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是相遇,还是重逢【2014,2015连续两年的伊朗行走】

前 言

这是综合了2014年5月,2015年8月两度拜访伊朗的行走见闻;
这里有经典的路线和难得到访的地方
这里有伊朗地下私人聚会,这里有波斯富豪大宅
这里有两伊战场,这里有埃兰遗迹
这里有他们的故事...

难得一见的伊朗精彩视频:



跟我走·伊朗

----------------------------------------------------------------------------------------




我相信,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所有的事情之间都有联系;我们相遇,我们分开,都有无形的力量在安排。

2014年5月第一次来伊朗时,我从未想过会来第二次或者更多次,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在预料之内。侯赛因常对我说,自从第一次见到我,就有预感我会再来,我们会再见,而彼时,我只是一个稍显落魄,误打误撞冲进他公司的背包客。

背着包,脚步匆匆,景点留影,维持本来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放下行囊,停下来,聆听四周的声音,看此刻的日升日落,跟随本地人的步伐,笑他所笑,悲他所悲,更是我现在喜欢的生活模式。




所有想和我一起去伊朗的朋友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伊朗安全么?”我从容淡定地回答,“世界各地都有安全和不安全的地方,伊朗也一样。”我不会说这是绝对安全的地方,但是因为有过一次到访的经验,我相信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朋友看着我的淡定终于下了决心,“好,跟你走!”临出发前两周,我还在兰卡,收到朋友们对伊朗的关注,气温炎热啦,据说有美国记者被割喉啦...我安慰她们,“我们在旅游区,有专车,有专人陪同,不用担心。”朋友们不再说什么,直到登机,其中一个朋友向我坦白,“登机前夜,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取消这次旅行。”我看着脸上仍带忐忑的她,眼神坚定,拍拍她的肩膀,没说什么,信任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责任。


帖子加脸、开设专栏、免费旅游、认证加V、参加活动、旅游达人、申请出书
"点击进入申请★旅游达人
http://travel.tianya.cn/travellers/index
"点击进入【天涯客旅行君在线办公专帖】福利申请戳这里(2016版)
http://bbs.tianya.cn/post-travel-747865-1.shtml
欢迎加入异国大家庭!惊喜不断哦!
天涯异国达人交流群:538230191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8:07:03 +0800 CST  
从深圳到广州白云机场有直通大巴,市内的点在八卦一路618号,另外一个点在宝安集散中心,具体时刻表可以上白云机场的网站查询,市内发车最后一班是下午5点半,刚好可以赶上航班。一路顺利到达机场,需时大约3个小时,8点15分下车。白云机场有点旧,灯光有点暗,人很多。马汉的窗口在G岛,马汉的机分商务仓和经济仓,依然没有网上值机,柜台没有上次的拥挤,在我们前面只有零星几个伊朗人民在排队,可是等我们办完手续回头一看,居然有两个旅行团跟在了后面,目测人数有50多人,听口音应该是广州周边城市的居民,有老有小,我和朋友微笑着对望了一下,看到她脸上的表情终于轻松了起来。后来才知道这些团其实不是去伊朗,而是转机到土耳其的,去伊朗的人依然比较少。




女士在伊朗的着装要求,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肃,伊朗本地的现代女性许多都烫染头发,头巾象征性地遮挡,露出大半个脑袋,后脑勺上高高的发髻支撑着华丽的头巾,立体分明的五官展示着动人艳丽的妆容,回眸转眼间或爽朗大笑,或妩媚温柔,或含蓄娇羞;本地保守家庭的女性就像电视上看的那样身披黑色“查尔多”,“查尔多”下面还有长衣长裤和紧包发丝的头巾,除了五官外,没有丝毫乱发裸露出来,这类女性脸上的表情分明没有现代女性那样开朗欢乐,大多蹙眉忧郁,仿佛有许多烦恼困扰心中;反而外国女性大多宽松衣饰,头巾厚重,拖沓,歪歪扭扭地戴得像个老太太。除非是去宗教场所,例如圣陵,这些严肃的地方需要穿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的鞋(也就是不穿拖鞋)或者是穿拖鞋同时穿袜子,否则一般的9分裤,长裙,过臀的轻便外衣都是可以的。



头巾是必备的,可以很矬也可以风姿卓越,撩人诱惑;本地女性戴的头巾不会很薄很滑,再加上数十年的“训炼”所以不容易滑落,但对于从未与头巾为伍的中国女性来说,则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如果选择配戴轻薄的头巾,可以用头箍或卡子固定,否则经常滑落的头巾必定把你烦恼得花容失色。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8:21:00 +0800 CST  
发展中的国家变化很快,仅隔了一年时间,伊朗已匆匆向前,核谈判有进展,制裁有望取消,就连曾经黄土散落的古堡也开始装上厚重的玻璃,我知道,伊朗开始迈开大步,现在的景象有可能很快不复存在。

