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门客·杂】【分析】从玄机艺术手法细节和大框架看张良刻画



然后,对于良子嘴遁之后扶苏李斯这边的反应看一下,有什么影响~好好解读一下李斯这句话。首先,儒家这次确实表现的非常得体。通过三花一起的努力,儒家这次的危机总算度过~ 李斯还说:【公子似乎颇为满意】。
也就是说,子房的嘴遁,虽然是为了平局和噬牙狱救人拖延时间,也被李斯看出了拖延的目的,【但是并没有加重扶苏,对儒家的任何疑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原因就是,子房的嘴遁,【从一开始就是不会留下一丝一毫的实质性证据的。】而且后来,子房非常的周到和细致,礼节上做得很到位。也并不会惹恼扶苏。而且围魏救赵的计划也是非常成功的~子房也得顾及儒家局势。颜路伏念对儒家理念展示的也很到位~扶苏自然是满意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09:54:00 +0800 CST  
第五,重点说一下知己知彼这方面。可能很少人考虑过这点。这也是良子有些薄弱的一方面。当然,反秦这边其他人也务必要重视这一点。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子房联合之后做得非常好的一点就是知己。这要从两方面说。第一个是:【只单纯从子房的角度看】,主观上,只要是他综合所知道的情况,自己所做出的计划或安排,其中的弱点和漏洞是很清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就比如噬牙狱救人这次,他是很担心噬牙狱那边的,因为计划确实不是百分百能成功。子房对于已经发生的漏洞,只要是他意识到的,也会想办法。就比如因为知道公孙玲珑已经看出他行踪的问题,所以能让她上钩,为儒墨会议打掩护,所以后来子房一直躲着她。只有知道漏洞的地方,才能更好防范和应对,才能有应变力,扭转劣势为优势。第二个是,对于反秦这边的队友的资源和能力是非常清楚的。这个用人方面已经说过。比如庄叔和小跖有在监狱的丰富经验,所以可以去噬牙狱救人。比如庄叔和朱家有交情,对于农家情况比较了解,有人脉,所以可以和大叔去调查神农令的事,两个人行动安全也更有保证。大叔对于帝国内部诸事清楚,所以询问大秦继承人的情况。除了权衡取舍是一个很大的弱点(比生命更重要的两件事的选择),子房还是能够尽量合理利用团队的能力和资源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11:19:00 +0800 CST  
小三里,安排机关城撤离的时候,他知己知彼做的也还是可以的。


高渐离:接下来的旅途,会很不太平。大家分开行动,比较明智。虽然有了许多变故,但是整体计划还是按照原定进行。【临走时张良先生也特别叮嘱】,虽然先锋部队被青龙击溃,【但是以他对秦国军制的了解】,不出三天,附近驻扎的秦军会快速补充、重新集结。
玄机侧面描写了一下,良子对于秦军军制还是非常了解哒~不出三天秦军就能快速补充,重新集结。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11:20:00 +0800 CST  
然后,再说说子房【知彼上有欠缺】不足的地方。这个要分一下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反秦这边包括子房不知道的一些未知因素,比如那个内奸,大秦如何获得情报的。章邯和赵高噬牙狱诱捕的计划,章邯那个后手之类。这个确实不能怪反秦这边,因为子房和反秦这边确实不知道情况。反秦这边情报系统也不可能比得了罗网。秦时里的人谁也没看剧本,是人认知的极限,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了,只能如此,这种情况暂时不说了。

第二种情况是:子房主观上对于【头次遇到的对手】,了解的不够充分,会有误判(并不是子房本身思维不缜密)。又或者说这是谋略和策略本身的一个大缺点,就是人这个未知因素。这种情况目前有两次。
第一次是子房从有间客栈出来,突然碰见胖大妈,被察觉出行踪不对劲。当时子房也很小心应付,明宝宝也出面解围了,所以子房以为没事了。再加上这是除了辩论之外第一次真的交谈,子房对大妈的语言攻势和目的还是没有充分了解,所以有所误判。但是后来子房意识到后,就一直躲着胖大妈,一句话不敢交谈,并没有任何的纰漏了。胖大妈语言攻势确实厉害,但凡有办法和她交谈又不出纰漏,子房也不会躲着她了~


