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瞎扯淡】兔子的那些事(转载)

如果您连各大石油公司的财报和券商的分析到哪去找都不知道,我想不出您还和我在这里杠什么劲。
中石油和伊拉克石油部签的合同只是开采代工。就相当于收麦子代工一样。什么运输物流销售都不是采油的应该考虑的事情。
比如Rumaila油田,原油从井里出来直接进输油管线,经过泵站增压后输往港口或者炼油厂。不过那已经是伊拉克SOC(南部石油公司)的管辖范围了。
原油也不是抽出来才销售的,而是通过期货市场在开采出来之前就已经卖掉了。
总之您说的运输、物流成本和销售都不是中石油这样的开采承包商应该去考虑的问题。那是SOC和伊拉克石油部的事情。
中石油如果想买自己开采出来的石油,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去期油市场上买自己的开采的原油的期单。另一个方法是和伊拉克石油部签长期供油协定,把油田几年到十几年的产量买断。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我说的“某些人”不是说您,您不必这样敏感。我是指郎教授。他喜欢在电视节目和演讲中高谈阔论自己不懂的事情。他的言论听多了,我开始怀疑他的学历和论文真假。听了现在这个演讲之后,我开始怀疑他的智商了。仅此而已。
---------
这四到五美元的开采成本不是我计算的,是很多石油公司财报上自己说的,而且被很多投行和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所引用。
这还只是中东地区采油的平均成本,包括成本比较高的海上采油成本。伊拉克南部那些陆地浅层自喷井的开采成本可能还不到4美元呢。
比如09年中石油中标的Rumaila油田,开采成本就只有三美元多一点。中石油的投标价格是收回成本后每桶报酬3.99美元,被伊拉克石油部砍到两美元。理由之一就是当地的采油成本只有三美元多一点,3.99美元的报酬等于利润率57%。砍到两美元,还是有将近40%呢。
只有看不懂财报和标书的人才会对这个两美元一惊一炸的。某些不懂石油的人看到原油市场价格和这个两美元可能受了点刺激,才会拿到电视节目上当回事。
石油开采外包的本质和小麦收割外包是一回事。小麦的价格是两千多块一吨,可收割外包只有几十块一亩,每吨大概一百块左右吧。某些人会不会因为每吨小麦能卖两千多块,嫌一百多块的劳务费太低呢?
---------
现在伊拉克石油公司给中石油开的价格还是不是7到8美元我不知道。如果还是,利润还是差不多30%。
花4到5美元的开采成本赚2点几美元的毛利率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对某些人是不是太难了一点?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4:44 +0800 CST  
看不大明白您在说什么。您似乎也没看明白我和skyguguify在说什么。
我们说的是中石油在伊拉克以7点几美元/桶的单价中标石油开采项目。中东的油田埋藏很浅,而且井压很高,所以开采成本只有四五美元而已。
伊拉克公开招标,中石油以最低价格中标。这笔生意本质上只是伊拉克政府花钱请中石油帮助开采自己的油田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中石油有庞大的钻探和开采能力,有规模优势,很多国家都是请中石油去开采。大概和做代工也差不多。中石油的开价也不能算很低,只是比较公道罢了。
至于开采出来的石油是否运到中国,那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这些石油主要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交易,最后卖给谁就很难说了。必竟石油是人家的,人家想如何卖是人家的事情。不过伊拉克是目前中国第五大石油进口来源,大概很多中石油开采的原油也被卖到了中国吧。
中石油只是个石油开采业的承包商而已,和您说的“霸占资源”大概没有什么关系。人家伊拉克的资源,中国一个企业凭什么去“霸占”啊。
---------
如果郎教授的意思真是“卖两美元”,那他老人家也太白痴了点吧。
您也太低估郎教授的智商了。他虽然从小数学很差,也不至于差到这个地步吧。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5:29 +0800 CST  
如果郎教授的意思真是“卖两美元”,那他老人家也太白痴了点吧。
您也太低估郎教授的智商了。他虽然从小数学很差,也不至于差到这个地步吧。
---------
问题的关键是,中东陆地石油的平均开采成本只有四到五美元。中石油做的只不过是采油的外包,花四到五美元赚两美元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中石油的中国工人工资比海湾国家和欧美国家工人低,所以成本可能更低一些。采油外包能做到30%以上的利润率,已经相当不错了。
采油本身就不是什么暴利行业。人家已经探明和开采过的油田,继续去开采,能赚到30%已经相当不错了。
---------
“经济垮了,当权者的利益也就不复存在了。越是腐败当权者,就越不想这种情况发生。”
不希望本国经济垮和腐败不腐败有什么关系么?清廉的政府就不在乎经济垮了?
