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潇潇筱筱的箫 1081楼 2014-03-19 21:46:02
表示做毕业论文时老师将稻“槎”菜写成稻"搓"菜,但是一直读音是cha很奇怪,原来是这个坎啊。。。。。不知楼主能否多发几张稻槎菜、黄鹌菜、荠菜的对比图片,表示只看叶子不大认得出来。。。。。。
-----------------------------
不好意思,很长时间没来,今天才看到。
稻槎菜、黄鹌菜我拍的也不是很多,你还是网上查查图片好了,不过百度里的植物图片正确性很成问题。我自己查的话去得多的是:
中国自然标本馆(http://www.nature-museum.net/default.html)
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www.plantphoto.cn/main.aspx)
至于荠菜,光看叶的话我也是不大认得出,有花就好认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08 22:07:48 +0800 CST  
很久没更新了,今天继续。

0248、锦鸡儿
锦鸡儿,豆科(Leguminosae )锦鸡儿属(Caragana),落叶灌木。
拉丁名: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
别 名:娘娘袜子、金雀花

说起来有些奇怪,我对锦鸡儿的印象,是2007年6月4日,在金华秋滨的一条乡间小路边,当时觉得这种复叶有4小叶的带刺植物比较有趣。可能是不久后在哪个论坛里请教后知道了名字。
2008年5月30日,仍是在秋滨的那条乡间小路边,我正蹲着仔细看那棵锦鸡儿时,有个附近的村民走过来,他说这东西叫“黄妹妹”(不知是哪几个字),花拿来炒鸡蛋很补的。回家翻《浙江金华地区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记载的金华地方名是“黄活妈”,估计当时的编写者也搞不清楚,只根据发音随便写的吧。查《浙江植物志》和其它资料,都说锦鸡儿开黄花,可这儿的锦鸡儿我已经注意观察两年了,始终没见开花过。
之后似乎就没再见过锦鸡儿了。
等我写“青眼草木”这个系列到锦鸡儿时,翻检照片,发现自己居然早在2006年3月29日就在金华黄宾虹公园里拍到过它的花!同年4月12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知道了名字。但是对这些自己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能找到关于锦鸡儿的记录见于朱橚《救荒本草》:
欛齿花:本名锦鸡儿,花又名酱瓣子。生于山野间,人家园宅间亦多栽。叶似枸杞子叶而小,每四叶攒生一处,枝梗亦似枸杞,有小刺,开黄花,状类鸡形,结小角儿。味甜。
救饥:采花煠熟,油盐调食,炒熟吃茶亦可。

顺便说一句,我喜欢这样的描述文字,比起植物志里的描述要有趣多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08 23:08:04 +0800 CST  
0249、伞房决明
伞房决明,豆科(Leguminosae)决明属(Cassia),常绿灌木。
拉丁名:Cassia corymbosa Ortega

有点乱。我最早注意到这种植物大约是在2005年,但到如今这个究竟是光叶决明还是伞房决明还是双荚决明还是黄槐决明我实在没有把握。我最初知道的,它叫伞房决明,记得是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得知;后来在网上看到与它相像的叫做双荚决明,我就又认为是双荚了;到我懂得查植物志了,《浙江植物志》中相此相似的只有黄槐决明;我自己传照片到CFH(中国自然标本馆),鉴定为伞房决明,结果系统给出的名称却有两种:伞房决明(Senna corymbosa)和光叶决明(Cassia floribunda)。这里面牵涉的方面较多,但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认知不够,那么就干脆认定它就是最初知道的伞房决明吧。

2009年10月4日,在金华文昌巷北端的小花园里看到一种决明属植物,似乎与之前自己在园林常见的不太一样。
2009年12月17日,在QQ上请教网友见血封喉,他告诉我:伞房决明:小叶要尖的多,叶片最多6枚(4到6)。双荚决明:小叶先端圆,叶片6到8。按此查看照片,原来自己在金华的公园里常见的是伞房决明,而前些天在文昌巷看到的那种才是双荚决明。

我见到的伞房决明一般在9-10月开花,花期能一直延续到11月,在这段时间里,开花的绿化植物并不多,所以显得可贵。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10 21:47:50 +0800 CST  
上面第5张照片是锦鸡儿,操作错误,抱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10 21:49:24 +0800 CST  
0250、紫荆
紫荆,豆科(Leguminosae)紫荆属(Cercis),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Cercis chinensis Eunge