有间客栈和庖丁会暴露,主要还是因为被胖大妈盯上。胖大妈当时问了子房行踪的问题,他一时没考虑好怎么回答。我个人觉得,关键问题不在于子房是否回答上那个问题,【关键是子房并不知道胖大妈监视桑海街道,特别是监视他的目的。】


子房不知道胖大妈的目的,以为转移了注意力就可以了,但是一转头胖大妈就对客栈起了疑心。

第二次,之前提到过,章邯刚来到桑海,反秦这边并没有对章邯有太深的了解,包括子房。大叔的介绍也很简单,也说章邯出身神秘,没有人了解影密卫的全貌。当时子房说的也是“今日一见,果然不容小觑”,之前确实没人和章邯对手过。所以,即便反秦这边很小心,知道章邯很厉害,那也没办法,也要抓紧时间想办法救人,所以小跖就想办法进入监狱。白凤和小跖当然也不会想到,只是被章邯看到居然就会疑心到和刺杀案有关(反秦这边一向两个人一起行动,这么做很周到,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如果白凤不去,可能也不会发现六剑奴有问题)。李斯一开始还说参与刺杀案,并不是墨家的风格。但是反秦这边,包括子房也确实是对对手了解不足,才会让章邯起疑心的。但是现在,通过这次噬牙狱经历之后,反秦这边对章邯这个对手应该很了解了。

对于头次遇到的对手会有些误判,确实有时候是避免不了的,可能很难规避这种风险。就像蒙恬和外国军队的那一战,即使懂兵法,对未知因素也很难应付。毕竟是不充分了解对手的,想要从一开始就百分百彻底规避这种情况确实有难度。解决办法的话,如果反秦这边不能百分百了解情况,那就只能尽量加强未知因素的防范了。/(ㄒoㄒ)/~~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12:07:00 +0800 CST  
最后,第六,我想说说子房兵行险招的问题。

好多人觉得子房有时候太过冒险但是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觉得子房兵行险招是有条件的~
①是兵行险招确实情况所迫,不得已 ②是子房自己主观上,确实是多少有些把握的。如果真的一点把握都没有,把握为零,目前看,他是不会出险招的。至于多少把握,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如果有更稳妥的办法,他一般是不会兵行险招的。
举两个例子,一是噬牙狱救人子房让小跖先去,里应外合。小跖有经验,事后证明也确实不可或缺,能帮上忙的。再加上反秦这边,无论是对噬牙狱和章邯都没有深入了解,知彼上欠缺,所以为了追求效果,他只能是如此安排了。


逍遥子也说,这种情况下,确实是最有机会的一种方式。子房后来对此也是有些把握的,并不是一点把握没有,还是要相信小跖~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收留天明烧鱼的事。这也确实是一个险招。但是比起噬牙狱把握比较小,这次子房对于不留下任何证据的把握,是很大的。除了庖丁本人,并不会留下任何证据。事后也证明是如此。当时墨家机关城毁后情况危急,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12:12:00 +0800 CST  


重点说一个良子和道家人宗非常契合的理念吧!良子以儒家和孟子的理念为基础,讲民心向背,之前也提了。道家人宗也讲民心~而且良子和人宗的共同点还不止于此~人宗入世的目的,是为了泽济苍生~所谓泽济,也就是济世救民,帮助苍生~而我一直强调,大良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为了诸子百家生存传承,还有民生问题的解决,民众生存的重任~这两条也是他的大义!所以,往大方向说,道家人宗的泽济苍生和大良的大义,都是为了帮助天下人~目的是一样哒~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12:13:00 +0800 CST  


