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怪”谈》——奇葩生物全解析

018 彘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这个彘不是人们常说的猪,而是一种食人怪兽,它样子像虎,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与长右一样,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水灾。
《山海经》的彘虎身牛尾,但后来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不像九尾狐那样是九条尾巴的狐狸,无可争辩,这些想法有五种,其一,虎身牛尾;其二,人面如猴四耳,虎毛牛尾;其三,虎首虎身独角,足爪似猴;其四,与虎一样;其五,兽身如熊,虎爪牛尾,双目如炬。
它和长右都是水灾的象征,出现在哪里那里就是一片汪洋,但万物相生相克,有带来水灾的怪物,必定有克制水灾之物,或是带来干旱的怪物存在,水神火神太阳神雨神不说,这些大神自然是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能随心所欲支配自己的能力,长右和彘不同,带来水灾是之本能,它们无法控制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范围发生水灾,也无法停止它,这一点与旱魃相似,旱魃是千年僵尸,“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神异经》),所现之地,赤地千里,“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一者来水,一者致旱,如两者相见,不知孰胜孰败,也可能是中和。《大荒北经》中有黄帝女魃,与雨神应龙齐名,为旱神,亦可致旱千里,不过这是真神,不是僵尸,为黄帝禽杀蚩尤立了大功,不幸耗尽神力,留在北方,导致北方多干旱,而应龙留在南方,导致南方多雨,现在北边雨南边旱的怪天气可能是他俩over了。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27:00 +0800 CST  
019 *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

*(huàn)是生活在南方的洵山上的一种奇兽,它长得像羊却没有嘴巴,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能生活自如。
《山海经》原文是说它“不可杀也”,许多白话文都将之翻译为不吃东西也能正常生活,毕竟它没有嘴巴,不能进食,但是可能它就不是用嘴巴进食的,比如海参、水母,就不是用我们意义上的“嘴”,而是用意义上的“肛门”进食的,再比如植物,它们也没有人们意义上的“嘴”,但还是可以“进食”——通过细胞吸收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定理,*能生存成长,必定需要能量,只是它的能量来源与人类不同,所以人认为它不用“进食”。与*的“不吃”对应,貔貅则是“不拉”,它的主食是金银财宝,但它有嘴无肛,所以只进不出,因此大家都喜欢用它来招财聚宝,其实由*推知,貔貅也是要排放能量的。
若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杀不死,*就有着不死之身,而且还是高级的,凤凰的不死之身是复活,涅盘重生,必要条件是涅盘,也就是死,且不说重生有无失败率,如果重生之后状态不佳,比如法力全无什么的,那可是斗法大忌,只能被轮杀了,不确定性大,所以凤凰涅盘算是中上等不死之身,猫妖与九尾狐有九条命,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下等不死之身,伪不死,一旦被杀到第十次也就没了。不过虽然是有着逆天的天赋,*的命运与猼訑一样悲惨,徒有其表而已,它根本就没有战斗力,这杀不死只能保自己一命,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用处。
最后一种解释就是不能够杀,可能是它长得比较奇怪,当地人认为是神物,不能侵犯,所以告诫后人说不能杀了它,否则会有某某报应等等。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27:00 +0800 CST  
020 蛊雕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蛊雕是一种水中怪兽,它样子像雕,头上有角,也有一些典籍将蛊雕描述为豹的样子,长着鸟喙,头上有角,蛊雕和九尾狐很相似,它的叫声像婴儿啼哭,吃人。
