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6-21 22:35:55
睿的死因非常蹊跷,这个人在三国志中只是简单一提,没有立传,要不是裴松之的注解,对此人的了解就根本谈不上了.
但是要知道,王睿的死,却使荆州出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势力,存在了近20年.
王睿不入<三国志>,可以用死的时间较早来勉强解释,但是在<后汉书>中应该有这人的传记,羊续都立了佳传,为何不提王睿呢,而在羊续传里,还提的是王敏,其实此书没有必要为其避讳.
——————
我认为宋本的《刘镇南碑》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告诉了我们王睿的死亡时间。至于为何出现不同的版本,与王睿、王祥潜在的敌人的后代——赫赫有名的中古第一豪族琅琊王氏有关。在琅琊王氏这座不可逾越的大山面前,不仅《三国志》、《后汉书》粉饰太平,支支吾吾,就连唐朝注《后汉书》亦然。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李贤注引《吴录》曰:“睿素遇坚无礼,坚此时欲杀睿。睿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睿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睿素遇坚无礼”分明出自《三国志》,而非《吴录》。《三国志》原文:“睿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
《吴录》原文:“叡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叡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杨言当先杀寅。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叡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即承檄勒兵袭叡。叡闻兵至,登楼望之,遣问欲何为,坚前部答曰:‘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叡曰:‘刺史岂有所吝?’便开库藏,使自入视之,知有所遗不。兵进及楼下,叡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叡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王睿最大的功绩并非镇压黄巾军,而是平息东汉的心头大患——西南蛮,后文会详细展开。敬请雅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2 06:49:17 +0800 CST  
趁楼主不在,恨恨的回了几贴带恶意的,还请笑纳,不要记恨.
就此贴来讲,适当的辩论对明析迷案有好处,请不要动不动报以恶意.
——————
呵呵,回菊兄不感觉有喧宾夺主之感吗?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一些问题牵扯到后文,这严重打乱了帖子的正常顺序,不免有故意捣乱的嫌疑。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2 06:51:15 +0800 CST  
兰陵现在是临沂市苍山县下面的一个小乡镇,处在中国行政最低的一层,这个地方产兰陵美酒,唐代李太白带专门写诗赞美过,估计过去这酒很好很知名,但李白就是个酒鬼,喝高了也许会乱来一通,我就喝不惯这酒,一喝老上头,头痛。
————
呵呵,广告上不是说兰陵美酒,好喝不上头吗?我以前喜欢喝兰陵陈香,约几个朋友,一斤一下的不考虑,感觉还真是不上头。

王根是元城王氏“一日王侯”之一,封曲阳侯,这个曲阳是河北的曲阳呢,还是东海郡的曲阳侯国,东海郡的曲阳侯国离郯城很近。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载为九江。 汉末最有可能为元城王氏的是山阳王氏。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祖父王龚字伯宗,后汉山阳高平人也。世为豪族。初举孝廉,稍迁青州刺史,劾奏贪浊二千石数人,安旁嘉之,征拜尚书。建光元年,擢为司隶校尉,明年迁汝南太守。……永建元年,征袭为太仆,转太常。四年,迁司空,以地震策免。 永和元年,拜太尉。
成都景成侯王商的封地即为山阳。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07:17:04 +0800 CST  
监考结束,报个到。要回的帖子好多啊!睡一觉,晚上回。回菊兄,你可尽情发帖。我没细究过王朗,王朗有没有可能和王谭的儿子王闳有关系?王闳在新朝时担任东郡郡守,当刘玄的绿林军迫近东郡时,王闳主动率领全郡30余万户吏民归附,受封为琅邪太守。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冬,王闳投奔刘秀。此后,王闳及其后代失踪。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4:37:50 +0800 CST  
作者:wwangzhijun 回复日期:2011-06-22 21:29:31


作者:xujinhuan0603 回复日期:2011-06-22 22:08:08
留痕

作者:守护心灵的树 回复日期:2011-06-23 07:44:58
好帖子
——————
欢迎新朋友们!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4:40:37 +0800 CST  

