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历史的人性——宋金战史(长篇连载)


两万宋军将士严阵以待,谁都明白,此战退缩即灭顶,城破既家亡,这是一场不需要动员的战斗。

金军从四面同时攻城。八字军将士人人奋勇,有被刀箭穿胸而举枪杀敌者,有抱敌跳城同归于尽者……统制官赵撙、韩直身中数箭,仍身先士卒,殊死搏战。城头之上,将士同心,一个个都双眼通红,刀斧乱下。

激战一个上午,顺昌城岿然不动。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金军师出无名,最多就是些横的,但压上了身家性命的八字军,各个都是不要命的。

金军死伤惨重,渐渐有了怯意。

中午过后,金军的攻势明显趋缓,刘琦命人打开南门,那是敌军的主攻方向,完颜兀术的帅旗居中飘扬。

刘琦留一万五千人守城,命五千精锐从南门突击,直插完颜兀术的中军。整个顺昌战役从前期的小规模战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刘琦采用的都是聚集一点的“尖刀”战术——集中精锐之精锐,攻敌要害之要害。

在前城后河的狭窄地带上,金军人马无法展开。“八字军”五千名老游击队员中路渗透,手持利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腿。

金军那些吃了中药早餐的战马,顿时止不住的屁滚尿流。此时,铁浮图难以展开,拐子马更无机动空间,跑肚拉稀的战马几成累赘。

刘琦的五千精锐楔形打击,那是种嵌入式的撕裂,瞬间引发两侧翻倒的多米诺效应,这一路倒来的骨牌,具有不可阻挡的震慑力。

完颜兀术就是整付骨牌最后一块,他的战马倒退了几步,也许他只是想站得更稳一些,但就这小小的几步,对于如潮般的冲击,那就叫决堤。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31 11:38:27 +0800 CST  

金军前军变后军,人马相踩,一时间兵败如山倒,原本在各方向攻城的部队,也跟着主帅全线溃退。

此战,金军惨败,“弃尸毙马,血肉枕藉,车旗器甲,积如山阜”。不可一世的完颜兀术在错误时间,错误地点,以错误的阵型,遭遇了错误的对手,吃进一记当头闷棍。

金军溃败至陈州(河南淮阳),方才稳住阵脚。恼羞成怒的完颜兀术问责诸将之罪,大将韩常以下都遭鞭刑。最后金军终因元气大伤,加之粮草未继,只得退回开封整固。

顺昌大捷得益于天时、地利和半个人和。

天时,金军这次南下攻宋,由于政治原因,不得已选择了一个青黄不接,最不该用兵的时刻,所以只能速战速决,而不得不放弃其擅长的围点打援,战术安排难免急躁,这为宋军制造了很多战机。

地利,顺昌紧邻颖河的特殊城防,以及城中救命的几万担存粮,是刘琦敢于以两万人马叫板十万金兵的底气。

半个人和,刘琦的胜利离不开同仇敌忾的“八字军”将士和作出了极大贡献的顺昌百姓,以及他本人有如天助般的超水平发挥。但以外援而言,却令人心寒。顺昌大捷后十一天,6月23日前往救援的王德部终于赶到顺昌,而此时岳飞部的张宪骑兵刚到蔡州。事后,刘琦曾用“顺昌孤城,旁无赤子之助”形容当时悲凉的心情。

顺昌大捷可称得上一次奇迹。

赵构收到捷报大喜,亲自书写“精忠贯日”的匾额,并立刻授刘锜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

这次战役,刘锜兵不足二万,出击仅五千人,以少胜多,击退了金军十万兵马,遏制了金军从两淮向南的攻势,是宋金战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并被后世列入“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5-31 11:38:57 +0800 CST  



光州(河南光山县),陈州(河南淮阳、周口一带),蔡州(河南驻马店、汝南县),郾城(河南漯河市),许州(河南许昌属县),汝州(河南汝州市)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1 12:10:47 +0800 CST  

金军撤后,赵构便下令刘琦“择利班师,退守镇江。”

同时命令岳飞:

“刘锜在顺昌屡捷。兀术亲统精骑到城下,官军鏖击,狼狈遁去。今张俊提大军在淮西,韩世忠轻骑取宿州。卿可依次延伸,驰骑兵兼程至光州、蔡州、陈州、许州间,须七月以前乘机决胜,建立大功,此为国家长利。若稍后时,金人弓劲马肥,非我军之便。卿天资忠智,志慕古人,不在多训。十九日三更。”

