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67、惨无人道(2)
少窫窳要求将贰负与危葬在犬封之地,还是希望因为贰负和危杀害了他的父亲,对大伏羲部落是犯罪,所以要予以远谪的处罚;并且少窫窳更希望贰负部落的人们不要再去祭祀贰负和危这两个人。在盛行祭祀的年代,这样做无疑是无人道的。在当时也是饱受人们的诟病。另外,由于融父山是一座人们可以远近望见的火山,而祝融属火,又管理着对太阳的沟通与祭祀,因此少窫窳希望让太昊知道,在太昊的南北都要用到祝融,也千万不要小视祝融部落的存在。
对于少窫窳的这点儿念头太昊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但实力上的对比让他不得不完全批准了少窫窳的请求。但这样的请求也让太昊心中无比光火,分裂和肢解祝融部落的想法越来越坚定而成熟。
不久,原木正勾芒年老辞任,于是改任长子重代替勾芒木正之职,主东方木星、龙星的观测。因为人们习惯于称木正为勾芒,便把重也称作勾芒。《礼记·月令》:“其帝大白皋,其神句芒。”郑玄注曰:“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为木官。”朱熹注曰:“大白皋伏牺,木德之君。句芒,少白皋氏之子,曰重,木官之臣。圣神继天立极,先有功德于民,故后王于春祀之。”
太昊任命次子该为金正,号蓐收,又称金天氏,主西方金星的观测。又以三子修和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负责北方辰星的观测。由于观测天文,开始分工不是很明确的,后来也就细化分工:重的部落,分出一部分专门观测白天的太阳;《山海经·大荒南经》:“瞻彼上天,一明一晦,乃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以致形成重、羲、黎、和,这四个部落内的分工,是重黎部落的进一步分化。
在重掌管勾芒未久,太昊就开始让他学习和观测太阳。太阳的观察和观测在这之前都在祝融部的职掌。现在太昊由儿子来职掌,让少窫窳觉得太昊削弱祝融部的心意是坚决的。少窫窳觉得没有退路了。或者由自己主动献上祝融之部,或者抗争一翻。少窫窳在万般纠结之后还是决定做一回叛乱者。祝融部大酋长之位不能在自己手上丢弃。
于是太昊开始起兵,起兵后的第一个攻击部落就选择了女丑。《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有个人穿着青色衣服,用袖子遮住脸面,名叫女丑尸)。《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女丑尸》:“十日并熯, 女丑 以毙,暴于山阿,挥袖自翳。”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 女仞 倚枯, 贰负 抱桎。亦作“ 女仞 ”。
女丑实际是女巫,这些女巫自然平时服务于太昊的,是太昊统治大伏羲氏族与神明沟通之所在。当然,女丑是一个族姓或部落,不会是巫女一人。少窫窳起兵远择这里进行攻击,是要破解太昊所谓沟通天地的神话,以便树立起兵的缘由。女巫的部族自然没有什么武力可以抵抗,少窫窳率领祝融族人很轻易地便攻击得手。接着就是巫咸国。《山海经记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巫咸国位于女丑尸的北边,该国的人右手握一条青蛇,左手握一条红蛇。在登葆山上,有巫师们上山下山的道路。)登有谷物成熟的意思,葆,古通宝。按解释,登葆山应为在泰安附近的崂山。
2000年,区内探明的矿藏资源有花岗岩、建筑砂、玉石、砖瓦粘土、锆石、萤石、云母、矿泉水等8种,矿床、矿点63处。崂山花岗岩分布在整个山区,储藏量为343.58万立方米,多含白色石英,耐腐蚀,可用作建筑及雕琢制品。墨绿色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北宅街道埠落社区及王哥庄、沙子口等街道的山区及海湾地带,其中埠落青石储量较多。矿泉水在花岗岩区和粘土覆盖区基本都有分布,年资源量为1.6万立方米。锆石砂矿资源量5000吨。玉石矿石资源量10吨。砖瓦粘土资源量39.51万立方米。可谓宝贝满仓。
在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少窫窳做了什么呢?对女巫一场惨无人道的杀戮祭祀上演了。
这是古老的蚩尤一族的古老的祭祀求雨仪式,但现在,少窫窳要示威:
古代在天旱不雨时,便会有女丑出来求雨,其过程十分恐怖。这些女丑全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由族长挑选而出的,这些女子必须是相貌美丽的女子,挑中后全部关在黑暗的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用鼠油灯来照明用祭祀山神的米来喂养。必须养够十三岁,等到祭祀时,在深夜子时三刻,用红布蒙住眼睛,带到秘密的祭祀台上,巫师脱光女子的衣服,唯独留下眼罩,用蜈蚣血涂满女子身体,蜈蚣血渐渐凝结,紧紧的把皮肤拉扯,十分痛苦。
巫师再用一只成年螣蛇放入女子YD,这种蛇好阴,会在哪里吸尽女子处子之血,出来时通体青色,这个女子也会痛晕过去。巫师再用天水将女子浇醒,用竹篾在女子身上刻下“师雨诀”,用硫磺和秘药涂在上边,到这是就告一段落。
待到次日中午烈日当头,就以极快的速度拉开女子眼罩,眼球就会瞬间破裂,眼中的血水留下之后,与身上的硫磺、蜈蚣血和秘药其反应,会将女子活活烧死。
在快要死时,将女子腹部剖开,将螣蛇放入后缝好,穿好青衣,再把女子放入一口特制的刻有咒语的槐木棺材内,棺材按八门方位的“死门”埋葬,并在此处宰杀九头牛、九头鹿,并念咒三天后,方可开始求雨。
少窫窳命令族长们挑选伏羲族内一些年龄无差的女性,开始了古老的仪式......
消息传出,人们又惊恐,又愤怒,惊讶于祝融部首领竟会做出如此荒唐和残酷的事情。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4-23 20:17:42 +0800 CST  
68、平定祝融(1)
进行完惨无人道的祭祀仪式,少窫窳继续率领祝融诸部向大汶县开来。在少窫窳的心中,那样的祭祀仪式无非是要震摄人心。但显然,效果是相反的,很多部族此时正在向文明转化,而少窫窳的这种仪式让许多人心生反感和厌恶。况且此时人们还是崇拜着女性和女性性生殖,如此惨烈的仪式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了亵渎的阴影。只不过强大的实力仍让许多人或跟随,或观望。
对于少窫窳来说,太昊有一支用野鸵鸟训练出的精兵,他是知道的,因此他决定不与这支军队正面抗衡,少窫窳选择绕过,然后从今天山东莱芜等地向汶县进兵。快到中央部落了,少窫窳有些犹豫了。究竟是推翻大伏羲氏族,自己做部族联盟之首,还是以实力向太昊认罪,抑或是重新选立其他的首领。成败弩顿似乎都在他的这一念之间。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太昊已经从汶县向西逃奔而出。史载:太昊初都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晚年时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而按考证,此次迁徙显然不出于自愿,而是一次不自愿的迁徙活动。既然事情都到了这一步,太昊索性公开撕破了脸,令自己的长子黎为祝融部的首领,剥夺了少窫窳对祝融部的统领之权。并且派遣王子该前往穷桑地区的羲和等部落说反。
既然赶跑了大伏羲氏族首领,少窫窳只得进入汶上的中央部落。情势已逼得它不想反也会成为叛逆了。但是少窫窳已经知道民众和诸部落对他是多么的恐慌和非议,他进的中央部落宛如一座空城。他一面派遣人等去拉拢已经不那么和他一条心的部落,一面催动军队继续向此时太昊所在的周口地区进发。并且打出了清君侧,是要去除太昊所娶的妻子,又一位“女娲娘娘”。游戏《山海伏妖录》的剧情虽然是编得比较离谱,但从内容上看,却是反映了那时的一段尘封的往事。
禀告女娲已完成,女娲非常高兴,决定立刻做法修复天柱,并让巫佩兰来帮自己做法,让雷太昊通知重华也来帮忙。雷太昊找到重华,重华却告诉雷太昊一个惊人的消息,天葵失踪了,并且极有可能是被祝融掳走。雷太昊非常焦急,决定立刻去祝融营地找天葵。重华本想一起去,但雷太昊对重华说大事为重,让重华去帮女娲修补天柱,自己独自一人去探祝融营地。来到祝融营地,发现祝融营地壁垒森严。雷太昊从侧翼潜入营地,一路前行,在营地中部又遇见之前见过的除妖三人组拦路。再次将这三个家伙打败后,进入祝融营地深处,发现天葵昏迷在地。
正焦急间,祝融到来,雷太昊质问祝融为何要将天葵掳来,祝融却不回答,只是让雷太昊看着天葵,然后使用法术,让天葵变成了人首蛇身的样子。雷太昊惊怒交加,质问祝融对天葵使用了什么邪法,祝融却说只是解除了天葵身上的禁制,这才是天葵的真面目,让雷太昊感觉带天葵回去给女娲。雷太昊大怒之下对祝融出手,却被祝融一击而退。祝融让雷太昊不要不自量力,然后走掉。雷太昊无法,转身查看天葵,才发现天葵额头上多了天选者之印,惊疑不定。 将天葵带会女娲宫后,女娲刚好已经完成修补天柱的阵法。看到天葵的样子,女娲大惊,正焦急间,祝融却来逼宫。在女娲宫正殿,祝融揭露出女娲也有妖的血统,指责女娲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袒护群妖。女娲并不否认,只是劝说祝融既然天柱已修复,从此妖族不会再生事,只要祝融就此罢手,可以让出人族首领的位置。
雷太昊在逆水之基,逆火之基,逆木之基分别用元息唤醒了三大妖兽,将之一一击败后,取得了三大灵息。 正在万事具备之时,祝融突然出现。原来祝融一直并未干涉雷太昊一行人开启两界通道,就是希望雷太昊召集群妖后,能将妖兽一网打尽。雷太昊集结三大圣兽之力,终于将祝融打败。但祝融一怒变身,雷太昊又完全不是对手,就在此时,紫天葵挺身而出,让巫佩兰将自己身体中蕴藏的灵息转移给雷太昊,这是最后的希望…… 一番大战后,祝融最终无功退去,
还原成现实,这场祝融对太昊的生死决战,帮助太昊参战的部落除了葛天氏和无怀氏等忠于太昊的部落,雷氏部落、女娲的凤族部落、共工部落、由王子该统率的被说反的羲和等部落以及勾芒长子重所统率的太昊身边的队伍一齐上阵。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农耕与定居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人口较快增长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加密集居住的人群之间,为争夺资源或其它原因发生更大规模战争成为可能。距今六千多年前仰韶时期的村寨聚落,村寨周围设有环壕沟,半坡遗址的聚落,甚至具有二重环壕结构,有利于村寨的防御。聚落还发现设有哨所的情况,都反应出当时不同聚落之间的战斗时有发生。在Ⅱ区一男性骨骸左眶缘被削伤,Ⅲ区一墓主左腿股骨处有砍痕。姜寨二期的墓葬两名墓主股、胫骨受击打而骨折。在史家墓地,有两个男性和三个女性的头部或前额部被击伤,其中一位的左股骨也有受创。墓中一名女性的左额骨和顶骨相接处有被硬物锤击的内陷,头骨变形而死。另一名男子左额被击砸凹陷下5厘米。另一名中年女性,太阳穴处被砸凹陷下0.75厘米。仰韶时期的村落之间频繁地发生武装冲突,除了专门的猎头活动之外,一般性的械斗时常发生,参与者中包括了大量的妇女。从江苏南部常州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两座墓葬来看,这两墓的墓主皆为女性,但都失去了头骨,看来也是战死者。这些战斗的情况,属于“全民皆兵”。
在战斗中,少窫窳不幸身死,于是太昊论功行赏,将祝融部就交给了长子勾茫重。又下发文书,极力说明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精神。但是在这场战斗中,又一次削弱了女娲一族和正北方的女娲公。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4-26 18:19:26 +0800 CST  
69、平定祝融(2)
祝融氏首领少窫窳既然在两难之中选择了继续进带,太昊也只能尽起几个部族的人们准备与祝融氏决战。太昊也亲自上阵,和他的先祖帝俊一样,御驾亲征。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妻子女娲氏,想让双方的人们都看一看,他的妻子是否像少窫窳所宣传的那样是妖魔鬼怪,会为害人们。
太昊的妻子女娲氏在这几天原本是不想动的。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天正是女性不方便的那几天。女娲氏在这几天来了月经。就是因为这个,加之人们对女性生殖的崇拜,太昊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声称就是因为少窫窳的进犯,破坏了他和女娲氏的女儿天葵,是对神的亵渎,希望双方的人们都能看到这个事实,认清少窫窳现在已经冒犯了神灵而已遭受到了神的放弃。见到这些,祝融氏的人们有了些骚动,少窫窳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才使部族重新安定了下来。
古代人称月经做天癸
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 “天”是言其来源于先天,“癸”是言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有阳中之阴的意思。张景岳说:“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谓元阴,亦曰元气”(《类经·藏象类》)。
天癸一词,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人体的阶段性发育时:“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天癸在《内经》的记载仅此“昙花一现”,其后再无论及。
后世一些医家根据《内经》的记载各有所述,但大都随文衍义,对天癸究竟为何物,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约而言之,有认为天癸即月事者,如王冰说:“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有认为天癸即精血者,如明.万密斋在《保命歌括》中说:“在男子即为精,在女子则为血,皆曰天癸。”有认为天癸为真阴者,如明.张景岳在《质疑录》中说:“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真水,在人身是谓元阴。”
诸说虽殊,但异中有同。一是均承认天癸的物质性,二是都认为天癸与肾气密切相关。 这两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谓天癸即月事、即精血、即真阴, 对此笔者则实难苟同。 月事、精血均为有形之质,是天癸催化的产物;从时限上说,天癸发生在先,精血(即生殖之精与月事)流溢在后; 而真阴则与生俱在,天癸却局限于生命的某一阶段。 因此,天癸与月事、 精血、 真阴实难等同而论。
那么,天癸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呢?根据《内经》的经义及性医学的实践,我们认为,天癸是促进性发育和维持性功能(包括生殖机能)的一种精微物质,其职能是:促进男女性征及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性功能;激发性欲和性冲动;参与生殖之精的化生以繁衍后代等。这一职能范畴,与肾气在“主生殖”方面的功能完全一致。而从天癸的物质性、精微性、活泼性、促动性而言,它亦完全具备中医学“气”的要素。因此我们有理由推论,天癸即是肾气在主导性与生殖方面的精微体系,它隶属于肾气范畴,又不等同于全部肾气,而是肾气在主导人类生殖方面的重要分支。所谓肾主生殖,即是通过天癸实现的。换言之,天癸是肾气在生命的育龄阶段产生的特殊内涵。此一内涵,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大体相当。
