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道德经能拯救世界(第五版)

我把道德经解读过几遍了,总觉得思路有些狭窄,联不成一个面,想让这些东西沉淀后凝练成更加清晰的东西,一晃又是两年,也只能说略有所得。以前我解读道德经,侧重于批判,因此戾气稍重。希望两年时间能缓和一些。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47:00 +0800 CST  
古往今来,研究道德经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读懂老子的人为数不多,很多《道德经》解读,离老子本人原意非常远,我们眼里的老子,几乎是个超凡脱俗神仙一样的人物,充满玄机。
可是这是老子么?时至今日我们应让真实的老子浮出水面。只有让《道德经》还原本来面目,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其人之伟大。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文仅仅五千字,这五千字里蕴含的智慧,五万个字也难以描述清楚。读懂这五千个字,就会明白世界,读懂了这五千个字,就会明白人类。从小到大我读了不少书,唯有道德经在震撼我的心灵,越来越深刻认识到,道德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道德经》几乎能拯救人类。
感谢老子其人,给后世留下这个不朽的著作。这是我们的祖先用他的智慧给后世指出的一条光明之路。中华文明若有一人该得永生,此人应当是老子;古往今来最伟大之人,无人能超越老子。
道德经一直被误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我们应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只有真正的道德经才能给世界一盏明灯,且指引人类前进。其实道德经很简单,老子其人充满智慧且朴实近人,没有玄机,只有透彻和洞悉。读懂了老子,一切哲学书籍会犹如打通玄关,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读道德经,要有耐心,道德经字字玑珠,这五千字拓展开来,数十万字也不够。道德经有争议的地方也很多,我尽量把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47:00 +0800 CST  
《道德经》不是一部炼丹弄玄之书,《道德经》研究的对象是宇宙和人类社会。曾经有一位古人,试图用他的眼睛去解读世界。然而认识世界似乎无从谈起。也许宇宙诞生可以作为解读《道德经》的初始话题。
宇宙诞生假说比较流行的有大爆炸理论、稳态理论等,总之宇宙诞生了。宇宙诞生之初,没有任何生命,宇宙中一切现象均来源于某种看不见的规律。什么是宇宙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容器里放入铁渣、砂子、水、油、泥土……搅拌让之运动,这个运动中的事物可以看做简化的宇宙模型。试验里的物质凝结成的团体犹如我们所熟知的星球,团体和团体间的空隙犹如星球间的空间。这些物质或者凝结或者分解或者碰撞或者燃烧,总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会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碰撞产生的能量会以“波”的方式释放出去,人们把它叫“声波”;热能一部分会转化为“光”,后来人们认识到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和声波类似。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47:00 +0800 CST  
光波和声波差异如此巨大,然而它们是一个东西,叫做“能量”。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和物质可以转化,也就是说能量和物质是一种东西,宇宙看似复杂,其实单纯,倘若隐隐符合某种规律,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事物。是谁有这个能量?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是真实存在,5000年前老子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此种事物叫做“道”。


“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行规律的总称,一切事物运行、生长、变化、死亡都是“道”的一种体现。“道”无处不在,人类对于“道”的认识永远只是九牛一毛。


当然老子没有近代天体物理知识,他不会想到大爆炸之类宇宙创始假说。老子只能从能观察到的万事万物中总结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道”。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48:00 +0800 CST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
老子提出的“道”是什么?“道”我们一般称之为道路,若抽象的看可以视为规律。人是按照道路行走的,事物是按照规律运行的。
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道是可以用文辞描述的,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的道路,而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我们现在看来。道,其实是宇宙中一切事物运行的总规则。


用白话说,老子也许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个道啊,是可以解释的,却不是我们寻常指的道路。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48:00 +0800 CST  
名可名,非常名。
-------------------------------------
名也是《道德经》中关键词汇,什么是名呢?我们不要把“名”狭隘的理解为“名字”或者“名分”。名在《道德经》中是“可以描述”的意思,“可名”就是可以描述之意,“不可名”就是不可描述之意。我们只有把字面意思理解正确了才能进一步了解此句背后深刻内涵。
字面意思,“名”可以描述,却不是通常所谓的名。


