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生死及宇宙的奥秘,说说我的修行

修行,要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






修行须在生活中具体烦恼或痛苦的事实中进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
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

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真正的道场不是寺庙、不是禅堂、不是山林、不是修行者聚集的地方
真实的道场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眼前的存在、每一个念头。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和老公的关系有问题,和老公的关系就是道场;
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
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
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
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

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须从那里进行。

不要移过婚姻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问题——而跑到寺庙、禅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谈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萨去,去念阿弥陀佛或大悲咒去。那没用,你的道场选错了


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
在寺庙、在禅堂、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没问题那有什么用?

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须带着你向实际处
修行须使你走在坚实的大地上,你不能离开生活或大地修行,否则修行是一种头脑对问题的回避或头脑进入它自己的游戏。

修行不要执着于哪个信仰、哪个境界、哪个词汇、哪个正确、哪个果位,修行必须打破一切界线、限制、死板教条——带给你实际和活生生的生活与生命
修行不能带着你离开眼前的现实存在


修行是破我执的——你对某一具体的信仰、法门、老师、领域的坚持也是一种我执,是我执的延续,你注意到了吗?破它,不能犹豫。


修行从实际中,从具体的事儿,从一个疑惑、从一次烦恼、一个不愉快的念头开始,才是真正的修行。

离开具体的事修行,离开当下谈道,统统有虚玄、逃避或头脑在游戏的嫌疑。
修行过分迷恋找寻神通、探索神秘、获得长寿或不死,都不能算正道修行。


修行要从自身的实际问题处入手。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0-16 16:57:02 +0800 CST  
修道,要踏实的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




学佛修道贵在踏实,踏实的做一些利益大众的事情。
不要一学佛,就想着不上班了,要去修行,要闭关,要念经。

最起码的,修行首先要走在大地上,那就是先要学会养活自己,然后再可能奉献自己。
不要玄乎,不要想着飞去极乐世界后一了百了,不要这个心态。

许多老和尚修行,一辈子就是建寺安僧,然后再培养弟子。
比如虚云和尚,净慧和尚,本焕长老,都是一样的。
一辈子建寺安僧,培养了许多福报。

不是躲起来闭关,而是广泛接触人群。
如果学佛后,就想着躲起来修行,念经,闭关,什么都不管。那应该是走偏了。

妙湛老和尚有句话:踏实的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情,才是奇迹。


以前的善人,没有学佛,但他能行善,造桥铺路,救济贫困,乃至供养三宝,种种善事都做。
所以他们福报很大。

有的人一学佛,就放逸,想着放下看破,然后偷懒不做事,班也不上了,苦力活也不干了,这样子福报就越来越小。


修道人做事,要比没有学佛的人更加努力,更加精进。

以前出家人,活更多,要自己种田种地,还要念经,什么累活都自己干。所以他们福报才大。福报和智慧,都要比世俗人高,那些世俗人才能看的起你。


修道要朴实一点,认真的做一些事情,利益他人的事情,这就是道。
千万不要过份追求神通,追求玄妙境界。
老老实实的做一些善事,神通敌不过业力,哪怕能修出感应,仍然敌不过业力。
唯有踏实的做善事,在家就养好家庭,出家就弘法利生。


好像白居易,他留下一首诗:“我身虽没心常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白居易为官时,都做了许多好事,修水利等,造福当地的百姓。人们对他都很敬重。
他讲到,人生很短,色身很快就消失了,但我心常在。这个心,就是慈悲之心,希望能给后人做个榜样。


以前的人,要读书做官,是为了更好的能造福百姓。
这个是古人淳朴的想法。做人也一样,能做多少事,就去做。也给后人做个榜样。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16:59 +0800 CST  
我们平时很多人通过修行,为什么确实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甚至会满自己的愿呢?

那是因为我们通过念佛、诵经,行善积德等,获得了智慧,懂得了佛理,去掉了不好的习气,我们的心变了,变得向善了,恶念不生起,恶事不去做,善缘生起的条件具备了,而相对来说恶业生起的条件不具备了,所以我们就相对顺利;
我们又通过做善事,时时遇好人,处处遇好事。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17:38 +0800 CST  
居士不能由于信佛而破坏了家庭的和乐





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
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
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使得他人敬仰,并使他人乐意来接受自己的影响。


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务,便是建设和乐的家庭。
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爱,敬与养,教与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尽了父母与子女的责任。
夫妇是家庭的重心,彼此之间,一定要坚守贞操,要敬爱对方,要体贴对方,夫妇间的感情融洽了,纵然是菜根布衣的生活,仍是一个可爱的家庭。