最早大约是2005年在金华罗店镇见到紫荆,记忆中是树枝上的许多豆荚。不久之后,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名字,同时也知道了它与香港的区花不是同一回事。那以后就经常见到它了,金华江南我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有,我所住的小区有,还有很多地方也种着。
刚见到紫荆的花,只觉得那一团团几乎包裹了树枝的紫红色挺好看挺热烈,也没有仔细观察。等到试图多了解它们时,我才注意到紫荆的花是由一朵朵的小花组成。进一步了解,知道这种花形叫做蝶形花。后来从网友Alchemist拍的紫荆花照片里知道了它们的花蕊。
2007年3月,看到金华330国道有一段路边(冠山顶村附近)种了不少紫荆,正在开花。
紫荆花紫红色,密密麻麻的布满树枝甚至树干,看上去很是热闹。它们一般是先开花再长叶,树枝上冒出许多花蕾(有时很粗的树干上也会有),开放,凋谢。但也常见到花期的枝条顶端长出嫩叶,与花朵相映成趣。花期之后,荚果挂满枝头。在没有花的时候,紫荆的叶对我来说也是一景,圆圆的有些憨头憨脑的感觉,当它们在风中摇摆时,实在是很可爱。
我见到的紫荆大多是种植的,野生的紫荆,2008年,金华源东丁阳岭生看桃花时,似乎见过,但拿不准究竟是种植抑或野生。2012年4月10日,在金华江东镇慧明岩山上,似乎见到有野生的紫荆,在山涧对面的山上,看不真切。听朋友说,兰溪梅江镇转轮岩有野生紫荆,我还没去过。

关于紫荆,《本草纲目》记载如下:

颂曰:紫荆处处有之,人多种于庭院间。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
藏器曰:即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江东林泽间尤多。
宗奭曰:春开紫花甚细碎,共作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上枝下,直出花。花罢叶出,光紧微圆。园圃多植之。
时珍曰:高树柔条,其花甚繁,岁二、三次。其皮入药,以川中浓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

根据我对植物的粗浅了解,苏颂说的可能是紫荆,但无法判断。陈藏器说的好像是马鞭草科紫珠属的植物。寇宗奭说的应该基本可以认为是紫荆,诸多特征都有了。李时珍说的,实在不知是什么,估计可能他也没有亲眼见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12 21:53:24 +0800 CST  
小卦兄好!
我好像一过春节就懒散很长时间。前些天都在看BBC的纪录生,《生命》、《行星地球》、《南太平洋》、《非洲》、《人类星球》等,这个系列就搁下来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12 21:56:14 +0800 CST  
0251、蝶豆
蝶豆,豆科(Fabaceae)蝶豆属(Clitoria),攀援状草质藤本。
拉丁名:Clitoria ternatea Linn

写“青眼草木”系列时,看到自己的植物名录居然有蝶豆,想不起来是什么,也忘了在哪儿拍的。
查看自己在CFH图库中的照片信息,是2009年8月14日在海南三亚南山科技园拍的,共拍了3张照片。2010年12月26日,上传到CFH,自己鉴定为爵床科山牵牛属直立山牵牛。2011-01-19老蒋鉴定为蝶豆。在网上查了些资料,应该是蝶豆。回想起来,可能是2008年在海南拍的植物中有山牵牛,多少与它有些像,自己没有细察,鉴定时搞错了。其实很简单的一点,山牵牛是单叶,而蝶豆复叶,一般小叶5枚。

对蝶豆的了解实在很少,写不出什么,干脆抄《中国植物志》的描述:

蝶豆(日本)蓝蝴蝶(广州),蓝花豆(岭南大学校园名录),蝴蝶花豆
Clitoria ternatea Linn
攀援状草质藤本。茎、小枝细弱,被脱落性贴伏短柔毛。叶长2.5-5厘米;托叶小,线形,长2-5毫米;叶柄长1.5-3厘米;总叶轴上面具细沟纹;小叶5-7,但通常为5,薄纸质或近膜质,宽椭圆形或有时近卵形,长2.5-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微凹,常具细微的小凸尖,基部钝,两面疏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有时无毛,干后带绿色或绿褐色;小托叶小,刚毛状;小叶柄长l-2毫米,和叶轴均被短柔毛。花大,单朵腋生;苞片2,披针形;小苞片大,膜质,近圆形,绿色,直径5-8毫米,有明显的网脉;花萼膜质,长1.5-2厘米,有纵脉,5裂,裂片披针形,长不及萼管的1/2;先端具凸尖;花冠蓝色、粉红色或白色,长可达5.5厘米,旗瓣宽倒卵形,直径约3厘米,中央有一白色或橙黄色浅晕,基部渐狭,具短瓣柄,翼瓣与龙骨瓣远较旗瓣为小,均具柄,翼瓣倒卵状长圆形,龙骨瓣椭圆形;雄蕊二体;子房被短柔毛。荚果长5-11厘米,宽约1厘米,扁平,具长喙,有种子6-10颗;种子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4毫米,黑色,具明显种阜。花、果期7-11月。
产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双版纳)、台湾、浙江、福建。本种原产于印度,现世界各热带地区极常栽培。
全株可作绿肥。根、种子有毒。可作观赏植物,花大而蓝色,酷似蝴蝶,又名蓝蝴蝶。

《浙江植物志》上说杭州有栽培,可我却只在海南岛见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13 20:58:59 +0800 CST  
0252、野百合(农吉利)
野百合(农吉利),豆科(Fabaceae)猪屎豆属(Crotal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inn.
别 名:蓝花猪屎豆
说明:《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中的中文通用名都是野百合。CFH的中文通用名是农吉利,大约是为了避免百合科百合属的野百合重名。

自己关于野百合(农吉利)的记录,是2006年10月11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名字,但没有地点的记录。记忆中,可能是2006年9月在武义大红岩风景区见到。后来,可能是2007年或2008年,在金华雅畈镇汪家垄水库边也见过。
知道野百合后,奇怪它怎么会有这样的名字,而且属名(猪屎豆属)这么难听,种名却如此之美,形成强烈反差。
后来在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看到:

野百合,建昌长沙洲渚间有之。高不盈尺,圆茎直韧。叶如百合而细,面青背微白。枝梢开花,先发长苞有黄毛,蒙茸下垂,苞坼花见,似豆花而深紫。俚医以治肺风。南昌西山亦有之,或呼为佛指甲。

附有图,是我所见的豆科野百合无疑。从描述可以看出,野百合之名是因为“叶如百合而细”。随着我对植物了解增加,知道百合科百合属也有一种野百合,说起来这个叫野百合更理直气壮。至于豆科野百合的另一个名字“农吉利”,让我一头雾水,至今不知是什么意思。

刘夙在长文“《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中说到野百合的重名问题:

Lilium brownii(百合科)和Crotalaria sessiliflora(豆科)重名。前者所在属即名为“百合属”;而后者所在属是猪屎豆属,《植物志》上该属仅此一种的普通名带“百合”二字,理应改名。但马其云起用的“紫花野百合”一名,却不合适,因为这样还是在一个和百合属不相关的属中保留了一个带“百合”的普通名,容易使人误解。事实上,该种另有一个“农吉利”的别名广为人知(《植物志》也收载了),从该植物中提取的“农吉利碱”是著名药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该药即是以此名为正名收载的,故将该药的原植物定名为“农吉利”最合适不过。

但是我查了“农吉利碱”,也叫“野百合碱”,这样看来说因为这种植物含“农吉利碱”而叫“农吉利”,逻辑上说不通。

2009年9月9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的小山脚下,再次见到野百合。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4-14 22:25:00 +0800 CST  
@画者 1103楼 2014-05-02 19:11:22
欣赏.
真是个爱花的人呢.
我发一幅,前些日子山中写生拍摄的,不知是什么花?
-----------------------------
不认识。
有专家说可能是宝铎草,你自己查对看看。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2 22:58:21 +0800 CST  
@半夏未远 1104楼 2014-07-20 23:53:18
@青花瓷
-----------------------------
半夏未远好!
我接着还会发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2 22:59:06 +0800 CST  
@小卦I 1102楼 2014-04-15 12:44:58
农吉利,字面上的意思是对农田有利,我的理解是,很多豆科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茎杆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氮肥,比很多杂草有用。

