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时代 by@孔鲤 .

欢迎点击@日月之食焉、@孔鲤雨轶、@苍奕雨轶泰瞾的个人签名。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6-24 14:51:00 +0800 CST  
一 什么是道德?


几千年以前,是没有道德这一说的,大家都凭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这时有人做了一件事,另一人会觉得「这事做得不对」——请注意,这个「不对」就是是非的开端,就是好坏的伊始,就是道德诞生的先机。

有人认为某件事不该这么做,那么他一定是觉得了这件事应该怎么做才对——这就产生了道德。

为什么会觉得不对呢?比如说杀人。有一人杀了人,就会有人其他人来报复,这样下去,整个社会就会低效。

而一个平稳运行的社会应该是高效低成本的,这一条需要我们牢记。

我们常说,存天理灭人欲,旧社会的道德是违背人性的,那么仔细想想,那些仁爱友善、孝顺师长的道德违背人性吗?恰恰相反,它们是最贴近人性的。

为什么墨家讲究的是兼爱,而儒家讲究的是孝悌,其次才是推己及人?因为这是人性,人一定先爱自己,才能爱最亲近的人,才能去爱旁人。要让自己去平等地爱所有人,成本太大了,太不实际了。

所以道德是怎么来的呢?

道德正是先贤们从那么多个「不对」和「应该」里提炼出来的,它符合了人性里美好的、基本的特性,而许许多多个道德加在一起,那就是礼。

所以礼法是不成文法,它是把符合人性美好的东西提炼出来的,是符合每个人的自身需求的。

儒家说「克己复礼」,这个「复」字就告诉了我们,它是在「恢复」而不是「制定」。

恢复是修补,制定是无中生有。

孔子是反对无中生有的。

春秋时期,孔子的某位老师,郑国的子产大夫,铸刑鼎,所谓「刑鼎」,就是把刑法刻在鼎上,形成成文法,规定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成文法是统治阶级自己制定的,强制你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东西。是对统治阶级有利的规定。

这就是无中生有的弊端,谁来规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谁都规定不了,只能根据时间长河慢慢提炼,慢慢领会。

所以每当我们翻阅《论语》,我们能看到这本书里尽是「仁」和「君子」,我们能看到这里面说了很多能归属为「仁」和「君子」的人和事,却发现不了一个对「仁」和「君子」的定义——这是很有趣的,我们每当打开教科书,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定义,可是这里面孔子却「滑头」地不去定义。

不去定义好吗?好极了。

法家脱胎于荀子,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需要强制,所以礼法变成了成文法。

成文法就规定了你的行为举止,方方面面。

穆罕默德可能是伟大的,但现在很多僵化的教徒却只能按照《可兰经》行事。

清朝思想为什么僵化?因为《弟子规》也是这样的,「其为人也孝悌」一句话引申出一个人对父母师长君主方方面面需要做到的僵化的行为。

「弟子规」,那是「规」,规矩规定规范。

有哪本儒家典籍用「规」这个字的?

但是在清朝之前呢?

我会告诉你,清朝之前的儒家,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黄金期了。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6-24 14:51:00 +0800 CST  
二 明朝的殉国究竟值不值得提倡?


我们谈明朝,经常会津津乐道于明代殉国者实多,为历朝之最,却没有太多人发现,明朝叛国者也是历朝之最。

这就有趣了,这是为何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考虑一番明朝的儒家思想风气,回到第一大段的那句话:「一个平稳运行的社会应该是高效低成本的。」

什么样成本最低?那就是趋近于平衡态。

儒家追求的是让少部分人拥有极高的道德感,大多数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因为大多数人是达不到那种极高道德感的。这样是君子社会,相比较,小人并非道德水平低下,而是用来称呼「做不了君子」的人的。

所以明朝的理学风气下,那是希望每个人都有高道德的社会。它逼着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它要求每个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感。

这种风气最终导致的,就是很多本身就成为不了君子的人,反而会沦陷。

所以说明朝殉国的人数历史上第一,叛国的也是第一。

这样的社会风气是不稳定的,如此不稳定的社会风气,带给我们的只有「平日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

所以明朝该亡。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6-24 14:51:00 +0800 CST  
三 关于明朝的专制


很多朋友有误区,总是把「明朝社会风气自由」、「明朝皇帝好」和「明朝好」混为一谈,甚至三位一体,其实笑掉大牙了,这三个命题中,第一个和后两个本身就是始终对立的。

明朝确实是很专制的一个朝代,它专制到什么程度呢?

它没有相权干扰(废丞相),没有外戚篡权(后妃必自民间选),没有宦官干政(军权牢牢抓在手中)。

因为它已经是皇权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它吸取了秦汉唐宋元历朝历代的弊端,只要你皇帝想集权,皇权就能立刻拿到手。

魏忠贤?相比于唐代动辄废立皇帝的宦官,魏忠贤只是一条依附于皇帝的狗。

所以明朝从一开始,就是一套非常专制的制度。它不给任何权力流出开口。

所以说明朝专制,是没有错的。

有人说,既然专制,为什么还会有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专制与否和昌盛与否本身就不是相关命题,民主国家印度比专制国家迪拜穷得多,很多所谓的民主只是一层破皮。

而明朝自由主义风气抬头恰恰是在国运稍有颓势的时候——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的怂恿御驾亲征,结果被也先扣留,史称「北狩」。

土木堡之变后,谁的话语权变大了? 是文人,是文官集团。

这之后文官开始逐渐登台,弘治皇帝孝宗被誉为一代明君,因为他不做事,文官们在内阁商议好,他点个头就是,说得不好听一点,这叫「听话」。

正德则恰恰相反,正德是皇帝的个人主义和文人的自由主义之间的第一次斗争,他一点也不「听话」,所以明武宗评价很差。

而在这时,诞生了一个大人物,他叫王阳明。

某种意义上来说,王阳明是明朝灭亡的一个根源,因为他的心学「出入于佛老」,让更多的士人开始务虚,「平日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只会扯皮,没人干实事了,怎么会不亡?