另外,天癸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对男女而言,其物质构成同中有异。正是由于这种天癸结构的差异,才使青春期以后的男女形体向着不同的方向分化发育。但这种分化又有明确的规律性,即互以满足对方性的需求为目标。即是说,天癸促使人体向不同的性别的方向发育,而最终又异途同归,以完成人类的异性繁殖为指向。
另一方面,太昊派遣的使者王子该也到了羲和等部。正色宣言:昔日共工叛乱,而女娲遣祝融、柏皇共讨之,而共工败绩;后涂山为乱,则先祖帝俊亲讨之,虽先祖终为国而亡,然大伏羲部落之正统,上天不予以灭绝,是我大伏羲氏受命于天,而反乱者终为败者。今虽祝融反乱,而我父领亲率诸部人马与战,今凡大部如共工、葛天等诸部亦皆来与会,其胜立待。而贵部之不出,战后亦将为叛者,而与祝融同受戮刑,窃以为不值。君若袭叛军之后,而我父领皆击其前,则逆首为捕,亦立可待,唯首领察之。
羲和诸部自少窫窳为惨无人道之事,即已有所离心,只是对于重归太昊仍有犹豫不决。现在太昊派王子该来说,正好借驴下坡,当即应允下来,又表示自己之部落原本就是大伏羲氏部落的一员。只是羲和族希望王子该的儿子少昊能与自己部落的女子成亲,以使自己的部落与中央部落氏族首领结成姻亲而有所保障。该犹豫了一下,在形势下也就应允了下来。
这边祝融大军中,少窫窳听说自己的背后共工的大行伯和羲和等部族已联兵而来,心下大恐,自己即将遭受到南北两面夹击的情况。让少窫窳哭笑不得的是,当年祝融平定共工之乱,今日居然是共工前来平定祝融之乱了。少窫窳于是催动人马,朝着太昊的人马猛攻了一阵,太昊败绩。然而夹击的态势并未实际改变。在进行熟思后,少窫窳决定退兵去自己领地。未料原九黎部族在大军一退之后,即如溃败之势,直向今天苏北苏中地区退去。而太昊和大行伯等军队两面共击,终于收复了汶县的中央部落,少窫窳祝融兵败如山倒,只得匍匐在地,乞求投降。
太昊接受了祝融部族的投降,但仍然对少窫窳处了死刑。然后任命自己的儿子黎作为了祝融部的首领,原来的九黎部族脱离了祝融部的整体,与黎的祝融部只形成了松散的联合。从此祝融部开始归伏于王化,成了王室中的一环。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4-26 18:19:51 +0800 CST  
70、太昊之死
在很多描写太昊的小说上,可以看到太昊二败于九黎,或太昊二败于勾芒。首先要厘清的是勾芒是官员的名称。
勾芒是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辅佐东方上帝太皞伏羲氏。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勾芒又可以写作句芒,左边添上月字,古音仍读“朐”(勾),海州朐山古读“勾山”,就是因为勾芒氏族和世居此地的常羲部族合婚而形成新的氏系。常羲部落是个观月的氏族。他是十二月太阴历的发明者。而勾芒氏族是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者,这两个部族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氏系,这就是“朐”部落,左面的月字代表常羲,右面的句字即是勾芒,朐山就是朐族曾经生活过而以部族名称名山的确证。伏羲时代即已有封官勾芒。但常羲,是帝俊的妻子。因此勾芒在帝俊之后一直有的官员名。
《山海经》、《左传》都有记载,称他为“方面人身”、“脚踏两蛇”。古人将勾芒作祭祀时的戴着面具,脚上有两条蛇的形象描摹得逼真形象。
而在太昊之后,祝融氏融为王族之领,因此太昊两败于的只能是少窫窳。作为太昊来说,第二次败绩,更多地就是主动向后退却,从而引诱祝融叛军来攻,拖住对方,以便其背后的共工部和羲和部等有时间进行调动和从背后攻击。
战争最终于太昊恢复了大伏羲氏族,获取了全面胜利而告终,并命长子重接管了祝融部落。对于少窫窳的所作所为,就将他说成了恶兽,并予以诛灭了。而在一些文籍中所编的黄帝和尧时代命后羿射杀窫窳则是黄帝及尧时代与当时东夷部落的战争,然后将对方首领蔑称为窫窳。这段历史将在日后的时间中出现。
且说太昊虽然获得了全胜,但他显然是不开心的。天下虽然又一次平静了,和平了。但不愿战争的他却因为政策的不当而导致了这一次在他看来似乎完全可以避免的战争。当然,祝融族现在已收归成为王族的一部分,但却也失去了当年祝融东征和收服的那些九黎族们。因此他不愿回去,和现代许多一时失意的人一样,太昊不愿回到大汶,那里有他太多的伤心和回忆。他是在逃避令他伤心的地方。因此他一直没有将都城迁回去。不久,太昊病了,太昊抑郁了。
年轻时精明干练的太昊形象一落千丈, 老失眠,只睡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少;多梦,易醒,有时感觉彻夜没睡着,迷迷糊糊的。晚上睡觉一直做梦,第二天没精神,感觉好像一直在做梦;总是做梦,感觉特别累。每天晚上很瞌睡,但是睡不着,心慌;白天很累,但还是睡不着;手心,脚心烧;睡觉不踏实,爱醒;白天觉得疲劳瞌睡,能醒三四次,醒后较难入睡,感觉头晕头痛;前晚睡不好,第二天精神不佳,脑子昏昏沉沉,体乏无力,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多汗、注意力减退、记忆力差。生活中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的突发或持续存在,通常会引起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间久了,往往会促成心理疾病,其中以抑郁症尤为多见.
这样的太昊在很多时候无法集中精力处理事情,且身边需要人来照料。由于几个儿子常年在外,因此照顾父亲的重任无疑落在了女儿昊嬟的身上。随着自己身体状况的日益不佳,也随着对女儿的依赖日日加深,太昊开始将部落的政务让昊嬟试着学着处理,渐渐地,昊嬟对部落事务越来越熟悉,民众对她也越来越有好感。昊嬟果然不负众望,工作十分出色。就是她的几个兄长也开始逐渐信任她和配合她的工作。
临床抑郁患者的心源性猝死的OR值显著增高这种联系在二种性别、各种年龄组、既往有心脏病史或无心脏病史中均存在。相比无抑郁症的患者,较轻度的抑郁症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危险性则进一步增加。以上数据表明,临床抑郁症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密切有关。
这段时间以来,昊嬟发现自己的父亲总是情绪变得非常激动。不算是一件小事,也会偶尔引得他雷霆万丈。昊嬟不以为意,以迷是人老了以后常见的情绪,但科学上可不这么说。有很多人经常受到,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当中,自己的精神变的非常敏感。一件很小的事就可以使得他们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在情绪过度激动就会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加快。血管也会逐渐的收缩。一旦血管收缩无法让血液正常的流通,就会引起心源性猝死。心衰患者猝死前可能存在短期的个体内炎症增加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日晨上,昊嬟还是按往常的时间在处理完一些部落事宜后去父亲住处看望。但太昊已经直直地躺在床上,再叫唤也已经不能再醒。抑郁症患者认为死亡是解脱.程度较轻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感到“心里有压抑感”、“高兴不起来”;程度重的可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在人类的潜意识里,死亡是一种新生,一种解脱。求死,是人的本能。而且在个体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作为逃避压力的一种方式。
昊嬟公布了太昊的死讯,然后淡淡地说了一句:或许死亡对我们的大首领来说才是一种解脱吧......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4-30 12:18:55 +0800 CST  
71、筏行河上
太昊在抑郁和病痛的折磨中渐渐熄灭了生命之火。太昊临崩前,想想自己已长大的四个儿子,摇了摇头,为避免四子争位之事,太昊将部族首领的大位传给了小女儿昊嬟。太昊对自己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并没有完全的把握。但却想有一个平稳的过渡。迷蒙中,太昊又想起了昔日的一件重要的事:在先主师嬟去世的当天晚上,女人街育婴区的一位孕妇生下了一名奇特的女婴,女婴出生前突然间红霞满天,一瞬间,育婴区便传来了响亮的婴儿哭声,据说女婴出生时身上罩着一层光环,而且女婴生下来就会笑。人们惊恐,认为女婴是先帝转世,在场所有的女人都齐刷刷地给女婴跪下了。这个女婴就是昊嬟。
只是在昊嬟眼中,父亲太昊在临崩前用手直指着东北方,却是明白父亲希望自己有一日能将中央部落重新迁回大汶的。昊嬟知道现在大汶周围现在是由自己的几个兄长分别控制着,就算是自己以部族首领的名义迁回去,也只会是兄长们的傀儡。因此唯有自己将中央部落的实力增强,只有到自己可以压制住诸位兄长的时候才是自己风光回迁的日子。
另一方面,当四个兄长得知部族首领传给自己最小的妹妹的时候,却也服气,毕竟社会和部族的人们还是崇拜女性的。而对于重来说,重建祝融部落,制定规矩,让祝融部落完全听从自己和“王”室的命令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而对于王子该来说,整合羲和部等部落,增强自己的势力也是当务之急。昔日太昊以三子修和四子熙共主北方水星,号为玄冥,负责北方辰星的观测。对于由于共工部大行伯而收纳的封戎部落等,因为刚经过的拳乱和内战,也需要安抚,一时竟也无遐去争夺部落首领的位子。就在这样的实力平衡之中,天下算是又平和了。
而昊嬟已经看到,在中原以及东部的几条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的,因此如果能有一支在水上飘浮的队伍,顺流而下,你近岸可以击他,而他不能在水中击你,则可以容易得多。因此她日夜都在思考着能将人飘浮在河上的方法。一日,昊嬟正沿着宛丘附近的北汝河行走着,突然看见河中有一个男子正扶着一根竹木凫水游向岸边,不禁驻足看着。
木筏的发明源于南方多河流地区,最初可能是发现人落水后可以抓住浮木而存活,然后就有了成排的木头或竹子做成的木筏。
等到来人游到岸边,昊嬟问了下来人的情况,将人救上岸后,便开始研究起这根木头来。按着人们此前制作葫芦舟的经验,人们制作木筏选用了连根拔起的小树。因为结实坚固,不会腐烂,或者用枯死的树干的顶技。油桶或能够瀑浮的物体可以用来支撵木筏瀑浮。《宋史·职官志五》:“ 汴河 上下锁, 蔡河 上下锁,掌收舟船木筏之征。”《元史·塔思传》:“ 塔思 命造木筏,遣 汶上 达鲁花赤 刘拔都儿 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 明 沈德符《野获编·河漕·关陕三边饷道》:“即今盐船木筏,往来无滞。” 清 周亮工 《张林宗先生传》:“水灌城,先生急取所著诗文若干卷,自负之,至其内弟 和玉炙 家,结木筏登之。”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渐渐地人们发现用竹子比用木头能更好地漂浮在水中。于是一般的木筏开始改成了竹筏。中国有悠久的航海及造船的历史。考古证明,至少在7000年前,中国已能制造竹筏、木筏和独木舟。最早的竹筏是由多根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沿江河顺流而下,也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 根 。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
由于竹筏的制较耗工,于是,昊嬟成立了一个专门制作竹筏的地方。
现在人们是这样制作竹筏的:
1、制作竹筏,毛竹取材很讲究,首先是竹材必须使用较老的毛竹(竹竿表面呈淡黄色)、通直、粗大、无破裂。
2、尽量选择冬竹,将选好的竹材抗下,去掉枝叶,留下较粗的部分(注意一定不能将竹筒破损)。
3、将砍倒的竹材用劈刀截成合适的长度。
4、竹筏主体材料准备好后,准备辅助材料。需要三至四根结实的较细的竹子,用于竹筏的支撑架构。(直径在5厘米左右,硬度足够高的才行)
5、以上材料都收集好后,就进入下一个步骤,竹筏的扎制。
6、将第四步准备好的竹材整齐地排列平坦的地板上。
7、排好后,收起一部分竹料,留约3-4根竹料,将竹筏骨架约3根,每隔1米一根,与竹料呈直角用绳子固定。
8、用绳子固定好支架与竹材,一个竹排就诞生啦,注意:绳索绑定要采取双层绑定法。
9、将制好的竹筏放入浅水区进行浮力测试,否则有生命危险。如果浮力不够,需要增加浮力辅助块,如大块的泡沫板、充气轮胎、密闭空桶等。
10、测试成功的竹筏(浮力足够、竹筏捆绑扎实),才能使用。
几千年以来,竹筏的制法没有多大的改变。在武夷山至今仍做着竹筏并有些供不应求的竹筏制作工场如果说。
竹筏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载敬堂集》:“竹排;竹簰;竹筏,又称筏儿,简称筏,其物一也,古来为水上运输重要工具,也是代替桥梁渡水之要用。”《碧溪观渡》诗:“雁荡山娇溪亦好,滩斑岸诡倒峰高。渡工浮筏时横绝,碧水油油欲没篙。”同时,古朴原始的小竹筏也构成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浙江、福建、广西旅游系统相继启用竹筏,在风景如画的江面上开展竹筏漂流旅游。竹筏漂流成为时尚旅游活动。乘着竹筏,顺着水的方向往下漂,身后的喧嚣渐行渐远……这感觉,是不是像在一个甜蜜的梦里?漂流,其实就是做一朵云。
在昊嬟和眼中,没有行筏河上的浪漫,有的,只是人们在河上捕鱼的更方便和由十几支乃至几十支竹筏在河上的浩浩荡荡。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02 19:48:23 +0800 CST  
72、茅古土家
自有了木筏和竹筏,人们出河捕鱼显得方便多了,而捕获量也大大增加。人们都在歌颂着昊嬟的功德。昊嬟微笑着,看着河中这一片繁忙的景象,看到这向着远方的万舸争流的盛景,不由得笑了。心想,这么多的筏子若一线在河中展开,沿河而下大汶,各部落在惊骇之余,必以为天神下凡,那么自己也可以回到大汶,完成父亲交待的任务了。昊嬟想着,不禁眼解湿润了,她简单地抹了一下眼角,准备再到各部落视察一下。此时,部落中人却送到一个消息,顿时让昊嬟感到怒不可遏,当即板着脸回到了部落议事厅,召集各部落首领长老议事。各族长老在接到命令的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有人以为昊嬟现在就准备迁都回大汶了呢。来到部落议事厅,昊嬟将传来的消息给大家说了一遍,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一会儿就有人建议:首领,彼之民众我等全然不了解,如果骤然攻击,若胜尚可说道,若败则中央部落威仪容易尽丧。反令东北各部生觊觎之心。
昊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仍然决定起部落武装攻伐。以为若不攻伐,则此等事宜将来或层出无穷。则回大汶之日遥遥无期矣。见部落首领如此决定,各首领也不说什么了,于是各去准备。只是究竟是何等之事?原来是南边有一个叫做茅古斯的部族竟然抢了大伏羲氏族中出嫁的姑娘!
