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向】我国早期轻型坦克发展研究

关于发动机我再说一下,V8-135这个发动机最终进度如何不明,只有《山西通志军事工业志》上提到“59年底,一机部决定以70所为主在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制基础上重新研制8V135发动机”,这个发动机试制多年解决各种问题63+1年8月鉴定称良好,66年要求增压条件达到某一指标,功率不及并有喘振,告一段落。再后面“采用此发动机优点研制8135L发动机用于431牵引车532装甲车”。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3:00 +0800 CST  
总体来说就是这样,A101坦克的研制始末真是找到资料前完全想不到的东西,这种游离于我国坦克正统主线外的东西在62式相关的文章里完全没有记载,哈一机方面也没有记载。第8修理营的技术力竟然能完成样车的制造(暂且不考虑量产)也是让人惊奇,不过考虑到那时候相关单位坦克武德较高比如坦克三校完成过超轻型水陆坦克的试制(这个下一篇水陆坦克的部分写),实际上也不算太惊奇。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3:00 +0800 CST  
A101的部分完,下面是你们熟悉而陌生的59-16。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4:00 +0800 CST  
2.2北理工方案、59-16与131
这一节讲北理工方案及后续。
首先说一下北理工方案的大体情况,北理工方案使用过的代号是59-16,这个代号至少在58年八一献礼展览会上就有在用了,在完成方案设计后到674进行设计修改试制,对应的是62式原型车设计的131阶段,不过到最后应该并没有试制出实车。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5:00 +0800 CST  
59-16这个代号的指预计59年完成的16吨轻型坦克,这个项目是打算建国10周年献礼的。这个代号具体来源不明,可以确定的是在评审会之前这个代号就在用了,八一献礼展览会墙上介绍就有。薛寿漳称这个代号是上面定的。59-16这个编号只有北理工的人描述时使用,其他方面哈一机哈军工都不用,理论上讲哈军工的方案也是16吨似乎也可以这么叫,但哈军工的人不使用这个叫法而是叫自己的轻型坦克A101。674方面史料没有直接用131这个词描述研制第一阶段的情况,但从62式相关文章以及674使用132这个编号称呼第二阶段来看,674是使用131这个编号的;北理工使用131很少,使用也只是指代定型的62式。
网上有给59-16起了个130(WZ130)编号的,还给编了百科百科,事实上这种叫法完全没有来源,应该只是参考62式131给起了一个130,实际上59-16只是62式最早的一个方案,而且就是研发第一阶段131,130/WZ130这种叫法自然是错的。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5:00 +0800 CST  
北理工涉足轻型坦克的背景有两个,第一是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第二是因为台湾问题,要准备在东南沿海地区作战,所以要设计适合东南地形的轻型坦克,54、55年蒋潮(时为系主任)带人进行过水稻田坦克通过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车重不能超过16吨,因此后面北理工设计轻型坦克为16吨。
56年春在西苑饭店召开了制定“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会议,当时北理工坦克系派三人参加其中的“坦克科技发展规划”,该规划属“国防第五规划小组”,由装甲兵司令部技术部3人、二机部坦克局3人以及北理工坦克系3人组成,北理工三人为蒋潮、彭兆元(时为副系主任)、薛寿漳。小组经过讨论得出结论由于南方的水网稻田地形,必须发展自己的轻型坦克,我国轻型坦克的概念也是在讨论基础上提出的,最后的报告由薛寿漳起草。根据狄雷的回忆,哈军工的坦克系是主要搞坦克使用的,没参加12年规划会议。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5:00 +0800 CST  
根据薛寿漳的回忆,58年初总参的张震寰(时为大校)通知北理工朱德要听取轻型坦克设计情况汇报,于是学校成立5人组成的303项目领导小组,讨论研究轻型坦克的设计思想与总体方案,由薛寿漳(小组组长)进行汇报,结果是原则上同意方案。
如上文所说到了58年的56月,研制任务正式下达,薛寿漳回忆5月装甲兵司令部通知张爱萍要召开轻型坦克设计方案评审会,让三方各拿出一个方案去汇报。根据其他回忆,这个评审会是8月2日进行的。
评审会前总装计划局局长张震寰通知朱德要听汇报,让他们专门去汇报,还要求带模型去。(注,这一部分为薛寿漳回忆,前文提到58年也让汇报过,这里专门提到了评审会,和上文视作两次)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6:00 +0800 CST  