家庭和乐,主要是建立在夫妇之间的感情上;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赖于经济收支的平衡。
居士应当从事各种正当的职业,来谋求生活的所需,除了屠业(包括渔业及荤菜馆等)、盗业(包括赌业及走私等)、淫业(包括酒家、舞场、妓院等),其他的或农、或工、或经商、或公教,都是可以选择的。


有了收入,必须量入为出
在《善生经》中,佛为居士的收入,分作四份来处理:一份为饮食(家计的生活),一份为田业(营业的资本),一份为贮藏(家中的储蓄),一份为给予耕作商人而生利息(放款的利润)。以这样的济计画,来计画家庭的经济,实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学的分配。

但是,经济的作用是在促成生活的幸福,是在达成道德的目的。
所以,佛陀责斥收入大大超过支出的守财奴;更责斥支出大大超出收入的人,把他们喻为没有种子的优昙鉢果。

先把家庭经济的基础巩固了以后,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如果仍有馀力的话,就该用于家庭以外的福德──供养三宝及公益慈善等的事业中去了。
所以《杂阿含经》中也说,居士的财产,应该分作三种用途:
一是供养父母;
二是养育妻子儿女乃至賙济亲属、朋友、僕从等;
三是供养沙门、婆罗门(三宝即在其中)。


一个居士,应该时常亲近三宝,但如不顾家庭的事务,放弃了对于父母子女及夫妇的责任,专来亲近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已经尽了对于家庭的责任。

一个居士,应该无条件地供养三宝,但如克扣了父母的所需,减少了子女的营养,节省了丈夫或妻子的生活费,降低了僕人的工资等等,拿来供养三宝,那也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得到了对方的心许,或者是出自各人的自动。


因为,一个居士,不能由于信佛而破坏了家庭的和乐,应该由于信了佛的缘故,而使家庭更加和乐起来。
否则的话,你的家人,因为不满你的不顾家庭而只顾三宝,他们不但对你起反感,也连带着对佛教起反感。
这样一来,你本为了恭敬三宝,却使你的亲人变成了三宝的反对者,这是非常不幸的事。

我在前面说过,居士是理想的菩萨道实行者,菩萨是以救度众生为要务。
如今,你把自己的亲人,拒之于三宝的千里以外,还谈什麽救度众生呢?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23:51 +0800 CST  
佛家观点:规矩大,还是爱大




那次参加某寺院法会,负责挂单的师姐非常厉害,只要她认为触动了寺院的规章制度,就处罚起来没有商量。
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也没有寺院的规矩大。”有了这样的思维作后盾,她处罚总是理直气壮的。

一次一位师姐因为出了点问题,到晚上熄灯时仍不能挂单,无处住宿,只好叫来法务部的部长,也就是挂单师姐的上级来疏通此事
这位师姐以极为不屑的态度对待来调解的上级。其强硬态度终于使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部长也发火了,两人激烈地吵了起来,但没有任何作用,就是不给挂单。

还有一次,另一位师姐很晚到了寺院,挂单处说是没床铺了,可这时另一位正好退单,但仍然不给挂,理由是“过了挂单时间”。
这位师姐那么晚不知往哪里去。要住山上的农家院,也要走很常一段路,黑漆漆的夜晚,孤身一人,又不认识,她很是为难。


坚持规矩,但如果因此让我们忘失了温情,增加了冷漠,造成了众生的不便,那这样的规矩是不是起到了与预期目标相反的作用了呢?44

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是规矩大,还是爱大?

如果把握不好尺度,规矩很容易就会成为一种控制,一种命令,一种强制的执行。
这时就少了温情多了冷漠,少了宽容多了僵化,少了仁厚多了严苛。

那么这时的尺度如何把握?
其实,没有了发自内心的“爱”,所有的尺度也就失去了意义。


相对于规矩,我以为什么也没有“爱”来得大!
试想在上边的事件中,如果深夜来挂单的是自己年迈的母亲,自己是不是也拿出规章制度来说“不能住,因为已过了工作时间”?