从六月十九日的这一道御札(金牌)算起,到岳飞大举北伐,经闰六月和七月下旬,最终撤兵的2个月的时间内,赵构给岳飞发出有记载的御札共有12道,这应该就是岳珂语焉不详的“12道金牌”。下文中,将按时间先后以及事件的逻辑,依次逐一穿插点评。

上书的第一道金牌,赵构命令岳飞“依次延伸,驰骑兵兼程至光州、蔡州、陈州、许州间。”

百度地图可见,光州(河南光山县)位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是岳飞军北伐的右翼后方。

陈州(河南淮阳、周口一带)在光州正北部,连接郾城(河南漯河市)与亳州(张俊最左翼驻防)的中间地带。

蔡州(河南驻马店、汝南县)是郾城(漯河)的外围。

许州(河南许昌属县)是颖昌的外围。蔡、许二州为北伐的必经之路,南北正向排列,与同样南北排列的光、陈二州平行。

以顺昌大捷后,赵构信心大增,给岳飞6月19日的第一道御札,提出了渡淮作战,谨慎推进的思路。

这显然契合岳飞的思路,也是真正体现他价值的时刻。岳家军大踏步向前。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1 12:11:51 +0800 CST  

绍兴十年(1140年)6月12日,没来得及有增援顺昌的张宪、姚政部挥兵折向西北,攻下蔡州(驻马店)后,由部将马羽镇守,主力北上 。

十三日,岳家军统制牛皋的左军在京西路击退金军,又转战于汝州(治梁县,今河南汝州市)一带,随后挥师东向,与张宪军会合。

二十三日,岳家军统领孙显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驻马店附近)破裴满千夫长所部 ,完成中路进军的扫尾工作。

进入闰六月,岳家军的攻势进一步展开:

闰六月中旬,岳家军主力抵达河南中部,张宪部与之会合后拿下郾城(河南漯河),这是重要的一步,郾城(漯河)成为此次岳家军渡淮北伐的后勤调度和指挥中心。

闰六月十九日,一路向北的张宪、傅选部在颖昌(河南许昌)南面四十里处,遭遇金军韩常部,双方激战后,金军败退回颖昌城。

次日,闰六月二十日,张宪率军攻城,收复颖昌(许昌),拉开了收复中原的关键一步。

捷报陆续传回杭州,赵构发多道御札回复如下:

2,览卿奏,克复颖昌,已离蔡州,向北措置。大帅身先士卒,忠义许国,深所嘉叹。然须过为计虑,虏怀虿毒,恐至高秋马肥,不测豕突,当使许蔡遗民前期保聚。大军进退之宜,轻重缓急,尽以委卿,朕不从中御也。初三日。

这是闰六月初三的御札,对岳飞军由蔡州出发向北进攻颖昌表示赞许,并提示风险,前线指挥全权委托岳飞,“朕不从中御也”。

3,览卿奏,知已遣兵下郑州,自许陈蔡一带,形势皆为我有。又大军去贼寨只百余里,想卿忠义许国之心,必期殄灭残虏,嘉叹无已。然贼计素挟狙诈,虽其奸谋不能出卿所料,更在明斥堠(派遣侦查),谨间谍(谨防间谍),乘机择利,必保完全。兵事难以隃度,迟速进退,朕专付之卿也。已差中使劳卿一军,未到间,卿有所欲,前期奏来。入觐无早晚,但军事可以委之僚属,即便就途。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这封御札没有时间,但下一封是闰六月十二日,所以按时间顺序,这封御札在六月三日至十二日之间。依然是提示风险,并派中使劳军。并再次明确表态:前线指挥难以遥控,进退的时机委托岳飞全权处置——“兵事难以隃度,迟速进退,朕专付之卿也。”。

4,朕尝闻卿奏,称王贵张宪徐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方今正赖将佐竭力奋死,助卿报国,以济事功,理宜先有以旌赏之。其王贵等各赐撚金线战袍一领,金束带一条,至可给付也。十二日。

这是收到岳飞军顺利推进的捷报后,对岳飞部将的嘉奖。闰六月十二日。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赵构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1 12:12:30 +0800 CST  

闰六月十二日到二十七日间,赵构发布了第五道御札:

