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道德经能拯救世界(第五版)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知道什么是强势,也知道什么是弱势,如天下的河水。天下的河水,永恒的德性不曾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如溪水,奔入河流;如河水,奔入江海。既要尊重溪水的弱小,又要尊重江海的博大。既要对溪水依附江河视为理所应当,又要对江海越是博大越是吸纳一切心怀敬意。这种德行即是自然之德行,如婴儿一般单纯。把这种模式付诸于天下,个人依附小国,小国依附诸侯,诸侯依附商周。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
深知什么叫做白,也知道守住黑这个下限,把它作为天下的模式。这种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会背离,恢复到平行宇宙的真理。
矛盾都是意识的产物,任何事物均是区间内有效,矛盾存在相距若何的问题。不要一根筋的认为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白和黑虽是矛盾描述的却是一种事物,它们是一回事。具体把他拓展为应用于天下的一切模式。比如一个人掉在井里了,人们有的往里扔石头,有的围观,有的试图伸手拉一把,有的拿来梯子,还有人干脆自己跳下来,甚至有人把自己和家小、牲畜均放在井里把这个人救出来。从道的角度看,扔石头的守不住黑;不顾一切的不知白。要批判落井下石的,包容打酱油的,褒扬心怀善意且量力而为的,不弘扬不顾一切的。
儒家最大问题也在于此,仁义礼智信为白,这种白没有上限固然不知白;没有可以包容的事物固然也守不住黑。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知道荣耀,也容得下耻辱,才能胸怀广大如山谷,胸怀广大,这种德行才是足够的,于是人们变得敦朴,好比器具能容下很多事物,有理想的人用了它,就可以为官一任,一个遵循大道的社会制度离不开这样的人。


越是相信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刚性,越是不顾一切的眼睛里揉不下砂子守不住黑。小溪若是不懂得因为弱小所以才依附于江河这个道理,小溪会认为被俘虏所以心怀怨气,固然它不知辱的根源;人们若是容不下小溪依附江河,是不知“道”之于天下。容得下辱了,才能胸有器物,于是奋发图强。
一切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在于自己,不要去怨天尤人。人生就是一场考卷,你的分数就是你的程度。


荣辱是一种反馈机制,能决定人们主观情绪高兴还是生气。对人民来说,主观情绪改变不了世界;对帝王来说,不要因荣辱去滥杀无辜。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4:00 +0800 CST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想要治理天下,用自己的意愿随意变更天下,我觉得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天下是神圣的,上天赋予的,不能随意违背大自然的意愿,不按照道的规律对其任意改造。逆违大道者必然失败,固执己见者必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圣人不妄为,遵循自然界的一切规律,所以不会失败;固然只有得没有失。失去的事物要么自己没有了,要么给与别人了;要么变为灰烬,要么飞于天上;要么顽固强大,要么孱弱缺损;要么可以拆分,要么破烂的毫无用处。因此,圣人对于自然界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对于自然留有敬畏。
不尊重自然界的妄为,必然会受到大道的惩罚,让我们的努力会付之一炬。我们砍伐森林,最终土地沙漠化,数代人的努力建设被沙漠侵袭;我们把污水排于地下,导致地下水被污染,若不是科技先进,很多地区会成为无人区;我们掏空地下的煤炭,若不采取措施填补那些中空之处,最终会天塌地陷。我们不尊重人类自己与天俱来的属性,那么我们就会弱小而招致死亡。我们以前拥有的,都逐渐灰飞烟灭,这个过程就是:要么该有的财富自己消失了;要么因为妄为招致天大窟窿,为了补窟窿不得不付出巨额财力;有的事物无法毁坏但是巨大无比却毫无用处;有的事物残缺破损最终失去了使用价值;有的东西变为废品进入了废品站。这一切付出,本应作为财富积累下来,最终国富兵强,让人们的劳动成果持续的发挥其价值,可惜的是前人的劳动统统都付之东流,每一代新人不得不去重新建设世界,于是每一代人不得不忍受贫穷。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是最勤劳的民族。我们的前辈如果遵循大道,必然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财富。在70年代,某些地区还在使用只有5年寿命的茅草屋。这些前辈终其一生,是不会给后代留下什么的。中国年代久远的建筑也许除了官邸和皇宫外,再没什么了。相比欧洲人,青岛德国人修的城市排水系统现在都在用。兰州一座大桥将近100年了,但是最近兰州政府收到一封函,通知政府这座大桥接近使用寿命了。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我们搞建筑人没走都会赖账。至于负责100年,可想而知我们离道有多远。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5:00 +0800 CST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依照“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会唯兵力逞强于天下。仅仅穷兵黩武解决问题会有负面作用。在军队打过仗的地方,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大战之后,往往鼠疫疾病得以流传。善于追求善果的军队,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会因为兵力强大而变得嗜杀成性。
强者用兵是符合大道是替天行道的,达到目的了不能自我矜持(手持长矛跃跃欲试),达到目的了也不能骄傲自满,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了不起,用兵力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也不逞强。我们追求国家强大,国家强大应符合道的规律;若不符合大道,这样的强国会昙花一现,很短的时间就会分崩离析,为何?这样的国家早就不遵循大道了!大道的规律惩罚它了!


