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道破宇宙真理,破解《道德经》三千年谜团。

本人吴奇,于2月前偶然顿悟大道,感慨良多,大道至简,不过3个字。小弟不敢藏私独享,在网上看到世人对《道德经》误解极深,便尝试利用业余去逐章逐字细细注解一下,今天已草草完工。

我之前并没怎么接触过道德经,只是心中隐隐觉得道德经应该是很牛的书。后来偶然在网上看到《推背图》,里面有一句说“好把旧书多读到”,就认定了道德经很重要,但粗略看了一遍原文,不甚明了。后来便下载了朗读版,偶尔放给小孩听听。

今年2月,偶然在天涯网看到一个写道德图的帖子,突然感觉不应该是他这么解释的。不知是那个筋抽了,突然顿悟了大道。当时思维如炸弹爆发,收都收不住,搞得兴奋了好几天都不能平静,扯着老婆和妹子跟她们讲道,被嫌我烦。

还是默默的写经去吧,写到30多章,忍不住上网溜达溜达,发现了老子吧,遇到了各位在摸索求道的道友们。小弟我看到很多人不得真解,一直在外面绕圈圈,心里真是不舒服啊。

道德经这个千年遗宝,硬是没人捡。我当时是想说又不忍说,因为自己之前没详细研读过道德经,所以是一章一章的,边看边解。在没用道之真意去解读之前,我也不是很明确哪一章到底要说啥。所以只好憋着先,等写完了再发绝招。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13:00 +0800 CST  
据说什么名人悟道时都有各种异象啊,什么奇光异彩啊,什么电闪雷鸣啊。小弟我反正是啥也没看到.

悟道之后,我写了2个月,近17万字。只为了解释老子为了解释3个字而写的5000字。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14:47 +0800 CST  


