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德国人评论中国,我被惊得目瞪口呆直冒冷汗!

嫦娥二号 飞向遥远的深空


嫦娥二号是用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研制的,完成绕月探测工作后,由继续飞向第二拉格朗日点,这已经是超额完成任务了。之后,它仍然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剩下相当的燃料储备,接下来有飞回地球、撞击月面或飞向深空三个选择,科研人员最终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嫦娥二号能够一再完成超出预期的任务,得益于其较大的设计裕量和极高的入轨精度。在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原本设计需要三次轨道修正,实际第一次轨道修正就达成了极好的效果,后续的两次修正被取消,这就节省下了大量的宝贵燃料,使得嫦娥二号最终能够飞向更远的深空,其运行时间和飞行距离都大大超过了设计指标。这说明中国航天的可靠性设计和飞行控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嫦娥工程中还体现出了中国航天一贯的严谨和务实作风。嫦娥一号在完成其基本使命之后,中国的航天科研人员禀承一贯的严谨务实作风,并没有选择让其立即撞击月面、和印度争夺所谓“第N个在月球上留下国旗”的虚荣,而是选择了继续进行变轨试验,最近距离月面仅15公里,超期服役直到燃料耗尽才撞向月面,为将来的着陆积累了经验。而印度的撞月行动,则是从绕月探测器上单独分离出一个撞击器,携带印度国旗高速冲向月面,这与其说是把国旗留在月面,不如说是把国旗击毁在月面更为贴切。

至于嫦娥二号,到2013年7月为止,它已经飞离地球5000万公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飞行,成为一颗人造行星。通过调整对卫星的遥测码速率、测控模式、上行功率和卫星定向天线的控制策略等等,控制中心仍然保持着对嫦娥二号的测控和跟踪。这相当于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可以为未来的火星探测积累经验和数据。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18:48:05 +0800 CST  
玉兔登月与导弹技术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开始工作,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这也是美俄因预算不足放弃登月之后,人类时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开探测工作。

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探月任务成为中国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现。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稳定落月,创新探索,嫦娥三号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航天新的进步。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许达哲说:“美国和前苏联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都经过了20次以上的任务,我们是用三次就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纵观整个软着陆和两器(着陆器、巡视器)分离过程,至少可以看到四大技术突破:

一是精准测控技术。整个720秒,分毫不差。

二是软着陆技术。包括7600牛的逐步减速缓降、速度由1000多米/秒降至几十米/秒,100米空中悬停、再降落至10米后的无动力垂降、稳稳站住,几乎完美无缺。

三是两器分离技术。包括玉兔唤醒、自动解锁、自动导航、缓步移动、走向月球等技术环节,环环相扣。

四是照相及数据传输技术。我们看到,整个两器分离过程实现了高清晰度的现场直播。我们看到了月面的厚厚的灰色粉尘、裸露的矿石和圆圆的沙坑、浑圆的月面及遥远的天际线。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嫦娥三号一脱离长征二级火箭,就激活了自己的找三维空间位置的功能,伺服火箭发动机立即进行了姿态调整,这就像一个人睡醒了,第一时间确定自己在哪里?就是确定自己在三维空间的位置。确切的说,地面的测控中心发出的无线电指令只起到了“闹钟”的作用。从这时起,嫦娥浑身的传感器全部激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发现嫦娥三号只是稍微直喷侧喷旋转喷了几下就不再调姿了,这说明长征火箭入轨的精度非常高。

嫦娥三号运行的轨迹大家都在大屏幕的右下方看见了,入轨精度都是按米级计算的,这个精度再进行“微调”就铁定能反导啦!原计划设计上两次调姿调速进入奔月轨道,结果一次就进去了。到了月球进入绕月轨道再转移下降15公里的轨道又省了一次,结果油箱满满当当,在最后进入30米悬停前不得不放掉大部分燃料,毕竟是第一次落月,怕最后那一蹲出什么事。