什么是描述呢?比如一个人,生下来并没有名字;但是父母都知道这是宝宝。
一条小狗,给它一种吃的东西,第一次给它,它很谨慎;再次给它,就不加思索了。它熟悉这种事物了,虽然它不知道事物的名称,它心里是认可这种食物的。狗不会给事物起名,它的内心可能会说,这种东西很常见,很饱腹,很好吃。包括我们认识一切事物,未必知道是什么,只要见过,就能描述。这个描述的方式,就是名。
我们闭上眼睛,不知道周围有什么。来个臭烘烘的东西,马上会说,有东西存在,而且是个坏东西。此时一个概念在你心中形成,你描述的过程就是“名”。
现在不是你闭上眼睛,是一条狗闭上眼睛。狗也能感觉到有事物存在的,而且它是有反馈的。它不会说话,它要是会说话,也会说,有个臭东西。
现在不是狗,而是一只小虫子,你走到跟前,它会瞬间跑开。虫子不会说话,假如会说话,它会说,快跑,危险来了!
总而言之,生物只要能区分出事物,那个事物就是名。名非人类特有,而是生物特有功能。


“名”归根到底是一种反馈机制,后人把这一系列的外界刺激统称为“意识”。生物的一切意识,都是名的体现。我们周围的一切,扫一眼,把它画下来,每个事物都能说个一二三四,那么每个事物都是“可名”的。一切事物,官名叫什么都无所谓,你只要能描述,就是名。你描述是借助你的意识。没有意识则“无名”可谈。


老子后文提到的“无名”就是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的状态。宇宙中没有任何生命,就没有任何意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背后的意思需要解释一番。
比如我们研究“山”,什么是山呢?远看有凸起的地形为山。我们可以到山顶、山腰、山底。山有基础,埋于土中,山底下5米依旧为山,100米也依旧为山,一万米同样为山,那么一座山就是整个地球。
再比如地球,苛刻的讲,地球直径到底有多大?地球应包括地心、地幔、地壳,还应包括大气层,还应包括地球周边的事物,甚至月球。再甚至月球以外的东西。地球的宇宙直径要比人类认识的大太多。地球的直径可以无穷大,宇宙有多大,地球就有多大。


若从事物相关、联系、一体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存在这个特性,人类呼吸空气,呼吸一次,带动大气运动一次,我们不能判断空气从哪里和这个人彻底无关了。


回到前面那个实验,无论铁渣、泥土、砂子等在运动的过程中,它其实是一个整体,无法把它们任何一个事物剥离开来,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宇宙中无论大至星球,小至细菌,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宇宙万物其实是共同呼吸的一个整体。任何一个事物若想把它与外界的联系全部弄清楚是几乎不可能的。


没有生命之前,宇宙中没有任何意识,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有名”就很好理解了,有名既是生物诞生之后有了意识之后的状态。


无名的看宇宙万物,因人的智力和视野有限,其实无名的看宇宙万物,是站在神的视角看待宇宙。然而生物不是神,生物是局限的,会根据能力一点点的进步去认识宇宙。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0:00 +0800 CST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天地之始大还是万物之母大?看起来天地之始大一点,但是细究应该差不多。


这句经典解读有两种: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二种解读五花八门,关于“有无”后文会有篇幅去详细解读。现在单说第一种。
无名可以视为先于意识的存在,即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有名可以视为人主观意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也许在好多年前,老子已经考虑这个问题,是物质优于意识,还是意识优于物质?在好多年以后,物质和意识之争已经沦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演变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正营之争。

老子说无名(没有意识)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有了意识)是万物的母亲。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1:00 +0800 CST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故我们平常称谓的“无”,欲想了解其中的深远奥妙;故我们常规的“有”,欲想把它度量和权衡。徼是边界的意思,引申意思为可以度量的事物。