-----------------------------
小卦兄说的有道理,受教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3 19:28:26 +0800 CST  
0253、金雀儿
金雀儿,豆科(Fabaceae)金雀儿属(Cytisus),灌木。
拉丁名:Cytisus scoparius(Linn.) Link

2007年3月14日,在金华解放西路一家花店门口见到一种植物,鲜黄的花明丽可爱。当时只知道是豆科。
之后,似乎就没有再见过这种植物了,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拍过它。
2011年1月,上传照片到CFH(中国自然标本馆)。5月26日,网友老蒋鉴定为金雀儿。
自己再查证,应该就是金雀儿。
《中国植物志》上说金雀儿“原产欧洲,我国常见于栽培。”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3 19:29:06 +0800 CST  
0254、黄檀
黄檀,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落叶乔木。
拉丁名:Dalbergia hupeana Hance
小时候,家里有煤球炉也有烧柴灶。柴灶当然要烧柴,煤球炉引火也用小柴,所以要到煤店去买柴。那些柴是长约50厘米的一根根木棍,扎成一捆。柴买回来后,大多要用柴刀劈开,用来引火的还要再截成10多厘米长的一段一段。在劈柴时,有一种树很有韧性,很难劈开,还经常会把柴刀夹住。这种柴劈开后里面是淡淡的黄色,大人们说这是黄檀。就在那时,大约是因为见到比较多,我居然就能从木柴的颜色和纹理认出黄檀来。
但是真的见到活的黄檀树,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2006年在金华姜山头村附近野地的一口水塘边,见到并确认它(大约是在踏花行请教后知道)。与小时的记忆结合起来,才算知道黄檀长得是这个样子,有一种“原来是你啊”的感觉。又隐隐有些失望,因为黄檀植株的形态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回想起来,之前在野外应该多次见到过,只是不知道是它而已。
那以后在金华及周边的山上经常能看到黄檀,都是零星的一两株,似乎从未见到成片的。而且比较奇怪的是我从来没见过它的花。
2010年,在工作单位外面的小路边发现有一株黄檀,连续几年,都没见到它开花,让我很是纳闷。2013年7月8日,中饭后走到单位外面,正想着这么多年来从未见过黄檀的花,后来认识的香港黄檀的花倒是已经见过,忽然发现左手边稍远处一棵树上结了很多荚果,看树叶像是黄檀,但隔得有些远,又接近不了,只能拍了几张照片。放大了照片看,还真是黄檀,看来自己这么多年来都错过了近在眼前的黄檀花了!可是到了2014年,从4月开始注意观察,一直到6月底,我还是没有见到黄檀的花。不明白是什么道理。
说起来黄檀的花也没有什么特别,照片是见了不少了,就是黄白色的蝶形花,可是自己没亲眼见到,总觉得缺失了什么。

我对“檀”字很有些兴趣,因为植物名称中带此字的有不少,如黄檀、白檀、紫檀等等。查了些资料,罗列如下:
《康熙字典》:
《唐韻》徒干切《集韻》唐干切《正韻》唐闌切,音壇。《說文》木也。《詩?小雅》爰有樹檀。《註》善木。《鄭風》無折我樹檀。《註》强韌之木。《周禮?冬官考工記》鄭註:輻以檀。
又《本草》紫檀白檀。《綱目》總謂之旃檀。
《說文解字》:
木也。从木亶聲。徒乾切。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檀木也。鄭風傳曰。檀,彊刃之木。刃今韌字。榽醯似檀。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醯先殫。從木。亶聲。徒乾切。
汉典网站:
形声。从木,亶(dǎn)声。本义:木名。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即红木),榆科的青檀。
《本草纲目》:
【释名】朱子云:檀,善木也。其字从亶以此。亶者善也。
(查亶(dǎn)本义是谷多,引申为厚,信,诚。)