“我不希望你们行神迹而不善待人,我宁愿你们犯错而友善。”
德兰嬷嬷的话总是能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明白什么才是最主要的。


不要打着正义的旗号吓人,不要以规矩来折磨人,不要自以为真理在手,就可以蔑视所有。
如果是这样,那证明我们还不懂得信仰的目的,还没参透佛陀的本怀,我们的修行可能还是“误解如来真实义”。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30:49 +0800 CST  
最大的“放生”




现代很多人对佛教“放生”含义的理解是很片面的,他们认为“放生”就是买些市场待屠的小动物,救活它们,给他们生路
这好像就是佛法里的全部“放生”的含义,实际上,这只是佛教“放生”含义的一部分。


其实,佛教里所讲的“放生”是究竟圆满意义上的“大放生大慈悲”!
佛教含义的“放生”是个大概念,是佛菩萨整个大慈悲精神的圆满解释和全部阐述;是佛法不离世间法的具体实行和体现。


“大放生大慈悲”的菩萨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时时处处事事中的。
比如说,你与人相处,给别人多一些爱心,呵护和帮助,使别人生活得心情更如意舒服自在,使别人活得身体更加健康长寿,你给别人多提供一条出路和生路,你就是对人家的放生。


比如说,你与环境相处,多给环境一些爱心,呵护和帮助,也是放生。
如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时,不要攀扒碰撞伤害那些给你制造清新的氧气,鲜美的水果和美丽风景的树木花草等。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使别人心烦意乱等。不要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传播细菌等。
你不但自己不要做诸如此类的坏事,你还要教育别人不要做诸如此类的坏事!这也是在放生!
因为这些坏事不是小事,都有大因果!


那些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制造噪音使别人心烦意乱的人,到因果现前时,都有心慌意乱,心肌缺血,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顽病!

如果你在公园或者公共场合,善巧方便的给这些愚痴无知可怜的人讲讲因果,使他们明了因果自负,那他们就会改邪归正,他们的身体就会好起来,他们就会延年益寿,他们就会健康长寿,那你就是救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那你就是救了他们的法身慧命!那你就是对他们的放生!


如果你与人和环境相处,给别人和环境多一些爱心,呵护和帮助,那你就会身体很健康很长寿,你的生活状态就会很圆满很如意!你的身心境就会随缘自在,顺利成功!

因为放生生物,动物和环境就是放生你自己!保护爱护生物,动物和环境,就是保护爱护你自己!


再比如说,你是政府公务管理人员,你在接待和处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时,就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问问你自己:老百姓啥时啥事才找你反映问题呢?

你要知道,老百姓都不愿意求人办事,只有在百般无奈的时候,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在孤独无助的时候,老百姓才求助于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就是为老百姓提供平安的保护神,遮挡风雨的保护伞,为百姓服务的公仆!



你千万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对找你办事的百姓拿着架子,高高在上,绕来绕去不办实事!
因为你的存在就是为老百姓而存在的,你所拥有的位置就是由老百姓的骨肉凝聚成的,你的工资薪水是老百姓的血汗挣来的,是老百姓缴纳的财政税收在供养着你,你就得感恩回报供养老百姓!
你的位置是为老百姓服务而设的!你的存在状态是由老百姓的存在状态而决定的!


老百姓哭天抹泪的,你咋能忍心熟视无睹呢?
你热情的接待他的求助,耐心的倾听他的诉说,换位思考,多多理解他,等他走时,你就像送你家亲朋好友一样的送他出你办公室的门!看似没多走几步路,实际上你把佛光法雨灌溉了百姓的心

你在老百姓万般无奈,无路可走时,你给了老百姓新的希望,依靠,出路和生路!


你能做这样的国家公务员,你就是救了老百姓,你就是对老百姓的放生,也是对你自己的放生!
老百姓生活得舒服自在,你也就生活得舒服自在!你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脉!因为老百姓就是你的衣食父母,同体生命!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38:12 +0800 CST  
经常烧香拜佛求菩萨,为什么没有被庇佑




1)

有很多朋友逢山必拜,逢庙必上香,但是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该来的灾难,一样不少的都来了
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难道根本没有什么佛菩萨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懂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你把佛法佛教,表面化、程式化了,你简单的、想当然的把烧香拜佛当成了佛的一切了

烧香拜佛只是开始懂得敬畏,是信佛的开始,但还没入门呢!

“因果”是佛教的基础,也是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文化,宗教思想的基础。
“因果”、“业力”,这个是最根本的东西,懂了因果业力了,神佛庇佑,你就真的时刻可以感觉到了,好运也会时常的伴随着你!
这是因为你懂了因果,所以会常常的行善,不敢做恶业,常常行善,那么你将会得到的善报,这个就是因果了。


我们年年去烧香拜佛也是如此,庙门口不是常有几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什么意思,就是教你只做好事, 一件坏事都别做

所有很多人都说:我年年都去烧香,佛祖怎么也不保佑我呢?
很简单啊,你每年就去烧一次香,下了山,却天天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你还好意思叫佛菩萨保佑你吗?

