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荒城旧梦xx 2018-03-04 16:44:38
佳作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3:53:31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03 09:52:31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希望楼主越写越好。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3:53:53 +0800 CST  
不好意思,又有三天没更了,今天多更一点,给各位看官追加点福利,哈哈。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00:48 +0800 CST  
丁谧是丁斐的儿子。丁斐,字文侯,沛国谯人,是曹操的老乡,从曹操在陈留起兵反董时就跟随曹操。丁斐其实是个品行不端的人,特别贪财,多次犯法,只因是曹操老乡,又一直追随曹操,曹操从不追究他。曹操在迎献帝都许后,任丁斐为典军校尉,统领皇宫禁卫兵马。这是曹操当年在西园八校尉中的职位,可见曹操对他的信任和宠爱。
使丁斐更受宠爱的还有一件事,前面讲过,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时,两军在潼关交锋,曹操让徐晃、朱灵夜渡蒲坂津,占据河西。曹操领军从潼关北面渡河,正准备渡河时,被马超追击。张郃保护曹操上小船,马超大军骑马射箭,沿岸追杀,危急时刻,丁斐放出一大群牛马,马超士兵纷纷去抢夺牛马,曹操才顺利渡河。事后曹操说:“如果不是丁斐,今天差点就被小贼困住了。”更加厚待他。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为魏王后伐东吴。丁斐私自以自家瘦弱多病的牛强换官家健壮的牛,因此被收监,免职。出狱后曹操和他开玩笑,说:“文侯,你的印绶在哪里啊?”丁斐回答说:“用来换饼子吃了。”曹操大笑,对左右说:“东槽掾毛玠多次向我投诉丁斐,要我治他的罪。我知道这人为官不清廉,但还是没治他的罪,这是有原因的。丁斐就像狗会偷一些主人家的东西,但却会捕捉老鼠,虽然有一些小损失,却保护好了我的粮仓。”曹操恢复了丁斐典军校尉的职位,还是很信任他。没过几年,丁斐生病去世。
丁谧就是丁斐的儿子,字彦靖,从小不喜欢交游,只爱好读书,稳重有才。不喜欢交游的人应该是内向型的,优点是沉稳冷静,缺点是敏感多疑。太和年间,经常在邺城租房居住。有位诸侯王也想租这间房,不知道丁谧已经租了,直接推门而入。丁谧看见这位王进来,双脚交叉卧床不起,对仆人说:“这是什么人?叫他们赶快出去。”这位王怒其无礼,回来后告诉了曹睿。曹睿派人收押丁谧,一查是功臣之子,就把他放了。
大概是这件事情给曹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听说丁谧有其父之风,善于理财,就征召为度支郎中。(财政部官员,度支尚书是司马孚)曹爽和丁谧私交很好,当时曹爽任武卫将军,经常在曹睿面前称赞丁谧,认为其可大用。曹睿死后,曹爽提拔丁谧为散骑常侍,由此转为尚书。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02:14 +0800 CST  
丁谧让曹爽告诉少帝曹芳,转任司马懿为太傅,夺去司马懿的军权。曹爽就让弟弟曹羲上表,称赞司马懿有大功于魏国,应该升为太傅、大司马。曹爽是大将军,司马懿是太尉,大将军在太尉之上,而太傅则在大将军之上,所以看起来是对司马懿的尊崇。少帝曹芳将此议交朝廷大臣商讨,大家认为以前两位大司马(曹休、曹真)都是累死在任上,不太吉利,只任太傅就行。景初三年二月,少帝曹芳让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下诏同意。三月,以满宠为太尉接替司马懿。
让燕王曹宇返回邺城,让庐江太守、冠军将军文钦返还淮南都是丁谧的主意。
曹爽是个庸人,其属下也是一批庸人。顺带将其他几个也一并介绍下。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孙。其父早逝,袁绍在洛阳杀宦官时,曹操乘乱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此成为曹操养子。当时秦宜禄的儿子秦朗(即阿苏)也是曹操养子。秦朗性格谨慎,行事低调;何晏却外向张扬,无所顾忌,敢穿和曹丕类似的衣服。曹丕非常讨厌他,从不叫他名字,直接叫他为“假子”。
何晏才能出众,喜好老、庄之言,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为妻。但因为曹丕不喜欢他,而他又好色,所以在曹丕时期没能入仕为官。曹叡不喜欢他,认为他是浮华之士,不予重用,只当过几天闲官。因为和曹爽关系好,曹爽弄权时,才终于入仕,累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封列侯。
何晏在历史上留名主要还是与夏侯玄、王弼等人一起倡导玄学,竞事清谈,成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意义重大,主要是崇尚老庄,并以此发展出玄学,其中何晏提出的“贵无论”,突破了两汉以来宇宙本原论的框架,对中国哲学思潮还是颇有贡献。
何晏很有几个开先河的事情。魏晋以柔弱为美的时尚来自于何晏,喜欢穿女性服装,傅粉何郎也是指的他。魏晋文人喜欢吃五石散(这是种慢性毒药,服此药致瘫而死者的名人有魏晋的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人,类似于吸毒)也起源于他。