吴任臣说:“禽之似兽者,驼蹄鸟、飞生鸟;兽之似禽者,鹰背犬、蛊雕兽。皆物美绝异也。”所以蛊雕虽然长得像雕,且名字里有雕,但它不是鸟类,而是兽类,蝙蝠为兽但有翅能飞,蛊雕长得像雕也有翅膀,但它生活在水中,所以可能能飞,也可能不能,不管它是雕形还是豹形,有羽有毛生活在水中,这着实比较难想象,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生动物的形态利于划水,蛊雕却又例外,只能说明它的生活习性应该如同鸭子,能下水,但还是生活在水边,而非水中。
不知是不是巧合,吃人的九尾狐与蛊雕的叫声都像婴儿,而吃人的彘叫声像狗叫,试比较之,其一,它们都吃人;其二,按《山海经》描述,九尾狐与蛊雕皆没有什么法力,而彘可带来水灾;其三,九尾狐是狐狸,蛊雕是豹或者雕,彘是老虎。结论就是,九尾狐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在《山海经》里,它和蛊雕一样,只是一种较为凶恶的生物,《山海经》中能吃人的怪兽很多,蛊雕和九尾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不像彘,能带来水灾,被认为穷凶极恶,它们也没有法力,所以吃人这档子事儿只能是靠陷阱,靠婴儿般的叫声骗取人们同情心,诱人上钩,而彘则不必,这也是高富帅和矮穷挫的区别,当然,比之之后的诸多大腕儿,彘也只是个小小角色而已。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27:00 +0800 CST  
021 兕
兕和犀相似,像野牛,全身青黑,头上长有一角,角长三尺余,形如马鞭柄,兕重千斤,皮很厚,可制甲,寿二百年。《海内南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或有说兕即为雌犀者,但《尔雅》记:“兕似牛,犀似豕”,所以犀兕虽像,但确实不同。
兕有时为文德之兽,常见于古代青铜器与画像图饰中,是力量与威猛的象征,但大多时候它是凶兽,《诗·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虽为感叹徭役之苦,但也看出他们觉得兕不是什么好东西,还有《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指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当担责,这里的恶人即是虎兕,还有柳宗元的《唐铙歌鼓吹曲·兽之穷》:“驱豺兕,授我疆。”豺兕都是凶猛的敌人。所以兕在大多数时候还是不讨人喜欢的。
兕当属水兽,传说中有水兽苍兕,“善奔突,能覆舟”,是水中怪兽,广为人知的兕是《西游记》中老君座下的青牛,趁着看牛童子熟睡,偷了金刚琢,下界做独角兕大王,与孙悟空大战不分胜负,孙悟空找来李靖、哪咤、火德星君、十八罗汉等高手相助仍救不出唐僧,最后还得老君出马,吴承恩赞道:“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28:00 +0800 CST  
022 瞿如
“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瞿如长得像(jiāo)(是一种水鸟,嘴长,脚高,样子像鸭,脚长在接近尾巴的部位,雄者头、颈及羽冠为栗红色),长着白色脑袋,有三只脚和人一样的脸,它的叫声如自呼其名。
人面鸟无疑是一个恐怖的形象,但也有美丽的,希腊神话中人面鸟身的海妖塞壬容貌妖艳美丽,歌声动听诱人,塞壬用歌声诱惑路过的航海者使船触礁沉没,船员都成了它的腹中餐。人面鸟也不一定都是穷凶极恶的,瞿如便普普通通,只是一种鸟类而已。人面鸟也可以是大神,比如黄帝之子禺虢和禺虢子禺京,禺京也是人面鸟身,是风神、北海之神,两耳挂两条青蛇,脚踏两条赤蛇,为颛顼管理北方天空,还有人面鸟身的木神句芒,少昊的后裔,伏羲的大臣,管理着扶桑树,还有人面鸟身而九首的神鸟九凤等等。此外瞿如有三足,扶桑树上的金乌也有三只脚,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有什么血缘关系,远房亲戚、私生子什么的。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29:00 +0800 CST  
023 虎蛟
“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虎蛟鱼身蛇尾,但又非鱼非蛇,它的叫声像鸳鸯,吃了它的肉,可以医治肿疾和痔疮。
