向北,左边是幽暗森林,右侧是辽阔大湖。7公里后,树林里闪出一个小广场,“共青团员”号机车头安静的停靠在站台边。车头前方是47公里的里程碑和一个摆满鲜花的东正教十字架。
铁路线从这里开始向西南伸展,穿过森林。七十六年前,堆积如山的食品、油料、弹药;惊魂未定的疏散人群;成套的准备迁移到西伯利亚的工厂设备;博物馆的珍贵馆藏,都曾堆积拥挤在这里,成为那个乱世图景的一部分。
我蹲在铁路线旁,伸手摸了摸冰凉冷硬的铁轨,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小鱼在轻声哼着“青年团员之歌”,周围有鸟儿鸣叫。


暮色里的铁路线。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5 15:42:29 +0800 CST  

“共青团员”号机车头和“生命之路”47公里里程碑。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7 12:54:19 +0800 CST  

夏天里的拉多加湖,平静,温暖,许多人在湖里游泳。1941年,卡车队驶过结冰的湖面,就在这里开上岸,卸下救命的物资。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7 15:02:49 +0800 CST  
4.
7月28号,按计划好的行程,我们要去彼得霍夫,我告诉小鱼在离开之前我还想再从头到尾完整的走一次“生命之路”。
出发前,我们去了趟超市,补充给养。自打进俄罗斯后,经常没有时间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吃中饭,每到一处超市,我们总不忘买一个大列巴,配上红肠和从路边小贩手里买来的家种西红柿,黄瓜,美味说不上,填肚子是没问题了。
这样从东到西一路吃过来,我们也算尝过俄罗斯各地不同风味的列巴了。
但是掺了锯末的列巴,我没吃过,大概只有列宁格勒人知道那滋味儿。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7 15:36:04 +0800 CST  
1941年8月,巴达诺夫食品仓库被德军炸毁,列宁格勒人就开始吃掺了烧焦面粉的面包。这个大仓库储备着在列宁格勒一周的存粮。被烧过或者被消防水龙头浇过的面粉好歹还能算是面粉,后来加入进来的成分简直是花样百出——燕麦、酒曲、油渣、棉渣,到最后是印钞厂加工木材后剩下的“可食用纤维”。烤出来的面包与其书像面包,不如说更像板儿砖。
即使是板儿砖,也不是敞开吃的。1941年7月,开始食品管制以后,列宁格勒的体力劳动者一天还能分到800克面包,10月份以后这个份额被腰斩了,而到了11月,配额进一步缩减到250克,文职人员只有150克(10月底到11月初正是拉多加湖开始出现浮冰的时候,既不能通车,又妨碍驳船航行,运输部门拼劲全力也接济不上列宁格勒的每日消耗量)。
想象一下,在俄罗斯的11月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暖气,每人每天只有3两粮食(这3两里还有一半多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那一年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冷。


母亲和女儿拖着裹尸袋走在涅瓦大街上,袋子里是她们的亲人。列宁格勒围城最艰难的时期,街上的尸体多到没有人来收。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7 16:02:33 +0800 CST  
塔季扬娜·尼古拉耶芙娜·萨维切娃出生在1930年,列宁格勒围城战开始的时候,她只有11岁。小女孩的名字能被记住是因为她写了一本“死亡日记”。日记只有8页。
“1941年12月28号 中午12点,热妮娅死了;”
“1942年1月25日,奶奶死了;”
“1942年3月17日早上5点,列卡哥哥死了;”
“1942年4月13日凌晨,瓦夏叔叔死了;”
“1942年5月10日下午4点,廖沙叔叔死了;”
“1942年5月13日早上7点半,妈妈死了;”
“萨维切维奇一家都死了,每个人都死了;”
最后一页写着:“只剩下塔妮娅一个人了。”
这本日记后来出现在纽伦堡的战犯审判法庭上。


塔妮娅挺过了最艰难的1941年的冬天,但还是没有活到胜利。1944年,她因为肺结核在医院死去。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8 15:13:06 +0800 CST  
再后来,这些简单冷硬的文字被刻在同样冷硬的石头上,竖立在“生命之路”3公里处,在石头书页的旁边有一朵开放的白色花朵。公路上车流穿梭往来,但所有发动机的引擎声加在一起也压不住这8页日记的无声。
“每个人都死了”,“都死了”,“每个人”,它们敲着鼓点。