然后,关于诸子百家的传承问题,玄机又一次着重提及!事关立意,请务必重视~玄机明确说到诸子百家的传承问题,除了儒家良子和伏念的辩论,和儒家藏书楼扶苏和伏念的对话提到了文化传承之外(良子和伏念其实都是共同为了儒家的传承着想),这集农家也重点说了~农家只是会农事吗?并不是的。农家先祖也是有文化源远流长的。这也需要一代代传承~但是现在农家局势紧张,内忧外患问题很多,是影响这种传承的巨大障碍~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12:14:00 +0800 CST  
然后,重点说一下,良子之前隐瞒伏念墨家的事,颜路荀子也并未透露给伏念墨家事的原因,和后来良子主动汇报和反馈墨家那边情况的态度~


颜路:要解疗墨家端木姑娘的伤势,以我对易经的领悟尚且不足,必须要请出师叔。这可是难上加难的一件事情。张良:嗯。颜路:而且,还有比这个更困难的事情。张良:什么事情?颜路:目前,掌门大师兄还不知道此事……
当时,颜路和良子的对话说了,请出荀子是相当难的事情,荀子后来也是很清楚墨家这边的身份的。比这件事还要更难的,是伏念还不知道此事/(ㄒoㄒ)/~~~为什么比请出荀子还要难,首先,伏念是掌门,除去掌门的权利,他是不会愿意和墨家有任何关系的~其次,墨家和儒家本来关系也不好~第三,伏念的想法还是偏于保守的~并不会理解这种大胆的作为~所以,良子,荀子,颜路都没有透露过墨家的事情~╮(╯▽╰)╭





但是,小四伏念决定不交人之后,儒家帮反秦这边会议打掩护之后,良子并没有任何一丝隐瞒了~无论是反秦这边的情报和情况,反秦这边有没有刺杀扶苏,两个孩子到底在哪里的情况,良子都是主动滴据实以告,并不想隐瞒,而且愿意和伏念一起商量对策~
然后,噬牙狱救人为什么没法和伏念说的原因我也说一下~子房后来一直是和伏念和颜路有商有量的,除非是一些紧急情况(就像墨家机关城被毁时),或者是反秦这边计划有变数之类(以剑论道子房可能没有把所有计划细节和伏念颜路说,但是因为当时也有一些变数,子房这边要随机应变,小跖也说走一步看一步。反秦这边也是现场商量对策),【只要是涉及到儒家安危,一般子房都是会和儒家这边商量的】。 而且子房当时着重提醒伏念,小心腹背受敌,帝国未必无心,可能会拿海月小筑刺杀案冤枉到儒家头上,并没有再隐瞒什么。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20:27:00 +0800 CST  
另外稍微说一句,子房虽然反秦这边出谋划策,有人可能觉得子房更像是个参与者而不是决策者,但是毕竟反秦这边实力确实有限。儒家这边有时候只有子房出面才合适。如果反秦这边顾不过来子房参与进计划当然也是适宜和得当的。所以,子房不介意自己也参与到反秦这边的计划之中,亲自去实施,就像噬牙狱救人这次一样。而且,反秦这边并不是子房一个人就能够做决策的,而是要群策群力,一起商量才能更有保障和胜算,更有应变力。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4 20:29:00 +0800 CST  


关于秦时里,小三到小五里局势的整体情况,大秦对诸子百家的政策和以及良子联合诸子百家的大局策略,这里有个疑问说说我个人的想法~合纵连横分开说,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策略,及"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策略~田言说的现在大秦和诸子百家局势的情况正是如此~这句话乍看之下是反了,现在良子联合各派,诸子百家齐心的众弱,攻大秦一强的合纵,而大秦是以毒攻毒,挑起诸子百家内部矛盾的连横才对呀,为啥会反过来?我说一下个人理解~如果换一个位置,天下人诸子百家是强的一方,大秦只是朝廷的弱势一方,那么田言这句话是并没有问题的~大秦的所谓合纵,就是攻天下人诸子百家这强的一方~用的方法是挑起内部矛盾,以毒攻毒~比如让名家,天宗,阴阳家都为大秦办事~这是合众弱~而诸子百家一方,是团结一心,以强的的一方,应对大秦和已经被大秦拉拢的,或者因大秦挑起矛盾从而针对诸子百家的各派~如果田言说反了,那就是承认大秦的朝廷之力,比天下人诸子百家还要强~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6 16:16:00 +0800 CST  