译文很简单,关于有和无的关系非常深奥。我们能认识的事物一般都有边界。还有无数待发现的事物,这些事物一经发现,人们就会设法了解这个事物。但是未知事物是来自于“无”的,人类对于浩渺宇宙,只能永远一知半解。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1:00 +0800 CST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这两个事物起源于同一个根源而派生出的两种描述方式。就是因为根源同一而存在变化,所以称之为“玄”。玄妙变化互相纠缠,而演变为奥妙的人间,人间一切奥妙均由此出。


在通解《道德经》数次后认识到“此二者”特指无名和有名,而不是“有”和“无”。我也将在后文论证其中的逻辑关系。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2:00 +0800 CST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什么,是知道不好的事物是什么;都知道善于、能够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善于、不能够的。人之智慧诞生那么人类的是非观念诞生了。我们人类天生追求正确的事物,摒弃错误的事物,这是人类天性。
在春秋时代,美和恶是一组反义词,现在大家都知道美和丑是相对的,善与恶是相对的。这里要把“美”理解为“好的,美妙的,正确的”。要把“善”理解为“善于,擅长,能够”。那时“善良”一般用“仁、慈”等特定词汇表示,是没有“善良”这个含义的。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2:00 +0800 CST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
有和无自相互生,难和易比较而成,长和短衡量而得,高和下相盈而出,音和声共鸣而和 ,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此段老子给了几组矛盾,人们理解矛盾往往会从矛盾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解它,继而此段成为解读辩证法的工具。然而矛盾诞生背后的意义鲜有人关注。
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呢?矛盾生而就有么?须知在宇宙诞生之初,是没有生命的,一切事物按某种规律去运行,无所谓冷热,无所谓高下,无所谓明暗,无所谓一切矛盾,宇宙仅仅是个统一体。


生命是在客观条件得到满足后才生成的事物,一旦超越条件范围,生命会死亡。生命一般会在-50℃—50℃之间生存,为了更利于生存,生物会进化出一些感觉器官,冷了会警示,热了也会警示。生命得到危险警示后,会自觉的返回到安全区域。看起来是一种本能,实在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渐渐地,生物器官会选择最舒适的温度去生存。然而在宇宙里,-50℃和+50℃是个很小的区间范围。宇宙最低温度为-272℃,最高温度为1000亿℃以上,1000℃和10000℃对生物的感受几乎一致,那就是都很热。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冷和热,实质是以生物的感官为参照物而生成的一组矛盾。


矛盾是生成的,非生而就有;矛盾和生物息息相关,没有生物,一切矛盾都是不存在的。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这几组矛盾都是滋生出来的事物。只要有生命存在,这几组生成的矛盾就会存在,不仅如此,人类能观察到的一切矛盾都存在这个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从有生命开始,万物就有了尺度。我们判断温度,会以冷热去区分它;我们判断体积,会以大小去区别它;我们判断事物的质量,会以轻重去区别它;我们判断距离,会以远近去看待它。总之地球上许多概念,比如冷热、大小、轻重、远近等等事物,本是不存在的;当一个生命准备判断周围事物的时候,这些概念就形成了。这些概念形成和生命有关,非生而就有的事物。“万物由心而生”。


在人类生产交流的活动中,任何的一切的语言和词汇,归根到底来源于两种特性中的一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生而就有的事物,比如牛、羊、太阳等等;一种是大小、上下等本不存在而仅仅存在于意识中的事物。用今天的话说,用唯物和唯心更容易理解。


而我们今天更多人纠结于是物质优于意识,还是意识优于物质。其实生物的逻辑思维体系里,既不是全物质,也不是全意识,而是物质和意识相互交织缠绕的综合体。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4:00 +0800 CST  
生物信息的基因只有两个:物质和意识。无法把它们分开,同时也无法区别谁更优先的问题。老子此段解释了矛盾诞生的原因,同时说矛盾虽然产生于虚无但是恒久存在。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5:00 +0800 CST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所以圣人对于宇宙规律诞生的事物,一般会顺其自然,不会横加干涉和更改。顺应自然与规律,这是无言的教导。万事万物按照规律周而复始,尊重这些规律而不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成功了却不把自己当做这里的主宰,就因为他能意识到自己是生养在这个土地上的,他是孩子,不是主宰,所以他就不会远离大道。