---------
中国哪来的400万公里高速公路?那是中国的公路总里程。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2011年底只有8.5万公里,世界第二。美国面积比中国小一些,高速公路是十万公里,公路总里程是650多万公里。欧盟的面积只有中国的不到一半(430多万平方公里),但也有7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西欧国家公路密度普遍在1.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日本是3.18,美国是0.68,中国只有0.39。相比之下,中国的公路密度还是很低的。而且比道路铺装率,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美国和西欧国家普遍都接近100%,日本是79.6%,韩国是78.5%,中国是53.5%。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6:00 +0800 CST  
撸主用手机发的,流量伤不起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6:29 +0800 CST  
升值和贬值要看和甚么比了。人民币只是相对美元升值,相对于欧元、日元和台币是贬值的。因为人民币的汇率政策就是在一揽子货币中保持平衡。
而且中国大陆是个贸易出超经济体,有巨额贸易盈余。所以人民币是有强劲的升值压力的。而美国是个贸易和财政都有巨额赤字的经济体,货币自然疲软。
---------
我还是想不明白,公路收费站怎么个隐瞒法。隐蔽收费站怎么收钱?人家不知道收费站的存在,如何停车交钱呢?您也不能太侮辱别人的智商吧。
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在二战前就已经基本建成了。而且德国的高速公路建造和维护费用都是从税收中获得。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美国也是如此。美国除了燃油税,还有轮胎税等作为公路建设和维护的财源。即便如此,仍然有八千多公里的收费公路。
中国的收费公路可不是用税收来修建的。那是向银行贷款修建的。所以需要收费来还贷。很多新兴的亚洲经济体(日韩泰马和台湾等)都是如此。怎么就到了中国这里就有人说三道四的呢?
哪国的货币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如果外汇管理局不采取防御措施,恐怕人民币对美元一年涨个10%20%都没有什么悬念。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每年只涨了3.6%。而且人民币只是相对一揽子货币中最弱的美元升值而已,相对于欧元日元都是贬值的。人民币的现状只是在一揽子货币中达到基本稳定和平衡而已,谈不上升值。
您年这个“所以不管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都不能够对我们的民生有正向的作用。”简直无敌了。强大到我都弄不明白您到底想说什么了。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6:57 +0800 CST  
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实质增长率去再减一次CPI。而且有能力收集和分析经济统计数字的目前只有一个国家统计局。因为这项工作对任何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天文数字级别的规模。基本上只能估算(或者象郎教授这样用拍头制造数据)。
您这个“举例来说,即有是人口数量会出现负值。”是什么意思。也不知是我的中文有问题还是您的中文有问题。
郎教授不许人家录音录像,大概就是因为他的讲演里信口开河的东西太多了,怕传出去影响自己的名声。
---------
问题是中国经济这三十年就从来没有维持过现状。所以您的说法不攻自破。我就不明白,平均每年10%的增长在某些人眼里是如何变成“维持现状”的。这种思维跳跃能力也太强大了。简直和当年国军的“转进”有一拼。
您的后半段,我基本上看不懂您在说什么了。您自己看得懂么?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尤其是您这句“或许经济垮掉对太过清廉的政府来说未必是件坏事,职员们可能终于能够缓一口气,来等待联合国的救援而不是自己苦苦支撑杆了。”,简直太强大了。强大到已经超出了我们地球人的理解能力了。
我们地球上的这个联合国是不管救经济的,除非是大面积饥荒,成批的饿死人那种,联合国粮食计划署(UNWFP)才会紧急援助。一般的政府财务危机最多由国际货币基金(IMF)出手。这个IMF会派一大群会计师到政府部门查帐,看看这个国家还有没有可以利用的收入、可拍卖的资产和可削减的支出。基本上就是让一群高利贷打手接管财政一样。我还真没见过有哪国政府在经济崩溃后能“缓一口气”的。未免也太弱智了吧。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7:28 +0800 CST  