1年多前来伊朗没印象“微信”的“朋友圈”不能发图片,1年多后抵达德黑兰的第一天,不能更新“朋友圈”的郁闷严重影响了行走的乐趣;所以,来伊朗前请准备好“穿越”的安排。

前10天带着朋友重游了2014年走过的大部分地方,少了一分新鲜,多了一分观察,伊朗在镜头下仿佛比以前更有活力,更有色彩,更有吸引力;后面大半个月自己走了波斯湾、胡泽斯坦,感觉对伊朗了解又多了些。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8:23:00 +0800 CST  
德黑兰

古老伊朗的新首都。在伊朗历史长河中,德黑兰作为首都的历史只有大约200多年,目前人口大约1300万。

早在17世纪的时候德黑兰就是萨法维皇朝的首都,此后被废都,到18世纪再次成为恺加皇朝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英国军队入驻德黑兰,1943年在这里召开了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元首约瑟夫·斯大林出席的德黑兰会议。在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德黑兰多次被飞毛腿导弹攻击和被空袭,上千居民丧生。



作为首都的德黑兰建筑与街头并没有特别的高、大、上,有点像80年代的小镇,或许是首都的原因,即便不那么新潮,却也干净整洁。看许多攻略描述德黑兰给旅游者最深刻的印象是勇敢的司机和疯狂的驾驶,这里的汽车多数破旧,外表的漆剥落的不是一处两处;倒后境不一定配备,或是折叠不用,或是镜子破碎,又或是仅作为装饰;车内坐椅陈旧,基本覆盖着脏兮兮的布艺套子;司机驾驶很少走在道路的线内,基本压线行驶;超车基本不打灯,超车时两车距离往往就是镜子几乎可以相触的距离;如果前行的路线较堵,司机会勇敢地开上对面方向的线内,大模大样地继续前行;市内基本没有红绿灯,就算有也是摆设,不同方向的车辆你争我夺,竞相超越,倒也没造成严重堵塞,除非发生交通意外,但即使那样伊朗人处理没有伤亡的交通意外也很迅速,在路上曾经两次看见两车擦碰的意外,两车周围会迅速聚满强壮的伊朗男人,大家一齐把擦碰的汽车推到一边,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大家互相看看说两句就走了,如果问题大了,就叫警察;没有汽车让行人的规矩,行人通常在车辆因堵塞缓行时迅速穿梭车海,汽车看见行人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伊朗全境的高速公路口几乎都摆设着一辆被撞得如同废铁一般的车子,即便如此,好像对伊朗人民也毫无威慑作用。这个现象一直让我感到奇怪,古兰经一直教导人们“忍耐”,但在伊朗的交通习惯上,”忍耐“却没有出现,相反在摩洛哥,司机驾车倒是速度十分克制有礼,同样的穆斯林的国家,行为表现却大相径庭,这是挺有意思的现象。


不知道是我习惯了,还是他们进步了,这次来伊朗感觉交通好像比一年前有秩序,司机好像不再那么疯狂,甚至有不少司机看到横穿马路的外国游客会主动减速让行,当然高速公路上还是不时看到被撞得不成样子的破车做负面教材。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02:00 +0800 CST  

德黑兰的景点基本都在地铁可到达的附近,于是坐地铁去景点是方便便宜的选择。不清楚德黑兰是否实行一票制或按段收费,总之在坐过的距离中(最远5个站)单程都是5000里尔,1块钱人民币不到,相当实惠。地铁站挖得很深,不知道是否作为防空用途,站内的装饰极具波斯风情,车厢有女性专属,我原来以为像印度那样整个车厢是女性,但实际不是那样,一个车厢内有一个活动小挡板(或者没有)男性女性分开站,但也不是绝对,就是女性上了男性的车厢,至少我没觉得怎么异样,因为偶尔也有当地单身女性登上男性车厢;车厢内往往有男性小贩进入女性专区大声吆喝兜售日常用品,车上的妇女也积极响应地挑挑拣拣。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14:00 +0800 CST  


德黑兰的前美国大使馆是必然会去的地方,非开放日不能进入内部参观,气氛与一年前比感觉轻松不少,以往站立高墙之后的持枪民兵仿佛不见了,经过的民众对墙上的画作熟视无睹,匆匆经过,只有看到旅客经过时会礼貌避让。



作为超过3000年历史的国家,伊朗的国家级博物馆从时间角度分为伊斯兰前的“国家博物馆”和伊斯兰进入后的“伊斯兰博物馆”,两个馆在同一大院内,在同一个售票处买票,不能带包入内,可以带相机或手机,不能用闪光灯,包包可以免费寄存,保管行李的工作人员很有礼貌,经常微笑着说,“欢迎到伊朗!”,那天我的手机没电,他还很热心地帮我充电。两栋建筑很容易辨认,一栋是古老的建筑,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一栋是全新的建筑,从外表看没什么特色。旧的建筑内就是“国家博物馆”,新的是“伊斯兰博物馆”,据说才重新开放没多久。



