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具体争议事件辨析中看老总

淮海争功,客观讲,邓、粟都有问题。
为什么毛在无人敢提,毛说邓总指挥,邓就是总指挥,毛说粟首功,粟就首功,呵呵。
因为老毛定策淮海,运筹帷幄,贡献最大,但老毛贵为领袖,无需争什么。

邓、与粟饶等华野一系的矛盾,个人猜测,还是出在名、实不符上,赏功上不甚公平。
淮海战役中,粟饶实力强,根本不鸟年轻的邓总书记,而邓总也是圣眷正隆,年轻气盛,矛盾可定会产生。

若是一个如周相一般的总书记坐镇淮海,可能矛盾都不大。其实让刘军神任总,也不是不可以。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13:40:38 +0800 CST  
邓,饶,粟三人,分别1904,1903,1907年人,都是年青气盛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14:21:42 +0800 CST  
@男人的情怀zhb 2017-05-17 15:18:10
@总机叫汉阳 13968楼 2017-05-16 20:37:00
马和和和和和车: 2017-05-16 16:41:26 评论
华东粟裕只是副职,淮海粟裕上面还有总前委,然而功却神将一人?
================
无知小人
自打成了华东野战军,1947年2月起,粟裕就是副司令,但规定是粟裕负责战役指挥。
1948年6月陈胖子滚出华野后,粟裕就是华野代司令代政委,前委书记了
1949年2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粟裕是三野副司令,......
-----------------------------

威望是能力、战功、人品之下,长期养成的。
以彭总为例,七大45年4-6召开,之前2月-7月,断断续续召开华北座谈会43天,批彭搞彭,但七大547名正式代表投票选举中央委员,彭总仍然排名33位,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威望,只要党内正气在,彭就能当选,彭总是一面镜子和旗帜。周相也是排在23位,还在陈毅之后。
假设毛全票当选,后续每人差一票,彭也会的500票以上。

七大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
中央委员(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44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任弼时 林祖涵(林伯渠) 林彪 董必武 陈云 徐向前 关向应 陈潭秋 高岗 李富春 饶漱石 李立三 罗荣桓 康生 彭真 王若飞 张云逸 贺龙 陈毅 周恩来 刘伯承 郑位三 张闻天 蔡畅 邓小平 陆定一 曾山 叶剑英 聂荣臻 彭德怀 邓子恢 吴玉章 林枫 腾代远 张鼎丞 李先念 徐特立 谭震林 薄一波 陈绍禹(王明) 秦邦宪(博古)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15:59:47 +0800 CST  
@总机叫汉阳 2017-05-17 17:29:11
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
(按得票多少排列、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
中央委员44名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祖涵、林彪、董必武、陈云、徐向前、关向应、陈潭秋、高岗、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罗荣桓、康生、彭真、王若飞、张云逸、贺龙、陈毅、周恩来、刘伯承、郑位三、张闻天、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叶剑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吴玉章、林枫、滕代远、张鼎丞、......
-----------------------------

粟裕候补中委都不是,可见毛提拔厚爱粟一将已经很快了,小姚都让没进总前委。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17:42:50 +0800 CST  
热烈祝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陈赓[2]诸同志,华东人民解放军和中原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同志们:
淮海战役自去年十一月六日开始,至今年一月十日已完全胜利结束。在这六十五天作战中,你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南线的主力黄百韬兵团[3]全部五个军十个师,黄维兵团[4]全部四个军十一个师(内有一个师起义),杜聿明所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5]全部十二个军三十一个师(内有一个骑兵旅),冯治安[6]部两个军四个师(内有三个半师起义),刘汝明[7]部一个师,孙良诚[8]部一个军两个师,宿县、灵璧守军各一个师,以上共正规军二十四个军六十一个师,加上其他部队,共消灭敌军兵力五十三万余人。你们生俘了战争罪犯国民党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杜聿明,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及国民党军其他高级将领多名,击毙了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你们击退了李延年[9]、刘汝明两兵团的增援,迫使他们向沿江一线逃窜,从而使淮河以北地区完全解放,使淮南一带地区亦大部入我掌握。你们在淮海战役中获得如此伟大的胜利,与东北人民解放军在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役中的伟大胜利一样,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已经无比地强大,因此我军能在一个战役中同时包围敌人的几个兵团,连续消灭敌人六十一个整师(内有四个半师起义)。淮海战役既然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的主力,这就奠定了你们渡江南进夺取国民党匪巢南京,并解放江南各省的巩固的基础。

~~~~~[省略]
现在长江以南一带地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盼望你们前去,帮助他们获得解放,十分迫切,你们的责任还很重大。希望你们团结一致,继续努力,为完成解放南京及江南一带地方的伟大任务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注释

[1]这个电报大部分是毛泽东加写和改写的。