前边提到了,良儿用兵法的这句话,双重否定说的是应该从空门进去~这里再稍微补充几句~
良儿说完兵法的对策之后,千乘就说了一句天泽对于中原的兵法也是相当精通~

重点说一下,良儿说了应该从空门进去之后,为什么韩非还要问良儿到底要从哪个门进去~首先,良儿之前那句话,是单纯的从兵法的角度,并没有考虑其他。如果从正经兵法应对之策来说,良儿的主意并无问题~所以,其次,韩非这句话,也并不是不赞同良儿的办法~营救计划,从头到尾,韩非也并没有说自己的想法,也并没有参与讨论~韩非这句话目的还是征询意见~第三,良儿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什么韩非还要再一次征询?就是因为有个特殊情况~这个特殊情况就是中间千乘插入的那句话,【天泽对于中原兵法非常精通】~所以,也就是说,虽然良儿对策没问题,但是由于天泽对于兵法精通,如果真的从空门进去,天泽是有可能猜到韩非这方有可能这么做的~良儿兵法的想法天泽未必不懂~这就是一种心理博弈上的风险了~所以,由于这个特殊情况,韩非才要再次问走哪个门~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7 11:19:00 +0800 CST  
关于良儿兵法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是有分歧的,也不排除台词有问题的可能,所以,还需要再确定下是不是双重否定,逻辑上先搁置一下~
楼主之前并没有考虑到另外一种解释~关于良儿的兵法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理解。这层就当是存疑吧~【虚则实之】,是指已方在处于不利形势时,要故意伪装成实力雄厚的样子,威慑对手,使其不敢贸然进攻,这是一种以假隐真、迷惑敌人的策略。【实则虚之】,是在自己兵力雄厚的情况下,故意做出空虚的样子或露一些破绽,引诱敌人来攻从而上当的策略。即力量强大但故意伪装虚弱,借以**对方。
前边我说的是,官方台词并没有弄错的前提,也就是说确实是双否~但是吧,这样理解那就是,良儿这个建议是【非常大胆而且心理博弈成分很大】~他的想法是:【天泽以空门示我等】示弱引虚,【实则虚之】,引诱韩非进入,那么给韩非方对策是,自己方虚,那就【虚则实之】,就要装成强大的样子。那么怎么装成强大的样子,那么就要从空门进去~或者,相似的理解就是:天泽很可能认为韩非方觉得空门其实很坚实,所以不敢进入~所以天泽据此可能把坚实的地方安排在其他地方,如果这样想反而是可以进入空门的~但是!这样一来,这种心理博弈的,类似赌博的建议实在是很大胆!~良儿一向谨慎稳重,不会提这种相当不靠谱的建议~和人物刻画有些不相符~而且,他也是知道天泽那边表面示弱,实则空门是有可能防守坚固的。。。这是我之前说的那种情况。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玄机对台词疏忽了~良儿应该说的是:不应该从空门进去~那么他的建议就是,既然天泽方面【虚则实之】,示弱引虚,引诱韩非上当,那么我方就不能被误导,是不可以从空门进去的~空门很有可能是防守坚固的陷阱,是【虚则实之】~那么,良儿这个建议还是很合理的~那么,韩非排除空门,说东门,也是逻辑上没有问题的。而且,后来庄叔也说,最难攻破的地方,实际是最虚弱的地方,逻辑也没有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前提是,玄机台词确实有疏忽~并不是双否~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17 18:44:00 +0800 CST  

