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侃史】清朝兴衰三百年(客观通俗,幽默正史)

至于努尔哈赤的成功我只想说: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会凭借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获得成功,一个依赖别人取得成功的人的成功也不是真正的成功。

你可以问问马云、潘石屹、俞敏洪,他们的成功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别人的帮助?

与其怨天尤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说这个人靠关系那个人有背景不如脚踏实地自己做好自己。

你若奋发图强,世界无人可挡。

在我看来努尔哈赤之所以能统一女真崛起东北原因无非几点:

能吃苦、有才能;脑子活,下手狠;有人帮,没人管;知进退,演技好;老天助运气好。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1-30 20:47:16 +0800 CST  
先说吃苦,这个基本上是每朝每代开国君主的必修课,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家里没一个富裕的,都是从小历经苦难才成事的。

苦难是成功者进步的阶梯,是失败者沦丧的深渊。

当人们进入香甜的梦乡时,努尔哈赤却用力瞪大他那双干涩不堪的双眼,不是失眠,而是为了提防深林中随时可能吃掉他的野兽;

当人们抱怨天气寒冷家中衣被有些薄时,努尔哈赤正拼命裹紧身上的单衣和兽皮用尽浑身的力量抵御呼啸的北风;

在人们抱怨生活太过平淡的时候,努尔哈赤或许刚刚经历完一场生死搏斗,疲惫的他浑身无力的躺在地上任由刚刚还凶猛异常想要把自己撕裂的恶狼那还散发着体温的尸体趴在自己的身上,任由自己猩红的伤口不断溢出的那鲜红的血液;

当万历皇帝宠幸妃子花天酒地之时,努尔哈赤正在带领着建州女真在前线奋勇拼杀,在拼杀中博得一线生机;

当大年除夕合家团圆之时,努尔哈赤望着祖、父的灵位,想着和弟弟舒尔哈齐童年时那一幕幕的欢乐时光,万分感慨涌上心头。

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时,永远不会知道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1 11:11:00 +0800 CST  
努尔哈赤吃苦这一点是没有人质疑的,虽然说这个苦难不敢称历史第一第二,但是结合艺术加工还是颇具成为年度第一苦情戏的潜力的。

到那时努尔哈赤的才能却有不少人疑问:

从25岁创业(十三副遗甲起兵)到61岁才成为公司大老板(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公司还只是“中国五百强”(后金政权)不是“世界五百强”。

相比其他的“老板”,61岁这个年龄段一般都在皇位上坐了好几年了。

36年才基本完成女真部的统一,恰恰说明了努尔哈赤的无能没本事。

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也恰恰说明了你并不了解当时的大背景大环境,你的心智也并不成熟。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1 12:15:16 +0800 CST  
12月1日,这是日寇对南京总攻的开始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1 18:54:48 +0800 CST  
艰难的目标

统一女真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实际做起来也就比统一天下简单一些。

成祖朱棣时期曾在辽东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管辖辽东的女真部族和一些蒙古部族,通过授予他们世袭的官职以取得他们对明朝的忠顺,根据《明会典》记载共授予184名部族首领指挥使的官职(塔克世就是指挥使),他们每人下属的部族按编制编成一个卫所;还有一些很小的部落则被编为千户所、地面等。

但是在此之后辽东就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混乱,各卫所开始相互进行战争相互兼并,按照明人毕恭的《辽东志》就是“数于山寨仇杀,百十战不休”,大部落吞并小部落,小部落侵犯比他更小的部落,也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状况,日日打夜夜打,打的没完没了。

女真各卫所自己互相争斗也就罢了,蒙古和朝鲜也老爱进来瞎掺和。蒙古咱们也就不说了,土蛮部时不时就爱袭扰辽东女真,俺答部在庚戌之变后更是顺道把海西女真各部抢劫一空。

蒙古战斗力强我们也就不说了,被欺负活该,大明帝国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是朝鲜我们就得说道说道了,一个被丰臣秀吉在短短一个月内打的“三都守失,八道瓦解”军队战斗力几乎没有的国家竟然也有能力欺负女真?

