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很快,泉陵侯刘庆这个汉室宗亲拍安汉公的马屁,说安汉公应像周公一样“行天子事”,群臣纷纷点赞——虽说安汉公实际上已经行天子事了,但这可是要从法律上确定这一点。要知道,之前平帝虽然无法接触朝政,但每逢祭天地之类的国家大典,主持者还是平帝!而现在这件事如果落实,那么以后主持者可就是安汉公了!

国家祭祀虽然对朝政无关紧要,但却是象征意义十足,现在平帝连这最后的权力都要被剥夺,其反应可想而知。因此,他很可能有了什么动作。而这些动作也刺激到了安汉公,于是他决定,放弃plan A,改用plan B!当年冬十二月,借着腊日进献椒酒之机,安汉公在酒中下毒。很快,喝下酒的平帝就不好了。

这毒下得比较刁钻,从外表来看,平帝似乎是得了急病,于是安汉公就弄了一个策,上面写着求上天保佑平帝,若上天定要收一个人,愿以己身代替平帝云云。之后安汉公将策书藏于金滕之中,置于前殿,并嘱咐参与此事的诸公不要泄露。

¬——这其实还是在cos周公。原来周成王也曾得病,周公就做了个策,说是愿以身代,然后剪下自己的指甲和头发置于金匮中,也不让人告诉周成王。后来周成王亲政后,有人说周公要造反,周公惶惶不安;此时又“有人”将金匮之事告知周成王,周成王找出了金匮,才明白周公是个忠臣。

这故事乍看挺温馨,但细细想来,却是惊心动魄。然而不管怎么说,周成王是真病,周公愿以身代也是真心的——不管他的这种举动出于什么目的,但在周初大家还非常迷信鬼神,在当时人看来,这么向神灵祈祷,神灵是真有可能回应的!也就是说周公可是真的抱了替周成王去死的觉悟的!

而在千年之后,鬼神虽说还不至于被视为泥胎木偶,但也不像以前那样神通广大了。再说平帝的“病”是怎么来的,你安汉公不是最清楚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15 20:22:39 +0800 CST  
当月丙午,平帝还是驾崩了,年仅十五岁,在位五年——而安汉公也并没有当成替死鬼。平帝这个倒霉孩子,还是too young,沉不住气,那点小心思轻易就被老司机安汉公看穿,结果年纪轻轻就呜呼哀哉!

当然,安汉公不惜使自己女儿成为弃子,也要放弃原计划,除了平帝可能的小动作,也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等不急了——他此时已经五十多了,这在当时可是个危险的年龄,第二天就病死了都丝毫不意外。

到此为止,元帝刘奭的子嗣已经死光光,那么按照继承法,得上推一世,在宣帝刘询的后代中寻找继承者。宣帝也是几十年前的人了,其子孙也基本都不在了,但他的曾孙辈活着的有不少,至少有五个王、四十八个列侯。

但是,这些人大多都成年或者快成年了,要是扶这些人上位,安汉公怎么再“周公”下去?于是他就说这些人都是平帝的兄弟行的,“兄弟不得相为后”(虽然平帝也是前任哀帝刘欣的弟弟),就把宣帝的玄孙们都薅到了京城,从他们中选——这些人当然都是小屁孩了,有的甚至还在襁褓中。

皇帝还没选出来,此时却爆出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来——前辉光谢嚣报告,武功长孟通掘水井,发现一块白石,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其上有丹书文字,其文曰: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石破天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16 20:26:31 +0800 CST  
二百六十六、假皇帝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石文一出,安汉公王莽的野心便昭然若揭了。安汉公命群臣将此事禀报给太皇太后王政君,王政君听后愕然——她的第一反应是:“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开什么玩笑,这刘家的天下坐得好好的,怎么莫名其妙就变成你王莽的了?这定是某些拍马屁的人拍得太用力了!

——这就是作为刘家媳妇的王政君,对此事最开始的看法。

但太保王舜的一席话,却粉碎了王政君的幻想。他说道:“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再者,王莽只是因为皇帝年幼,所以想称摄政,名正言顺,才好镇服天下。”王政君看着王舜,以及王舜身后的群臣,一时无语。她此时才发现,侄子早已不是那个自己以为的侄子了,朝廷也早已不是那个自己以为的朝廷了。然而又能怪谁呢?不正是自己的放纵,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吗?

