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背后的故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诗词背后的故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诗词故事】

汉武帝刘彻,后宫佳丽虽多,但王夫人早死,卫子夫年老,剩下的没有一个得到武帝专宠的。
一天,汉武帝在宫中饮酒,平阳公主也在座,李延年侍宴。待到酒酣,李延年起舞,唱自写的一首新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到李延年歌唱,触动了潜藏已久的心事,不禁叹息说:
"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

平阳公主在一边揣摩得知李延年歌中的寓意,于是趁势说:
"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

武帝心中一动,立刻下令召李氏入宫。
不久李延年将其妹引入。
武帝一看,果然是姿容秀媚,体态轻盈。
武帝遂纳李氏为妃,号为李夫人。
一年以后李夫人生下一子,被封为昌邑王。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1-27 23:17: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蒋捷《虞美人·听雨》

【诗词故事】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年少的时候
总想着醉生梦死,一掷千金
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待到中年时
却在雨声中听见了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
苍茫大地,碌碌无为,踽踽独行,
无奈再回首时
本以为会是满腔惆帐
遗憾这一生过得如此萧索凄凉
却不曾想
竟已木然到无动于衷
“欲说还休”
就想“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做一回心如止水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1-28 16:02:00 +0800 CST  
能和我分享你的故事吗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1-29 00:12: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苏轼《蝶恋花》

【诗词故事】

据说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小妾朝云弹唱此词,朝云还未开口,却已泪满衣襟。
苏轼问朝云为什么哭,朝云说:
奴所不能歌者,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
因为这两句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观念。
眼见得柳枝上的柳絮,一年一年的来,一年一年的少。
今天你是芳草,明天你就可能不是芳草。
既然何处都有芳草,那么这一刻的芳草,也许就不是那么珍贵了。

这首词里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怀,正是这种感怀,触动了朝云的心绪,让她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包括自己和苏轼都将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因此她不愿意唱,她觉得唱这首词就好像是唱自己的哀歌一样,没过多久朝云就去世了。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1-29 11:26: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诗词故事】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1-31 09:00: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诗词故事】

这首诗词是苏轼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01 11:32: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诗词故事】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03 23:47:00 +0800 CST  
新年快乐,晚安。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03 23:51: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醉花阴》

【诗词故事】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06 20:35: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 杜牧《杜秋娘诗》(节选)

【诗词故事】

小杜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让她度过一段甜蜜时光。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充当歌舞姬。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杜秋娘虽然总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经常不着痕迹地参与军国大事,甚得宪宗皇帝宠信。后来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宪宗皇帝自豪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还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也正是这一任命,让她卷入权力的角逐中。李凑失势被废,杜秋娘也被撵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风云一时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共写过两首给杜牧,一首自谦"高楼风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称颂"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小李"也认为这首诗为"小杜"的代表作。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08 23:12: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

【诗词故事】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全诗共有两幅大自然美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在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09 23:42: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诗词故事】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
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
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
夜即梦,此真人生佳境也。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12 23:49: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王国维《蝶恋花》

【诗词故事】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只见她面色更显憔悴,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就是此时而作。
行遍天涯,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16 01:21:00 +0800 CST  
最近有些忙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23 00:08: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杜甫《旅夜书怀》

【诗词故事】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23 00:11: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诗词故事】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2-25 16:22: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诗词故事】

诗人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啊。
这株梅花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诗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3-03 21:52: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诗词故事】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含蕴有味。
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应飞入清澈的水中,胜过那路旁的花,落了,还被车马碾作灰尘。
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
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3-05 00:08: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故事】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3-08 14:29:00 +0800 CST  
诗词背后的故事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诗词故事】

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舟过吴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何日”道出飘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词人想像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洋溢着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以及思归之情。



楼主 江湖郎中高小仙  发布于 2019-03-09 23:52:00 +0800 CST  

楼主:江湖郎中高小仙

字数:15532

发表时间:2019-01-28 07: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07 12:29:16 +0800 CST

评论数:11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