蛟是龙的一种,长得像蛇,有四足,《埤雅》记:“其状似蛇而四足,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眉交(眼睛上眉部份,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故谓之蛟。”广为人知的蛟是龙的早期形态,修炼足够之后就能化身为龙,飞升天界。或说蛟是母龙(《抱朴子》)、小龙和无角龙(王逸),还有说蛟是二千斤的鱼(《酉阳杂俎》),是虎鱼中的老者(《述异记》)。不管是哪一种,总之虎蛟亦是龙的一种,龙的神奇,龙的神通广大自不必说,虎蛟作为龙属,虽还不是龙,也与有荣焉,按常理出牌,虎蛟也应该小有法力,小有名气才对,事实是虎蛟只有治痔疮的能力。鲤鱼跃龙门,一朝成龙,鸡犬升天,不成功就只能永远是卑微的鱼,虎蛟虽然得天独厚,有成为龙的潜力,但还不是龙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小角色。大多时候人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有潜力是资本,能胜过没有潜力的大多数,但若是潜力发挥不出来,或发挥失败了,那与没有潜力的结局是一样的,鸡蛋留一百万年可能成为坚硬的化石,但还是鸡蛋的时候与石头碰,必死无疑。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29:00 +0800 CST  
024 凤皇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凤皇亦作“凤凰”,生活在南方的丹穴山上,它长得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头上的花纹 为“德”,翅膀上的花纹为“义”,背上的花纹为“礼”,胸脯上的花纹为“仁”,腹部上的花纹为“信”,它饮食自然,自歌自舞,出现则天下太平。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yū),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抱朴子》记凤具五行:“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背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向智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孔演图》曰:“凤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羣鸟从之。”
《广雅》曰:“凤凰,鸡头燕颔,蛇颈鸿身,鱼尾骿翼。五色: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义,腹文信,膺文仁。雄鸣曰卽卽,雌鸣曰足足,昬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
神话中,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0:00 +0800 CST  
025 鱄鱼
“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鱄(tuán)鱼长得像鲫鱼,全身猪毛,叫声也像猪,也有说鱄鱼样子像蛇,却长着猪的尾巴,它的出现代表了天下大旱。
鱄鱼是一种美味佳肴,《吕氏春秋》记:“鱼之美者,洞庭之鱄”,这里的“美”不是说它漂亮,而是说它好吃。此处有几点是矛盾的,其一,它出现则天下大旱,那么鱄鱼这种水生鱼一旦大旱,自然失去了生存之所,也就必然无法存活;其二,它既然是大旱的象征,就会遭到人们厌恶,人们就应该不会想到要去品尝它才对;其三,如果它出现则大旱,那么即是说它一出生就有大旱,它就会失水而死,那么它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来的。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是个死结。但是俗话说得好,万物存在则必有其存在之理,试解之,其一,鱄鱼也许不是鱄鱼生的,而是其他种类、普通的鱼,鱄鱼的出现只是个意外,这并非不可能,基因突变这种事不常见但确实存在;其二,鱄鱼的能力是天生的,但是要成长到一定阶段,或者满足一定条件,才会显现,这样的能力无疑是破坏性巨大的,所以为了平衡,鱄鱼的能力是有触发条件的,这个条件也许并不容易达成;其三,鱄鱼的能力也许只能用一次,然后它就失水挂了,这是代价,或者鱄鱼有一定陆生能力,它施展能力后,就能够脱离水,在陆上生活,甚至因此进化,变成另一种生物;其四,鱼好吃与鱼的好坏似乎也没多大关系,人也怕鲨鱼,但喜欢鱼翅,蛇蝎伤人杀人,人照吃不误,因此吃鱄鱼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何况如果是在它还未满足条件,不能发挥能力之前捉来吃,那还是“消灭敌人于萌芽中”,还是大功一件呢。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0:00 +0800 CST  