王政君终于感到了后悔,从情感上来说,她毕竟对夫家还是有感情的;从理智上来说,她也觉得此举是拿整个王家、乃至整个国家去陪安汉公去赌,成了,也只是成就安汉公一人,她王政君甚至整个王家的收益都有限,要是败了,那可就不仅死无葬身之地,并且要遗臭万年了!

因此她内心里还是想阻止的,但正如王舜所说,由于她之前毫无顾忌地放权,此时她纵想阻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也只好认了。但她还是小小地抗争了一下。很快,王舜等“令”王政君就此事下诏表态。于是王政君下诏说:“朝廷准备在孝宣皇帝的玄孙中挑选下任皇帝,但玄孙们都尚在襁褓,若无至德君子辅之,国家孰安!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世同符,今又有丹石之符。朕(王政君自称)深思之,石文云‘为皇帝’者,乃是‘摄行皇帝之事’之意。因此可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代天子行事。”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17 20:20:12 +0800 CST  
假皇帝终于迈出了质变的一步,然而搞笑的是,此时并没有一个“真皇帝”!从理论上来说,假皇帝是代真皇帝摄政的,然而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假皇帝这事上,真皇帝这正主却迟迟没有选出来。如今假皇帝之事尘埃落定,大家终于又想起来还有真皇帝没选了。于是在三月,就胡乱立了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为皇——

太子。

是的,你没看错,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

假皇帝为了扫清将来的障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另外这位刘婴,时年二岁(一周岁),名副其实是个“婴儿”,号为“孺子”——这又是在cos周公,因为他当年就是这么称呼周成王的。

假皇帝如此摆布刘家,那刘家人就没一个吭声的?倒也不然。夏四月,安众侯刘崇对其相张绍说,王莽必危刘氏,而无人敢应,此宗室之耻——那就让我来当这个出头的!于是张绍率众攻宛,然而他们只有百余人,无悬念地兵败了。

张绍之弟张竦与刘崇族父刘嘉向朝廷自首,被假皇帝赦免。不仅如此,张竦还撺掇刘嘉上书,盛赞假皇帝之“德”,历数刘崇之“罪”,表示自己一家愿亲自动手,捣毁刘崇之居所,放水淹之(所谓“猪崇宫室”),以为宗室之表率!假皇帝大悦,封刘嘉为率礼侯,张竦为淑德侯,长安人因此传出口号:“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后来假皇帝果然“猪”了刘崇的居所——当然,也不劳刘嘉、张竦亲自上场,这两位真真是只动了动嘴皮子,就靠出卖亲人、主君,捞到了爵位。

——这才是宗室之耻!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19 20:25:21 +0800 CST  
二百六十七、翟义之乱

王莽刚当上假皇帝,就有人给他送来一份“大礼”——还记得之前被忽悠成了“西海郡”的羌人吗?现在他们可算是反应过来了,遂于居摄元年反攻西海郡,西海太守程永仓惶而逃。虽说假皇帝派护羌校尉窦况出击,与居摄二年春击破西羌,但有这样的开局,实在令人尴尬。

当年夏五月,假皇帝颁布了上台后的第一项政令——改革币制。他推出了三种“大钱”:错刀,币值五千钱;契刀,币值五百;大钱,一直五十——眼熟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不就是武帝刘彻“白鹿”“白金”币的套路吗?其实不论是白鹿白金,还是一刀平五千,本质上和现代纸币是一回事,是一种信用货币——说白了就是借条,债务人是政府的借条!这么看起来,假皇帝的这项改革还比较超前,提前两千年就进入了“纸币”时代?

然而问题是,“纸币”想要用好,前提是“信用”——我拿着面值五千的一沓纸(在假皇帝这个时代就是一块小小的错刀),就应该真能换来价值五千的商品,即使这沓纸本身只值五块钱!而不论武帝时代,还是假皇帝时代,这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就不是加强商业流通什么的,而是敛财!那老百姓也不傻,不敢怼朝廷,那咱还可以盗铸啊!

于是很快,市面上假币横行,物价飞涨,市场——乱了!

他还下令列侯以下不得藏有黄金,都得上交朝廷,朝廷给换钱。

当然,换钱什么的,最后也只是说说而已。

那假皇帝为什么闲得没事干要学武帝?