邓飏,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少年成名于京师。曹睿时为尚书郎,出为洛阳令,犯错被免,任为中郎,兼中书郎。因浮华被曹睿罢官。曹芳时被曹爽启用,为颍川太守,转大将军长史,迁侍中尚书。邓飏十分贪财,任侍中尚书时,答应帮一个叫臧艾的人谋取高官。事成之后,臧艾居然把父亲的妾送给了邓飏。洛阳城中对此的评价是:“以官易妇邓玄茂。”邓飏每次推荐的官员,大多如此。负责选举的何晏经常选不到称职优秀的官员,主要就是因为邓飏的贪婪造成的。何晏受到连累,是典型的交友不慎。
邓飏骨像不好,“行步弛纵,筋不束体,坐起倾倚,若无手足”,当时的著名术士管辂称之为“鬼躁”,是极凶之兆,会遭刑杀。
李胜,字公昭,荆州南阳。父亲李休,字子朗,是个有智慧谋略的人。张鲁未投降曹操前,李休为张鲁司马,曾怂恿张鲁称帝,张鲁不听。曹操征张鲁时,李休又劝张鲁投降,张鲁也不听。曹操因此封李休为关内侯,署散官骑从。(散骑常侍)曹丕时历历上党、钜鹿二郡太守。年老回京任议郎。李胜也是少年成名,和曹爽关系很好,也因浮华被曹睿冻结,曹爽辅政后解冻其为洛阳令。夏侯玄为征西将军,以李胜为长史。夏侯玄也是李胜以前的朋友。后面要提到的伐(蜀)汉,就是李胜的主意,司马懿也因此对他很不满。
毕轨此人前面介绍过,此不赘述。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03:50 +0800 CST  
司马懿升为太傅,失去太尉之职,表面上看曹爽他们的计谋得逞,而实际上司马懿没有任何损失,白得了一个太傅。少帝曹芳诏书里明白无误地写着“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军权依然在手。加上满宠任职一年后去世,少帝曹芳任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而蒋济也是司马懿集团的核心成员。
司马懿并不是独自与曹爽集团对垒,他仍然有一个集团,其势力足以抗衡曹爽集团。比如曹爽集团的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但尚书令是司马孚;曹羲为中领军,司马师也是中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司马昭也是散骑常侍。曹爽集团的优势在于是宗亲,更加容易接近皇帝,曹彦的皇帝侍讲和其他两个弟弟的皇帝侍从职务至关重要,可以随时呆在皇帝身边,关键时刻可以借皇帝之力。还有个优势就是掌握了洛阳和京畿地区的权力。劣势在于自己和手下这帮人不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就是夸夸其谈的浮华之人,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行政管理都一窍不通。司马懿的优势在于两朝托孤大臣,多年带兵征战,朝中及外地文武亲信较多,这些亲信不是久经沙场的将军,就是宦海沉浮的大臣,具有丰富的军事和行政经验及能力,因此,这两个集团旗鼓相当,各有优劣。
很快,曹爽集团的劣势和司马懿集团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曹芳继位,魏国仍然保持着与倭国的交往,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带方郡太守弓遵派建忠校尉梯俊等奉诏书印绶等到倭国,并送金、帛、锦、罽、刀、镜等物。倭王亲自答谢。但在大陆上,魏国却遇到(蜀)汉、吴的挑战。为了应对战争的需要,少帝曹芳又做了一件好事,在正始元年七月,下令御府库拿出黄金白银一百五十种,计一千八百余件,全部销融为军资,减少百姓军赋。
正始元年,(蜀)汉姜维率偏师出陇西,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阻击,追到强中。(今甘肃省文县西北)姜维当时是(蜀)汉大司马蒋琬的司马,率领的只是一支偏师,见郭淮大军赶来,见好就收,撤回(蜀)汉。
第二年四月,孙权不顾去年吴国才遭受大饥荒的困难局面,又像曹丕死曹睿才继位时那样大举攻魏,兵分四路:东边两路,卫将军、大都督全琮攻淮南;(今安徽省寿县)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县北)西边两路,车骑将军朱然围襄樊;大将军诸葛瑾、骠骑将军步骘攻柤中。(今湖北省南漳县)
东边全琮一路。魏国以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王淩、扬州刺史孙礼抵抗全琮一路。当时扬州兵大部分正在休假,留下来的人很少,孙礼亲自带兵与全琮战于芍陂,(今安徽省寿县南)从早上杀到黄昏,将士死伤过半。孙礼人和马都受伤,仍然坚持战斗,打退吴军。王淩带兵赶来乘胜歼灭吴五营将秦晃军。吴国顾承、张休也在全琮一军,奋力反击,遏止住了魏军的进攻。全琮的儿子全绪、全端乘势反攻,王淩退回防御阵地。全琮见不能取胜,就挖决芍陂,烧毁寿春附近魏军的安成粮仓,掳掠当地百姓而还。
一场恶仗,双方互有胜负,但吴军终未能拿下芍陂。战后双方都为将士论功行赏。魏国一方:王淩进封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升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孙礼得到朝廷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孙礼将绢全部分发给阵亡将士家属,自己一匹不取。不久被征拜为少府,出任荆州刺史,升冀州牧。
