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从中医的角度看历史: 骂史

《骂史:中医会毁在谁的手上》

卫计委发言: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种植中滥用农药化肥以及中药有效成份的缺失。
初听此言甚为中医着急,毕竟听到政府高层提到“毁”字,站得高看得远嘛,最低程度他们手上的统计数字应该是真实而令人警醒的。
责任在谁呢?
医改推行多年,导致了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直接和间接地促使中药生产趋利性质急速恶化,反映出一切负面不可控制的一幕。
在古时的中医,中医取药绝大多数源自野生,野生动植物,天然矿石,它们基本没有被污染,而且从野生植物药株的生长周期上看,是达到用药标准的。
现下则完全不同。医疗机构收购药材主要取自家种中草药。几乎囊括了所有农作物生产弊端的中草药养殖,并非一日而就,大有经年积聚之功。
今天卫计委的发言,如果不纠正问题,等于是为中医排定了某种期限。
中医会亡吗?会的。不过这里仅限于中医的官方机构。中医的败局仅限于中医的官方机构。违反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样的结果也很正常。
中医是一种文明,文明是有自纠错的能力的。所以,真正的中医不会亡,它只会在适当的时机,淘汰掉真正阻碍自身发展的那些因素罢了。卫计委的发言,只会令现存的中医官方机构,更加的岌岌可危!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6-07-05 09:23:07 +0800 CST  
《骂史:中国诗人唯一之出路》

任何学问的出路不外两样:一,增加收入。二,间接地增加收入。比如学应用物理的,把自己的学问直接用到生产当中,直接从中得到利益。那么学理论物理的呢,那不是看着别人富到流油,自己可怜巴巴仅能维持生计。增加收入往往很直观,写诗的人有很多,绝大多数的统计已经证明这一条完全不可行。理论(基础)物理就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出路,就是写科普著作,等于是曲线救国。这种曲线救国里面作得最好的是《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
中国身份普通的诗人很多,在一个众口难调的国度,想成名很难。这个难是历史造成的。一种新学问(新文化)要想个人功成名就,至少也需要两百年时间的积甸。这两百年是留给一个新生事物融汇和趋稳的时间。看看唐诗就知道了,以诗经为始,成就辉煌的全盛的诗歌王朝,有多么长的一条路要走。汉语新诗不过百多年的历史实在不算什么。到现在,也还有人不承认新诗的地位,尤以搞数理的人群为甚,这些人难道不知道,科学这个定义到出成果的今天,一共花去了多少年?
一种新学问(新文化)融汇和趋稳的过程,除了普通身份的知识分子添砖加瓦的劳作外,名人效应也相当的重要。名人效应是一个很形象的标准系统,就象物理学,学到一定程度,牛顿的形象就是检验经典物理学里一些标准化的东西很有必要的其中之一的形象。科学正是由这些名人与普通知识分子努力的总的集合。诗歌的成熟也离不开名人,而且是越早期越离不开。比如汪国真和舒婷,汪国真写的诗在现在来说可能很多人觉得幼稚,肤浅,对这些人很奇特的是,为什么出了名的会是他,这些人就搞忘了,诗歌是需要读者的,而读者在他们那个时代,决定诗歌内容表达,和文辞启发的形式要走汪国真路线,就这么简单。即使现在我们写诗,也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舒婷被承认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朦胧诗我们现在也许不需要了,但它提供的写作技巧仍然可以被运用。我们现下的问题,是添砖加瓦的人很多,名人还是太少了,虽然诗坛经常舔着脸皮称这位是著名的某某某,那位是著名的某某某的门生,结果,他们都不如余秀华出名。余秀华出名和汪国真的性质是相似的。
张爱玲似乎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这应该是中国诗人唯一之出路。但切记一条:出名不是出位哈。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6-07-08 18:52:24 +0800 CST  
《骂史:官方如何介入中医》