那茅古斯族是哪里来的部族呢?茅古斯就是现在的土家族的前身。
茅古斯,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意即“祖先的故事”。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是土家族为了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的一种原始戏剧形式,流行于重庆酉阳及湘西永顺、龙山、古丈等土家族地区。茅古斯虽然还不是成熟的戏剧形式,但已有模拟远古先民劳动和生活的故事情节,并通过舞蹈、道白来表达表内容,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从茅谷斯的土家语的称谓来看,茅谷斯经历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从上面茅谷斯的土家语称谓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拔帕、拔帕格蚩、拔帕尼、哭琪卡卜这些以女性为中心的称谓来看,茅谷斯最早还以演女性为主,出演的角色也完全是女性,后来发展成以男性为中心后,茅斯中的这些角色又改由男性来装扮。茅谷斯这些称谓也有它的规律性,开头是“哭琪卡卜”,“哭琪卡卜”被土家语称之为“人熊外婆”,这说明当时人类从类人猿正向人类过渡时期,当时的人类还没有脱离“猿”的范畴,后来湘西土家族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恐吓小孩,常常说“你不要哭了,哭琪卡卜来了。”人们也不管真正的效果如何,至今还是照样对小孩进行恐吓。说明茅谷斯的“哭琪卡卜”这一称谓已经深入人心,成了土家文化的保留品种。
当人类进化到了一定的时候,已经完全从猿人进化到了人类,也就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所以,茅谷斯的称谓也就有一些进步,进化成了人还叫“哭琪卡卜”就不太好了,就单纯以女人的称谓为茅谷斯的称谓,这样就取名为“拔帕”,“拔帕”是土家语对女性最古老的称谓,现在这样的对女性的称谓除少数土家语地区对超过古稀的女性老人称呼外,几乎在其他地方的土家语中已经消失。其实“拔帕”是土家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对女性的最普遍的称谓。她不分儿童女性、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后来,通过时间的洗礼,慢慢形成了只是对老年妇女的专门称谓。因当时是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时期,女人当权的时代,这样以女性为主体,以女性为中心,茅谷斯的表演以女性为主,自然称谓以女性来称谓就不足为怪了。有了“拔帕”这一女性的总称谓,接着就有了“拔帕格蚩”称谓了。前面说过,“拔帕格蚩”是汉语“女人玩耍”的意思,由于女性占主导地位,茅谷斯的称谓为“女人玩耍”也是十分正常的。不过这要比前一个单纯的称谓“拔帕”进了一步,也就是说女人已经可以大张旗鼓地玩了,玩也就成了女人的特权。紧接着过了一定时间以后,茅谷斯的称谓进一步演变成了“拔帕尼”,要说是前面的女性称谓是女性自己主动的话,那么这个称谓就成了男人的主动了,因为“拔帕尼”的汉语意思是“找女人”,也就是说,女人也不一定随随便便就能看到了,男人得花一些功夫去“找”才行,并把这一现象运用于茅谷斯的称谓之中。这也就透露出了父系社会要代替母系社会的一个征兆。男人们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了。也就是说女人主宰社会的身影即将消失,所以就形成了“拔帕尼”,即要找女人的局面了。再后来,土家语称老婆婆(老年女人)为“拔尼”,是“拔帕尼”省去中间“帕”的简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前进,“拔帕”的意义也发生了分野和裂变。一方面“拔帕”成了女性的专职称谓,另一方面,“拔帕”又演化成儿童的保护神,土家族每当哪一家生了小孩,就要用纸剪一个“拔帕”的神像,贴在碗柜上,每次母子吃饭前就要先敬奉她。否则,就认为小孩会抚养得不顺利。就是现在土家族梯玛在做法事时梯玛法事还有下列几种叫法:月日(土家语,意为敬神)、摇笼柯洛(半汉半土家语,意为摇铜铃,土家语称铜铃为笼柯洛)、玩菩萨、摇包包、做土老司等,为了免除小孩子的一些灾难,还有一个度“拔帕”的情节,以求得“拔帕”对小孩子的保佑。
而在这样的一个部族,除去在部族内部的婚配外,对外抢婚也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只不过这次他们抢了大伏羲氏族的亲。这下,麻烦大了!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05 15:35:23 +0800 CST  
73、抢婚之战(1)
茅古斯的部落酋长听闻大伏羲氏起兵来攻击自己部落,大惑不解。因为消息的闭塞,先前周边有一个大伏羲氏族也是近期才听闻。酋长赶紧询问族中因和与大伏羲氏族结怨,才明白是自己的族内有人按抢婚习俗抢了大伏羲氏族的女人。酋长沉思了许久,也权衡了许久,然后开始向神灵祭拜。这时茅古斯的酋长唤作梯玛。
首先要把神堂里外认真打扫一遍,也要把所供的神像进行一番清洁,让神像现出神威。另外,在神堂前面的坪坝中要树起飘扬的龙凤旗。神堂和场地布置好后,就要由梯玛或德高望重的人带领大众来敬神,梯玛一边斟酒,一边唱,还要作揖磕头,梯玛唱的是敬神词(前面已经记录),其中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烧香烧纸,其余的人都跟着作揖磕头。按神灵的启示,茅古斯的梯玛决定迎击,不做不战而降的族群。
当昊嬟派出的探看的人员回报说抢女人的队伍已经退往大荒以南的时候,昊嬟是有过犹豫的。毕竟族人和自己都没有进入过大荒,大荒之中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是当有探看员回报大荒是有尽头的时候,昊嬟就不再犹豫。昊嬟亲自来到大荒北岸察看了一番地形,于是命令将百余艘木筏和竹筏都下到水中,由探看地形的人员前导,终于来到了大荒以南的,对于大伏羲氏族来说的一个崭新的地域。就这样,氏族的武装又走过了一段路,昊嬟就霸气地宣布,凡是此次大伏羲氏族的人们走过的地方,尽皆是大伏羲氏族的领地。
昊嬟率族人走了较远的路,因为汉水宽有60-70米,于是大伏羲氏族武装向西在近乎汉水上游渡过了汉江。在今天汉江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域遇到了北向而来的茅古斯的人们。昊嬟看着对方的装束,看到茅古斯的人们装束不同,却又有些奇异。
茅谷斯的装束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茅草树叶型:这是茅谷斯最原始最古老的装束。装束的主要材料是茅草和树叶,除此之外还有棕片和其他一些草本植物。这一装束的茅谷斯有龙山县坡脚乡、苗儿滩镇、隆头镇、长潭乡、他砂乡、岩冲乡、干溪乡、洗车河镇、猛西乡、洛塔乡等地方。最典型的是先把茅草用绳子编成五大块:有两块每块一米见方,一块捆在颈部,用来遮蔽上身,一块捆在腰间用来遮蔽下身的;有两块有半米见方,分别是捆在两只手上;有的用棕片把脚捆住,或者在腹部围一块棕片。头上戴枇杷叶或者是茅草做成的圆锥形草帽。这一装扮型十分原始,充分体现了初民时期的衣着风貌。
稻草草绳型:后来在土家族地区有了稻作文化后,为了方便起见,土家族人就用稻草来做茅谷斯的装束。还用一些草绳把稻草衣捆住。用稻草做茅谷斯的装束有几大优点:一是取材方便,不用上山去专门割茅草,在家有现成的稻草,随取随用。再一个就是稻草比茅草要软和一些,穿在人身上比茅草要舒适一些。这一装束的茅谷斯有龙山贾市乡的恶坝村、恒咱村等;内溪乡的坡嵩村、灭贼村、五官村等;永顺县和平乡的双凤村、沙撮村、对山乡的夕铁村等。这一装束就是用稻草编织好两大块,一块从颈部围起来,挡住上身;一块在腰部围起来,挡住下身。头上用稻草扎三条鞭子,高高耸起。这三条鞭子是初民时期没有剪刀,没有剃刀,就把长长了的头发扎成鞭子,便于劳作。另外,这一装束的另一特点是茅谷斯还配有一根约两尺长的“粗鲁棍(即男根,男根装饰的作用主要有打露水、挺雄、示雄)”,在前端还要包上红布,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综合型:所谓综合型就是茅谷斯的装束既有茅草和树叶,也有稻草。这一装束茅谷斯在腰以下都是用稻草,腰以上都是用树皮或树叶,头上大都是用枇杷叶或竹笋壳做帽子。这一装束的茅谷斯有古丈县的断龙乡的马达坪村、小白村、保靖县普戎乡的恶且村、亨章村、保靖仙仁乡的仙仁村,保靖大妥乡的夜咱村,龙山内溪棚乡的岩列坝村、靛房乡的业苦咱村、百型村、日阿古主村、他砂乡的信地村、坡脚乡的苏竹村、报格村,干溪乡的伯那村等。这一装束的茅谷斯比较复杂,下身是用稻草编成的,有1.5米见方,可以把下身牢牢围住。上身就用树叶或树皮做成上装。
看着这些人民们的奇怪的装束和人们手中比大伏羲氏族落后的装备,昊嬟想着自己获胜应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派人问询为什么要抢大伏羲氏族的女性。而茅古斯的梯玛则回答说抢婚是茅古斯氏族的习惯。若大首领派人来说,则茅古斯亦可送还所抢女人,现在大首领无故加兵,难首是想灭我的族群吗?
