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秦氏与雍正驾崩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濒临死亡之时,会本能地进入佛老两家讲的无为境界。一切欲望没有了,才能回归自然感受宇宙和生命的真谛。但谁都没有死后的经验,秦氏鬼魂大讲哲学理论,只是作者的想像。估计是死后“芳魂”受了神仙的指点有了觉悟,那神仙应该是第一回里的一僧一道。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1-09 15:12:41 +0800 CST  
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甲戌侧批:非阿凤不明,该古今名利场中患失之同意也】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1-11 16:42:44 +0800 CST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濒临死亡之时,会本能地进入佛老两家讲的无为境界。一切欲望没有了,才能回归自然感受宇宙和生命的真谛。但谁都没有死后的经验,秦氏鬼魂大讲哲学理论,只是作者的想像。估计是死后“芳魂”受了神仙的指点有了觉悟,那神仙应该是第一回里的一僧一道。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1-11 16:43:37 +0800 CST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1-13 15:35:30 +0800 CST  
秦氏反复讲祖坟和祭祀,暗写一件史实。雍正死后没有葬在关外的祖籍,也没有埋在顺治康熙的东陵,而是埋在西陵(泰陵)——太行山麓,离山海关更远了。于是成了孤魂野鬼,不仅与关外先祖相隔千里之外,而且跟亲爷娘都见不上面。周围没有一个亲人,遇见的全是异族冤魂,游来荡去,凄苦难言。幸好遇到一僧一道,告诉他王家气数已尽,没有多少日子了。鬼魂想到将来败落以后,后代们会有同样遭遇,祭祀的香火可能断绝。如果趁早退步抽身,放弃中原回关外发展,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起码子孙后代死后能埋在故乡,不致成为他乡野鬼。祭祀香火才能延续。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1-13 15:35:59 +0800 CST  
“将家塾亦设於此”,则是照应第九回的顽童闹学堂。
周汝昌先生的《曹雪芹新传》第二章写顺治皇帝的时候,用了《满汉文化的交会》的题目。红楼梦第九回秦钟入学,写的却是满汉文化的冲突。顺治喜欢汉学不是信奉儒家,而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书中写为“正为风流始读书”(第七末诗)。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1-14 18:45:49 +0800 CST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曹雪芹笔下的学堂,乌烟瘴气混乱不堪。教师是“假大儒”,只会讲空头章句,根本不是教书育人。秦钟贾蔷薛蟠入学读书,贾政说“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不少学生被薛蟠“哄上手”,代儒的儿子贾瑞也中了风月之局,精尽而亡,假大儒也后继无人了。“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第一回),孔梅溪即孔没希,山东孔圣人的文化传统彻底没希望了。
“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第八末诗)作者认为满族皇帝学习以孔孟为主体的汉族文化是一个错误。因为孔子是个“圣之时者”即赶时髦的圣人。他虽然认可小康向往大同,却跟愚昩百姓一样看不起少数民族,是一个顽固地鄙视蛮夷的大族主义者。他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的话。在信奉孔孟学说的儒生眼里,少数民族来当中原的皇帝,那是天大的笑话荒唐之极。在孔夫子多年薰陶下,汉族文人骨子里是排外的,这是入关后遇到的最头疼而无法解决的难题,文字狱屡兴不止,反清活动时有发生。进北京后首位皇帝——“始皇”顺治的早夭,接着康熙与雍正相继暴亡证明关外人坐金鸾殿不服水土,慓悍尚武的传统与孔孟之道格格不入。
因此秦氏鬼魂在梦中向接班人郑重告诫:要想“永保无虞”,放弃中原回老家发展,才是“退步”“长策”。回到老家办本民族的学校,恢复原来剽悍尚武的本族传统,才能“常保”祭祀香火。不然就会像古代的鲜卑人一样,这个民族就没有了。鬼魂说:你是子孙队里的英雄,咱们的气数尽了,应该趁早退步抽身。否则,等到败落时后悔就迟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6 11:19:38 +0800 CST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甲戌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松斋】
凤姐忙问:有何喜事?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甲戌侧批:伏的妙】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因念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7 09:58:46 +0800 CST  
“天机不可泄漏”侧批“伏的妙”,伏在第一回的“妙”话里。秦氏是怎么知道“天机”的?是第一回一僧一道指点的。所以要到第一回的的文字里寻找。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7 09:59:11 +0800 CST  
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第一回甄士隐梦中)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8 19:33:29 +0800 CST  
同是梦中临别赠言,都说了玄机不可泄漏的话。一个是秦氏,一个是神仙。第十三回“天机不可泄漏”处的批语是“伏得妙”,秦氏说的玄机答案伏在第一回僧道临别赠言的妙话里。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8 19:34:01 +0800 CST  
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甲戌眉批:佛以世谓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8 19:34:24 +0800 CST  
第十三回秦氏“三春”的玄机”,就藏在“最妙最妙”的话里。批书人解释,三劫就是三世九十年。“三劫后”“北邙山”是个隐语。“北邙”即北军亡耳。北军亡于三劫后,九十春光北军亡。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8 19:34:49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8 19:35:30 +0800 CST  
所以,秦氏临别赠言说的“三春”,即三世九十年。“诸芳尽”,已经是病入膏肓,任何药方都不管用了。第十二回贾瑞把补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比喻病入膏肓没治了。“诸芳尽”也可解释为全完蛋。“各自须寻各自门”意即“同往太虚幻境销号”,照应第五回的《飞鸟各投林》和《葬花诗》中的“人去梁空巢(朝)也倾”。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19 18:16:52 +0800 CST  
那么这个“九十春光”——九十年的寿命是从何年算起呢?第一回的神仙没有说,秦氏也没有说,因为天机不可泄漏,世人无法推测。但从秦氏“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就劝接班人退步抽身,看来新皇继位已到末世,余下的时日不多了。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20 17:50:07 +0800 CST  
北静王
描写秦氏之死的两回文字,分别用了“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和“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回目。这两回的回目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2-25 18:37:16 +0800 CST  
雍正死于1735年秋,夏历乙卯年八月。当时曹頫已蒙皇恩敕命全家移居北京,住在蒜市口一个院落。曹頫和儿子(或侄儿)曹霑有可能在大街上观看了雍正葬礼,曹霑的年龄当与书中宝玉相合。第十四回贾政父子路谒北静王,暗写曹家父子两人在大街上观看那隆重的葬礼,当然也有可能只是艺术想像。望着那“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的送殡人群,作者内心感慨万千,这个只会给我家赠送眼泪和不幸的“臭男人”(第十六回林黛玉语)总算死了,老天爷有眼让他活不长。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3 09:57:22 +0800 CST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3 09:58:04 +0800 CST  
但是这种心情无法正面表达,只能用晦涩的书面语言,大街上观看写为“路谒”,总算死了写为“北静王”。北静王即“毕竟亡”。于是书中出现一个风流英俊的王爷水溶,他其实是从棺材里钻出来的圣上,又给了贾宝玉象征泪珠的一串鹡鸰香念珠。
楼主 微尘土  发布于 2018-03-04 11:42:58 +0800 CST  

楼主:微尘土

字数:17712

发表时间:2017-06-11 19:21: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2 15:36:48 +0800 CST

评论数:1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