---------------------------------------------------------------------------

"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饶漱石、张云逸、粟裕、谭震林、陈赓[2]诸同志,华东人民解放军和中原人民解放军的全体同志们"

因为电文是在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毛亲自拟就的,电文抬头的个人和华野、中野的团体排位,就很有讲究了。

既要讲政治,又要尊重实际贡献,上面就是毛给的答案。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18:00:00 +0800 CST  
@总机叫南京 2017-05-17 17:55:21
聂凤智认为几天就能打下来是他的事情,但粟裕站在全军高度,要应对徐州可能增援的3个兵团
粟裕他们考虑和策划的叫做“济徐战役”
-----------------------------

我认为,济南战役,开始粟根本就不想打。
豫东战役后,毛不逼,粟至少修整半年,都不会主动寻战啃硬骨头。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18:13:51 +0800 CST  
粟一将作为55年的十大将之首,其历史地位的客观评价,主要是怎么评价其战功和军事能力,而不是其主持一个战略区全局工作的能力,粟至少从未展现过其具备这个能力。

国共内战中,从46年7月苏中“七战七捷”到48年5月城南庄决策后,粟华野“双代”,期间虽小有波折,但粟的仕途总体是上升的,也是毛心中的香饽饽,竖立的标兵。

粟“双代”后,指挥了华野的豫东、济南和淮海三战。按正常的逻辑,淮海大胜之后,华野居功至伟,粟是当时华野的实际掌门人,论功应该“代”字转正嘛!然而不合常理的事却发生了,看下面粟裕年谱:





按常理分析,领导既然把陈毅调开(挺伤人),让粟裕双代,而是不之前的单纯负责“战役指挥”,当然是希望粟展示出主持全局工作的风采,给领导涨脸,替领导分忧嘛,用实际行动证明领导的用人是英明的。圆满完成任务后,粟裕该有的,领导当然都会给。

但为什么仗打完后,不但未转正,还给撸了“双代”?毕竟是打了胜仗之后呀!
如果考虑粟一将基本不操心全局工作,只管战役指挥,那转正“一代”,代司令转正司令,总是说的过去吧。
大胜之余,“一代”都不给转,岂不是比当年城南庄打陈毅的脸还不留情面?
可以理解为对粟“卸磨杀驴”吗?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22:10:05 +0800 CST  
是否“卸磨杀驴”,只要回到城南庄决策中毛、粟的交互,就能有结论。还是来看粟裕年谱中怎么说:



从上面粟年谱叙述可以看出,当中央接受粟卯巧(4月18日)建议“暂不过江,打几个大歼灭战解决中原问题”,根据粟以前的军事表现,毛对粟是非常欣赏。于是有军委于4月23日电示陈粟:请你们两人提前于卯感(4月27日)赶到中工委会晤”。

请陈粟来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议),毛就是想听听当事人粟裕,详细说明建议的依据,并汇报粟兵团如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详细建议。
其实见面前,毛已经下了决定。这样,当5月5日刘邓致电中央军委,建议:“粟裕如暂留中原,则兼军区副司令员及野战军副司令员”时,毛是不会采纳这个建议的。

如粟年谱述,5月7日毛约粟一将谈话,传达中共中央的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到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年谱长没写的毛的话,当然是对粟的任命: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下面“粟裕再三请求,陈毅仍留华野。得知这是中共中央已经作出的决定后,建议继续保留陈毅在华野的职务。”,此为粟一直被大家称道的“二让司令”。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23:05:15 +0800 CST  
粟为什么辞而不就?分析起来,原因简单又复杂。
粟对毛提出的人事任命,事先应该没有心理准备。粟1938年随陈毅帅新四军第一支队北渡长江后,就一直在陈领导下工作,陈总览全局,粟则负责具体战役指挥,两人间应该交情不浅。
5月7日,应该是毛、粟两人之间的谈话,毛当面提出粟代陈方案,粟婉拒。一方面,从人之常情看,粟陈私交不错,粟应该清楚知道陈此时并无去意,而此种取代方式,挺伤彼此感情,另一面,粟本能地婉拒,也应该有自我认知上,担心自己威望不足的一面。

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陈毅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治委员,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政治委员、前委书记职务由粟裕代理。5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任命粟裕“兼华野副政委负担副政委各项工作责任并于陈毅同志不在华野总部工作时代理政委职权”。
从上述人事决定看,毛既接受了粟的提议,又坚决地移开陈毅,授予粟裕实权,毛的性格可见一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从城南庄决策的过程看,毛绝无对粟“卸磨杀驴”的心计,作为领袖也没有这个必要。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23:32:28 +0800 CST  
那么,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后,为什么不给粟转正?如嫌粟的表现不够全面,完全可以任命粟为三野司令员,不兼任政委嘛,这样粟1955年拜帅就基本是妥妥的。

粟一将有无“三辞司令”的可能?按上文引的粟裕年谱“1月22日,陈毅到达徐州附近,并与粟裕会面。~~~~”显然,在不存在中央任命粟转正的事实下,粟“辞”就无从谈起。

那么,粟未能最终转正,就只有一个可能,中央对粟“双代”期间的领导能力不认可;进而,毛等人怀疑,在大决战之后,因为渡江战役军事问题已降为次要,但是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问题,并与军事交织在一起,粟就更不宜转正担任三野一把手。

至于为什么中央会对粟“双代”期间的表现不认可,大家就只能从“豫东、济南、淮海”三战中找答案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当然,粟是个优秀的将领,但最终未能拜帅,只能说:时也!命也!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7 23:53:24 +0800 CST  
@总机叫南京 14068楼 2017-05-18 09:26:00

猫真正卸磨杀驴的对象,暂时还不是粟裕。

而是华东局书记,华东共军总政委饶漱石!