中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有人喊打喊杀,官方却无力介入,这不能不说是中医的悲哀。前面我已经说过,中医是一种有自生机能的文明,文明之人的组成者官方与民间也。早在民国时期,中医即历经“废医存药”之险,当时官家虽可耻的站于反动的队列,但仍然是争议的参与者,他们仍然是最终选择的判定者,虽然被打脸,但该作更正的时候,也作了更正,形式上让反中医的人士偃旗息鼓。虽然绕了一个圈子,伤害到中医,但作为参与人,也间接地承继中医文明,作到过程中并未有缺失之嫌。
象任何学问一样,积累了数千年的中医,确实让一个国家的官方,难于兼顾,相信若干年后,现代医学,会毫不犹豫地走上这条路。千年之后的中医如何接盘,这在民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当记得《黄帝内经》早就设立了“社区”功能的构建,民间要取舍什么,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这并不包含官方的选择。
官方的选择其实并不多,保护中医是义不容辞的首选。这对于文明的承继绝对之必要。
其次就是如何介入中医这个喧闹而嘈杂的世界了。以前本文已谈到,任何事物,在中医的眼界中并无绝对,不是坏的就一定坏,在砒霜都可以入药的中医人眼里,任何所谓的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坏事,譬如反中医。
反中医主要反的是理论,官方只需放开中医著作的出版交流的渠道,相信民间即可修复其传承的路径。但明面上的反,仍应该是绝对禁止的。
反中医提出的废医存药,这先是说明了反中医者并没有虚妄到无法无天的势态,甚至还指明了官方介入的角度,所以是有其恶,亦有奇效之功。这在历史上绝非民国的遗留,而是早在宋时官家已然作过的事。宋之《普济方》就是官方介入中医最好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官方录入效方是比任何民间势力都有绝对的优势的,中医至宋时,已然是庞大到渗入到每个国人的血液中,官家找到自己的角色介入,我只想说:干的漂亮。
每一首效方,能会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你说了我也不信。加上放开中医理论著作的出版交流,民间和官方携手努力,中医可以在官家最少投资的情况下健康的传承下去。(当然,用西医的理论去证明中医的有效性,只能说明我们现时的官方钱不知道该往哪儿用,耗尽美国两年的GDP也作不出多少贡献的事情,还是留给好奇的美国人民去吧?。)
在一个阿司匹林用药论证需要一个医学生花半辈子时间参悟的时代,在严谨的西医一不留神,治心治到阴茎(我们可以说伟哥的传奇)的时代,有理性地保护中医是很有绝对之必要的。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6-07-10 10:03:35 +0800 CST  
《骂史:局部防病的意义》

在中医里,人体相当于一个黑暗盒子。因此,中医大部分内容就是为患者服用另一种类似黑暗盒子的汤药。说汤药是黑暗盒子,主要是它多意义的结构,形成了一种稳态的东西。这种稳态的构成非常复杂,但它的趋向性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概括出来。如果说服食汤药是对身体发动一次战争,那么这个稳态可以用孙子兵法的概念描述出来。
人体发病初期,归于伤寒的,首先从足膀胱经入侵,它在刚开始,仅仅是威胁身体的稳态状态,病证轻微,身体维稳力度是很强的,西医形容人体是可以扛住的。但中医不这么认为,中医不太想历经出汗发热打喷嚏鼻塞颈背僵直的过程,开玩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健康代价也太大且全程不让人舒服。如果能用最简便的方法,对自身伤害最小的方法就能解除,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毕竟放任病症如侵虽说身体扛得住,从战争角度上看,其过程就是杀敌一千自伤五百的二百五处世之道,一剂桂枝汤,能精确抵御强敌,自身伤害减降到微乎其微,这样的行为才是强大的中医该作的事。
写于公元二0一六年七月十二日南海裁决日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6-07-13 14:36:33 +0800 CST  
《骂史:三十多年前的电风扇》

我有个邻居,他家里有一台三年前生产的电风扇,由于保养不好,大致有如下问题,一是保养不好,转轴锈蚀,一是塑料外壳龟裂。反正都认为不值钱,将它当废品报销了。
我在搬家的时候,经亲戚辗转过一台三十年前上海生产的万象牌电风扇,初见感觉并不很好,而且搬家时重达二十多斤的台扇甚是费力,然后,那个夏天,因为住在一个单身宿舍里并不是太热,停用一年。
今年改住套房,天气比去年更热。旧房里有一台老式落地扇,摇头开关坏掉,一打开里面有齿轮挂不上咔咔的声音,只能白天用,晚上噪音太大。于是,又想起这台电扇。擦洗后,它上漆的地方颜色非常均匀,只年代久远稍显暗淡。
插电,刷漆的铁身转叶立即慢慢旋转起来,正想说这东西该报废了吗?转的怎么那么慢,挨着一个档转了一分钟,这才发现一开始用了慢速,中速和高速分的很清楚,作为经常搞点电工活的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好东西。
你比一比现在生产那些山寨货风扇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首先,人家全金属结构,货真价实,就算以后完全报废,光它的质量还能卖给废品收购站,再者,人家电工活非常规范,风扇性能好不好,主要先看电机绕组,能三档分明,至少电机给力,如果,细心查看,它的转轴前端,有点类似飞机螺旋发动机前端,三十年来,它转动的稳态让人吃惊,从几个角度看,它的前端锥形角度在旋转时是令人夸张的固定的。
以前的电影为了要表现出环境老旧,挂个一扭一摆的电风扇,完全有误人之嫌,你看看我身前这台老古董,转动得非常规范。
再一个,这台风扇全封闭式造型,没有过于突兀的地方,甚至连摇头的开关也作成大气的底座旋钮,这个技术,在现在也算很不客气的老大了。
最后,它的铭牌上,工工整整用楷书印刷了“上海市万象电扇厂”几个大字,至今非常的清晰,当年,上海轻工业的骄傲,被清清楚楚反映到中间那个市字上。
楼主 克儿2014  发布于 2016-07-14 13:21:42 +0800 CST  

楼主:克儿2014

字数:52358

发表时间:2015-03-18 18: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4 18:57:04 +0800 CST

评论数:15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