终于睡了个好觉。好几天中午没睡了。回几个帖子,和朋友商榷一下。
作者:into5263 回复日期:2011-06-17 16:32:57
公孙渊割据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四郡,联合乌丸残部,给曹魏政权带来了不少麻烦。虽然号称百万,但实力毕竟有限,比起蜀国还是偏弱的,益州原来总共有九个郡,包括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永昌。其中益州下辖还有个同名的益州郡。另外益州还管辖着西南蛮夷的三个属国,基本上与郡是平级的。刘备入川后,将原属蜀郡的梓潼县升级为郡,同时把巴郡一分为三,分为巴西郡、巴东郡、巴郡。这样益州就实际上拥有15个郡了。

而魏幽州则控有代郡、上谷、右北平、辽西、范阳、燕国、渔阳、昌黎等郡,实力基本相当。
————
郡的数目和实力并不成正比。
东汉以幽州突骑取天下。蔡邕云:“幽州突骑冀州弩,为国家精兵胆核。”街亭一战,蜀汉损失精锐数万。另诸葛亮率数万精兵,二十多天,攻不下区区只有千人的陈仓,蜀汉的实力太强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7:11:51 +0800 CST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6-18 17:04:28
1、 王观自幽州被召回是降职无疑---那王雄离开幽州是否也存在降职安排的可能。
2、王雄是刺杀柯比能的主使和主谋,这件事的政治影响巨大,估计为了平息因此造成的政治地震,明帝完全可能将此人冷处理,一是大大的降职,二是赶快调离是非中心,保护起来。防止鲜卑人报负。毕竟柯比能不是小人物,影响巨大,搞不好不但王雄的家族要遭殃,甚至会引发大的军事冲突。王雄也完全有可能为自己及家人着想,改改名子,换换户籍,也未常不可能。
————
王雄在幽州,功勋卓著。
王雄对鲜卑抚以恩信,太和五年夏四月,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儿禅诣幽州贡名马。
蔡邕《黄钺铭》:

孝桓之季年。鲜卑入塞杪。盗起匈奴左部。梁州叛羌迨兵诛。淫衍东移。高句丽翮子百固逆谋并发。三垂骚然。为国忧念。西府表乔公。昔在梁州。柔远能尔。不烦军师。而车师克定。及在上谷汉陈。连在营郡。膂力方刚。明集御众。征拜度辽将军。始受旄钺钲鼓之任。扞御三垂。公以吏士频年在外。勤于奔命。人马疲鸁挠钝。请且息州营横发之役。以补困惫。朝廷许之。于是储廪丰饶。室罄不悬。人逸马同。弓劲矢利。而经用省息。官有余资。执事无放散之尢。簿书有进入之嬴。治兵示威。戎士踊跃。旌旗曜日。金鼓霆奋。守有山岳之固。攻有必克之势。羌戎受[受当作授]首于西疆。百固冰散于东邻。鲜卑收迹。烽燧不举。事三年。马不带鉠。弓不受彄。是用镂石。作兹钲钺军鼓。陈之东阶。以昭公文武之勋焉。铭曰。

帝命将军。执兹黄钺。威灵振耀。如火之烈。公之莅止。群狄斯柔。齐斧罔设。介士斯休。
鲜卑轲比能率种人与丁零大人到幽州王雄处献名马,魏明帝是否如汉朝用镂石,作兹钲钺军鼓,陈之东阶。以昭父亲曹丕的亲信、有胆智技能文武之资的王雄之勋呢?