接着,说一说良子没料到意外情况,赶上了墨家机关城被毁事件,他入局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局势,主观上是愿意还是不愿意~还有就是,对于墨家事,他和庄叔的分歧,以及他本人的态度~墨家的事,从客观局势上来说,良子是主动还是被动,答案是被动的~良子在去机关城半路就被阴阳家伏击,燕丹不小心中了六魂空咒~这些都是措手不及的~
然后说一下,主观上,当时诸子百家生存局势,天下大势的变化,他自己主观上到底是不是愿意的~答案肯定也是【不愿意】~良子并没有明说,但是从细节是能够看出来的~首先,前边也说了,墨家的事之后,良子心情是不太好的~他多愁善感也是和局势有一些关系的~而且,李斯找过他之后,他也是相当有压力的,甚至都已经做好了舍生取义的最坏打算~可见,并不是他主观愿意局势变成这样~


其次,他和庄叔的对话也能看出他对墨家出事的态度~他是不愿意墨家机关城被毁,局势突然恶化成这样的~/(ㄒoㄒ)/~~墨家的事不只是一个门派存亡之事,而是大的生存局势,就好比一战和二战的时候,是世界大战,大部分国家都被牵扯其中~而墨家出事之后,被牵扯的就有儒家,这也是良子说的天下大势~而墨家的事,又是诸子百家生存大危机的开始~所以,良子甚至都去委婉的质问庄叔,流沙为什么成了嬴政对付诸子百家的兵器,在新时代生存难道就是抛弃创立原意,对付墨家的借口?流沙帮着大秦对付诸子百家两大显学的墨家,成了以毒攻毒,各门派自相残杀策略的棋子,绝非是良子主观愿意看到的~但是局势客观上已然发生了,就只能去想办法应对解决,这是良子不逃避矛盾的态度~
最后,天下大势变成这样,良子不太愿意还有儒家安危的原因~两大显学,墨家已经遭殃,嬴政又是以毒攻毒的策略,局势如此,生存的战斗已然开始了,儒家难免要受影响~天下人,谁都想好好生存,踏踏实实传承文化,但是局势已经不可能风平浪静了/(ㄒoㄒ)/~~~而且前边也说了,师门安危还是良子最看重的两件事情之一~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0 18:15:00 +0800 CST  
既然局势已经恶化,那么就总结一下儒家这边,对大秦势力的警惕之心吧~
首先是李斯~ 小三里大叔曾经担心儒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李斯到访是给儒家一个警告~其实大良机关城时就已经意识到了。小四李斯找过良子之后,他也是和颜路谈到李斯一直追查苍龙七宿的事,颜路也叫他小心李斯~也是引起足够重视的了~后来君子之道,荀子也是提醒了伏念李斯是什么样的人,还有藏书楼大火的事。小五,扶苏要来儒家,良子也是相当警惕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而且,扶苏来儒家时,子房和荀夫子对李斯的警惕并非是瞎担心,有这种预判和警惕是非常有必要的,李斯确实来者不善,有所图谋~荀夫子怀疑是李斯故意把扶苏引向藏书楼的,可能要图谋儒家苍龙七宿的秘密~果不其然,李斯勾结罗网,的确派人进了藏书楼~总之,儒家是已经有了足够戒备心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1 19:47:00 +0800 CST  
然后就是儒家对罗网这边的防范~
早在小四,其实良子对于罗网就已经是非常警惕的了~


良子和庄叔谈话的时候,就看到了罗网在监视流沙~良子也是亲自介绍了罗网组织~

这是小四第四集暗潮汹涌,子房在街上突然发现被人跟踪,跟踪他的应该是罗网的人~

这是事情的起因和前因~

然后,这是子房发现被罗网跟踪的结果和后果,就是子房行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这才要必须要明宝宝帮助他给墨家传递消息~


所以,子房看到有罗网跟踪那个镜头,【其实他应该是想要尽可能躲避罗网的纠缠】,能躲则躲,因此让明宝宝传话。所以玄机的因果逻辑就是这个样纸滴~良子一直是对罗网小心谨慎,也很警惕的,并不敢大意~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1 20:14:00 +0800 CST  
而小五里,伏念同样也是小心应付着赵高~ /(ㄒoㄒ)/~~