026 颙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颙(yú)是一种禽鸟,其貌似枭,即猫头鹰,长着一副人脸,有耳朵,有四只眼,长相可怖,它发出的声音如自呼其名,和鱄鱼一样,它也是大旱的象征,令丘山上没有草木,多火,应与颙有关。
据《异林》记载,万历二十年时,颙鸟群聚于豫章城永宁寺,有二尺多厚,且当时燕雀成群,叫声嘈杂,那年五月至七月,酷暑异常。朱国桢《涌幢山品》也有记载:“万历壬辰,颙鸟集豫章,人面四目有耳,其年夏无雨,田禾尽枯。”
都是“天下大旱”,鱄鱼的本事深浅尚不可知,颙的则由上述记载可略知一二——合乎情理,两尺厚这么多的颙聚在一起,也只是酷暑异常,夏无雨,与想象中的“连年大旱”差了不少,而且当时燕雀也在场,说不定还有燕雀的功劳,看起来,更像是将有大旱所以颙出现,而非颙出现所以大旱。如果能力可以叠加,可以分,那每只颙分到的不多,这也间接反映了它们个体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不能,那么颙的能力也算不上差了,毕竟对农耕国家,旱三月等于间接取走了许多人的性命。颙毕竟不是神仙、凶兽级别的生物,神仙、凶兽能力太强,造成的影响太大,所以它们必须是独一无二的,而不像其它占大多数、比较普通的生物,可以数量较多,可以分布较广,如果多数都那么牛逼,还要少数干什么,所以就这点来说,颙的能力不大不小,挺合理的,想来其它生物亦是如此的。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0:00 +0800 CST  
这个是本帖封面,不知道怎么置顶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1:00 +0800 CST  
027 羬羊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羬(qián)长得像羊,却有马尾,普通的羊长到六尺就变成了羬羊,羬羊的油脂可以用来治疗皮肤干裂。
六尺也就是两米,是大品种马的身高,普通的羊长到两米就变成了羬羊,这没什么了不起,中国人里也可以出姚明,个别的、少数的羊能长到六尺高,不是怪事,这只是基因问题,而且长到了两尺,它还是羊,并非换了一个名字就换了一个品种,只不过成了鸡群中的“战斗鸡”而已,而不是鹤,如果成了鹤,那就是进化了,当然进化也是基因问题。
羬羊的油脂能够治疗皮肤干裂,其实油脂本来就对皮肤干裂有一定治疗作用,不管它是哪一种油,区别只是效果程度不同而已,动物油脂效果和安全性最好,植物油脂次之,矿物油脂效果较好但安全性不如动植物油脂,其中,绵羊毛中提取的油脂效果最好。羬羊也是羊,说不定还是绵羊的一种,所以它的油脂拿到今天,也一定是卖得很好而且很贵的护肤品。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1:00 +0800 CST  
028 *渠
“有鸟焉,其名曰*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梊。”

*(tóng)渠长得像山鸡,有黑色的身体和红色的爪子,与羬羊一样,它也可以用来做护肤品,可以治疗皮肤起皱爆皮。
*渠的功用与羬羊基本一样,都是保湿滋润型,不过书中明确说明羬羊是油脂起作用,至于*渠是什么部分起作用,是外敷还是内服,都没有说明。*渠长得像鸡,而且浑身黑色,类似乌鸡,乌鸡可以拿来做药、炖汤,起美容养颜功效,由此推测*渠也是类似做法,拿来炖汤,起滋养的功效,或者做成*渠白凤丸什么的。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2:00 +0800 CST  
029 肥(蛇)

“有蛇焉,名曰肥,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在《山海经》里有两种生物以肥(yí)为名,一蛇一鸟,此处为蛇,另外浑夕山亦有肥蛇,不过两者形态不同。此处肥生活在西方的太华山上,有六只脚,四只翼,和鱄鱼、颙一样,它也是天下大旱的象征。
传说商汤曾经在阳山下看到它,结果商朝干旱了七年,古人常说“商汤贤德,亦不免七年之旱”就源于此。据说现今华山还有肥遗穴,当地人叫“老君脐”,明末大旱时肥遗曾在那里现身。以此记载与颙作比较,肥带来干旱的能力比颙厉害很多,因此它的数量也比颙少。