青龙元年,公孙渊斩了孙权使者张弥等的人头献首于魏国邀功请赏,并吞并了万名精兵和金宝珍货。公孙渊由此失去了孙权的信任而被孤立起来,从而为魏国灭辽东时孙吴迟迟不出兵打下伏笔。

青龙三年(235),王雄派剑客韩龙除掉叛乱的轲比能而立其弟。鲜卑“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

青龙四年五月,肃慎自西周以来第一次向中原纳贡。秋七月,高句骊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诣幽州。

王雄得到幽州将士的信任。

幽州刺史王雄,□□气□,长涉道艺,天性仁勇,刚毅有略,约身俭己,务养吏士,能得人欢心,谓当任为大将也。


呵呵,冷处理,将王雄降职,只会寒幽州将士之心。王雄担任幽州刺史兼护乌丸校尉近二十年,在幽州的势力已根深蒂固,加上鲜卑新主为其所立,王雄已俨然为雄踞燕代的霸主。若将王雄降职,势必激怒王雄及众将士,只怕魏明帝不好下台。
青龙四年(236)之前,魏国只除掉北部的强敌——鲜卑轲比能。东北的辽东、南部及东南的孙吴、西南的蜀汉尚在。大敌当前,如果王雄未死,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调离幽州。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7:25:44 +0800 CST  
另王雄除掉轲比能而立其弟,鲜卑“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鲜卑为何忍气吞声?

王雄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其保障。乌丸骑兵、州兵及郡兵的数目相当可观(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接受过多次战争的洗礼,战斗力极强),再加上迁徙到幽州的孟达的七千家羌族部曲,王雄手中的幽州精兵粗略估计不下十万,或更多。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丕诗中的“幽并游侠儿”,疑是随王雄一起入京的麾下二十名精锐突骑。王敦害王雄的孙子王澄时,王澄“左右有二十绝人,持铁马鞭为卫”。这二十人也应为幽州二十骑。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7:47:19 +0800 CST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6-18 18:16:44

从当时的政治局势上分析,明帝也决不会将王雄定为出征的副统帅。
此人刚刚刺杀柯比能不久,一个副统帅会公开的。鲜卑人会怎么想,还不趁机起事,帮助公孙渊吗。要是在侧翼的某个部位稍微搞点动作,这仗还能好打吗。明帝在政治和军事上决不会这么蠢,仲达也不会同意。
————
王雄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鲜卑“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王雄正是鲜卑的克星。如果王雄未死,作为昔日燕代的霸主,谁能比他更符合“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6-18 18:16:44

楼主的意思是肯定还有副统帅,但不是毌丘俭,因为他称不上“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应该是别有其人。 这种怀疑有道理吧,但是不一定真实。毌丘俭是副统帅的可能性较大,从军事常识上讲应该是他,他掌控着幽州的部队,也是进攻的重要力量。这次战争肯定是海上部队,但恐怕其作用仅仅是侧翼牵制和后勤补给,如船运送粮食器物等,但不会是攻击主力,所以从军事上讲,不会从这路军队里产生副统帅,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所以,胡质是副统帅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是一路大军的将。
————
其一,毋丘俭初出茅庐,算不上“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其二,毋丘俭若为副统帅,《三国志》为何只字不提?裴松之为何不引《魏书》?其三,《毋丘俭志记》毋丘俭为副统帅,依据隋书经籍志,此书的作者为毋丘俭的后代,有吹嘘的嫌疑。
胡质怎么会担任副统帅呢?胡质任东莞太守九年,青龙四年(236)担任荆州刺史,依魏方镇年表,直到正始六年(245)胡质才升任青徐都督。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8:07:50 +0800 CST  
作者:回菊 回复日期:2011-06-18 18:16:44
楼主可能对司马仲达不待见,怀疑一切,仲达是个全面的人物,完全有能力担此重任。当年诸葛亮北出祁山,意欲与柯比能会师关中,饮马渭河,直捣长安,并且煽动东吴同时起事,看似天才的一步,大魏的局势也确实危机。可仲达只是街亭一击,就使诸葛的归路断绝,只得放弃,天才计划化为泡影。设想一下,在此大魏危难这际,如此轻松化解危局,仲达的军事才能还不值得肯定吗。
————
228年春天的街亭之战,司马懿何功之有?此战发生时,司马懿尚在荆州。魏国主帅为曹真,先锋为张郃。太和五年(231),曹真去世后,司马懿才从荆州、豫州战场转至雍州、凉州战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8:25:28 +0800 CST  
你再仔细读读《魏名臣奏》:
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临敌交刃,则参御右,盖以尽谋思之功,防安危之变也。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相济,陨缺不预,则才足相代,其为固防,至深至远。及至汉氏,亦循旧章。韩信伐赵,张耳为贰;马援讨越,刘隆副军。前世之迹,著在篇志。今懿奉辞诛罪,步骑数万,道路回阻,四千馀里,虽假天威,有征无战,寇或潜遁,消散日月,命无常期。人非金石,远虑详备,诚宜有副。今北边诸将及懿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存不忘亡,圣达所戒,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灾,军主有储,则无患矣。"
副统帅是与司马懿一起,起运筹帷幄的作用,而不是单独率水军作战。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8:56:38 +0800 CST  
呵呵,我也没奢望所有的朋友都支持我啊!魏灭吴之战,贾充为统帅,杨济为副统帅。杨济肯定会和贾充在一起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14:43 +0800 CST  
问题是谁是这位“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灭辽东燕国的副统帅?裴松之为何不敢堂而皇之地注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16:36 +0800 CST  