人类不可能杜绝战争。我们在分析战争时往往把战争双方的一方假定为非正义的,然后得出另一方是正义的结论,显然这种二元战争分析论无法解释所有的战争状态,只能以非此既彼成王败寇的理论来解释。 在人类历史中,战争几乎贯穿了所有历史,所以人类历史就是人类自身血与泪的战争历史。我们在痛定思痛之时,我们要反省战争,战争究竟给人们带来那些伤痛,哪些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哪些的牺牲是可以减轻的。

战争是人们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矛盾的产生和人有关系,也就是和人本性有关系。 人有两大属性:1.求生本能2.人们的欲望。当我们的两大属性任意两方发生矛盾,在矛盾激化之时就是战争。

人类无法杜绝战争,不禁让人感到一丝悲观。 目前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是因为战争符合经济原理:付出和收获要成比例。 假如有一天某个国家能够成功防范核武器,世界不再存在核力量遏制平衡,哪么战争必定会再次降临。 战争不会听从任何人的道德指责的

战争是力得体现,只要人们对于力的信仰不丧失 ,人类就有自保的希望 。用兵应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兵应追求善果。用兵应遵循大道。用兵即使战胜了,也不能对于战败国家的人民为所欲为滥杀无辜,战胜了,也应尊重敌人。战胜了,是符合大道的,不能骄傲矜持。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这一段还有争议的地方,有人把“物壮则老”看作必然的,认为是“物极必反”的一种表述。但是道德经出现这一句话,老子的态度是十分惋惜和痛恨的。我们追求事物强大,为什么有的事物强大了就很快消失呢?是不尊重大道的结果。事物只要遵循大道,是不可能老去的,只会越来越强大,凭什么强大就要消失?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5:00 +0800 CST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兵不祥的东西,人们不喜欢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使用它。人们处理矛盾用和谈的方法在左边谈判,矛盾无法解决必须用兵打仗了一般站在右边。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唯一使用的东西,而是万不得已才使用它(解决问题能谈判最好,但是不排除武力解决问题)。用兵乃是不得已的手段,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文职)居于左边,上将军(武官)居于右边。

要以凶礼的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这是人类的悲哀,因此参与战争,要以沉重的心情参与。打了胜仗,也要尊重所有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战友和敌人,且以丧礼埋葬这些人。
尊重敌人,尊重人类自身的尊严,老子乃是天下第一。相比那些准备啖其肉食其骨的,准备把敌人挫骨扬灰的,要灭敌人九族的,老子温情许多。人就那么回事,有爱也有恨;有合作,也有竞争。自然界里存在着看得见的弱肉强食,人类社会存在着看不见的优胜劣汰,而战争就是人类优胜劣汰的手段。捍卫不了生存的尊严就会被消灭。既然是人类要淘汰自身,就要认识到人类自身就有尊严。要想生存,就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活着,于是我们鼓励英勇善战。一个弱小的谁见了都想攻打的国家,脸上也别憋了正气了,别去追寻那些所谓的道德了,别一点点小胜利就心存报复酿下天大灾祸。为了生存,请追求强大和再强大。