自然是因为没钱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0 20:11:07 +0800 CST  
准确的说,是朝廷没钱了。

而这,可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年,甚至形成了一个“王朝周期律”的大问题。假皇帝之所以能拱掉刘家,之所以要搞改革,以及后面发生的种种乱象,其实根源都在于此。这一点在后面会细细道来,这里就先存个扣子。

当然,不论是西海郡,还是币制,都可以看出假皇帝此人一个致命的问题——不切实际。他总觉得发布几条命令,事似乎就成了……

假皇帝刚刚搞改革,就出了这一堆幺蛾子,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之前不是有宗室发动政变吗?当时这“大钱五十”尚未出台,民间对朝廷还没有多大恶感,结果无人响应,政变瞬间就败了。

但到了这个时点,形势发生了变化。故丞相翟方进之子东郡太守翟义,与其外甥陈丰谋划,说新都侯如此做作,显然是要谋朝篡位;吾乃宰相之子,父子受汉室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举兵西向!陈丰时年十八,武艺高强,当即表示要跟随舅舅。翟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之弟武平侯刘璜结谋,于秋九月郡里例行检阅部队之时,趁机干掉朝廷一派的官员,夺取兵权,以此起事!

之所以选这个时机下手,一个是因为这个场合基本郡里所有的官员都聚在一块了,可以一网打尽;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此时士兵们手里都是有武器的——平时大多数武器都放在武库,这也是为了防止士卒作乱,所以除了真的要打仗,也只有阅兵的时候才能拿出来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1 20:52:23 +0800 CST  
翟义按此计划行事,果然顺利夺取了郡里的兵权,拉起一支队伍。刘信之子刘匡时为东平王,也拉来了东平国的部队。翟义们推刘信为天子,翟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发出檄文,说“莽鸩杀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郡国皆震。上回安众侯刘崇只拉出百余人的队伍,但这次翟义的部队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更关键的是立了一个新天子出来!

这下事情大条了!

假皇帝也知道此事难以善了,急得连饭也吃不下。太皇太后王政君听说后,就说“人心不相远”,我看王莽这回肯定也要慌。但慌归慌,事还是要办,假皇帝只好派出他的七个亲党——内中就有之前平羌的中郎将震羌侯窦况——去对付翟义军。

假皇帝可能预感到了什么,没让他们带走长安的部队,而是用他们换掉关东部队的将官,统帅关东的甲兵去平叛——假皇帝已经不信任关东的官们了。

事实证明,假皇帝的这着算是走对了。

因为屋漏偏逢连夜雨,三辅——也就是京师长安附近——之人听说翟义起事,自茂陵以西至汧二十三县,都纷纷起来闹事。槐里人赵明、霍鸿等自称将军,攻杀地方官,谋划说京师精兵都打东边去了,内中必然空虚!于是他们也拉出十余万人的队伍,直扑京师,以至于“火见未央宫前殿”!

形势如此危急,假皇帝莫非要跪?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2 20:22:57 +0800 CST  
二百六十八、威德日盛

假皇帝王莽刚刚打发部队出关对付造反的东郡太守翟义,京师周边就也反了,而且造反者也有十余万人的队伍,声势不小,乃至晚上在未央宫前殿都能看到叛军的营火。

幸亏假皇帝当初留了个心眼,并没有把京师的精锐全派出去——但他也确实把几个会打仗的官都派出去了,所以现在只能把一些没什么经验的官拉出来赶鸭子上架。而他的三个心腹,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亲自带兵驻扎城外;王舜和甄丰则昼夜巡视皇宫。这三人都是假皇帝心腹中的心腹,都得亲自上阵,可见他此时确实无将可用了。

这种形势下,也由不得假皇帝心里不虚。他整天抱着太子孺子刘婴去拜郊庙,又一再在群臣面前表示,当年周公摄政,也发生过“三监之乱”;像周公那样的大圣人都会遭人猜忌,何况是我呢!群臣也晓得这是老大发牢骚,也只好安慰他:“不遭此变,不章圣德。”

——仿佛有人叛乱了才说明假皇帝是圣人似的……

另外解释一下“三监之乱”。周武王灭商后,令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在旧商都朝歌统领商朝遗民,而将自己的三个兄弟安排在朝歌周边监视,号为“三监”。周公摄政后,这三个人寻思周公是想篡位,反而联合起监视对象武庚禄父发动叛乱。当时周朝刚刚成立,周成王是个小毛孩,朝中很多人对摄政的周公也有疑问;而那叛乱的四家几乎有周家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内中还有前朝遗民,形势可比如今的假皇帝凶险多了。

当然,最后周公还是把他们给灭了。

或许是这样,假皇帝也对平乱产生了信心。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3 20:02:09 +0800 CST  
所以他在居摄二年冬十月甲子,仿照《周书》作了一篇古色古香的《大诰》,表示自己将来一定会归政于孺子,并派大夫桓谭布告天下。

这是要把周公cos到底啊!

