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是相遇,还是重逢【2014,2015连续两年的伊朗行走】

圣陵里除了有活着的人来,也有逝者被亲友抬着前来,在阿訇的带领下,亲属一起颂唱《古兰经》免去逝者生前所犯的罪。



不像其他宗教那样讲究排场,速葬、薄葬是伊斯兰教的特点,没有精美的棺木,没有华丽的寿衣,没有僵硬的纸人,没有俗气的金元,没有漫天纸钱,没有吹吹打打。逝者归真(去世)前,要在清醒的时候叮嘱家人为自己归还债务、分配遗产和施舍;病危时家人要给病人念“清真言”,让逝者纪念真主、不要强求、以防因临终痛苦而伤了诚信;最后告别时阿訇要为逝者诵读《古兰经·雅辛章》,这段章节描讲了信仰的三大原则,即作证真主、承认先知和信复活日;归真后,逝者面向“克尔白”天房,被脱去衣服,合眼闭齿、整理四肢、梳洗容颜和清洁身体,洗后涂抹香料,这个过程俗称“净礼”或“洗埋体”。




一副薄棺通常最少4人抬,一般是亲属或是族人,每一个穆斯林都有为逝者举行葬礼的义务,大家把参加送葬视为圣行,而抬送“埋体”是应尽的义务。穆斯林实行土葬,葬礼没有鞠躬叩头,也没有音乐,只有站立和祈祷,讲究的是对真主没有任何骚扰的静默,用庄严的站立感受真主的存在,去深思他的伟大、光荣和慈爱。



参加葬礼的穆斯林必须是洁净的,而且必须是男性。埋葬后的习俗和佛教有些类似,埋葬后1-3天举行诵经会,7天、40天、周年都有仪式悼念。



广场上抬举逝者的人群一拨接一拨,大家神情肃穆,悲哀而冷静。看着这些往来的人群,不禁在想,我离世的那一天会怎样呢?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6 12:06:00 +0800 CST  
马什哈德博物馆收藏了中东地区数量最多,最珍贵的地毯,不仅历史悠久,花纹复杂,做工精巧,而且题材,远胜德黑兰地毯博物馆。

地毯编织的打结密度是考量珍贵程度的指标之一,这个密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用手指戳进地毯,如果手指很容易戳进,就是密度低,地毯的手感比较松软;如果手指很难戳进去,就是高密度,在马什哈德地毯博物馆看到最栩栩如生的一幅地毯,在6平方厘米打了88个结!打结数越多除了手感越结实,最重要的是图案的细腻表现越出色!

就拿这幅6平方厘米打了88个结的地毯为例,她的图案是一座宣礼塔,密实的结数让地毯犹如绘画般把各个小瓷砖的阴阳面、龙飞凤舞的古兰经、远处的城市背景,立体呈现眼前,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画作还是地毯。



波斯不是唯一产地毯的地方,中国、土耳其、摩洛哥等地都有质量上乘的地毯,但伊朗人编织地毯的历史悠久,1949年俄罗斯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地区曾发现属于公元前500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地毯,也就是说至少2500年前波斯人就懂得编织地毯了。

德黑兰地毯博物馆里16-20世纪的珍贵地毯已经让我大开眼界,再到马什哈德的地毯博物馆时,反应更是目瞪口呆,嘴巴久久不能合上,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慢慢坐下来,仔细端详每一幅汇集心血、技法和年轮的地毯,想象一下几千年前是谁的手在灯下辛劳操作,成就这些旷世杰作。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0:06:00 +0800 CST  
之前在摩洛哥看着满大街如小蝌蚪爬过的阿拉伯文总觉得很有趣,阿拉伯文的笔序是从右往左横着写,像撇、捺、勾,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向右的笔划在阿拉伯文通通是反方向的,阿拉伯文几乎是整个伊斯兰世界通用的文字,她的前身是阿拉米文,阿拉米文字是大约3000年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字,当时的世界文明中心就在西亚,阿拉米文字更像现在的英语——几乎全球通用。

波斯语原是一种古老的语言,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是公认的标准语言,有自己的字母表,有自己的锲型文字,可是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文化挺进中亚,伊斯兰文化占统治地位,从此波斯语就改用阿拉伯文拼写,现代波斯语词汇有60%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有28个字母来自阿拉伯文,有4个自创字母,虽然文字看着很像,但发音却是两种语言。这种情况也许类似汉语和日语的关系,日语的文字多来自汉语,从书面上中国人大致能明白日语的意思,但读音完全不同,有的看起来很像的文字,意思可能南辕北辙。



当我在伊斯法罕凡克教堂内的博物馆和马什哈德博物馆看到各种精美的手抄书时,还以为是古代没有印刷术(其中在10世纪时,穆斯林就已经懂得印刷术),所以大家要手抄,后来回来翻查资料才发现其中的原因:伊斯兰教崇尚唯一真神论,不讲究偶像崇拜,在教派创立的初期,就出现以抄写《古兰经》为特点的书法艺术,也出现装饰《古兰经》的细密画。阿拉伯书法和中国书法感觉挺不一样,动感十足,飘飘洒洒、自有一番潇洒韵律。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0:17:00 +0800 CST  
最早亲眼看到细密画是在印度的国家博物馆,那些在方寸之间笔触工整,纤细、精致的画作令人印象深刻,原来这些在印度莫卧儿王朝的艺术珍品就是源自波斯的细密画。细密画最早的用途是装饰《古兰经》的边角,后来用作插画、封面或者盒子、镜框的装饰图案。因为这样的用途,所以细密画的面积普遍不大,颜料来自矿物质,历久常新,色泽鲜艳,内容以人物肖像、花卉、风景为主。细密画原属于贵族玩意,细密画的画师多数聚集在朝廷,画只在有身份地位的人之间流传,并不流行民间。