昊嬟回答,抢婚习俗我族内本也有之,只是抢婚不是如贵族群这样抢的,我大伏羲氏的文化显然比你们族群要先进,你族不若归于我大伏羲氏内,如此大家都可以交流彼此生活习惯,也不致于再生冲突。
氏族内的几个宗族长老看着昊嬟,非常惊讶,原来大首领是准备增加实力,吃下这边远的族群了。
那茅古斯的人们也不立刻回答,只是回到族内报与族内的帕妮池和拔普卡商量决定。
拔普卡,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婆葩池。拔普卡和婆葩池都是土家语对老公公(男性老人)的称谓。这个男性老茅谷斯在整个茅谷斯负责带领众茅谷斯从事外交、打猎、做阳春等工作。
帕妮池,这是一个与拔普卡相对的人物,帕妮池主要跟随拔普卡一起,也就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助手。
一会儿,茅古斯的人有了回话:被抢劫的妇女在我方家族长期与人同居,也会逐渐适应新的生活。尤其生儿育女之后,她会与新的家族的关系,会密不可分。
昊嬟听了答话,摇了摇头,想着真是冥顽不灵,于是支会队伍,准备武力解决。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08 13:49:55 +0800 CST  
74、抢婚之战(2)
昊嬟命令队伍结成阵势,以太昊时用鸵鸟训练的精锐为前导,其余队伍在后。
昊嬟的手臂向前一指,于是队伍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挺进。茅古斯的部众们则散乱地随着首领的哨声也向前冲击着。昊嬟在队伍后面看着,见自己的队伍由于训练有素,基本没有被对方的冲击冲乱,虽然也有在血肉横飞的战斗中殒命的,但队伍仍有条不紊地向前前进着。相反,茅古的人们冲击虽是一波接着一波,但在战场上,武器的差别和训练的有无还是有着几乎决定性的作用。对方的冲击是一波波地被击倒在地,后面冲上来的也完全不能抵敌阵形的有序攻击。
按训练和部族中的规定,在队阵后面的族众们则将茅古部众已经殒命在战场上的人的左耳割下,以此来清点在战斗中击毙对方人员的数量,也是这些部众和这精锐给予记功的凭证。“取”是“娶”的本字,如: 《周易·咸》 : “咸,亨利贞,取女,吉。 ” 《史记·淮 南衡山列传》 : “王后生太子迁,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考察“取”的 本义,无疑带有血腥和野蛮的含义, 《说文》 : “取,捕取也,从又耳” 。 《周礼》 : “获 者取左耳” 。 《司马法》 : “载献贼。碱,耳也。 ”古代氏族部落间的战争,为了记功 行赏,以捕获和杀戮敌人多寡来定军功。一个人虽然有两个耳朵,但左耳只有一 个,因此只要看截取战敌的左耳的数量,便可以来确定战功。 娶妻作“取” ,一方面表示抢婚视妇女为战利品;另一方面以耳朵作为生殖器 的象征,表示获“取”妇女的生殖器,作为其传宗接代的“孵化器” 。古代战争, 杀敌邀功是以割下敌方左耳(左表示过去、结束)为标志的,而这意昧着“取”了 对方的性命。 “取”从又(手的象形)从耳,会意手里拿着割下的敌入耳朵。因此以 “取”表“娶” ,透露出古代抢婚的风俗。
看着这残酷而血腥的战斗场景,昊嬟心中有些不忍,在队伍快要冲到对方核心的时候,她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同时又派人给茅古斯的人们送去了一纸文书,说明着大伏羲氏族中关于抢婚的文明形式。
几千年前的具体风俗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从考古和合理推测中,现代的人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所谓“劫夺婚”,一般是假劫真婚。《仪礼·士昏礼》规定,男方“亲迎”要用全副的黑色装备(“载鬼一车”),可能是受这种风俗的影响。魏晋以后,我国爨族仍实行劫夺婚的制度,“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人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中挟妇乘马,疾驱走。父母持械,杓米淅洗婿,大呼亲友同逐女,不及,怒而归”(清人曹树翘嘉庆《滇南杂志》)。这段叙述几乎是对《周易·屯》劫夺婚的疏解,也说明在夺婚之前,男女已有婚约关系,而不是男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女子。
与上述观点相似,有人把《周易·屯》的爻辞看成一首浪漫的婚礼进行曲,“首先造成一种悬念:这是些什么人?强盗吗?然后云破月来,挑明主题:原来不是盗寇,而是求婚的队列。接着便是婚礼的发展,介绍求婚的聘礼。最后进入高潮,新娘无声饮泣,泪水中似乎交融着悲与喜”。
而在大伏羲氏族和昊嬟的眼中,抢婚不过是两情相阅的男女,由男子在女子街将女子假意劫走,进而两人生活在一起的形式罢了。而如茅古斯这般的明抢自然是不能被大伏羲氏族的人们所接受的了。
至今,这种古老的抢亲形式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亦仍然存在:云南景颇族曾盛行过称为“迷确”、“迷鲁”的拉亲和抢亲;在云南德宏傣族、阿昌族及贵州荔波水族中,抢婚曾是婚姻形式的一种;部分僳僳族、彝族、白族、布依族、苗族、黎族、高山族均曾保留过抢婚习俗。
现代抢婚的形式,非常具有民俗特色。男女双方经自由恋爱后,征得家长同意,决定成婚后,双方则约定抢婚日期。女方家中提前七日将新娘看管起来,不得出门,不得与外人相见。方法通常是令新娘只着贴身内衣,双手反绑,双脚并捆,锁在自己的卧室之中,平时由特别挑选的四位已婚女子(如:嫂子等)看护,吃饭方便也有专人陪伴。目的是保证新娘的人身安全,以免婚礼节外生枝,也防止新娘监守自盗为男方的抢婚提供方便。
通常由抢婚队伍中的几名精壮男子合力捉住一名女子的手脚,将其拖入屋内,按在椅子上,先将双手反捆在椅背上,再用绳子将其双脚捆紧,并绑在椅子腿上,使其不能逃脱,然后再去捉下一个。待四人全部就范被绑在椅子上时,则有新郎的兄弟开始询问钥匙的下落。这些女子虽然手脚被捆绑,但也不会轻易说出钥匙在哪里,而是反而向迎亲者提问,一般是一些迷题,如果回答正确则很快可以找到钥匙,如果答不上来,则要另外恳求或送上红包才行。
当女方家人发现新娘已被抢走,则会在后面追赶,并大声喊叫,追打、泼水 等等,一直追到男方家中。男方家中早已排下宴席,与亲友饮酒欢歌。
宴席一般要进行到深夜,而后女方亲友仍会假装索要新娘,此时如果新郎有成年但未出嫁的妹妹,则要五花大绑,新娘要掏出塞在自己嘴里的鸡蛋堵住新郎妹妹嘴巴,再用红布条勒住嘴巴塞入箱中交由女方亲友抬回交差( 此举意在让她沾沾新娘的喜气,熟悉此过程,为将来出嫁作准备)。
第二天,新郎、新娘携带聘礼回娘家,娘家自会备其嫁妆和并将小妹奉还,婚礼则告完成。
对偶婚制实行“夫从妇居”,男子“寄人篱下”,难以树立性别权威,无法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随着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他们要求不再“嫁”出去,而将女子“娶”回来。但由“妻”方居住改变为“夫”方居住,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其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斗争,“抢劫婚”就是以暴力掠夺手段来实现的变革。
接到文书的茅古的梯玛等做仪式祭山神,向神问询之后,终于接受了昊嬟和大伏羲氏族的抢婚习俗并归入了大伏羲氏一族,昊嬟接到回书,于是留下了一些大伏羲氏族的人们教茅古斯一族如何耕种等知识,也就搬师回朝了。
从此今洞庭湖击围地区纳入了大伏羲氏族和“中国”的范围。但这个地方也在日后发生了很多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大事......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13 17:54:03 +0800 CST  
75、东归准备
昊嬟討伐茅谷斯大获全胜,于是搬师回朝,论功行赏,在留下一些人员帮助茅谷人发展农耕经济以外,昊嬟仍勒令茅谷斯人向中央部落进贡他们特产的糍粑。昊嬟一直是将率军回归汶上作为自己的目标的,而她此次所见到的糍粑却能提供更好的粮食,自然极希望自己的部落中能拥有这种能令人比较饱食的食料。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每次茅谷斯人进贡来糍粑的时候,香气扑鼻的感觉总是惹得人口水直流,昊嬟希望茅谷斯的人们将糍粑的做法传给中央部落。茅谷斯人言传身教,糍粑原来是这样做成的:
首先,将糯米淘洗干净。原先,要将米挑到很远的井里去淘洗,因家里没有这么多的水来洗。后来,家里都打了井,也就省了这份挑米的力气。一些有力气的人仍然舍近求远,宁愿挑着米去离村很远的一口瀑水井淘洗。可能是那里水质好,淘洗起来更方便。将洗好的糯米沥干水后,在一口大铁锅上置一木甑,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将米舀进热气腾腾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糯米快蒸熟时,用文火再蒸煮一段时间,然后就准备打糍粑了。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一人一根木槌,开始,两人握住木槌使暗劲将石碓里的米饭捱烂。然后扬起木槌对打,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打的过程要趁热打粑,越快越好,如时间久了,米饭冷了不仅难以打烂,而且手捏糍粑时也捏不动。同时,打糍粑还得有技巧,要不时用木槌将糍粑撬起翻动,否则,有些没打着的仍是饭粒,吃的时候就咯嘴了。打糍粑时要有眼色,把握好节奏,不然,就会将木槌砸在对方的木槌上或石碓上,不仅虎口震痛,木槌也易被砸烂。因此,并不是每个有力气的男子汉就会打糍粑的。刚学打糍粑时,不是将木槌打在对方的木槌上,就砸在石碓上。一场糍粑打下来气喘如牛,手臂酸痛,虎口发麻。 经过一阵“嘭咚、嘭咚”的砸打后,将打烂的糯米饭从石碓里抠出来,女人们立即围着方桌,一人扯一绺糍粑捏起来。捏糍粑当然也有技术,熟练的但见两手翻动,右手指配合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几捏几捏,然后右手一拧,一个又圆又白、冒着热气的糯米团摆在了桌上。
待糍粑捏好后,然后将另外一张四方桌翻过来压在上面,这个时候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纷纷爬到桌子上去踩压蹦跳。待大人将桌子抬开后,一个个薄薄的圆形状糍粑呈现在面前。然后,小孩子争着用点什么东西粘上红色汁水盖在糍粑上。这时,糍粑就算做成了。 当然,打糍粑时让孩子们开心的是,还能不时吃上一坨糯米饭,当人们将打出来的糯米饭倒入石碓之际,这时,贪吃的孩子们便会蹿过来抓一把在手,然后跑到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也会乘大人们不注意,偷吃刚打好还温热柔软的糍粑。 打糍粑、捏糍粑是一个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一般都是几家人凑在一起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语喧哗,更加衬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小孩子们尤喜欢这种场面,你追我赶,你叫我嚷,有吃有玩,好不快活。
昊嬟和族人们听罢,哈哈大笑,都为茅谷斯族人的这种有趣场景感到高兴和快乐。在吃了糍粑之后,昊嬟还想将这糍粑看能不能在中央部落中试做,茅谷斯人自然也是乐从。只是这糯米乃稻米制成,中央部落中人试了几次皆不能种成,亦只能作罢,只是让茅谷斯人进贡一些糯米,由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昊嬟对此非常地在意。于是,在大伏羲氏部落中,糯米和糍粑开始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而训练的精锐队伍也将此定为主食之一。
准备了食品,昊嬟认为万事俱备,开始思考率族回归大汶之事。平常时节,昊嬟还在巡视着各部落,有空闲时便到河边,看人们撑着竹筏在河中捕鱼,在河中嬉戏的场景。在河的另一头,则仍然是百筏竞流的场景。昊嬟想着,自己指挥着族人,若自己不能撑此竹筏,则即不能以身作则,又何以统领这部落族人争先东归?于是看着,又挑了一个撑竹筏能力比较强的人,开始拜师学艺起来。
昊嬟上了竹筏,先用这长长的篙杆平衡住了自己的身体,然后将篙杆在竹筏的一边插到底,手用力,人不动,等杆子差不多快要从手中滑掉了,便用力向后撑这杆子,竹筏便开始往前走。昊嬟试了试,果然如艄工所说。昊嬟左右开功,用力将竹筏的杆子向后顶压着,竹筏便在这向后的作用力下向前,在清沏的水面上向前平滑着。只是问题又来了,昊嬟撑的竹排老是不听她的话,方向一下子往左,一下子往右,东倒西歪的。艄工告诉说:撑竹筏时,看见竹排方向向左偏了,就把竹竿放在竹筏的右侧,使劲地撑住水底;如果竹排方向偏右了,就把竹竿放在竹筏的左侧,使劲往水底撑,总之,竹筏和竹竿的方向要相反才行。竹筏果然对昊嬟听话多了。昊嬟一边撑着筏,在竹筏自己向前漂浮时,便立在船头,看着眼前向东去的茫茫水面,就如同人生的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一样。
昊嬟又熟练了几天,于是在那一天,便撑着竹筏,来到了精锐队伍中间,队伍中的人们看到是他们的首领来指挥他们,顿时精气神倍增。训练的场景又热火朝天起来。昊嬟看到这个场景,非常欣喜,大喝一声:大伏羲氏的人们,我来带你们回家!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15 16:54:03 +0800 CST  
76、意外崩逝
转眼已是昊嬟三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昊嬟访疾苦,问贫寒,解民困,施民赈,又立起竹筏,南征收服了茅谷斯,还训练了一支中国最早的水军。于是远近闻名,不仅宛丘附近民心归附,部族乐从,就是东边的重以及太昊的几个儿子们,也感到了他们的这个妹妹极不简单,萌生了附从的想法。此时讣告到达,说是原太昊的二儿子,昊嬟的二哥该已经不幸去世了,请求由该的儿子少昊继位。这是一次大的改变,就远古部族来说,虽然各大部族新首领嗣位都是由部族自己定的,但向中央部族首领报告是第一次,是为中央部落开始有了领袖的地位了。昊嬟批回,准予少昊继位,但羲和与常羲部族可以合并。
中国的汉字中有一字“覃”,“西”代表太阳,“早”代表蟾蜍,是羲和常羲两族的联合。羲和族以日为图腾,常羲氏族以蟾蜍为图腾。屈原在《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根据闻一多先生《天问释天》中的说法,“顾菟”即蟾蜍,《灵宪》中也说:“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正当人们踌躇满志地准备跟随昊嬟大展鸿图之时,一场洪水突如其来。
从地图上看,宛丘附近是北汝河。《中华远古帝王谱》中记载:昊嬟执政的第三年夏天,因连日暴雨,宛丘洪水泛滥,到处是一片汪洋,许多房屋被冲毁,有许多人被洪水所困,危在旦夕。这场洪水即是北汝河暴发的洪水。
北汝河,民间俗称“汝河”,为与河南省南部的洪河支流汝河区别,一般称“北汝河”。淮河支流颍河支流沙河的支流,流域全部在河南省境内,发源于河南省嵩县车村镇栗树街村北分水岭摞摞沟,流经汝阳县、汝州市、郏县、宝丰县、襄城县、叶县六个县市,在襄城县丁营乡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总面积6080平方公里。北汝河历史悠久,为古汝水北段演变而来。流域为淮河流域的暴雨中心,洪涝灾害较多。而北汝河其中的一段即著名的楚汉为界的“鸿沟”。北汝河发源于河南省嵩县跑马岭车村镇栗树街村的(也作“摞摞石沟”),流经汝阳、汝州市、郏县,在襄城县丁营乡崔庄南(一说简城)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6080平方公里。襄城县以上河长215公里,河床比降1/2800,其下至沙河汇口,河床比降为1/4000。河流上下游的海拔差别巨大,是形成北汝河和古宛丘附近常年暴发洪水的原因。并且北汝河流域是淮河流域的暴雨中心区之一,1982年和1943年曾分别发生超过7000及1万秒立方米的特大洪水,给下游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中华远古帝王谱》中又有记载:为了救人,昊嬟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抢救落水的人。在乘竹筏救人时,被急流卷入漩涡,不幸落水身亡。
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明孙蕡《次归舟》诗:“柁工鸣板避漩涡,橹声摇上 黄牛峡。” 峻青《海啸》第二章:“那急剧旋转着的漩涡,一个追赶着一个,疯狂地向着前面涌去。” 刘白羽《长江三日》:“峡窄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