塔妮娅的日记被做成了雕塑,放置在“生命之路”上。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8 15:41:43 +0800 CST  
关于1941年冬天,列宁格勒到底死了多少人,从来没能有一个完整的统计。负责食品管制的巴甫洛夫认为,有19万9千人死于饥饿;而丧葬部门则认为自己埋了超过20万人,这还不包括1942年1月和2月,那两个月的记录在战乱中散失了。
苏联政府在纽伦堡审判时出示的证据显示,持续两年半的围城期间,有63.2万平民丧生,其中绝大部分死于饥饿。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出版社出版的《1941-1945 伟大的卫国战争》一书中认为上述数字被严重低估了,如果把不明身份的死难平民以及疏散过程中死于饥饿和轰炸的人算进去,死亡人数肯定超过一百万。
“生命之路”救了很多人,但救不了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死人的时代。


1941年冬天的涅瓦大街上,一名警察面对眼前的尸首似乎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8 15:56:45 +0800 CST  
5.

“生命之路”是我们在俄罗斯寻找的第一处二战历史遗迹,在那之后,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不管是一百多米高的胜利之柱,还是马马耶夫岗上的“祖亲的召唤”,或者普罗霍洛夫卡郊外的钢铁方阵,不得不说,俄罗斯人喜欢这种宏大、壮伟的史诗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跟他们的维京血统有点关系。在这些英雄史诗中间,“生命之路”多少显得有点另类。
从1公里处的“开端”到17公里处的“喀秋莎”再到40公里处的“打破包围圈”以及47公里处的“钢铁路”,全长47公里的“生命之路”上分布了多个纪念性雕塑。这些雕塑里没有一个是献给某位领袖或者某位英雄的,它们的主角都是普通人。“开端”是为了纪念那些在冰天雪地里引导交通的女性交通管制员;“生命之花”献给死难儿童;“传奇1吨半”纪念那些不眠不休在冰上穿梭的司机,他们中有很多人长眠在拉多加湖湖底;“钢铁路”则是纪念辛勤工作的机车组。

“生命之路”1公里的纪念雕塑——“开端”。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8 20:39:57 +0800 CST  

生命之路10公里纪念碑,旁边放置了一辆军用卡车,雕塑的名字叫“传奇一吨半”。

很多这样的卡车,如今还沉在拉多加湖的湖底。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8 21:13:07 +0800 CST  

“生命之路”17公里的纪念雕塑——“喀秋莎”。伸向天空的铁轨模拟了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导轨。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9 20:57:49 +0800 CST  
这条路上没有英雄,全是普通人,或者反过来说,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英雄。
普通人生活在城市;
普通人被围困在城市;
普通人在城市里死去;
普通人挣扎求生。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在回程的时候,路过一处小湖泊。安静的一小片水嵌在森林里,三五成群的当地人聚在湖边,野餐、游泳。
小鱼挽起长裙,坐上一块大石头,把脚伸进凉爽的湖水里,两个娃娃就在她身旁的水里嬉戏,他们的母亲坐在岸边看着。温暖的夏日阳光从林梢上洒下来,照在人们的脊背上。他们冲我们微笑,我们用仅会的两句俄语跟他们打招呼。
从1941年的日常到2016年的日常,我有些回不过神来。


森林里的小湖。

湖里嬉戏的孩子们。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09 21:44:36 +0800 CST  

光屁股的小奶娃在水里扑腾的欢。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10 15:25:19 +0800 CST  
在结束这篇有点冗长的文章之前,有两段引文我觉得不能不看。
第一段是1941年9月29日,德国统帅部发给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冯·勒布元帅的电报:
元首决定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
一旦苏联被推翻,这个大城市并无继续存在的意义——我军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军轰炸,把它夷为平地!
把这个城市接管过来的任何要求,将不予考虑。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
在这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帝国元首
阿道夫 希特勒

与此相对的是一首诗,作者安娜·阿赫玛托娃是土生土长的彼得堡人,诗的名字叫《宣誓》,写于1941年围城战期间:
“今天和恋人告别的少女,
也愿你把痛苦化为力量。
我们面对儿女,面对祖坟宣誓:
谁也不能迫使我们投降!”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10 15:27:20 +0800 CST  
暂别俄罗斯
小鱼