现代波斯细密画的宗师-- 奥斯坦·穆罕默德·法尔希奇扬(Ostad Mahmoud Farshchian)被誉为“属于全人类的画家”,他的画作意境深远,技艺精湛,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当我站在他的画作前,那些轻灵的线条,狂舞的着色,在本来无生命的画布上浮现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场景,或是虔诚、或是悲伤、其中一幅尤其印象深刻:巨幅白色背景下,一只无力的手托着被箭射杀的婴孩,那种失犊的心碎、那种战争的痛恨、那种生命的向往,那种和平的追求,交杂一起,让观众内心里无法平静。这就是奥斯坦的风格,擅于运用优美的线条,轻灵的笔触,表达善与恶、美与丑、智慧与愚昧的斗争。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0:21:00 +0800 CST  
虽然也认识几个穆斯林朋友,但是却从来没有亲眼看过他们做礼拜,观看别人做礼拜这个动作总让我有一种偷窥的感觉,记得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和老板同事一起吃饭,那时的外资银行许多行长级人物都是香港人,那天的行长除了是香港人还是虔诚的基督徒,当大家很欢乐地坐在饭桌前,饥肠辘辘的我正想举起筷子奔向那垂涟欲滴的佳肴时,行长双眼一闭,低下头楠楠自语地说,“全能的天父啊,感谢您…”其他同事静止下来一动不动,我就像被点了穴似的,举着筷子的手停在空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尴尬地看看四周坐着沉默不语的同事,那刻的窘相直到多年之后还印象深刻,从此和别人吃饭时,我的节奏都放慢半拍,看清楚情况再动筷子。

许多宗教都有类似做“礼拜”的动作,如祷告、拜神,祈福,信众在神灵面前抛开尊卑诉说心事和愿望,他们应该享有私人的时间和空间敞开心灵,抛开顾忌,他们的愿望和祈求应该也只想让心目中的神灵听见,所以通常看到别人祈祷,我都会避开。

和基督教餐前,睡前做祷告类似,伊斯兰教的礼拜也有其固定的日程和要求,这也是穆斯林必须奉行的最基本宗教义务,在他们心目中这是和安拉沟通的第5层次的媒介。

“功”在阿拉伯语的原意是“基础”、“柱石”,包括了念、拜、课、斋、朝,一共是“五功”。“念功”是对信仰的表白,就是念诵“安拉是唯一的真神,默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任何人如果接受了这一信条,就是穆斯林了。

“拜功”就是朝着圣城麦加克尔白神庙的方向进行礼拜。在伊斯兰国家许多公众场合甚至酒店的天花板上都贴有一个箭头指向麦加。礼拜的目的是为了让穆斯林从内心深处感受安拉创造大自然的伟大,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在欢乐时礼拜,是对安拉真诚的感谢;在痛苦时礼拜,是增加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在危难时礼拜,是祈求安拉的庇护。

礼拜通常每天做五次,早晨、中午、下午、黄昏和夜间,周五通常进行集体礼拜,也叫“聚礼”,所以许多清真寺的名字都叫“星期五清真寺”或“聚礼清真寺”。礼拜前必须“小净”或者“大净”,所以清真寺都有水池或淋浴设备。关于这个“净”,该怎么做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在沙漠地区水源稀少,如何“净”在《布哈里圣训实录》中以默罕默德先知当年小净为标准,洗双手三遍,再用右手接水漱口,呛鼻三次,然后用水洗脸,接着接水抹头发,双手前后各抹一次,最后洗脚,洗至双脚腕骨的位置,而“大净”就是接着上面的程序把身体给清洗了。有时候觉得仪式感其实很重要,有了仪式会觉得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重要,有了仪式的过度,也让浮躁的心可以慢慢安静下来。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0:26:00 +0800 CST  
参观完地毯博物馆时间接近中午12点,门外广场响起抑扬顿挫的声音,仿佛在召唤什么,广场上的人群动作突然匆忙起来,男女老少裹着衣裳迅速从各个方向跑向其中一幢建筑,我问SARA他们干什么,SARA说礼拜的时间到了,我好奇地问,“我可不可以看看穆斯林怎样做礼拜?”SARA问陪同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她点点头,于是我们仨一起加入步履匆忙的行列当中。



在我的想象中,礼拜的时刻应该是所有人都会放下手上一切的工作,全情投入,可是等我进入礼拜的广场亲眼观察时发现并非如此。广场的门口站着许多检查衣着的宗教警察,男的女的都有,手上拿着鸡毛掸子,“查尔多”东倒西歪地裹着我的身上,因为步伐匆忙,刘海也从滑落的头盖中露了出来,其中一个宗教警察拿着鸡毛掸子指着我,我赶紧拉扯好身上的长布,把露出的刘海粗暴地撸进“查尔多”,着装终于符合要求,可以进入广场了。