昊嬟看到落水的族人,心急如焚,亲自驾着竹筏在水中救人。族人一个个地被营救上了岸,而昊嬟在看到眼前有一个漩涡时,不禁一时紧张,才想撑筏退返,竹筏已经被漩涡吸住了,渐渐逼近了漩涡的中心。昊嬟心想不好,极力撑筏想逃脱漩涡,巨大的离心力使得竹筏在原地打起了转,竹筏进水。边上的老艄工也开始往漩涡这边赶,想把他们心中的好首领救出漩涡,但是漩涡的引力太大了,越靠近漩涡中心速度越大,如果在外围逃不了,越到里面就越难出来了。
北汝河一直向东南流淌,在襄陵附近突然转向,从东南向转向西南向流,几乎有一个九十度,甚至有一些大于九十度的折返。而在江河中,旋涡并非处处都有,有些旋涡出现在桥 梁的桥墩附近以及冒出水面的礁石旁边。在流淌很急的水流中,由于一部分水流被桥墩或礁石挡住去路,被迫退回 来,但后面涌上来的水流照常向前流,会把被迫退回来的 那部分水流带着一起前进,但它们流到前面又被桥墩或礁 石挡回来,像这样进而又退的水流只能在被挡住去路的原 地打转,于是出现了旋涡。此外,在江河水道急转弯的地方,也会出现旋涡。那是因为河道急转弯会迫使近岸水流 转弯,这样就冲击了内侧水流,将内侧水流挤了回去,另 一部分水流过来填补,就形成了旋涡。在襄城魁门附近河水折向南流,形成回水漩涡。汛期水势汹涌,城基常受漩水浸蚀,年深日久形成深潭,俗称“二郎潭”。襄城县境汝河上游蝗蚧潭是历史上有名的险区,长期为害。明天顺五年(1461年)筑有堤防,清康熙年间知县刘子章继修,后渐废。雍正十一年(1733年)县令方鸿重修堤防,方窑村濒河无堤,新增筑河堤数里。为防止堤西之水无所泄,并垒石为涵洞,可随时启闭。明万历年间知县诸允修在县城西南隅临河部分建筑石堤,以防水护城,俗称“诸公堤”。民国21年(1932年)河工招修事务所修第三段土石工程,襄境有汝河土堤工程16处,新筑、培修月堤长5218米。县城南门外河岸修筑石堤两段,分别长32米和18米;魁门外河岸修石坝两处,三里沟河岸修石坝1处,共长34米;南门外修人字形坝1处,共用石690立方米。
被漩涡吸住的昊嬟在努力求生的挣扎中终于耗尽了体力,人体在50米以外的平静河水中找到了她的遗体。昊嬟在位执政虚记仅三年,逝于昊嬟二年(丙申,前7525),终年四十五岁。她的遗体葬在宛丘昊嬟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境内),上尊号帝昊嬟。
由于昊嬟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昊嬟去世后,首领位悬空。消息传至各部落,有实力各部族纷纭而动,准备继承大首领的位置。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20 20:12:20 +0800 CST  
77、璇玑玉衡
伏羲氏首领昊嬟意外落水崩逝,在大伏羲氏族内引起了不小的振动。由于昊嬟并没有定下继承人,一时间谁作为大伏羲氏族新的首领成为人们乞盼和关注的焦点。前首领太昊还有三个儿子,另外一个孙子少昊因为羲和部落的支持也是实力不俗。或者重新遴选一位女性承继首领的位置,都还在未定之天。
昊嬟去逝的消息传到少昊处,少昊原还不想很多,自己既非昊嬟之子,且还有三个叔叔,天下间还有许多有首资深的女性部落首领。少昊即准备向新成为部族首领的某一位叔叔或新女性首领称贺了。然而他的母亲书戚和他的妻子羲和却劝他不遑多让,不争怎么知道花落谁家呢?母亲书戚称:自己常年观察璇玑玉衡,中央帝星暗弱,而东方正显曜明亮。现在大首领昊嬟落水意外而亡,正是少昊应天象而即首领位的时候。
璇玑玉衡亦作“璿玑玉衡”。亦作“琁机玉衡”。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璿,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史记·天官书》上说:“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纬书《春秋运斗枢》更把北斗七星的名称与璇玑玉衡联系起来:“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柄)﹐合为斗。居阴布阳﹐故称北斗。”《晋书·天文志》则三星为玉衡。”此外﹐又有北极(北辰)说﹐例如伏胜在《尚书大传》中写道:“璇者﹐还也﹐玑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行动者大﹐谓之璇玑﹐是故璇玑谓之北极。”《说苑》则说:“璇玑谓北辰﹐勺陈枢星也。”《周髀算经》称北辰皆曰璇玑﹐而《星经》又有说法:“璇玑者谓北极星也﹐玉衡者谓北斗九星也。”
《史记·天官书》中说得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这就指出北斗是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天象列星图》:“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是谓帝车,以主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北斗七星,调理纲纪,统御乾坤,判断世人生死祸福。
书戚是军人的女儿,前面已经说过,因为是上古时代第一支专业训练的军队,因此每次犹其是前一段军人远途出征,实际更多的,璇玑玉衡是书戚用来看星辰以测军队祸福吉凶的器具。只是时间长了,书戚渐渐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竟然可以来预测人的祸福凶吉,竟然是可以与天空的这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对应起来。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据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西方天文之大熊座实际上就是在我国闻名遐迩的北斗星。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所以又叫“北斗七星”。加辅弼二星,实应称为“北斗九星”。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北斗七星是掌管人寿的大帝。也就是说,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吉凶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
特别是第七星,北斗七星的第七星。也称瑶光、招遥。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悉徵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於摇光。”颜师古注引 张揖 曰:“摇光,北斗杓头第一星。”《文子·下德》:“摇光者,资粮万物者也。”明 王洪 《瑞象赋》:“瑶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兹其所谓瑞象,而特应於我圣君者乎。”
女词人朱淑真在《苏若兰璇玑图诗图记》中,解释颇详:“璇玑者,天盘也;经纬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极星不动,盖运转不离一度之中,所谓居其所而斡旋之。”
只是依靠天像和神权说自是不能完全取得首领大位的。为了儿子的这番大事业,书戚命人悄悄去往精锐队伍中,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使得这支在上古时代最精锐训练之师倒向少昊,支持少昊成为大伏羲新任首领,羲和部落也是用自己的实力和自己部落观测太阳,平时代为太阳神的巫术的力量宣告少昊应为大伏羲氏新首领。另一方面,书戚又派人联络共工之大行伯,希望共工氏能支持少昊成为大伏羲部族首领。
为何书戚判定共工会支持呢?因为在这无主的时代,大行伯真的要远行了。只不过,这次远行他是带着共工的军队。共工自帝俊之后又一次开始出动。这次,共工氏是要吞并北方的两个部落。
“伟大的太阳神啊,请告诉我们这些普天普地的人们啊,你既然收了我们敬爱的大首领上天为神,那么请告诉我们谁应尊你之旨意成为我们大伏羲氏族的首领吧。”
“大阳神之意,少昊为主!”羲和一族众人激昂。而精锐队伍也知道了这太阳神之意,于是发意支持少昊。共工的大行伯不久也派人过来,对少昊俯首称臣。于是重等太昊的三个儿子也只能对少昊称臣。
大位既定,少昊即在金桑即位,成为又一任的部族首领。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26 14:44:23 +0800 CST  
78、犁地北疆(1)
少昊终于得以继位了。少昊成为了大伏羲氏族新一代的首领。然而,此时的少昊,在接受了各个部部落称贺的同时却发现,自己能实际掌控的地域和范围其实很小。虽然少昊可以在部落首领和族长会议时发号施令,但少昊明白,他的这些权力来自于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的实力。不夸张地说,此时的书戚堪称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位帘后弄权的太后,虽然看起来实际掌权的是她的儿子少昊。
我们不知道书戚和少昊在接到共工氏族长大行位意欲北征的报告的时候是怎样地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毕竟对于自己部落的扩张和利益的收入是每个部族都希望的,而现在为了少昊的继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共工氏去啃下北疆之地。这样地无可奈何,也却只能让花随流去。然而这样的矛盾终于在少昊后期集中暴发了,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的中央部落,也就是位在穷桑的少昊部落给共工氏大行伯发去了准予北讨的命令,可以合理猜度一下:我大伏羲氏控厄四方,以历数代,四方部落无不膺服。族内部众无不钦服。而今据共工氏大行位来报,北方有柔利国、牛黎国仍为不服。现大伏羲国即命大行伯率共工氏之族兵,亦我大伏羲氏之族兵扫平北疆,扬我大伏羲氏之威,膺我大伏羲氏之力。命令由少昊之意颁布,派遣使者向大行伯传达。
前面说到,在前首领太昊在位的时候,为了规避太昊与祝融氏少窫窳之争,大行伯自愿退出,如大行伯的意思一样远游去了。然而大行伯向何方远游去了?大行伯像他的祖先共工一样,率少数人向北方游历而去,目的就是为了去查明这些柔利国和牛黎国这两个部族的实际情况。
《山海经》中说,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据《汉书》记载:“儋耳者,大耳种也。”《山海经·海内南经》注:“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郭沫若在《说儋耳》一文中说:“儋耳可省言为儋,则耳殆助语,有音无义,故儋耳并非垂大之耳。”《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任数》载:“儋耳: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即此国也。锼,意为镂刻(一种使木石透空的特殊工艺)无骨是指体无骨骼。形容体态柔软轻盈。
我们之前寻找过帝俊。曾经就提到过禺号,这是帝俊之子,是大伏羲氏族的纯血缘的部族。禺号之后,就是这个儋耳国,儋耳国的特点就是部族首领如同现在女孩一般钻了耳孔,并戴着大的耳环。只是这只耳环并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神权的象征。再之后就是这牛黎,柔是树木可曲可直的意思,利是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黧”是“黎”的异体字。“黎”与“利”同源,后分化。黎,金文(结满籽实的禾穗)(刀,收割),表示割黍米。黍米是远古百姓的主要粮食。
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帝俊的子孙在北方建立了这个部族,并带去了相对先进的耕种技术,这个部落应该是是盛产黍米,并且产量很高。因为产量很高,所以人们练就了成熟的割取成熟黍米的技巧,并且在进行收割时体态轻盈,并且很有可能有了根据这些劳作而演变来的舞蹈。面共工氏大行伯此次要讨伐的就是这个帝俊的后代的牛黎国以及在牛黎部族边的柔利部落。
这样的情形是令少昊和书戚,想来是很尴尬的。但是仍然同意了大行伯北讨的意见。而对于大行伯的共工氏族来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因为共工氏自与祝融氏一战以来,无论是第二代的康回,还是灶王母以及鲲鹏时代的共工氏,参与的战争无不与悲惨收场。并且此次讨伐既是由共工氏族自己的意思,胜负是未知的。在太昊时代和逐渐强势崛起的昊嬟时代,大行伯都不敢发起这场战争。但是一旦昊嬟去逝,大伏羲氏族一时无主,令大行伯顿时觉得时机来临了。于是借着支持少昊继位的机会索要到了由大首领颁发的讨伐令,这名正言顺地,再合适不过了。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节目中曾有一期说明在现在红山文化的挖掘考古现场发现了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的情况。根据当时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古人对太阳的崇拜,而在对太阳神的祭祀中用活人祭祀而形成的被害的人。但从上古时代现有的史料来看,并从现有的考古的情况来看,除了少窫窳为了显示兵威而造成的惨案以及后面将要提到的因为政治或部族原因居发生的几次惨剧,在奴隶时代之前,古人很少活人祭祀。因此此说不成立。
另外,《山海经》的记载,都在大行伯附近,可以说它们的死都和大行伯有关。而如此悲惨的死法,就是共工氏向北方讨伐这两个盛产黍米的部落的战争中因为对方的反抗而在远古社会中所造成的又一次惨案。而对于共工氏族来说,此次讨伐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这盛产的黍米,更是为了这盛产黍米的原因——在此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又一个石制神器——石犁。石质农具中,斜把刀、耘田器、双刃三角形犁形器等,很可能都与破土开沟有关。将其中与现代犁铧形态最为接近的双刃三角形犁形器定为“石犁”(实为“石犁铧”),已被广泛认可。《说文解字》曰:“犁,耕也”。从庄桥坟1米多长的大石犁推测 ,其牵引必有多人或用牛等大型的牲畜,后面应有掌辕的人。且这件石犁使用时所占用的前后间距有3~4米,显然,当时耕种的田地面积比以往更大。而大田的背后,则意味着人们开始兴修水利、开垦新地、整修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26 14:44:55 +0800 CST  
79、犁地北疆(2)
一场滂沱大雨过后,地上的泥土被雨水冲刷,露出了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几下锹锄下去,又是几块奇特形状的石头,露出了它们的真容。这是什么?于是村民们抱回了家,开始在上面搓洗自家的衣物。直到有考古学家偶然发现。
石磨盘的发现逐渐引起文物界的关注,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遗物,为碾谷物的生产工具,但是没有说明具体时代。石磨盘的形状像一块长石板,而两头呈圆弧形,像鞋底状。石磨盘是用整块的砂岩石磨制而成的,正面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大多石磨盘的底部有四个圆柱状的磨盘腿,高3至6厘米。石磨盘一般长70厘米左右,最长者可达1米,宽度一般为20厘米至30厘米。与其配套使用的是石磨棒,它的长度一般约30厘米至40厘米,直径6厘米左右。真是难以想像,7000年之前,在如此遥远的时代,人类就能够用整块的石板琢磨出可供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
既然是有了加工工具,自然这加工的工具是要有用的,也就必然会有需要磨用的谷子。谷子最早是在中国驯化种植的,其野生型是狗尾草,又称莠绿、毛莠、狐尾草等。从磁山、裴李岗等出土遗址可以确认,谷子又称粟,其果实去皮后称为小米。谷子最晚在8000年前就已在中国的河北、河南等地普遍种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最早从种植粟开始发展起来的农业国。
在前面,我们说过,在今天河北至于辽宁的地方,有帝俊后代建立的牛黎部落和柔利部落,这两个部落盛产黍米和粟米。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兴隆沟遗址的发掘使这一疑问有了初步的答案。2001年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数量极少的炭化粟(小米)。因数量有限,对于这些粟的认识,考古人员没有做最后定论。2002年,在该遗址上,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了炭化粟。而这次发现的数量之多足以证明距今近8000年前的古代先民已经开始种植粟用来食用。对出土的古人类遗骨标本进行了检测,通过对其稳定同位素碳十三和稳定同位素氮十五的分析,发现敖汉地区古人主食中粟黍占到60%至80%,表明那时粟黍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
对比两个部落在《山海经》中的记述,至少在兴隆沟文化中,应该有牛黎和柔利部落的存在。