吴国一方,朝廷认为遏制住魏军进攻的功劳大于逼退魏军的功劳,因此升张休、顾承为杂号将军,而全绪、全端等人只为偏裨将军。全琮、全寄父子对此很是愤恨。这股愤恨一直延续到孙权的二宮并争时期,对吴国朝局深有影响。
全琮是全柔的儿子。全柔汉末时为会稽郡东部都尉,孙策攻取会稽时,全柔主动投降。孙策任全柔为丹阳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时,以全柔为长史,后任桂阳太守。全柔曾经叫全琮带数千斛米到吴县去卖,然后买一些需要的物资回来。全琮把米拉到吴县后全部散发,空船而还。全柔大怒,全琮解释说:“我以为买卖并不是亟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当地士大夫没有粮食吃了,所以就送给他们,来不及给您禀报。”全柔听了不但没责罚他,反而认为这个儿子是个有出息的人。当时中原士人避乱江南的很多,依靠全琮为生的数以百人,全琮倾家周济,与他们共有无,于是远近扬名。孙权任其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征讨山越。全琮因此招兵买马,得到精兵一万多人,屯住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不久升任偏将军。
后来全琮参与了东吴的许多重要战争,立下许多功劳。孙权为笼络全琮,将刚死去丈夫的女儿孙鲁班(前夫为周瑜的儿子周循)嫁给全琮。就是这个孙鲁班,给全氏宗族带来了权势鼎盛时期,也带来了灭亡之灾。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09:49 +0800 CST  
还有个人值得介绍一下,就是孙礼。 孙礼,字德达,(一说德远)涿郡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平定幽州时,召其为司空军谋掾。幽州未平时,战乱频仍,孙礼与母亲在战乱中失散,同郡老乡马台找到了孙礼的母亲,孙礼将家财全部拿来答谢马台。后来马台犯法被判死刑,孙礼偷偷帮助其越狱。越狱后两人又不想当逃犯,就一起到刺奸主簿温恢那里自首。(高柔曾担任过刺奸令史,此处又有刺奸主簿,应该是同属刺奸令的官员)温恢赞赏他们的行为,并告诉了曹操,曹操下令各减死一等。
孙礼大难不死,后来又出任河间郡丞,转任荥阳郡都尉。鲁国鲁山中有数百土匪作乱,朝廷将孙礼升为鲁国相,治理匪患。孙礼按期完成任务,又先后出任山阳、平原、平昌、琅邪等郡太守。魏吴石亭大战时跟随大司马曹休曾劝谏曹休不可深入。后来在阳平太守任上入朝为尚书。
孙礼为尚书时,正好遇到魏明帝曹睿大修宫室,孙礼坚持反对意见,曹睿同意暂停。监工李惠不想停工,上奏曹睿请求留下修建宫殿的农夫一月,建好后再停止。孙礼直接到工地上去宣诏,解散民夫,曹睿明白他的意思没有责怪他。崔琰对孙礼的评价很高,说他“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孙礼和曹睿有过一次生死患难。有次曹睿在大石山(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四十里,亦名石林)打猎,一只老虎直扑曹睿的乘舆,孙礼投鞭下马,拔出剑要去砍虎,曹睿赶紧命令孙礼上马。
孙礼应该给曹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曹睿临死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时,认为应该给他配一个优秀的官员来辅佐,遗诏任命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孙礼是个正直也固执的人,曹爽不喜欢他,就打发他出任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
也就是说孙礼是曹睿为曹爽挑选的辅佐官员,是曹爽一方的,是曹爽不喜欢他而把他推出去的。这时只是不喜欢,还没到结仇的地步,后来发生一件事,使得二人结仇,孙礼不得已由曹爽阵营转到了司马懿阵营,成为司马懿夺权时的重要助手之一。
事情来源于清河郡与平原郡边界划分问题,两个郡争吵了八年,换了两个刺史,都没能解决。孙礼任冀州牧赴任前,司马懿召见孙礼,希望孙礼到冀州后能把两郡边界纠纷的问题彻底解决。孙礼认为两郡边界划分应该以魏明帝曹睿被封为平原王时的地图为准,把地图拿来一看就可以解决,不需要到冀州后再来解决。司马懿也觉得可行。按图双方争执的地段应该属于平原郡,但曹爽相信清河郡的话,认为图不可用,应当参照其他不同意见。孙礼上疏据理力争,并表示如果不能照此执行,自己就辞职。曹爽大怒,弹劾孙礼怨望朝廷,判刑五年。一年以后,许多人为他求情,曹爽让他任城门校尉。二人从此结仇。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11:06 +0800 CST  
诸葛恪一路。全琮退走,东路只剩下诸葛恪一路孤军作战,没有胜算,诸葛恪放弃对六安的围攻,撤兵。
西边朱然一路。朱然和将军孙伦率五万大军攻打樊城,樊城守军一片恐慌。魏荆州刺史胡质带将军蒲忠火速率领轻军增援,胡质手下以为吴军强大不可进逼,胡质说:“樊城地势低下,守军又少,要赶紧进军为外援,不然就危险了。”胡质援军到来,城中守军才安定下来。
胡质、蒲忠立即对朱然发起攻击,蒲忠在前,胡质居后。当时朱然大部分人马在攻打樊城,身边只有八百士兵,朱然率八百士兵力战,击退了蒲忠的进攻。胡质、蒲忠为快速增援樊城,所带的都是轻兵,装备不足,也不敢贸然再次发动进攻。
樊城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双方僵持不下。虽然吴东边两路军已经退走,但朱然坚持不退,继续攻城。
