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

“六星”上将洪学智
洪学智(1913.2.2—2006.11.20),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洪学智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因此被人称之为“六星上将”。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19:00 +0800 CST  
洪深:中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名洪达,号伯骏,号浅哉,字潜斋,曾用笔名庄正平、乐水、肖振声等。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 1894年12月31日生于官宦世家,1955年8月29日卒于北京。他从中国话剧和电影的草创时期开始,就进行了编剧、导演、表演等全面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
洪丝丝:福建金门人。东京日本大学肄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南洋。曾任印度尼西亚《新中华报》总编辑,马亚亚《光华日报》、《现代周刊》总编辑,新加坡《南侨日报》经理兼社论委员会主席。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0年回国。历任国家侨委委员兼华侨图书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社专稿部主任、新闻社理事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全国侨联第一届常委兼副秘书长,全国侨联第二、三届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是第一、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著有《异乡奇遇》等。
洪灵菲(1901~1933):现代作家,笔名林曼青、林阴南、李铁郎等。广东潮州人。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6 岁开始从事体力劳动,后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学生时代,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被迫流亡到新加坡等邻国。曾参与出版《我们月刊》。1930 年“左联”成立时,他是七人常委之一。1933 年被国民党逮捕,同年被秘密暗杀。主要作品有《流亡》、《前线》等。
洪怡(1908—1976)。别名静容,浙江昌化人,北京画院画师。花鸟画家。解放前曾在京华美专及华北学院工笔画系任教。一九五八年除专职创作外,兼任中央民族学院工笔花鸟课。
洪朝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工作。发现半导体锗单晶中低温电导与霍尔效应反常现象并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成为国际上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作为建立具有液氢和液氦条件低温研究室创始人,致力于推动中国低温工程与应用超导的研究、教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担任物理研究所室主任、副所长,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主任,清华、北大、科大物理教授,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获科学大会奖和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21:00 +0800 CST  
洪式闾(1894-1955):乳名锦湖,字百容。浙江乐清人。中国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奠基人,寄生虫病研究机构的创始者。


洪诚(1909---1980):安徽青阳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系黄侃(季刚)门徒。对《尔雅》三《 礼》极其熟悉。曾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员、中央大学讲师、安徽大学副教授。建国后,任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训诂学和汉语史。著有《训诂学》,编有《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等。


洪谦(1909.10.21---1992.2.27):又名洪潜,号瘦石,谱名宝瑜,祖籍安徽歙县。 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是维也纳学派唯一的中国成员。1948年后,历任武汉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被维也纳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洪有丰(1892~1963):字范五,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所著 《图书馆组织与管理》 (1926)曾多次再版,此外还发表《克特及其展开分类法》等学术论文多篇。


洪学敏:出生于1958年,江苏南京人。因在上世纪80年代出演电影《喜盈门》中“小姑子”仁芳一角走红全国。如今,频频在媒体上以“成功女商人”身份出现的洪学敏,却因赖账500万元被告上法庭。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23:00 +0800 CST  
洪晃:1961年出生于北京,章士钊的外孙女,陈凯歌的前妻,《世界都市iLOOK》杂志出版人。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24:00 +0800 CST  
洪剑涛:1965年出生于北京,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水浒传》等。


洪健崴:夸媒体创作人,2000年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硕究硕士毕业。曾担任“大众校园媒体”顾问、 香港电台普通话台《阳光大联盟》,《新人类大世界》及《通识新人类》的节目主持及澳大利亚电台驻港记者。


洪绮敏:香港新闻工作者。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24:00 +0800 CST  
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1] 。[2]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顺治十年(1643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顺治十六年(1649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1661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谥文襄。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洪承畴出生地南安的九日山。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3] 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1622年(天启二年) 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1627年(天启七年),洪承畴升陕西督道参议。1628年(崇祯元年)七月,陕北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1629年(崇祯二年),农民军王左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1630年(崇祯三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仅剿匪,且并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流寇多达数万。其实如果读过明末“贼军”史就不难发现,李自成、张献忠曾多次诈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后再反。明朝多次对“贼军”剿而不死,就是因为这种诈降。由此可见,洪承畴在这方面是颇有先见之明的。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已就抚者,纷纷再起。


1631年(崇祯四年),三边总督杨鹤为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7-8] 洪承畴改杨鹤的“边剿边抚(诱降)”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


1632年(崇祯五年)春,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


1633年(崇祯六年)冬,农民军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被迫转入西部山区。 明廷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