美国政府当然可以操控汇率,不过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操控汇率要设法改变外汇市场对美元的供需关系。美国政府手里改变供需关系的手段是有限的。美国是个贸易经常赤字的国家,所以美元总的趋势是面临贬值压力的。而美元不能按照实际的供需关系任意地贬值下去。因为会给美国带来严重的输入性通胀。也不能用扩大贸易赤字的方法来加速美元贬值。因为这样会提高失业率。
而美国用来维持美元汇率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因为从根本上要提高美元汇率,还是要改善贸易收支。其它操控手段的效果都是暂时的和有限的。比如抛售黄金,认为地制造美元需求(因为黄金交易是用美元的,要参与交易就必须先把各国货币兑换成美元)。黄金价格不可能无限制地顶上去,市场规模也有限。石油等其它商品市场也是如此。所以美国政府操控汇率,只能是短期的障眼法,长期趋势还是贬值的。
---------
在俄罗斯可以这样搞是因为俄罗斯的贸易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只要压低国际原油市场的行情,就会加剧俄罗斯的贸易收支赤字,从而让卢布暴跌。同样的方法对中国没什么作用。因为中国是个主要的资源进口国,但出口的资源却很少。中国的出口主要是工业成品。这样的商品没有什么单一市场可以操控。而提高原料市场行情对中国的影响也有限。因为工业品的价格比这些原料贵得多。比如中国的国内棉花市场行情比国际市场还贵几千块,但照样还是有竞争力的。想用简单手段压低人民币汇率恐怕有些徒劳。
中国的国企基本上都是资本密集型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国家控股是因为如果让外资势力渗透进来,会威胁到国家命脉。国企上市和增加公募故权比重是个趋势,但国家控股大概永远不会低于51%。
俄罗斯当年搞的私有化债券,基本上就是脑子进水。本质上就是增发卢布和贱卖国有资产股权。自己系套,自己把脖子伸进去。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8:02 +0800 CST  
某元的涨跌也不是某国说一句话就能涨跌的。
比如要让某元跌,就要通过国会放宽举债上限,然后让FRB印钞买债。或者多买石油或者其它资源,造成贸易赤字上升。这样某元才能跌。
要让某元涨就稍微复杂一些。要采取很多迂回曲折的手段。比如释放黄金,引诱欧日等国的银行和其它投资者来购买。因为黄金是用某元来交易的,所以大家在买黄金之前都必须将其它货币兑换成某元,这样需求上升,某元的行情就跟着涨。
还有更曲折的方法,比如找个有缝地方叮咬一番,人为地制造避险需求等等。
---------
政府愿意不愿意和经济是否会崩溃的确没有什么关系。地球上恐怕还没有一个政府愿意自己国家的经济崩溃。
不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至少在G20中是最好的了。如果中国经济都要崩溃,那G20里能幸存的恐怕不多。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8:35 +0800 CST  
即便现在打起来,如果没有美军介入,单凭日本防卫省的那点兵力恐怕几天就能摆平。
要和日本交手,唯一的问题是如何防止美国的介入。大概等东风21D做几次海试,歼20量产了就差不多了。
日本防卫厅一共才26万人(作战人员只有一半),军费只有中国的一半,可装备采购成本是中国的5到10倍。而且日本自卫队缺少进攻性武器。单独和中国打起来会如何,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
不过中日美这样的大国之间是不大可能真刀真枪地交火的。就象打太极拳一样,用意不用力。
而且要打也得让日本先打第一枪。可日本有宪法第九条(戦争の放弃)的限制,不能开第一枪。所以中日之间大概永远打不起来了。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纠纷有N种(N为大于1000的自然数)解决办法。国家越大,越有实力,解决问题的手段就越多。
至少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我看不出中国怎么“沉沦”下去,倒是日本的确在沉沦中。就评两个半GDP的债和十几%GDP的财政赤字,大概过两年,连海上保安厅出海用的燃料费都会成问题。钓鱼台问题拖到那时候就差不多了。
---------
您这个"他们总来没有胆量和实力跟有点实力的国家叫板"也太惊世骇俗了吧。
美苏还不算“有点实力的国家”?老共大概是全世界除了日本和德国之外唯一和这两强都交过手的军队了。
老共现在是在当笑面虎,避免张牙舞爪。但实际上东海的油气田是中国大陆一家在开发。日本一出来勘探,中国海监就上去阻挠。海上自卫队一上来,后面中国海军就会碰巧路过打酱油。日本现在拿中国也没有什么办法。最多只是给所有中国油田都取个日本名字。春晓叫“白桦(しらかば:Shirakaba)”,断桥叫“楠(くす:Kusu)”和冷泉分叫“桔梗(ききょう:Kikyou)”,天外天“樫(かし:Kashi)”。也算精神胜利一把吧。