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曹爽集团一言不发一筹莫展,还是要靠司马懿。司马懿上表请求亲自督军解救樊城、柤中。群臣认为吴军远来围攻樊城,难以在短时间内攻下,一旦在坚城受挫,就可能自破,我们应该商讨一个长久的计策来防御。司马懿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眼前疆埸骚动,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必须尽快击退吴军。
六月,司马懿率诸军南征,少帝曹芳亲自到津阳城门外送行。司马懿认为南方气候湿热,不宜打持久战,主动派将领率领轻骑去向朱然挑战,朱然不上当,拒不出战。司马懿下令诸军休息沐浴,然后挑选精锐士兵组成先锋部队,造成大举进攻的声势,朱然得知消息后,连夜撤兵。司马懿率军追击到三州口,(襄阳城东)消灭了朱然的断后部队,缴获了朱然来不及带走的辎重。
朱然撤军,诸葛瑾也只好撤军。回去没多久,诸葛瑾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如此高龄孙权还让他带兵打仗,真不知道是咋想的。诸葛瑾虽然文职武职官员都做过,似乎是文武双全,其实并没多少文韬武略。当文职官员没见到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当武职官员总是打败仗,他只是靠老练圆滑赢得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再通过与张昭联姻,将女儿嫁给张昭的儿子张承来获得北方士族的支持,因张昭与顾雍有姻亲关系,诸葛瑾也间接获得了江东世族的认可。
诸葛兄弟两家有些奇异,诸葛亮为权臣,独断专行,诸葛瑾为重臣,却能力平平。到了第二代人又翻转过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为权臣,独揽朝纲,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为重臣,也能力平平。两代人都能够在各自所在的国家里呼风唤雨,也算是异常难得。
捷报传来,少帝曹芳派侍中常侍到宛城劳军,增加司马懿的食邑,并封司马懿的子弟十一人为列侯。司马懿大兴屯田,开挖疏浚淮阳、百尺二渠,又在颍水南北修建用于灌溉的池塘,可以灌溉一万多顷。淮河以北到处是粮仓,从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到洛阳,民屯、军屯的田地连成一片。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11:55 +0800 CST  
司马懿又立军功,子弟封侯,曹爽集团坐不住了,李胜要让曹爽也立军功,与司马懿抗衡,就撺掇曹爽征伐(蜀)汉。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二月,少帝曹芳下诏令曹爽征伐(蜀)汉。三月,曹爽到达长安,集结士兵六七万人,(一说十多万人)与征西将军夏侯玄率军从骆谷口进入汉中。征蜀将军司马昭作为夏侯玄的副将随军而行。这个职务一看就是临时设置的,不知道是曹爽还是司马懿的主意,估计是司马懿派司马昭来观战,看看曹爽有没有什么真本事。曹爽是个庸人,也许心中不愿,但也没办法拒绝。雍州刺史郭淮为夏侯玄军前锋。
(蜀)汉镇守汉中的是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右监军、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姜维这时也在汉中,但不是主帅,是前期来探望生病的蒋琬留在汉中的)汉中守兵不足三万,有将领认为敌众我寡,不足以正面对抗,应当固守汉城、(今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的元山村和温泉镇的牟营村)乐城,(今陕西省城固县北小河口骆谷出口)放敌人进来,用不了多久,驻守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的援军就会赶来相救。王平反对这个意见,认为汉中离涪县有千里之遥,如果魏军先占领了阳平关,就会成为大祸。如今应该先派护军刘敏、参军杜祺占据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北)我为后援。如果魏军分道走黄金谷,(今陕西省洋县东南)我带领一千士兵亲自下去阻击,同时等待涪军援救。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王平安排照此执行。果然在兴势堵住了魏军前锋部队。
曹爽选择从骆谷道进攻汉中,是因为这条道路最短,但是曹爽没考虑到此道中间绝水地段比褒斜道还长,山高路险,通行十分困难。辅佐后勤运输的关中民夫和雍、凉二州的氐羌民夫深受其害,“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前锋受阻,后勤艰难,魏军处于极端不利的境况之中,曹爽参军杨伟建议曹爽赶紧撤兵,不然会惨遭失败。何飏不愿意放弃帮助曹爽建立军功的想法,与杨伟在曹爽面前发生争执。杨伟非常气愤地说:“何飏、李胜要败坏国家大事,应当斩杀。”曹爽对杨伟的态度非常不满,但杨伟说的又是实情,没办法,只好下令撤军。
正所谓来时容易去时难,此时(蜀)汉大将军费祎已从成都至涪县率领驻扎在那里的(蜀)汉军主力赶到,占据骆谷中三座重要的山岭,居高临下打击魏军。魏军经过艰难的苦战才得以逃脱。所有的民夫全部死亡、失踪,当地羌、胡怨声载道,关中存粮也虚耗一空。