战争,请学会饶恕敌人,这是符合道的,最有道德的人才会如此;不要去学习其它所谓道德,有了道德的包装,这些人们的凶残远超兽类。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5:00 +0800 CST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只要遵守大道,让大道伴随我们左右,虽然国家很小,名不见经传,可是天下人都会尊重它。这样的国家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万物将会往这里汇集,天地会风调雨顺,人民纷纷慕名而来。按照大道的规律颁布法令,设置国家郡制,知道制约和适可而止,故而可以无限发展。这样的国家,其志在于天下,目前好比没有充满水的低洼地,它的未来,就是江海。


大国、小国真的很奥妙,国家大有时候未必能获得尊重;国家小反而人气十足。大国未必能够长久,小国有时真的能发展壮大。国家间虽然如野兽,大鱼吃小鱼,可是不能穷兵黩武唯武力说话。于是就算乱世,小国依旧有资本活着。当年中国大地,类似现在世界的格局,几个大国无数的小国。年年国家军队厉兵秣马,可是小国安安稳稳,丝毫没有哪个国家被吞并掉的迹象。
人的社会也是如此,有人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有的人忙于一日三餐,无论强弱都需要生存,若是不给穷人出路这样的社会在自掘坟墓。虽然我们很弱小,请不要气馁,依道而来则大道会庇佑人们。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不妄为,遵循大道必能壮大;妄为的人们,无论现在有多富有强大,不遵循道就会慢慢弱小。
人的生命几十年,一夜暴富的几率是很小的,富裕有时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大家穷,遵循了大道,我们的后代会越来越富有。财富是积累的,财富如果无法积累。每一代人都是穷光蛋的折腾。人应当目光久远,昙花一现的价值尽量少去追随,心中有目标和信仰,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前人劳动成果能以遗产的形式赠与后人。中华民族是最勤劳的民族,可是累计财富几乎代代为零。父辈们折腾,我们折腾,后代还要折腾。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智商高又有何用。
国家之间大鱼吃小鱼是常态,但是人类毕竟是人类,人类不仅仅唯武力说话,更有理性且用理性来说话。哪怕在战争里,人们也要讲理,占了理且让对手屈服,于是战争能被遏制;如果占了理,对手依旧不肯让步,矛盾激化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人类的武力能保证自己说话权和话语的分量,理(价值观念)受到越多国家支持越好。
战争这东西有时候是没有理的,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必须有实力证明自己有资格活着。没实力活的就会被灭亡,这就武力之下的理。
科技能让人类长上翅膀,于是先掌握科技的人们变得异常强大。大国小国的实力不在是传统的是否幅员辽阔。冷热兵器交替时代,谁有火枪技术,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百。这也是掌握西方火药技术了之后日本人胃口大开的根本原因。
人类不能弱小,过于弱小就有战争。尤其科技的竞争不能落后太多,有了科技这个翅膀,它把有的人变成了神,也把有的人类变成了羊。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6:00 +0800 CST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能知他人善于做什么做智慧,能自我认识自我定位的人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战胜自己的人就是强者。知道驻足的人是富有的。设定目标努力攀登者是有志气的。能捍卫自己拥有的是长久的,身虽死而信念仍在的人才是长寿。


知人是懂得人类。自知是懂得自己,等级社会所谓自知特指懂得自己的“身份”。知识、财富、体力、能力均是力的体现,人类对于力的追求永不会消失,宇宙一切规则,均是力的体现。克服自己的缺点就是自胜,打败过去的自己就能变强。知道驻足就会富有,当今知足为满足之意,道德经的知足为事物有边界固然知道哪里停下脚步,含义略微有变化可以仔细体味。克服困难为强行,道德经中我们看到老子讲了很多困难,同时我们也读到了保守的意味,通过能力变强后克服困难的行为叫做志向。老子提困难,但他并不保守,他是真智者。得到了要学会捍卫才是长久,他没讲阴阳变化,不是物极必反。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6:00 +0800 CST  
老子此章提到死而不亡者寿,关于生与死,永远是困扰人类的一个话题。我两年前写过《灵魂》一文可以解答此类问题,同时谨以此文,悼念父亲。
灵魂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不相信灵魂这种说法的。我父亲是个普通到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一生受毛影响,也是个无神论者。我父亲经常说,人死如灯灭。他不相信鬼魂之说。人随着年岁增高,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随之会增加癌症风险,然而我父亲已经得了这种病。