1.
到彼得霍夫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多。说晚上好像不太合适,因为夏季的圣彼得堡,几乎没有黑夜,七点多的时候大太阳还明晃晃的。
按照导航提示,我们在小镇的主干道上转了一圈,确定临街的一栋老房子应该就是旅馆所在。
停下车,我打量了一下这栋楼,一共只有三层,看上去还有一层正在装修。
我迟疑了一下,再次确认地址。有了上次在圣彼得堡的经历,真不好说这家民宿藏在哪个犄角旮旯里。
可惜,这一次没有前两天的好运气,我一扇门一扇门敲过去,大都没有回应。只有一家给开了门,光着膀子的老年男人不耐烦地甩出一串俄语,语气不怎么友好。屋里昏暗的光线,裹挟着一种不明的污浊感,很明显,这回我真的是找错了。
从楼里出来,我很郁闷。怎么又双叒找不到地方了呢?
我站在宽敞的街道上,有些不知所错。所幸,天色还早,明亮的光线稍稍抚慰了我的焦灼。
上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是在苏兹达尔。雨后的深夜,万籁俱寂,在小镇里来来饶了无数个圈之后,我失控崩溃,却没有抬头看,被雨水洗过的夜空,月光有多么明亮;
上上一次,好像是在喀山。将近一千公里的路程,我们从早开到晚,一直开到凌晨两点多。好不容易进了城,却被导航领进了一个黑漆漆的社区,摸索了半个小时之后,发现酒店真正的位置是在三十公里以外,当时麦田已经接近虚脱;
上上上一次,是在泰舍特吧?也是夜里两点多,我们开车开了20个小时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灯光的城镇,却发现镇上连家旅馆都没有 ...
写到这里,我觉得我终于可以骄傲滴说,我见过了凌晨零一二三四五六点的俄罗斯...
并且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想看到幅员辽阔这个词儿了。真的。


酒店旁边的一个小湖,黄昏时有安静的倒影。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11 17:28:32 +0800 CST  
彼得霍夫是我们在俄罗斯的最后一站。没想到,最后一晚,还是没能逃过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套路。
我心有不甘,拿着手机上的酒店地址问路人,过路的小伙子看了看楼上的门牌号,肯定地说就是这里。
地址对但房子不对,电话通但没有人接。
这尼玛真是“问世间恨为何物,直教人有屋没法住。”
可是有时候想想,这才是旅行最真实的样子吧。有惊喜,也有意外。有欢乐,也有艰辛。那些美丽的风景,往往都是痛苦交换的代价。
就像这一趟穿越俄罗斯,在尘土飞扬的山路上颠簸了小半夜,才看到澄澈的贝加尔湖。在西伯利亚公路上狂奔了三十几个小时,才发现了美到天际的柳兰花海。
而且,我想告诉那些对生活在别处充满了向往和想象的人说:远方不光有诗,也有苟且。
只是希望,下一次,如果还有下一次,在深夜里迷路痛哭的时候,我可以抬起头,看一看天上的月亮。


绿树环绕的奥尔津亭。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12 22:44:37 +0800 CST  
2

来彼得霍夫,就是为了看彼得夏宫。这儿距离圣彼得堡大概几十公里,是彼得大帝夏天来避暑的行宫,相当于咱们的颐和园。
同样是皇家园林,彼得宫可就看着土豪多了,到处金碧辉煌,金光灿灿的。
除了恢弘华丽的宫殿,这儿最吸引人的,就是上百个喷泉,看来这位彼得大帝也是个喜欢玩儿水的主。
站在夏宫前开阔的平台上,我望着从这里直通芬兰湾的运河,心说,是不是沾了皇家俩字,凡事都得往大里做,并且要做到极致?建个花园要上千公顷,彼得你老人家散个步不嫌累吗?又没有微信运动排行榜要你打call。


直通芬兰湾的人工运河,成为彼得夏宫的中轴线,把庭院分为东西两部分。麦田在这张照片上花了很多时间,三张慢门拍摄,HDR合成,明度蒙版,反正我是不懂这些词是啥意思。
楼主 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发布于 2018-02-13 10:54:21 +0800 CST  

楼主:如果在麦田遇到你

字数:68087

发表时间:2017-07-04 23:46:5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8 10:46:42 +0800 CST

评论数:6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