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

世界六桂堂第十一届国际恳亲大会
主办单位:中国厦门市翔安区六桂堂宗亲会
大会主席:洪亚河
举 办 地:中国厦门市翔安区
举办时间:2010年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12:00 +0800 CST  
洪氏开漳始祖洪仁璲


漳州洪氏始祖洪麟,字仁璲,吴县人(苏州吴县闾门田仔墘社),于宋祥符九年( 1016年)登进士,任大理寺评事。宋乾兴元年(1022年)调任福建省漳州府长泰县知县,于是携家眷随任居住长泰。洪仁璲在长泰县知县任内,廉洁自守,体恤民情,政绩斐然,深得百姓尊崇。宋天圣三年(1025年),升为潮州通判,长泰百姓上表乞留,后准以通判之职留任长泰正堂。洪仁璲故后,因家无积蓄,难归葬故里,由当百姓资助,安葬于长泰坑内山。其妻沈氏带子洪宪(字成范)定居于钦化里洪兜社,后移居史山社,故世称史山洪氏,尊洪仁璲为洪氏史山派系肇漳第一世祖。继而衍传漳州各地、徙居台湾及国外。
仁璲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积山村史山社,是漳州洪氏族人的共同宗祠,始建于明代,后被毁。1992年10月,台湾南投洪草屯洪氏后裔到长泰寻根谒祖时,与祖地宗亲共谋重建。台湾洪氏宗亲共筹资220万元(折换人民币73.3万元),1994年冬宗祠落成。仁璲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二进厅堂式,中一天井,左右各有一通道走廊,悬山式砖木结构。正厅堂内高悬“仁璲堂”金字祠匾,祀龛安放着仁璲公及祖妈雕像。1999年4月公布为长泰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漳州市仁璲堂洪氏理事会的倡导和长泰兴泰开发区及积山村委会支持下,2005年农历七月规划开工建设“洪氏公馆”,经漳州各地洪氏宗乡村社的集资、捐资,投资56万元,历时一年,建成一幢两层总面积1081m2楼房,作为史山洪的公业,用作漳州洪氏办公场所及闽台洪氏文化交流中心。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18:00 +0800 CST  
福建洪氏进士表