饶漱石在华东的表现,已经逐步跟中央不是一条心了,但饶确实成绩巨大,人品优秀,工作勤勉,你根本无法挑出毛病来。于是猫先后用邓、陈毅来箝制饶漱石。

最最典型的证据:

华东粮饷壮丁都是饶漱石的,却不让饶漱石当个委员,但还得继续卖力保障战役,邓陈胖子还有时间剃头洗澡,念诗,看小说打桥牌吹牛逼

淮海战役后...
—————————————————
小姚在野战军中无任职,淮海不进总前委正常。渡江战役前后的华东局人事变更,只是服从军事优先的权宜之计。随后小姚即任华东区主席,与高,彭,林,刘并列,华东局第一书记,上海市第一任书记。
姚54倒台,本质是争中央权力,未争过刘周一系,华东被整。既然却争,败了就不要怪别人,高,饶上台会比刘周好,我都不信。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8 09:53:33 +0800 CST  
@总机叫南京 14071楼 2017-05-18 09:49:00

ywujun1969: 2017-05-18 09:14:39 评论

评论 总机叫南京:华野时代,粟双代时,华野命令上,明确写代司令,代政委栗裕,三野时代有吗?

==========================

三野时代,粟裕是华东军区暨三野副司令,前委书记

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局委员,受权领导华东军事工作(陈司令在上海做傀儡市长)

还是解放台湾委员会主任。

开国...
—————————————————
中国政治,名实相符才是王道,邓毛有时搞的那叫权术,但前提是要有太上之威,粟有吗?
代表,还是正式代表,无行权职权支撑,有鸟用?
我单位副职,上级会议,明令要求一把手去,一把手就是借故不去,让副职代表本单位去,代表的职权还真是大呀!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8 10:10:34 +0800 CST  
你要这么说,就请把中共中央1948年下发各大战略区的,严格要求大家都执行的,向中央的定期汇报制度全文一并贴出!看看是不是只针对饶粟。
粟一将不喜按制度办事,是有悠久历史的。小姚也给他背锅。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8 10:32:02 +0800 CST  
@ywujun1969 2017-05-17 22:10:05
粟一将作为55年的十大将之首,其历史地位的客观评价,主要是怎么评价其战功和军事能力,而不是其主持一个战略区全局工作的能力,粟至少从未展现过其具备这个能力。
国共内战中,从46年7月苏中“七战七捷”到48年5月城南庄决策后,粟华野“双代”,期间虽小有波折,但粟的仕途总体是上升的,也是毛心中的香饽饽,竖立的标兵。
粟“双代”后,指挥了华野的豫东、济南和淮海三战。按正常的逻辑,淮海大胜之后,华野居......
-----------------------------
@总机叫南京 2017-05-18 09:08:34
无知啊
粟裕继续以副司令身份担任三野前委书记职务
少见吧?
猫现在做的是用陈胖子这个司令(驻扎上海)来箝制华东政委饶漱石!!
-----------------------------
呵呵,为什么不用如日中天的大红人粟一将牵制饶书记?
