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2-20 23:35:00 +0800 CST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2-20 23:35:00 +0800 CST  
十三行最后一临——



用的是半生熟的宣纸,还是有点生,好像写硬笔还得再熟一些的好。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2-22 10:33:00 +0800 CST  
硬笔十七帖临习正式开始。
每一节二三段进行。这次先来《郗司马帖》《逸民帖》与《龙保帖》。
先看此三帖网上下来的原帖——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2-24 12:07:00 +0800 CST  
下面是释文与译文——
1、《郗司马帖》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逸民帖》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帖》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2-24 12:10:00 +0800 CST  
开学了,确实非常忙,更新与签到都停了,今天更一下。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2 23:31:00 +0800 CST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2 23:32:00 +0800 CST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2 23:32:00 +0800 CST  
接着选《丝布帖》《积雪凝寒帖》。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2 23:40:00 +0800 CST  
下面是释文与译文——


4、《丝布帖》
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5、《积雪帖》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2 23:47:00 +0800 CST  
《丝布》与《积雪寒凝》两帖的作业——
当然就是一口气抄10遍了。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4 23:48:00 +0800 CST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4 23:49:00 +0800 CST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4 23:49:00 +0800 CST  
下面是《服食帖》《知足下帖》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1:49:00 +0800 CST  
1.服食帖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意译: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注解 :法帖之中“吾服食久”的“服食”是指服五石散,始于曹魏的何晏。“五石”,葛洪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 五石散是一种毒性很重的药,经何晏提倡,不懂药理的便作为健身药,纷纷服用,服用失当有中毒的危险。 在王羲之其他尺牍中记载了不少因服食带来的病症痛苦,如“烦不得眠"”、“食至少”、“沉滞兼下”、“大吐”等等。服食后须行散,方能收得所欲之效果。王羲之也曾有过“身轻行动如飞”的快感体验,但是,服食所致的痛苦比暂时得之的欢乐要强烈得多,而且身体并不见好,所以他称“犹为劣劣”。无可奈何之下,他不无解嘲地说,“大概近于我这样的年龄,还算是过得去。”
“大都比之年时”的“大都”为大概、大抵之意。文中“可可”意即稍许、轻微。《右军书记》录王羲之杂帖有云:“大都夏冬自可可,春秋辄有患”。《淳化阁帖》卷十所收王献之《铁石帖》有云:“疾侯极是不佳,幸食眠意事,为复可可”。用例略同。
王羲之家世奉道教,当亦如是,他辞郡后经常与道士许迈采药石不远千里,共修服食养生之术。其《择药帖》曰:“乡里人择药,有发梦而得此药者,……乃云:服之令人尽,不知谁能试者”。可见王羲之对服食、仙药一类的兴趣十分浓厚,而其目的在于企求长生不老。
书法赏析:《服食帖》为《十七帖》丛帖中的第六通尺牍。草书,3行,30字。有刻帖墨拓本和敦煌残纸墨迹临本两种。王羲之在信中对朋友谈起自己服药虽久但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时,发出惆怅之感。
1、字势:《服食帖》字势开张,方圆兼备,时舒时敛,擒纵有度。首行波澜不惊,疏密停匀;自第二行风声渐起,时连绵不断,时点画怒张,“比之年时”导之若泉注,“为复可可”则顿之似山安;末行时避时让,摇曳多姿,至最后两字变大,形成最强音。
2、点画:同为捺笔(永字八法的磔笔),“久”、“大”、“复”各不相同,或长点,或短点,或波磔,根据书写行气节奏安排着笔势。点画疏密关系,除“为”字外,全部大开大合,以“服食”二字为最。在字内空间上,王羲之保持了章草草隶的独有特点,以开为主,点画分明。作为一个站在旧体章草和新体今草交汇之际的书法巨匠,很娴熟地游走于两者之间。自五代杨凝式以降,宋代之时这种宽博的气象已鲜觅。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1:53:00 +0800 CST  
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意译: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解读:清包世臣《十七帖疏证》认为“方回以黄门侍郎出为吴郡守,固辞,乃改临海。此右军初闻吴郡命,喜其近东而致之书。叔谓重熙,‘当西’谓其代荀羡为北中郎将镇下邳也。”