序号 姓名 籍贯 中进士年份 公元
1 洪 询 剑浦 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 北宋
2 洪 俨 晋江 天圣二年 1024年
3 洪 仪 晋江 天圣五年 1027年
4 洪 枚 莆田 庆历六年 1046年
5 洪 浩 侯官 元丰八年 1085年
6 洪 中 仙游 元祐六年 1091年
7 洪 范 仙游 大观三年 1109年
8 洪元寿 侯官 大观三年 1109年
9 洪 壮 晋江 政和二年 1112年
10 洪元英 侯官 宣和六年 1124年
11 洪靖臣 长乐 建炎二年 1128年 南宋
12 洪 毅 闽县 绍兴五年 1135年
13 洪 泽 怀安 绍兴十八年 1148年
14 洪元芳 侯官 绍兴廿四年 1154年
15 洪 格 侯官 乾道五年 1169年
16 洪 杞 侯官 乾道五年 1169年
17 洪淑庄 侯官 乾道八年 1172年
18 洪 绂 侯官 淳熙八年 1181年
19 洪 铸 侯官 淳熙八年 1181年
20 洪公巽 侯官 淳熙八年 1181年
21 洪 搏 侯官 绍熙元年 1190年
22 洪信臣 连江 绍熙四年 1193年
23 洪 杲 怀安 庆元二年 1196年
24 洪飞英 晋江 嘉定元年 1208年
25 洪 卯 闽县 嘉定四年 1211年
26 洪 钟 长泰 嘉定十年 1217年
27 洪中立 莆田 嘉定十六年 1223年
28 洪 升 怀安 宝庆二年 1226年
29 洪 佐 晋江 宝庆二年 1226年
30 洪天赋 仙游 宝庆二年 1226年
31 洪天锡 晋江 宝庆二年 1226年
32 洪 叶 仙游 绍定二年 1229年
33 洪梦龙 侯官 绍定五年 1232年
34 洪天骥 晋江 淳祐七年 1247年
35 洪应辰 闽县 淳祐十年 1250年
36 洪子寿 闽县 宝祐四年 1256年
37 洪 顺 怀安 永乐二年 1404年 明朝
38 洪 英 怀安 永乐十三年 1415年
39 洪 屿 闽县 永乐十九年 1421年
40 洪 聪 晋江 弘治十五年 1502年
41 洪 锵 莆田 正德十六年 1521年
42 洪 珠 莆田 正德十六年 1521年
43 洪 富 晋江 嘉靖八年 1529年
44 洪世文 闽县 嘉靖十七年 1538年
45 洪廷桂 南安 嘉靖十七年 1538年
46 洪朝选 同安 嘉靖二十年 1541年
47 洪公谐 龙溪 嘉靖廿三年 1544年
48 洪有第 南安 嘉靖卅八年 1559年
49 洪邦光 同安 隆庆二年 1568年
50 洪梦鲤 同安 隆庆五年 1571年
51 洪有声 南安 万历二年 1574年
52 洪有复 南安 万历八年 1580年
53 洪澄源 晋江 万历十四年 1586年
54 洪启睿 南安 万历二十年 1592年
55 洪有助 南安 万历二十年 1592年
56 洪启聪 南安 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57 洪纤若 同安 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58 洪时蕃 龙溪 万历三十五年 1607年
59 洪觐光 同安 万历三十八年 1610年
60 洪际元 晋江 万历四十一年 1613年
61 洪启初 南安 万历四十一年 1613年
62 洪廷选 南安 万历四十一年 1613年
63 洪承畴 南安 万历四十四年 1616年
64 洪先春 晋江 万历四十四年 1616年
65 洪赞宇 晋江 万历四十四年 1616年
66 洪应斗 海澄 天启二年 1622年
67 洪启遵 南安 崇祯元年 1628年
68 洪垣星 南安 崇祯十三年 1640年
69 洪有则 南安 崇祯十七年 1644年
70 洪士铭 南安 顺治十二年 1655年 清朝
71 洪承龙 晋江 康熙三年 1664年
72 洪继龙 晋江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73 洪世本 晋江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74 洪科捷 南安 乾隆四年 1739年
75 洪应心 南安 乾隆十七年 1752年
76 洪世佺 南安 乾隆二十二年 1757年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47:00 +0800 CST  
洪卜仁,1928年生,厦门人,厦门文史专家,福建省文史研究员,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市政协文史学宣委特邀研究员。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48:00 +0800 CST  
洪卜仁教授是一位“受众率”很高的人物,曾经担任过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厦门市“社科联”副主席、厦门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他有许多温馨的“外号”——“厦门的活地图”、“厦门的活字典”等等。从事教学之余,收藏图书和报刊,多厦门地方史志文献,家中地方史料藏书和刊物近2万册,报刊资料数百万字,其中有英文资料和日文资料,还有美国、日本等外国领事馆的部分档案,不少都是颇费功夫才收集来的,许多版本连图书馆也不曾收藏。且藏书利用率极高,除了自己编书外,还成为众媒体的重要资料来源。曾先后被评为厦门“十大藏书家”、“最权威藏书家”。在厦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及地方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誉为“厦门地方史的活字典”。厦门图书馆于2003年5月聘请他为“文献研究顾问”,并开辟有“洪卜仁工作室”。他自称:“开卷有益,读好书对人的品格有很大影响。因为人一生不可能什么都经历,很多知识是从书本得来的,如果多读好书,就能吸取书中精华,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人生,使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得到升华,看问题也就比较能辨别是非。”他担任主编、副主编、主纂编撰的各类志书、资料汇编、专著达三十多部,主要著有《闽南小刀会起义史料选编》等。这其中如《厦门华侨志》、《厦门与香港》、《厦门旧影》、《厦门文化丛书》等篇幅巨大,涉及面广,影响很大。由洪卜仁参与主编、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厦门文史丛书》首批的《厦门史地丛谈》、《厦门名人故居》、《厦门电影百年》等著作已出版。读书范围涉猎台湾史、华侨史、福建史等。著有《闽南小刀会起义史料选编》等。
鉴于洪卜仁长达半个世纪以来从事文史研究工作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洪卜仁荣获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个人材料入编《中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典》。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49:00 +0800 CST  
洪英士,汉族,1947年4月出生,福建永春人。中共党员,潜心书法,爱好诗歌。曾长期担任新闻报道工作。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秘书工作,先后担任县委办公主任、综合处长、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农办主任、《厦门月刊》主编、《厦门通讯》副主编。被聘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政策科学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情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名誉博士、中国亚太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福建书法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书法协会顾问。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49:00 +0800 CST  
洪永世,男,1942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永春。
1961.09——1965.07,福建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大学文化程度,经济师。
1965.09——1966.10,福建省三明钢铁厂炼钢车间劳动锻炼;
1966.10——1979.08,福建省三明钢铁厂总调度室调度员;197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08——1981.09,福建省三明钢铁厂总调度室主任;
1981.09——1983.03,福建省三明钢铁厂副厂长;
1983.03——1984.06,福建省三明钢铁厂党委书记;
1984.06——1993.01,福建省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2.12——1998.02,福建省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1995年6月明确为副省级)、市政府党组书记,兼海沧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1996.03—1996.06,参加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
1998.02——1999.08,福建省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9.08——2000.02,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0.02——2001.12,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
2001.12——2002.06,福建省厦门市委书记;
2002.06——2002.12,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市委委员;
2002.12——2007.4,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四、六届福建省委委员,五届福建省委候补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1:00 +0800 CST  
立法:以民为本先行先试


洪永世主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以来,重视立法工作,主张以民为本先行先试,为厦门依法立市做出重要贡献。《厦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由于在立法中坚持以民为本,一些法规真正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是全国首部将城市居民和镇村农民共同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地方性法规。常委会在审议中,不仅删除了草案中对低保领取条件作不当限制的规定,而且对有关“家庭成员收入”的条款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补充规定。  人大常委会努力创新代表工作,制定了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办法,为代表开设了个人专用的“民意民情”电子信箱,并积极尝试开展代表个人持证视察工作。重点审议和督办了“加快东通道建设步伐”、“查处非法占地违法建设”、“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推进放心食品工程”等4件议案。  人大常委会在充分发挥较大市立法权作用的同时,继续发挥特区立法权先行先试的作用,努力为特区经济发展和海湾型城市建设创造法制新优势;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规;加强立法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突出地方特色。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1:00 +0800 CST  
尊师重教


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永世(原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长)等一行领导在厦门理工学院,希望学院加强对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凸显理工科大学特色和优势,特别要加强学生外语水平、经济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认为现代大学生要有市场意识,要懂得成本核算,同时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身体素质。


尊重宗教信仰
2010年2月15日上午10点许,原厦门市委书记洪永世先生在市民宗局蔡永华副局长的陪同下,到南普陀寺法主楼看望慰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法主圣辉法师。
洪永世先生对圣辉法师为厦门佛教、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圣辉法师也对老书记对厦门佛教、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和南普陀慈善会长期以来的支持、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厦门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定恒法师,南普陀寺监院界象法师、副寺净心法师等一起接待了洪书记一行。值此新春佳节,宾主相互致以节日的祝福,愿虎年同吉祥。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2:00 +0800 CST  
洪德泰,1937年生于厦门,1965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土木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2年回到厦门,在鹭江职业大学(现厦门理工学院)任建工系主任,于1997年退休。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3:00 +0800 CST  
慈善大使”—— 洪建筑