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情,造了很多的恶业,但是你自己并不知道啊,还以为讨了许多的便宜.
当你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情以后,你的恶业变一点一点的积攒了下来,即使是很小的恶业
比如:你嘴里嚼着的口香糖随便的当街一吐,就是一个恶业,很随意的骂了别人一句傻逼,也是造了一个口业,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的,但是当恶业爆发出来,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灾难的时候,你会想起来是你造的恶业的积累吗?


2)

我们很多人信佛行善,但是依然遇到灾难,是什么原因?是信佛没有用吗?
错了啊,哪里是信佛没有用啊,明明是佛菩萨帮了你一把,你却一点感觉不到,反而怨恨佛菩萨没有保佑你,为什么呢?
比如你遇到了车祸,受了重伤,其实,如果没有佛菩萨保佑你,你现在可能不是躺在病床上了,也许......,这点你知道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神佛在善意的提醒你,保佑你啊,做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坏事,都是给自己的未来制造麻烦,做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都是给自己增添一份功德。这个道理好比是物理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有些人信佛行善但是依然受到不好的待遇,遇到很多的灾难,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你以前的恶业造的太多了,报应来了,但是因为你常去烧香拜佛,更为可贵的是常行善积德. 你应该知道,你现在受到的灾难其实,其实神佛已经帮你消业了,把大的灾难化解成了小的灾难了
虽然当下的灾难可能你感觉很大了,但是和血光之灾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你应该这样想:运气真好啊,要是我不信佛,不拜佛的话,这次遇到的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大灾难呢,这样一想,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所以开始真的信佛了,对佛法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烧香拜佛这个层次上了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认为学佛就是烧香拜佛,其实,真的远远不止烧香拜佛这一点点啊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一种文化,哪一家宗教思想不是这样去教化我们的?


不要把烧香拜佛当成是佛教的全部啊!

如果你想神佛庇护你,保佑你,先学学因果报应吧
当你真正懂了因果报应,真正做到众善奉行的时候,神佛会尽力庇护你,保佑你的,好运会永远的伴随着你的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39:20 +0800 CST  
佛不保佑人,人只能自佑




根据佛理,佛不保佑也不能保佑人。
求佛保佑,是人们以有所求的心去求无所得的果,是自欺欺人的。

首先,佛是人不是神

佛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一个人,他姓乔达摩,名字叫悉达多,因为他是释迦族人,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公元7世纪时,我国的玄奘法师曾到过佛的诞生地蓝毗尼(在今尼泊尔)。佛坐在其下成道的那棵菩提树(在今天印度比哈尔省伽耶城的南郊),在二千数百年中也曾两次遭斫伐,一次遭风拔,现在的菩提树应该是原来那棵菩提树的曾孙了。


其次,佛教遵循崇尚因果律,反对听天由命。
佛教认为,因果律是事物的原本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没有异因之果,更没有异果之因;有因必有果,个因生个果。因果报应为人间不能改,苍天不能变,鬼神不能违。


佛虽然有超人的智慧,但也不能改变因果律,而且佛也同样受因果律的支配。


按照佛教的因果律,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决定命运的主人就是自己。
因为因果如何全在自己,你做出的善行、恶行,产生的善果、恶果,是必然的,佛也无法掌控和改变;你自己的行为因,产生的报应果,不论好坏,只能自己做的自己承受,佛也无法替你承受。

再次,佛不能佑人,人只能自佑。


佛在《金刚经》中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佛说的是老实话,他说没有一个人需要他保佑,他也不能保佑,他也保佑不了。


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之处就是佛教是智慧的成就,而不是功夫的成就;所谓大彻大悟,是智慧的境界,而不是功夫的境界。
而智慧成就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别人可以给你的,必须靠你自己学习自己修行才能得到。就象我们要想掌握一门知识学问,只能靠自己去学才能获得,你自己不学谁也没办法把它装进你的大脑里。


佛也只能把佛学道理和知识讲给你,而没办法把这些道理和知识装进你的大脑;
要让佛学道理和知识入脑,变成智慧的成就,只能靠你自己去学习、去修行,佛不能替你学习、替你修行。

一个人心中的智慧之门,只有自己才能打开,你自己不开,谁也没法给你打开,佛也无能为力。


我们通常讲的“佛就在身边”,是指佛的法身,而不是指佛的肉身。
佛的法身是指佛活着的时候所讲述的佛理,即事物的原本真相,客观事实和发展规律。

这些真相、事实和规律,不是佛创造的,是原来就存在的,只是佛首先认识到了,并告诉人们。


你按照佛讲的道理去想去做,即按客观规律办事,你就顺利、平安、幸福,否则就不顺、就坎坷、就痛苦。
而信不信、学不学、照不照办,全在你自己,佛也不能强求,也强求不了。


因此,佛的法身也不能保佑人,人只能自己保佑自己。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43:14 +0800 CST  
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1)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


什么是捷径呢?