有记载说司马懿在战前和战中都有过劝阻曹爽的行为,在下认为不大可信,曹爽此战有明显的个人功利目的,司马懿不会明知劝阻不住还要去劝阻,无谓地与曹爽结怨。战中更不会劝阻,前方战事如何司马懿并不知晓,司马懿熟悉汉中地理,可以凭经验判断(蜀)汉的战术,但毕竟没有身处前线,不知道具体情况,(蜀)汉军也完全有可能执行固守汉城、乐城的战术,放敌深入,与援军前后夹击。说司马懿曾经劝阻,估计是后世修史者的溢美之词,以此显示司马懿料敌如神。
此次战役对三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受到忽视和低估。魏国此战损失惨重,关中和雍州、凉州的库存粮食几乎消耗一空,青壮劳力死伤殆尽,田土荒芜,被迫遣返十多万屯田兵回家务农,导致军人数量锐减。而军队人数下降又导致魏国无力平定西北游牧部族的叛乱,为五胡乱华埋下祸根。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曹爽的个人私欲,曹爽不光是误了魏国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14:17 +0800 CST  
(蜀)汉王平在此战役中功不可没。王平,就是曾经在街亭之战中劝谏马谡不要屯兵山上的那位,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出生后由外婆何氏抚养,长大后恢复王姓。王平本来在曹操手下任假校尉,跟随曹操征汉中时投降刘备,任牙门将、裨将军。街亭之战后,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成为诸葛亮手下一员得力大将。后来因平定魏延之乱,升后典军、安汉将军,为车骑将军吴壹的副将,跟随吴壹镇守汉中,领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吴壹去世,王平进封安汉侯,接替吴壹督领汉中。
魏延、吴壹、王平先后任汉中太守,力保汉中不失,被称为平安三侯。这一切都得益于魏延首创。王平去世后,姜维自不量力,擅自改变守卫汉中的方略,导致汉中失守。
这次战役中提出固守汉城、乐城,放敌人进来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姜维,理由是一,姜维当时就在汉中,只有他和王平是两个方面大员,其他都是低于他们的将领,没有理由不让他参加军前会议,而他又有提出战略战术的资格;二、姜维后期镇守汉中的战略战术就是这个。
曹爽建立军功的梦想落空了,他的那群庸人队友又开始挑拨他和司马懿的关系,说司马懿有大志而深得民心,不可以啥事都推心置腹地让他去做。曹爽听进去了,虽然表面上对司马懿还是保持礼敬的姿态,但做什么事情都不告诉司马懿,也不让司马懿去做,肆无忌惮地弄权。
一、侵吞公产。这几人将洛阳、野王典农部所属的桑田数百顷私下分割;故意损坏皇家汤沐地然后拿来做为自己的产业;还盗取官物。
二、趁机谋取外放做官,如李胜就谋得荆州刺史的肥缺;
三、打击异己。如何晏与毕轨联手打击卢毓。卢毓本来是吏部尚书,何晏与卢毓素来不和,而何晏又想得到这个官职,刚好卢毓的一个属吏犯了点小过失,何晏抓住不放,要求惩治卢毓,派人先去将卢毓的印绶收了,然后再奏闻朝廷。真是无法无天。
朝廷将卢毓改任仆射,不久又让其出任廷尉。司隶校尉毕轨诬陷罢免了许多官员,卢毓又和其他人一起指责毕轨,曹爽又把卢毓改任光禄勋。
黄门侍郎傅嘏劝曹羲不要重用何晏,说:”何晏外表恬静清淡,但是内心险恶阴暗,贪图私利,不考虑立身行事的根本。他一定会迷惑你们兄弟两个,那时仁人贤士将会疏远你们,朝政也会日趋衰败。“何晏知道后怀恨在心,不久以小事罢免了傅嘏。后来傅嘏又被任为荥阳太守,但未到任。
曹爽集团假公济私打击迫害异己的做法很愚蠢,使得朝中许多官员倒向司马懿,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卢毓、傅嘏、包括孙礼等都是这样倒向司马懿,成为司马懿的得力干将。
四、违制享乐。曹爽的饮食、车辆、服饰都和皇帝差不多;进贡给皇帝的奇珍异宝也被曹爽私自拿回家,装满了房间;家里妻妾无数;又把魏明帝曹睿的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全部拿来作为自己的家庭歌舞团;伪造诏书,把五十七个才人送到邺台,让魏明帝曹睿的倢伃教其歌舞伎乐;擅自拿取宫内太乐乐器和武库里的上好兵器;专门挖了一个巨大的地窟,四壁全部用方石垒成,上面刻满华丽的花纹。(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曹爽故居遗址上建永宁寺,偶然发掘出了这个地窟)经常和何晏等人在其中纵酒作乐。
曹羲也许是曹爽集团里比较明白清醒的人,对曹爽等人的行为深感不安,多次劝谏。专门写了三篇文章,但不敢指斥曹爽,托辞是训诫其他几个弟弟,拿给曹爽看。曹爽知道是写给自己看的,心中非常不爽。宗室曹冏也上书,希图感悟曹爽,曹爽还是不听。
上帝要谁先灭亡,一定要谁先疯狂。曹爽在胡作非为花天酒地之时,司马懿则在秘密准备清除曹爽势力。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5 14:15:44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3-06 10:45:59
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5:45:27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3-06 10:53:57
条分缕析,有味道。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5:45:42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3-06 11:02:00