洪建筑先生,1938年出生于晋江英林。他大学肄业,当过农民,做过教师。上世纪70年代,他获准往港定居,经营塑胶公司,晋江同乡会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香港篮球总会副会长、香港福建体育会永远名誉会长兼副理事长、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副会长、香港泉州慈善促进总会常务董事、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英林镇同乡联谊会创公会长等职。在这些社团职务的背后,是参与,是付出,是长期的默默奉献和责任担当。
建筑先生居港30多年,不沾烟酒,不砌方城,不买六合彩,不懂赌马,也不拜佛,业余耽于集邮和旅摄影,曾在泉州和石狮举办“洪建筑与万维生邮缘展”和“洪建筑摄影展”,印刷出版了《洪建筑与万维生的邮缘》、《旅之影》,享受雅好之怡情,品尝方外之益趣。
文化情趣孕育济世情怀。建筑先生一旧事业有成,则眷恋家乡,热心公益,服务社团。他常说“文化可以增智,也可以怡情;慈善济世,则可以使社会更加温暖”。香港福建社团等社团组织经常举行各种活动,需要一些庆典和旅游用品,而建筑先生开办的工厂正好生产这类产品,每当他们提出要订制这些产品时,建筑先生都有求必应,而且一概免费赠送,时间一长,就是一笔不菲的奉献。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建筑先生尚不宽裕时,就曾在捐资购买冷藏柜赠送英林医院,捐助英林侨联大厦建设。后来,他又联合其他乡贤捐建英林中心小学教室,捐资添置幼儿园教学设备,协同其他乡贤延聘澳门外科著名大夫赴英林医院开展义诊活动。步入21世纪后,他又先后出资百万元,助建英林中学现代化校园网络,争取“香港高龄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将一批书籍捐赠英林中学,协助英林中学董事长洪祖杭先生为学校筹集教育基金,大力支持英林中学达标升级工作。同时,他再一次捐资支持英林中心小学翻建教学楼。
建筑先生不仅关注家乡地教育,对家乡的卫生环境也十分重视。早几年,英林村卫生环境不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回到家乡看到此景,建筑先生心情沉重,他拍下照片,递交有关领导观阅,希望引起重视。2007年,听说英林村要成立“平安英林,清洁家园”基金会,将资金专项用于改善治安、卫生面貌,他毅然捐出30万元。
不只在英林,建筑先生还积极捐资玉成位于泉州的“万维生邮票艺术馆”的落成。正是因为这拳拳爱国爱乡之情,2006年9月8日,他荣获泉州市“慈善大使”称号。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4:00 +0800 CST  
洪俊德创会长荣获台师大「百亿建设计划」捐款杰出校友


本总会创会会长洪俊德宗长为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曾获颁台师大杰出校友。因台湾师范大学为积极发展成为以教育为典范的综合型大学,追求顶尖卓越的使命,全面变革的改造学校定位与特色,推动「百亿建设计划」而向校友募款,并成立基金会掌控财务。洪俊德宗长出钱出力贡献甚多,六月五日获颁「百亿捐款计划」捐款杰出校友,并担任台师大基金会董事。台洪俊德宗长表示,台湾师大已迈向六十六岁了,在追求顶尖大学的使命中,失去竞争力就会被淘汰,面对此趋势,必须有更高的视野,进行全方位的变革,追求卓越,迈向顶尖,成为台湾文化与教育生命力的典范。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4:00 +0800 CST  
洪范将军墓的发现