5,得卿奏,提兵在道,暑行劳勩,朕念之不忘。狂虏尚在近景,今已入秋,预当严备,以防豕突。蔡、颖旧隶京西,今专付卿措置,当分兵将屯守防捍,并谋绝其粮道,使虏有腹背之顾。在卿方略,随宜处画。朕久欲与卿相见,事毕,轻骑一来为佳。余侯面议。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在达到预期目标,赵构御札提示入秋的风险,注意防守,伺机谋绝敌方的粮道,御札内容传递了见好就收的意图,但具体措置,由岳飞处置——“在卿方略,随宜处画”。

但战报传递的速度显然跟不上战果扩大的程度。

二十四日,牛皋、徐庆部与张宪部会合,再次击败韩常部,收复陈州(河南淮阳、周口)。至此,打通与张俊部亳州的联络,侧翼得到保障。

二十五日,岳飞部将董先会同姚政击退自汴京(开封)攻向颖昌的金军援兵,一路追杀达三十余里。

同日,岳飞的另一支北上军队,在统制官郝晸、张应、韩清率领下,收复郑州。从地图上看,郑州离东京(开封)已不到40公里。

二十九日,刘政部夜袭从郑州撤退的金军,大获全胜。

七月一日,张应、韩清部攻克洛阳府。之后,会同李兴的义军,继续西进,攻克永安(河南巩义南)。在此之前,李兴在岳家军的声援下已经收复了伊阳(河南嵩县)等八县。

岳家军气吞山河如虎。以如此彪悍的战力,直捣黑龙江似乎只取决于岳家军的行军速度。

但是,且慢。

七月八日,金军六千骑兵,悄然无声地直扑岳军后方大本营——郾城。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2 10:37:12 +0800 CST  

看地图可知,郾城(漯河)在开封南面212公里处。前面说过,十多天前北进的岳家军最先头部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已攻占了郑州,离开封的距离不到40公里,且已扫清外围。

此时豆渣般战力的金军非但没有收拢兵力,龟缩在城防坚固的开封,反而主动出兵,长途跋涉,一头扎进他“岳爷爷”的怀里,这是要讨打的节奏吗?

逻辑告诉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傻的屁股。

此处若对金军之前一触即溃的表现加以对照,结合之后的局势演变,“一路溃败”就有点像扮猪吃虎的套路了。

眼下,套路拳突然打向岳家军的软肋。如果被有效击中,岳飞军粮道全断,前后分离,冒进突前的岳家军大部将遭受围剿而沦为“流寇”。

大概在金军逼进郾城相近的时间,赵构第六份御札也到了:

6,近据诸处探报及降虏(投降的金兵)面奏,皆云兀术与龙虎(大王)议定,欲诱致王师,相近汴都,并力一战。卿切须占稳自固,同为进止。虏(敌人)或时遣轻骑来相诱引,但挫其锋,勿贪小利,堕其诡计。俟(待)有可乘之隙,约定期日,合力并举,以保万全。二十七日。

这份御札也印证了金军的阴谋,此御札发出时间为闰六月二十七日的御札,应能在7月8日金军到达前,送至岳飞设在郾城的兵团指挥部。

金军突袭看来已成事实,但一路溃退的金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岳家军的后方,这支部队是哪儿来的?

前后联系看,岳家军一路摧枯拉朽的北进气贯长虹,但似乎低估了右翼的隐患。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郾城(漯河)、颖昌(许昌)大本营的侧右翼是金军控制的中原重镇——南京(商丘)。

张俊部驻守毫州,保护其侧翼,但显然存在沟通和配合上的空挡,岳家军大举北进,并未做足事先的协调。

个人推测,突袭郾城的金军应来自右侧,这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如此大规模的战事,如此突然的逼近,右翼战线不可能空缺。从之后刘琦部补防的位置看,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这一点。

后防空虚的岳飞紧急收拢身边的所有部队,命令岳云率背嵬
军,姚政率游奕军骑兵,趁金军扎营未稳之际主动出击,于郾城北十多公里处迎战。岳飞对岳云下死命令: “必须胜而后返,如不拼死奋战,我先斩你!”

根据岳飞郾城捷奏所载“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下午3点)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

战至最激烈时,黄尘蔽天,杀声动地,岳飞亲率四十骑突进到阵前。都训练霍坚挽住战马,道:“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用马鞭抽了一下霍坚的手:“非尔所知!”