1634年(崇祯七年)十二月,明思宗朱由检撤掉围剿失败的陈奇瑜,洪承畴仍任陕西三边总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当时农民军聚集在陕西的有20余万人,其中以闯王高迎祥,及其部属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洪承畴命总兵贺人龙、左光先出兵夹击,义军突围东走,转进灵宝、汜水(均在河南)。


1635年(崇祯八年)一月,洪承畴率主力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此时,清军入边,破昌平等16城,朱由检急调卢象升率军驰援,中原压力减轻。张献忠乘机复起,联合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沿江东进,分散活动于蕲州、霍山一带。


1637年(崇祯十年),朱由检再命熊文灿为五省总督,增派禁军1200人,组织新的围剿。李自成进军四川,一度破城十余座,并攻克甘肃的宁州、羌州,入七盘关,但在1638年(崇祯十一年)返陕时,在洮河一带遭洪承畴及孙传庭军袭击,败走岷州。与此同时,张献忠在南阳亦为左良玉军击败,负伤退谷城。熊文灿遂改围剿为招抚。刘国能、张天琳、张献忠、罗汝才先后降明或就抚。李自成率残部活动于川陕边境山区。


1639年(崇祯十二年)十月,陕西最后一股“贼军”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令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回师转东,洪承畴又令曹变蛟潼关设伏邀击,李自成大败,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 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33:00 +0800 CST  
兵败松锦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九月,清军两路南下,京师戒严洪承畴。两面受敌的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是年秋,皇太极领兵攻占义州,以此为基地,展开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帝也极力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初,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领陕西兵东来,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冬,清军攻锦州及宁远,洪承畴派兵出援,败于塔山、杏山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春,为挽救辽东危局,明廷遣洪承畴率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领精锐十三万、马四万来援,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三月,皇太极发大兵采取长期围困锦州的方针,势在必克。洪承畴主张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但兵部尚书陈新甲促战,在崇祯皇帝也希望持重的情况下,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针。八月,皇太极得知明援兵已到,便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赴援,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部署在明军的南面,济尔哈朗军攻锦州外城,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最后集议背山突围。最后十数万人土崩瓦解。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34:00 +0800 CST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溪溢馆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战败。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承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等将领被杀。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便走出内城,率众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11]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39:00 +0800 CST  
仕清生涯




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命隶镶黄旗汉军,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终皇太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2] 清兵入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1645年(顺治二年)五月,多铎率师攻占南京,多尔衮下“剃头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反抗。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六月忙派洪承畴取代多铎,敕赐便宜行事。


1647年(顺治四年),洪承畴因父丧,回乡守制。1648年(顺治五年)四月奉召返京,再次入内院佐理机务。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1651年(顺治八年)闰二月,洪承畴兼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甄别诸御史为六等,有的起升,有的外转或外调,有的降黜,得罪一批朝官。御史张宣等弹劾洪承畴与尚书陈之遴屡集议火神庙密谋反叛,又未请旨私送其母回闽。洪承畴辩白:火神庙集议即为甄别御史差等,非有他故;送母未先请旨,自甘服罪。上谕:“以庙议事,不必悬揣;为亲甘罪,情有可原。着仍留任,以观后效。”1652年(顺治九年)五月,洪承畴母丧,奉旨私居持服,照常入值。


1653年(顺治十年),孙可望、李定国所率领的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在云、贵归附明宗室桂王朱由榔,抗清出现新高潮。五月,已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佐理机务,兼任《大清太宗实录》总裁官的洪承畴,又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此时洪承畴已61岁,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1655年(顺治十二年)五月,孙可望攻岳州(今湖南岳阳),为洪承畴设伏所败,撤回贵州。1657年(顺治十四年)洪承畴经略湖南时,驻于长沙黄兴北路又一村明代吉藩四将军府(今青少年宫),并建集思堂。署之东有真武宫,明吉藩建。清初,真武宫成为关押“反清复明”人士的监狱,著名学者陶汝鼐即下狱于此。后又因“洞庭举事”一案,株连湖湘名士300余人,会审真武宫。俟洪承畴到长沙,才平释此案。1657年(顺治十四年),桂王的永历政权内部发生矛盾,孙可望在与李定国的内战中失败,穷蹙请降。世祖一面命洪承畴率所部相机进取,一面命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分道进兵贵州。1658年(顺治十五年)二月,世祖又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统军南征。九月,清兵各路会师入云南。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0:00 +0800 CST  
主要成就