这你就不懂了,好歹人家军队也是几万人,欺负女真一个两个卫所还是绰绰有余的,再说了朝鲜行动的时候通常是与明朝配合的,人家有靠山。

外部混乱也就罢了,女真卫所内还为争夺指挥使的位置展开了一幕幕的“龙争虎斗”,弟弟杀哥哥,儿子杀老子,都是不罕见的。

就拿努尔哈赤的建州左卫和王杲的建州右卫来说,原本这两个卫所是没有的,都是属于建州卫的,就因为这个部落混战和家庭矛盾,原本的指挥使战死了就由他的弟弟接任,可是这边原指挥使的儿子不干了:

“我老子死了这职位应该是我的,凭什么二叔你继承呀!”

双方为此吵得不可开交,最后闹到了朝廷让皇帝评判。

皇帝一看叔侄两个还都有道理,无论满汉都有兄死弟继、父死子继的习俗,于是大笔一挥便建州卫一分为二,叔叔掌管一个卫所,侄子掌管一个卫所,这两方才回家好好过日子。

等到以后再出现这类状况,明朝就采用这种方法:

一个蛋糕切两半。

于是就有了建州卫一分再分,分成了后来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个卫所。

正因为这样到了万历时期辽东卫所由原先的184个猛增到了384个,翻了一番多。

384个卫所就代表了384个割据的势力,比起三国的群雄割据烽火狼烟都要混乱。

而努尔哈赤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斗争了上百年、他祖爷爷杀了我祖爷爷,我祖爷爷杀了他祖爷爷有世世代代仇的384个女真部落放下仇恨成为一家人。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2 20:41:07 +0800 CST  
在我看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就像学校里男生追求女生,男生自己没资本没长相穷屌丝一个,如果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十有八九没戏,只有慢慢和她处朋友一步一步等到两个人关系深了再瞅准时机一举发动进攻,在这之前既不能表现的太暧昧让女生察觉甚至反感,又不能表现的太冷淡成为普通同学关系,不温不火循步渐进才是王道。

如果努尔哈赤一开始就是一股脑的兼并女真各部族,上来就是要统一,今天打那个明天讨这个的,估计不用别人打小报告明军就兵临城下了。

一味无脑的兼并统一下场就是王杲,努尔哈赤对于这点还是很清楚的。

于是在这三十六年中努尔哈赤并不是每天就是拎着大刀干仗,人家也是有着一定的生活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寄情山水,到大城市里旅游观光,光特大城市首都北京就前前后后去了八趟。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3 20:09:17 +0800 CST  
努尔哈赤来了不单单是买点纪念品长长见识,努尔哈赤还是来送礼的。

给皇帝送;给太监送;给官员送;给n多人送。

给皇帝送礼这叫朝贡,至于给太监给大臣这就是赤裸裸的贿赂了。

人参鹿茸貂皮木耳,成袋成袋的土特产往官员府上快递。

官员拨开袋子上面的一层一看下面净是黄橙橙摄人心魄明晃晃夺人耳目的黄金白银。

既然收了人家的“土特产”,官员们也就对努尔哈赤兼并女真部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努尔哈赤兼并女真部族在他们看来不过就是想扩张扩张地盘,多招募几个小弟,对明朝还是很忠顺的。

虽说官面上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打仗的事情还得靠努尔哈赤自己。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3 20:57:26 +0800 CST  
在努尔哈赤攻打瓮郭落城的时候,努尔哈赤为了指挥方便站在了城池附近的房屋上指挥战斗。

古代信息传达不便,指挥官常常因为观察战局指挥战斗得找个制高点,别说是屋顶就是上山上树也是常事。

但问题是这座瓮郭落城里有一个叫做鄂尔果尼的守将。

此人的身份除了是守将外,还是女真各部公认的神射手,百发百中。

努尔哈赤往屋顶上一站,鄂尔果尼立看见后马从背囊中抽出一支羽箭,抽弓搭箭气沉丹田,把这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了发箭的手臂上。