于是大家想起了佛祖释迦摩尼。既然他老人家佛法无边,就一定能保佑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于是现在有一种时髦就是烧香拜佛。

朋友们若有时间不妨到寺庙走一走,看一看。一到那里就会发现:不管什麼时候,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烧香的、上供的、拜佛的、求签的。有想请佛保佑去病驱灾的;有想请佛保佑永结良缘的;有想请佛保佑升官发财的,甚至贪官也想求佛保佑免除牢狱之苦,永葆荣华富贵。


天下之大,形形色色,无奇不有。我想佛祖释迦牟尼在西天灵鹫峰上见到此情此景也会哭笑不得!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解救人们脱离苦海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与生俱来的那颗智慧的本心。


2)


佛是什麼?

佛是觉悟了的人;佛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佛是心明眼亮具有大智慧的人。佛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佛是人们的慈父和兄长。佛是你;佛是我;佛是他;佛是我们大家。


佛和我们一起思考人生;佛和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真理。佛为人们指出一条解脱人生烦恼的道路。只要我们遵照佛陀慈悲为本的教诲去做,自然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心中有佛,处处有佛;心中有佛,时时有佛。


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如果说学佛有什么密诀,学佛的密诀就是实践。
学佛的秘诀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老实实、一点一滴遵照佛陀的教诲去做。读破万卷佛经,不如在普通的生活中为一位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做一件小小的善事。

切莫因善小而不为。切莫口是而心非。切莫空谈而不去实践。


佛不在天上,佛不在寺庙里,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3)


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文字游戏,能讲几段佛经更不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宏才。

人们不能为了学佛而学佛,为了诵经而诵经。


佛经记录的是佛陀对人生、对宇宙、对自然法则的探索和思考。

佛经留给众生的是观察宇宙,了解人生的思想方法。浩瀚的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众生对宇宙对人生的学习、观察、思考和探索也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学佛是手段,学佛不是目的。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拥有一颗纯洁、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前修。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44:39 +0800 CST  
学佛修行的一些误区




很多人以为修行就是去寺庙或教堂祈祷念经,或是捐点钱,做点好事。
甚至把研究经书当作是修行,把放生当作是功德,其实是进入了误区。

修行的实质就是修人的那个心,比如名利心,嫉妒心,色欲心,都得去掉的。
如果这些心不去,把烧香拜佛当作是投资,或是希望通过做好事得到别人的赞许,显示自己有爱心,都不是真正的修行。

还有人把建庙当作是功德
岂不知神佛只看人心,不看外在。
比如:一个做生意的人,平日短斤缺两,机关算尽,就算建再多的庙也是白费。

有人把神佛的慈悲理解为人情,以为你好,我好,互相多点团结,多点友爱就是慈悲心了。这也是一种误区。
神佛的慈悲远远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爱。

众生平等,不是众生没有差异,而是在神看来,对待一切生命没有分别心。
不是说你对我好,我才爱你,而是就算曾经伤害自己的人,也能宽容。

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包容伤害自己的人呢?
你对我不好了,我就对你更不好,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佛家讲因果,没有前世的因,就没有今生的果。

有些人因情感受到挫折,去寺庙寻找解脱,可是听再多的经,都不如两个字:放下。
放下怨恨,无怨无恨,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还有的人把修行理解成无情,其实也是一种误区。
有的人硬是断绝了与家人、与情人的联系,以为这样就可以修心断欲了,其实不然。
修行不是与人断绝关系,更不是没有家庭责任。
真正的修行,就算邻家有美女,也不会想多看一眼,可是却不代表不能和美女说话,非得弄成个冷冰冰的样子出来。