人们谈癌色变,得了这种病,无一不会考虑死亡问题,人都会死的,人生即是如此寂寞,然而无论多么留恋生命,该离去就会离去。对于自己的父亲,我完全可以用一些善意的谎言哄他高兴,但是我知道,越是如此,父亲越是对死亡更加恐惧,越是增加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他的病情。


我父亲一辈子无神论,人离去,就永远消失了。无关痛痒时候,这样说,似乎也就是说说,然而轮到自己,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想法,但是可以想象,人一旦死了,就和世界永无瓜葛,这该是何种的痛苦。


反而,那些宗教学说,相信灵魂的,可以劝说下,天国有无数灵魂,即使在天上,也可以看着我们,更能让弥留的人欣慰点。


我作为一名无神论者,可以理解死亡,人死之后,精神死亡,身体化为碳氢氧等化合物,游荡于地球上,这些组合如果和其他事物组合,会形成新的事物。我是从此来的,也是从此去的。我的诞生多么偶然,我的离去又是多么必然,然而只有特殊的组合才是我。我的元素离我而去,和任何事物组合成新的事物,都已和我无关。


无神论无论把死亡解释的多么深刻,都比不了有神论谎言更让人些许欣慰。或许,我该在早些年,让父亲相信灵魂传说,现在我则可以用灵魂学说去安慰他。


好多年了,我反对虚伪的东西,然而灵魂学说堂而皇之的谎言,我以前坚决不接受的。最近却有些许动摇。人间谎言无数,灵魂最荒诞不羁,如果我接受了最荒诞的说法,那些小谎言又该如何去面对它们。


死亡是必然的,无神才是符合现实的。现实社会多么美好,从父亲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到,他多么热爱生命。假如,他真的走到最后一天,我希望他能平静且幸福的接受他这一生。然而,这是个难题。


印第安人会吃了自己的亲人,他们是否会认为,人死了,无法挽回,吃了亲人,就是和亲人合而为一?也许印第安人才是自然崇拜最深刻的民族。
而我做不到这一步,我无法抵御铺天盖地的有神论者和道德家的指责的。


尤其儒家,人活得时候不孝顺,死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哭爹叫娘。把死亡沦为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宣告此人一生的辉煌?


主流的灵魂说还是形式主义(儒),包括印第安人都能让弥留的人些许安慰,而真正的有点科学的无神论者该怎么看待死亡?


真实优越于谎言。真实优越于谎言么?答案在哪里!?


人的一生,多数人随波逐流,尤其父亲这一辈子,基本和革命息息相关,这个过程中又基本浑浑噩噩。假如他的一生是清晰地,估计会回忆过去,且坦然面对,说句,我这一辈子,值了。我也略微好受点。但是父亲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会不会做此总结,弥留,却是痛苦?


我们活着的人,假如是个无神论者,无论如何,都要多去思考人生,人生思路清晰,死亡则不再痛苦。如果你什么也不思索,什么也不做,弥留之际,该如何面对死亡?那时的痛苦,超越一生的快乐。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7:00 +0800 CST  
今天早上,我去看他,他正在输液。精神似乎不是特别好。我问吃了什么,睡得可好等等,总之是关心父亲的。他说医生找我,我就去了,可能只有十分钟,我回来时候,他居然睡着了。我心里难受,但是我能体谅他,儿子来了,就有安全感,没人会舍弃他,加上晚上没睡好,心情一有舒缓,就能睡着。


他睡醒了之后,我就开始滔滔不绝。昨晚我想了好多问题,今天我要说给他听。看起来无关痛痒,其实谈的是生死观。
我说:你好好养病,人一辈子不容易。我们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吸收天地精华,然后逐渐长大。每个人都会如此,长大之后结婚生子,然后变老,谁都无法逃脱这个自然规律。
什么是天地精华呢?我们身体需要的蛋白质、糖分、维生素、水分、氧气、钙铁锌硒都是天地精华,而这些精华蕴藏在食物里。不要小瞧我们身边的西红柿、苹果、黄瓜,这些都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东西,是老天爷给人们的恩赐,人的精华都是从此而来。
小孩子不断吃东西,食物被吸收才能长大;成人了,我们不断吃东西,所以每个人身体都很健康。老年了,功能下降,吃的东西不多了,于是会得一些怪病。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一个人,无论帝王还是平民,他再辉煌,老了都会生病,然后会死亡。
死亡对于任何人,是最公平的,它不会看你生前有什么壮举,多么轰轰烈烈。毛主席厉害吧?已经死了。周总理厉害吧,也会死。