顶起来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5:45:58 +0800 CST  
曹爽在魏国朝廷弄权时,遥远的吴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陆逊去世。
继诸葛瑾去世后的第二年二月,吴国的又一位重臣陆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九月,孙权以诸葛恪迁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接替陆逊。
史书说陆逊是“愤恚致卒”,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陆逊在二宮并争中坚定不移地支持太子孙和,成为太子党领袖,严重阻碍了孙权希图立孙霸为太子,打击江东世族,达到集权的行动,孙权对此恨之入骨,不断地派宫中使者去指责呵斥陆逊,导致陆逊忧愤成疾,郁郁而终。
陆逊身上最能体现江东世族和孙权的关系。陆逊是个矛盾集合体,一是家世上的矛盾。他的从祖父陆康被孙策所杀,按说他应该与孙氏集团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他放弃了仇恨,主动与孙氏集团合作,保存和复兴了陆氏家族。孙权为笼络江东世族,对陆逊另眼相看,在陆逊还只是个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长时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他,不是因为陆逊有多么优秀,而是因为陆逊是江东陆氏家族族长。二是政治上的矛盾。陆逊努力帮助孙权立足江东,功勋卓著,但又极力维护江东世族的政治利益,反对孙权集权。这种矛盾在孙权这边的体现则是,孙权一方面给予陆逊高官显爵,通过彰显和优待陆逊笼络江东世族,一方面限制陆逊,坚决不让陆逊进京,并通过暨艳事件、吕壹事件、二宮并立等行动打击江东世族。
家世的矛盾容易调和和化解,而政治上的矛盾则无法调和和化解。
另外陆逊在吴国对外战略上有个重大的失误。不知道陆逊是怎么想的,他始终认为西陵是吴国的战略重点,一直集重兵于西陵,后世继任者也依样画葫芦。
西陵确实是吴国的战略要地,要灭吴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占西陵,然后顺流而下,就像后来晋灭吴那样。要想从长江正面渡江作战消灭吴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陵确实重要,关系到吴国的存亡。但三国鼎立之时,吴与(蜀)汉联盟,西陵与(蜀)汉交界,双方和平相处,没有必要重兵布防,完全可以抽调至少一半的部队到魏吴前线。集重兵于此要防范谁呢?只能是(蜀)汉,说明陆逊对吴(蜀)汉联盟不放心。在这点上,陆逊就赶不上孙权。
就在陆逊死的前一年,(蜀)汉改变对魏的作战方略,以姜维领凉州刺史,计划利用姜维与凉州氐羌人的渊源关系图谋凉州,大司马蒋琬到涪县集结训练士兵,囤积粮草,为姜维后援。蒋琬在涪县修缮城池,打造战船,训练士兵等行动招致吴国一些将领如步骘、朱然等人的怀疑,认为是要对吴国不利,上疏孙权反映这个事情,孙权根本就不相信,认为那是(蜀)汉内部的事情,和吴国没有关系。孙权甚至像民间百姓一样发誓说,我愿意拿全家担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相比较,陆逊在器量和自信上都差孙权一截。
(蜀)汉灭亡后,吴国以西陵为重没有错,陆逊错就错在超前一步。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3:23 +0800 CST  
第二件事情,马茂谋杀案。
马茂本来是魏国淮南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镇东故城)长,因与上司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王淩不和,投降了吴国,被孙权任命为征西将军、九江太守、外部督,封侯,领一千兵。
孙权喜欢在打猎,因身份特殊,政务繁忙、年龄增大等原因,不能去原野里打猎,就在皇宫禁苑中的猎场里打猎。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马茂和兼符节令(掌管玺及虎符、竹符及授节等事)朱贞、无难督(吴国精锐部队之一)虞钦、牙门将(主将帐前设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为牙门将,近似于警卫团团长之类)朱志等合谋谋杀孙权。计划是在孙权进入禁苑,公卿诸将还没有进来之前,朱贞盗取节符,假借孙权诏书,将门外的文武官员全部抓拿捆绑,守住苑门。马茂带兵进入苑中杀掉孙权,分兵占据宫中重要位置和石头坞,派人报告魏国派兵前来接应。
这次行动牵涉人太多,难以保密,被朝廷察觉,迅速地将马茂、朱贞、虞钦、朱志等人抓获,孙权下令灭这几个人的三族。
陆逊去世,谋杀案发,按说孙权应该将精力集中到处理国内这些事务中来,谁知孙权却于第二年春天派朱然又去攻打柤中。驻守柤中的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来袭,率领六千步骑截断了朱然的后路,朱然半夜发动奇袭,斩首五百级,得鼓车三乘,得胜而归。孙权因此任朱然为左大司马,加赐御织绒帽。
魏国虽然打退了朱然,但却损失了一万多家百姓。战前在柤中居住的夷、夏百姓一万多家为躲避战乱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应该把他们留在沔北。曹爽反对,让这些百姓回去。结果这些百姓在战乱中丧失殆尽。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4:02 +0800 CST  