这是关系生死存亡的搏命之战。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2 10:38:43 +0800 CST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2 10:39:06 +0800 CST  

激战之后,金军终于退却。

赵构得到前方军报,回复御札如下:

7,览卿七月五日及八日两奏,闻虏并兵东京,及贼酋率众侵犯,已获胜捷。卿以忠义之气,独当强敌,志在殄灭贼众,朕心深所倾属。已遣杨沂中悉军起发,自宿亳前去牵制,闻刘锜亦已进至项城。卿当审料事机,择利进退,全军为上,不妨图贼,又不堕彼奸计也。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这是得到岳飞7月5日察觉金军意图的敌情通报,和7月8日郾城保卫战胜利捷报后的回复,内容显示,赵构命令杨沂中部从宿州、亳州间出发,前往牵制策应;刘锜部进驻项城接应。并再次提示风险,强调前线的进退应审时度势,由岳飞全权负责“择利进退”。回复日期应在七月中旬。

8,览卿奏,八日之战,虏(敌人)以精骑冲坚,自谓奇计。卿遣背嵬游奕迎破贼锋,戕其首领,实为隽功。然大敌在近,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不从中干预),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七月廿二日。

七月二十二日,赵构接岳飞关于七月八日郾城保卫战胜利的详细战报后,“再三嘉叹,不忘于怀”。已命杨沂中前往接应,韩世忠出兵牵制。重申可“随机审处”,并保持与刘锜联络,做好彼此间的联防,但就在战报传递的过程中,前方战况正急剧变化。

七月十日下午,金军骑兵一千多人突入郾城县北五里店试图偷袭,被岳飞部将王刚率领五十骑巡逻兵发现,这应该是八日战斗败退后卷土重来的金兵突击队。

岳家军大队迅速赶到,金兵统领阿李朵孛堇阵亡,金军突袭未遂。

七月十三日,完颜兀术大部队的先锋自开封抵达颖昌(许昌),战略要地颖昌遭到前后夹击,形势危急。

岳飞向淮北宣抚判官刘锜求救。

同日,岳飞部将都统制王贵、统制官姚政在颖昌与金军展开激战,此战岳家军大将杨再兴、王兰、高林阵亡。杨再兴乃是岳飞军中公认武力值第一的猛将,民间传说中战神级的人物,此战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3 10:01:22 +0800 CST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3 10:01:52 +0800 CST  

十四日,完颜宗弼亲率三万骑兵抵达颍昌,大量步兵也随后陆续开到。

同日,张宪率部飞速回援临颍。查看百度地图,临颍在颖昌的正南方,在北方大兵压境战况惨烈之时,主力张宪部却分兵向南,显然前后夹击的局面已刻不容缓。

当夜,刘锜率军紧急驰援,进驻太康。

据《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记载: 自闰六月至七月,(韩)世忠取海州,(张)俊取毫州、宿州,(岳)飞取蔡州、陈州,京东、西响应。岳飞军屯颍昌,别军(后勤)屯郾城,兵断不得合。遣骁将杨再兴击贼,不利,(杨)再兴战殁(死)。(岳)飞以急告(刘)锜,或(有人)言:“当言于朝,而后发兵。”锜曰:“皆王事也,待报则无及(来不及)矣。”遂往助之,即遣别将雷仲、柳倪直趋太康县。诸将曰:“贼在沙河,而诣太康,非路也。”锜曰:“第如言(执行命令),我军至太康,彼必退矣。”其夜,军至太康,虏果解去(敌军果然退去)。

完颜兀术退兵是不是刘锜的功劳,史料中没有评判,但看一下地图,太康在颖昌的正东,卡住南京(河南商丘)至颖昌和郾城的咽喉之路,刘锜部快速到位有效填补了岳飞军的右翼空挡,金军右路人马的前后补给被有效切断。

而关键的亮点是“连夜赶到”。比较完颜兀术十万大军兵临顺昌(阜阳)时的救援,至少岳飞部时做不到这一点。

此时,“大踏步”向前的岳家军前锋已飞速回奔,颖昌以及郾城外围再次爆发激战,任何一处失守对突前的岳家军都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完颜兀术战略意图暴露,战术上的优势大幅削减,奇袭战变成了互耗实力的攻坚战。刘琦卡住了右路部队的补给通道,更是不利久战,而岳家军强悍的野外战斗力,也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完颜兀术暂时放弃强攻。