道德经里论述了宇宙至高法则。

宇宙至高法则只有三个字:


~~~~~相对性~~~~~


英文: Relativity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16:13 +0800 CST  
什么是 “相对性” ?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里,已经阐述了“相对性”的总原理。

我来为大家详细讲讲。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20:35 +0800 CST  
先看看对道德经注解流行的版本,看看世人是如何误解的。

我随便搜索了一下,从网上复制黏贴来的。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来源:http://www.daodejing.org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31:05 +0800 CST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真解:

自然的法则是能够被人归纳总结成规律的,但被人们归纳出来的规律是含有相对性的,所以不是常久不变的、全面适用的规律。

世上的万物万类是能够被人们分门别类的,但被人们划分的类别是含有相对性的,所以不是常久不变的、全面适用的类别。

宇宙最初的时候是混沌一体的,没有类别,没有相对性的。 当宇宙出现相对性后,万物就因此而生。

所以人要经常从无相对性的角度,去观察自然法则的原理。 从有相对性的角度,去观察自然法则的展现。

无相对性和有相对性,本来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在相对性变幻后而表现的不同形式。


相对性的变幻之中又变幻,就是一切法则和事物的出处。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32:57 +0800 CST  
世人不能彻底理解道德经。
是因为没有认识到 “道”、“名”,和“玄”的本意。

什么本意?容我为大家细细讲来。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35:29 +0800 CST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是名词,字面的意思是途径,这里指的是衍伸出的更本质的意思,即法则/规律。

第二个“道”是动词,字面的意思是说出,这里指的是衍伸出的更本质的意思,即归纳总结。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宇宙的法则/规律,是可以被人们归纳总结出来的,但是人们归纳出来的规律,是含有相对性的,并不是永远适用的规律。


为什么?原因有两点:
1. 宇宙中的万物万象是无限的,也是在动态变幻的。
2. 人因为接触到的信息量有限,所能归纳出来的规律也是有局限性的。


直观一点,用数学来表示,自然法则就是全集,人类归纳总结出来的法则就是子集A。A里面的法则,只在A里面适用,到A外面就不适用了,就要换另外一个法则了。因为法则A不是全面的法则,所以不是永远成立的。




请大家用心体会这张图的意义。 集合的概念,对理解道德经很重要。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37:26 +0800 CST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说生在北方的人,按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时间和天气之间的规律,也就是日历。在北方人的日历中,12月是冬天,但是换到南半球,12月确是夏天,这条规律就不适用了。对这个规律来说, 北半球就是集合A,南半球就在集合A之外。

再比如说,很早以前珠穆朗玛峰还是一片海洋,那个时候适合在那里捕鱼,但现在哪里确变成了雪山了,适合捕鱼这个规律就不适用了。 对这个规律来说,古代某个时期,就是集合A,而现在的时刻,就是集合A之外。

又比如牛顿归纳总结出的经典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中的低速运动体系,到了高速度或强引力场的系统中,却不适用了,这时就要用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对这个规律来说,宏观低速体系就是集合A,而高速或强引力场体系就是集合A之外。


但相对论也有局限性,它不适用于微观的量子级别。爱因斯坦后半生致力于搞出一套能适用于整个宇宙的理论,但没成功。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40:58 +0800 CST  
老子说了道,接下了就说名。

第二句: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名”,是名词,字面的意思是名字,但这里指的是名字所衍伸出的意思,即世上万物的各式各样的类别。

第二个“名”,是动词,字面的意思是命名,但这里指的是命名所衍伸出的意思,可分类/可区分。事物怎么样才能被区分呢?区分的本质就是要有相对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世上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被区分的。但是所有区分出来的类别,都是含有相对性的,不是永远不变的/全面适用的类别。


为什么?原因有2点:

1.宇宙中的万物类别是无限的,类别也是可相对变幻的。
2.人因为所获取的信息有限,依据这些信息所总结出来的规律的适用性有限,依据这些规律所发现/发明的类别也是适用性有限的。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42:53 +0800 CST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叫名非常名:


比如说,以前人们称呼大户人家的女儿叫小姐,是尊称。但是现在社会环境变了,语言环境也变了,小姐这个类别,指的却是另一类人了。 对小姐这个称呼,古代社会环境,就是集合A,现代的环境,就是集合A之外。


再比如说,古时候人们根据太阳处在轨道中的位置和日期,划分成12个星座,每个星座对应的是不同的一段日期。但是随着几千年来的地轴变动,现在的日期对应的已经不是古时的星座了,比如白羊座以前是3月21到4月20,现在变成了4月19到5月13.
对星座代表的日期来说,以前的地轴方向,就是集合A,而现在的地轴方向就在集合A之外。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3:44:23 +0800 CST  
第三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我以前是这么读这句话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把“名”简单的理解为命名,这样就把这句话翻译成了:把无命名为天地开始的状态,把有命名为万物的起源。


这样的理解就相对浅显而偏驳了,没有理解到“名”的本质意思,没有理解到“无”和“有”只是一种相对性的本质。


这样的理解,隐隐中让我感觉不通畅。因为后面的章节谈到道,都是说道是无影无形,不可区分,绳绳不可名的。宇宙初始也是不可区分的,既然不可区分,就没有相对性,没有相对性就不能分类,不能分类就没有无和有的概念,那么把宇宙初始命名为无,就说不通了。


后来我顿悟了,名的本质就是能区分类别,是相对性。

这句话里的“名”因该理解为“相对性”。无名,就是没有相对性,有名,就是有相对性。

所以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宇宙初始,是没有相对性的;有了相对性后,就产生了万物。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11:20 +0800 CST  
只要明白相对性,就能读懂道德经!
读懂道德经,就能明白一切!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12:09 +0800 CST  
什么是相对性?


要想把一件事物区分成两件,就需要有一个相对性。


比如阴阳,黑白,雌雄,前后,左右,男女。


比如把一群人站在那里,在没有相对性的时候,你只能说那是一群人,无法分门别类,无法区分。同理,没有相对性的时候(无名),就是宇宙的初始状态,这时的宇宙是混沌一体的,其中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如果产生出一种相对性,比如男的,女的。你就能说那一群人中有一些男人,一些女人,你就把一类事物分成两类事物了。


人的姓名,其实也是一种分类(名)。一个族群和另一个族群,可以靠他们不同的祖先的姓,来区分。姓吴和姓王的人的区别在于祖上的父辈一个姓吴,一个姓王。而同一族群里面也不只一个人啊,也要区分,就得再增添一种类别,所以就有了各种名字。再到后来人太多了,同名同姓的也有了,怎么办?再增添一种类别,比如生日,比如身份证号码等等。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14:42 +0800 CST  
很多人可能还是不能去除“个人认知”的偏见。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我说的“相对性”。
为此我特地再解释一下。

1. 什么是绝对性?
宇宙初始是混沌一体,恍兮惚兮,绳绳不可名,不可区分。因为没有任何相对性,所以不可区分,所以是“绝对性”。
宇宙之中,只有“大道” 这个至高法则,可以称为“绝对”。
这个至高法则,是绝对的全集,绝对的公正,绝对的实行。


2. 什么是相对性?
当一个事物可以被区分,它就含有相对性。
比如“男人”,之所以能和 “女人”区分开,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性别】的相对性。
比如说“高”, 之所以能和“下”区分开,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 【方位】的相对性。
比如说“多”,之所以能和“少”区分开,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 【数量】的相对性。

相对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因此千万不要用各种表象词语来理解我说的“相对性”。

有的人简单的认为“相对性”就是 对立/矛盾, 还劝我要能看到 统一性。他却不知“对立/矛盾”的本质是(有,相对性),统一的本质是(无,相对性)。对立和统一,都只不过是相对性所变幻出的两种表现形式。


3. 什么是 “无相对性” 和 “有相对性”?
相对性,是可以不断变幻的,可以一个相对性的基础上再加入相对性,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减少相对性。因此事物可以拥有多种相对性,所以相对性是有上下层级之分的,所以”无相对性“ 和 ”有相对性“ 也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说 “ 男人” 这个事物。
相对于 “ 帅男人”来说, “男人”就是 “无相对性”,“帅男人”就是“有相对性”。
相当于“ 人”来说,“男人”就是”有相对性“, ”人“就是”无相对性“。


4. 什么是“加相对性” 和“去相对性”?

“加相对性”,就是给一个事物加入一个相对性。


比如“男人”, 再加入【长相】的相对性,就可以分成 (帅,男人)和(不帅,男人)。再加入【财产】的相对性,就又可以分成(富有,帅,男人)、(富有,不帅,男人)、(不富有、帅、男人)、(不富有、不帅、男人)。


“去相对性”,就是给一个事物减去一个相对性。
如果在“男人”的基础上,减去【性别】的相对性,那么他就变成了“人”。再去掉【种类】的相对性,他就变成了“生物”。 再减去【生命】的相对性,他就变成了”物质“。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19:09 +0800 CST  