8月1日,在国防部召开全军科技成果展览会(即八一献礼展览会),北理工拿出59-16坦克模型以及其他相关展品参展,这个模型由于“物因leader贵”的原则成功在leader的照片影像里蹭镜出场从而留下了一定量的照片影像,关于这个模型下面具体叙述。当日多位leader前来参观,薛寿漳当时为59-16的模型做讲解。(注:59-16模型在八一献礼上展出基本是可以肯定的,留下的大量影像照片北理工方案大量资料确认是这时候的,而且北理工有八一献礼展品列表档案保存。)
当日中午在国防科工委举行了招待会,这一点由丁法乾的回忆以及影像资料证实。
8月2日举行了轻型坦克设计评选会,轻型坦克设计的分叉点,如上文所说,北理工和哈军工的方案都进行了后续设计完善,北理工去674进行设计,哈军工前往北平杜家坎第8修理营进行设计。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7:00 +0800 CST  
接下来写北理工轻型坦克具体设计经过的相关内容了,总体来说这部分回忆的人比较多,但也比较乱,回忆具体事和件的时间也真真假假,只能尽量判断,把相和关的都贴上来。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8:00 +0800 CST  
58年前半段北理工似乎已经开始了轻型坦克的设计,丁法乾回忆“当时苏联专家马秋辛在674厂指导设计工作,学校派魏宸官和胡竞岩到674厂学习(无具体时间,行文先后在58年7月前)”;魏宸官回忆58年初他带学生到674参加首次提出的轻型坦克的设计工作,第一次设计组会议知道了上级给的轻型坦克最基本战术和技术要求:
不大于20吨、极速55-60千米时、最大爬坡角度30度、对火炮口径和装甲防护也有要求。
同时他回忆,武器和装甲防护不属于他们的设计范围,他们承担的是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后,674技术科全体同志欢送他们回校。按照行文顺序,这一部分在58年八一献礼之前。魏宸官按照相关回忆没有参加后续的轻型坦克设计,他在完成这一任务后在带学生参加架桥坦克和飞行坦克的设计(仅方案设想);58年10月到下年6月,他和一个老师带学生去南京晨光厂进行240自行迫击炮设计;60年冬季他带学生参加59式的3000千米试车(注:回忆用词是T-59-2,此外配图中的坦克实际上疑似62式原型车132B,要么回忆错误,要么他还参与过62式原型车的相关试车)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8:00 +0800 CST  
到了7月底,北理工已经完成了用来汇报的方案,根据大事记记载,7月23日轻型坦克设计(模型图纸)研制完成。模型图纸在8月1日八一献礼上展出。8月2日评审会上根据丁法乾的回忆,这时北工方案有原理图部件图。
八一献礼上59-16模型的展出是确定的。不过对于这个时间点北理工方面的回忆中记错的不少,有记成59年八一的,也有记成59年十一的。这次展览会上leader与59-16的模型的照片在各种文章网络页面上也是有经常标错时间。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9:00 +0800 CST  
59-16坦克的具体设计可能是从7月底进行的,根据丁法乾的回忆中,58年4月底5月初他带12个学生到674厂进行毕业设计(注:设计内容原文未提与轻型坦克有关),轻型坦克58年7月下旬开始设计(可能是指正式设计),7月25日接到电话让带学生回学校参加轻型坦克设计工作,当时已经已经开始了四五天。
8月2日召开评审会,之后59-16坦克被确定为国家项目。大约两周后,确定轻型坦克设计方案,底盘部分以北工的为主、战斗部分以哈军工为主,;刘修骥负责总体设计、吴兆汉负责发动机系统、朱经昌负责传动系统、丁法乾负责行动系统,北工方面只有赵家象参加战斗部分负责火炮布置。参加设计的还有674的少数技术员、北工分到674的约12个1053毕业生,此外1054学生也有参加的。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9:00 +0800 CST  
8月开始加和班加点设计工作,发现哈军和工设计方案有些先进的东西,比如三液,决定采用三液,朱经昌液传、侯增源液操纵、本人悬挂。由于哈军和工绝大多数只有原理图,没有部件图,所以他们的设计很艰巨。
上面三段来自丁法乾的回忆,这一部分的事和件时间没有什么明显问题,不过这一部分也有一些问题,具体的在下面性和能部分说。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0:00 +0800 CST  
大约9月底10月初图纸设计完成。根据北理工方面资料,9月23日至10月6日学校又向献礼活动增加第二批展品,总数达到104项,第二批展品里有也有一个T59-16坦克(原文用词),还有液力助力机构、综合式液力传动,应该是这时候完成了对59-16方案的具体设计,之前提到的三液设计也在这时完成。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0:00 +0800 CST  