同年魏国不光与吴国有战事发生,在东北又与高句骊发生摩擦。
前面说过,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将辽东纳入魏国直管后,就直接与高句骊接壤。高句骊不老实,经常侵犯魏国,骚扰抢掠。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开始,幽州刺史、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毌丘俭连续发动了两次征讨行动。
第一次,毌丘俭率一万步骑出玄菟郡分道征讨。高句骊王位宫带二万步骑沿鸭绿江而上迎击,双方在梁口(太子河源口,今辽宁省铁岭市南,是从玄菟郡南至丸都城的必经之路)相遇,大战一场。位宫接连失败后往都城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西面的丸都山上,距集安市区2.5公里左右,海拔最高处为676米)逃跑。毌丘俭率军追赶,因山路崎岖战马战车不便行走,毌丘俭“束马悬车”(即把马和战车绑起来用绳子拉上去,也可以放下来,邓艾伐蜀时就是放下来)登上丸都山,大开杀戒,屠丸都,斩杀数千人。
高句骊沛者(官名)得来,多次劝谏位宫不要与魏为敌,位宫不听。得来长叹而言:“马上就要看见此地要生蓬蒿了”,(意思是都城将被毁为废墟)然后绝食而死,举国称其为贤人。毌丘俭下令不准毁坏他的墓地,不准砍伐他墓地上的封树,将已被抓获的他的妻儿全部释放。
位宫只带着妻儿逃窜。毌丘俭得胜退军。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4:49 +0800 CST  
第二次,就在第二年,位宮又收罗了一些士众,想东山再起。毌丘俭又带兵征讨。位宫逃到置沟溇。(今图们江流域,具体地点说法不一,应在今吉林珲春一带)毌丘俭派玄菟太守、行裨将军王颀追击,一直追到肃慎部落南部边界,诛杀和纳降八千多人。
朝廷对此战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封侯的就有一百多人。还在丸都山上刻石纪功。1906年,吉林集安乡民筑路时挖掘出此碑,碑由赭红色含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发现时只残余全碑之左上角,表面光洁,碑阴亦作修琢。残长39厘米、宽30厘米、厚88.5厘米。汉字阴刻,可见7行47字,另有三字虽残但可辨识,共得50字。其字体为隶书,遒劲古朴凿刻工拙。从残文中可发现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等都带兵参与了征讨行动。毌丘俭所带之兵共有七个兵种,即:左兵、中兵、右兵、骑兵、都兵、左外兵、右外兵。
毌丘俭东征,是自秦汉以来中原汉人政权对东北地区最远的一次征讨,此次征讨将魏国的势力扩张到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高句丽险遭灭绝,侥幸存活,不敢骚扰辽东,只能向魏、晋称臣。东北地区得到了四十多年的和平安稳。毌丘俭功莫大焉!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5:25 +0800 CST  
东边和南边的战争并没在魏国造成多大的影响,曹爽等人一如既往地胡作非为。以至民间都有歌谣说:“何、邓、丁,乱京城”,还有“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二狗指的是何晏、邓飏;一狗指的是丁谧。“崖柴”是形容狗呲牙要咬人的样子。“疽囊”本意是毒疮里毒液聚集的根部,引申为群恶聚集的地方。默,(一作黠)曹爽的小名。此话是说三狗都咬人,其中丁谧最凶,主要是凭借曹爽的宠信。
这里有必要澄清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宮的罪名。太后住永安宮、永宁宮都可以,也都一样。住哪里就被称为什么宮,如曹丕的文德郭皇后住永安宮,就称其为永安宫;曹睿的明元郭皇后住永宁宮,就称永宁宫。没有强迫太后迁往永宁宮的道理。《晋书》中记载的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宮,太后于司马懿相对哭泣而别完全是捏造,是想加曹爽之恶。想想这个很有镜头感的场景就知道是假的,曹爽要迁太后,不会拉司马懿一起,就算拉司马懿一起,太后也不会和司马懿相对哭泣而别,这成何体统?曹爽作恶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晋书》这个捏造完全是画蛇添足。
面对曹爽集团的胡作非为和嚣张跋扈,司马懿没有一战而胜的把握,选择了退避三舍。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五月,司马懿称病不朝。
司马懿这招看似服软退却,其实很阴险毒辣。一方面,不能和曹爽正面为敌,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一旦公开敌对,就是你死我活,但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这个风险太大了,司马懿不愿也不敢贸然行事。要避开公开敌对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曹爽同朝议事。议事就会产生分歧、矛盾,不小心擦枪走火就满盘皆输。另一方面,司马懿深知只要退下来,曹爽一伙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会得罪更多的官员,会引起百姓的痛恨,在民怨沸腾时自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拨乱反正,更容易树立威望,得到官员和百姓的拥戴。