“国家博物馆”内的展示风格和“伊斯兰博物馆”的完全不同,我分两次来参观这两个馆的,第一次去的是“国家博物馆”,里面的装修很简单,完全没感觉到“国家级”展馆的氛围,历史久远的文物很随意地放在简单的玻璃柜里或直接裸露在温度并不低的展馆内,因为说明不多,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波斯波利斯”文物和那个著名的“盐人”,其他的小摆件不是太清楚具体年代和用途,只知道有些很流线型的锁,伊斯兰进入波斯以前的文物主要在西部重要省份“胡泽斯坦”出土,这个地方在出产文物的概念上与西安类似,除了文物,胡泽斯坦更出名的是油、气和战场,这些稍后再说。

“伊斯兰博物馆”外形看平平无其,进入其中才大呼“精彩”!这里也许是我所有去过的伊朗博物馆当中,最现代化、最漂亮的博物馆!




展品丰富,从伊斯兰进入早期开始,到塞尔柱、蒙古、萨法维、一直到恺加的伊斯兰精彩文物!按年代早晚,参观顺序应从3楼到2楼,3楼大门的右边开始逆时针走,当然你也可以任意行走,只是不同年代的同类型物品细心看就发现工艺的变化、图案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波斯历史长河仿佛就在眼前飘过。不可错过的波斯经典的文物精品:古兰经,大门、瓷砖、书法、细密画、砖刻、陶器、玻璃器皿。在伊斯兰来到波斯后,抄写《古兰经》成为重要的宗教献礼,虔诚的信徒用各种方式抄写,用各种方式装饰,就像波斯地毯一样,没有一本手抄本是一样的。









富庶的波斯帝国,达官贵人无数,其财富武装到了大门,除了材质不同,装饰的繁复如果不亲眼所见,一定不能想象,就拿其中一种专门属于伊斯法罕独有的镶嵌技术来说,表面看到的花纹不是工匠描画,而是用不同的细小木头、金属、贝壳、动物骨头等材料捆扎一起根据成品的长度、高度或宽度做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打磨呈现不同的图案,展厅里展出的其中一扇大门就是用这种工艺做的,让人叹为观止!“伊斯兰博物馆”继“国家珍宝馆”后成为我两次光临的地方。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25:00 +0800 CST  
如果来伊朗只看一个博物馆,那么“国家珍宝馆”是最不能错过的地方!它的性质与普通博物馆很不一样,属于国家中央银行的一部分,展示地点也是在央行的地下金库内,馆内珠宝熠熠生辉,同行的MM大呼惊艳,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全球最昂贵的博物馆,少了些激动,多了些冷静,这里的珠宝价值超乎想象,随便拿起一颗宝石都价值连城,这里的珠宝不属于皇家所有,而是归于国家,所有的首饰是皇室成员出席活动时借戴,活动结束后归还。

珍宝馆有固定的开放参观时间(周二到次周六 14:00-16:30,节假日不开),门票15万里尔,需要存包。参观者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设备(相机、手机)入内,所有的珍宝只能放入眼内,珍藏在心里!

这里收藏了从萨法维朝代开始跨越几个世纪的奇珍异宝,应该是世界最昂贵的珠宝!每一件珍品都反映了波斯王朝历代高超的工艺和艺术水平,宝石大多来自当时的首都伊斯法罕、印度、法国、意大利。



其中首先要提的就是“光海”(Darya-i-Nur)—全球最大的粉钻,也是珍宝馆内的群芳之首!这颗粉钻原是印度莫卧儿皇朝的珍宝,后来被远征印度的伊朗阿夫沙尔王朝君主纳迪尔沙(Nadir Shah)掠去,传给了他的孙子沙鲁克·阿夫沙尔(Shahrokh Mirza),几经流传到了恺加王朝的皇帝Nasser-ed-din Shah手里,他认为这颗粉钻曾经为居鲁士皇冠上的宝石,因此十分喜爱,经常作为帽饰使用。“光海”重达182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刻面钻石,她不像其他钻石那样采用多面反光的刻法,而是切割成扁平的块状,用以表现那非常罕见的钻石颜色 — 浅粉红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没见过真身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光芒闪烁的耀眼明星,当我最后来到她面前看到真身时只觉得这块宝石异常清澈透明,给人平静,纯洁的感觉,根本没意识到这就是“光海”!