找得准是航天器第一要素。包括自己的位置找的准,知道自己在哪儿,这个要极其精准。第二是目标在哪儿,看得见,感受的到,这个也要准。三是走的准,这就要靠嫦娥三号浑身上下的大小火箭了。嫦娥三号上的火箭是变推力的,这就是中国火箭的先进之处,单就找的准的需要的粗调和微调上,这个变推力火箭太有讲究了,不是一般的讲究,是绝对的讲究。说白了,反导能不能打上,关键的关键之一就是这个变推力火箭“变”的好不好,那就是该喷的猛的要非常猛,该柔和的就要和风细雨,而且在时间地点上要拿捏的恰到好处,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

嫦娥三号真正先进的是她那一套惯导系统,这套惯导系统在所谓的黑色720秒和悬停找点上发挥的淋漓尽致。黑色720秒就是嫦娥三号从15公里高度的轨道降落到落月点30米上空悬停的这720秒。

这720秒是嫦娥三号脱离了地面的引导和指挥,独立工作的720秒,是嫦娥三号全程最复杂、最艰险,动作最多的一段历程,其惊心动魄的程度恐怕只有当事人才会体会到。

在这720秒嫦娥三号要独立完成几十次大大小小的制动,减速、调姿,7600牛变推力火箭和浑身上下的十几个小液体火箭要完成根据不断变化的速度、方位,姿态,极其精准的“推、拉、摇、移”着嫦娥三号向落月点前进,而且还要自主导航,自主探测,引导自己精确到达目标上空,这套引导系统就是遍布嫦娥三号全身的高精度陀螺和加速度计,这才是嫦娥三号落月的核心技术。

大雾天飞机为什么能盲降,核潜艇为什么不浮出潜航几千海里不触礁,导弹为什么能打上高速飞行的飞行物,反导的导弹为什么能击中每秒8公里的洲际导弹,东风21D为什么几千公里能打上航母,歼二十为什么能悄无声息神不知鬼不觉到达目标区,神州和天宫为什么能自动对接,中国的AR-3简易制导火箭为什么打300公里仍然能精准的打上目标,精确制导弹药为什么能精确的落在目标头上,甚至手机的3D游戏为什么好玩,等等,都拜这两样东西所赐。

西方为什么说嫦娥三号有军事用途,都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当然还有其他传感器,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这两样,就是导航和定位的惯导系统。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19:08:21 +0800 CST  
嫦娥水漂弹 - 一次低调的伟大旅行 “打水漂”跳跃约2万公里!惊世骇俗!!!

(高超音速飞行器,中国连续5次成功,全球独此一份。美国多次失败,哈哈哈哈哈。美国唯一“成功”的一次就是才飞三分钟就坠毁,然后高调宣布“成功”。呵呵。谁的技术更强,谁的信心更足,一目了然!)

中国“嫦娥5号T1”试验器2014年11月按计划精确在内蒙古平安着陆。

据人民网报道,“嫦娥5号T1”首次试验了俗称“打水漂”轨道的“地月自由返回轨道”着陆技术。返回过程中,返回舱在远离着陆区的位置再入大气层,由于速度极高,被上层大气“弹”回太空,随后再次进入大气层正常着陆。据报道,这次“嫦娥5号T1”首次再入大气层位置在南大西洋上空,从这里到内蒙古距离约2万公里。

(“打水漂”跳跃约2万公里!!!)

所谓地月自由返回轨道是指发射后飞行器可以到达月球附近,但不会被月球捕获,可以借助月球引力转向,自动返回地球的轨道。计算和使用地月自由返回轨道的难度很高,因为各项参数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地球、月球和飞行器在每个时刻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既要保证飞行器能利用月球的引力进行折返,又不能使飞行器被月球捕获成为月球卫星。令人惊喜的是,长三丙火箭的出色表现不仅准确将飞行器送入这条轨道轨道,还让它取消了数次轨道调整,这也为后续服务舱开展拓展任务营造了条件。