解释“无为”的观点很多,个人以为理解为“不妄为”是最精准的,比较符合老子本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以往解读往往会说,都知道美是什么是知道丑恶是什么,都知道善良是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善良的。这种解读看似有道理其实是一种曲解。老子的更大意图是解读是非是怎么产生的,对人类影响更深远的在于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的事情就去做,错误的事情别去做。


人类为何有是非观念?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什么,是知道不好的事物是什么;都知道善于、能够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善于、不能够的。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6:00 +0800 CST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
不推崇高低贵贱的价值观念,使人民不过多追寻名利;不过分提升某些货物的价值,让人起异心而去偷盗;不提倡可以看到的巨大的欲望,让民心因此产生乱象。一个社会应当追求公正公平,故而民间太平,这是圣人治理下的理想社会。
让人们对于世界不妄为,让人们把肚子吃饱,消弱人们的野心,强壮人们的身体,使人民能够平衡欲望。
让人们知道是非对错,知道什么敢做,什么不敢做;不会因为强为而让事物不得已停止最终失败,则天下没有不可治理的。


有人认为老子弄人民,而此段就是证据。他们误读了老子。老子告诉人们的都是真正的智慧,他不会愚弄人民的,他害怕人们因为错误的价值观念走向误区。
在2000年前老子都有一种模糊的公平思想。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呢?我们可以设想: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变态的价值的事物、没有不公平的政策导致的欲念,那么就是公平了。
老子还有一种芸芸众生的幸福观念,什么是幸福呢?我们可以设想:肚子要吃饱,身体要健壮,不要有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懂得知足;懂得世界的博大,于是懂得了虚心,就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于是不断进取。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6:00 +0800 CST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
道冲就是道中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坚持大道,坚持宇宙规律和真理,因此人们受益颇多用之不竭。宇宙规律多么深远啊!犹如万物之宗始,挫去尖锐的东西,化解集中的纠纷,柔和事物的瑕疵。精湛深远啊,只能感觉到有种东西似乎存在。人类多么渺小,而决定这一切的宇宙又是多么的博大。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仿佛在仙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万事万物有庸钝的一面,也有锐利的一面;有光耀的一面,也有瑕疵的一面。道决定的万物,不会任由事物某种属性无穷放大。既不会让事物极度锐利,也不会让事物极度庸钝;既不会让事物光耀无穷,也不会让事物瑕疵至一无是处。


关于世界起源,有神论者会把神作为万物之宗始;而道家是无神论者,道才是世界的起源。有神论者会把一切规律托付于神。道家认为一切规律来源于道。道的作用就是“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后万物同在。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7:00 +0800 CST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天地对于无论人类还是万物,不会有过多爱怜,反而一视同仁,天地对于万物都是公平的;圣人对于人民,不会过于爱怜谁,青睐谁,不会讲究血缘族亲,亲情友情,也是一视同仁。能公平的对待人与万物,自然能公平的对待人与人。

天地之间犹如风箱,人们拉动它,会进入空气,推动它,会让空气溢出。虚空的时候才能够进入空气,气满时越是拉动它,空气跑的越是快。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中会横生许多变数,不如不去改变这一切,人类生于天地,应遵重自然界的一切。


