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从中医的角度看历史: 骂史

噢!自己写的忘了,是“人人都是文科生”,恕罪恕罪!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09-17 11:00:25 +0800 CST  
《一个体制好的国家应该有的两种意识》

看见天涯里有一个贴在讨论“有的人说体制不好,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那样强盛”,该贴是热帖。
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从一个诗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体制简单点说,和看病治人是一样的,先观察所指对象的体质智力如何,这两者决定了这人独立存活的时间会有多少,比如体质很好智力却不行,那么给这人定的“体制”,一定要为他找一个比他强大得多的监护人。举例即如北高丽之于我们;把所指对象条件再换一换,即成倭寇之于老m。
检查完身体以后,确定那两样很健康,那么留下的问题都是比较具体的毛病了。具体的毛病的诊治是有工具的,这个现在只要信息到位就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指引慢慢改善。
然后进入最简单的两步:
1一个人最初欲立人的关键是教育。所以无论你定下的是什么体制,能肯下最大力气把教育搞好的,最后都混的应该不错。这里,教育的结果是赋予这个人一生的学习习惯。
2这个人一辈子都应该常做的事情,其中一个很重要,就是分清大我和小我。外部会影响我的就是大我,中医里称为“外因”,它的特点是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但是它能够很直接影响到自己的那部分;另一个则是小我,在很小的一个范围里,自己的七情六欲,饮食冷暖,既能在这个小范围里影响自己,同时也在影响他人。中医里称之为“内因”。
只要找到这两个因素有了与之相对应的意识。一个人再怎么混也无大碍了。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09-25 19:48:54 +0800 CST  
打狼甚于打熊》

一个猎人一对一遇上熊,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单兵状态,谁势气(士气)足,谁就有优势,这世上很难有人能比熊更强势,因此可以说,一个食物遇上熊,结果不言而喻。
在它绝对优势的状态下,人也可以与熊一战。
战一,伐而不战屈人之兵。单兵优势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转化成胜势,如果令熊的数量增多并限制在一个极有限的空间里,单兵优势即成败势,或致少令己有避其锋芒的机会。
战二,打狼甚于打熊。狼的优势与熊的优势是天然相克的。但人不能力敌熊,熊无法避开狼战之扰,人对狼战之势有不少克制的办法。且遇熊遇狼,狼之威胁大于熊,打狼就应狠狠压制。
再说一对一遇上熊,正面与之冲突是不智之取,对峙更不足取。此正是引狼入室之时机,所以有个预先要肯定的事,作为猎人,你是否常常打狼,并形成某种面对狼战时的实际优势。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09-26 15:18:49 +0800 CST  
《骂史:聊聊取类比象》