惠安黄塘的施琅将军墓,声名显赫。而就在它几公里外,施琅部将、正一品大员、同为清初平台将军洪范的墓却默默无闻3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座古墓进入世人视野,这座洪范和夫人王氏合葬大墓被专家确认。
墓穴被盗唯留白骨
洪范将军墓大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后店村后的虎崆山上,距施琅将军墓不过数公里。虎崆山,山头不高,古木参天。远远望去,一根石柱矗立半山腰。大墓坐西朝东,顺坡而下,绵延几十米的墓前有三层墓埕,一片石雕群由内向外层层变小,并分立圆雕石翁仲(石将军)、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最外竖有八角形石望柱两根。
墓碑上清晰刻着“福建海坛总兵官正一品加赠太子少保洪公暨配一品夫人王氏,皇清赐茔”。“这‘皇清赐茔’四个字,说明墓主地位很高,墓是皇帝御赐,还比如这两根望柱,大墓才有的,品级越高望柱越高,这根高近10米,品级很高”。考古专家介绍,从墓制上看,是明末清初架构,古墓的排列,宏大壮观,是清代正一品官墓的规制,和史书上洪范的记载相符,鉴定为古文物无疑。
记者看到,墓前的石将军双手抱胸,高达3.5米,是武将的象征,所有的石雕都工艺精美,虽经300余年,却仍栩栩如生。站在山头远望,洪范墓位于虎崆山中央,东向还有一座小山丘,视野极佳。不过,合葬的大墓墓穴空空,洪范和王氏的两具棺材已荡然无存,盗墓之后,唯留白骨。
洪范官居正一品
据《台湾通史》和《晋江县志》记载,洪范是晋江田庵村(今泉州田安路附近)人,明末旧将,清初受招安授千总,防守浙江,之后率领大军收复莆田、泉州一带,又随施琅将军平定金门、澎湖。康熙廿二年(1683年)同施琅之子施世骠等晋升为左都督,后升海坛(今平潭岛)总兵,署理陕西固原并福建水师提督印,官正一品,从莆田带兵至惠安,死于途中。
洪范后人,今居泉州市区东涂社区。据称,连到海外的约有1000人。60多岁认宗的洪胜腾说,祖辈相传的是,他们祖上有位提督公叫洪范,《六桂堂族谱汇编》上也有记载,但他们只知道,洪范病死在水师提督任上,但并不知究竟葬在何处,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洪范之墓。
他们没想到,几天前,一个叫洪振明的中年人,从石狮来查他们的族谱,这既让他们见到了苦寻未果的洪范陵寝,也让这名苦寻洪范后裔8年的中年人如愿以偿,还给世人揭开了这座大墓的身份。
历经8年寻找一本族谱揭开洪范墓
洪振明是一名宗亲研究者,正是他发现了洪范和夫人王氏合葬大墓。
这位30多岁的洪氏后裔,在石狮从事洪氏家族学术研究,8年来,为了寻访这位“洪公”真正的后人,他走访了闽南100多个洪氏宗祠。“见到姓洪的,我就会查他们的族谱。自己的族谱上并没有记载,而他所知道的这些洪系子孙,也并没有一品先祖。
“我走访泉州各地、厦门,甚至跑到江西,有姓洪的,我就问就查,都一无所获”。今年春节,一个偶然机会,让老洪看到希望:在泉州市区温陵路一家洪氏宗祠里查族谱,一份族谱上赫然写着“官正一品洪范”“官品与墓碑吻合,洪公就是洪范,这支洪系就是洪范后人”,老洪又赶到方志书店,一份光绪年间编纂的《福田族谱》上,更详细的记载让老洪欣喜若狂。(杨炯 谢向明)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7:00 +0800 CST  
晋江市洪姓源流
2011/2/16 | 阅读:
晋江市洪姓源流
洪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丁者众,分布面广;官宦辈出,名贤鹊起。据考,洪姓姓源有二:
一是共氏之后。洪氏源出上古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临魁,临魁生承,承生明,明生宜,宜生来,来生里,皆为帝。里生节茎,不居帝位。其仲子戏生器,器生祝融,为黄帝司徙。祝融生勾龙,为颛顼臣,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后世祀之以配社(为后土之神)。勾龙生垂,为尧共工之官,因命氏列于诸侯而国于共,故以国为氏,即共氏。迨至汉季,有勋者字正茂生共普。-东汉灵帝,宠任宦官曹节等,杀害忠良,共普惧祸及己,乃弃官避仇归隐,改姓溢水为洪,迁居敦煌而族始大,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郡望曰“敦煌”。有人称之为“共洪”。共洪是洪氏如今姓源中之主流。
二是宏、弘、翁等姓氏改姓之后。上述诸姓皆因避讳避难而改姓。《洪氏考略》上记载:“豫章(江西南昌)宏氏,避唐明皇改为洪。”《姓纂》载:“毗陵临察使洪察,常州人,本姓弘也,避孝敬讳改姓洪。”唐末五代,闽国补阙郎中翁乾度因避难,将其长子翁处厚改姓洪。有人分别称上述为“豫章洪”、“常州洪”、“六桂洪”。此是洪氏姓源中之支流。
因年代久远,居域变迁,战乱繁纷,支系失传等诸多原因,如今许多支流便自然而然地汇入“共洪”这一大流中去,合而为“洪”,现已难以理清其支系,这是历史之必然。
一、入闽肇安
自古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之摇篮,是汉民族各姓氏之发祥地,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南迁。据《史记》载汉人南迁始于秦汉,盛于晋唐。随着汉人的南迁,当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一部分洪姓先人也随之入闽。洪姓入闽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唐仪凤二年(677年),五十八姓军校随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祖母与伯父陈敷入闽,洪姓军校也随之而来。
(二)唐德宗年间十二姓(洪、林、蔡等)随牧马监陈渊来金门。
(三)唐昭宗乾宁年间(897年)由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入闽,经三迁后而肇居于泉郡晋邑南关外十四都英林村的古淡公,即十四朝奉。
(四)北宋末南宋初,共普四十世孙洪皓、洪皎昆仲之后裔,由江西乐平入闽而后分居于厦门、晋江、同安等地。
(五)宋乾兴元年(1022年),世居苏州吴县的洪仁璲官漳州府长泰知县,携眷迁居长泰,为洪氏开漳始祖,后其苗裔分布于漳州、龙海、漳浦、东山等县。
(六)宋至道二年(996年)洪廷贤为道经秀才,授大理寺评事,拔对福建。咸丰元年(998年)来泉州南安丰州,后为家。
(七)南宋期间,政权南移,出仕福建各地洪氏宦臣之后,宋亡后,留居闽南各地。
二、迁衍分布
(一)古淡(即十四朝奉)支系
据江西婺源黄荆墩族谱载:十四朝奉,名古淡,汉宗公之三子,辈行排列十四,即十四郎,生于唐会昌乙丑(845年),妣郭氏,生四子;咸通甲午(874年)奋迹光州固始,僖宗广明庚子(880年)授朝奉大夫;中和壬寅岁(882年)为王使军(王绪)参议,乙巳(885年)偕二子随部南下;光启丙午(886年)从王观察使(王潮)驻武荣泉山,昭宗景福癸丑(893年),助威武节度(王审知)克闽州(今福州);后三迁而肇居晋江英林,历一千余年,传四十世。其后裔主要聚居在晋江英林及英林周围的几十个村庄(古传五十三乡),进而散居在泉州地区的鲤城、南安、惠安、安溪、德化、永春和厦门的同安、广东、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
1、三世十八承事支分晋江英林南社、北社、金井围头等
(1)三十贡元讳庚之,古淡之六世孙,分居英林南社,为南社之肇居祖。后其裔孙不断繁衍拓展。主要的有下列几支:
①七世三十七郎分居石狮西岑、大埔、林边,金井钞岱、埕边,台湾金门等。
②八世三十八致政分居英林上廊,四十上舍分居晋江青阳屿头、龙湖中堡。
③九世七十六管钩分居晋江金井围头、埕边、钞岱,内坑白垵,青阳莲塘,南安官桥;圆道分居晋江乌大门厝(青阳王厝)、澄塘(青阳陈塘),古塘,介寿分居石狮后厅。
④十一世应瑜分居英林陈山、清内,石狮蚶江郭宅;曦叔分居晋江内坑白垵,金井围头;白玉分居南安白石路边、下坂、桥头、仙境、崛斗,晋江金井顶柯坑、洪园。
⑤十二世嗣广分居英林南社后轩,嗣忠分居英林斗林、高湖,金井草湖、蔡岱(钞岱),泉州,嗣庸分居英林后架、路西、西塔、西塘、祠堂东、祠堂西、玉版、高湖厝头、清内、窑内,金井茂下、桑柄,嗣亨分居东石石菌,泉州田庵、新庵。
(2)三十一贡元讳应之,古淡之六世孙,分居英林北社,为北社之肇居祖。后其裔孙不断繁衍拓展。主要的有下列几支:
①十三世宗远之长子大成分居晋江英林庵前,南安石井营前;次子大童分居晋江龙湖溪前;三子大舜分居晋江罗山浯垵,闽清甘蔗镇。
②十三世宗进分居英林钞井、高湖,金井山头、新街、石亭、埕边。
③十三世宗吉之长子一才分居英林长房火烧、巷内、顶厝、下厝、西兄、陈山、和尚窓、溪东、溪西,龙湖山边、后坑、烧灰埔,金井埕边,南安油园。二才分居龙湖仑上,金井石亭(湖仔厝)。三才分居英林三房,龙湖曾厝、后坑、杭柄、溪后,金井草湖、桑柄,英林西埔、西湖、龙水寮、埔顶寮、陈山、顶典、下典、东垵、西垵,晋江安平(安海),福建福清,广东仁化。四才分居龙湖英仑等。
④十三世清溪分居龙湖萧妃(烧灰)
⑤十一世僧偦分居龙湖中堡。
(3)兴嗣,古淡之六世孙,分居晋江金井围头,为围头之肇居祖,后又分居内坑卜地安(白垵)等。
2、三世十七承务分居广东化州县长岐镇长岐村(古曰缙绅乡)。
据《岐阳洪氏族谱》记载,岐阳(即长岐)鼻祖洪昊公,字景明,号康彝,系隐公次子,世居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初分潮州府潮阳县,在景炎年间,以原籍领任高凉路判(通判),率押数百人开拓南疆,任满解组,择居化州岐阳。据考化州岐阳始祖昊公系晋江英林洪氏十四朝奉公之十一世孙,属三世祖十七承务派下。
昊公肇居岐阳迄今已近八百年历史。由于岁月迁延,生齿日繁,人丁昌炽,以岐阳为开基圣地,不断向四方拓展:南至雷琼海峡,西进廉钦全境,北入玉林柳州,东临电白南海,再涉潮汕,进迁安南云贵台湾及海外各地。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四省几十个县市数百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的人口就有十多万人。