“光海”周围装饰了457颗钻石和4颗红宝石。关于“光海”还有一个故事:1965年,一个加拿大的研究团队在珍宝馆内调研时发现法国著名的珠宝商兼旅行家,现代钻石之父达文尼(Tavernier),曾经在他的书中描述他曾经在1642年,在东方,曾经见过重达242克拉的粉钻,其颜色、尺寸与“光海”相同!加拿大研究团队相信“光海”与“眼之光”(Nur-ol-Eyn)源自同一石头!不过这种说法在学术界有一定的争论。

第二个要说的是—珍宝地球仪!使用的黄金重达34公斤!宝石重达3,656克!宝石数量为51,366颗!这个黄金地球仪重点不在准确表达地理位置而在于珍宝镶嵌工艺,虽然如此,在不同的地区仍然用了不同的宝石来区分:海洋用绿宝石、土地是红宝石、东南亚、伊朗、英国和法国用钻石表示、印度是浅红宝石、中央和非洲用蓝宝石、赤道和经纬线用钻石和红宝石;整个地球仪直径为66厘米。这个黄金地球仪的精美与震撼只有在现场看到才会不有自主地张开嘴巴合拢不上。

孔雀宝座,也称为“太阳宝座”,因为背面的板上以太阳为设计灵感,饰以珍贵的宝石,该宝座一度被认为源自印度莫卧儿帝国,但经阅读钻石之父达文尼(Travernier)的记录得知此“孔雀宝座”非彼“孔雀宝座”,“太阳宝座”是恺加王朝第二位君主法塔赫·阿里沙(Fath-Ali Shah)下令制作,并在与爱妻Tavous (Lady Peacock)结婚后以她的名字命名为“孔雀宝座”,此君在统治时期鼓励复兴波斯的艺术和油画,使得那时候波斯的绘画水平超越以往任何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另外此君还偏好制作象征皇权的物品,其中“太阳宝座”是代表之作。法塔赫·阿里沙死后,又隔了一个代的君主纳塞尔丁·沙非常喜欢珠宝,于是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几块面板,上面饰以蓝色珐琅瓷。

三顶美轮美奂的皇冠,其中就有属于法塔赫·阿里沙的Kiani王冠;属于巴列维王朝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的王冠,上面饰以3,380颗钻石,重达1,144克拉、绿宝石5颗,重199克拉、蓝宝石2颗,重19克拉、珍珠368颗,王冠总重量达到2,080克,据说因为王冠太重,加冕时王冠是从天花板吊下来,象征性戴在国王头上,不知道是否这个原因巴列维王朝的寿命也比较短;另外1967年默罕默德还从著名的珠宝商梵克雅宝(Van Cleef et Arpels)为他的皇后制作王冠,饰以钻石1469颗、绿宝石36颗、珍珠105颗、红宝石34颗、王冠重量达到1480.90克。

除了上述的珍宝,珍宝馆里一盘又一盘的“鸽子蛋”、各色奇珍异宝,装饰精美的盾牌、宝剑、首饰盒子、香囊、摆件让人不禁羡慕曾经的波斯帝国是那么的富庶!那么的先进!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30:00 +0800 CST  

地毯博物馆内的古董地毯是末代皇后的收藏,从17世纪到现代,其中的“生命之树”图案最有意思,既有著名领袖、社会学者、科学家,还有争议的人物,不知道其中表达是否人类的复杂共融,正邪交替;波斯地毯图案分乡村和城市风格,不论哪种都讲究对称,相对而言乡村风格因为工艺受限制,对“对称”的要求不那么严谨,稍微有些偏差都可以接受;但是城市风格的就不同了,讲究严格的对称,如果出现偏差,就是次品了。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在博物馆里会看到一张宗教为题材的地毯,四角却是不同的图案。




据说编织名贵的地毯不能同时多人一起操作,因为人多时手工会出现偏差,最多4个人;编织时视乎地毯面积的大小,编织时有从下往上织,织工们先是坐在地上,慢慢随着地毯长度增加,座位逐渐抬高,像脚手架那样升起;也有把织好的部分卷起的架子,这样人的位置不用提高;但是如果面积特别巨大的地毯,则只能跪在地上低头编织;编织时,带头的织工会喊口令,实际上是织布时走的针法,有点像我们划龙舟时领队喊的号子,据说龙舟喊的号子用的语言就是来自波斯,只是织地毯喊的口令不激动人心而是平实无华,划龙舟只是几分钟,织地毯可是按月为单位,太激动,嗓子都废了!




