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L7型105mm坦克炮的东方后代

转自扬基在澎湃防务的铸剑系列,对里面的那些数据表示很好奇



近期,中英两国关系持续升温。在西方国家中,英国长期是中国获得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来源。而在陆军装备中,尤以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皇家兵工厂名品——L7型105mm线膛坦克炮影响最为深远。本期《铸剑》讲述这门炮在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故事。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6:00 +0800 CST  

在L7之前,中国坦克仍然在使用D-10T的中国版59式100mm线膛炮,69式坦克上曾经装备过的100mm滑膛炮由于性能不佳而只是昙花一现,122工程的120mm低压线膛炮由于设计思想问题也缺乏发展前途。在坦克三大系统中,主炮成了相对实力最弱的一环。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7:00 +0800 CST  

虽然苏军T-54/55同样也规模庞大,但后来通过开发出的一系列100mm坦克炮新弹种提升了作战能力,延长了装备寿命这些弹种普遍是基于其115/125mm滑膛炮的开发经验的。所以对中国陆军来说,无论如何必须要获得新一代坦克炮技术之后才有条件继续进步。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7:00 +0800 CST  

而“T-72恐惧症”曾经的的解药之一,为“前二代坦克”(WZ122X系列样车)配套的120mm高压滑膛坦克炮在1980年代初期和坦克一起下马。虽然该炮为后来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起到了重要的技术验证作用,但这仍然意味着新一代坦克炮又要重新开始。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8:00 +0800 CST  

这时候的西方世界同样面对着钢铁洪流。还好1982年黎以战争中,以色列陆军装备英制L7型105mm线膛炮的“梅卡瓦”成功在近距离击毁了T-72出口型坦克,加上这一时期各国推出了一些新弹种,使得L7成为了大口径高压滑膛炮之前对付T-72最靠谱的坦克炮之一。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8:00 +0800 CST  

中国也被L7打动了,早在120滑膛坦克炮还没下马时,就与西方国家开始了引进L7及弹药全套技术的谈判。中国计划在实现L7全面国产化后不仅装备二代坦克,还要改装大量一代坦克充实战斗力,从而为自行研制125mm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及三代坦克赢得足够时间。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9:00 +0800 CST  
历史多次证明,是否有一款至少在某些指标和国外型号相当或超出的国产武器而在谈判中更多占据主动,是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引进L7这事来说,当年“反坦克会战”的一个重要产品——二代100mm滑膛反坦克炮的地位就举足轻重。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2:59:00 +0800 CST  

在1980年L7来华演示期间,它和二代100滑样炮进行了对比穿甲试验。试验结果证明,100滑(后来发展为86式反坦克炮)凭借良好的弹道性能,其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性能与西方准备卖给我们的105mm穿甲弹性能相当,而其贫铀穿甲弹则有一定优势。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0:00 +0800 CST  

但105炮更好的适装性(100滑很难上59),更远的直射距离和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大的发展潜力,仍然使得最终引进L7成为必然。整个L7的合同还包括全套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身管热护套和夜视观瞄设备等。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0:00 +0800 CST  

而为了防止苏联对此反应过度(毕竟这让中国陆军的反装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这项合同中的各个子系统实际是从多个引进了L7技术的国家转手引进的,比如身管生产线是奥地利的,防火抑爆装置是以色列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0:00 +0800 CST  

引进L7使中国坦克炮的制造和工艺水平得到总体提升,首次系统学习了西方坦克炮的理念,为后来发展新一代坦克炮提前摸熟了部分流程。而且105炮的发展潜力比100炮更大,其榴弹和破甲弹的威力要大大超过100炮,整体勤务性等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1:00 +0800 CST  

第一版仿制的L7炮管原样不动,但为了适应59式坦克炮塔的安装空间(例如炮闩是左右开闭)对炮尾炮架等部件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是为79式坦克炮。这门炮产量并不高,除了和原装货对比测试外,主要装备在59-2坦克和80式坦克的试样车上进行适配试验。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1:00 +0800 CST  
量产型59-2的主炮改为81式,由于成本被严格控制(例如仍然使用老式仿TShA“特沙”白光瞄准镜,实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很多方面不如L7,当时还没仿制完成且成本较高的原装热护套就被取消,后来国产轻型热护套研制成功后有了加装热护套的81A型。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2:00 +0800 CST  
尽管如此,低成本的59-2们仍使得庞大的“五对负重轮”家族不仅终于可以在防御作战中应对远东苏军仍然大量装备的T-62(包括装甲强化型);即使面对T-72早期型时也不是完全的“鱼肉”,中近距离有一定还手之力。它至今还随着蓝军旅的59-2一并征战朱日和。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2:00 +0800 CST  

值得一提的是,仿制L7时双方曾有协议,15年内此炮不得出口;而1980年代又是中国坦克工业出口的开端,如果国产L7不能出口,对当时本就竞争力不大的国产坦克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规避协议内容,国内很快开发了身管略微加长、并改进工艺的83式。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2:00 +0800 CST  

83式除了装备在当时计划出口巴基斯坦的“风暴”系列坦克上之外,也出口伊朗,用于改装其T-54/55坦克(伊朗称作T-72Z),以“我比L7长所以我不是L7”的理由规避了可能对出口造成的障碍。后来身管更长的94式105炮跟着59D出口也就更顺理成章了。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3:00 +0800 CST  

国内第一种批量装备的使用83式105炮的坦克是1984年阅兵中亮相的79式坦克。主炮身管上加装从以色列引进的抱箍固定石棉热护套,外观上非常容易识别。但这种热护套颇为笨重,维护不便、性能落后,后来被我国自行研制的铝合金空气夹层热护套取代。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3:00 +0800 CST  

更重要的是,使用国产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83式可以在大于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300mm厚均质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可以较为稳定地击穿T-72的车体正面。83及其改进型83A主要装备在88B坦克上,也在59D1,79-2等一代坦克的改进型样车上试验。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3:00 +0800 CST  

而这类采用滑动弹带,适合线膛炮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技术扩散,也让大量59基本型们终于可以像苏联同类们一样用上新型穿甲弹了。其穿深相对原穿甲弹提高了50%,虽然面对三代坦克时依旧“然并卵”,但起码对付其他的一代坦克时算是得心应手。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4:00 +0800 CST  

不仅是弹种上的丰富,国产L7在不断吸取其他型号的经验后和原版的区别逐渐明显。81式的部件就尽可能和原100mm坦克炮相近(除炮尾部分部件略加修改以外)以适应安装;而从83式开始更是连身管的材料,自紧性能等都和L7不一样,弹道性能也有差异。

楼主 逆袭的高飞天曌  发布于 2015-10-20 23:04:00 +0800 CST  

楼主:逆袭的高飞天曌

字数:4021

发表时间:2015-10-21 06: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0 14:48:16 +0800 CST

评论数:30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