话说派出去的诸将果然都是会打仗的,在陈留之菑与翟义会战,破之,阵斩武平侯刘璜。随后趁胜追击,于圉城包围逃至此处的翟义。十二月,城破,翟义与皇帝刘信单身逃亡。不久后,翟义在固始被捕,于陈处决,刘信则不知所踪。

另一方面,三辅叛军当初听说假皇帝派出一大波人,就以为京师里没兵了,所以呼啦啦跑来打长安,哪知假皇帝其实没派出多少人。虽说长安此时没多少晓事的大将,但毕竟兵力充足,守城还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叛军毫无悬念地被挡了下来。而派出去的王邑等搞定翟义后,于居摄三年春回师,与留守长安的王级等合兵,二月,剿灭叛军。历时半年的翟义之乱,以假皇帝大获全胜而告终。

战后,假皇帝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而且趁机把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制又翻了出来。而对反贼,翟方进的祖坟被刨了,挫骨扬灰;翟家被夷三族,埋尸体的坑上种满荆棘。又聚集叛党的尸体,在濮阳等五城的道路旁筑成“京观”,旁边标识曰“反虏逆贼鲸鲵”,以儆效尤。

结合之前的“猪崇宫室”,假皇帝对这种行为艺术,还是颇富想象力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4 20:24:39 +0800 CST  
二百六十九、新莽王朝

翟义之乱后,世人都知道假皇帝王莽是要做“真”皇帝了,那自然会有一波推波助澜、摇旗呐喊的啦!上次他成为假皇帝是因为一块石头上的符文,搞这玩意成本又不高,那这群人自然要走这个套路啦!

居摄三年,广饶侯刘京上书(又是汉室宗亲!),说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晚上做了个梦,梦到一个神人找到他,对他说自己是“天公使”,天公派来通知他辛当,说“摄皇帝当为真”;你辛当要是不信,此亭中会有一口新井,你看了就知道了。辛当早上起来就巡了一圈,果然发现不知怎么冒出来一口井,深达百尺。

这辛亭长还挺有想象力的,愣是从一口井生发出前面那一大套——反正井是真的,至于我的梦是不是真的,你管得着吗!

但他这个,还是差了一层——你怎么把一口井带到长安给大家看?下面的两个就实在多了:车骑将军千人扈云说巴郡发掘出一头石牛,太保属臧鸿说扶风之雍掉下块陨石,上面有文字。然后两人都屁颠屁颠把石头运到了京城。

这就比辛当直观多了。

冬十一月,石牛、石文运到了未央宫前殿,假皇帝率太保安阳侯王舜等前去观摩,突然大风骤起,灰尘漫天;须臾风停,只见石前多出一块铜符,上书“天告帝符,献者封侯”。

——以上这些乱七八糟的,其实都出自假皇帝本月甲子给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奏书中。王政君没想到,上回的假皇帝符文就够假的了,没想到这帮人真能搞出更扯的,一时瞠目结舌。但她也晓得已无力阻拦,所以这次连反对的声音都没发出,也只能由他去吧!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6 20:08:54 +0800 CST  
然后假皇帝对她说,这些显然是上天的旨意,臣王莽可不敢不接!所以臣请太皇太后恩准,共事神祇宗庙,以后在太皇太后、孝平皇后面前还自称“假皇帝”,在天下臣民面前去“摄”字,但称“皇帝”;改元“始初”;一天的计时由一百刻改为一百二十刻。臣如此只是如周公故事,孺子成年后,必“复子明辟”!

王政君已经破罐子破摔了,你说是啥就是啥吧!

“假皇帝”成功转职为“皇帝”!