广场四周站满了人,男的一边,女的一边,水池旁有匆匆赶到的人在“小净”,也有些没有加入礼拜的人坐在水池附近,喇叭里的男声一声高一声低,阴阳顿挫,悠远嘹亮,我虽听不明白,却能够感受他的召唤和力量。做礼拜的人很多,按先后顺序排成若干行列,身体有残疾的坐在轮椅上,身体健康的站在一起,大多数穿着黑衣的人群跟随广播的指引“呼”的一下朝着麦加的方向一起跪拜,俯首低头,口中齐声高唱,估计就是那两句“安拉是唯一真神,默罕默德是他的使者。”



我问SARA礼拜要做多久,她说这个没有具体的规定,短的三五分钟,长的一两个小时,就看你有多少话要和安拉倾诉了,一般而言,礼拜时会诵读一、两段经文,通过反复的诵读提醒人们反省犯下的错,祈求安拉的宽恕;礼拜时间有其他工作的,也可以不参与,这个感觉就像“口中无佛,心中有佛”,礼拜是一种形式,重要的还是内心的虔诚和敬畏。事实上有许多年轻人现在已经不那么遵守“五功”的规定,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还真不好说。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0:43:00 +0800 CST  
参观完礼拜,也是时候离开圣陵回归现实社会了,马什哈德除了圣陵区域作风保守,城市中心和世界上其他发达城市一样店铺林立,商业繁华,因为这里是圣城,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催旺了本地的商业,在这里甚至看见了一家接一家的Apple Store,是的!就是那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我很怀疑这些是山寨店,不是伊朗被美国封锁了么?可是SARA告诉我,这些的确就是正版的Apple Store!在这些店里可以买到最新款的5S,只是价钱很贵而已,不过精明的波斯人也像中国人民一样,也有“水货”的渠道销售苹果机!中午时分,SARA带我到当地一家很受欢迎的餐厅,接近中午3点钟,大堂座无虚席,本地人民很欢乐地享受丰盛的自助餐,服务员知道我来自中国后,把一面国旗放到了餐桌,欢迎我的光临,在的餐厅好像不会为某个“鬼佬”送上国旗致敬吧。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0:47:00 +0800 CST  
前总统内贾德在外媒前的强硬姿态,使得伊朗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性格刚烈,粗犷豪迈的汉子形象,没成想其实伊朗还是一个文艺范十足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里涌现出类似我国古代的诗圣、诗仙的人物,除了在哈菲兹、萨迪,莫拉维,还有葬在马什哈德的菲尔多西,此四人被称作“波斯诗坛四柱”,哈菲兹虽然也鞭挞政局时事,但风格还是浪漫情怀居多,后世人甚至还拿他的诗做算命用途,可是根据SARA的介绍,菲尔多西在波斯人的心目中地位要比哈菲兹重要的得多,被认为是波斯最伟大的诗人!

因为菲尔多西弘扬了波斯传统文化,为波斯文化的传承做出巨大贡献!菲尔多西穷尽一生精力写的著作《王书》(也被称为《列王纪》),堪称波斯的《荷马史诗》!SARA那天为隆重介绍菲尔多西,很坚持地要我暂停拍照,坐下来认真听她讲解。



波斯本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自己的文字、历法、文化,可是当时间去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文化进驻波斯占领主导地位,波斯的文字、文化被冷落、罢黜,许多波斯人只懂阿拉伯文而不懂波斯文,有鉴于此菲尔多西为了保存波斯文化、文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了《列王纪》,时间跨越4000年,从天地初开到波斯灭亡,记载了波斯古老的传说、文化,保存了波斯的文字,在他完成《列王纪》的时候,当时的国王为了避免波斯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冲击,拒绝了菲尔多西呈交的《列王纪》并对其进行迫害,菲尔多西只好逃回家乡,到死的那刻都没被社会承认,只能葬在家里的院子里,直到1934年,伊朗政府为纪念菲尔多西诞生1千年为他造了现在的陵园。



菲尔多西墓的建筑风格和哈菲兹墓的风格大不相同,哈菲兹墓建在市区内,与其说是墓园其实更像一个街心公园,往来的人们络绎不绝,脸上带着笑容,情侣、朋友热闹拍照,墓园内鲜花处处,夺目盛开,一派热闹繁荣景象。菲尔多西墓距离市区20多公里,开车大约30分钟,墓园开阔、风格冷峻、游客稀少,墓碑前一个大大的水池静静倒影着两旁的桂花树,忧国忧民的菲尔多西像端坐一旁看着往来的行人。SARA说为了纪念菲尔多西的丰功伟绩,他的墓是参照在设拉子的波斯古遗迹--波斯波利斯的陵墓样式建造的,波斯波利斯是毁了,只剩下断言残壁,但是在这里真实还原了本来的面貌。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1:26:00 +0800 CST  
SARA告诉我,《列王纪》里最著名的人物是民族英雄鲁斯坦姆,这位勇士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对君主忠心耿耿,一生征战沙场,抵御外敌,保护家园。