如上所述,“檀”大致是指木质细密、结实。黄檀也有这样的属性,《中国植物志》说:“材质坚密,能耐强力冲撞,常用作车轴、榨油机轴心、枪托、各种工具柄等。”我知道以前我们这边经常用来作斧柄。近些年,我已经很少见到斧头了。
黄檀有个别名叫“不知春”,觉得很有意思,大致是指它夏天才开花,或者是生长很慢?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4 21:02:51 +0800 CST  
@梦想闪亮生命1 1110楼 2014-07-25 10:59:34
拍摄的也很漂亮
-----------------------------
谢谢夸奖!
我拍得一般吧,基本上也就是力争拍清楚,少数拍得拍得好的自己也觉得不错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6 22:22:32 +0800 CST  
@假还阳参 1111楼 2014-07-25 19:36:12
非常棒的贴子啊> <已经250多了!五谷不分的我看得相当羡慕啊。果然看到花草会让人心情好起来呢,楼主再接再厉!
-----------------------------
一开始自己打算至少要写365种,后来想想也没必要一定要凑这个数。能写多少写多少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6 22:24:56 +0800 CST  
0255、香港黄檀
香港黄檀,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藤本。
拉丁名:Dalbergia millettii Benth.

2009年4月6日,我在永康花街镇倪宅村的山上见到一种刚长出叶子的植物,嫩绿的叶有些像水杉,但是枝条却有些蔓生的感觉,似乎属于木质藤本或攀援状灌木。4月17日,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网友yuanyi164143告知是香港黄檀(Dalbergia millettii)。4月18日,再次见到它,它的叶子长大了些,不再像水杉了,而是呈现出豆科植物的特征。以我当时的植物知识,能根据它的叶形判断(可能还是瞎猜的成分多些)是豆科植物,可又觉得它和云实有些像。之后,在倪宅山上又见到几处,看来也算是常见的野生植物。5月4日,在金华安地镇的山里也见到了它。6月19日,我看见香港黄檀已经有果实了。
2010年5月11日,在金华岭下镇柿村塘村的山上,见到香港黄檀在开花,这一我第一次见到它的花。黄白色的蝶形花,密密麻麻的并不起眼。
后来在金华周边的山上经常见到香港黄檀,也就对它比较熟悉了。

《浙江植物志》记载,浙江省黄檀属植物有7种。至今我只见过3种:黄檀、香港黄檀、藤黄檀。黄檀是乔木,香港黄檀是藤本状攀援灌木而藤黄檀是藤本,但香港黄檀的小叶小而数量多,藤黄檀小叶较大而数量少,还是比较容易区分。藤黄檀产浙江南部,我不容易见到。就自己常见的两种比较而言,自己更喜欢香港黄檀。这种喜欢也说不上理由。

香港黄檀拉丁名中的种加词“millettii”我没有查到,但“mille”是“多叶”的意思,结合植物的情况,应该就是多叶的意思?那么严格按拉丁名直译的话应该是多叶黄檀。之所以叫香港黄檀,是因为这种植物的模式标本采自香港。作为一个外行,我一直对这种以地名命名植物的方式不以为然,尤其是用极小范围的地名,如香港、牯岭之类;因为一般情况下一种植物的分布不会过于狭窄,用小范围的地名来命名有误导的嫌疑。比如香港黄檀,《中国植物志》就记载“产广东、广西、浙江”。同样以香港为名的狭叶香港远志在金华也常见。当然国际植物命名规则允许这样命名,也是无可奈何,但是香港黄檀的情况稍有些特殊。不过据我所知,也确实有些植物仅在极小的地域内存在,如百山祖冷杉、普陀鹅耳枥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6 22:27:46 +0800 CST  
0256、藤黄檀
藤黄檀,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藤本。
拉丁名:Dalbergia hancei Benth

之前,自己认识了黄檀属的黄檀和香港黄檀,这两种在金华一带都算常见。
2013年7月28日,在温州市泰顺县黄桥,见到了藤黄檀,是寻雨老师告诉我的。当时自己觉得这种植物有些像香港黄檀,但明显又不太一样(至于具体怎么不一样,又说不上来)。
知道之后,根据自己亲眼所见,查《浙江植物志》黄檀属分种检索表和各论描述,总结两者区别如下:
香港黄檀:小叶25~35枚,小叶片长1.5厘米左右。圆锥花序,花很细小,花冠白色。
藤 黄 檀:小叶5~13枚,小叶片长在2厘米左右或稍长。
比较容易区分。还有从产地来说,香港黄檀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有,藤黄檀则只见于丽水和温州地区。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9 19:23:17 +0800 CST  
0256、藤黄檀
藤黄檀,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藤本。
拉丁名:Dalbergia hancei Benth