作为中医学术里用得较多的词,主要是为了解决很多大数据无法细分的问题,比如,五行,黄帝内经里确实提了不少相应对的物事,但一概都不是绝对的,用阴阳说的语境:阴阳可无穷尽推导,也可以有限推导。视乎医患之间的状态。很少有一个病人的药方是和别人一样的。在责任来说,这是最有良心的,而更大的问题出现在医生那里,医生是个把疾病看作是旅游风光的职业,是病理方面的诗人这样说也一样成立(不为过)。世界上只有一首诗叫《枫桥夜泊》,医生当然希望自己开出的药方针对病人是唯一的。除了治疗梅毒的药方比较固定,其他的就八仙过海了。有的为反对而反对的“敌对势力”学了一些中医基础理论就粉墨登场了,他并不知道即便是“敌对势力”在中医里也不是绝对的,可细分,可笼统,可转归。中医以自己的环境为基础天然自成的发展,不受外部干扰就好。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09-28 16:28:16 +0800 CST  
本来不想回复楼上,但看到好象同是四川人,我只解释两点:1我是一个观察者,也是个医爱,2我们中医发展到“上医可以治国”,学院学校医院这个系统这条腿还是嫌短了。(很多根据在贴内,望细读),顺祝巴蜀老乡中秋快乐!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09-28 21:09:39 +0800 CST  
来者是客,你们都高兴就好。///经过某观察,估计古中医好象对任何外部学术都采取的是:先结婚,后恋爱,最后看合不合得来的这样的模式在走。///此博君一笑耳!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09-29 19:27:09 +0800 CST  
那个五行落后的说法,也不一定哈,这和牛顿霍金相比差不多。而且,人类发现基因多年,也没觉得5根指头不科学不先进,5个脏器不科学不先进。看起来是在将就自身,五行的说法比较朴素,很多中医理论也在将就它,就很正常了。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1 10:21:35 +0800 CST  
至于医检,中医不排斥现代化,有错?以前有人种茶,其品质均靠外部特征检验,后来因为现代管理介入,这些检查都转变成辅助手段,但没必要扔了,知道点更踏实。是不?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1 10:29:51 +0800 CST  
最后,看中医的角度,其实大家都在盲人摸象,有人摸着屁股,就说臭气熏天,这在一个生长中的庞大体系来说,是基本正常的。你要觉得臭,完全可以摸摸脑袋嘛。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1 10:40:25 +0800 CST  
@克儿2014 2015-10-01 10:21:35
那个五行落后的说法,也不一定哈,这和牛顿霍金相比差不多。而且,人类发现基因多年,也没觉得5根指头不科学不先进,5个脏器不科学不先进。看起来是在将就自身,五行的说法比较朴素,很多中医理论也在将就它,就很正常了。
-----------------------------
@胡瓜 2015-10-01 15:25:04
中医里用五行去死凑的理论太多荒诞不经。
内脏系统共生平衡,互相作用就可以了。。。何来相克之说。
-----------------------------
这问题是考专职医生的哈,作为一枚医爱,我只能说“五行”这个东西,是中医三魂七魄的其中之一。你不干那行,所以它不缠你。呵呵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1 16:03:24 +0800 CST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根据马王堆2号墓中发现的印章,参考文献记载确定该墓墓主即为第一代轪侯利仓,马王堆确认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地。墓葬内的随葬品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墓葬中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汉墓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百度,请注意这个52病方的拥有者的职业)。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1 17:20:54 +0800 CST  
感觉自己写的东西理轻文重,呵呵,没办法了。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2 15:12:28 +0800 CST  
韩愈这个文人是怎么治病的呢?
转载:“耳鸣:经言肾气通于耳,故人至中年以后,肾气渐衰,每多耳鸣之患。喻氏论之甚晰。然不独肝肾之阴气上逆,必兼挟有内风乘虚上升。夫风善入孔窍,试观帘栊稍疏,风即透入。人之清窍,本属空虚,是以外感风邪,其息即鸣。韩昌黎云∶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凡物之鸣,由于不得其平。人身之阴失其平,阳失其秘,化风盘旋,上干清窍,之声,昼夜不息,其义亦然。议与潜阳熄风,静以制动之治。”
在中医还没有进化到“专职医生”(不是御医哈,御医都不给老百姓治病)的时候,文人也会负责一部分医生之责。有的还很牛逼。这很不科学哈。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2 15:36:16 +0800 CST  
其实我想无论什么朝代,对专职医生的渴求都是一样的强烈。(主要是有个治不好病的替罪羊哈,我臆想的,呵呵)
问题是《黄帝内经》开了个很不好的头,黄帝和朝臣一对门外汉经常性地站在一起议论中医核心理论。(虽然是假托的,但是为以后文人治病开了头。因此,我们中医的运作环境就成了一大堆人蜂拥而至的盛况,千百年来,也没有什么人不舒服。)
然并卵。
当下要的是专职。
职业化。
职业。
业。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2 15:54:11 +0800 CST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转百度)

中医五行,主要指导用药,次之指明病因病机。因为学中医的先生们如果没有祖传良方,到底是会走上全科医生的道路的(外科除外哈),药学又系统学起来又艰涩,所以,(可能)有个基本的五行框架,就容易一些。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句是医圣的语录啊呼嘿。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2 16:21:13 +0800 CST  
《骂史:台独》


记得大眼李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小区物管和自治权的问题。不把台作小区说,而是把整个小区作为完整国土来看,台只是小区一户。
同在一个小区,自然是有小区共同诉求的。偶尔出了一户比较与众不同,只要不伤及小区根基,就没什么可怕。
台独的问题是,为了自己用水用电,上楼下楼方便,自私到自恋的程度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勾结小区外流氓。
想必,这小区的另外30多个住户对这个近亲远邻的态度......自然而然!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2 16:52:18 +0800 CST  
凡拿钱回帖又语出不敬者,请出帖!这帖不欢迎你们!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3 07:18:30 +0800 CST  
《骂史:中医π》