传说年轻时鲁斯坦姆在征战途中被一位公主看中,招为夫婿,但是鲁斯坦姆在享受了一晚的新婚夜后,带着民族使命继续前进,临行时除下手上戴的镯子告诉公主,如果日后有了孩子就把这个镯子给他,以便父子相认。

新婚夜后公主果然怀孕并得一王子,王子从小没有见过父亲,只是从公主和仆人的口中听说他的勇猛故事,心里对父亲非常佩服,很向往与父亲相见,于是长大后的某天告别公主出门寻找父亲。



王子在路上加入一支军队,他也像父亲那样骁勇善战,在一次激烈的作战中,被经验丰富的对手主帅战胜并杀害,年老的主帅扑向王子尸体时赫然发现他手臂上的镯子,主帅一声悲凉长啸,“我居然杀死了我的儿!”原来这位主帅就是鲁斯坦姆!

可怜父子一生没有机会相见,再见之时已是阴阳相隔!菲尔多西墓室一周的雕刻都是以《列王纪》的主要故事为题材,显眼的位置就有鲁斯坦姆怀抱儿子尸体仰天长啸为主题的雕刻,有机会去参观的朋友可以留意看看。

马什哈德的水烟,立马阵住,为何?因为这是我见过最巨大的烟管!足有1米多高,小腿般粗细,顿时在烟管面前觉得自己很渺小,烟馆里有画素描的艺人,画就画一张吧,只是原来做模特时是不可以吸烟,只能坐着一动不动,好吧,这也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体验吧。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4:29:00 +0800 CST  
不知道为什么当说起“大不里士“,我经常会和“大马士革”混在一起,虽然她们都是古老名城,但是一个在波斯,另一个在战事纷纷的叙利亚,而“大马士革玫瑰”随着十字军东征,传到欧洲,如今成了保加利亚著名的花品。

从马什哈德飞大不里士比较转折,一是直航机比较少,二是坐的人多,直航机在大约一周前侯赛因帮我查的时候就已经订满,于是只能回到德黑兰再转机,这一转让我充分体验了如飞行管制般的伊朗航空生活,从早上7点降落德黑兰,一直等到下午5点才坐上飞机,也就是下午6点半的时候才终于到达大不里士。到达酒店的时候我已经疲惫不堪,连晚饭都不想吃只想躺下来好好睡一觉,这天因为赶早上6点的飞机,4点就起床,整整折腾超过12小时。通过短信和当地的导游联系好明天的行程,就匆匆倒下睡了。

本来计划半天的时间逛大不里士城,这里好歹曾是蒙古伊儿汗王国的首都,是伊朗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的交界,通往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因为交通便利,所以商贸发达且汇集多元文化。

可是因为航班的延误,也因为在菲斯(摩洛哥)、伊斯法罕(伊朗)参观过类似的大巴扎,于是放弃了市内的参观,选择前往距离市区约300公里的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群之一的“圣达太修道院”。



我常常对于在伊朗这么一个很“伊斯兰”的国家有宏伟完整的异教建筑感到很惊讶,可是随着深入了解,也渐渐理解伊斯兰文化本来就是一种包容的宗教,并不像我们常人认为的那样狭隘。亚美尼亚除了在伊斯法罕有与伊斯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凡克主教堂,还有建筑在大不里士郊区的修道院。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5:18:00 +0800 CST  
因为路远,早上和导游约了8点出发,到了大堂看到两位高大的年轻人,简单些一个叫A,另一个叫B吧。



A是导游,说着不错的英语,B是司机,几乎不懂得说英语,但是总好奇我和A的交流,一路需要A不停地为他翻译,A是个热情洋溢的人,波斯男人普遍身材高大,他不可以和我一起坐后排,但为了表示对我的尊重常常把头拧过来看着我说话,只是无奈中间隔了头枕,他需要把头后拧还要左右调节视线,后来拧得实在难受,干脆就把位置上的头枕拆了(波斯人的随性豪迈由此可见一斑),于是我们之间就没有视线阻隔了。



一路上A介绍风景的时候不多,基本在闲聊,后来我大概也知道了他们俩的情况—他们是大学同学,还是在校大学生,因为A懂英语,B有车,于是他们注册了个小公司专门接导游的活,A说他28岁了,我说,“这么老还在读书,不是老留级吧。”A说,“不是的。”他之前当过兵,是复员回来再去读的大学,所以就晚了,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A明显要比才22岁的B交际手段老练得多。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5:21:00 +0800 CST  
从市区到郊区的路很好走,又有了摩洛哥的风貌,我们一路东拉西扯,A说他不信伊斯兰,信基督,这是我在伊朗除了SAM以外亲耳听到的第二说自己不是穆斯林的伊朗人,一路上我听到他和一个牧师在打电话,讨论一些基督教的问题,我问他,“受洗了么?”他说,“没有。”只是心里有这个打算,他还想移民,离开伊朗。我问他容易么?他说要么通过海外升学的途径,,要么就找个外国女人结婚。我开玩笑地说,“难怪你要做旅游这行,容易认识外国女人。”A也直言不讳,很坦率地说,“是的。”我说,“你这样做很亵渎婚姻。”A说,“我只想离开这里。”我听了,无语。我不是他,不了解他的生活,也正如我也不了解我们现在热衷移民的人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只是这些计划的目的和手段是否能被别人认同。可是即使不被认同,也不能阻止一切事情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B相对而言是个乖巧的孩子,虽然长着大胡子,但心思非常细密周到,经常停下车来给我买水,买雪糕,虽然不会说英语,但是也尽力逗我开心;而我也教他一句半句英语,有没学懂不知道,但最后他至少叫我的名字叫得很流利。看到他们俩总有一种让我好像看到国内大学生的感觉:有想法、有手段、有行动力,心地很纯净善良。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5:23:00 +0800 CST  
亚美尼亚修道院建筑群是一组建筑,主要由三个大的修道院组成,散落的地方不是相隔1,2公里而是相距100多公里,所以有限的时间里没办法1天看完3个修道院,我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圣达太修道院(St. Thaddeus Church)。