只听“嗖”的一声,鄂尔果尼这支羽箭挟破空之势直奔努尔哈赤的脑门就去了。

不愧是女真各部公认的神射手,鄂尔果尼的这支箭不偏不倚正中努尔哈赤的脑袋。

如果按照常理推断,排除努尔哈赤同学练就过金钟罩铁布衫等外家硬气功外并达到大成境界之外,努尔哈赤是没有任何生还机率的。

但是努尔哈赤这一重要角色的戏码还没演完,七大恨萨尔浒宁远这些重要场景还都没有上演,怎么可能会死在这个无名的鄂尔果尼手中呢?

所以,这一箭虽然射中了努尔哈赤的脑袋,但是却没有要了努尔哈赤的命。

从科学的角度讲,鄂尔果尼的这支箭在射中努尔哈赤脑袋之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飞行,威力已经减小了很多,在射中努尔哈赤时可能只有很小的杀伤力;

从努尔哈赤个人角度讲,没有被爆头的主要原因还是归功于他的头盔,一顶没有被偷工减料做工合格品质不错的头盔。

虽然说这一箭没有要了努尔哈赤的性命,但是这一箭穿破了头盔,刺进了努尔哈赤的脑袋有一个手指宽的深度。

要是平常人面对这一情况早就惊慌失措掉头就跑了了,但努尔哈赤倒是条汉子,二话不说硬生生的把这支箭从脑门中拔了出来,扔到地上继续指挥战斗,好像就跟没发生这件事一样。

但是正当他拔箭的时候,另一支弓箭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了他的面前。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3 20:58:13 +0800 CST  
这支箭的主人叫做罗科。

虽然不是鄂尔果尼那样的神射手,但罗科的箭术应该也是很精湛的。

因为他这一箭也不偏不倚的命中了目标——努尔哈赤。

这支箭穿透了努尔哈赤脖颈处的盔甲,直接射中了努尔哈赤的脖颈。

依照前面的推理,这支箭也没有夺走努尔哈赤的性命。

在我们惊叹努尔哈赤万年不遇的运气时努尔哈赤又展现出了他身为男人的阳刚一面,努尔哈赤把刚刚从头上拔下来的羽箭往地上随手一扔,伸手就要拔脖颈处的这支箭。

但他不知道的事罗科射出的这支箭并不是一支普通的羽箭,而是一支经过特殊加工的箭,就像特种部队的匕首有放血槽来增加杀伤力一样,这支箭箭头下方有一个倒钩。

努尔哈赤把这支箭往出一拔,箭头和倒钩连带着努尔哈赤脖子上的血肉一起和努尔哈赤说了再见。

从两处伤口喷出的鲜血就如同一条涓涓溪流,沿着努尔哈赤的身体快速流淌到了努尔哈赤的脚下,瞬间就把努尔哈赤所站的位置染成了猩红一片。

看到这个情形罗科鄂尔果尼和他们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这还是人吗?

他们惊呆了,可是处于屋下的建州将士们却纷纷向前,想要把努尔哈赤快速从屋顶上抢救下来。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4 20:00:06 +0800 CST  
几名建州将士刚准备登上屋顶就听见努尔哈赤显得十分艰难的声音:

“你们都不要上来救我,敌人的“狙击手”还在,我自己慢慢的下来。”(尔勿来,恐为敌窥。我当徐下。)

于是努尔哈赤一手按着脖子上不断喷涌鲜血的伤口,一手拄着大刀,跟没事人一样从容走下屋顶。

刚刚走下屋顶,努尔哈赤终于坚持不住了,猛的一头晕倒在地上,伤口处血流如注,就像一个小型的喷泉,只不过喷出的是血水而已。

众人手忙脚乱的把努尔哈赤送往救治,努尔哈赤时而清醒时而昏厥,反反复复无数次,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急救才勉强保住了努尔哈赤的性命。

主帅身受重伤军队士气大减,这仗肯定是没法打了,建州女真这次是无功而返。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4 20:28:19 +0800 CST  
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努尔哈赤的伤势已经痊愈,建州女真的兵马也得到了休整,于是努尔哈赤带领建州女真卷土重来再次兵临瓮郭落城。