(二)洪皓、洪皎支系
北宋末南宋初,共普四十世孙洪皓、洪皎昆仲之后裔,由江西乐平入闽而后分居厦门、同安、晋江等地。
1、洪皓,字光弼,江西乐平金山乡洪源人,南宋初任徽猷阁侍制,假礼部尚书、金国通问使。其有三子:适、遵、迈,均登显爵,时称“三洪”、“三瑞”。
(1)洪适之子十六郎洪权,其裔孙洪清溪曾任知府,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由江西乐平舍山乡来同安,分衍顶三洪,即市头、西亭、下坂、灌口等地。次子十七郎洪楷分衍石狮龙窟(洪窟)等村。
(2)洪遵之子十八郎洪模,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随叔父洪迈及诸兄弟毕集泉州住所,率其子洪价、洪信卜居晋江屿头村。至南宋末,洪价或洪信(待考)之曾孙为避元兵之祸,又迁南安石鼓山下(今石井镇古山村)。至元中,洪模裔孙元卿因念祖上始创之业,遂率二子应用、应谷迁回屿头村定居。故屿头洪氏称洪模为始祖,称元卿为一世祖,分堂号:钱屿。后屿头村洪氏又分衍南安洪厝崛村,并派衍福清龙田村,泉州布政房、土地宫前及石狮东林街、青阳莲屿、梅屿等村,并播衍台湾及海外。
(3)洪迈住泉州府知,其次子十九郎洪植,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卜居同安翔凤里十三都柏埔庄(即现新店镇洪厝村)等地。
2、洪皎,北宋政和五年进士,南宋建炎年间丞福州府,奉谏议大夫。其次子洪道,因避战乱于绍兴中期(1140年)隐居同安小嶝后头堡社,后其苗裔还分衍马巷下庄村,俗称下三洪的窗东、蔡浦、莲湖及金门等地。三世十七承务分居广东化州县长岐镇长岐村(古曰缙绅乡)。