达太是耶稣12门徒之一,也叫犹大,与那个出卖耶稣的叛徒同名,不像其他赫赫有名的门徒,达太为人低调寡言,他的名字意思却是“智慧者”,达太一直奉耶稣之名在亚美尼亚地区传播基督教,他死后人民在这里建了这座教堂纪念他。

教堂最初的部分是在公元68年建造,当你进入主殿后,看到主殿祭台部分就是那个时候的遗迹。大不里士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公元68年建造的教堂经历多次地震后所剩无几,在公元1319年有兄弟俩出钱在原址基础上重建,这部分用的石头是黑色和白色,所以这个教堂也被称作“黑白教堂”,不断的地震,不断地重建,教堂在1810年扩建,直到今天教堂仍然在持续建筑维修。



教堂里面很简单,一个小小的祭台,几排桌椅,高大的穹顶和坚固的石块隔绝了外面炙热的空气,安坐其中甚至觉得身上有凉意。教堂外围墙上据说是雕了12门徒和动物,教堂外一角埋葬着达太及其后几位主教,坟墓极其朴素,就是铺就的几块小石板让人看出这是墓地。



修道院的外墙只有泥土的颜色,没有想象中高大,宏伟,想想公元68年,1千多年前的人们,用虔诚和信仰,用简单的石块铸就心中的梦想,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换,让此刻站在这块土地的人怎能不心潮澎湃。



修道院附近的山坳里悠闲的人们坐在树下打发时光,远远看到我向我招呼示意,我也微笑着向他们挥手。我喜欢这种人与人简单的接纳,欢迎,无需语言,无需金钱,只要简单的笑容。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5:26:00 +0800 CST  
到了吃饭的时间,哥俩带着我在附近的餐厅找吃的,他们体贴地一个进入餐厅看环境,另一个在旁边问路边的小孩,“这家餐厅好不好?”入内坐定,居然发现餐厅门楣上挂了一幅中国的万马奔腾图和“新年快乐”!B的确是个乖巧的男生,除了做司机还承担起做服务员的角色为我们下单,在这里我终于有机会认真看伊朗人怎样吃饭的了—原来他们是用烤过的面包包着米饭吃的!那些面包一方面起吸油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本地人吃饭用手居多,所以面包起了勺子的作用,传统的米饭上面放一大块黄油,乘着米饭的热力黄油渐渐融化与米饭融合一起,用面包包裹一部分米饭,一些肉食,就这样吃下去了!难怪他们那么壮实。



来回的路程差不多8个小时,回到市区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6点,好在这里的天黑得晚,哥俩说带我到市区此刻人潮最集中的公园去逛逛。临下车A说,“因为有你,我今天被搭讪的概率大增了。”我说,“好,你看上哪个女孩,我上去帮你搭讪。”我们仨说说笑笑地进入公园,这里就像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有的“人民公园”那样,中间一个小湖,湖面围绕人行道,湖的一面有小山坡可以爬上去俯瞰整个公园。

混了一天,大家已经很熟,哥俩放肆的笑声和我这“鬼佬”面孔吸引了周边无数关注的眼神,而我却被日落下的余晖吸引,走着走着A对我说,“我有朋友想见你哦。”我随口说,“好啊。”不过5分钟,另外两个男生出现,我以为他们是偶遇的朋友,谁知道就是A说特意来见面的朋友。

新加入的小伙子简称C和D吧,C的英语比A流利太多了!我在路上已经知道A只学了2年英语,以前学的是法语,而C的大学专业就是英语,学了7年了!D是个相对沉默的小伙,已经带上了婚戒,我问他,“这么早结婚。”他腼腆地笑笑说,“是啊。”在什叶派里有个传统—“临时婚姻”,普遍存在于男女朋友之间,临时婚姻只需登记,在阿訇面前被祝福就可以,不需要隆重的婚嫁仪式和丰厚的彩礼,只需要适当的礼物就可以。临时婚姻的存续期事先需约定,从短的几小时到几个月都可以,满期了可以再续,不续就各自散伙,不需要办离婚手续,可以说是一种很人性的安排。