2014年11月1日凌晨六时,飞行试验器的服务舱与返回器成功分离,返回器进入预定的再入走廊。再入走廊是一容许角仅0.4度的狭小通道。再入角度过小,飞行器被弹飞后就不会落回地球;再入角度过大,飞行器就不会弹出大气层而会直接落向地面。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地球是一个篮球,那再入走廊的宽度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弹跳式返回最大的优点,是减小降落时的过载,这对于那些实心的岩石样本意义不太大,但对于活人来讲这是决定生死命运的关键。我国冒如此大的风险进行弹跳返回试验,也是想利用我们对于神舟飞船气动结构的透彻理解来验证载人登月返回的可行性,相信本次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也会对未来进行载人登月返回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2014年1月和7月份两次发射的水漂弹,应该看成是这次“绕落回飞行器”的先期探索试验,也是一次典型的军转民的转移过程。



由于我国航天人员的精确计算与控制,事后发现返回器的实际开伞点,离理论落点仅仅相差几百米。这无异于首次射击就打中靶心。对于一个首次试验第二宇宙速度弹跳返回的国家来说,这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我国对这次返回试验本没有十成的把握,为防止出现意外,还准备了相当多的预案,比如划定了一片史无前例硕大的禁飞区乃至都划入了蒙古境内。

在太空做这样的动作已经了不起,关键是,在赞叹这一动作的同时还有两个重要细节不能忽略。一是这个动作由嫦娥返回试验器自主完成。根据科学家的介绍,以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将使通讯处于“黑障”状态,返回器的一切动作都需要其自主完成。包括变轨、跳跃、再入大气层等等,都要由返回器自身携带的自主导航系统完成。二是精准。返回器运行轨迹必须精确到厘米级,就如同在几十万公里外用子弹击中一枚铜钱。否则,整个任务就有可能因为“偏差积累”而失败。

对于上述细节,各方面似乎都有意识的回避,不愿多说。美国人在赞叹中国的再返回技术独特外,也没有对上述细节给予必要关注。同时,也没有再听到类似中国的技术处于美国50年代的水平这样的贬低性言论。尽管美国人没有称赞中国这一技术世界领先,但是,美国的“集体失语”却完全可以用“目瞪口呆”、“张口结舌”来形容。

精准的自主变轨、太空跳跃,让嫦娥返回试验器成为凌波微步于大气层之上的小精灵。假如中国的所有卫星和洲际导弹都加装这一系统,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它意味着我们的卫星可以灵活躲避任何攻击;我们的导弹可以突破任何拦截,包括激光拦截。激光很快,但操纵激光武器的人需要定位和瞄准。一个以第二宇宙速度快速跳跃前进的导弹并不容易被锁定。

因此,嫦娥返回试验器的两个细节的军事意义不容小觑。在“导弹为王”的信息化战争时代,导弹的精准程度、突破拦截的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负。为了谋求单方面的战争优势,美国千方百计打造全球导弹防御体系,拦截手段不仅包括导弹,也包括激光。中国的导弹是厉害的,不仅可以打飞机、打航母,也可以打卫星、打导弹。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能够有效突破防御体系的基础上。中国的自主变轨及精准在轨技术,无疑为突破任何防御体系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水漂弹的价值在于返回的精准,这才是“弹”,否则只能是“漂”!

美苏抗衡时代也实行过水漂技术,但那时是技术粗糙,返回失败率极高,而且没有准头。失败的就不说了,成功的几次着陆都大大偏离目的地,有的甚至在几千公里以外,那是真的打水漂了。

水漂弹如此密集的发射,中国连续5次成功,全球独此一份。美国多次失败,哈哈哈哈哈。谁的技术更强,谁的信心更足,一目了然!

不同于某航天强国竭力扶持私营航天导致事故频发,也不同于某些航天后起之秀在技术尚未成熟时就自吹自擂,中国航天业界不追求虚名,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向前发展。

土鳖玩的所谓“高超音速”试验是为了“嫦娥5号”做研究哦。是纯民用技术!美国人不要乱猜哦。绝对不是用来向你扔核弹的,绝对!