1635年(崇祯八年)初,义军于分三路分进:一部西返陕西,一部北进山西,一部东入凤阳,焚毁皇陵。洪承畴军三月间至河南时,义军已大部又集中于陕西。洪承畴匆匆回军关内。李自成在宁州、真宁两歼官军,破咸阳,逼西安。高迎祥、张献忠等乘官军被牵制于陕之机,三度进入河南。明廷认识到在义军流动作战情况下,全面围剿,势难成功,又改用分区负责,重点进攻的方针。八月,以卢象升为五省总督,专治中原;洪承畴专治西北,各自负责,相互协同。当年冬及九年春,高迎祥、张献忠在河南连续失败,兵力损失过半,残部再返陕西。此时,李自成在兴平等地亦多次失利。明廷为加强陕西攻势,令孙传庭全力进攻汉中的高、张各部,令洪承畴专力进攻陕北的李自成等部。


1636年(崇祯九年)七月,洪承畴率军在临潼大败农民军,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在盩厔(今陕西周至)被洪承畴俘虏,并将其解京磔死。高迎祥余部走归李自成,起义军推戴李自成为闯王。


1639年(崇祯十二年)十月,李自成部在流窜途中被洪承畴截击。李自成大败走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




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连连胜利,其部下孙传庭俘杀高迎祥,并联合孙传庭又多次打败李自成,统治阶级内部颂声大起,称洪承畴的军队为“洪军”。在取得一定战果之后,洪承畴向崇祯皇帝上书请求留饷银20万两,一部分作军费,一部分赈济贫民。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4:00 +0800 CST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时,洪承畴向多尔衮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向明朝官民发布出师告示,结果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5:00 +0800 CST  
安定江南


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洪承畴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 举荐大批明朝降官,请求清政府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他以“原官、司留任,不念旧故”为条件,用和平方式招抚宁国、徽州(今安徽黄山)、九江、南昌、袁州(今江西宜春)、南康、吉安、广信等十三府,使这些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当然,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也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拥护明王室内的义士,如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领导的抗清武装。洪承畴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骂和谴责,金声、黄道周被俘时都痛斥他无耻变节,连他的母亲和亲弟弟洪承畯也面责他不忠。


完善制度


洪承畴建议清延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如恢复明代的内阁票拟制度,以便大学士对用人行政等要务能有所指陈,六科也可以据以摘参,从而达到杜渐防微的目的。他还建议九卿科道会推督抚提镇官员实行保举连坐法,慎重用人行政。


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洪承畴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逐渐淡化满汉之间的畛域。顺治帝和洪承畴的一则对话:“上曰:‘朕试人之法,倍难宰( 相 )、( 督 ) 抚 ,何术方不受欺 ? ’对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立论最为宏通,可以为法。上曰:‘ 如此看来,岂《虞书》还是不可不熟读。’对曰:‘岂《虞书》而已哉 ! 五经皆治天下之大宝也。’”




此外,他还举荐许多明朝官吏,倡兴北方水利,对当时政局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6:00 +0800 CST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洪承畴本是明王朝的重臣,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但在松锦战役中,洪承畴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掣肘,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思路;加上那时明王朝已经十分腐败,崇祯帝也不能给洪承畴以支持,导致松锦战役失败,他自己也被清军所俘。经过清帝皇太极的劝降,洪承畴审时度势,最后投降了清朝。他为清朝统一中国出谋划策,参与清朝中央佐理机务,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劝降郑芝龙、得以顺利进军福建时,被誉为“开清第一功”。从历史主义的观点看,洪承畴之所以成为明朝的重臣,是从镇压农民起义军发家的,不值得称颂;而他降清以后,成为清初的开国功臣,在促使清朝统一、缓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于民族有益的,是应该肯定的。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7:00 +0800 CST  
《清史稿》: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桂王既入缅甸,不欲穷追,以是罢兵柄。


洪启胤:“家驹千里,国石万钧”。[14] 朱由检:“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2] 范文程:“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


黄道周:“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孙中山:“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


萧一山:“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18] “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筦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蔡东藩:“杨镐率二十余万人山塞,洪承畴率十三万人赴援,兵不可谓不众,乃一遇清军,统遭败衄。清军虽强,岂真无敌?咎在将帅之非材。且镐止丧师,洪且降清,洪之罪益浮于镐矣。”