六足四翼蛇的形象与恐龙时代就存在的蜥蜴比较相似,而且其它一些典籍如《诵幢小品》和《京山县志》,都将肥描述为巨蛇,“长六尺”,不吃人,此外蜥蜴又俗称“四脚蛇”,长得与蛇相近,只不过有四只脚。由此猜测,肥虽然有四只翅膀,但不能飞,翅膀退化,而四只脚进化,以便陆上行走。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3:00 +0800 CST  
030 赤鷩
“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赤鷩(bì)是山鸡的一种,长得像山鸡,但比山鸡小,羽毛鲜艳,鸟冠及背部为黄色,腹部以下为赤红色,颈部为鲜明的绿色,十分漂亮,把它养在家里,可以防御火灾。
据《刘敬叔异苑》记载,赤鷩十分喜爱自己的羽毛,在水边时看见自己的倒影,便高兴地跳起舞来,直到跳得头晕目眩,溺死在水中,这是为身上美丽的花纹所害。人是种很自恋的生物,但也没有自恋到死,在自恋这件事上估计是没有比得过赤鷩的了,看见自己的倒影都能兴奋到跳起舞来,倒影还是黑白的,最后还因为跳到头晕溺死在水中,这真是自恋的一种最高的境界。其实它的羽毛又有什么错,长得漂亮的生物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赤鷩死,这压根儿就是心态问题,当然还有运气问题,如果摔在河边而不是河里,那也许这一次就不会死了,好歹能多活一阵子,这就是 “不作死就不会死” 的典型。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3:00 +0800 CST  
031 鴖
“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鴖(mín)的外形像一般的翠鸟,鸟喙是赤红色的,和赤鷩一样,它也有防御火灾的能力。
书中没有细述,不知道这个“可以御火”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应该不是可以操纵火的意思,因为它和赤鷩都是数量比较多的生物,它们也生活在其它山头上,而控火是一种很厉害的能力,非法力高强者不能拥有,所谓真理在少数人手上,强大的能力也只属于少数生物,否则就不是“强大的能力”了,所以赤鷩以及鴖的能力不是控火。如果是防御火灾、躲避火灾的能力,就比较合理,这也是大多数书的说法,把它养在家中,就不会失火,对于火,它的能力只是“被动的防御”,而非“主动地操纵”,虽然两种能力都与火有关,不过不是同一级别的。即使是这种解释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神话就是神话,传说就是传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就像贴门神在门口,说是防鬼进门,如果说没用,可是确实没有鬼进门了,养只鴖在家,如果从未失火,怎么知道就不是它的功劳。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4:00 +0800 CST  
032 鳢鱼
“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鳢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鳢(bàng)是一种鱼,但像鳖,有鱼尾,也有两只脚,声音像羊。
据描述推测鳢鱼是一种两栖动物,集鱼与龟的特点于一身,它如鱼有鳞也有鱼尾,便于在水中划水,能适应水中生活,它又有两只脚,能够在陆上爬行,龟壳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这似乎是水中陆上两边都讨好,但是如果是偏重水中生活,那么两只脚以及龟壳无疑减缓了游速,也就减少了逃跑成功几率以及捕食成功几率,虽然有龟壳保护,但它不是龟,不能缩进壳里,裸露在外的身体已足够致命;如果它偏重陆上生活,那么鱼尾又是累赘,爬行全靠两只前肢,速度肯定不快,除非鱼尾很小很轻只占全身体重的很小一部分,或者是前肢肌肉发达,可是这又反过来阻碍了水中生活,所以其实是两边都不讨好。这就是俗话说的“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的弊端,水中、陆上都吃得消还不如在一方面达到优秀水平,这样更利于生物生存。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4:00 +0800 CST  
033 肥(鸟)
“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食之已疬,可以杀虫。”