这样做也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曹爽集团抓住这个机会,幡然醒悟,改邪归正,赢取官心、军心、民心,那么司马懿就真的只能在家凉快了。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风险,曹爽集团已经病入膏肓不可就药,不可能骤然改变,反而会向更加邪恶。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6:37 +0800 CST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冬季,曹爽集团的河南尹李胜谋得了荆州刺史的肥缺,曹爽指使李胜去向司马懿辞行,趁机查看司马懿是否装病。李胜领命前往。司马懿在曹操时候就装病,装出经验了的。司马懿叫两个侍婢站在床边,要穿外衣,侍婢递衣服过去,司马懿拿不起,一下掉地上了。司马懿又指自己的嘴,说口渴要喝水,侍婢端了一杯粥给他,司马懿拿着杯喝粥,粥都流出来沾在胸前。司马懿的表演太真实,李胜居然为其伤感落泪,说:“主上年幼,天下还有依赖明公。但是大家都说明公旧病突然发作,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司马懿喘息一阵,调整气息,慢慢开口说:“年老了,又是长久以来的旧病,死在旦夕了啊。你到并州去委屈了,并州邻近胡人,你要好自为之啊。恐怕我们没机会相见了,怎么办啊!”李胜说:“是到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继续装疯卖傻,说:“你到并州,要努力自爱啊!”紧接着又说的些胡话,看上去像呓语。李胜再次纠正说:“是到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装出有点明白的样子说:“我老了,恍恍惚惚的,没听清楚你的话。你要到家乡去做刺史,真是盛德壮烈,好好地建立功勋。现在要和你相别,可惜自顾无力,将来一定见不到你了。想请你吃顿饭,和你生死共别。叫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和你结交为友,你不要拒绝,辜负我。”说完还哭得一塌糊涂,李胜也伤感长叹,说:“应当来承教,但必须得到皇上的敕命。”说完告辞而出。
李胜出来后立即与曹爽集团的人会合,详细讲述会面经过,说:“司马懿语无伦次,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又说我要去并州,我反复纠正是到荆州,他偶尔清醒时才知道是到荆州。还要请我吃饭,不让我走。”李胜说得有些伤感,眼泪都掉下来了,说:“司马懿的病不会好转了,令人怆然啊。”但《晋书•宣帝纪》里的记载有些不同,说:李胜出来后告诉曹爽:“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情形完全不同。在下更愿意相信前者,虽然司马懿是在骗李胜,但李胜相信了,真以为司马懿病入膏肓了。英雄末路,令人伤感落泪,也是人之常情。《晋书》的记载全无人情味,只是一味地把曹爽里的人说成是十恶不赦没有人情的坏人。非黑即白,国人的思维就是这么简单幼稚愚昧。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8:32 +0800 CST  
来看一下同样是辞行,司马懿另一种迥然不同的表现。
前面提到过与曹爽结怨的孙礼,因众人求情,曹爽在一年后解除他的五年刑期,任为城门校尉。此时并州一带的匈奴王刘靖部落人多势众,对并州形成威胁。鲜卑人又经常骚扰边境,朝廷就任命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估计这也是曹爽的主意,想把他打发到边远地区去,因为孙礼本人并不愿意去。
孙礼临行前也去向司马懿辞行,见到司马懿后面带愤懑不平的表情,又不说话。司马懿问他:“你得到并州还嫌少吗?是在愤恨清理平原、清河二郡边界划分的事情失去朝廷信任了吗?如今要远行,为何不高兴啊?”孙礼原来是冀州牧,冀州比并州大得多,况且并州是边鄙之地,与匈奴、鲜卑部落相邻,又穷又危险,怎么也比不上冀州。孙礼是因为平原、清河二郡的边界划分得罪了曹爽。司马懿此时故意拿这两件事情来刺激孙礼。孙礼这时还真没上司马懿的当,还呛了司马懿一句,说:“明公的话怎么这么乖戾小气啊!我虽不德,岂能在意官位大小和往事对错啊?本来以为明公会像伊尹、吕尚那样,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可如今社稷将危,天下汹汹,这才是孙礼不高兴的原因。”说完还涕泣横流。司马懿赶忙劝止他说:“别这样,要忍不可忍。”
孙礼的反应也可以印证前面说的司马懿退隐让曹爽等人胡作非为引起公愤的办法是非常有效的。司马懿也是在“忍不可忍”。
这两个辞行的场景对比太强烈了,曹爽要知道后面这个场景的话,还会那么猖狂吗?
司马懿行将就木,这个消息无疑让曹爽集团的人喜上眉梢。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尽情地享乐吧。这帮人很快就会为自己的狂妄和愚蠢付出惨痛的代价。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3-06 16:09:50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