注重形式,而不是真正改变自己的内心,是现代宗教最大的误区。
有的人把吃素当作修行,可是吃素也只是去掉对肉食的执著,并不是修行的全部。

还有的人把功能当作是修行的目的,甚至追求这些小能小术的,这是修行者的大忌,犹如丢了西瓜捡芝麻。
只有抓住法理才是修行的根本,实实在在的改变自己的内心,才是正道。

只有真正的修自己的那个心,才是修行的实质。
而前提就是得正道,只有修正道才能得正果。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46:07 +0800 CST  
佛家思想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华之一,对东方文化及人类文明,有深远的影响。
佛法的广大无边,平等圆融,通上彻下是很有意义的。它提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舍己为人,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47:15 +0800 CST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其实佛法本来就在世间,完全脱离了世间的修行,就如同非要寻找虚无缥缈,压根不存在的东西一样,根本是找不到的



真的要修行,一定要脚踏实地,人活在地上,活在天底下,活在人群中,也活在大自然中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56:33 +0800 CST  
佛曰:大道至简,人人可为.怀慈悲之心,做善良之事.就是修行!!过去叫修善积德


怀慈悲之心,做真我之事,就是悟道: 过去叫清修.

佛曰:佛本无法,万法皆空.唯心唯善,是佛根本

心中有佛,佛在眼前
心中无佛,佛在天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6:59:00 +0800 CST  
真正的成佛,不是布施给三宝盖个庙,或者建个佛像。
要把我们自己塑造成佛,那才是真正报答佛恩。


我觉得布施钱给三宝,是很重要。但内心中有慈悲喜舍可能更重要。


想要入道,首先就是要让大家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做生意的,都希望他们能赚钱,没孩子的,都希望他们能早日得子,生病的,都希望他们早日康复。
我们希望家家户户都好,人民和乐。这是学佛者的心态。

人要是存在让希望别人好的心态时,他慢慢的,就会富贵起来。


学佛人的生命,应该绽放出芬芳,尤其是听闻了佛法,懂得了这么美妙的佛的境界。
那我们的行为,心态,也应该像佛一样,能富贵能庄严。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00:55 +0800 CST  
分享一篇


出家人谈:修行要注意不要盲目迷信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念诵佛经;晚上临睡前也要打坐一小时。
平时也常和善友们一起聚会,附近的法会、放生活动中,更是少不了王太太的身影。她每天很忙碌,家里的大小事情都顾不上做,都推给了丈夫王先生。王先生脾气很好,对太太更好,宁愿自己忙一些,也不愿意太太不高兴。


可婆婆却越来越不高兴了,看着自己儿子工作一天回家还得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媳妇整天忙忙叨叨的不管家里,孙子放学后连饭都吃不上,呆在爷爷奶奶家不想回去。老太太越是心疼儿子,心疼孙子,也就越不满意儿媳妇了。
终于有一天,老太太忍不住了,把王太太诉说了一通。


王太太觉得很委屈。我这么虔诚向佛,也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我每天祈求佛祖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有错吗?


王太太进入了一个误区。

这也是不少人的误区。
他们只注重形式上的学修,念佛、持咒都很精进,但是功夫却只用在了形式上,而不用在心地上。学了很长时间,烦恼习气依旧,思想也没有变化,贪嗔痴慢疑也没有减少。
这种方式的学佛,就象水里的石头,泡多少年也没有用,在水里好像是变了颜色、变软了似的,拿上来晾一会,干了,却还是那么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恐怕要和这些朋友没有明白修行的真谛有关。


就像王太太一样,很多人是只是希望通过礼佛,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比方说为家人祈福,为自己求的好运等等,虽然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无可厚非, 但个人的欲望太强这些其实算不上是在修行。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如果只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也不学佛法的这些道理,没有正知正见。只是忙着今天跑道场,明天跑寺院,后天去放生。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却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传承和窍诀,也根本不知道这些法好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信佛,只能是迷信,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而不是修行。


学佛一定要明理,要把佛法和自己的修行联系在一起,用佛法的这面镜子照自己,好好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认真修正自己思想,行为中的错误, 这才是修行。

明白佛理,生活中处处可以修行。

孝顺父母是修行,照顾好孩子是修行,为公婆真心地奉上一杯热茶也是修行!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03:37 +0800 CST  
为了求福报而做善事,那不叫善事,那叫投资。当修到心本善的地步,已经感觉不到是做善事了,而是在做一件平常事。如果每做一件善事,就用小本子记下来,哪怕小本子塞满了书架,也是白搭。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04:09 +0800 CST  
供养寺院,教堂?还是施舍给贫困者?




可能许多行善积德, 学佛修行的朋友心中会有这样一个困惑:
我们有限的财力,物力行善,施舍时,更应该偏重于寺院,教堂还是偏重地对生活中贫困者?