第四句: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前面阐述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名,然后接下来教导人们如何去观察道和名。


道是宇宙的法则,法则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道在宇宙初始,还没有相对性,还是混沌一体时就存在。宇宙通过法则的作用,展现/产生了相对性---“名”之后,就生成了万物。


我们也可以把万物/或者“有”理解为“有相对性”,把宇宙初始或者“无”理解为“无相对性”或“统一性”。


我以前把无欲理解为没有/去除人心的欲望。后来我明白了,在这句话里面,“欲”是一种主观意识的相对性,“有”和“无”也是一种相对性。“相对性”才是一切的根本。


宇宙法则无处不在,但是万物纷杂,迷花了人的双眼,如果剔除万物的各种相对性的干扰,发掘万物的统一性,就容易发现宇宙的法则和规律。


所以老子说:人们要经常从“无相对性”的角度去观察宇宙,从而去发现宇宙的法则原理。人们要经常从“有相对性”的角度去观察宇宙,从而去发现宇宙法则的运用和展现。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21:20 +0800 CST  
什么叫:从“无相对性”的角度去观察宇宙,从而去发现宇宙的法则原理?


“无”就是无相对性,去相对性。


上面我们举的空间的例子,加入一个相对性,就多了一个维度。那么我们去掉一个相对性,就去掉了一个维度。时空还是同一个时空,只不过少了一个维度之后,事物的就可以被更简单的描述,更容易被人类所理解。


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这种通过把事物去相对性来观察宇宙的方法,就是人类发现宇宙法则原理的方法。


举个例子,上过物理课的朋友们,都知道,在画力的作用图,或画物体运动的图,的时候,我们通常要把物体简化成一个质点。这就是一个去相对性的实际运用。通过去掉无关紧要的物体的长,宽,高等相对性的维度,只保留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重量,这两个维度,以方便我们理解力的作用。


这就是去相对性,这就叫从“无相对性”的角度去观察宇宙。物理学家就是通过这种“去相对性”的方法,从而发现了宇宙的万有引力等物理经典力学定律的。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22:50 +0800 CST  
再举个例子,在数学上对一个方程做微分处理,就是去掉一个相对性。

比如说y=x²,这个方程的含义就是数值y含有2个相对性,这两个相对性恰好都是x。如果你把一个相对性 x去掉,就能得到只含有一个相对性的导数方程y’=2x. 再去掉一个相对性x,就得到了常数,为什么是常数?因为它已经没有了任何相对性。而积分则相反,是为方程加入一个相对性,所以微分和积分是完全互逆的过程。微积分就是人们对相对性变幻的现实运用之一。


再举个例子,爱因斯坦是如何发现相对论法则的?

世人都被万物纷杂的表象所迷惑,人们看到的加速度和引力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力作用于物体的结果,一个通过场来作用于物体,怎么会是一样的呢?但是爱因斯坦领悟到了加速度和引力是等效的,是统一的,它们只不过是同一样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于是爱因斯坦去掉了加速度和引力之间的相对性,把它们当做同一样事物,代入数学公式中去运算,从而发现了物理上的相对论。最终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发现了原来物质和能量是一个东西。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24:04 +0800 CST  
我们再发散思考一下,原来物质和能量只不过是有了 2个“光速”的相对性的。


为什么说是2个相对性,因为是C的2次方。所以说物质和能量,它们存在两种相对性,只不过这两个相对性恰好都和光速有关。


我们想想那2个东西和光速有关?空间和时间!


哦,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发现,原来物质只不过是在“空间变化速度”和“时间变化速度”上不同的能量而已。我们所处的空间和时间这两个容器,都在以光速变化。处在时空之中的事物,因其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速度不同,而在这两个变化的容器中展现为4中类别。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07:55:22 +0800 CST  

以我浅薄的物理基础知识来阐述一下:


所谓的“物质”和“能量”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它们都是“时空”的不同表现形式。对“时空”来说,它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的,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定义的。当“时空”引入了“空间”vs“时间”、和“光速”vs“非光速”这两种相对性后,“时空”就一定会被分成4种类别,分别是:
1.(空间非光速,时间非光速):比如原子,分子等有固定空间,不能以光速传播的
2.(空间光速,时间非光速):比如机械波,等相对粒子来说是无固定空间的,不能以光速传播的。
3.(空间非光速,时间光速):比如辐射波,等相对于场来说是有固定空间的,能以光速传播的。
4.(空间光速,时间光速):比如电磁场,引力场等无视空间,以光速传播的
楼主 无奇之道  发布于 2016-04-27 11:33:25 +0800 CST  

楼主:无奇之道

字数:481

发表时间:2016-04-27 11: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6 06:24:45 +0800 CST

评论数:58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