当然,此时名义上还是汉朝的皇帝。

话说现在有人调侃王莽是个“穿越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把一天的计时从一百刻改为了一百二十刻,强行把十进制改成了十二进制,而且只改了时间的单位制,其它照旧,就和现在一样,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其实,这也不过是为了强行往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上靠罢了。

王莽此举还是有人反抗的。期门郎张充等六人密谋劫持王莽,立楚王为天子。

然后很快败露、被诛。

也就这样了。

安汉公到假皇帝再到汉皇帝,都是靠的“符命”。而且我们看到,献上符命的都是一些小官,其投机心理一目了然——这自然会吸引更多投机分子。梓潼人哀章当时游学长安,整日游手好闲。他见王莽居摄,也想借此讨个富贵,便自制了一个铜匣,里面放上两枚检,一个上面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一个写“赤帝玺邦传予黄帝金策书”——“邦”自然指高帝刘邦。这“金策书”上无非是说高帝要把汉家天下禅让给王莽,同时他还为了更大范围的拍马屁,把当时八个重臣的名字也写到了上面。当然,哀章也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想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但他又怕这样显得太赤裸裸,就杜撰了王兴、王盛两个名字,把自己的名字放到最后——他意思就是这十一人将成为王莽的辅佐大臣。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7 20:06:31 +0800 CST  
石牛、石文一出,哀章确定了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穿上黄衣服,把金匮交给了高庙的仆射。王莽得报后,明白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在当月戊辰,王莽拜受金匮禅让,随后宣布,予以“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太皇太后之末属”,受皇天上帝之符契、图文、金匮策书,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禅让传国,即日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服色、旗帜皆尚黄。

于是,大汉这个“威加海内”的强悍王朝,居然就这样不声不响地亡了……

从现在开始,就变成“新朝”了。

最后这里解释一下王莽给自己找的那堆祖宗,以及“服色尚黄”是怎么回事。汉初流行“五德终始说”,因为秦朝明确说自己是“水德”,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土克水,武帝刘彻最后定大汉为“土德”,服色尚黄。

但到了西汉末,情况发生了变化,学术界都说王朝继承不应该是“相克”,而是“相生”——这才叫“受命于天”嘛!同时秦朝命太短,又“残暴”,就被学界开除了“德”国国籍,大汉接续的是周朝的“木德”,木生火,所以应该是“火德”,服色尚赤。

于是开国的高帝,也就变成“赤帝”了。

虽然高帝本人钦定的是,大汉是“水德”……

所以之前才说,高帝其实是个“秦粉”。

那么按照新五德说,继承汉朝火德的新朝,自然该是土德啦,火生土嘛!

好嘛,刚穿了几年红袍子,又换上黄马甲了。

而新帝王莽又不是马上得来的天下,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个“爹”。哪个“爹”最好使?当然是“土”元素的象征,中央“黄帝”啦!

那怎么和黄帝扯上关系呢?前面说过,这王家,其实有不少是出自战国齐国的田家。田家开枝散叶太多,而且进入汉朝后,这个标榜着“前朝王族”的姓实在太扎眼,于是不少人纷纷改姓。一部分出自齐国王族的,就改为王氏。

而齐国田氏的先祖,乃是齐桓公时跑到齐国政治避难的陈国公子完。

而陈国,又是周王封的,奉祀虞舜的国家——也就是说周朝认证,陈家是五帝中舜帝的直系后代。

再按照《史记》中《五帝本纪》的说法,黄帝之后的四帝,全都是黄帝的后代,当然也包括虞舜。

这不就扯上关系了吗!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8 20:25:02 +0800 CST  
二百七十、传国玉玺

新帝王莽代汉自立,排在他日程表第一位的,就是取得传国玺。这传国玺可是大有来头,乃是当年秦始皇称帝后,采蓝田玉制成,上面镌刻秦丞相李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秦王子婴向高帝刘邦投降时,交上去的就是此玉玺。这可是天下第一个皇帝的第一块玉玺,高帝视若珍宝,此玺之后就被称为“传国玺”,以示大汉乃是受命于天,传承自前朝。

这块玺,汉家天子平常是不用的,而是用另外六块玉玺——三枚“皇帝之玺”、三枚“天子之玺”;而传国玺,则是天命、皇权的象征。

理论上来说,传国玺应由历代皇帝亲自保管,但此前只有一个太子孺子刘婴,而且连话都说不清楚,所以在平帝刘衎死后,一直放在太皇太后王政君那里。王莽是最重视名头的,那么要显示自己也是“受命于天”,当然也要把传国玺拿到手里。

但从假皇帝时期开始,王政君已经显露出了不配合的态度,王莽也担心自己直接去要,万一老太太犯倔,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便先派太保安阳侯王舜去劝说。因为这王舜素来谨敕,王政君对他态度向来不错,所以王莽才让他去办这个差事。