之前,自己认识了黄檀属的黄檀和香港黄檀,这两种在金华一带都算常见。
2013年7月28日,在温州市泰顺县黄桥,见到了藤黄檀,是寻雨老师告诉我的。当时自己觉得这种植物有些像香港黄檀,但明显又不太一样(至于具体怎么不一样,又说不上来)。
知道之后,根据自己亲眼所见,查《浙江植物志》黄檀属分种检索表和各论描述,总结两者区别如下:
香港黄檀:小叶25~35枚,小叶片长1.5厘米左右。圆锥花序,花很细小,花冠白色。
藤 黄 檀:小叶5~13枚,小叶片长在2厘米左右或稍长。
比较容易区分。还有从产地来说,香港黄檀浙江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有,藤黄檀则只见于丽水和温州地区。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29 19:23:24 +0800 CST  
0257、凤凰木
凤凰木,豆科(Fabaceae)凤凰木属(Delonix),落叶乔木。
拉丁名:Delonix regia(Boj.)Raf.

记不清是哪一年,反正是在2008年之前,大约是在踏花行论坛,看到凤凰木的照片,花大而繁多,色彩鲜红艳丽,让我印象深刻。之后又多次见到照片,不过全部是摄于中国南方如海南、广东、云南、福建等地,看来浙江是没有的。
2009年8月11日,到海南旅游。从三亚凤凰机场到去三亚城里路上,看到的植物和浙江一带差别很大,椰子之类特别多,还有豆科正开着红花的,后来知道这就是凤凰木。12日,去亚龙湾的路上,椰子、凤凰木随处可见,却始终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15日,在西岛,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凤凰木。可能是季节的原因,我没有见到那种满树繁花如燃烧的火焰般的壮丽景象。

凤凰木深红的花与浓绿的叶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的艳丽,有点像一些瓷器上大红大绿的图案对比的效果,很是让我着迷。比较而言,它的花很大,而叶(小叶)很小,有些像合欢的叶,细密而繁多,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有趣的对比,属于生命奥妙的范畴。荚果长而大,约有50厘米,术语称为“带形”,而在我这样的俗人看来,倒像是树上挂着的一把把西瓜刀。

因为凤凰木这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想当然地以为它原产中国南方。查《中国植物志》才知道,它的故乡竟然是遥远而特殊的马达加斯加。至于名称,《中国植物志》说:“花大而色泽鲜艳,盛开时红花与绿叶相映,色彩夺目,特别艳丽,故名凤凰木。”我看不出故名在哪里。网上资料里有说取名于“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倒是说得通。查拉丁文种加词“regia”,意思是“国王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7-30 23:12:02 +0800 CST  
0258、假地豆
假地豆,豆科(Fabaceae)山蚂蝗属(Desmodium),半灌木或小灌木。
拉丁名:Desmodium heterocarpon

2009年7月2日,中午时分,我在永康倪宅一处山脚见到一种植物,当时自己觉得可能是可能是豆科胡枝子属,它的茎上毛茸茸的,绿色的小叶上有淡绿色的斑纹,叶背有白毛。傍晚,在单位(倪宅变内控制楼边)的草坪上也见到有一株同样的植物。记忆中,似乎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
2009年9月21日,在倪宅那处山脚见到这种植物开花了,或浓或淡的蓝紫色花冠略有些透明感,花与我常见到的有些相似的植物如铁马鞭、鸡眼草、截叶铁扫帚、胡枝子等有明显的区别,但是蝶形花总错不了。
2009年10月10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景宁木兰老师指点说是假地豆。
查《中国植物志》假地豆为豆科山蚂蝗属半灌木或小灌木,自己原先的判断(或者只能说是感觉)只正确到科或者说亚科(蝶形花亚科)。

假地豆这个名字比较有趣。网上看到有说“因叶形与花生(地豆)近似,故名”。地豆是花生的别名,意思是长在地下的豆,容易理解。假地豆与花生的叶在叶型与触感上确实有些接近,但花生一般4小叶,而假地豆是3小叶,区别明显。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冠以一“假”字,用来区别,植物难道还有什么真假吗?类似的命名还有很多,好像成了惯例,如假婆婆纳、假苹婆、假水晶兰等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1 15:34:10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