人体是由精华组成,人死之后精华散去。为了获得精华,人必须吃,吃了要吸收才行,老了吸收不了,就要多做运动,运动多了消化快,精华多了,人的抵抗力就会很强,就能延长寿命。这个道理是很显然的。所以要多吃东西,要休息好,要多多运动。


我们每个人,都是精华的特殊组合,这些组合能发挥作用,人就活着;如果身体控制不了这些精华,这些精华就会散去,最终是人死亡。
不要说人死如灯灭,物质不灭的。人死了之后这些精华会成为气体、或者液体,游荡于地球各个角落。你看水开了之后,就慢慢没了,水消失了么?没有,水变成水蒸气跑到天上去了。
人体也是这个道理,人死了之后,身体的各种精华会散布于地球各个角落。人死了之后,也是和周围的人在一起,而是变成了另一种组合,或者成水了,或者被树木吸收了,或者变成动物了。。。
这时候父亲插了一句话,也有可能和小鸟在一起,在天上飞去了。
我答:是这么一回事。


我继续说道,不要小瞧我们身边的小草、小花,这些东西说不定就是哪个伟人变得。所以我们看待小草小花,要对他们客气点。
这些小草小花,可能会被虫子吃掉,虫子被鸟吃掉,鸟被动物吃掉,动物被人吃掉,然后转了一圈,这些物质又变成人了。
但是你不知道他是谁,可能是女的,也有可能是男的,说不定是外国人。
父亲听完笑了。


这些物质散落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永远和活的人在一起,看着活着的人们。他不会消失。地球,自然界就是一个大循环,或者死,或者活。人活着,多不容易,活着就要好好地活,该吃吃,该喝喝,不要有压力。其实你这一辈子,做了好多事,然后我的马屁从他童年开始拍起。


总之,虽然没有升官发财,也基本是轰轰烈烈的平凡人的一辈子。为了生存,为了子女,他拼搏一生。
下午我感觉到他的精神状态好多了,大芒果一个人吃完了。以前不敢想。然后主动要求出去散步。


回在路上想,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其实都有我们祖先留下的精华在里面。每一个死去的人,都会转变为花鸟虫鱼,每一个即将死去的人,都要和我们的祖先曾经的精华混在一起,再也分不清你我,也永远不会孤独。


我们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和曾经的生命息息相关。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走到这里。那时你,散布于地球各个角落,转为各种生命,继续上演生命的绚烂传奇。


每一个人,活着就要遵循大道,所有的生命都是遵循大道的;死了之后会进入生命的生死循环,无论任何生命,都在书写道的华丽篇章。大道不死,故大道的精神不死,故遵循了大道的生命们精神永远不死。精神永存,不是说个体生命有多么波澜壮阔的经历,是说再平凡的生命只要依附大道就有意义,这种精神永不灭亡。


生命死去,会有新的生命继承它的遗志。生命死去后,无论转化为新的生命还是转化为非生命物质,都在书写道的意志且永志不变。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8:00 +0800 CST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大道广泛博大,就在我们周围,左右上下无所不至。万物依赖它生长从不推辞,一切功业依赖它才能成功从不去主宰,养育万物却对于世界从不肆意妄为。一切看不到的规律无微不至关注到每一个细小的生灵,可以称它为“小”;天地日月星辰一切事物都皈依它,所以又可以称它为“大”。大道不会随意变更自然界的规律,大眼界、大手笔,大器量能称道为“大”。