我们一行5人可以说阵容庞大,4个男生因为和我走在一起受到许多路人的关注而更兴奋地说笑,而我仿佛回到青春期,一个受欢迎的少女被一群荷尔蒙勃发的少年围绕献殷勤,一会这个说,“请你做我的女朋友。”一会另一个说,“我很伤心你居然被他抢走。”一会还有人跳出来说,“还有我呢。”嘻嘻笑笑的青春期时光居然在异国他乡仿佛重临眼前。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5:34:00 +0800 CST  

2015年在亚兹德晃了差不多半个月后我决定继续前进的步伐 -- 往南部、西部走。临行前几天侯赛因在办公室常问我,“你确定不需要我陪么?”我看着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用。”“天!你知道我有多喜欢你么?”侯赛因看着我热烈地说,“我恨不得现在就把阿訇找来为我们证婚!”自从前两天在门口一群路过的阿富汗女性好奇地围着我,对着侯赛因起哄,“这么美丽的女孩,还不快娶了她!”他就一直不停地重复说要娶我。伊斯兰的教义允许他娶多个妻子,可是作为一个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非教徒女子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安排?我欣赏侯赛因作为成熟男人的稳重和出色的经商能力,享受和他一起驰骋荒漠的自由,也可以和他并肩迎接工作的挑战,但是从没想过要成为他生活中的伴侣,和另外一个女子分享他,我觉得是时候离开了。




从亚兹德到阿巴斯的飞机不多,长途火车是其中比较便捷的选择,于是我选择了坐隔夜火车,既可以体验伊朗火车,又可以节省一晚的住宿。亚兹德火车站看样子很新,乘客不算多,我不是很看得懂火车票的内容,侯赛因把我送上火车,车很干净,很整洁,软卧车厢一般是同性入住,或者家庭入住,和我们的火车一样,一个软卧包厢4张床,我的箱子比较大放不到床底只能横放在狭小的走道,一个中国女人坐火车的信息很快引来热情的人民,一个懂英语的男人走到门边主动对我说,“我就住你隔壁,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我可以帮你!”我微笑着点头,同包厢是一个是情侣旅行的女性,经常和男友在走廊外卿卿我我,睡觉时才回来,另外两个是一对母女,老人家对我甚是好奇,我脱了鞋坐在床上,她居然豪不介意有很好奇地抓起我的小脚抚摸!上铺的床不用时是折叠放一边的,睡觉时把吊绳放下床就平铺下来了。火车提供零食饮料,除了水还有果汁,感觉非常人性。




过夜火车的睡眠质量不大高,哐哐作响的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几乎一路无眠,早上6点,窗外尽是黄土高坡,到达阿巴斯了。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7 17:12:00 +0800 CST  
@白狐绅士他姨 2016-03-19 20:09:00
再次来到设拉子,最令我怀念的人就是SAM。他大约40来岁,是我在伊朗遇到众多人中最不像伊朗人的人。说他不像,首先是外形就不是很像。伊朗人多属雅利安人,与印度人民有共同的血缘,所以你闭起眼睛就可以想象波斯人的外形其实和印度人有些类似,只是身材更高大魁梧,须发更为浓密,皮肤也是偏棕色的。许多朋友好奇地问我是否喜欢波斯男人,坦率说印度男人般样子,更高大,......
-----------------------------
@冰水混合的温度 2016-04-03 19:46:00
楼主把SAM的照片放这,不知有没有想过可能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沧海一支箫 2016-04-05 11:20:00
有一点点可能吧。
伊朗有特工监控中国的网站的。我以前在伊朗旅游群里,有伊朗人来,会反复确认我们不是伊朗的特工,才会跟我们深聊。
-----------------------------
@冰水混合的温度 2016-04-17 19:56:00
所以说,如果伊斯兰教看见了,不知道对于SAM来说会怎样。应该在脸上打个马赛克什么的。
-----------------------------
SAM是有案底的人,他的资料当权者掌握得比我这个偶遇的游客丰富得多,大家就不要操这样的闲心了,多点关注伊朗积极的一面更有意义。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8 10:35:00 +0800 CST  
@轩辕传奇棒棒糖 2016-04-18 01:00:00
LZ艺高人胆大,学富五车,人美辞美,赞。
-----------------------------
谢谢支持!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8 10:35:00 +0800 CST  
大多数对伊朗的想象应该停留在宗教和政治的层面吧,没到阿巴斯之前,我也这样想的,可是等我见到阿巴斯后,伊朗的多元面目对我越发吸引。

从地理位置看,阿巴斯离迪拜近在咫尺,许多伊朗人做生意为了资金往来便利会在迪拜开立账户,是许多“水货”运输的活跃通道,阿巴斯是港口城市,渔业发达,8月的时分天气炎热且湿度高,刚一下火车就明显感觉到和亚兹德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同,湿热的气候让裹了头巾的我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没提前订酒店,只想随意的走,于是上了一辆在站台等候的的士,手脚比划地说要找一家便宜干净的酒店,司机是个老实人,明白我的意思后把我拉到了一家看起来符合要求的酒店就离开了。