所谓名满天下不过是过誉和世人的误传罢了,小圣贤庄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伏念言外之意就是儒家一直不涉军国政治的~ 但是赵高却回了一句伏念还深得道家真义~ 所谓“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家为士者的道理就是“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尤其是适合形容这时的伏念的,赵高见他如此谦虚谨慎,故有此语~话说赵高说这两句话的时候,配音听得我心里还真有点发毛。。
然后说一下“中车府令”这个官职~这是古代执掌乘舆之官。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太仆属官有车府令丞。这也是赵高历史上确实担任过的职务~玄机应该是有所考究~ 伏念没有直呼赵高名字,而是称其官位,可见谨慎~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1 20:28:00 +0800 CST  
说一个大良做人最基本的一个态度吧~那就是诚恳,真心实意,不伪装,不做作~

良子求庄叔救人的时候,是诚心诚意的~是他的一己私心,就是私心,当面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他也没有狡辩,也没有任何隐藏~

赤练点明庄叔以前在韩国监狱的经历,不能去噬牙狱之后,良子立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道歉并且承认了自己的自私~也是非常诚恳的~只要是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都会去反省,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孟子《离楼上》也有: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意思是,因此,诚,是上天本然之理;追求诚,是做人的当然之理。特别诚心而不能使别人感动的,是从来没有的。不诚心,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我想这点良子是做到了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2 21:48:00 +0800 CST  


说一个小五里,良子一个细节吧~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颜路和良子谈话之后,他给二师兄郑重行了个礼,就离开了~但是,离开的时候,他的脚步声,是从一开始慢,到逐渐变快的,音效听得很清楚~大良本来就是要出去的~虽然听了颜路的话,减轻了一些心理负担,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还担心和放不下小跖和反秦那边的情况,还是忧心儒家局势,脚步声是越来越快的~虽不是很沉重,但感觉良子是在带着压力和责任在前行一样~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6 15:36:00 +0800 CST  
然后,说一说大良对胖大妈的态度~大妈花痴良子是有目的的,良子并不想和她扯上任何关系~良子知道胖大妈监视他的目的之后,就一直是防备躲着的状态,一点都不敢接触~然后就是小四为了反秦这边的会议,利用过胖大妈一次(这个后边再说)


他带着两个孩子逛街散心,不小心撞上公孙玲珑,他都不让两个现在吃烤山鸡了,赶紧催促着两个孩子赶紧走了~

小五里,良子一看见公孙玲珑下车和他打招呼,他一直就皱着眉头,也不敢接话~两个镜头都是~帝国到儒家开始,从头到尾也不敢和她说一句话,应该是怕又有什么破绽被她看出来,影响反秦这边计划~良子还是吃一堑,长一智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6 18:22:00 +0800 CST  


现在澄清一下,赵高安排海月小筑刺杀案之前说的这句话,谦谦君子说的到底是谁~当时也有月饼猜测说的是良子,但是确实不是啦~和他无关,当然也不是颜路~这个谦谦君子说的就是赵高要对付的【扶苏】公子~为什么说一定是扶苏,首先,赵高海月小筑刺杀案要刺杀的对象就是扶苏~玉碎,也就是刺杀,就代表要对付这位谦谦君子~所以,肯定是公子,不是别人~


其次,赵高针对扶苏,还并不止这一次,玄机逻辑非常连贯~赵高对付农家也是因为是扶苏最大的靠山~一旦这座靠山倒了,扶苏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ㄒoㄒ)/~~赵高还给扶苏送上过一次祭酒。。。可见罗网扳倒扶苏志在必得~


良子自己也曾经分析过,从海月小筑刺杀扶苏,到咸阳流言陷害扶苏有谋反之心,这一系列事件,帝国内部之争的目的都是冲着扶苏~包括后来扶苏被外放至蒙恬军中还被下毒也是的~玄机所有台词和逻辑都很连贯~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29 12:38:00 +0800 CST  

楼主:pengmingrant

字数:127182

发表时间:2017-05-26 04: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12 10:46:34 +0800 CST

评论数:159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