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谈判基本上处于僵局。日本向中国要地质资料,中国不给。日本要自己去勘测,中国不让。所谓谈判基本上就是在拖时间。照目前这个拖法,大概等上面几个油气田都停产了,两国也谈不出个所以然来。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3 23:59:27 +0800 CST  
不同关税区之间有海关很正常啊。必竟几十年都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香港是个自由港,大部分项目的关税比发达国家还低。让大陆全免比照香港,还是让香港比照大陆,都不合适。经济上的需要罢了。
美国加拿大英国护照在香港有3个月免签证待遇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美英和英联邦国家护照在英国殖民地都有类似的待遇。这可是当年中英谈判时英国方面要求的。而且也的确是香港的需要。因为香港和这些发达国家有很多商业上的人员往来。我记得当年谈判的时候的数据,香港一地持发达国家护照的出入境人数比整个中国大陆还多。
限制内地居民去香港也不是中央政府的要求,那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要求。主要是为了缓解香港的就业、社保压力。必竟香港是个人均GDP四万多美元的城市,一旦完全开放,会涌入大批人口,给香港经济带来冲击。不过这个限制会随着香港和内地经济的差距缩小而慢慢消失的。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0:15 +0800 CST  
看来给您解释政府财政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是徒劳的。
简单地说,象日本希腊这样政府欠GDP的170%到230%的国债(各自另外还有半个GDP左右的地方政府债),想还债又“不影响人民生活”是不可能的。希腊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了,失业率超过20%,年轻人失业率超过50%。希腊过去一直用扩大政府雇用的方法来降低失业率。现在没钱了,这个方法自然行不通。
跟您讨论什么香港、钓鱼台都是徒劳的。您这个“和我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就不关心,就是麻木。
而且您的麻木很多还是基于无知和偏见。去年光去香港的内地人士就有将近8千万人次,在您眼里成了“不能自由出入”了。
钓鱼台的问题也的确没到动真刀真枪的地步。目前双方在岛上都没有驻军或者住人。东海的油气田是中国大陆单方面在勘测和开采。况且钓鱼台行政上归台湾省宜兰县管辖,大陆方面也的确没法去驻军。大陆如果在钓鱼台驻军,日本还没怎么样,恐怕台湾先乱起来了。
就象现在这样派海监、渔政和海军巡逻机去转转,海军舰队隔三岔五地穿一穿琉球列岛,火候刚好。钓鱼台问题,还是等日本的经济规模萎缩到中国的一半以下之后再说吧。估计到那时,东海的油气也被中国抽得差不多了。问题也就简单多了。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0:43 +0800 CST  
中国一共有一千万公务员(按照广义公务员定义),去年出境旅游人数是5739万人次。大部分公务员要一年出去五六次才能凑够这个数字。况且有条件公费出国旅游的公务员一共能有几个?而且公务员因公出国也不计算在出境旅游人数里啊。您把处境旅游人数的增长归结为公务员出国的增长,恐怕太牵强了吧。
政府欠债最后还是要用纳税人的钱来还。比如日本议会最近就在忙着审议增税法案,大有磨刀霍霍向牛羊的态势。
您觉得政府负债破产和您没关系,最多只能说明您知识不足(简称“无知”),并不能说明什么别的问题。
至于您对香港回归、钓鱼台等问题没有什么感觉,只能说明您麻木。也不能说明什么别的问题。
无知而且麻木,我还对您有什么好说的呢?您已经28岁了,不是我三言两语能改变什么的。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1:33 +0800 CST  
关于人均收入的问题。即便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人均收入也是在持续增长的。最近7年人均收入每年名义增长率是将近17%,中国最近哪年的CPI能超过17%?如果有人不相信统计局的数字,总该相信外国政府公布的中国游客人数吧。现在去欧美日等主要国家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动辄是7年前的十几倍、几十倍。购买力没有上涨,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出境旅游呢?历史后起的经济体处境旅游人数增加的时期也往往是人均所得增加的时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除非您有办法证明中国例外。
我提日本、台湾、希腊是因为这三个经济体的增长率很低或者负增长。日本和希腊还有两个GDP左右的负债。比如日本的人均国债就有近千万日元,相当于日本人均收入的三倍。
中国人没钱只是收入低,日本和希腊人没钱是欠一身债。您喜欢哪个?