包世臣认为这是王羲之写给郗倍的信函,那么,“叔”则是指郗昙。郗倍为黄门侍郎时,吴郡守缺,朝廷欲以郗倍为太守,倍辞谢,遂转为临海太守。临海在会稽郡东南。帖中所谓“至吴”,当指郗倍出建康赴临海途中行至吴地。此时,郗昙代荀羡镇下邳,“当西”似指昙赴任下邳。下邳在建康北。相对王羲之所在的会稽和郗倍赴任的临海而言,“当西”才说得通。
书法赏析:《知足下帖》为《十七帖》丛帖第七通尺牍。褚遂良《右军书记》著录帖文。《淳化阁帖》、《大观帖》、《澄清堂帖》、《二王帖》收刻。
《知足下帖》“知足下行至吴”在书写上看成是一笔书,王羲之着手落笔时,就将力点放在最后一字上,中间字都是过渡。因此“知”入笔便走,在字底部作着力点,右侧作横势,末笔左带,“足”字承势,不提笔写成;“下”字全部作点,一侧一勒、一勾一掩,笔力在顿挫之间增大,以至于末笔借势前行,稍驻即作“行”字。“行”字增加纵势,书写右侧部分时,边走边压笔,笔锋弹起,凌空长跃,点下即写“至吴”两字,“至”字快速写就,与“吴”上半部分连成一体,形成“字群结构”,“吴”字下半部分斜顿笔反手右旋,压锋铺毫,以徐行短线,将跌宕起伏的动作缓缓收起。
纵观“知足下行至吴”,“知”字若高山,“足”字若山谷,“下”字似溪间圆石,“行”字似垂帘瀑布,“至”若水势跌落,“吴”若清流盘旋。六字宛如一高山流水,在山涧盘旋,回荡,奔跳,在断壁处跃起后一泻而下,痛快淋漓,落入天池。钩环盘纡,使转纵横,止行敛放,一气呵成。“一笔书”并不单单是一笔下去写数个字,而是以凝炼精简的线条将字的字内空间全部释放,只剩下字外空间,即行间布白。这也正是今草的魅力,是王羲之一变横势为纵引草书的魅力。在魏晋时代,不仅仅是名士书家,就是从敦煌残纸看到的不知名的书家,以笔势字势见胜的书家不在少数,为何王羲之独成巨擘,灿古耀今,胜就胜在布白空间与书写节奏上。更在于王羲之超越了点画的书写形态,进入了塑造“心象”的点画造型境地。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1:54:00 +0800 CST  
下面是作业喽——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2:10:00 +0800 CST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2:11:00 +0800 CST  
《瞻近帖》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2:22:00 +0800 CST  
《瞻近帖》相关知识。
释文: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意译: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注解:“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中的“足下”指王羲之的妻舅郗愔。“小大”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文中第一行、第三行两个“苦”字,《右军书记》皆作“告”。清代包世臣对两‘告’字的看法是摹刻错误,并说:“晋人言苦皆谓病,帖意殊不尔。”文中“此既避”的“此”指会稽。“避”包世臣谓“嚣尘不及。”
《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瞻近帖》全文。刻入《十七帖》等。《瞻近帖》另有墨迹两件:一为唐代敦煌临本,二为元代赵孟畈剐刺迫肆俦尽
书法赏析:《瞻近帖》是《十七帖》丛帖第八通尺牍。纸本墨拓,7行,64字。是王羲之写给妻舅郗愔的一封信,信中对郗愔来会稽居住的消息感到高兴和期盼,并希望他能告知来期。
1、结字:十七帖的结字,看似平淡,实则字字有变化,错位挪位的手法自然运用到字形中。骨气内涵,俊逸灵动,有的开张活脱,有的清劲挺拔,有的平正典雅,这是基本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偏旁的上下高低配置得当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如《瞻近帖》的“居”、“苦”字,上放下收,“叹”、“来”左放右收,“度”字外放内收,增加了字的动态。
2、用笔:《瞻近帖》的用笔顿挫有致、擒纵自如,在一定的速度中,完成折搭、调锋等一系列复杂动作。《瞻近帖》的用笔顿挫有致、擒纵自如,在一定的速度中,完成折搭、调锋等一系列复杂动作。
从不同的刻帖墨拓本来比较地看,更能看到这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对比《十七帖》上野本和三井本的“悲、当、京、期”四字,上野本的点画多为圆形顺势,而三井本的部分点画明显地看出调锋后逆势用笔。胡抗美对此作评述道:“‘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表达了笔在运动中施加提按顿挫之后生动而神奇多姿的形状变化。从墨本上看,由于经过千百年的磨砺,本来‘奇怪生焉’的细微末节更加奇怪难测了,那种在不提笔的情况下的挫和衄,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扑朔迷离,可望不可即。从刻本看,其妙在于敞开了‘奇怪’之谜,揭开了衄挫面纱,分解了古人的用笔动作,使复杂的技法清晰化”、“刻本的用笔不仅保持了墨本的初衷,而且将墨本笔法通俗化,使人们看到了古人用笔的轨迹”。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3-06 22:23:00 +0800 CST  

楼主:天地UU

字数:36410

发表时间:2017-12-20 07: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8 01:53:24 +0800 CST

评论数:46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