发几十颗核弹绕其他星球那么飞着,什么时候要用调回来定点攻击,比核潜艇省钱!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19:39:56 +0800 CST  
高分二号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精度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 具里程碑意义

2014年8月1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4号乙型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遥感卫星 - 高分二号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的“高分时代”。本次发射为“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一同升空的还有波兰的BRITE-PL2“赫维留”卫星。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据了解,高分二号卫星重约2吨,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同时还具有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可用于进行道路监测和道路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调查和执法。据悉,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林业局等单位将成为主要用户,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供示范应用服务。

光学遥感卫星的分辨率优于1米为达到亚米级,是现在国际上遥感卫星最高分辨率等级。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张建华说:“‘高分二号’的成功发射,是高分专项建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高分二号”卫星研制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实现了米级空间分辨率、多光谱综合光学遥感数据获取,攻克了长焦距、轻型相机及卫星系统设计难题,突破了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机动、高精度图像定位,提升了低轨道遥感卫星长寿命高可靠性能,对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自给率具有重要意义。


民用是亚米级,那军用呢?你懂的,呵呵。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0:05:32 +0800 CST  
高分四号 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面阵遥感卫星

发表时间:2015-12-29

据新华社消息,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高分四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

高分四号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堪称最牛“天眼”。它的发射和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天基对地遥感观测能力。

“高分四号”这颗新星的本领不容小觑。作为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面阵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可利用长期驻留固定区域上空、快速指向调整能力、灵活的任务编排、成像积分时间可调等优势,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的高精度观测。

通俗来说,高分四号与前辈们采用的“巡逻守护”方式不同,它采用的是“贴身紧跟”式战术,可以牢牢锁定在中国领土上空,实现随叫随到、信手拈来、快速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遥感任务。

高分四号‘体重’5吨,设计寿命8年。它的‘大眼睛’ - 大口径面阵凝视相机兼具可见光和红外线全天候成像能力。可见光谱段分辨率50米,中波红外谱段分辨率400米,相当于从3.6万公里外看见大油轮。

高分四号”首次采用可见光近红外与中波红外共口径技术。这种相机的研制开辟了我国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新领域,大幅提高了我国遥感卫星的整体设计水平,对于掌握新一代遥感平台的长寿命、高可靠、高精度定位及快速机动等核心技术,提高我国高性能遥感光学有效载荷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数据”替代80%的国外卫星数据

高分一号、二号卫星发射后,替代了近80%的同等分辨率的国外卫星数据,在国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土资源部每年约有1900万平方公里的高分卫星观测需求,以往几乎全部依靠国外卫星数据,“两三年前,法国SPOT卫星的一景数据就要约3万元人民币,在国外卫星数据价格高昂的情况下,相对固定的项目经费只能开展有限面积的调查”,“由于高分数据的应用,使得近年国内市场上国外卫星数据价格大幅度降低,分辨率低于2米的国外卫星数据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童旭东说。

2020年中国对地观测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精细观测能力

记者获悉,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建设步伐将不断加快。2016年将发射“高分三号”并进一步加快推动高分六号、七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力争到2020年使中国对地观测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精细观测的能力,形成完备的空间信息产业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十一五”期间发射48次,“十二五”86次;突破了先进航天动力、新型卫星有效载荷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导航等取得重大突破;卫星应用及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逐步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互联网产业相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分四号在世界同类卫星中“视力最佳”

“高分”家族每个成员各怀本事,各担使命。高分四号既是中国高分专项首颗高轨道高分辨率、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光学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

空间分辨50米如何形象理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分四号卫星总设计师李果:空间分辨率2米的高分一号能看到地面的小轿车,空间分辨率达到亚米级的高分二号能看到地面的自行车。高分四号距地遥远,借助一台大口径面阵CMOS相机,它能获取50米分辨率可见光、400米分辨率中波红外遥感数据。打个比方,能看见大海里航行的油轮。

高分四号相机首次采用了亿级像素的可见光器件以及百万级像素的中波红外器件、大面阵凝视成像体制、中波红外与可见光共径技术等。

该相机可以一次拍出整幅照片,覆盖面积相当于河南省,可以在几分钟内对三个不同区域进行连续成像,并很快处理成数据产品送交用户。紧急情况下,该相机一天内就能对我国疆域实现完整成像,还能捕获动态目标的运行轨迹。

尽管与低轨卫星空间分辨率没法比,但高分四号已是目前世界上“视力最佳”的高轨遥感卫星。国际上高轨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大多为数百米,甚至数公里。

另:

我国1.5亿像素传感器研发成功 分辨率世界最高

发表时间:2015-11-12

据中国仪表网12日消息,近日,长春长光辰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辰芯光电)成功开发出多款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提升了我国图像传感器的自主研发能力。

1.5亿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主要用于大靶面高分辨率成像,主要应用于高端医疗、工业和科学应用市场。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0:35:58 +0800 CST  
中国飞速追赶 全球1000多颗卫星中国占1成

(美国多只代表存量多,不一定代表技术先进;譬如我们的北斗系统就比美国GPS系统先进,我们差的只是数量)

据《中国青年报》2014年7月13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协夏季科学展上表示,全球1000多颗卫星中,中国占1成,美国占4成,俄罗斯与中国卫星数量相当,欧洲略多于中国。

戚发轫说,“天上有1000多颗卫星在工作,中国有100多颗,占十分之一,已经很了不起。美国占到40%左右,俄罗斯和中国差不多,欧洲比中国多一点,占10%多一些。”

(更新:俄罗斯在轨卫星数量2014年为134颗,被中国(139颗)反超5颗)

根据戚发轫的说法,尽管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很快就可以赶上”。他说,近4年来,中国卫星的数量以每年20颗左右的速度增长。他给出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发射15次,20多颗卫星上天;2011年发射19次,同样有20多颗卫星上天;2012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8颗;2013年,我国又有了14次发射,将18颗卫星送上天。

(每年大约20颗,大家想想看以后的数量会如何把。哦耶!)

戚发轫记得,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航天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经济投入,另一方面缘自有年轻且有奉献精神的科研团队。关于后者戚发轫十分认同。


太空力量,靠的就是钱和人才堆砌起来的,我们现在是有人有钱!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1:05:13 +0800 CST  
中国低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完成全部在轨测试 主要指标优于国际最好水平 可实现全球手机网络覆盖

清华大学、信威集团2014年10月26日联合发布消息称,我国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已完成全部在轨测试试验,实现了中国首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的重要突破。

由于我国疆域广阔、地形复杂,很多陆地和海洋地区仍然面临通信网络覆盖难题,低轨移动通信卫星将为此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预计在2017年-2020年,我国将完成低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最终实现军民应用。

2014年9月4日,该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搭载发射。之后,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卫星在轨测试试验,成功实现手持卫星终端通话、手持卫星终端与手机通话、互联网数据传输、电磁频谱监测定位等业务,圆满完成了灵巧通信试验卫星工程任务。

提供民众用得起的全球通信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由轨道高度在700~1500km的卫星群(星座)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低轨道带来的好处是:传输衰耗小,通信延时短,重量轻、功耗小。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先后发射了上百颗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组建了包括铱星、全球星在内的星座通信系统,并在商业和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

下图示出了低轨道卫星移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在若干个轨道平面上布置多颗卫星,由通信链路将多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联结起来。整个星座如同结构上连成一体的大型平台,在地球表面形成蜂窝状服务小区,服务区内用户至少被一颗卫星覆盖,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系统。


低轨道卫星移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随着灵动通信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后续的发展提出更多设想:2015年到2017年完成工程试验,实现空间组网;2017年到2020年则完成星座建设,最终实现军民应用,提供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低成本、民众用得起的全球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服务。

不过中国在发展这一技术的同时,也要吸取美国铱星的教训。

“铱星”经营不善迅速破产

由66颗卫星组成的“铱星”系统,是人类第一个完整的低轨移动通信卫星系统。铱星系统可以说带来了人类通讯技术上的划时代变革,但由于巨大的研发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铱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整个铱星系统耗资达50多亿美元,每年光系统的维护费就要几亿美元。除了摩托罗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资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外,铱星公司还举借了约30亿美元的债务,每月光是债务利息就达4000多万美元。从一开始,铱星公司就没有喘过气来,一直在与银行和债券持有人等组成的债权方集团进行债务重组的谈判, 但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铱星在市场发展上也被认为是失败的。这个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用户最多时才5.5万。而据估算,它必须发展到50万用户才能赢利。

因为上述原因,1998年11月份投入商业服务的铱星系统,2000年3月即宣布破产。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1:35:21 +0800 CST  
中国子午工程 世界最好空间监测链