我提日本希腊,是因为这两家是地球上比较苦大仇深的主。他们都没有破产,还远远轮不到中国。
您提到的美国、德国、法国也都是负债率接近GDP100%的国家。虽然比希腊日本强一些,但有限。基本上要破产,顺序应该是希腊等欧猪国家、老欧洲和日本、美国,该破产的都破了,最后才会轮到中国。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1:57 +0800 CST  
基本上爆发**,需要一个关键的条件,即**成本足够低。
现代如何让**成本足够低呢?无非就是高失业率和高通胀之类的。如果再加上一个长期的独裁政权,差不多就满足了闹**的条件了。去年闹flower 咯皿 的几个国家都有超过15%的高失业率和高通胀以及几十年的长期政权等特征。
中国目前失业率很低,很多地方刚闹过一轮用工荒。最近CPI也在2%3%徘徊。老共的领导人即便在太祖时代也是名义上5年一届,最多连任两届就要下台。太祖之后下台后不久连军委 都要撒手。所以不满足长期独裁政权的条件。
所以中国闹不起flower 咯皿 来。更不用说印度、尼泊尔那样mao派游击队了。
**这东西就不是业余时间抽空能搞成的东西。过去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改一改。业余闹**,三百年不成。
最近钢铁价格回落,当然有需求减少的因素,但多半是铁矿价格回落的影响。铁矿价格一直是被人为抬高的。最近只是稍微接近了正常价格而已。
而且钢铁价格下跌也不是中国一家,欧美日韩台和东盟都在下跌。只不过中国一家的钢铁产量占全球的一半,比较引人注目罢了。
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能叫“崩溃中”,恐怕全球制造业都在“崩溃中”了。因为欧美日衰退得比中国更严重。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2:26 +0800 CST  
举周、陈、邓等人的例子只是在说您前面拿“有钱有本事的都移民了”来当现在闹不起革齤命的原因有些可笑罢了。
当年移民的门槛比现在低得多,想出来定居是很容易的。很多人出国,刚好给中国近代史上几次革齤命带来了火种。如果没有那么多海外华侨和留学生,恐怕满清能多延续几十年。
群齤体性事件和革齤命的区别是后者是持续的有纲领性的和职业性的。
偶发的和暂时的群齤体性事件要发展成革齤命,需要爆发革齤命的几个条件。
比如持续的经济危机(高失业率、高通胀率等等)。没有这些条件,革齤命就是无米之炊。
换CIA来直接煽惑也没用。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也符合人类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一般规律。至于三年困难时期的问题,您把政治和经济扯到一起是没法弄明白的。49年之前的38年里,差不多有31年都是“困难时期”。民国38年的平均死亡率比60年的2.543%(49年之后最高的一年)还高。老百姓在49年之后好歹过了几天好日子,所以大家都相信困难总会过去的。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2:54 +0800 CST  
高官送孩子出国,我觉得不是什么坏事。总比让他们留在国内从政强。
象日本这样一代一代世袭下去,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日本经济差不多就被这些世袭蛀虫给掏空了。最近二十年一千多兆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基本上都打了水漂,主要就是政官财铁三角把钱都吸走了,资金没有流到该去的地方。
其中政客是这个铁三角的核心,起的作用最恶劣。
如果这些政客肯把孩子孙子都送出国,每人给一两亿日元也不算什么。因为这些人留在日本,每年会吸走几亿到几十亿民膏民脂。
您对中国现在没有人出来闹革齤命的解释也有些匪夷所思。当年老齤共那些创始人中很多都是有能力出国的(周恩来、陈毅、邓齤小平等)。国内也同样有很多“没本事”的劳苦大众。不照样把革齤命闹得轰轰烈烈么?三年困难时期的老百姓再无知,能比20年代模到40年代末的时候更无知?49年之前中国的识字率只有不到20%,1960年已经超过了40%。那时候没闹起革齤命来,是因为老百姓都相信灾难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结果也是如此。只要老百姓没有绝望,就不会去闹革齤命。
现在中国经济和政治真的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了么?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3:20 +0800 CST  
其它地方我不大清楚。东京的人均年收入大约三百到四百万日元。生涯税后收入大约8千万到1亿日元。东京山手线(相当于北京的三环路)沿线的新建三室一厅公寓差不多就要8千万到1亿日元。您说,谁买得起?