主因,还是毛认为粟的能力根本起不到牵制饶的作用!还得陈帅出马。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8 20:25:05 +0800 CST  
@lc411100 2017-05-18 20:28:45
@ywujun1969 2017-05-17 22:10:05
粟一将作为55年的十大将之首,其历史地位的客观评价,主要是怎么评价其战功和军事能力,而不是其主持一个战略区全局工作的能力,粟至少从未展现过其具备这个能力。
国共内战中,从46年7月苏中“七战七捷”到48年5月城南庄决策后,粟华野“双代”,期间虽小有波折,但粟的仕途总体是上升的,也是毛心中的香饽饽,竖立的标兵。
粟“双代”后,指挥了华野的豫东、济南和淮海......
-----------------------------
批饶大会上,粟发言坦白,饶曾拉拢过他:
“饶漱石在同志关系上是很庸俗的。我看到的很多,也有亲身经历过的。在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的时候,饶跟我讲过几次:‘现在还是陈毅负责,将来你要负主要责任。’职务的事,是中央决定的嘛,你饶漱石说了就算数?你饶漱石凭什么封官许愿?这完全是拉拢我的一种手段。”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8 20:42:33 +0800 CST  
饶欣赏粟不假,粟裕在1979年为自己申诉时,看看粟是怎么描述“饶粟”关系的:

“ 在这里,我还要向中央报告,听说现在还有人说,1943年饶漱石赶走陈毅同志,我是支持饶漱石的。这完全是莫须有的。我想这是1958年对我的批判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1943年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处于被敌人分割和多层封锁的状态,军部在淮南地区盱胎县黄花塘,一师师部活动于苏中海安、东台地区。当时我们对军部的情况很不了解。对饶漱石制造的“黄花塘事件”我们根本不知道,事后也没有听到传达。我是后来才从长期在黄花塘军部养病的一师政委刘炎同志 ( 已故 ) 处听到一些传闻。解放战争期间,我经常在前方,几乎全部精力集中于打仗。我对于饶漱石的阴谋活动完全不知道,这一点即使在1958年的高压下,我也是坚持了的。”
-------------------------------------------------------------------

饶是新四军政务,华东局第一书记,粟却表示“我对于饶漱石的阴谋活动完全不知道”。
仿佛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只有粟大将一人活在童话世界中。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8 20:53:59 +0800 CST  
@总机叫南京 2017-05-19 10:08:23
猫在北京眼看彭在朝鲜越打越差,黔驴技穷态势明显
猫百思不解,因为猫周已经耗费巨大,提供了大量军队,苏修装备和后勤物资。
周宰相在战前规划是最多用兵70万人的,在这时候已经达到120万兵力,彭还在要人要炮的,成无底洞之态势了。
于是猫、周、朱德要他们认为最强的粟裕(正好是非当事人)来分析一下原因
粟裕在总参组织了推演,客观科学评价分析了之前的指挥过程和彭策划的第六次战役计划。
......
-----------------------------

最有说服力的,当然是粟一将毛遂自荐,给我粟裕五十万,亲自上朝鲜把美军打得屁滚尿流。

否则,粟一将,不过是在打嘴炮过瘾罢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9 13:29:29 +0800 CST  
彭总指挥朝战,并非完美,完全可以客观冷静地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但世上哪有完美的事。
更何况是在瞬息万变的真实的战场上。只要是在战中,无论前方志司,还是后方军委总参,都必须是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在相互矛盾的不完整信息之下做决策。

客观讲,朝战最紧张艰苦的是1950年10至1951年6月,这一段也是中美两军互相了解摸底的阶段。无论怎样,是彭在前线指挥弱势的我军,稳定的局势,打下了朝战的基本格局。

而粟一将1950年12月至1951年9月间,恰在苏联修养。
回来后,本任命为第二副总长,呆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战后各方面已经经过证实的各类资料信息,汇总给粟,一堆参谋们配合着。这样指挥作战,真实幸福呀!

但这能跟真实的战场环境类比吗?

朝鲜战争最艰苦的时间过去了,当年的各类挂帅的候选人们,病也都好了,可以出来打嘴炮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9 13:58:02 +0800 CST  
粟一将有个软肋,几乎其指挥的每一著名战役,自身伤亡,都与国军不相上下(不包括国军投降)。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9 14:03:37 +0800 CST  
@wgljw2000 2017-05-19 14:02:19
打阵地战的结论早就有人提出来,包括彭总,时间也在粟裕回到总参之前。
无耻粟粉YY成粟裕提出来,又玩穿越。
第三个阶段(1951年8月到1953年7月,持续了两年),就是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对峙。志愿军放弃之前的运动战术,采取挖战壕、地道的方式建立工事。双方开始打阵地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
-----------------------------
坑道反斜面没有被普遍掌握之前,我军也没有与美军打阵地战的信心。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5-19 14:07:28 +0800 CST  

楼主:ywujun1969

字数:1166994

发表时间:2016-04-04 05: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7:16:01 +0800 CST

评论数:57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