以下的观点值得大家商讨



1)
修行是修心,如有师兄所说,供养谁都是供养三宝,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一致。

《地藏经上》说:布施贫苦等辈,如布施百恒河沙佛的功德。
对于凡夫而言,佛菩萨是一个虚拟的对境,而你面前的贫苦者,如乞丐是一个现实的对境,乞丐更需要施舍,这本身就是一份善业;

那么怎么供养佛菩萨,怎么供养三宝?
在《童子发愿》这个故事中说得很好了,对佛菩萨的最大供养就是做善事的功德供养
因此,施舍给乞丐或其他困苦大众,把功德回向法界是最好的供养方法。

释迦牟尼佛也说过:"只有能受持正法,实践正法,随戒、随法而行的,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来!"
供养如来佛,不是供养他多少金钱和物质,而是供养者听闻正法,并要求自己按照正法理去归正自己,达到佛陀的境界,这才是佛最喜悦的。

佛要的并不是什么施舍,而是人那一颗崇敬佛法的心。


2)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个流浪者来到一位比丘的禅室,他因为饥寒而颤抖。

“你可以看出来,我不仅饥饿也受冻,全家人都病在旦夕,如果你有任何一点东西,可以使我们维持哪怕一天的生命,请您怜悯吧。”流浪汉说。
比丘非常同情他,但是身边却找不到一样东西可以布施给他,抬头看到供奉的佛圣像,于是将后面那个金色圈拆下来,送给他道:“拿这个金圈去换钱吧。”

其他弟子看到这个情形,非常惊奇,又不满意,用很生气地口吻责备他:“你怎么可以将佛的金圈拆下来呢?”
比丘回答:“我不过是按照佛的旨意去做罢了。佛陀普度众生,假如他看到刚才的情景,佛陀会把自己的手脚都拆下来救他……”


拜佛,修佛,佛的慈悲心其实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中。

我们往佛的脸上贴再多的金,而心里却不是真正的以慈悲之心待人,佛也许并不高兴啊!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07:14 +0800 CST  
修行应踏踏实实,多做些利益大家的事




许多人对修行,抱着幻想。
感觉出家人,好像是天天没有烦恼,只有琴棋诗画书酒花

其实修行意味着是更大的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才是修行。
有的时候,也要承担柴米油盐酱醋茶。

修行和生活一样,都是很脚踏实地的,不要想象的很美好。
好比说,有的人把婚姻想象的很美好,以为是电视剧里演的。这样子人结婚后就会有痛苦。


把出家看的很美好,以后也很痛苦。出家生活是艰苦的
好比具行法师,什么苦活累活都来干。
要不就如观本法师,好好承担起来。这个很重要。

修道首先是一种承担。
有家庭的,能承担一个家庭,是值得赞叹的。
出家后,能承担一方如来家业,也是可喜的。
总之,人活着,就是要承担,就是要艰苦。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都在艰苦劳碌,到了110多岁了,还要去云居山,把道场恢复起来。几乎没有停过。这个就作牛作马。
所以真的祖师大德,都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学佛,也不要谈着,我要去极乐世界,我要闭关。然后什么事都不做,越来越懒,天天只知道念经。这个是第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是学了佛法后,常常起傲慢心,感觉自己在修行,别人都在造业。或者内心太多罪恶观念,看这个不舒服,那个不舒服。看世界,看不到光明。

这两种现象很不好

我也经历过。
后来我明白,不要太多奇怪的想法。

踏踏实实一点,去多赚钱,多劳动,有空多做义工,在日常生活多存好心,多说好话,多做好事,做一些可见的,真实的利益到别人的东西。

不要有学佛就很了不起的想法,也不要觉得自己念念经,懂了更多佛家知识,就能飞天了。
这个都不好, 应该要踏实点。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08:50 +0800 CST  
什么是真正的学佛?