与太华山还有浑夕山的蛇类肥不同,此处肥是一种益鸟,它生活在西方的英山上,长得像鹌鹑,周身黄色,喙为红色,食之能治麻风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鸟是虫类的天敌,可能就像很多死小孩都烦恼过吃下了西瓜籽会不会在肚子里发芽,然后从屁股或者肚脐眼儿长出来那样,古人认为吃下了肥这种益鸟,它就会以另一种形态——可能是虚体——在人体内干活,消灭体内的寄生虫,当时限于科学技术以及对人体物质层面的理解不够导致了古人有此种异想天开,但是这样的想法即使在现在看来亦新奇而有趣,正是科学技术进入了崭新阶段,人们已不满足于已知的可见事物,开始探寻空间与时间的秘密,肥以第二形态存在于另一个空间时间面但又与当前空间时间互相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而深奥的问题。(推荐对宇宙有兴趣的吧友看一本书——《宇宙之书:从托勒密、爱因斯坦到多重宇宙》以及一部纪录片——《Into.the.Universe.With.Stephen.Hawking(与霍金一起探索宇宙)》)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5:00 +0800 CST  
说起来我更希望这个帖子是大家一起来讨论,而非我一言堂,自说自话,所以以后每天两更后我会在最新条目所在楼层的回复处提前预告第二天的条目,欢迎大家给我提意见,包括觉得第二天的生物你觉得有什么好玩的,你希望讲讲它的哪一方面等等,所有问题都可以问,所有意见建议都可以提,我会根据大家的反馈修改第二天的内容,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哦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6:00 +0800 CST  
034 人鱼
人鱼也叫*鱼、鲵鱼、四足之鱼。《异物志》说,人鱼有人形,长尺余,不能吃,脖子上有小孔,气从里面出来。又据郭璞描述,人鱼即是鲵,似鲇而有四只脚,叫声像小儿啼哭,鲇也叫*。《尔雅*释鱼》又说,鲵鱼似鲇,有四脚,前面两只脚像猕猴的前肢,后面两只脚像狗的后腿,它的叫声像小儿啼哭,大者有八九尺,即两三米长。
李时珍说,鲵就是*鱼中能上树者,传说鲵生于山溪中,似鲇,有四足,长尾,能上树,大旱时嘴里含水上山,用草叶覆身,张开嘴等待,有鸟来饮水时,趁机食之。这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猎手。
据《临海异物志》记载:“人鱼似人,长三尺余,不可食。” 又《酉阳杂俎》记载,峡中人食鲵鱼,先把它绑在树上,鞭打至白汁出如构汗,才可以食用,否则有毒。这有点像是河豚,有毒,但是去毒后便是美味,不过如果真如《临海异物志》所言“人鱼似人”,估计也没谁想吃了。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始皇的墓中以人鱼膏做蜡烛,这是因为用人鱼膏做的蜡烛,经久不灭。如果它燃烧后释放的有害物质少,那就真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能源了。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6:00 +0800 CST  
035 豪彘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豪彘又叫豪猪、箭猪,它样子像猪,有白色的毛,毛有簪子那么粗,顶端是黑色的,它能够将毛当武器射出去,且常常两三百头成群而居,祸害庄稼。
它身上的刺虽能伤人,也给自己带来许多不便,寒冷的时候,它们聚在一起,拼命拥挤着、紧挨着,以此相互取暖,但是由于身上有尖刺,挤得太近,它们就痛得嚎叫起来,于是,它们又相互闪开,本能地拉开距离,但过会儿它们又禁不住寒冷的侵袭,又紧挨在一起了,然后又痛得分开,就这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到最后也不得消停。说得文二些就是它们成了彼此的阻碍,想要互相靠近,又怕受伤害。




楼主 精华静华  发布于 2015-01-22 15:37:00 +0800 CST  

楼主:精华静华

字数:25768

发表时间:2015-01-22 23: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0 20:19:18 +0800 CST

评论数:1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