原始方案很粗糙(秦有方回忆用词),具体设计还得去工厂。之后胡竞岩带队去674搞车体;秦有方带队去636搞发动机。根据丁法乾回忆,去674的时间点是在10月1日以后。
设计好的图纸拿到674审查,挑了40多个问题,于是北理工师生就在674改图纸。在此期间也在进行部件的工艺设计
58年底59年初,哈军工A101设计组的主力被调到哈尔滨与北理工674的人员组成联合设计组进行突破,674的资料中59年2月11日与北理工哈军工联合设计轻型坦克。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1:00 +0800 CST  
图纸的修改持续到了59年年初,改完后学校让胡竞岩和刘修骥回学校,但装甲兵五机部又下令不能用三液,要改成机械的,于是继续改图纸。丁法乾回忆提到一句“但三液部分还要实验”意思不明,应该是指这时候已经进行了三液零件的加工实验,在北理工当时的科研列表中这时期是有试制三液零件进行研究的。
到了34月份,大部分人回到学校,丁法乾回忆他还留在674厂,到了6月底,他才把图纸改完,然后回学校。62式相关文章里131阶段是5月终止的,6月完成了第二阶段132的修改设计;674资料中5月25日完成设计。这样看丁法乾等人应该还参与了第二阶段132的设计。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1:00 +0800 CST  
评审会后关于59-16研制的时间线主要来自于丁法乾的回忆,其他人没有对这一部分的具体回忆。薛寿漳回忆里称他在59年11月去674看望北理工师生,考虑到北理工师生59年6月前就离开了哈军工,59年11月已经进入了62式原型车研制第二阶段132,这个时间可能是58年11月的误记。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2:00 +0800 CST  
根据时间线来说,59-16对应得是62式原型车研制的第一个阶段131,下面来说一下59-16(131)到底有没有完成实车的问题。
62式的杂志文章中,对于131这一阶段的描述是58年7月开始总体方案设计,综合比较三个方案优缺点,确定以131方案为主研制。试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存在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导致131研制无法继续进行,59年5月该方案被终止实施。59年6月重新修订设计后的方案即是第二阶段132,再然后到9月底制造了第一辆样车。这部分描述中没有说131阶段制造过实车。
北理工方面回忆里丁法乾回忆,在6月份回学校后过了一个月回学校后工厂用了一个月试制出来了轻型坦克。59年8月1日为了向国防部献礼,样车被运到长辛店的618厂,炮是木头的,其他部分是真的。献礼北理工三系去的人很少,丁法乾本人没去。北理工分到674的学生黄纯根跟车来到北平。献礼时朱德去了。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2:00 +0800 CST  
曹永义的回忆中几十名师生用一年多时间59年8月1日国防献礼是,受到了领导干部表扬,674厂生产试制,一年多时间最终也没有试制,停了下来。
薛寿漳的回忆中59年10月1日(58八一献礼的时间误记)设计模型出台,十周年献礼,领导一致好评。转交674定型制造。由于工厂技术设备落后,无法生产技术达标的轻型坦克。直到62年才定型出厂。
北理工统计的58-60科研成果中称轻型坦克基本上试制成功,达到了设计指标性能型号,已试验定型,60年国庆过TAM。实际上从60国庆来看,这个指的实际上是62式第二阶段的132,制造了28辆准备60年阅兵,不过当年阅兵并没有举行。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3:00 +0800 CST  
杜惠昌的回忆中,59-16这个车由于太先进脱离现实被674全盘否定了,没有这个车,只有一个构想。
674方面的史料里,59年2月11日与北理工哈军工联合设计轻型坦克,5月25日完成设计任务。9月29日,奋战40天生产出了第一台轻型坦克样车,10月温礼源副厂长率试车队到长辛店坦克一校试车,十大元帅过半与232名战士观看试车表演。
《舰载武器军事评论》12/8的封面说明中称59-16就是131,58年下半年完成了样车,并安装木制炮塔参加了为中央领导举行的内部展示。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13:00 +0800 CST  

楼主:578296135two

字数:35964

发表时间:2020-01-12 00: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1 09:30:11 +0800 CST

评论数:45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