阿巴斯其实是我的中转站,我真正想去的地方是附近的岛屿,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先考察下再说。安顿下来,我拿着酒店给的地图试图以脚丈量,看地图酒店虽不在市中心却也不远,于是晃晃悠悠地出门去。不远的街道有不少本地小贩在路边卖新鲜的海产和蔬菜水果,看得我口水直流,话说在伊朗20多天,在每天每顿几乎同样的菜式包围下,任凭我再要求低,嘴也淡出鸟来,胃早已发出无声的抗议,看到这些新鲜的鱼虾,瞬间几乎感动落泪。




阿巴斯有不少阿拉伯人,被称为“班德瑞人”(Bandari),这里的阿拉伯人多属于逊尼派,皮肤颜色比一般伊朗人深,衣着和内陆的伊朗人很不一样,尤其是女性的服饰,这里女性的查尔多比较文艺清新,多碎花,浅色,但是有些女士带的金属面罩个性十足,像蒙面“佐罗”那样,金属材质,线条硬朗,这种面具叫Burqa,据说这样打扮的女士大多生活在东南部城镇地区,这里目前不属于国人热门旅行地区,带着Burqa的女士酷酷的,我也不好意思老盯着看。

我小看了阿巴斯的面积和天气,背着沉重的相机包,湿热的天气下,脚下如灌铅锭,举步维艰,旁边一辆的士缓慢行驶跟了我很久,说5万送我到港口,5万就5万吧,姐,上车了。



阿巴斯附近有两个岛屿是我想去的,第一个是霍尔木兹岛。阿巴斯海岸线长,就像许多海滨城市那样修建了绵延的海滨大道,不少本地家庭、情侣、游客在这里嬉戏,渡轮码头很新,现代化设计,在入口根据自己要去的目的地买船票,然后步行或乘坐免费或不免费的摆渡车前往码头,买船票时需要出示护照。

伊朗的酒店在入住时都需要押护照,之前走过的地方就算需要买门票都没要求出示护照,所以我也从没想过要把护照带在身边,只有护照和签证的复印件,卖票窗口的男人看我一个“鬼佬”眼神无知又无辜的,把我带到马路对面的简易厢型屋,进去一看这里就像我们的边检“候检市”,门口有穿着军装的士兵把守,屋内没人,墙边巨大的书架横七竖八摆着书籍和一些装饰品,来到阿巴斯后我仿佛一个哑巴似的,连一个会讲英语的人都没遇上,现在身上又没护照,不知道那些人是否理解我的意思还是会把我当作“间谍”(小宇宙开始胡乱开动了),毕竟单身外国女子来这里旅行让人误会的概率太高了,我在想如果他们对我有什么误会就把和亚兹德市长的合照拿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等了大约10分钟,一个身着迷彩服看样子是长官的中年男人和带我来的那个卖票男人一起进来了,我微笑地看着他,“你好,女士!”OMG,他懂英语!我如释重负地向他解释我只是一个外国游客想去霍尔木兹岛但是护照放在酒店了,一边说一边出示我们的护照,签证复印件和酒店钥匙,长官迅速扫了一眼,对卖票男人说,“好的,给她票吧。”然后对我点点头,“欢迎到阿巴斯!”哈哈,我可以去霍尔木兹岛了!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8 10:37:00 +0800 CST  

霍尔木兹海峡,一个在中学世界地理的名词,在近几年关于国际能源供给的新闻里变得耳熟能详,一个扼波斯湾(伊朗人称“波斯湾”,阿拉伯人称“阿拉伯湾”)咽喉的地方,是怎样地让人向往!从地图上波斯湾对外唯一出口就是霍尔木兹海峡,海峡两岸就是那些丰饶的土豪产油国,作为“世界油阀”霍尔木兹海峡如果被切断整个世界都要为之震动,海湾以北基本都属于伊朗的范围,海湾以南有时会看见美国军舰在游弋,霍尔木兹岛是其中一个军事管辖区。





霍尔木兹岛42平方公里,有人居住的是靠近港口的小渔村,不知道是否因为军事管制的原因,岛上不提供游客住宿,下午4点是最后一班从岛上开出的快艇回阿巴斯,游客一般只在这里玩几个小时。从阿巴斯坐快艇大约1小时,到岸后岸边有各式拉客仔,有拉三轮车的,有开小汽车的,就像咱们见惯的车站拉客仔,开始为了省钱想坐三轮车,可是司机完全不懂英文,和他讲价他又不明白只一个劲地拉我上他的车,这个不说好价钱怎么能贸然上车呢?!整个快艇下来就我一个“鬼佬”,司机和我拉扯间吸引了港口哨兵的注意,几个穿着军装的士兵迅速把我们包围,我一看急了心想,“NND,这下子倒好,肯定又要看护照了!我又要解释一轮了。”一个带头的士兵问司机怎么回事,他们波斯语叽里呱啦地说,正在此时一个男人用英语和我说,“不用担心,他们是怕他欺负你。”我打量了一下他,“哦,我也是司机,我的车在那。”男人看出我的疑惑,手里拿着一本过了塑的景点介绍,皱皱巴巴的,边也卷了,不过胜在有英文!