波斯地毯的珍贵在于图案的繁复、工整、细腻;用料的讲究;染料的程序;编织的工艺和时间,编织工人织一张2米乘1米的地毯,视乎图案的复杂性,至少要3个月;波斯地毯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艺术珍品!全丝地毯一般用作装饰,半丝混毛的地毯是富裕家庭的日常用品,一般家庭用的多是是全毛或是化纤,看一个波斯家庭的财富首先就是看家里地上铺就的地毯。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37:00 +0800 CST  
德黑兰作为大约200年的首都,最古老的建筑时间也不超过200年,大多是恺加皇朝的建筑,恺加皇朝的感觉就像晚清政府,挥霍无能,在政治民生上没什么建树,因为花钱却也为后世积攒了可观的大宅,古勒斯坦皇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古宫位于大巴扎旁,其建筑风格充满欧式风情,墙上嵌有欧洲风景的瓷片,这是曾经的恺加沙阿-NASSER AL-DIN的主意,这位君主向往欧洲,多次游历欧洲,把欧洲文化直接带回波斯,现在的波斯语中有不少词来自法语,例如“谢谢”,而德黑兰也曾被称为“小巴黎”。除了墙上的欧洲风景,NASSER AL-DIN还刻意模仿了法国凡尔赛的“镜厅”,虽然这里的“镜厅”不及凡尔赛的豪华,但是巨大的厅堂,豪华的吊灯也足够让人发出啧啧的赞叹。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39:00 +0800 CST  


古宫旁边就是大巴扎,据说是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巴扎,有体力的话可以去逛逛,这里的人流密度超越伊朗境内任何一个地方,来自中东各国的人民,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地在吆喝叫卖声中耐心地挑选心怡的商品,巴扎的视觉冲击力强,尤其是卖女士内衣的专区,裹着“查尔多”的中东妇女, 款式大胆,颜色艳丽的内衣,面无表情的大男人,构成一幅在中国人眼中难得一见的画面,另外还有卖各式晚礼服的店铺, 中东女子身材曼妙,曲线玲珑,在非公众场合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形打扮,也和一般现代女子那样张扬裸露,只是伊朗法规使然,在公众场所都要罩上外套, 批上头巾。




巴扎很大,按不同种类的商品各自形成小集市,在巴扎如果看中商品就赶紧下手买,不要想着走走再回头,因为很有可能找不到回头的路。我自己曾经一个逛过,感觉除了人多拥挤外还是安全的,但是我的伊朗朋友们却很小心谨慎地提醒我注意包包,提防小偷,更夸张的是其中一个女性朋友基本上从背后把我抱住,她说这样才安全;另一个男生Andy则说,“你一定要牵着我哦,不然丢了你,不知道怎么找到你。”巴扎边有各式快餐店也有餐厅,Andy带我去的那家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它恐怕是迄今为止我见过最拥挤的餐厅!首先从楼下就开始排队,队伍长度至少100米,楼梯上也排满人,上楼点单后需要站在其他有位置的人身后等位置,吃完马上有人收拾,旁边等候的人立马上前就座,桌子上人挤着人,好在厨房上菜很快,味道还不错,最重要的是有羊颈!来这里吃饭一定要找当地人带,否则语言严重不通,还不知道点餐的规矩。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41:00 +0800 CST  
德黑兰除了博物馆和疯狂的交通,和其他国际大城市没什么不同,一样的高房价,一样的高消费,青年人一样很潮流。德黑兰的北部位于厄尔布尔士山脚下,属于富豪区,因为这里海拔高,有山丘、峡谷,气温比南部老城区凉爽,树木也多,的大使馆就位于这里,据说比位于老城区的德国、土耳其领馆等气派多了。这里随处可见头发胡子修剪有型的帅哥穿着瘦腿修身西装开着名贵跑车、头发披散随意披戴头巾,化着精致妆容的美艳女子。




德黑兰的新潮与保守、艳丽与黑色、名贵与简陋夹杂一起,充满矛盾和分裂,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43:00 +0800 CST  
从德黑兰到设拉子一般是乘坐国内航班,去年不熟悉情况以为伊朗人民坐飞机的不多,临到要出发前才买票,差点耽误了行程;今年因为带朋友来,提前做了准备,早早订好机票,从容地赶往机场等待出发。

伊朗国内机票很便宜,可能是因为他们油费便宜降低了成本,去年的15天行程里我一共飞了5次国内航班,时间从1个小时到2个小时不等,单程价钱基本在人民币340左右,最高不超过人民币400;今年飞了三次,价钱也都差不多。

德黑兰国内航班的机场有不同的候机楼,好像是至少有4座,候机楼4比起候机楼2要大些。飞机一般在起飞前1-2小时check in,check in的队伍绝大多数都是行李简单的伊朗人,多数是商务人士打扮,拿着公文包,外国人不多,有时候整个队伍就只有我一个“鬼佬”。

Check in后男女分开不同的安检通道进入最里面的候机厅,check in时机票上没有登机口的信息,登记口一般在登机前10-15分钟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飞机准点还好,延误的话你就得不停地张望所有的信息牌以防错过登机。我坐过几家不同航空公司,飞机虽然很旧,但机师驾驶技术和空姐的服务水平普遍很高。