李治亭:洪承畴顺应历史大势,弃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献给了新的统一事业,并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过,更与投降外来侵略者的“汉奸”风马牛不相及。时代已经变了,旧的史学观念也在变。只有抛弃那种以华夷之分的标准评价历史人物,才能对洪承畴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学的评价。


王思治:从历史的大局着眼,清军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是应该肯定的。而洪承畴则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9:00 +0800 CST  
洪承畴于明朝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49:00 +0800 CST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应该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不想,江南人士根本不承认洪承畴的存在。他们更希望“洪承畴”已经死了,是一个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这种标准下,历史人物要么是忠臣要么就是奸贼,要么是忠君要么就是卖国。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他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


1659年(顺治十六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30] 最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


洪承畴镇抚南方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没有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帖心的安抚,朝野用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的洪承畴走回朝堂。[30] 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人重用洪承畴,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而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1665年(康熙四年),洪承畴去世,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颠倒过来。清朝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52:00 +0800 CST  
明朝忠臣的产生,正如黄宗羲所说,最大冲动产生于东林党运动的道德和精神英雄主义。但是同时,东林党运动也引发激烈党争,一直持续到南明也没有停止,导致了福王的南京朝廷和桂王的追随者的分裂。朋党蔑视“汉奸”,鄙夷这样的叛国行为。但清初之后的相对稳定,国家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得到了安定,清政权越来越稳固。明末思想家迷茫于这种现象,在反省明亡的同时,也做出了思考。比如顾炎武就努力想将个人为王朝效力和为保存文明所区别开来。在《日知录·论正始风俗》中,顾炎武写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认为,如果清政府能延续中国的文明,比如华夏衣冠、自由言论学术、西学东渐、儒学、礼仪,那就应该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为明朝政府尽忠的事应该只是“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53:00 +0800 CST  
宗祠通用联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55:00 +0800 CST  
四言通用联


三陪凤阁;四达銮坡: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金石学家洪适,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人,工文词,与两个弟弟洪遵、洪迈先后考中词科,并称“三洪”。历官通判、知州、户部郎中,孝宗时升司农少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此为根据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传的讹误,考核较精,著有《隶释》、《隶续》及《盘洲集》。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丹阳人洪兴祖,字庆善,绍兴年间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高宗将他拔为第一,官秘书省正字。著有《老庄本旨》、《周易通义》、《楚辞补注及考异》。銮坡,指翰林院。


才称四子;书列三奇: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师民四子俱有才名。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觉范奇于书,为“新昌三奇”之一。


瑞成连理;图写慈恩: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洪皓以宁海主簿摄县令事,轻赋税,恤孤寡,衙中荷花、桃实、竹枝皆成连理,人称“三瑞堂”。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洪亮吉绘《机声灯影图》,以示不忘母教。


洪皓我祖;节著冷山:洪氏大宗祠位于泉州东门草埔尾(现温陵路与湖心街交界处),原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祠前三面环墙,设一大边门,门额匾书“洪氏庙门”。进门为花岗岩铺砌石埕,面积约一百六十五平方米。宗祠朝东南向,沿中轴三进;一进祠门,二进正祠,三进住户,并配两翼护厝。虽历经拆除重建,但主体建筑仍保持完整,具有典型的闽南传统祠堂特色。泉州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4年立碑作简明介绍。


忠贞贯日;感动天颜:洪氏大宗祠正祠悬山式木构架筑于石台基上,祠门木构,中间大门作几何棂窗,隔扇对称,两扇雕梅花,另两扇分别雕有鹿凤、龟鹤配翠竹,竹叶精心设计雕刻联句,这些联句往往没有被参观者发现。


缵承绞绫;荐任赤泉: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甘棠遗爱;聚族瓜绵: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56:00 +0800 CST  
五言通用联


文章高天下;姓字列榜头:全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左都御史洪英,永乐中会试第一。


事可对人语;心常如水平:此联为南宋朝时期的诗人洪咨夔自撰联。洪咨夔,字舜俞,于潜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驷马高车地;忠臣理学家: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祠门硬山式筑于石台基上,中门楣上嵌“洪氏大宗”匾,门边石柱刻有清咸丰己未年(公元1859年)举人洪翟离撰书的这副对联。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2 12:57:00 +0800 CST  

楼主:洪家有女

字数:158869

发表时间:2015-12-02 19: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07 08:41:04 +0800 CST

评论数:65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