但话说回来,这样的明朝为什么就不能亡?——这恰恰是很多朋友没有想到的,如果这样的明朝亡了之后会变得更好,为何不亡呢?

这是下文,我们接下来会谈到,转回王阳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更多是内圣而非外王。修自身,这是什么?那就很明显了——个人主义。

正德皇帝没有儿子,杨廷和迎立藩王的儿子继承大统,这时杨廷和坚持要这位新皇帝(即「嘉靖」)尊正德皇帝的父亲为父亲,而嘉靖坚持要只认亲生父亲为父亲。

双方僵持不下,史称「大礼议」。

如果我们稍微留下一下就会发现,支持嘉靖的那些文人,大多是王学(即心学)门人,甚至头号人物张璁也与王阳明交友过密。

所以这场大礼议其实是新生的陆王心学与老牌的程朱理学之间的抗衡。

但不管谁赢谁输,这一次大礼议,确确实实埋下了伏笔——文官集团的力量越来越大了。

虽然嘉靖牢牢控制了四十八年,但到了万历年间,文官集团已经可以和万历抗衡了。

这也是一定会发生的,几千年来的专制在明朝达到了顶峰。就像上面说的事物的两面性,所以反抗也必然随之诞生。

王阳明带来的个人主义使得明朝风气变得极为自由,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只有唐和明是有晚期的。

晚明自由主义风气,一方面把明朝推向了灭亡,另一方面也确然会成就新的辉煌。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时代即将到来。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6-24 14:52:00 +0800 CST  
四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时代


很久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明朝晚期能在出了王阳明后,又接连出了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许许多多在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

这是我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凭什么晚明就能出这么多思想史上的超级大人物?

为什么以前出一个都要几百年?明末这么紧锣密鼓地出现?

后来我想通了。

原因就在上面。

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到明朝以来最专制黑暗的时代,也是思想积蓄最全面的时代。

按捺不住就会喷薄而出,最终冲破黑暗。

所以我从不哀叹明朝灭亡,明朝该亡。

自由主义导致务虚,务虚导致明亡,明亡后这些人一定会反思,反思后会在务实和务虚中产生真正的大思想。这种大思想会作用于下一个自由主义土壤上,生根发芽,开启新的宪政。

所以鼓吹明朝是要不得的,明朝内阁本身就不是君主立宪制,但明朝晚期的自由主义土壤会给华夏文明带来极大的光辉。所以必须要明亡一次,才来从外部改造这个社会。

所以王阳明导致明朝亡了,然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开始反思。

黄宗羲,明亡后写出《明夷待访录》,这是儒家史上最高级别的提纲挈领式的文字,全书很短,却震古烁今,属于务虚类的至高,「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七个字一出,照亮了华夏五千年历史。

王夫之,明亡后写就《读通鉴论》与《宋论》,这位痛斥了宋明以来文人的清议习性,极为推崇务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最终闪耀了湖湘学派,曾国藩、毛泽东均由此始。

顾炎武,明亡后写来《日知录》,后人评价「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这是真正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开启后世朴学先河,以务实为第一要义,真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务虚提纲挈领,务实脚踏实地,这才是大时代光辉。

因为自由主义的土壤已经在那里了,所以真正总结出弊端的务实和务虚一旦植根于这片土地,那么可预见的是,我们将迎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时代。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个大时代是不存在的。

原因我们都知道,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就在我们中华文化内部即将完成最重要的转型之际,这个缺口被堵上了。

顾诚先生《南明史》有言:「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是骠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历史进展的事实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中国在明朝中期以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期以后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已经逐渐落后,但是直到明朝末年中国同西欧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被大顺军推翻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统治时期还是孜孜于引进西方科技,特别是火器和历算,不少士大夫也抛除畛域之见,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识,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明帝国。清朝统治的建立是以全国生产力大幅度破坏为代价的,稳定后的统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正是当中国处于这种『盛世』的一百多年里,同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

明朝该亡,那是历史进程中中国最专制的时代。

可是明朝灭亡后,不该是那个更加禁锢思想,把一切都变成「规定」一样的僵化朝代。

顾颉刚有言:「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本来明朝灭亡后,我们迎来的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时代,没想到却面临的是思想上最陈旧的黑暗时期。

最后说一句,专制与否和昌盛与否本身就不是相关命题。

倒也不妨丢一个问题:新的时代,来临了吗?

我的答案是:现如今是一个正在蓄势的时代。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6-24 14:52:00 +0800 CST  
完。

楼主 日月之食焉  发布于 2016-06-24 14:52:00 +0800 CST  

楼主:日月之食焉

字数:32

发表时间:2016-06-24 22: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1-15 21:11:13 +0800 CST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