在我们这里,毕业于文科生不如理科生是真的,因为,文科生比较顽固地相信圆周率是π=3.14159......,而且,圆形就是圆形,但是,理科生会告诉这些土老帽们圆周率后面省略部分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理科生们欲图说明圆面是可以用微积分和积分表现出来的时候,文科生们就会拿着比上一次的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证明,那个由无数个切面组成的圆轨迹敷布的面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它们由大小不一的几何体构成一个柱面,哪里会有如理科生想说的圆滑表面。这时,我们的世界是个匠人的世界,对于我们经常看见的物体构造,用简单的规矩和常识就能敷布出来,π就是3.14159或者就是3.14就行了。而理科生想要说明的是,一个圆柱的面由两个不一样的表达,同时加诸其身,它们用一个规矩不能同时解释这两个表达为什么会存在一个物体上。但是,应用中的规矩是用来修正圆形让它更像一个圆,而理论上的规矩是让它的表面光洁,那个笑话的实质是错误的,因为,你可以引申出所有柔嫩的皮肤在显微镜下都是一个笑话。我们所接触的世界如果是实体存在的,都会有两种表达加诸其身,它们几乎不能缺离彼此,中医早就说过阴阳不能或缺,独阳不生,独阴不长,就是这个意思。中医脏腑与功能中的划分,属阴的,我们大概还能看得到,感觉得到,属阳的,基本就是看不见实体的东西了。我可以大胆一点说,那个属阳的,就是π后面无穷多的不循环。凡是实体可探测得到的,都在阴阳之中,都在两种表达之中。在现实里,π就是3.14一个常数的规定,我们通过这个规定制作出和它相适应的实体物件,如果需要精确,可以取小数后面多几位只要适应要求就行。应用数学对此是无能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根本就不能输入真正的π到计算机里,根据π的定义完全可以制造出那个运算在电路中的规则,但是,只要电路是实体的,这个运算程序就是一个不可遏制的病毒而已。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5 11:10:22 +0800 CST  


中新网10月5日电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屠呦呦系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报道指出,随后,物理学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月6日上午11:45公布,化学奖最早将于于当地时间10月7日上午11:45公布,和平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月9日上午11:00公布,经济学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月12日下午13:00公布,文学奖的具体公布时间待定。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屠呦呦:抗疟新药青蒿素发明人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经全国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其后,她继续深入研究,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6 00:35:58 +0800 CST  
《骂史:让我们来看看中医史上的名人们》

扁鹊,诊脉创始人。
华佗,麻沸散发明者,中医外科创建者,喜欢刮骨疗伤,专治皮痒痒。
张仲景,只为世人留下一本《伤寒杂病论》,里面内容,在职医生都不觉得有多厉害。粉丝太多。
葛洪,本来是位炼丹道士,副产品成书,是为《肘后方》,掉书袋先驱。他记载的青蒿差点获若贝尔奖。
王叔和,职业抄书,传世佳作《脉经》。
陶弘景,杂家,啥都干,主要印书什么的。看着抱朴子,想着如来佛。
嵇康,竹林七贤,是个闲人,诗人身份不学无术学养生。
皇甫谧,外号书淫,《甲乙经》不如《列女传》出名,不信可以手打书名,甲乙经需要选字。
甄权,留下一个假人,上面很多个针眼,是不是一阳指宗师尚待考证。
孙思邈,自种药,疗效好。他的药方子据说价值千金,反正我是信了。
宋慈,仵作,喜欢写些胆小勿进的东东。
沈括和苏轼,两枚医爱(医学粉丝)
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震亨,医门四大金刚。
吴又可,他不信“伤寒从足部流转”这个邪,他偏要从手上去看的偏执狂。他的偏执狂弟子戴北山、杨栗山、刘松峰、叶天士、吴鞠通都很出名。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5-10-06 08:47:02 +0800 CST  

楼主:克儿2014

字数:52358

发表时间:2015-03-18 18: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4 18:57:04 +0800 CST

评论数:1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