接到少昊命令的共工氏大行伯出兵北征了。经过长途的跋涉,大行伯的远征的人们终于来到了牛黎部落和柔利部落。一直没有战事的两个部落的族人们骤然看到这黑压压的来自于南边的征战者,手上还都拿着石质武器,都惊恐万状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算是知道一些世事的牛黎族派出了人来到大行伯的行营问询。大行伯自是先将少昊的命令宣读了一遍,然后以命令的口紊要求两个部落加入大伏羲氏族,并按时按规定向大伏羲氏族进献粟米和黍米,并将他们用于耕种的石犁工具进献给大伏羲氏和共工氏部落。
最早农民是用简易的挖掘棒或锄头来挖垦农田的。农田挖好后,他们把种子抛撒在地里,希冀着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当将犁系上绳子并由一头牛拉动时,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
我国的耕犁是源于本土的。和其它的生产工具及兵器一样,它也依次经历了石(木)器、铜器和铁器的发展过程。
石犁标本在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及东北、内蒙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有发现,出土地点已达三十余处,从器型上分析,可定为三种类型。
第一型:舌状犁形器。可以山西闻喜汀店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犁和在吉林长春新立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犁为代表。闻喜石犁器身扁平,表面磨光,刃部尖锐,残长16.7、宽21.6、厚1.8厘米。对长春石犁,原报告中说:其中的“一件长28.5、宽12、厚2厘米。通体磨光,刃部略呈舌状,经使用底面磨蚀,有亚腰两对。”“观察其刃部磨蚀痕迹和划痕,确属耕地时斜插土中,向前牵引,受到急激的冲击所致,其前端的磨擦痕迹是直的,两侧有磨划的斜线痕迹。这与石镐的磨擦痕不同,石镐入土时是直下的,故其刃部擦痕短而直,不向两侧磨擦。”
第二型:双刃三角形石犁。这类石器在长江下游流域介于马家淇文化与良诸文化之间的秘泽中层遗址及良诸文化遗址中,以及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发现。此类石犁体形扁薄,形若等腰三角形,两长边为刃,夹角在40°一50°之间,在江浙沪一带出土的往往在器中部凿有一至四个圆孔,并在后端有一孤形或方形凹缺,使两腰如后掠式双翼。[2]
第三型:单刃三角形石犁。此类石器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诸文化等遗址中发现较多,在黄河流域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曲沃方城等遗址中也有发现。该石犁略呈三角形、单刃,顶端有一斜向的把柄,有的刃边和一斜边都向外延伸,使第三边中部内凹形成缺口。
耕犁的出现,为大面积的开垦荒地,解放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并且为我国古代犁耕农业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耕犁还是十分原始的,这一时期还只是我国犁耕的原始阶段,在农业生产中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裕耕或锄耕,而犁耕还远远没有或不可能得到推广。
使者将大行伯的话带回去了。大行伯则在乐滋滋地等候着美丽的结局。这仗不好而获胜,又给大伏羲氏,尤其是自己的共工部落添丁加口,发展生产,提升共工部的实力,这真是算是共工部落中最好的一任首领了。
然而第二天,从牛黎国传来的消息是这两个部落不愿降服,并且还从西北的一目国请来了援兵。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5-29 22:38:02 +0800 CST  
80、犁地北疆(3)
经典作家哈拉瑞评论:“凡是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 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只是到了后来,才因物质利益的影响稍微缓和一些”。历史上一些著名远古部落的消失就和这种战争有直接的关系。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 因此,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实。”战争就是个人类 集团相互残杀的怪物。
一个地区所能养活的人口总数和该地区生产的生活资料总量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平衡指数或比例极限,在生活资料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人口 数不能突破这一界限。否则就会造
成这种平衡的崩溃。人们清楚,在原始社会使石木质工具的条件下,人类的生产手段极为有限,以至在维持集团的生存后便所剩无几了,生活资料总量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移民的突然到来使该地区的生产物的人平均量骤然下降, 双方都得为自己集团的利 益而采取打击抑制对方的措施,在“凡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原始习惯下,部落间的矛盾爆发为武装冲突是不可避免。因此,在新部落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每一批移民都具有军事殖民的性质,其目的在于找到和占有一块新地域,他们在起初是想尽量保护与母部落的关系。他们就以这种连续不断的迁移运动来力求扩大他们的共同领土,然后又力求抵抗异族入侵他们的疆域。”由此而导致了公有制下的社会集团间的战争。当时社会根本谈不上统一的组织 , 更无权威性的机构来裁决处理这种矛盾,并且语言、风俗、宗教隔阂,缺乏调节的手段和意识。这样,矛盾的解决只好诉诸武力,战争势在必然。
《说文解字》曰:“犁,耕也”。从考古发现的1米多长的大石犁推测 ,其牵引必有多人或用牛等大型的牲畜,后面应有掌辕的人。且这件石犁使用时所占用的前后间距有3~4米,显然,当时耕种的田地面积比以往更大。而大田的背后,则意味着人们开始兴修水利、开垦新地、整修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大行伯决意要拓展共工族的生存空间。既然说不到一起,那么大行伯也不布什么阵了,在第二天的一早,便燃香祭祀了太阳神后就传令部落的队伍对年黎和柔利部落发起了进攻。大行伯率部落长者到一边的小山包上观察战斗态势,只见对方两个部落的人们为了保护他们生存的土地,男女老幼齐上阵,石制的武器在碰撞的过程中也发出着沉闷的声响,武器戮进了人的身体的,血肉横飞;打在身体上的,顿时发出惨叫,打着武器的手臂舜间垂了下来,然来对方的人就会用手中的武器朝失去还击能力的人的头部打去,战场上之惨烈堪比当年帝俊与涂山氏的战斗。
考古人在一处地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古战场遗址:发现了至少27具人骨遗骸。多数的人骨遗骸埋藏都非常浅,部分骨骼甚至直接裸露于地表之上。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尸骨都没有被人为专门埋葬。他们死亡时的姿势也十分诡异,一些人俯身贴地,蜷曲四肢,而另一些尸骨则手腕交叉,显然在生前遭受了捆绑。一男性个体俯身贴地,埋没于湖泊的沉积物之中。其颅骨前部与左侧有多处创伤,这可能是棍棒一类的钝器砸击所致。一女性个体用左肘支撑着身体,膝盖处骨折而左脚也疑似有骨折现象。其双手的姿势显示其生前可能遭受了捆绑。通过古病理学分析,研究者发现其中10具尸骨上都有暴力创伤的痕迹,而其他死者身上的创伤可能因未触及骨骼而没有保留至今。这些骨骼创伤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为锐器伤,其次为钝器伤。攻击者以钝器猛烈砸击对方头部和膝盖,造成了塌陷性骨折等致命性伤害。而一些死者手腕(手舟骨)、肋骨、足部发生了骨折与异位,这显然也是暴力所致,但凶器难以推究。至少5位死者的头颈部受到了弓箭类抛射物的穿刺,还有三片锐器嵌进了死者的头骨与盆腔之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三片锐器分别是燧石打制的细石器,和黑曜石打制而成石叶与细石器。
队伍突破了对方的防守,基本占领了两个部落的土地。部落中人除了被俘获的和战死的,开始向西北方向逃跑。“他们并不愿意降服于我啊”大行伯感叹道。正当共工氏族准备追击和收拾战场的时候,有人发现了远处的平地上起了一阵尘烟。那是柔利部落请来的一目国的援军。看着对方的强势,大行伯命令队伍稍退到现在的老哈河和附近的一处山丘上,待到一目国的人靠近,半渡,突然冲下,此番一战大胜,河流中和山丘下都躺着战死的人。
《山海经》说:柔利国在一目国东,为人一手一足”《山海经》所记与一目国有关的独眼奇人还有两处,一为少昊之子。据《大荒北经》:“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少昊之子,食黍。”;一为鬼国。据《海内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一目。”袁珂注云:“鬼、威音近,当亦是此国。”
公元前七世纪,最早到中国探险的古希腊人亚里斯底阿斯,从黑海的东北方出发,向东行至中国的阿尔泰一带。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有史记载以来,西方人最初的中国之行,并将旅行见闻写成《独目人》一书。
书中写到:阿里马斯普人,人口众多、骁勇善战、畜牧发达、羊马成群,他们面貌奇特,只有前额正中长着一只眼睛,故名“独目人”。三道海子山谷系阿尔泰山分水岭,距中蒙边界仅数百米。山谷中,鹿石岩画可谓比皆是,有立者、卧者,石上图案为鹿、剑、兽及太阳、鸟等,神秘不可测。那堪称欧亚北方草原之最的远古人工巨型石堆,外围图案复杂,周长达700米,为独目人大王之墓。此部落在公元前七世纪或更早时候为中亚草原霸主。三道海子山谷系阿尔泰山分水岭,距中蒙边界仅数百米。山谷中,鹿石岩画可谓比皆是,有立者、卧者,石上图案为鹿、剑、兽及太阳、鸟等,神秘不可测。那堪称欧亚北方草原之最的远古人工巨型石堆,外围图案复杂,周长达700米,为独目人大王之墓。
一目国最早在希腊地域,一目是对太阳神的崇拜。当人们以肉眼观看太阳时,几秒时间就会闭上双眼,并在眼前产生一个巨大的眼睛状光圈。古人认为这是太阳神赐予的力量,因此头戴一种独目面罩。类似一种巫术打扮,想以这种方式,获得神秘的力量,以达到驱灾御敌。这也是古史有记载的中国北方第一支称霸草原的力量。而此番共工氏与一目国之战更是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的第一次战争。
此次战争大行伯指挥共工部大获全胜,见俘获的人们不肯降服,于是令人尽折其手足而杀,是要明证这两个战败的部落已不受太阳神的庇佑了。
然而令大行伯想不到的是,逃走的牛黎部落和退走的一目国的人马球将在百年这后给大伏羲氏部族一次致命打击。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6-01 22:09:35 +0800 CST  
81、竹箫古音
大行伯共工氏在北方大捷的消息迅速传到了穷桑。但是接到消息的少昊并不是十分高兴。看见自己的儿子每天虽然都在开着部落议事会议,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在巡视着部落,但却每天都闷闷不乐的,书戚心里有些不忍。一日,见少昊得暇独自在部落中漫步,但上前关切地询问。看见母亲关心自己,少昊倒了一肚子苦水:如我这般每天做着机械的事,对于娘和妻子你们通过的事,我却也只能认可,这样做首领倒还不如不做。书戚轻轻地安慰:娘亲为你争到这个部落首领的位置已是不易,娘知道你心中苦,但万事总得有个活水源头,现在像大行伯和你重叔叔这样的人也只是看在你外公的实力和羲和部的实力上,所以娘亲和羲和长老自然是勉力支持。这段时间过去了,部落已完全走入正轨,你外公和娘亲就会将权力都交给你了。所以你现在还是要表示地权威一些。少昊点点头,拿出大行伯的消息:我看这北方的地又是他共工氏的了。错!是大伏羲氏族的,你—大首领自然是要管的!少昊从母亲坚定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这次点头也带了些坚定。
傍晚,阵阵凉风袭来,带来了河中的一些湿气,少昊还在休息,一阵令人心旷神怡的箫声从远处飘逸而来。少昊微微一笑,知道是母亲又在吹箫了。小时候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母亲就是这样吹着优雅的箫声来慰藉自己,现在自己心情烦闷,母亲的这一曲箫正好让自己的烦闷有所消散。少昊转身走进屋内去陪着自己的妻儿了。不远处,书戚放下竹箫,微微笑着,两眼看着手中的这把箫,这可是少昊的父亲该亲手为她做的,书戚又吹起了手中的箫,为她和该的两情相悦......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箫形声。字从竹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风声尖锐地漫天呼啸”。“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而箫的本义就是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吕氏春秋》中写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黄帝”已经被人们传说成多种器物的鼻祖了。而现在基本可以确认的是,在距伏羲的年代百余年后,人们即在骨笛的基础上用竹子做起了箫,虽说那时的箫是很原始的。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中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
箫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二说,出自“籥”。龠,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籥古字为籥龟。《集韵·平箫》:“箫,或作籥龟。参差象凤之翼也。”在虞舜时代,曾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韶》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夏》是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古代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音乐),用“籥”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箫的前身。由此可见从《箾韶》到《大夏》,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周代,曾将我国古代乐器分为“八音”,它们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其中“竹”就是指箫和篪。自从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的出土,箫做为古代乐器的实物才得以我们亲眼所见。因此提起“丝竹”二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乐器。
箫由一根竹管做成,较曲笛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五个音孔,背面开有一个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箫穗为装饰。箫不设膜孔,专业演奏的箫音孔增至八孔,并带有铜插口,可调节音高音低,方便于乐队的合奏。箫依据材质和制作工艺以及音色的专业程度分为:普及箫,专业箫和精品箫。普通箫用紫竹制成,不论节数,外漆树脂漆。对材质的要求低,适合于一般演奏和练习用。专业箫选用档次较高的紫竹,制作工艺精良,适于音乐演出使用。精品箫的选材极为讲究,对竹子的长相,老结度,竹子的发音,振动以及节数都有一定的讲究,其中九节箫更是箫中珍品,都为演奏和收藏。
箫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开始洞箫奏出轻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拟的鼓声,描绘出游船上箫鼓鸣奏的情景,在整个乐曲中,箫声绵绵,流畅抒情。
过了几天,有从贾湖部落过来的人献上了一支骨笛。从小就对笛和箫就有着浓厚兴趣的少昊拿在手里把玩着,议事厅内的族长们正想斥责献笛人让少昊首领玩物丧志时,献笛人开始说道: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是故乐可怡人,亦可通天!