由于上次努尔哈赤的险些身死激起了建州将士们的愤怒,个个在攻城时都跟不要命似得往瓮郭落城上冲,一番猛攻就攻克了瓮郭落城。

攻占瓮郭落城之后建州女真一改往日先占领粮库等要地的习惯,他们自发的在搜寻两个人:

鄂尔果尼、罗科。

当士兵把狼狈的两人押到努尔哈赤面前的时候,愤怒的建州女真众将士一致要求杀掉这两个人(诸臣请诛之)。

但是努尔哈赤却拒绝了众人的一直请求,淡淡的说道:“两方面作战,目的就是为了赢得胜利。他们是为了他们的主人才射杀我。如今他们要是成为我的属下为我所用,不也会像射杀我我一样为我射杀敌人吗?这样勇敢的两个人如果死在正面的交锋我都会感到惋惜,怎么会因为二人曾射杀过我的原因而杀掉他们呢?(两敌交锋,志在取胜。彼为其主,乃射我。今为我用,不又为我射敌耶?如此勇敢之人,若临阵死于锋镝,犹将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杀之乎?)

努尔哈赤不仅赦免了两人的死罪,还予以两人牛录额真的官职。(八旗中最低级的军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队长,统帅三百士兵)

对于努尔哈赤的举动,史书记载“诸臣皆颂上大度”。

不少现代著作都同意清史对努尔哈赤这一行动的评价,都认为这件事体现了努尔哈赤的容人之量,是大度的体现,但在我看来却并非如此。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5 13:05:19 +0800 CST  
什么是大度?你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没说道歉,我微笑一下没跟你计较这叫大度。

但要是你拿着匕首捅了我一刀,我还不和你计较这显然不能被称为大度。

努尔哈赤因为大度而赦免了这两位差点置他于死地的人,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恐怕这样大度的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努尔哈赤没有杀掉二人以泄私恨只说明了一点:

忍耐。

他忍着对二人的强烈恨意而赦免二人,忍着差点置自己于死地的敌人活生生的在自己面前,只不过是为了人心,为了他更好更快的统一女真。

忍常人之不能忍,方能为常人之不能为。

就拿这一点来说,我自认为自己做不到,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也做不到。

但刚刚25岁的努尔哈赤却做到了。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5 20:24:09 +0800 CST  
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本部。(也就是建州三卫)

万历二十一年(1593)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混乱百年的建州女真重新成为了一个统一体。

在这十年中努尔哈赤所带领的军队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为代价,士兵伤亡多少不提就单单主帅努尔哈赤都好几次差一点命丧阵前。

所幸的是努尔哈赤的付出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但是有喜必有忧,建州女真这面欢庆统一的同时海西女真那面可就忧心忡忡了。

海西女真又称为扈伦四部,因为海西女真经历了百年混战部族之间相互兼并到现在就剩下了四个大部族:

叶赫、辉发、哈达、乌拉。

其实他们的担忧是随着努尔哈赤不断统一建州女真诸部进程开始的:

作为势力最强的叶赫部在万历十六年也就是努尔哈赤刚刚统一建州三卫那一年与努尔哈赤结亲,叶赫首领纳林布禄把自己14岁的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此女日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一子就是努尔哈赤的接班人清太宗皇太极。

本来纳林布禄把自己妹妹嫁给努尔哈赤是为了约束努尔哈赤的扩张势头,但是过了几年纳林布禄发现努尔哈赤这位妹夫野心太大了,如果不加以制止闹不好哪天就统一到自己头上来了。

他敏锐的直觉告诉他如果坐等努尔哈赤势力庞大了自己是不会讨到好果子吃的。

既然联姻手段宣告失败了,纳林布禄也就直接跟努尔哈赤摊牌了:

额尔敏、扎库木两地你自己留一块,剩下那块给我们叶赫。

努尔哈赤当然不会同意这一请求,这不是抢劫吗?这两块土地是自己带兵流血流汗才打下来的,是以牺牲无数将士为代价才换取的,凭大舅子你两句话说给你就给你了?