仅隔了一年,设拉子的机场就已经焕然一新,启用新的航站楼,伊朗的发展日新月异啊。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19:52:00 +0800 CST  
设拉子



与设拉子总欠一点缘分,去年因为时间关系匆匆掠过,只去了“粉红清真寺”、波斯波利斯、居鲁士墓和哈菲兹墓,又因为SAM的原因,倍感沉重;今年除了照例不能错过的“粉红清真寺”,还多了几个市内景点,很不凑巧碰上第6伊玛目的忌日,全城除了悬挂黑旗,居然所有景点都关闭了!是的,波斯波利斯都不开门了!同去的当地导游都觉得不可思议,什叶派教徒一般为第1、3和8为伊玛目举行祭祀,第6伊玛目按说没那么重要,但是它就是那样发生了!波斯波利斯的地位如同“长城”,我好歹还去过一次,同去的MM只能将遗憾留待以后有机会补上了。



“粉红清真寺”是国人的叫法,一般游客都是说它正式的名字Masjed-e Nasir-al-Molk,对于大部分国人只留意了它的冬季祈祷大厅,就是出镜率最高的地方,其实这里的“蜂巢式”壁龛顶也非常出色,只是大家常常忘了它。




为了避免光照对大厅的损害,彩色玻璃窗上盖上厚厚的窗帘,照进大厅的阳光也没有明信片上的丰富了,真正“粉红清真寺”已经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神话”,留待有缘人来相会。阳光大厅像个深受宠爱的孩子集满关注的目光,另一侧的展厅却孤寂冷清。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02:00 +0800 CST  

再次来到设拉子,最令我怀念的人就是SAM。他大约40来岁,是我在伊朗遇到众多人中最不像伊朗人的人。说他不像,首先是外形就不是很像。伊朗人多属雅利安人,与印度人民有共同的血缘,所以你闭起眼睛就可以想象波斯人的外形其实和印度人有些类似,只是身材更高大魁梧,须发更为浓密,皮肤也是偏棕色的。许多朋友好奇地问我是否喜欢波斯男人,坦率说印度男人般样子,更高大,更胡子,体味更重的波斯男人,你觉得我会喜欢么?SAM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他皮肤白皙,虽然也有1米8几,但身材单薄,剃了个光头,胡子刮得光光,眉头轻锁,眼神忧郁;其次他没有一般波斯人的夸夸其谈,自尊心极强,最重要的他不是穆斯林,他信基督。

那天在粉红清真寺的时候,他悄悄对我说,如果看门的人知道他不是穆斯林一定不会让他进去。初见SAM的时候是第一晚抵达GH,他一直安静地坐在大堂看报纸,只有在我和前台讨论中偶然插上几句。去粉红清真寺那天早上,我们没有计划让他带路,可是他很早就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主动说带路。在清真寺的时候因为关注点一直在拍照上,没和他有深入交流,吃早餐时,也只是天南地北扯了一下。埋单的时候,他主动说付自己的账,其实我们在账单出来前就想着请他的,一来不贵二来为了表达我们的谢意,但是他一再坚持,他说他没能力请我们,但要付自己的。那时我们以为他只是客套或者是觉得早餐的费用实在是小CASE而拒绝,于是邀请他等我们晚上回来一起吃晚饭。

从哈菲兹墓回来,SAM已经坐在楼顶的阳台等,他问我们是否吃海鲜,说这里有家餐馆的虾做得不错,于是我们一同前往。楼上的雅座开始只有我们这桌客人,于是SAM很大方地向我们介绍他自己的情况:某种意义上他可以算是孤儿,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长大,父亲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钱,所以他就读完中学出来工作帮补家计,他可以说很流利的英语,那是他在业余时间自学的;他在写作上有些天赋,以前常常帮报刊杂志写文章,好的时候甚至有海外的媒体约稿,比如台湾,泰国的媒体。文人一有才好像都会对自己的国家有看法,而他的看法恰恰是比较负面的,用潮流的说法属于“异见份子”。因为发表过表达不满当权者的文章于是被捉,在监狱里蹲了几年,在这些期间工作丢了,钱也被没收,关键是像这样身份的囚犯出狱后,没有媒体再敢聘用,只能干些杂活,勉强维生。几年前他父亲因病去世了,世界之大,他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工作,没有住处。他之所以在GH,是原来住的房子房东要加租,他无力负担要另寻住处,因为和GH的老板以前是朋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时暂居在楼顶的杂物间,因为我们都住顶楼,所以为什么经常能在楼顶天台看到他。可是因为这几天旅客特别多,他原来住的那间只放得下一张床的杂物间也被租了出去,他现在和GH的工人挤在大通铺上。他说他想离开伊朗到泰国去,只是申请签证又是一个漫长和未知的等待。SAM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虽然语气很平和但我还是感觉他的眼里有淡淡的哀伤。SAM说完后我们都很沉默,虾放在嘴里如同嚼蜡,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的话语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