少昊忽然来了兴趣,通天!这可是我取得实权的踏踏实实的第一步啊。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6-09 17:46:04 +0800 CST  
82、应天韵律
因为从小就受到母亲书戚对音乐和竹箫喜爱的熏陶,少昊对于贾湖人献上的骨笛也还是十分地喜爱,不禁拿在手中把玩了一会儿,看看在边上的外公和各族长老一脸觉着自己玩物丧志的样子,少昊顿感有点儿怵,他很想献笛者可以说出一些这把笛值得玩味的地方,这样也好下个台阶。未几,献笛者说出的话令在场的人都有所震惊:
“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士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是故乐可怡人,亦可通天!
这一番说辞让少昊在震惊之余突然有所恻动。正可以借此宣扬作为大伏羲氏首领的少昊扔有通天的本领,这可以让这些主弱臣强的的臣们我少有些收敛,作为首领也可以竖立一直在民众和部落长老之间的威望。主意打定,于是换了一幅威势的面容:你倒是指指看,这么一把笛子怎么就能通天,应天了呢。
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栏目在介绍贾湖骨笛的时候,当蔡晓庆一遍又一遍地吹响手中的那支古老骨笛的时候,天象就一次又一次地变换,于是部落中一次又一次地从劫难中脱离出来,于是骨笛和吹骨笛的人都被视为了神一般的存在。
当然,这是艺术的夸张。真实的情形是:起初,该骨笛上的冬至日影和最低音同时起自大端的筒音黄钟,其后日影由北向南逐渐缩短;当春分日影来到第4音孔时,恰好与该孔中的仲吕对应,当夏至日影到达第2音孔时,又与清黄钟对应。在这里,日影自大端向小端移动,如同开启音孔一般。
随后,该骨笛上的夏至日影开始由第2音孔向北逐渐延长,当秋分日影又回到第4音孔时,再次与仲吕对应;然后日影继续向北延长,直至冬至日影重新回到筒音黄钟处,从而完成一周循环。在这里,日影又从小端移向大端,如同闭合音孔一般。
在这里我们看到,日影之手在骨笛音孔上“一启、一闭”,终于使黄钟、清黄钟、仲吕与二至二分日影落点之间,出现了如此严密、巧妙的“律历对应”现象。
上古帝王以表杆为“天梯”来沟通天地的暗寓。如《山海经》所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文中的“建木”就是象征测影表杆的。若提到用音乐来“通天”,在《史记·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发明音乐的大圣人也是最早的“大天官”,他们发明音乐是为了“应天”,使“音律通天”。同样,贾湖人也发明出骨笛来通天。
骨笛属于管乐器,因此音律的高低主要由骨笛长短决定。在贾湖人看来,雄笛的长度大于雌笛,故前者筒音低于后者。贾湖人的经验并没有错,因为振动体的“长度比”与音律的“频率比”呈现互为倒数的关系。用贾湖中期M78墓中的1号雌笛以及M282墓中的21号雄笛,模拟计算出大端至第2孔的影长/表高比值,其中只有第3孔处的影长/表高比值与立夏、立秋节气的对应比值稍有误差(雌笛M78:1第1-3孔的间距为3.4厘米,大约相当于立夏前、立秋后7天的影长,雄笛M282:21第1-3孔的间距为3.6厘米,大约相当于立夏前、立秋后5天的影长。
在夏半年中,清黄钟对应夏至,其中自5孔到4孔对应春分到清明(或白露到秋分),大约相隔15天,自4孔到3孔对应清明到立夏前5天(或立秋后5天到白露),大约相隔25天,自3孔到2孔对应立夏前5天到夏至(或夏至到立秋后5天),大约相隔49.5-50天。
在冬半年中,黄钟对应冬至,其中自筒音到7孔对应霜降到冬至(或冬至到雨水),大约相隔62天,自7孔到6孔对应寒露到霜降(或雨水到惊蛰),大约相隔16天,而自6孔到5孔对应秋分到寒露(或惊蛰到春分),大约相隔15天。
这就是骨笛上的律历对应现象!虽然其中的圭表形式非常原始,各节气的间隔也并不均衡,音律与节气的对应还不太完美。但是在贾湖人看来,这些骨笛就是他们实现“音律通天”梦想的重要法宝。
少昊一听,非常兴奋,一把拉起献笛的人,来到屋外就开始现场演示。到了节气的时节,又让人拿着这把骨笛对着太阳演示,果如献笛人所说。于是,少昊心境大好,命令将这种骨笛用骨、用竹子大量制作,对外则宣称“天命所授,乃有神器”。作为“音律通天”的象征;他们启用载歌载舞的隆重仪式,并亲自主持“音律通天”的祭祀庆典。
后世人君也有代代相传: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制十二筒……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帝颛顼……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
“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于是命皋陶作为夏龠九成……”。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6-15 21:59:19 +0800 CST  
83、四方天井
看着自己的孩子开始从每日的闷闷不乐中逐渐走出,又学会了从一件普通的乐器中悟到了可以通天的方法,开始打造自己,书戚觉得少昊开始有了一个人君,一个部落首领的样子了。于是她决定逐渐放权,此后但凡她的父亲和其他部族上报的事,除了极其重要的,书戚一般都让人报给少昊,让少昊自己决定,也让人将建议和劝解谏给少昊,而自己则又开始了自己几乎已经变成了爱好的事——观天。
少昊在执政闲暇的时候也会到母亲观天的地方去看看,对于上天,少昊是敬畏的,但也是有好奇的,虽然现在一直说自己有通天的本领,有天上的神灵护佑,但毕竟感受不到,也不知道究竟是哪路神灵在护佑自己。于是书戚让少昊去帮忙建造一座石制的坑井。要坑井做什么呢?少昊满脸疑惑,但还是按着母亲吩咐的去做了。
可是怎么做呢?少昊在部落中转了转,看到了人们挖的地窖子。翻开遮盖在地窖上的盖子或者席子,里面存着的食物还是比较丰富的,少昊看了满意地点点头。又来到另一边的地窖边,掀开上面遮盖着的盖子,看到内里只有一窖清水。顿时大感诧异,这水放在地窖中怎么能够保持呢,其必然是要湛到土里去的呀。于是叫来边上的人,问其原因。人们见首领来到,忙纷纷出来跪迎这神的象征。对于眼前的这地窖子,有人解释了,原来是在这里挖地窖的时候,就看到有水源源不断地从洞壁间慢慢渗露出来,刚想放弃的时候,有人尝了一口这里从土中渗出的水,挺清凉的,于是人们就决定把它保留下来了,还在这个窖的四周用简单的石专任填充了下。这样还真的可以让这窖子里的水常年不干涸。
少昊听了,信步走了过去,尝了一口这里面的水,果然清甜。又摸了摸窖子的四壁,挺光滑的。“嗯,这个做得很好,可以在部落中推广。”说完就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回到议事厅,让人用石头在一处空旷的地方按这个窖子的模样给母亲书戚建起一座地上的窖井,然后再在这个窖井的一边开了扇门。后来看着这个窖井是在地面上,并且母亲是用来观察天象的,于是形象地将这样建在地面上的窖进称作“天井”。后来见母亲在晚上的时候也在观测天象,真是日夜不辍,于是就想着在这“天井”靠门的一边简单地搭了一个房屋,让书戚可以在劳累的时候得到休息。于是,最原始的“天井”院落建筑就诞生了。
“天井”一词出于典籍,原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如《孙子兵法》中“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必极去之,勿近也。”作为一种建筑空间形态,“天井”普遍存在于明清至今的中国传统民居中。“天井”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实迹可考。不过,因木骨泥墙的地面房屋由穴居而生发,屋居中的“井空间”由穴居中的“坑井”进化而来,逻辑上应是“天井”。故天井在中国古已有之,大概不会迟于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四合院。
天井不同于院落。按物质构成分天门、天窗和天井
天门—坡屋顶重檐间的密缝,窄长的开敞部位,用于顶棚或轩蓬的通风采光。
天窗—屋面沟瓦用明瓦代替(早期用云母片、磨薄的贝壳等,后来用弧形玻璃)明瓦下面围成棱锥形间壁,使屋顶光线照到室内。
天井—上缘由屋顶四向的屋檐或墙壁组合构成,下底铺地面积大于井口,凿内池、留沟防、设路径、安石埠、置盆载种种异制,均具有集水、纳阳、通风、采光、消防等多种建筑功能。居民天井的空间尺度以间为基准,空间形态与明堂厅堂为一体,是一个无具象界面的类井状泛空间。
据《史记·天官书》载:水正,“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因有历法,以平天下,此所谓“德成衡,观成潢”。“潢”指观测天象的天井灵台。而在济南就有这样的天井灵台,这就是当地所传的舜井。“井”是观测天象的人工隧道,一般凿于山腰或黄土塬,称为“天井院”。其入口斜下,观者坐于内以观测日月星辰移动刻度,相当于今天的天文望远镜,此所谓“坐井观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大穴”并非汲水而饮之井,而是观测天象之天井。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东郊的黄道周纪念馆,是明末大儒黄道周的故居,也被称为明诚堂或文明书院。其馆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黄道周生前为了演示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及其与易象数方圆关系所造的天方盘。天方盘已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而其上面的方圆刻画依然很清晰完整。我国著名古天文学专家伊世同先生对此盘很重视,曾实地考察测量,并撰文高度评价天方盘在我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意义,认为天方盘是“罕见的科技史信物”
天方图中最重要的内容,黄道周在《三易漏现》卷二《宓图经·中》部分就对天方图做过很详细地讨论:置地平一百廿八以为径准,方田四周五百一十二。以径围之,一三未合,尚余十八。当为一百-'d-,,x--之_径,三百八十四之围,余分十八,得径一百廿八,围四百有二。以三百八十四为径围之常数,加十八为圭黍之究分,是为天方初乘一变天圆之数。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天井建筑都是因地制宜,根据居住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生活习惯而演变完善而成的独特建筑形式。是充分适应人的生活需求的宜居建筑。天井的存在完善了建筑中的通风、采光、安防的功能,并且在建筑中显天露地,起到天地合一的作用,使天、地、建筑在空间中融为一体。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6-15 21:59:49 +0800 CST  
84、管窥辰极
一座舒适的天井式宅院,书戚也非常满意。如果说之前书戚测天还是为了心中的那个他,心中对儿子少昊和父亲的那份家的牵挂的话,现在随着父亲的去世,随着少昊已然婚配,更随着少昊也逐渐成为人们敬仰、支持和服从的对象,书戚也就放心多了。现在,她要制造一架全新的玉璇玑,目标是要观测极星以及上天八卦的历象。于是她决定将自己应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观察中去。《中华远古帝王谱》记载:书戚皇娥每天夜里观星,把玉衡放在眼前,通过玉衡的窥管可以准确地观察到星象的移位情况。出现在书戚的窥管中的是什么星呢?
在之后人们制造出来的浑天仪中,有一支在最中间的铜管,即称为窥管,而浑天仪,也主要是通过这支窥管理观测空中,特别是夜空中的万般“纹理”。书戚自然用的不是浑天仪了。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以玑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 晋 陆云 《与陆典书》:“所谓窥管以瞻天,缘木而求鱼也。” 唐 张说 《喜雨赋》:“虽欲谭天而窥管,孰知尧德之为大。”《云笈七签》卷十五:“不慙窥管之微,辄呈酌海之见。”一支不大的窥管,一方不宽的“洞天”,在这样的一个上“洞天”中,书戚看到的,是在西藏阿里地区能看到的那番星空。
从伏羲开始,北极星就是大伏羲氏族的人们最重要的一颗星体,无论是生产,生活甚至是节气播种。那么现在书戚要找的也是这颗星,因为在过了这么许多年后,重新对极星的调整和缴正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影响的。
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距地球约434光年,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但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位置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每隔25800年,极星要循环一次。比如在麦哲伦航海的时代,勾陈一距离北天极有约8度的角度差,而到今天,勾陈一更靠近北天极了,角度差只有40′,天文学家根据地轴摇摆和恒星引力计算,到公元2100年,勾陈一将到达离北极点正上方最近的位置,它距离北天极将只有28′,然后,勾陈一就将逐渐远离北天极。
北极星目前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星,也就是小熊座α星。它是一颗光谱型为F型的黄巨星,距离地球约434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4倍,是离地球较远的一颗亮星,在星座图形上,它正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勾陈一也是一颗三合星。
在北斗七星前端的天璇和天枢两星之间连一条直线,再向天枢方向延长5倍的距离,便遇到颗明亮的2等星,它就是勾陈一。这是寻找勾陈一的最简便的方法。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正因为北极星的位置相对稳定,不以变化,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忠诚,有着自己的立场。从人生的角度来说,北极星有着引领我们到达目标的意义,正如它可以让我们分辨方向一样。
从爱情的角度来说,北极星象征着坚定,执着和永远的守护。如果将它拟人化,那么它一定对离它近的那个星有承诺,不然也不会不离不弃的守护,比如月亮,虽然它们离的远,但是北极星还是守护着。所以北极星很坚定,象征着永远不会变!
北极星曾经对地球说过,如果你什么时候迷路了,就抬头看看我,我会永远在这儿等你。于是迷路的人们都会抬头寻找北极星。
《释天》载:北极谓之北辰。《论语》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观象》载:北极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书戚看到的正是那时离正北极较近的天狼星!