相对于“人类就是地球的主宰”这种观点,老子显得略微保守。我们周边许多人都会有这种思维:一旦成为领导就会肆意摆弄下属;一旦为官一任,就试图改造周边一切;一旦认为统治了地球,就认为自己主宰了所有。殊不知,就算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也要去尊重地球。理解老子,不能把老子视为保守主义者。老子要这样理解:既要领导人民,也要去尊重人民;既要去发展创造,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通篇《道德经》无不体现了这种思维,老子的选择总在区间之内。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7:00 +0800 CST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
“谷神”有人说是山谷之神,中国神话传说里似乎没有这个人物。通读全文,谷神应理解为食物之神。道生天地,天地生食物,生物链生生不息。我们处身在这个食物链的自然界里(谷神),这个自然界,好比我们的母亲,给我们食物,供我们生养繁育后代,这是我们生存之根。这一切多么可贵神奇连绵不绝,因为自然界养育一切又用之不竭,那么我们更应该维护这一切,要尊重大自然。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8:00 +0800 CST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会擅自改造这一切,所以它能长久。
此句背后的隐忧是,人类有智力,人类喜欢不追寻道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设想,肆意去改变世界。老子希望人类效法天地,天地生万物是道在起作用,所以天地能够长久;人类智力要多了解道,智力创建要依道而来,所作所为才有意义,才能长生不败。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8:00 +0800 CST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世上至高水准的政府莫过于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利于生物生存,从不和万物争夺什么。水居于最低洼处,万物都不会如此的,这是众物所背弃的。好比一个国家的政府,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为人民服务,人民想不到的,会走在前面,人们都欲求的,从来不与之争利,这才是接近天道的体现啊。
居住善于选择地理位置;思考问题能够深度考虑;交与朋友应有爱心;说到要做到言而有信;政事应善于治理;做事应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应善于选择时间。一个做实事的政府,一个从不和人民争利的政府,人民爱戴他,故而他就没有太多忧心事。
历史里此章解读一般和修身有关,如水之善,不争之德。有无数人坐在水边苦苦思索,企图需找到灵感,也许他们有点心得,也许他们的心得都是空言,遇到问题身不由己本性暴露。切记老子这句话是有针对的,天下什么能利万物不争?个人绝对做不到,能达到这一步的只有政府。春秋时期人们道德匪夷所思,诸位可能听说过画地为牢,人自觉地呆在一个圈圈里没人管也不逃跑,今天看来那个人太傻了,这种社会在民风淳朴的前春秋时期曾降临这块大地。老子心目中的政府,善于选择安全且交通便利的地域去居住;心地淳朴,不把坑蒙诈骗的愚民之术视为智慧,只把目光久远透彻洞察的观点视为智慧;和人交往,要把最大善意放在前面;言而有信不得欺诈百姓;遇到矛盾善于找到问题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做事能者居之,不推三阻四,不拖泥带水;行动善于选择时间,正在农忙,不得杂役。天灾人祸,减赋免征。这才是政府的如水之德。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7:59:00 +0800 CST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一贯用锐利面解决问题,那么刀器可能不会长久。金玉满堂,不知道如何将钱财散播出去,会变为守财奴最终无法守藏;如果富贵了变得骄横,会遭到怨恨给自己留下祸根。事情成功便要身退,是天之道啊。


量变到质变,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矛盾一直在发展变化。比如个人资产,月收入两千,这时候资产太低了,连维持温饱都成了问题,这时候要想法提高收入;当月入二十万的时候,会需求多样,可能会面临社交、责任义务等各种困扰;当坐拥亿万财富时候,就需要雇佣军队去保卫财富了,一旦保卫不了,连命都会丢掉。


很多人把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视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个人认为这样理解有种一厢情愿的意味,非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事物在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好比气球,吹得越大,爆炸的可能性越高,为了预防气球爆炸,就要把气球的大小固定在一定范围,这时候气球就不会出现问题。


一个碗,只能盛一升水,你让它盛三升水,它就会溢出两升。怎么办?只给它加一升水才是正确的。


道德经此段应带给我们几个思索:
1.事物发展变过过程中,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发展至高级阶段,会有系统崩塌风险。
2.万物有度,了解了度,才能掌控万物。
3.老子提出的问题是极端现象,非普遍存在的问题,诸位大可不必仇视名利和财富,只需要知道名利和财富也有负面作用即可。一般人感觉不到的,是因为普通人永远达不到那个阶段。须知道德经是写给少数圣人看的,要想看懂道德经,需要帝王的眼光。
4.老子的脉搏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不要读到“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就不敢锐利了,读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敌视钱财了。这种一根筋解读方法会让老子背上骂名。老子是让诸位了解事物发展有阶段,而非褒义或者贬义的绝对。

楼主 tianlangbabu5  发布于 2018-08-11 18:00:00 +0800 CST  

楼主:tianlangbabu5

字数:33358

发表时间:2018-08-12 01: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30 12:52:46 +0800 CST

评论数: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