大道大到无所不在,小到无微不至,西方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神,神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大道庇佑人们,神也庇佑人们。把道人格化之后既是神,神人格化容易让人接受。而大道是无生命的抽象的,只有更加高级的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大道。所以无论圣经作者还是释迦摩尼,都没有老子的思维高级。老子之深度,普通人们无法理解的,这是智者和庸众的差距,也是智者的悲哀。古往今来,传递智慧的人们何其多,可是智慧在大多数地方依旧是盲区。不要害怕传递真理,你传递的再多,有的地方依旧会让妄知横行。不要害怕把心掏出来,就算黄金,也有人认为是粪土。
在文化意识形态里,佛教的意义逐渐失去,西方有基督教,阿拉伯有伊斯兰教,我们东方人有道德经。道德经完全能够抗衡那两种宗教。儒教就算了吧,谬误百出。
道德经相比宗教,更加科学,更加智慧。但是道德经有误读,要让误读变为正解,东方古人必能拯救我们的国家和甚至世界。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8:00 +0800 CST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心怀大道手执真理,天下的人们会被吸引过来,投靠他而不加害人们,于是这里就成了和平的乐土。这里有美妙的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留步。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必是遵循大道的结果。但是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无味的,看不见,听不着,而它的作用,却无穷尽。


老子描绘了一幅美丽愿景。一个没有战争和国界困扰的乐土,人们可以随意迁徙,不在受到忠义道德的羁绊,哪里政策好就去哪里,哪里风景美丽去哪里。一片地域,经营的好固然人们就越来越多,人越是多地盘就越是大。


老子眼中的诸侯小国,类似于今天的企业,天下的土地似乎无穷无尽。企业经营的好,就可以发展壮大;经营不好就会倒闭破产。他没有把国土神圣化,认为非要誓死捍卫,他会认为土地属于天下人民。


老子眼中的人民,不是生是君主的人,死是君主的鬼。人民可以选择为谁效劳,要是君主不作为,就会卷铺盖离开。春秋时期,相传孔子曾游说天下。其本质是谁用了孔子,孔子就会变成哪国人了。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9:00 +0800 CST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想要收合它,必先扩张它让它收合;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让它发力,发完力才能变弱;想要废去它,必先加固它使用之后才能废弃;想要获取,必先给予。明白这些智慧,就会以弱胜强。鱼的生存不可以摆脱江海,国家的武力不可以拿出来展示向人炫耀。

道德经里一组对立的事物很多。理解矛盾我们要认识到矛盾是意识的产物;人是矛盾的观察者;矛盾的双方本质是一个事物;矛盾存在一个相距若何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去观察一切矛盾,会得到一些细微的不同。不可理解为阴阳转换和物极必反,才能更深刻的理解老子。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9:00 +0800 CST  
儒家与辩证法的关系