狼星是 座α星,是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但是暗于金星与木星,绝大多数时间亮于火星。寻找天狼星有以下几种办法:
三星
猎户座非常容易找到,两颗亮星中间的紧密排成一条直线的三星也应该能看见。顺着三星,朝东南方向看去,一颗非常显眼的恒星就是天狼星。
顺着猎人腰带三星往东南方向巡视,可以看到一颗闪耀着蓝白色光芒的、格外明亮的星,这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视星等达到负1.5等。天狼星即 座阿尔法星,它与 座其它一些比较亮的星构成了一只犬的轮廓,天狼星就在这只犬的嘴巴上。
冬季大三角
这个方法不那么直观,猎户座左上的亮星参宿四正东有一颗较亮的南河三,南河三与参宿四连线向南作垂直平分线,就会找到他。参宿四、天狼星和南河三组成著名的“冬季大三角”。
这与当年伏羲观测极星的方法则如出一辙。
《开元占经》卷六十八引《荆州占》说:“狼星,秦、南夷也。名曰候,一名天纪,一曰天陵。狼者贼盗,弧者天弓,备盗贼也。故弧射狼,矢端直者,狼不敢动摇,则无盗贼而兵不起。动摇,明大,多芒,变色不如常,胡兵大讨。“
《楚辞·九歌·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操弧矢兮反沦降,”前引张衡《思玄赋》“弯威弧之拔刺兮,射嶓冢之封狼”,可能都是以天狼泛喻贪残之人,以弧矢射之喻诛除暴恶。若以占星家观念揆之,则《楚辞·九歌·东君》以天狼喻秦,以射天狼为抗击秦国,也不为无据。宋人认为“天弓张,则北兵起”。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6-19 21:21:20 +0800 CST  
85、测天古器
给母亲的天井和房屋造好了,书戚就在这天井和房屋中观测天象,也为自己的儿子祈求上天的福祉。少昊也在治理部落之余经常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一日,书戚将少昊叫到天井中,少昊依约前往,进门后,少昊看见了母亲花了很大的精力完成了她想要制作的天象观测器。中间插着一根窥管的天象观测器。后人有称其即为“玉璇玑”的,也有称之为“最早的浑天仪”的,直到一架真实的由书戚制造的天象观测器出土,并由考古专家作了修补完善。
复原后的这件“漩矶玉衡”共分为三层,比现残存实物多了一层。上层由标有北斗七星、 二十八宿的天盘组成,中层为“铁棱角”,起着枢纽轴承作用;下层则由底座固定,底座上分别标 出后天八卦、十二时辰、五行方位,起地盘作用。
它分为上下两部分,均以铸铁制造而成。上部又被称为“铁菱角”。其主体是一棱长约为35厘米的正方体,其六个面的中心处均有性页端近似为半球形的圆柱状的角,每角高约26 厘米,其基部直径约为21厘米。看来它是以形状与菱角相似而得名。其下部基座,高约48厘米,上小下大,上表面的口径约为34厘米。据了解,上表面的中心处有一尺寸与铁菱角的角相 仿的凹坑,以容纳后者的一只角,从而使上下两部分联成一体。推动铁菱角水平方向上的角就能使其转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吴宗慈所撰《庐山续志稿》中关于“庐”的一段叙述: “清吴名凤游太平宫记略云:庭列漩矶玉衡,铸铁为之。下截形如覆颤,。上截推之可转,中铁广厚径尺,上下四方俱有圆翅,长半尺许,周围拱之不尽,其向下 一翅与下覆颤柄凿相含,如磨脐然。推之,圆转如轮。询之道人,则谓真人在施食台上炼丹时用以窥测星宿审定时刻,不识此语诚然否也。”
少昊前后左右地看着这个母亲书戚制造出的仪器,小心地拨动着,观察着,书戚则在一边耐心地教着儿子怎样使用这个仪器。
要观测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常需要一个用于瞄准的基准(如浑仪中的窥管、星暑上的狭缝),移动其位置使被观测恒星与其基本相合,根据其位置情况也就可在仪器上读取相应的时刻数。这台仪器上铁菱角的立方体任一条横棱均可作为这一基准。推拉铁菱角的两个角使其左右转动,并将眼睛贴近某一横棱的下方观察所选定的两颗北天极附近的恒星,当它们的连 线与横棱基本平行时,铁菱角的位置即包含有当时所处时刻的信息。
,以仪器上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心作为原点,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四条棱的中点(即铁菱角的四个角基部的最高点处)实际已将一周角分为八等分,而铁菱角的角基部的半径为10.5厘 米,可以算出其在原点处的张角约为30,这样就将一个周角分别划分为15“、30“的16个部分。这可能不是偶然的,它们可分别与每两个相邻节气和时辰之间的间隔相对应,如果每一时 辰又分为时初和时正两部分,则相邻两部分的间隔也是15”。如果能在不同的节气时变换上 述各分划点所代表的时辰,则可根据在某一固定方向(例如南北的子午方向)上观察铁菱角的 位置情况就可知道当时的大致时刻了。
由于时刻是根据太阳在与天赤道平行的方向上的从东向西运动来计量的, 那么仪器是水平安置还是斜放(即其顶端一角指向北天极)?。显然,是斜放的。这时恒星绕北天极的周日运动引起的时角变化能准确地在仪器的位置变化角度上反映出来,从而可以得到较正确的时辰值。
《淮南子·齐俗训》中讲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铁菱角的六只角的方向情况恰可与上下四方相符。如果将铁菱角上平面的四个顶点与四只侧角所指的方向加起 来,恰成四面八方之谓。在《淮南子·天文训》和《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中均有天有九野的说法,即“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氏。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日: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日:颖天,其星胃、晶、毕。西南方曰:朱天,其星紫篙、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轮。”如将铁菱角向上的角所指的方向处为位于中央的钧天的话,上述八个方向所指也能与这一说法相符。整个铁菱角可以旋转,似又与“天道曰圆’,仁二符合,铁菱角中间立方体又与“地道曰方”仁习对应。
少昊按着母亲书戚的说法观测着星空,果如果亲所说的丝毫不差。“从没想到过母亲如此这般厉害。现在母亲既然大功告成了,是不是回到部落中的房子里去休息数日再观天不迟。”书戚笑笑:按天象的意思,母亲应是快要去世了。其实母亲老了,对于死亡也早已是处变不惊了。看到孩子你现在已经有所成就,母亲也就可以含笑了。你去将你的两位妻子唤来,为娘的有些话有对她们说。书戚在星象看到了什么?就是作为极星的天狼星的暗淡和边上附星的明亮。天狼星有A星和B星,一明一暗是这两个恒星在天空中的规律,由于它们互相吸引着能量。然而在书戚看来,主星暗而附星亮就是她将去世而儿子少昊即将完全发光发热的天象显现了。
一会儿,少昊便领着羲和和常羲,带着几个还在呀呀学语的孩子一起来到了母亲的身边。书戚看看这个,又爱抚着另一个孩子的头,郑重地对羲和说:“你是祝融部落里的,我快要去世了,我死之后,你还要将观测太阳的事继续下去,这对族人的农耕关系重大。”“母亲,我会的。”又看看带着孩子的常羲,“你是我族里的人,嘱咐的话我就不说了。你一定要辅佐好你的夫君。也要帮助好羲和尽快取得成果。”“母亲请放心。”
书戚交待完,便让他们和孩子们都出去了。转身又看起了天象。过了一段时间,书戚真的崩逝了。巧合的是,当时的星空上,由于附近的仙女座的引力影响,星宿五的天狼星竟然没有如规律一般如期在两颗星体间转换亮度。于是书戚的死被神传为了天象之适。
只是,为什么这常羲会被书戚称为是同一族里的人呢?且到下一次再说明。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6-24 23:03:19 +0800 CST  
86、凤鸟毕集(1)
《中华远古帝王谱》中说:少昊有两位重要的妻子。一位是女娲氏族的女子“羲和”,一位是西陵氏女子“常羲”。羲和和常羲后来发展成为两大部族,是伏羲女娲政权的重要力量。羲和一族,之前在祝融部反叛太昊之时就已经在该的游说中脱离了祝融部,并作为了讨伐祝融反叛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之后,羲和部因为其观日的重要使命和之有是祝融部落中的重要一支,得以完全成为伏羲女娲一族之中。而“羲和”并非伏羲女娲的后人,此时的人们已经禁绝了同族的通婚,何况是部族首领。
对于常羲来说,则是西陵族的后代。西,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小篆字形如右图。)“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陵,从阜从夌。阜,大土山;夌,攀越。合起来是“攀越大土山”的意思,引申为“登上、升”之义。合起来,西陵就是鸟儿攀越大土山入巢息止的意思。而现在的青岛市中仍然的“西陵”的地名。西陵部落原就是现青岛市的海边。而这个西陵族就是是现在“鸟人”一词的由来。
距今9700多年的伏羲女娲部落联盟政权中,伏羲首立巫政管理制度,并设柱下史。伏羲女娲部落联盟政权后期,负责制造书契柱下史逐渐形成了一批观测天象,管理书契的专务人员,女的称巫,男的称觋。巫觋集团形成了两支部族,女巫有礄氏,男觋典氏。巫,从“工”从“人”,“工”的上下两横分别代表天和地,中间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达地旨;加上“人”,就是通达天地,中合人意的意思。其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人,是复数的“人”,是众人。它蕴含着期望人们能够与天地上下沟通的梦想。觋意。字从巫,从见。“见”意为“让人看到”,引申为“大街小巷都可看到”。
原始社会开始时,人们普遍信仰神灵.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人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助于神灵--人类尚处于童年阶段,巫术广泛流行.其职事具有很强的技艺性,于是从劳动者中游离出一批从事巫术的专职人员,“在女,曰巫;在男,曰觋”(《国语》)。
在古代,通灵的男性叫做觋,女性叫做巫;在宗教学上,又叫禁厌师、医巫、术士;圣经上称为祭师、先知、天使和圣者;一些地方则习惯叫做灵媒、萨满(SHAMAN)。
又,巫分男女,女巫称巫,男巫称巫与觋(音席 xi)。
《周礼·春官·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贾公彦疏:“按:《外传》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地位次主之度与此文合,故知此神仕是巫……言‘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者,男子阳,有两称,名巫、名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而西陵族就是这两个族通婚后形成的部族。
而新立的西陵部和书戚所出同出于穷桑部,所以书戚以同族之人来称呼这位常羲。只是少昊的妻子常羲与当初帝俊的妻子常羲并非一个部族的女性。
少昊的母亲书戚去世后,少昊开始将部落的一切事务都由自己的掌控。
一日,少昊随妻子来到常羲的娘家部落西陵部落,在不高的山头,少昊看见了一些野生的雉鸡,见其羽毛五彩,不禁脱口而道:此真是鸟中之凤啊。常羲灵机一动,就对少昊建议不如就以此为凤鸟,作为部落的号召,凤是百鸟之王,那么首领也就可以成为所有部族的首领了。少昊点头称是,于是便制作了一面凤鸟的旗帜。
凤鸟谓凤皇。中国传说中的神鸟。《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南山经第一》:其状如鸡,名曰凤凰。《山海经·南次三经》: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异物志》也说:「其鸟五色成文,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后世人便一直认为,五彩鸟如果一出现,就是凤无疑,她象征着祥瑞。汉代的《山阳麟凤碑》上刻有凤凰形状,下面注曰:「天有奇鸟,名曰凤凰。」。
按照状如鸡以及对于这样的鸡的描绘,实际在描绘的便是分布非常广泛的雉鸡,也就是野鸡。
雉鸡雄鸟前额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蓝绿色光泽。头顶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肤绯红色。在眼后裸皮上方,白色眉纹下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在相对应的眼下亦有一块更大些的蓝黑色短羽。耳羽丛亦为蓝黑色。颈部有一黑色横带,一直延伸到颈侧与喉部的黑色相连,且具绿色金属光泽。在此黑环下有一比黑环更窄些的白色环带,一直延伸到前颈,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颈环,其中前颈比后颈白带更为宽阔。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端部羽干纹黑色,两侧为金黄色。背和肩栗红色。下背和腰两侧蓝灰色,中部灰绿色,且具黄黑相间排列的波浪形横斑;尾上覆羽黄绿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红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缘。飞羽褐色,初级飞羽具锯齿形白色横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白色虫蠢斑和横斑。三级飞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横斑,外翈羽缘栗色,内翈羽缘棕红色。尾羽黄灰色,除最外侧两对外,均具一系列交错排列的黑色横斑;黑色横斑两端又连结栗色横斑。颏、喉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亦具金属光泽,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或羽干纹。两胁淡黄色,近腹部栗红色,羽端具一大形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雌鸟较雄鸟为小,羽色亦不如雄鸟艳丽,头顶和后颈棕白色,具黑色横斑。肩和背栗色,杂有粗著的黑纹和宽的淡红白色羽缘;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渐变淡,呈棕红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纹和窄的灰白色羽缘,尾亦较雄鸟为短,呈灰棕褐色。颏、喉棕白色,下体余部沙黄色,胸和两胁具黑色沾棕的斑纹。
雉鸡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集群性强 繁殖季节以雄雉鸡为核心,组成相对稳定的繁殖群,独处一地活动,其他雄雉群不能侵入,否则开展强烈争斗。自然状态下,由雌雉鸡孵蛋,雏雉鸡出生后,由雌雉鸡带领初生的雏雉鸡活动。待雏雉鸡长大后,又重新组成群体,到处觅食,形成觅食群。群体可大可小。
雉鸡的形象和习性让古人有所崇拜,也成了少昊所要利用的神鸟形象。
楼主 东越陆孟明2017  发布于 2018-07-01 13:41:36 +0800 CST  

楼主:东越陆孟明2017

字数:320877

发表时间:2017-10-26 21:24: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30 19:27:57 +0800 CST

评论数:3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