作者:into5263 回复日期:2011-06-23 19:18:00
宣王遣将军胡遵等击破之。
------------------
是胡遵,非胡质
——————
呵呵,如果是胡遵,裴松之为何不敢堂而皇之地注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26:05 +0800 CST  
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曰:胡烈儿名渊,字世元,遵之孙也。遵,安定人,以才兼文武,累居籓镇,至车骑将军。子奋,字玄威,亦历方任。女为晋武帝贵人,有宠。太康中,以奋为尚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弟广,字宣祖,少府。次烈,字玄武,秦州刺史。次岐,宇玄嶷,并州刺史。广子喜,凉州刺史。渊小字鹞鸱,时年十八,既杀会救父,名震远近。
为何裴松之对王祥的父亲、子女只字不提?难道王祥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无父母,无朋友,无子女,却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28:18 +0800 CST  
王雄不灭公孙渊,是时机不成熟。当时鲜卑未除,公孙渊与孙吴还处在蜜月期,加上高句丽摇摆不定。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精辟!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32:25 +0800 CST  

作者:into5263 回复日期:2011-06-23 19:26:33
辽东西面有辽水为天堑,辽隧就在在天堑上
所以需要船来运输,如果天气老是阴雨,当然对作战不利。
第三次个人认为青徐总督应该没有参加直接作战,不同于第一次,因为两个主帅不合而分兵。
——————
呵呵,魏国第三次灭辽东之战,战争的序幕在司马懿未到幽州已经揭开。不然,仔细阅读《三国志》,看看魏国渡海收乐浪郡的时间。魏国收乐浪郡,意味着完成对辽东燕国的合围胜利完成。公孙渊已成为瓮中之鳖。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35:36 +0800 CST  

作者:into5263 回复日期:2011-06-23 19:31:20
如果王雄有能力,为什么曹睿要换成毋丘俭当幽州刺史?
——————


王雄担任东中郎将、都督青徐诸军事(四品),只不过从幽州战场转至青徐战场而已。如程喜,从青州刺史升任征北将军,都督幽州。王凌、王昶、胡质、诸葛诞、毋丘俭、孙礼、桓范等等等,魏国的刺史大都如此啊!除郭淮一直在雍州、凉州战场外,其他方镇刺史大都曾迁至他州。难道就是能力不够?如果王雄没能力,曹丕诏书:“雄有胆智技能文武之资,……便大用之”;王武上疏“幽州刺史王雄,□□气□,长涉道艺,天性仁勇,刚毅有略,约身俭己,务养吏士,能得人欢心,谓当任为大将也。”
王雄的诸多功绩(实在不想重复了)该作何解释?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19:43:24 +0800 CST  
看看魏国渡海收乐浪郡的时间,还请自己详细阅读三国志。实在太饿了。后一条的一些证据恕我慢慢贴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3 20:01:23 +0800 CST  
作者:into5263 回复日期:2011-06-23 22:18:29
看不出司马懿和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谁先谁后
_____
还请仔细读读《东夷传》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1-06-24 10:03:18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