虽然我们在吃饭前一再强调说晚餐我们请他,可是到结账的时候,倔强的SAM坚持要付自己的份,他用波斯语和老板说要分开给钱,老板很听他的话(可能是因为听不懂我们的话)把账单分开两张,他拿出一张银行卡给老板,一次…两次…三次…POS机都拒绝受理,SAM的脸色有些尴尬,我们假装看不到他的难堪,说我们有散钱,抢过他的账单要帮他付,SAM 一把夺回账单,请老板等等,他去外面取钱。那时那刻,我们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那份账单大约是人民币40元,我不知道是POS机具有故障还是他的卡内余额不足,一般的人这种情形可能也就顺水推舟让我们付了,可是他非常坚决。在他去找银行的时候,我们站在餐厅门外等他,突发灵感的我们想,不如乘他不在帮他付了,这样他也就没办法拒绝了,可是店内的老板不知道是受到SAM的叮嘱还是也是极有原则的人,愣是不要我们的钱。餐厅附近目测范围内好像没有ATM机,我们站在门外等了大约20分钟,SAM终于拿着现金回来了。

SAM向我们道歉说让我们久等,我们假装没事说不要紧,其实心里很难过。在等SAM回来的时候我们商量过明天离开前给他一些钱,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但至少可以应付两三天的开支,我们怕他尴尬不接受还想好怎样把钱藏在纪念品里给他,这样的想法多少让我们的心里好过些。当晚分别的时候,我们告诉他明天离开的时间,希望到时可以和他告别,可是第二天当我们找他的时候,他仿佛知道我们的想法,昨天遇到他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寻不着,问GH的工人也不知道他去哪了,SAM就像在空气里消失了一样。

我们的生活也有困难和挑战,可是比起那些更受苦难折磨的人,真算不得什么;我们没能用自己的方法帮助SAM,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能够得到上帝的眷顾,平安,快乐度过余生。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09:00 +0800 CST  
在“粉红清真寺”旁边还有“瓦洁尔清真寺”,比较少国人到访却也是一个值得参观的清真寺,它没有“粉红清真寺”那么华丽妖艳,但有一个少见的拱形祈祷厅,长75米,宽36米,由48根雕花柱子支撑,在拱形大厅里晃荡,想象着如果这里坐满了信徒是多么的壮观。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15:00 +0800 CST  

马什哈德因为第8伊玛目礼萨而成为伊朗圣城,设拉子虽然没有伊玛目但因为有伊玛目的亲戚葬于此地,也有规模庞大的圣陵 - 光明王之墓(也称“灯王之墓”)。这里葬的是伊玛目礼萨17个兄弟之一的SAYYED MIRAHMAD, 他在去和哥哥伊玛目礼萨汇合的途中被当时的国王追杀,据说当时找到他的遗体时,葬身之地闪耀着光芒,于是信徒在此地修建圣陵,并称为其为“光明王”。




和其他圣陵一样,进入的女性衣着保守,全部都要穿“查尔多”,进入圣陵做祈祷的“查尔多”不是黑色,而是浅碎花的“祈祷查尔多”,圣陵的工作人员会为非信徒的外国女性准备全新的“查尔多”(需要在门口等待一些时候,因为她们要拿全新的给你),给游客的“查尔多”还是很人性设计的,做成斗篷的样子,有帽子,有拉绳方便穿着。




游客必须由工作人员带领集体参观,带队的工作人员英语一般,介绍只听了个大概。圣陵非祈祷区可以拍照,祈祷区男女分开,据说祈祷区镶嵌的大理石上写了一千个真主安拉不同的名号,就像观音有多种变形一样的概念,核心祈祷区的穹顶用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镶嵌,细碎晶莹的玻璃片如同挂在银河闪闪发亮的星星,安静深邃悠远熠熠生辉,让人感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力量; 大殿中心的地下18米是“光明王”的墓地,墓地正上方是散发绿色光芒放置《古兰经》的神龛,信徒争相触摸、亲吻神龛,希望能得偿所愿,作为一个旁观者,深深地被信徒虔诚的谦卑所感动。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17:00 +0800 CST  



和“光明王之墓”内部类似装饰风格的还有“镜宫”(Imamzadeh-ye Ali Ebn-e Hamze),这也是伊玛目礼萨的亲戚,是“光明王”的侄子,也是在追随伊玛目礼萨的途中在设拉子被杀,据说当时的现场血流成河,所以这里飘扬的是红色的旗子而不是一般伊斯兰教的绿色旗子。祈祷厅里面的装饰风格和“光明王之墓”几乎类似,就是规模小些,进入圣陵也要穿查尔多,但不需要工作人员陪同,可以自由拍照,建议未能在“光明王之墓”拍照的朋友在这里多拍些。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29:00 +0800 CST  
虽然今年因为碰上第6个伊玛目的忌日没能再次参观波斯波利斯和居鲁士墓,就借着2014年的记忆回味一下吧。