1)

真正的佛法是什么?
就是从迷信中走出来。

现在全国各地居士普遍的对佛法都处于一种迷信学佛的状态,盲目崇拜的状态。
我们学佛,学习的是觉悟,我们是从迷信中走向觉悟
要想真正的达到从迷信中走出来,我们就得知道什么是佛。

很多居士以为佛都在外面,天天冲着佛像供水果,鲜花,顶礼膜拜,以为佛就在佛像上,这就属于迷信
佛像是表法的,通过表法让我们真正的内心觉悟起来,以觉悟的心去为人处事,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佛是正知正见的人,放眼看一看很多人学佛,根本就没有入佛知见,处处心外求法,处处把佛法当成任务,当成样子
佛是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学佛是向佛学习,怎样在生活中去积功累德

佛是深信因果的人,我们学佛就是要学着在生活中去深信因果


真正的佛在哪里呀?
经典上明确写着一切众生都是佛,父母就是佛,我们真正的好好孝养父母就是真正的学佛

我们真正的去恭敬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学佛!
真正的感恩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学佛!
并不是说是你念多少经,磕多少头,诵多少咒语,这个都是信佛的部份形势,表象


佛来到人世间第一大因缘,就是帮助众生入佛知见,破除迷信,从种种的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
如果你入不了佛知见,你就不是真正的学佛。

佛法就是消灾免难,家庭和睦,改变命运,露出智慧,为人处事的方法

所以说佛法就是跟生活,跟工作都是一体的,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如果内心真正觉悟了,以觉悟的心去工作,去生活,去为人处事,你就是真正的学佛!

最关键的怎样在生活中,让佛法能起到作用,这才是我们每一个学佛的弟子应该知道的!





2)



很多人对于佛法谈玄说妙,文字戏论,夸夸其谈
实际真正的佛法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积极的去功累德,增长愿力,随缘了业,这样才能真实的受益。


很多人都是因为身体有病,心情烦恼,工作不顺,而来走进佛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和烦恼呢?
只有我们真正的把佛陀的教诲学明白了,彻底的从这种错误的想法中走出来,才能真正的获得解脱。


我们的病从哪里来的?
病由业造,业由心生。
我们心中的烦恼从哪里来的?我们心里的痛苦从哪里来的?
烦恼从迷惑中来,痛苦是从欲望中来。
欲望很大的人烦恼就多,因为他的欲望超过了他的能力,所以说产生了种种的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你心中的迷惑不去掉,是改变不了的。



人人都想健康,可是平常你却天天积累不健康的因

我们放开眼看一看,很多学佛的跟不学佛的人,都在积些什么样的因?
只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着急、压抑、上火、分别,我们想一想传是非、看不惯瞧不起众生,抱怨众生,这些因都是得病的因
可是每个人都需要健康,需要健康天天却制造有病的因,不去积累健康的因,自相矛盾。




我讲法这八年中,在全国各地接触了很多的居士,走过很多的道场,在寺院也讲过法,发现真正明理的太少太少,真正的将佛菩萨教诲落实在生活中,真是太少太少


很多的居士都是广学多闻,哪个法师的都看,哪个庙都跑,哪个法师都接触,以为接触的法师多,就叫修行了,就好像能成佛了。
实际学错了,修学佛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而在于正。

所以说很多的人啊,学佛不受益的原因,就是乱听乱信。


-- 心戒师父随笔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13:30 +0800 CST  
佛法是很朴实,方便的




佛法是很广博的,凡是能让人断恶修善,成就解脱的法,都是佛法。

那弘扬佛法,是不是一样要高僧才能弘扬呢?
不一定。凡夫也可以。

许多人把佛法看成很高深的,或者迷恋佛法高深的理论。
如果佛法只有高深的理论,那他也流传不了两千多年。

首先佛法要让百姓欢喜用,适合大众的根器,适应时代。不适应的话,就会被淘汰。
所以佛法应该是普通民众都能用的到。

佛法是很方便的,很广博的,心胸很大的。

现在常有人讨论说,像儒家,道家或者弟子规,了凡四训,这些是外道。
讲这个话,说明他没有体会佛法的广博。

佛说三乘法,为了度化一切众生。
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耶稣也好,都是度众生的方便,用来成熟众生的。不能说是外道。

那其实要弘法,要很朴实,能让百姓受用,欢喜,这样佛法才有生命力。

以前祖师大德,都或者建庙,让众生瞻礼佛像种下善根,或者劝人念佛,念佛成佛,这个是法华经讲的。或者劝人吃斋,或者劝人行善,这些都是佛法。哪一样不是佛法呢?


要弘法,很简单,要让众生与佛结缘。
不一定说,能讲佛家经典才算弘法。
去劝人吃素,行善,念佛,放生,印经,这都是弘法的方式。也是很不可思议的。

地藏经讲到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劝人”,劝人行善念佛。这个劝人的功德就很大。



楼主 li55520099  发布于 2019-11-06 17:16:27 +0800 CST  

楼主:li55520099

字数:55317

发表时间:2017-06-02 23:54:1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29 20:38:29 +0800 CST

评论数:19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