岳家军凭借强悍的实力和快速的补防逃过一劫,算是捡了条命,但仅此而已。这只是一场被动的反包围战,不具备任何战略意义。颖昌-郾城之战甚至未被列入孝宗朝评定的十三处军功之中。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3 10:03:47 +0800 CST  

PS:关于赵构御札(金牌)内容的所有记载,均来自于岳珂的《鄂国金佗粹编》。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3 10:09:52 +0800 CST  

关于郾城-颍昌战役,后来有一次专门的表彰会,岳家军获得二十万两的犒赏,赵构还颁发了一封嘉奖信,信中写道:

“敕岳飞:自金师入境,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万,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强敌,抗方兴并集之众与平原旷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

这是郾城-颖昌之战的最积极的意义——南宋军队从此看到了野战的希望。

当然岳珂的观点并不停留于此,据岳珂《鄂王行实编年 》的记载,岳飞在取得郾城—颍昌大捷后进军了朱仙镇。

截取片段稍加分析:

先臣(岳飞)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

(完颜)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开封)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陈,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

先臣遂令李兴檄陵台令朱正甫行视诸陵,辑永安、永昌、永熙等陵神台,枳、橘、栢株之废伐者,补而全之。(岳飞命人洒扫皇家陵墓,补种各种树木)

……鸟陵思谋,虏之黠酋也(最狡猾的敌人),亦不能制其下(不能控制其部下),但谕(告谕)百姓曰:“毋轻动,侯岳家军来。当迎降。”

……韩常又以颖昌之败,……愿以其众五万降。先臣遣贾兴报,许之。

……兀术以败,故复签军,以抗先臣,河北诸郡无一人从者,乃自叹日:“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桧闻之益惧,知先臣之志锐不可返,乃先诏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錡各以本军归,而后言于上。以先臣孤军不可留,乞姑令班师。一日而奉金书字牌者十有二,先臣不胜愤,嗟惋至泣,东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

先不说500破10万,而后扫墓种树如游戏般的战斗,单说以韩常军加上乌陵思谋部队,至少包含金军一半的人马,这时被打得主动申请投降,并已得到了批准,只此一项的功绩就足以超越南宋建国以来所有战绩总和的N次方。

但岳珂的描述到此戛然而止,甚至未见一份回报朝廷的加紧奏章,想不通还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

而完颜兀术已然征不到兵丁的描述有点颠覆常识,难道在岳珂的眼里征兵如同招聘,当初刘豫征集中原20-60岁的男丁入伍都是自愿的不成?

最关键的是12道金牌,岳珂吃准了是秦桧怂恿赵构的阴谋,可问题是秦桧有时间干这事吗?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4 10:48:57 +0800 CST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4 10:49:22 +0800 CST  

岳珂的《鄂国金坨稡编》卷十六《临颍捷奏》记载:

七月十八日,临颍县东北,张宪逢金贼马军约五千骑。分谴统制徐庆、李山、寇成、傅选等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贼战斗,其贼败走,追赶十五余里。

在这次战斗中,张宪派出了四位统制官出战,这阵势显然就是岳家军的主力。

从百度地图看,临颍在颖昌的正南方,耳熟能详的朱仙镇则在颖昌的正北方,这到底是要北伐呢还是要南撤?

“金贼马军约五千骑”,会不会就是当初那支奇袭郾城的金军?“追赶十五里”,则更像是金军的主动撤退,因为这里没见任何金军的伤亡描述,这显然不是岳珂的风格。

另据《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七月壬戌,即七月二十日,岳飞全军撤退。

七月十八日的这场战斗,主力向南,张宪应该是在为全军撤退清障。以此推算,七月十八日岳飞决定南撤,张宪清障,20日大军撤退,这符合军事逻辑。

来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137卷的记载,撤退之时,“军士应时皆南向,旗靡辙乱,(岳)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金人闻(岳)飞弃颖昌,遣骑追之。”

这段文字描述岳飞在绍兴十年班师时混乱溃退的景象,这与岳珂“朱仙镇大捷”的描述显然矛盾。

颖昌保卫战14日晚结束,20日全军撤退,从颖昌到朱仙镇来回600里。在连头带尾满打满算的6天时间内,完成行军、打仗、扫墓、联络、招降、撤退,“朱仙镇大捷”到底是场战争还是一盘游戏?