“天宫”、“神州”在太空翱翔,还离不开来自地面的全方位支持,除了众所周知的发射场系统、测控通讯系统和着陆场系统等直接为载人航天服务的子系统,还有需要来自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等外围系统的支持。


子午工程是中国开展的众多探索项目之一,由两条测量线构成,一条沿东经120°子午线布设,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另一条则位于沿北纬30°附近,东起上海、经武汉、成都,西至拉萨,一共包括15个综合性观测台站。该工程的目的是搞清楚近地空间的各种物理情况,包括磁场、电场、风场、密度、温度和组分等等,其测量手段包括无线电、地磁(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2:02:22 +0800 CST  
上海射电望远镜 世界先进水平


所谓射电天文望远镜,并非一件光学仪器,而是一个巨大的天线,用于接受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或者向遥远星际的发射无线电波。

这台巨型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是电子和钢铁结合的产物,拥有一个2700吨的钢铁构成的移动结构,核心技术完全由中国自己研发,最远可以观察100亿光年外的天体。其天线面积有3318平方米,主反射面由14圈共1008块高精度实面板铺成,变形误差不大于0.3毫米。

为了保证天线能准确地指向需要的方向,其直径42的方位导轨采用无缝焊接,精度达0.1毫米。为了克服环境温度、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保证镜面的形状始终符合要求,其主反射面采用了最先进的主动控制技术,在每块面板背后都安装了促动器,可以精密调节其方向。

这台射电天文望远镜将帮助中国的深空探测和登月工程更上层楼。同时,它也给中国人增加了一只观察宇宙的眼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认识周围的世界,为最终迈入星辰大海做好准备。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2:38:38 +0800 CST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 中国领先世界20-30年


2013年最后一天,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主体圈梁合龙,标志着这个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FAST是我国天文望远镜建设领域的重大突破,预计2016年投入使用,将在未来20-30年领先世界。

FAST全称为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具望远镜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的熔岩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的高灵敏度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FA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FAST项目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

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

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

三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FAST最大的技术成就是解决了球面镜随时变抛面镜,这一难点,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FAST将会使我们的观测范围涵盖从脉冲星、黑洞,到星系、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广泛的天体物理学目标。由此,我们也许就能探索到宇宙结构的形成及演化的奥秘。

FAST重要应用价值

1. 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2008年为止已有的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FAST作为一个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能用一年时间发现约7000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有希望发现奇异星和夸克星物质;发现中子星——黑洞双星,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作为最大的台站加入国际甚长基线网,为天体超精细结构成像;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等等。

2. 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作为“子午工程”的非相干散射雷达接收系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3. 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FAST的建设经验将对中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

4. FAST建在贵州,将会对中国西南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贡献,为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贡献力量。


从理论上说,如果外星人的确有电视节目的话,只要将足够大的射电望远镜对准外星人的星球,就能够接收得到。

各位,以后等着看外星人播放的电视节目吧。。。

另:

中国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眼一号”将助力FAST射电望远镜探测宇宙边缘

发表时间:2015-07-29

记者28日从中科曙光公司获悉,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军企业,这家公司将在黔南超级计算中心部署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眼一号”,助力我国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探测百亿光年外信息。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6 23:40:24 +0800 CST  
中国自主望远镜获取世界最大恒星光谱

发表时间:2015-03-22

想知道夜空里数不胜数的星星的温度、密度、年龄、化学成分么?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可以帮助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9日在位于和河北省承德市的兴隆观测站宣布,使用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中外科学家取得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国家天文台向世界发布了自2011年9月以来先导巡天和第一年正式巡天的首批光谱数据集DR1。这标志着中国大型巡天望远镜获得的海量数据将被更多的国际天文学家所使用,也充分显示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

“DR1”包含有220万光谱,其中信噪比大于10的恒星光谱172万条,超过目前世界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项目的光谱总数。此外,还包括108万颗恒星光谱参数星表,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恒星光谱参数星表。”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需要使用专业数据的用户可登录http://dr1.lamost.org/网站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天文望远镜口径越大看得越深远,视场越大看到的天体越多。

“LAMOST通光口径最大4.9米,视场直径最大5度,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光谱巡天望远镜。它的焦面上容纳4000根光纤,每次观测可获得多达4000个天体的光谱。”LAMOST项目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说。


郭守敬天文望远镜位于兴隆县境内燕山主峰南麓山顶,是一个通体白色的巨大仪器,它造型奇特、北低南高,最高处约有15层楼高,极为醒目。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02:38:19 +0800 CST  
@一念经年 2016-02-07 06:20:23
基础设施真没有发达国家好好吧
-----------------------------
中国的基建成就,傲视全球!孤独求败!