我在北京住过的一处在二环和三环之间的房子,据说现在价值80万人民币。月收入如果有一万人民币左右,还是勉强买得起的。当然,在北京月收入1万,差不多相当于在日本年收800万日元左右吧。不过年收800万的人还是买不起东京都内的房子。在日本,通常会买年收5到6倍左右的房子。不动产和银行都会这样建议。年收800万,大概可以买得起4到5千万的房子。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买新建的房子,要到东京周边崎玉、千叶、神奈川或者东京西部的八王子等地。这些地方大致相当于北京六环之外了。
普通年收三四百万的日本人通常会选择1500到两千万的房子。东京都内恐怕是找不到这么便宜的新房子了。小得可怜或者超过30年,没过几年就要拆的旧公寓还差不多。我们公司在公司附近租了个15平方米的小房间当储藏室兼休息室,每月还要7万日元的租金。如果要买下来,需要六百万。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3:46 +0800 CST  
住房在中国经历了一个非商品化到商品化的过程。本来是免费发放或者几乎免费发放的东西,逐渐过渡到商品。向商品化过渡的前几年,与其说是涨价,不如说是商品价格形成或者说过渡阶段。
而且土地在中国的东部本来就是稀缺资源。中国虽然面积很大,但适合居住的土地却并不多。况且普通工薪阶层买大城市的市中心住房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拿美国和日本平均年收入的美国人和日本人也同样买不起纽约市中心和东京23区内的房子。比如很多在东京工作的人,买房子都买在距离东京坐车一个多小时的地方,相当于在北京工作住在河北了。我就不信,那些说买不起房子的北京人,会买不起河北的房子。
大学学费也是一个从非商品到商品化的过程。我听说过去在中国读大学非但不收学费,还有生活补助。住宿也是基本免费的。那几十年前的大学学费和现在比,恐怕有些不厚道吧。
政府的责任只是义务教育而已。高等教育在大部分国家都是以自费为主的。医疗也是如此。
比如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和社会保险就征收相当于月收入4.5%的保费来维持的。而且看病的时候要自己负担30%。真有个什么大病,也一样会倾家荡产的。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4:45 +0800 CST  
您这个“收入增长远不及医疗,教育,住房费用的增长”恐怕有些离谱。住房另外说,医疗教育之类的东西占收入的比重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没有到“远不及”的地步。而且享受的医疗和教育条件也比过去好多了。就像过去大家都骑自行车,现在改开汽车。交通费占收入的比重有所增加,但自行车能和汽车比么?
中国的人均教育年限最近三十年提高了三年,很多大中城市提高了六年,快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了。人均教育年限从六年多提高到九年、十二年,费用可不是线性关系。大学四年的成本可能比之前的12年都高。
教育、医疗、住房占收入比重增加也很正常。衣食占收入比重下降,多出的钱除了储蓄自然就是投资和提高生活质量了。教育和住房属于投资,医疗属于提高生活质量(或者其副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的阶段都要经历这么个过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大家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5:38 +0800 CST  
补充一点,文革的时候经济并非没有增长。文革十年,GDP增长了0.7倍,1965年是1716.1亿元,1976是2943.7亿元。平均每年也有5.5%呢。考虑到当年的CPI基本上接近零,这个5.5%是很接近实质成长率的。今天的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经济体能达到这个增长率。当然,这对增长率动辄超过10%的中国来说已经是很低的增长率了。基本上,中国在49年之后没有怎么经历过衰退。连60年都增长了1.25%。唯一的两年负增长是67(-5.04%)和68(-2.86%)两年。不过当时的状况不是因为衰退而闹革齤命,而是因为闹革齤命而衰退。不过69年就基本恢复了,超过了66年的水平。中国人是一个为了闹革齤命可以放弃生产劳动的民族,哪国人的革齤命性能和中国相比?
楼主 日照大神是我儿  发布于 2013-07-24 00:06:04 +0800 CST  

楼主:日照大神是我儿

字数:3389892

发表时间:2013-07-07 21: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6 17:43:49 +0800 CST

评论数:136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