王舜见到王政君,还没说几句,王政君就猜到是来讨传国玺的,怒骂道:“尔等父子兄弟,蒙汉家栽培,才能富贵累世;受人临终托付,你们不说报恩吧,反而趁此篡了恩人的国家。人而如此,猪狗不如!再说你自己给自己封了个新皇帝,那你自己去做玉玺去,干嘛指着这亡国之玺不放?我是汉家的老寡妇,旦暮且死,我还指望把这玺带到棺材里呢,不给!”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29 19:57:41 +0800 CST  
说着说着,老太太就哭了起来——这架势,分明是寡妇面对娘家人来谋夺家产,无可奈何,只能哭诉,旁边的侍从们也不由得潸然泪下。王舜也被触动,跪在地上半天说不出话,最后仰起头对王政君说:“臣等无话可说。然王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您真的能不给吗?”王政君一听,这话头不对,看来王莽真干得出逼宫这样的事来!也是,王莽连儿子都能杀,何况一个姑妈呢?

于是王政君最后也只好拿出传国玺,直接摔到王舜面前,骂道:“拿去!我坐看你们兄弟族灭!” 因为王政君这一掷,传说这传国玺被摔坏了一角,后来王莽拿黄金补上。因此在《三国演义》里,才有孙坚靠此辨别传国玺真假的故事。

而这块传国玺,当真是“传国”玺,之后又流传了九百多年,直到在后唐的一场大火中,才消失不见。

王莽得玺后大喜,又想让王政君改掉汉家旧好,就先授意一个远亲王谏,上书说太皇太后之尊号当随汉而废,以奉天命。王莽拿去给王政君看,王政君说很对,就这样,我就应该被一撸到底!——这显然是在表达不满。王莽可是“圣人”,圣人怎么能不孝顺呢?所以他本来并不是要把姑妈“一撸到底”,而是改成个“新太后”什么的。

而此时又有个冠军张永献上铜璧符文,上书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这就揣摩对了上意,从此王政君就成了这个“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张永也被封为贡符子,而拍马屁拍到铁板上的王谏则被王莽给毒死了……

可见拍马屁也是有风险的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30 20:18:11 +0800 CST  
到此,王莽就名正言顺的改朝换代了!可以发现,这位新皇帝开创了一种改朝换代的新模式——权臣篡位!令人称奇的是,这次改朝换代,可谓出奇的顺利,只发生了三次叛乱,而其中真正有威胁的也就只有翟义之乱,王莽篡位简直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这让其他经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才赢得天下的开国之君情何以堪啊!

凭什么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千古难题——王朝周期律。宣帝刘询中后期,大汉达到了统治的巅峰。但在这繁华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个大危机——土地兼并。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兼并是不可避免的。被兼并而失掉土地的农民有什么选择呢?要么就去当佃户,依附地主,跪着挣钱。

要是不想跪着怎么办?

那就只有山里喽!

不管跪着还是站着,这些人都不会向国家交田税了。佃户们改向地主交租,而山大王们不光不交钱,还要抢钱,国家逮他们也要花钱。至于地主呢?势力大的地主能够有一百种办法逃税。国家收上来的钱越来越少,当然越来越难运行下去,到最后迟早爆炸,大家一起玩完。然后经过战乱,人口锐减,出现大量闲田,剩下的人都成为自耕农,新政权在此基础上建立,然后进入一个新的轮回。

这也就是困扰后世两千多年的衰亡周期律,可是个大题目。更何况,此时的汉朝,可是在历史上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任,则落到了宣帝之后的皇帝头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5-31 20:09:23 +0800 CST  
然而,之后的皇帝,却一个比一个让人失望。元帝刘奭想用儒家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遂重用儒臣,但遭到世家力量——也就是大地主们的反扑,最后靠重用宦官来压制世家豪强。但宦官只是皇帝家奴,不可能靠他们搞改革。后来的成帝刘骜倒是不用宦官了,却改用外戚,效果也没好到哪里去。再之后的哀帝刘欣,更是不知所云,居然重用一个面首。

这三个皇帝,其实都隐隐感觉到了那个大危机,但这三人既没有才能,也缺乏坚定的意志,最后都堕落到只知玩弄权力平衡,至于解决社会危机,这苦差事谁爱干谁干,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

但当时之人,上至公卿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感到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自元帝开始,不断发生囚徒、役工的暴动,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可就要再出一个陈胜了!