再说了这又不是一头牛一头羊给你也没多大点事,这是两块土地怎么能随随便便就白给你叶赫呢?

但是此时的努尔哈赤深知现在的自己还不能和叶赫翻脸,于是婉拒了纳林布禄的要求。

纳林布禄不甘心失败,在吸取经验教训后他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还是自己的表态不够坚决,施压不够强硬。

于是乎叶赫联合另外三个部族一齐派出使者到了努尔哈赤当时的老巢费阿拉城。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5 20:45:49 +0800 CST  
声音的来源是努尔哈赤。

众人扭头一看只见努尔哈赤已经不知什么时候站了起来,面呈猪肝色,右手把自己的佩刀也握紧了,眼前的桌子刚刚被一刀砍翻,酒水菜肴洒满一地。

“我叶赫的几位大小舅子,什么时候自己亲自奔赴战场和敌人马首相交盔甲被刀剑劈刺损伤经历一场大战!”(尔叶赫诸舅,何尝亲临阵前,马首相交,破胄裂甲,经一大战耶!)

“以前哈达部内乱(哈达以前是海西女真第一,王台时期)你们叶赫捡便宜才偷袭成功。用不光明的手段战胜哈达就以为战胜我们建州也一样的简单?”

如果努尔哈赤仅说这几句倒也无关痛痒,发发牢骚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努尔哈赤后面的几句话:

“以前我爷爷和老爹被明军误杀,我敢去上访敢去找明朝讨个公道;可是你纳林布禄的老爹和叔叔被明军所杀,身为后人的你连为两人收尸的胆量都没有,就会在这里跟我吹牛,你叶赫有什么资格!”(汝父见杀于明,曾未收得其骸骨。徒肆大言于我,何为也?)

这段话充分运用了语文中常见的对比手法,用努尔哈赤对待明军和纳林布禄对待明军的态度,衬托出了纳林布禄对明朝的卑躬屈膝和对同族的趾高气扬。(话说纳林布禄的父亲叔叔死的主要原因就是模仿王杲)

纳林布禄这个人你说他小时候尿床功课不好这些他都可以容忍,但惟独有关父亲叔父被明军所杀这件事是一字不能提及。

既是他的死穴,也是他的逆鳞,凡是提及这件事的人都被纳林布禄用百般刑罚折磨死了。

努尔哈赤不仅在酒宴上说了,还派出使者到纳林布禄面前当面说。

正所谓“当着矮人不说短话”,努尔哈赤这一行为严重刺激了纳林布禄的“幼小”心灵,不仅是不留一点面子,更是等于要纳林布禄的命。

努尔哈赤!我让你在我面前下跪求饶然后我会用最残酷的刑罚把你折磨致死,做不到这些我就不叫纳林布禄!

随着纳林布禄这句话整个叶赫开始了全体动员,刀枪出库粮草齐备,士兵们也开始战争准备。

除了自己内部做准备之外纳林布禄还广邀帮手,凡是对努尔哈赤统一建州眼红不满的都受到了联盟的要求。

努尔哈赤36年中一统女真的最大战役即将开始。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6 20:55:48 +0800 CST  
努尔哈赤在叶赫整军备战的这段日子里也没闲的,自打送走四部使者后努尔哈赤敏锐的直觉便告诉了他:

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必会与叶赫有一大战。

于是乎建州女真也开始了战争总动员,但是他们的战争动员与叶赫相比又有所不同:

叶赫是动员进攻,是准备开打;建州是动员防御,准备挨打。

这也是无奈,谁让你建州势不如人呢?