至于岳珂所说的赵构强令退兵的“12道金牌”,按逻辑,只有在岳飞7月20日撤军前送达才有意义。

从赵构在7月22日的发出他的第8道御札内容看,“……比已遣杨沂中全军自宿泗前去,韩世忠亦出兵东向。卿料敌素无遗策,进退缓急之间,可随机审处,仍于刘锜相约同之。屡已谕卿,不从中御,军前凡有所须,一一奏来。七月廿二日。”有丝毫强令退军的意思吗?

以御札连贯的内容看,在此之前若真有岳珂所谓的一天之内连发的强令撤军的“12道金牌”,要么赵构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要么岳珂习惯性肆意歪曲,二者必居其一。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4 10:50:39 +0800 CST  

就在岳飞撤军期间,赵构共回复了4道御札。

9,览卿奏,兀术见聚兵对垒,卿欲乘时破灭渠魁。备见忠义之气,通于神明,却敌兴邦,唯卿是赖。已令张俊自淮西,韩世忠自京东,择利并进。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杨珪自虏中逃归,有所见事宜,今录本付卿,亦欲一知也。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这是对上报的颖昌保卫战的肯定。已命令韩世忠、张俊增援,具体进退由交由岳飞斟酌应对——“若虏势穷蹙,便当乘机殄灭,如奸谋诡计尚有包藏,谅卿亦能料敌,有以应之。”并附上杨珪从金营带回的消息供参考(具体内容,未见明确描述)。

这封御札发出在7月22日之后,此时岳飞早已退兵,从内容中可以看出,赵构受岳飞前线战报的鼓舞或误导,颇有进一步进取的意愿,但决定权还是交由岳飞。这道奏折在客观上再一次否定了所谓的十二道金牌。

10,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釁(以观敌情),亦须声援相及。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遣此亲札,谅宜体悉。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这句话的意思是,岳飞在七月十八日曾经给赵构上疏说,“此时撤退,机会颇为可惜。”这是岳飞上疏中的一句简单判断,但没陈述具体的理由,你也可把它看成一个用来下坡的台阶。

在前期上的奏章中,岳家军一路上砍瓜切菜,如天兵下降,这时突然后撤,总要找个理由哀叹一番,哪怕是含糊其辞的“诚为可惜”,至于“诚为可惜”后面的理由,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比如,后勤不力,粮草不济,机会诚为可惜;或右翼牵制不够,出现防守漏洞,机会诚为可惜……需要的话,这种造句再来七八个应该没什么问题。

一些主流的观点仅以这封御札中“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认为18日前赵构曾强令岳飞退兵,岳飞以此表达不满,这在逻辑上未免牵强。

再从这份御札的措辞看,赵构在得到岳飞撤军的消息后,甚至心有不甘,希望岳飞“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釁(以观敌情),亦须声援相及。”

御札表述的意思很清楚:适当停顿,与杨沂中、刘琦联络,寻找进攻机会在先,就算撤退也需互相照应。并通报杨沂中正开往岳飞的侧翼。御札内容中哪有撤军的意思。

但此时岳飞撤军的消息已至杭州,赵构再回御札: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5 12:13:25 +0800 CST  

11,比闻卿已趣装入觐,甚慰朕虚佇欲见之意。但以卿昨在京西,与虏接战,遂遣诸军掎角并进。今韩世忠在淮阳城下,杨沂中已往徐州,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这封御札的回复表明岳飞已迅速撤军,并急于觐见,赵构认为觐见并不着急,还是布防为要,御札发出之时,刘锜正从近处,韩世忠、杨沂中自远处加以策应。

12,昨以韩世忠出军淮阳,委卿留京西,为牵制之势。今闻卿已至庐州,世忠却以归楚。卿当疾驰入觐,以副朕佇见之切(盼望想见之情),军事足得面议。遣此亲札,谅深体悉。

11,12两份御札前后间隔一天,只因岳飞要求觐见的动作快过御札。

据记载,6月27日岳飞本人带2000亲兵已到顺昌,渡淮河,前往临安。

如果按岳珂的说法,岳家军在河南“声威大振,兀术远遁,自燕以南,金人号令不行”。那岳飞稳据已收复的州县,驻军不前或稳守退防便可,何至于“旗靡辙乱”,而“自二十日回军,不足十日间,颖昌、陈州复陷敌手”。这心急慌忙到底跑什么?而岳飞急于觐见有什么要紧事吗?