帕萨尔加德(Tomb of Cyrus the Great)英文直接翻译就是“居鲁士墓”距离波斯波利斯车程大约1小时,是大流士一世以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首都,由波斯大帝居鲁士在公元前546年下令建造的,现在的遗址主要是他的寝陵、私人宫殿和一座城堡。居鲁士建立的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他的每一项制度对后世都产生深刻影响,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帝,创建的王国西临爱琴海,东达印度河,北至高加索,南及尼罗河。




他戎马一生,南征北站,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被为子复仇的马萨格泰女王手刃首级置于灌满鲜血的皮囊,让居鲁士“饱饮鲜血”,可见强大的男人可怕,为犊复仇的女人更可怕。开创了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并没有豪华的宫殿,以至于当我们驱车几乎2小时来到寝陵面前时不禁怀疑,“就这样?”



一幢高不过3层楼的陵墓,没有任何雕刻装饰,更没有辉煌大柱衬托,在苍茫大地上只有孤傲,冷静。其他的遗迹也被岁月渐渐抹去痕迹,曾经结实高大的门廊已经开始坍塌,散落四处的石块逐渐风化,爬上小山坡,周围四野是曲折蜿蜒的丘陵和寂静绽放的野花;曾经的私人宫殿里仍然矗立不倒的柱子上,三种不同文字(古波斯文、阿卡迪亚文及埃兰文)撰写的“我,居鲁士,阿契美尼德之王”却无惧岁月的痕迹,依然遒劲有力,清晰可见。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43:00 +0800 CST  

去年到波斯帝陵和萨珊浮雕的时候遇上奇怪的风沙,不知道是偶然因素还是因为帝陵位于山坳,一进入景区强劲的风沙迎面扑来,我还从来没正面迎接过如此猛烈的风沙,大风吹得人几乎站立不了,需要随风而动,如果风再大一点估计人会被卷走,黄沙扑面需要把头巾完全把脸蒙住,此时由衷感到面纱的好处!如此风沙之下,无论多伟岸的雕刻都无法驻足凝望,我只好胡乱盲拍一气,现场完全领略不到大流士一世、二世的风采,这种经历好像也从来没发生过,出了景区大门风沙仿佛被滞留其中不能出来,外面一派阳光明媚,和风日丽。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0:52:00 +0800 CST  

设拉子是伊朗旅行的重点,波斯波利斯是伊朗旅行的重中之重,这个始建于公元前522年,历经三朝皇帝,60年时间才完工的城,类似北京的紫禁城,只是她并非波斯当时的政治或经济中心,是大流士一世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皇朝历代祖宗而建造的第5座都城,用以储存帝国的财富。




后来波斯与希腊交战,先是薛西科攻占雅典,为乃父报仇把雅典洗劫一空;后是波斯被内奸出卖,被希腊赶出雅典,波斯人临走时焚烧雅典城,销毁著名的雅典神庙;150年后希腊其中一支马其顿君主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在波斯波利斯大败当时的大流士三世,希腊军队大肆屠城,据说亚历山大在雅典妓女泰伊斯的游说下,放火焚烧波斯波利斯以报复当年波斯人销毁雅典之仇。大火把雪松木搭建的宫殿上层烧毁,其后土墙因为岁月侵蚀,逐渐消失,曾经辉煌的宫殿仅剩下孤独的残骸,诉说当年的历史。



波斯波利斯依山而立,建在一个长约460米,宽300米,高10米的大平台上,入口处仍矗立着雄伟的大柱和雕刻精美的动物形象,遗址历经风霜,许多雕梁玉柱,美轮美奂的宫殿要靠丰富的想象,遗址到处散落巨大的碎石和断柱,零零落落的野花坚强地从石缝中冒出头来,中间不知道属于寝宫还是什么宫殿的上空盖了一个大棚,应该是用来保护棚下面的文物,那样子让我不禁想起兵马俑,从旁边的“慈悲山”看下来一片黄土,只有残存的大柱宣告着曾经的风光。马,作为人类历史相伴长久的动物之一,不论作战还是闲时都是人类的好帮手,在波斯波利斯,以马为主题的雕塑随处可见;留着美髯的英俊国王端坐椅子后立使者的雕塑几乎成了波斯纪念品的标准形象;还有那象征冬去春来的“狮咬牛”。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1:12:00 +0800 CST  

楼主:白狐绅士他姨

字数:72572

发表时间:2016-03-20 02:07: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8 19:31:42 +0800 CST

评论数:2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