果然问话的士兵问我拿护照,我对男人说明了情况,男人叽里呱啦地和士兵解释了一番,士兵有叽里呱啦地说了一轮,男人对我说,“你上车吧,他们要带你回警局核实你的身份。”天啊,这一天怎么尽和制服打交道啊,过完边境又进警局,真够丰富的了!这种情况下能做什么呢?只能服从呗。我上了男人的车,他的车跟着士兵的车,左拐右拐地来到一座高大严密围墙包围的院子前,持枪士兵门口,墙上都有,士兵敲门,一扇小门打开,里面的士兵朝他敬礼,看到跟在身后的中国女子表情有些诧异。

士兵让男人留在院子示意我跟他走,进了一间类似刚才边检的办公室,两个身着军装,身材高大的络腮胡子男人正在指点地图,士兵向他们敬礼,然后叽里呱啦地汇报,两个男人表情冷峻地看看我,没说什么,指了指旁边,士兵点头,把我带出房间引向另一间屋子,我的心情此刻有些紧张,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脑子飞快地转着想想有什么对策。士兵打开另外一间房门让我进去坐在靠近门口的沙发上等着,房间里另外还有一扇门,门开着,里面有几个伊朗男人神情落寞、形容憔悴地坐着,靠近门口的一个手上还带着手铐,天!这是临时羁押地么?表面故作镇定的我,心其实怦怦地跳着,我暗暗告诉自己要淡定。不一会,刚才其中一个络腮胡子男人进来坐在我对面看了看我,然后和士兵说了句什么,士兵把我带出房间送到院子,男人上前对我说,“没事了,你可以走了。”哈...憋在胸口的闷气终于可以舒出来了,离开院子,男人对我说,“我带你到岛上转转吧。”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8 17:11:00 +0800 CST  




没来阿巴斯之前没反应过来伊朗有海(虽然新闻里整天说“波斯湾”,“里海”也是个熟悉的词),没到霍尔木兹岛不知道波斯湾有多么的漂亮!






霍尔木兹岛是一个火山岛,曾经因为地理位置便利而成为商贸中心,吸引海湾地区、印度甚至非洲的商人,霍尔木兹岛也算曾经铜墙铁壁,繁华富庶之地,16世纪的海上霸主之一葡萄牙把这里当作征服亚洲的据点,1507年著名的葡萄牙战将阿芳索大帝包围并攻占了霍尔木兹海峡岛,并在海边建起了城堡,这个城堡的风格和葡萄牙在其他殖民地的城堡没什么分别,尤其在我当年去过3次斯里兰卡后看到这个落魄的城堡尽有那么一丝亲切感。








葡萄牙占领这块风水宝地,使用公平治理,宗教怀柔的政策,使该地区在其统治的100多年里繁荣昌盛;“瘦田无人争,耕了有人挣。”波斯及其他帝国觊觎葡萄牙嘴里的肥肉,多次发动进攻,1550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包围了霍尔木兹岛一个多月,岂料葡萄牙军队顽强抵抗竟无可奈何,最终放弃登岛;17世纪初阿巴斯一世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内陆港口JASK与波斯做生意特权,打破葡萄牙人的商业垄断,在1622年扣押了东印度公司的丝绸货物,以此挟持英国军队出兵霍尔木兹岛,最终英军大胜,葡萄牙军队被迫撤离。失去了商贸的霍尔木兹岛就像是被废了武功的高手,从此消极沉沦,渺无声息。








葡萄牙人建的城堡就是码头附近,应该是目前伊朗境内最壮观、美丽的城堡,饶是如此,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城堡也像迟暮的美人只剩下想象的空间,爬上城墙远眺波斯湾湛蓝碧绿的海水和附近黄土砌成的村庄,也算是一种追忆吧。村庄里的少年在附近岸边游泳,看我走过兴奋地上蹿下跳表演他们的敏捷身手。





霍尔木兹岛除了城堡最有看点的就是“彩虹谷”,顾名思义就是颜色丰富的山谷。其实不用去到“彩虹谷”,城堡红色的泥土、岸边闪着银光的黑色风洞石头就能知道这是座金属含量丰富的岛屿。中学化学没好好学,专门度娘一下,岛上红色泥土从赤到橙到处都是,据说全岛铁矿石含量高达60-70%,赤土里不时夹杂着白色的砂砾,远处沙滩上如天才作画的图案让人不禁想起麦田现象;听说过“盐洞”但从未真正见识,男人驾着车带我来到岛上巨大的盐洞,米白色、白色的结晶体巨大而厚重地挂在洞穴顶部,我用舌头舔了一下,嗯,真是咸的。





霍尔木兹岛也有像苏格兰的悬崖,如刀切一样笔直,男人带我到悬崖顶上示意我要蹲下或趴下再往下看,果然站在下面望下去脚真的很软,周围的岩石上有不少“到处一游”的纪念,估计写的也是“XX与XX同游”的字样吧。




大中午逛霍尔木兹岛真是很大的挑战,太阳明晃晃地从白色砂砾反射四周,眼睛都快花了,男人很细心地买了两瓶结了冰的水,我开始还想结了冰怎么喝呀,这会才知道结了冰可以长时间保持冰凉,让骄阳下的我可以迅速降温。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4-18 18:09:00 +0800 CST  

楼主:白狐绅士他姨

字数:72572

发表时间:2016-03-20 02:07: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8 19:31:42 +0800 CST

评论数:2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