以小人之心度一下,恐怕此时岳飞本人最不想收到的就是赵构要求联防的御札——岳家军的攻防体系已不具备这种能力。除此真想不出其他理由。

赵构在给岳飞的御札中部署,“……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以及“……杨沂中已往徐州,卿当且留京西,伺敌意向,为牵制之势。俟诸处同为进止,大计无虑,然后相见未晚也。”显然受到岳家军依然掌控全局的不实战报的误导。

翻看《要录》137卷可知,八月中旬,杨沂中部在亳州、宿州间,遭遇金军突袭而溃败。打开百度地图可见,亳州、宿州紧贴岳家军得而复失的陈州(淮阳、周口一带)。

杨沂中是赵构嫡系中的嫡系,作为总预备队顶上去,不但联防未遂,反而莫名挨刀。赵构胸闷上火可想而知。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5 12:14:36 +0800 CST  
@自在一百年 2017-06-04 22:59:03
请教各位高手一个问题:古代战时,远距离下达一个军事命令,如果只派出一个信使,难易确保途中不出现万一的意外情况,导致延时或者无法送达命令;还是会同时派出几个信使,以求避免途中意外?又是怎样保密的?
-----------------------------

我来抛个砖。

古代打仗粮道是必需保证的,既然粮道能保证,那信息传输通道显然更简单。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传送时的重视程度应该也不一样。

当然,前线作战部队的信息传递会有些困难,情报经常被截取,这就需要随机应变。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5 12:20:17 +0800 CST  
@自在一百年 2017-06-04 22:59:03
请教各位高手一个问题:古代战时,远距离下达一个军事命令,如果只派出一个信使,难易确保途中不出现万一的意外情况,导致延时或者无法送达命令;还是会同时派出几个信使,以求避免途中意外?又是怎样保密的?
-----------------------------
@梵刀 2017-06-05 12:20:17
我来抛个砖。
古代打仗粮道是必需保证的,既然粮道能保证,那信息传输通道显然更简单。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传送时的重视程度应该也不一样。
当然,前线作战部队的信息传递会有些困难,情报经常被截取,这就需要随机应变。
-----------------------------
@自在一百年 2017-06-05 13:06:47
单从技术角度讨论,传输通道不断也无法保证不出意外呀?比如说,马失前蹄摔下山沟了;路边突然窜出来一只把马惊了;等等。粮食可分多人多次送达,命令不行呀。一个小分队,劫持一点粮食(多了他也拿不动),影响不了大局;可是一个小分队,劫持一个身份特征明显的信使,还是有比较大的可能的。一个命令有时候关系军国生死存亡,至少得最大程度预防“万一”发生。咱们现在,对重要的人还会留几种不同的联系方式。古人都有哪......
-----------------------------

我的理解是,意外当然会有,电影里就常见电话线被炸断的镜头。打仗本来就是万一,哪有保险的事。

小队人马劫持信使当然可以,但那不跟大海捞针一样?而且人都是活的,不是想捞就能捞的。

也许多派几个人护送,或分站发送及时回馈,这是我能想到的“保险”。

有些路线是保险的,比如赵构从杭州给岳飞的郾城指挥中心送信,所走的路线基本都在大后方。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5 14:46:26 +0800 CST  
@明月梧桐 2017-06-06 01:32:40
开文之时,人性很多,到了后面,都是大事记,无关人性了。
-----------------------------

开文的那部分由于缺少相应的记载,所以从人性的逻辑出发,主观较多主观推演。

后面行文基本是以南宋朝廷的视点,各种资料混乱但记载较为详尽,特别牵扯赵构、秦桧、岳飞部分争议极大,所以尽量减少主观判断。

其实不管哪种叙述手法,只要逻辑在人性便一直都在,区别只在于我讲出来还是你读出来。

第一次发文,以后也许会有系列,关于哪种叙述的手法较易接受,希望朋友们给点意见,不胜感激。
楼主 梵刀  发布于 2017-06-06 09:42:39 +0800 CST  

楼主:梵刀

字数:198998

发表时间:2017-02-28 19: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5 21:02:12 +0800 CST

评论数:43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