不少人认为,只有靠儒家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要注意,虽然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朝治国实际上长期是“以霸王之道杂之”。因此在原教旨主义的儒家弟子看来,实在是挂羊头卖狗肉。现在以前的招数不灵了,那就得把正牌的儒家流给请出来了。

——其实儒家也解决不了这个周期律问题,实际上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这也根本是个无解的问题。但当时的人相信这就是答案,而王莽本人就是个博学鸿儒。这么多年了,终于出了一个大儒外戚,这也就意味着儒臣们终于可以放手按他们自己的想法来搞了,再也不会有人掣肘,那当然要顶啊!

所以王莽就这样被这些人顶着,登上了至尊之位。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6-02 20:04:33 +0800 CST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大事记

孝平皇帝元始三年(3)
春,聘安汉公王莽之女为皇后。
夏,安汉公奏车服、学官制度。
吕宽案爆发,安汉公逼杀其长子王宇,尽诛中山王太后卫氏族属,牵连死者数百人。

元始四年(4)
春,正月,改殷绍嘉公为宋公,周承休公为郑公。
二月,丁未,迎纳王皇后,大赦天下。
遣太仆王恽等巡行天下。
夏,加封安汉公封地,进位宰衡,安汉公辞掉加封之封地。
安汉公奏起明堂、辟雍、灵台。
升宰衡位于诸侯王上,议九锡之法。
尊宣帝刘询庙号中宗,元帝刘奭庙号高宗。
安汉公遣人诱使西羌献土,设西海郡。
梁王刘立因与卫氏牵连,被废,自杀。
大范围修改地名、官名。

元始五年(5)
夏,四月,乙未,太师博山简列侯孔光薨。以大司徒扶德侯马宫为太师。
吏民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请安汉公接受封地。
五月,策命安汉公以九锡。
王恽等还朝,诈造郡国歌谣以颂功德。
毁定陶共王母傅氏、丁姬坟冢。
秋,八月,壬午,马宫辞官。
冬,十二月,安汉公为平帝刘衎上毒酒。丙午,平帝驾崩。大赦天下。尊成帝刘骜庙号统宗,平帝庙号元宗。
以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
召唤宣帝诸玄孙进京,从中选立皇帝。
前辉光谢嚣献白石,上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始起。
太皇太后王政君不得已,下诏以安汉公为假皇帝。

王莽居摄元年(6)
春,三月,己丑,以广戚侯刘显之子刘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尊王皇后为皇太后。
以太保安阳侯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
夏,四月,安众侯刘崇发兵,欲推翻假皇帝王莽,旋即兵败。
西羌庞怙、傅幡等反攻西海郡,遣护羌校尉窦况还击。

居摄二年(7)
春,窦况等击破西羌。
夏,五月,造错刀、大钱,民多盗铸。
东郡太守翟义举兵造反,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
假皇帝遣将迎击翟义。
三辅闻翟义起,盗贼并发。赵明、霍鸿等进攻长安。假皇帝大惧,连日于郊庙祈祷。
冬,诸将于陈留之菑击破翟义。假皇帝大喜,大赦天下。
十二月,于圉城大破翟义,翟义被捕后被诛,皇帝刘信不知所踪。

居摄三年(8)
春,地震。大赦天下。
二月,赵明等殄灭。假皇帝大赏将帅,设五等封爵制。
冬,十一月,甲子,假皇帝以石牛、石井之祥瑞,改称皇帝,改元始初。

始初元年(8)
冬,十一月,期门郎张充等谋劫皇帝王莽,立楚王,事发被诛。
哀章造铜匮金策,言王莽当为真天子,献之。
戊辰,王莽下书,接受金策,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
遣王舜从王政君处取得传国玺。
以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6-03 20:27:01 +0800 CST  
二百七十一、修改官名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王莽始建国元年(9)~天凤元年(14)

新帝王莽始建国,当然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他四个嫡子,王宇、王获之前都被他逼死了,老三王安又是个标准二世祖,所以最后也只能立硕果仅存的老四王临为皇太子。
那之前的那个倒霉的孺子刘婴该怎么处理呢?王莽既然以周公自诩,那就不可能杀了他,于是就策命他为定安公,封以百里之地,以承汉之宗祀。宣布策命之时,王莽亲执定安公之手,流泪叹道,昔日周公归政成王,然而我今日迫于“皇天威命”,不得不当这个皇帝啊!遂哀叹良久,百官也“莫不感动”。

当然,才四岁的定安公,也闹不明白这帮老头子都在哭个啥,莫名其妙地旁观着这场闹剧。

不过即使是个小毛孩子,王莽也不会大意。他不可能真的像一般的诸侯那样,放定安公去封地,而是把他软禁在了大鸿胪府中,并命令所有保姆奶妈都不得和定安公说话,定安公甚至连房间也不能出。过了几年定安公长大后,终于成功被培养成了一个话都说不利索、六畜都分不清的“狼孩”。