阴阳学说充斥在我们的世界里,影响到每一个角落。从孩子时代,大人就经常告诉我们,谁是大坏蛋,谁是大好人。上小学老师告诉我们,有和无是反义词,真和假是反义词,黑和白是反义词。终于长大了,书里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是反义词,君子该如何,小人该如何,终于明白了,原来小时候大人说的“好人”就是君子,坏人就是小人。这个对立的世界里,我们的“德性”越来越圆满,于是我们成熟了。现在我们看待事物往往用“好”和“坏”来看待事物,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是习惯养成的,但是显然是有缺陷的。
事物远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需要有一种更为先进的学说来弥补我们的先天不足。此时辩证法则运用而生了。辩证法的几大规律:1.对立与统一关系2.主次矛盾的关系3.量变到质变的关系4.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了那么多,目的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对于客观世界进行多个角度观察后从新价值这个事物,新价值的诞生,会改变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其实看法和态度对于研究事物并没有多少指导价值的,但是态度非常重要,你要明白我们的先天不足。
辩证法后来发展成一种近乎诡辩的东西,让国人思维混乱道德混乱,社会上充斥了一种论调:看谁说话,谁能说话谁就有理。这种学说的最主要的负面作用在于,能把黑白颠倒能让是非不分。最著名的批判文章莫过于《放屁论》,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下。
其实在道德经里老子说的很清楚,“有生于无”,无和有并非相对,这两个的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是近义词,而不是反义词。黑和白的区别在于“光”的强弱程度,区间内生物感官的一种对光波的反馈而已。这两个词也是诞生关系,并非对立。真和假的关系也是,人类学习生活过程中首先学习,然后模仿,生产出的第一个作品通常是“赝品”,也就是假货;假货的经验积累,慢慢变得完美,我们称之为“真品”。这个关系里,真和假也是近义词,真诞生于假。愤怒和喜悦的关系也是,喜悦诞生于愤怒,这里不做论证。
明白了这些,就会明白黑白世界的谬误在哪里。是因为我们思维的固化,君子小人道德的黑白世界的强化,让我们不再具备研究事物的能力。黑白世界的残缺,让一种更为荒谬的理论不得不进入中国。如果你赞同我的看法,那么我就要给儒家和辩证法的关系下一个结论:他们的关系是互为补丁的关系,犹如一个球体,是上球体和下球体的关系,是天和地的关系。相互偎依缺一不可。
世界上有种种谬误,好多人认为儒家和辩证法是对立的,也有人认为儒家和辩证法可以互溶;还有人认为儒家和辩证法没有关系,完全两种学说。而我认为,儒家实在是辩证法的父亲,辩证法是儒家的一个大补丁。仅此而已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19:00 +0800 CST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遵循大道就会顺任自然而不妄为,那么没有什么可以不为的。君王如果能遵循大道治理天下,万事万物就会自我管理,回归自然状态,于是国家蓬勃发展。当权力名望等附加的东西过多,我就要用大道的朴实说服他们。于是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背离大道的欲望了。人们不去争夺有违大道的名利就会变得静定,那么天下安定也健康发展。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20:00 +0800 CST  
道经讲述完了,道德经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智慧深奥并非深奥至难懂,也不是被邪教捆绑的花里胡哨。道德经是朴实的,老子其人也是朴实的。这个世界最深奥的智慧都是最浅显的东西发展来的。我们周边一切哲学,倘若一开始就放烟雾弹,弄得云里雾里这种学问未必是好学问,云里雾里的去解释一些东西,人们反而变得糊涂。智慧深入浅出,没有什么不可说的。只有把道理彻底说破,我们才能对于世界心若明镜。明白的人眼睛是明亮清澈的,糊涂的人眼睛都迷茫暗淡无神。
人类渺小固然人类不能妄为,只有不妄为的人类才有希望,对于自然不妄为那么对于人类就不会妄为;对于人类不会妄为,对于自己就不会妄为,这一切有迹可循。大道行无言之教。只有狂妄的人才有可能酝酿灾难。天下舍我其谁,我想怎样就怎样,天下的一切,以我为中心运行。那么完了,世界都会被毁灭。
我觉得痛惜的是,道德经在中国有非常大的民间基础,无为(不妄为)的深刻含义却没有进入人们的心里,用不妄为指导人们的行为。也许自古以来,无为(不妄为)的解读就从来没有正确过,有人读道德经,有人背道德经,会读如何,会背又如何,还不是被曲解。道德经是智慧书籍,是真正的智者之言,解读智者需要智慧和正确的引导。
在历史里,道德经简直成了姑娘,各种学说按照它的意愿对于道德经任意打扮;因为道德经是真理,所以任何学问都离不开它,被装扮一新的道德经,离老子本意越来越远。可惜了道德经,道德经的真正价值被埋没。

下面我将翻译《德经》,在翻译之前还要絮叨几句。道经里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和德的关系就很明白了,道德是从属大道的。那么《道经》放在《德经》之前是正确的。回顾道经的内容,道经里讲述了世界的起源,有、无的关系,“有”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国家、国家和国家、统治者、人民分别的关系,人民该怎们做,小国该怎么生存等等,道德经内容太多,几句话是总结不完的。宏观看,道经讲述的都是大道之下大到世界的格局小到微不足道的事物是如何被“分配”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讲究人类起源,要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道经里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了。宇宙有起源而不妄为,人有智力不能把智力用在歪门邪道上,所以人类要讲究真实淳朴。我们人类最高状态:真实、身体健壮、有壮志不能有野心、能吃饱喝好,能不妄为的为所欲为,这是什么状态,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人类终极社会是什么?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变态的价值,没有政策导致的不公平,政府如水一般处于最低处,利万物不争,一个服务型社会和政府,这样的社会我们达到了么?虽然中国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我们还在往这方面努力。前进的路上是有阻碍的,这些阻碍,都是妄知,不公平思维才是理想社会迟迟无法到来的根本原因。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20:00 +0800 CST  

楼主:tianlangbabu5

字数:33358

发表时间:2018-08-12 01: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30 12:52:46 +0800 CST

评论数: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