但饶是久历战阵的老将努尔哈赤也没有料到这一点:

叶赫不是一个部族在战斗。

纳林布禄虽然愤怒,但还不傻,努尔哈赤既然能在十年间统一好似一团乱麻的建州女真,说他没本事那是胡侃。

面对这样的敌人,就得“众人拾材火焰高”,多找几个帮手总归是有益无害的。

既然单挑有风险,那咱们就来群殴!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7 19:06:46 +0800 CST  
万历二十一年(1593)9月,叶赫联合海西另外三部族:辉发、哈达、乌拉,和对努尔哈赤一统建州女真不满的朱舍里、讷殷两部,外加来自蒙古的“外援”——科尔沁、锡伯、卦勒察3部,共九大部族将士三万余人,兵分三路浩浩荡荡的向建州境内开进。

但是此时的努尔哈赤并不知道他所面临的将是数倍于己的九部联军,而非他所预料的仅叶赫部。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一场不了解敌人情况而冒然进行的战争肯定是败多胜少。

故事如果按照这个剧本继续下去的话,建州女真怕是凶多吉少。

但是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

一名叶赫士兵逃到了建州女真这面,向努尔哈赤等建州将领述说了一切。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对听到这一消息后建州将士们的神情做出了如下的记载:

我军将士吓得脸色发白。(我军闻之色变)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九部联军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自己处于绝对的劣势,换谁也会害怕。

建州将士们感到了恐惧,但是作为最高统帅的努尔哈赤仍旧是谈笑自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

镇定自若胸有成足?

不。我相信此时努尔哈赤镇定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不安的心;在拿水杯的时候手也会有旁人无法察觉的微微颤抖。

但是这一切只有努尔哈赤自己知道。

在面临危机时所有人都会感到紧张不安,都会感到恐惧害怕,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没什么好尴尬的。

但是真正的勇者例外:

虽不安仍镇定,哪怕这镇定只是装出来的。

当陈友谅的大军兵临城下,朱元璋仍旧谈笑风声;当得知九部联军三万雄兵即将来攻,努尔哈赤仍旧谈吐自若。

泰山崩于前而安定自若,何况是区区三万乌合之众呢?

因为镇定,所以成功。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7 19:45:28 +0800 CST  
“你们不用担忧!”

努尔哈赤洪亮的声音在会议室内响起。

建州将士们听后稍稍有些安静,但是在他们的脸上依旧布满了忧虑和畏惧。

敌方三万大军即将开来,出于劣势的己方怎么能不担忧畏惧?

但是努尔哈赤接下来的一番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我们要打赢这场仗只有依托险隘的地势引诱敌人前来才有可能,如果敌人前来进攻,我们就给他迎头痛击。他们人多势众,但士兵都分属不同的部族,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各部族肯定都互相观望不前,没人愿意率先进攻的。”(彼部长甚多,兵皆乌合,势将观望不前。)

“士兵不前进,首领肯定会起模范带头作用到前面督战。我军以逸待劳,或是击伤或是俘虏几名首领,他们便会不战而自溃。”

“我兵虽少,奋力一战,固可必胜耳!”

建州将士们听完努尔哈赤这一番分析无不精神大振,一扫先前的担忧恐惧。

让坏事朝着好的态势发展,这就是成功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8 11:42:35 +0800 CST  
建州将士们听完努尔哈赤的分析后个个是磨拳搽掌自信满满的离开了会议室,在他们看来他们已经是胜券在握,努尔哈赤却眉头紧邹的摊开了地图:

虽然他刚刚的分析合情合理讲的也是慷慨激昂,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

再好的计划若是无法实现也与废纸无异。

努尔哈赤扫了一眼地图,一个熟悉的地名仿佛有千万重磁力般深深吸引住了他的视线:

这个地方符合努尔哈赤的一切要求,山的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地势居高临下,要是在这里打仗人多反而是累赘。

而且对于这个地方他万分熟悉:

古勒山,努尔哈赤祖、父惨死的地方。

“决战,就于此地!”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8 19:19:42 +0800 CST  
九部联军和建州军队在古勒山下相遇了,紧张的气氛预示着大战一触即发。

但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这场女真部族的万人金戈铁马冲锋对垒的宏伟场景:

因为这场战争结束的实在是太快了。

建州方面派出了作为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率领百名骑兵前往九部联军处挑衅。

往好听的说这叫挑衅,实际上就是一帮子老爷们扯开嗓子骂脏话,有多难听就骂多难听,为的就是激怒敌人引诱敌人。

在前面督战的叶赫首领布寨(纳林布禄他哥)本来是在帐篷里坐的喝酒呢,一听建州将士的怒骂是勃然大怒,提马就带领叶赫军士朝额亦都冲去。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真的一点不假。

布寨求胜心切,一马当先,马鞭子抽在身上就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马跑得都快赶上火箭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闹不好还烫了舌头;同样心急大不了胜利仗,闹不好还会送了命。

布寨这位仁兄运气可能差点,马蹄被地上的木桩子绊了一下,直接来了个人仰马翻,360度自由落马。

要放正常情况下四周的保镖们肯定会蜂拥而上立马把这位爷搀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问安的,但是如今由于布寨求胜心切,以至于把自己身后的将士们落了个十万八千里。

离你九部联军远但距离努尔哈赤的建州军队可真不远。

建州军队中一名叫做吴谈的小兵说时迟那时快迈开大步蹭蹭蹭三步并作两步以博尔特冲刺百米的速度飞身来到布寨身前,还没等待布寨反应过来呢手起刀落就把布寨咔嚓掉了。

“布寨已死,同志们冲呀!”

建州将士们一边大喊着电视剧中常见的口号一边冲向九部联军。

远处的叶赫将士们一看当家的死于非命,难过的是痛哭流涕撕心裂肺,但其他八部可就不一样:

叶赫当家的刚上去嘎嘣就死了,这建州的战斗力也太惊人了吧!

哥哥兄弟们,跑吧!别管这些了!保命要紧!

于是乎树倒猢狲撒,九部联军就像被烧了巢穴的蜜蜂一样嗡嗡乱窜,建州兵在后面兜着屁股打,趁势掩杀,建州大胜,九部落得个惨淡收场。

古勒山一战九部联军的大败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奠定了基础,从此建州军威大振,威慑女真诸部。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8 20:18:29 +0800 CST  
努尔哈赤率领的建州女真在古勒山一战中大败九部联军,虽然没有使海西四部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但是这标志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和女真势力中心由海西向建州的过渡。

从此之后努尔哈赤便开始了对海西四部的征服。

武力虽然是征服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代单纯依靠武力是根本无法统治征服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

孟子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努尔哈赤文化水平不高,这个《孟子》肯定是没有读过的,但是早些时候在抚顺做小本生意的努尔哈赤有一个习惯:

有事没事听评书。

别的评书不听,唯独爱听《三国演义》。

知识在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别看是听评书照样能学到知识:

起码学到了一点:以人为本。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表面上你必须得这样做,开国皇帝都得这样。

于是乎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贯彻了一个基本原则:

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

投降我我无论满汉一律好加对待,反抗我挑衅我我才出兵攻打。

但是在这三十六年中努尔哈赤也并不是一股脑只是统一建州,武力征服什么的,他还得搞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甚至生态文明建设。

做个比喻,大明就像学霸,虽然整日止步不前不求进取不思上进的,但是人家基础好底子牢,每天不学习也能浪费的起挥霍的起;反观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就像差等生,说难听就是学渣,但是却是个想要上进想要逆袭想要当学霸的学渣。

学渣想要进步就得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狂补基础,得付出比常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努力才可能实现目标才可能上进。

但是学渣努尔哈赤的逆袭有一个前提:不能让学霸察觉。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事物拱手让给别人,更别说是这泱泱天下万里河山了。

职场一句话说得好:

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努尔哈赤:

要么忍,要么狠,唯独这最后一个有所不同。

不是滚,而是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努尔哈赤学会了忍,也把忍这一招使用的淋漓尽致。

但是他的忍是为了日后的狠。

先忍而后狠,这就是努尔哈赤对待明朝的方式。
楼主 新木椅子  发布于 2013-12-09 21:01:20 +0800 CST  

楼主:新木椅子

字数:445632

发表时间:2013-08-2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0 08:39:50 +0800 CST

评论数:14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