下一步是封拜辅臣,王莽以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其上为四辅,位上公。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是为三公。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是为四将。以上凡十一公。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6-04 20:31:33 +0800 CST  
——这自然是按照哀章整出来的金匮册文给鼓捣出的“十一公”。话说这十一人里边的“王兴”“王盛”不是哀章为了凑数瞎编出来的名字吗?结果王莽为了显示金匮是“天命”,还真让他在长安找到了叫这两个名字的人——王兴当时是城门令史,处于帝国官僚系统的最末端,而王盛则根本就是个市场上卖饼的……就这么两个人,因为哀章的胡编,竟暴得富贵,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央!当然,哀章本人更是位列上公。

另外,不得不承认,王莽在起名字上还是颇有创意的。

在封拜十一公的同一天,还封拜了卿大夫、侍中、尚书官凡数百人。当然有人高兴就有人愁,汉室宗亲中那些当着郡太守的,全都转官成谏大夫——从地方实职转成了中央的闲职,标准的明升暗降;而且把这帮人都拉到长安,也好管,免得他们在地方上造个反什么的。

前面就说过王莽热衷于改名,尤其是改成那种“古香古色”的名字,那现在彻底由他当家,当然要全面地改啦!于是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皆为“孤卿”。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水衡都尉为予虞,与三公司卿分属三公。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又更光禄勋等名为六监,皆为上卿。改郡太守为大尹,都尉为大尉,县令、长为宰。长乐宫为常乐室,长安为常安。其余百官、宫室、郡县尽易其名,不可胜纪。

原来汉朝的官职名,大多继承自秦朝,而现在的什么“羲和”“共工”之类的,那都得上溯到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了,所以说王莽这是在“托古改制”。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6-05 20:04:41 +0800 CST  
然后,王莽尽封王氏宗亲,齐缞之亲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其女皆为任。男以“睦”,女以“隆”为号。又下诏说:“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于是汉诸侯王二十二人皆降为公,王子侯一百八十一人皆降为子——当然后来连这些爵位也被他给撸掉了。

王莽又封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商、周及皋陶、伊尹之后皆为公、侯,使各奉其祭祀。

王莽从汉朝手里继承的,乃是汉之“承平之业,府库百官之富,百蛮宾服,天下晏然”。汉家诸帝兢兢业业两百年,才挣下这份家业,却被王莽如此轻易地夺走,他不免心理膨胀起来。过去高帝刘邦曾自称是唐尧的一个大臣的后裔,不过高帝乃是个平民英雄,天下是靠一刀一枪拼下来的,对有没有一个“好爹”并没太在意,当时也只是按照先秦的习惯那么一说,汉朝的历代君臣其实都没把这当回事,更别说去祭祀这个高帝给找的“爹”了。

王莽就觉得,汉朝这样实在太“土”了,一点都不“贵族范”。那既然如此,我就用我自己的“爹”压过你的“爹”!他之前不是在诏书里给自己找了一堆爹吗?于是现在就展开来,说自己乃是黄帝、虞舜之后,至齐王田建之孙济北王田安失国(楚汉争霸时候的事),齐人谓其族为王家,便以王为氏。因此,以黄帝为初祖,虞帝(虞舜)为始祖。追尊陈胡公(陈国第一任国君)为陈胡王,田敬仲(田完,齐国田氏先祖)为齐敬王,田安为济北愍王。立祖庙五座、亲庙四座。天下姚、妫、陈、田、王五姓(其中姚和妫都是虞舜的姓)皆为新朝宗室,世世免去征赋。封陈崇、田丰为侯,以为陈胡王、齐敬王之后。

这不比你的“唐尧大臣”牛逼多了?压死你!

光这王莽还生怕压不住。“劉”字不是由“卯、金、刀”组成的吗?王莽就把之前发行的错刀、契刀给禁了——就因为占了个“刀”字。连带着通行许久的五铢钱也被禁了,改作一铢小钱,与之前的“大钱五十”并用。

那老百姓要是盗铸怎么办?于是贴心的王莽就宣布,禁止私挟铜、炭!

铜也就罢了,不让家里有炭,那冬天就活活冻死吗?

不管怎样,总之这样应该就能压得刘家永世不得翻身了吧?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9-06-06 20:02:50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