——《晋江姓氏志》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8:00 +0800 CST  
敦煌堂号考
来源:台闽《六桂堂族谱汇编》 | 2011/6/10 | 阅读:
洪氏渊源,出自上古炎帝神农氏,神农生帝临魁,临魁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帝节茎,节茎不居帝位,其仲子戏生器,器生祝融,为黄帝司徒。祝融生术嚣,术嚣生勾龙,为颛顼后,能平九州办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后世祀之,以配社,勾龙生垂,垂为尧共工之官,因命氏列于诸侯而国于共。迨至汉季,有共勋者字正茂,生共普,灵帝时宦官曹节矫诏诛陈蕃窦武,公方仕于朝,惧祸及已,乃弃官,避仇改姓益水为洪,或云携本水德之绪加水于左,迁居敦煌而族始大,故堂号敦煌(即今甘肃凉州)。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9:00 +0800 CST  
六桂渊源志
2011/6/10 | 阅读:
溯吾族之始实姬姓,乃周昭王庶子,夫人观白虹而有孕,生子两手拳不开,昭王巽之即开,左手有纹曰“公”,右手有纹曰“羽”,加公于羽为翁,遂赐姓曰翁,名曰益,食采翁山,其地属青州山,东盐官郡,卒谥端明王,传二十四世。弥伦公时,值郝王政襄诸侯互相侵夺,公耻之,不忘厥祖,因指其地为姓曰翁。又历九世宏公避新室之乱,隐居南阳,与邓禹为邻,不复出仕。及至十一世,名轩公者,唐赐甲榜进士官福建,为闽州刺史,乐山水之胜,遂居闽之莆田竹啸庄,为入闽之始祖。及至十一世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焉。厥孙维庠、维序,不忘母训,皆登仕籍,迨至十四世有讳何公者,生乾度官至郎中,娶夫人陈氏生六子,长处厚,字伯起,宋建隆元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分姓洪,号敦煌,居朱紫坊。次处恭,字伯虔,宋雍熙二年梁灏榜进士,官泉州法曹,妣林氏,分姓江,号济阳,居淮阳。三处易,字伯简,宋建隆元年与兄同榜进士,官剑南少尉,本姓翁,号盐官,居竹啸庄。四处朴,字伯享,宋开宝六年进士,官泉州法曹,妣陈氏,分姓方,号河南,居竹啸庄。五处廉,字伯约,宋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有直监察御史,妣陈氏,分姓龚,号武陵,居马栏。六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间与次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韶州通判,妣陈氏,分姓汪,号平阳,居东林。当时六子齐荣,人称之曰:“六桂联芳”,建坊于莆。其灵苗振振绳绳,散布于全国以及南洋岛域等。吾族六桂曾于民国廿二年间菲律宾、厦门、泉州、安海、石狮各处先后成立家族自治会,以联宗谊。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8:59:00 +0800 CST  
漳州六桂渊源述要——洪姓
2011/2/14 | 阅读:
漳州六桂渊源述要
方港水撰 载于《漳州市六桂文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
漳州唐代以前乃是“蛮越”族集居地,乏有汉人居焉,更无六桂者。自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率军平“蛮獠啸乱”,建漳州郡制,始有汉族人入迁漳州。而六桂者,即洪、江、翁、方、龚、汪姓也接锺而来,肇基立传,繁衍生息,拓基甚广,族裔者众,经一千三百多年,遂为漳郡一大宗望族。漳州洪、江、翁、方、龚、汪六姓虽非莆田“翁氏六桂”之直系裔族,各有其渊源来历,然即有同姓六桂之亲,且为联宗盟谊之本。


洪姓源流
Hong Xing
溯源
洪姓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其源有三:
一是源自共工氏。共工氏是上古炎帝神农氏的世系。神农商孙垂,于尧帝时为共工(治水之官),受封于共(今河南辉县市),称共伯,子孙以共为姓。东汉共普,任长乐宫史官,因避政治灾祸,弃官迁汉中“益川”(今陕西洋县之西益水),因感于水德,于“共”旁添水为“洪”,易姓为“洪”。三国时期中原战乱,被及汉中,洪氏西徙今甘肃省敦煌,居八百年之久。洪氏子孙即以共普为洪氏始祖,并以“敦煌”为堂号。至北宋时,西北受“西夏”侵袭,战争迭起,敦煌洪氏东迁吴县。
二是因避讳而改姓。北魏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时,北方的弘氏、宏氏为避帝讳,改为洪氏。周代有卫大夫弘演,其后裔为弘氏(宏氏),居豫章,唐代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字宏犹)之讳,改为洪氏及李氏。
三是属翁改姓。翁氏入闽始祖翁轩的裔孙翁乾度,莆田人。宋代,六子皆进士,时称“六桂联芳”,后闽国为南唐李澋所灭,翁乾度为避难,令六子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分族繁衍,统一使用“六桂堂”堂号,其长子翁处厚,宇伯起,改姓洪氏,居朱紫纺,主要传衍于福建莆田,成为洪氏家族中新一派。
洪姓在发展中先后形成敦煌、豫章、宣城等郡望。


入闽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府兵队正洪有道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
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固始人,朝奉大夫洪十四郎偕二子随王审知南下入闽,驻武荣泉山,后三迁而肇居晋江英林。
移居苏州吴县闾门田仔墘社的敦煌洪氏裔孙洪麟、字仁璲,于宋祥符九年( 1016年)登进士,任大理寺评事。宋乾兴元年(1022年)调任福建省漳州府长泰县知县,于是携家眷随任居住长泰。洪仁璲在长泰县知县任内,政绩斐然,深得百姓尊崇。宋天圣三年(1025年),升为潮州通判,长泰百姓上表乞留,后准以通判之职留任长泰正堂。洪仁璲故后,其妻沈氏带子洪宪(字成范)定居于钦化里洪兜社,后移居史山社,故世称史山洪氏,尊洪仁璲为洪氏史山派系肇漳第一世祖。宋庆历年间,徙居龙溪县珠浦社(又称窑峰)。从二世洪宪到九世洪休复都是单丁过代,至十世洪有容生三子以后,洪氏才开始在漳州各地繁衍,主要有十三世洪伯肇开基龙溪河福、十五世洪庆芳开基龙溪象阳、十八世洪正和开基龙溪鸿团。
清乾隆间潮州敦煌洪氏裔孙洪如万的儿子朝辅,徒居东山铜陵。
新中国建立后,有外地洪姓迁入漳州。