何谓基建?基建就是用来进行建设的基础设施,是一切建设的基础。没有好的基础设施,谈建设,谈发展,等于脱裤子放臭屁。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基建搞得好的地方(有谁可曾见过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中国基建的成就,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战时也有利于军事调动,具有重大的国家安全意义!看看青藏高原的每一个机场的建设,每一条公路和铁路的开通,印度都很紧张,印度媒体马上炒作得沸沸扬扬,就是因为西藏的基建会在战时发挥关键作用。

连世界首富,美国大富豪,盖茨都感慨:中国3年水泥消耗量远超美国100年(按比例算接近150年)消耗量!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09:11:12 +0800 CST  
中国高速公路,世界第一,碾压美国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建设成就全都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的,我们建成的不仅仅是道路和桥梁,而且从中获得了更为宝贵的工程技术和能力,每一项第一、每一项突破的背后都凝聚着施工者的智慧和汗水。和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相比,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才是我们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财富。

中国2012年底高速公路超过9.62万公里,2013年中已经超过10.5万公里,2014年超过11万公里。

中国公路总长度超过426万公里。其中2级公路以上约50万公里。按照标准(速度,运量,寿命,舒适和便捷美观度)来划分,中国2级以上公路就相当于欧美的高速公路了。

所以按照欧美标准,中国实际已经有约50万公里高速公路了。已经远远超过美帝的啦,呵呵。

2012年,中国公路总货运周转量约6万亿吨公里,欧美约3万亿吨公里。
2012年,中国公路客运周转量约2万亿人公里,欧美约1.5万亿人公里。


记住哦,“人类希望”,“民主典范”,“自由灯塔”的高速公路也包括如以下的公路,哈哈哈哈哈。。。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09:41:01 +0800 CST  
雅西高速公路,中国公路基建伟大成就的代表:

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沿南丝绸之路穿越中国大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深山峡谷地区,地形条件极其险峻,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为多变,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建设条件极其艰苦、安全营运难度极大,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国内乃至全世界自然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之一。

雅西高速公路还跨越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等水系和12条地震断裂带,整条高速公路线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峦重叠,地势险峻,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平均海拔高程就将上升7.5米,被称作“天梯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全线桥隧比高达55%,全线有桥梁270座,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有隧道25座,其中特长隧道2座,长隧道16座。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09:58:20 +0800 CST  
中国公路建设的其他部分伟大成就,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帖子,有很多壮观的图片: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448611-1.shtml
帖子名: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工程《老外看中国-中国山地公路、桥梁之旅》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10:06:11 +0800 CST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10:15:04 +0800 CST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10:32:40 +0800 CST  
一个网站,介绍了中国这个基建狂魔各种路桥的丧心病狂:

“一个专门收集全世界桥梁的网站,已经活生生变成土鳖桥梁介绍网了……”
“点进去一看各种丧心病狂。好多桥都看得人肝颤,更不能想象是如何修起来的”

这个丧心病狂的网站在这里:
http://www.highestbridges.com/
专门介绍具有标志性的世界桥梁,比如世界最高桥梁、世界最高铁索桥、世界第一铁路桥……

呵呵,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中国造!
进去看看吧,几百座桥梁,包你大饱眼福。。。

这里放几张图片让大家对中国基建成就有个印象: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10:48:00 +0800 CST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11:08:00 +0800 CST  



楼主 卧龙潜海  发布于 2016-02-07 11:16:58 +0800 CST  

楼主:卧龙潜海

字数:245854

发表时间:2016-02-01 02: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3 17:11:23 +0800 CST

评论数:13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