肇漳传衍
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洪仁璲官漳州府长泰知县,携眷定居长泰,璲为漳属洪氏始祖。洪仁璲公故后,其妻沈氏带子二世洪文宪公(字成范)定居于钦化里洪兜社,于宋庆历年间(约公元1044年)徙居龙溪珠浦社(又称窑峰)。三世论道、四世惟寅、五世之诲、未艾、六世夷纯、七世尧德、八世积中公等皆诗礼传家。至九世休复公,以武举异等授武经郎,十传有容公,登建炎戊申进士,官朝散大夫,生三子,长子十一世承锡公以恩荫荐补迪功郎,捕盗有功,升潮州推官。至十二世洪尚贤公(官赠工部尚书)生十三世启世公(又名洪钟,宋宁宗嘉定丁丑科(1217)登会元,廷试榜眼及第,历官宝谟阁学士、工部侍郎),生二子,长利用,次利贞。长子十四世利用公生三子,长子十五世庆朝公,其子孙繁衍湖珠、潮州、回守史山。次子十五世庆芳公是龙海颜厝镇上洋开基祖,其子孙播传西坑、洪塘、田址、路边、洪厝、下陈、金峰、下碑、林下大洋、塔后、田寮等。三子十五世庆馀公以阴补官,其后裔洪正和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基石码内社,为鸿团洪氏始祖,传衍龙海石码内社、宁安、光坪路口、上溪田等。十世有容公次子十一世承度公移居晋江温陵乡,生十二世苍纯公(字丕基,号若夫,移居兴化[今莆田]九洋里草鞋墩)。苍纯公生三子,长子十三世伯肇公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由九里洋返漳择居河福,为河福开基祖。次子十三世伯起公字兴,移居漳浦杜浔正阳。三子伯超公留居兴化九洋里草鞋墩,其后裔世系不详待查。十三世伯肇公生十四世起家公(字用承,号绍定),起家公生子三,长汝贤公,次汝清公,三汝德公。长子十五世汝贤公(字思齐,号希吾,公笃实勤学,抱璞经老,生于元至元廿四年,卒于至正十二年,寿七十一岁)生志善,子孙守祖世居河福并衍内溪、内楼、北门、浮宫、下港。次子十五世汝清公(字思澄,号希哲,生于元顺帝至元十二年,卒于至正九年,寿六十)生子二,长君志,次尾发。长子君志公,字逊英号延臣,生子原性公。元末明初世乱(明洪武二年),原性公离开河福移居漳浦,为漳浦县正阳开基祖,子孙繁衍漳浦正阳四十二社:城内、楼内、白灰、后巷、下河、下尾雄、刺仔、院前、下黄、过田、田边、溪仔墘、新兴社、高山陂、西关、林口、下吕、坑边、后山姚、下张、前埔、石路头、山东、路打、宅兜、卢厝堂、下尾许、正阳、顶东、南山、青阳院、过洋、凹仔圩、径口、(内径)、(牛辽)、(圭寨)、(灰窑)、(石壁)、交口、龙潭、新社、后岭、辽安、油沃下辽、半湖、杏仔、龙口等,总人口三万余人。原性祖后裔还衍及云霄的木屐街、乌石坑,东山县的沃仔头、池尾井、深井村,龙海坑田下社,广东省的绵湖、海陆丰、揭阳,肇庆府的阳春市,台湾省的台中太平、顶下茄庄,海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旧族谱记载:原性祖裔孙衍及平阳、高阳、庄乾、新郑、建昌等地,以上地名有待查考)。十五世汝清公之次子尾发公生子原璋公为车田下营始祖,其子孙繁衍漳浦车田下营,原璋公生子五:长、三、五涉居台湾,二、四徙居广东惠州、海丰;三子十五世汝德公(字思立,号希孔,生于元成宗元贞元年,寿五十六岁)子孙世居海澄衙后。
漳州洪氏共有57099人。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9:00:00 +0800 CST  
洪氏源流
来源:Admin | 2009/4/11 | 阅读:
洪氏最早称为共工氏,从伏羲氏时代便被任命为“水官”,也同时具有诸侯的地位。直到尧的时代,因为被尧认定治洪水不力,所以全族流放到幽州,也就是现在的辽宁及河北一带。从此失去了诸侯的特权及水官的地位,全族便改为共氏,时间大约是距现在四千三百年前。


改姓共氏的共工后代,在幽州繁衍日广,逐渐成为当地最大族群。直到距今二千一百年前,为逃避仇家的迫害,而改共氏为洪氏。所以改为洪氏,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纪念先祖曾任水官,就便把“水”益加在共字的旁边,就成为洪氏。


另有一个更切确的说法是:东汉时代,汉灵帝宠信宦官曹节专任朝政,行事乖张,杀害忠良。共氏有一位叫做共普的先祖,适逢在朝任官,不肯屈从,为避祸害,所以改共氏为洪氏,并迁居到敦煌。后来族势日盛,成为当地的望族。因此“敦煌”成为洪氏的堂号。


由上述观察,不管是共工氏、共氏或后来确立的洪氏,其活动的范围大约都在黄河流域。换句话说总是北方的大宗姓,后来在南方的长江流域及闽境更见壮大!其因如下:


一.公元六七七年,有五十八姓军校,随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祖母与伯父陈敷入闽,其中有一位姓洪的军校,洪氏于是开始在闽境落根。


二.唐朝末年,部份姓洪先祖,随王审知由光州固始县入闽。


三.唐德宗年同,十二姓随牧马侯陈渊至金门,洪姓是其中之一。


四.宋元丰元年,先祖中有一位洪廷贤者,任职于泉州南安丰州,北宋亡后便定居泉州。


五.北宋亡后,许多原在福建任官的洪氏先祖,续留南方。


根据以上的原因,洪氏虽然发源于黄河流域,部份支脉却逐渐南迁,终于成为遍及全国的大宗姓。后来另有二股活力的注入,使洪氏在原已鼎盛的族史更加光辉万丈。其一是:唐朝时豫章(也就是现在江西南昌)的“宏氏”家族为了避唐玄宗的讳,改姓为洪。如今江西地区的洪氏裔孙,大都是宏氏的后代。这个意外改变使洪氏更见壮大。其二是:唐末五代时,翁氏乾度公为了避祸,使长子处厚公分姓洪氏,不但开立“六桂堂”的根基,且在历经数个世代传衍后,也增添洪氏为多孙裔,在如此世代相传情况下,不管当年是共工氏、共氏、洪氏、宏氏或处厚公后代裔孙,如今都是洪氏这个大宗族的一员,不但登立全国有数的大姓之地,更是“六桂堂”最大宗姓,也是主要骨干。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9:03:00 +0800 CST  
[寻根]昭穆——血缘关系的纽带
来源:刘子民 撰文 | 2009/10/17 | 阅读:


昭穆是宗法社会里祖宗崇拜的产物,代表着每一个家族子孙的辈序排行,谓之“辈分”,或称“字沿”。凭着这个“字沿”,同一家族的子孙,哪怕迁徙再远,分离再久,也可以确认是否出自同一血脉的族人,并凭此以辈序相互称谓。早先台湾宗亲回乡祭祖,因为年代久远,隔了几代人,族人相互不识,所以见面时首先对堂号,其次便是对辈序。故漳台先民对昭穆的重视程度,决不亚于修谱。即使是不识字的人,对族中昭穆也能琅琅上口;对自己属于哪一辈、“字沿”是什么,更没齿不忘。


昭穆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初期。据《辞海》解释:一、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以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二、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三、祭祀时,子孙也按此种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可见,昭穆是伴随祭祖活动而诞生的,它一出现就具有敬祖敦宗的内涵。


昭穆多以四字、五字、七字一句的诗句为表现形式。每一字代表一辈,所以诗中不能有重复字。诗的作者多是族中贤达。当昭穆制成之后,必须举行隆重仪式,祷告祖宗,辑入谱中,并通告合族,以便子孙命名时遵行,称呼不乱,世系有序。到后世修谱时,昭穆必须入谱,以使来裔世代相袭。这种标示辈序排行的世传昭穆,随着明清时期漳州人过台湾,又照搬到台湾,在各姓氏家族中传承,而且至今相通沿用。例如,漳台两地的紫云“五安”派下黄氏家族,其族谱中都有一则以黄守恭为一世祖的祖传昭穆:“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开国瑞,忠孝本家传。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资元利永贞,谦光乐太平。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五安派”黄氏共同尊行这个昭穆,其子孙不管走到哪里,凭此就能彼此间认祖归宗。


这种用以排行辈序的昭穆,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考其内容,不难发现,作为昭穆的诗句,都含有显祖耀宗,承前启后,教育子孙忠君报国、尊祖睦族、耕读传家之精义。如:诏安秀篆坝里炽昌堂黄氏昭穆:“元钦万国定封疆,亿庶超郡奕世昌。重义兴仁崇政教,荣华富贵耀宗祊。昭明日月乾坤春,珠玉田财大发芳。为官拜相朝天子,金榜标名永代扬。”表明了寄望子孙报效国家,封官进爵,光宗耀祖的思想。漳台清河堂张氏昭穆:“清河衍泽,谟弼有唐,青钱志庆,金鉴留芳。凤徽永式,世德绵长,曲江源远,宁化名杨。文章蔚起,诗书垂香,礽云奕棋,克绍炽昌。”突出了期望子孙勤读诗书,弘扬祖德,光大祖业的志向。漳台平和派翁姓昭穆:“明开昭奕世,礼仪振扬名。攒绪千秋业,延锦鼎显荣。”则把礼仪伦常作为家族传世之宝,教导子孙千秋万世发扬光大。


漳台两地的世传昭穆,有的还是两地族亲共同协商制定,并视为家族的文化瑰宝而长期奉行不违,至今保存完备。漳浦县赤湖镇陈氏大宗“崇孝堂”内,有两副楹联:“锦水荣光增瑞世,丹山仪羽振文明”;“崇德象贤文若武云龙变耀,孝先尊祖迩如遐汗马辉煌”。这两副楹联,皆为赤湖派裔孙,清乾隆年间武进士,澎湖、安平协镇陈宾回乡谒祖所作。经协商,楹联作为漳浦和台湾赤湖派陈姓裔孙的传世昭穆,并与此前祖先的昭穆“道业正均德,兴思敦君国,科文士克荣,日胜敬圣作,秉常长启泰,家声庆裕扩”相衔接。长泰县江都村连氏宗词“瞻依堂”内,也有一对楹联:“国土升华光世德,惟思懋建永昌宗。”系连氏裔孙、光绪二年荣登丙子科台湾府举人连日春所撰。后来,江都和开台连氏家族共同将它编入族谱,作为子孙昭穆,从十二世启用,至今相沿。南靖县庙兜村郭姓和迁居台北的庙兜派郭姓,于清嘉庆十二年(一八○七)续修族谱时,共同商定了从十六世起使用的昭穆:“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一九八三年,鉴于两岸庙兜派郭姓子孙已传到“传”字辈和“家”字辈,而辈序需要延续下去,郭姓家族经协商,续订了“兴学奕世,盛德耀宗”的昭穆,在两岸庙兜派郭姓家族中共同使用。如:
诏安县派江姓:世永文兴彰上国,德长诗礼成大家。芳名历数春秋运,流传后起再挑嘉。


平和县大溪派江姓:承世排次序,宗支衍庆长。耀闾称帝德,祖思万载阳。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9:03:00 +0800 CST  
惠安县洪皓文史研究会成立
作者:方港水 | 2014/4/9 | 阅读:


2014年4月8日,惠安县洪皓文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惠安县霞园社区老人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参加成立大会的有本县区各村社洪氏宗亲代表、南安翁山、晋江英林、厦门、泉州田庵、福州闽侯、三明武平等洪氏宗亲代表。特邀嘉宾有来自江西、甘肃、河南、安徽等省及中华洪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香港、澳门等洪氏代表,有闽南六桂宗亲总会,惠安分会、漳州分会、翔安分会等庆贺团。中共惠安县委会、人大常委会、政协、统战部、民政局、台办、侨联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一、惠安县洪皓文史研究会秘书长洪继明作筹备工作报告;二、中共惠安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江龙先生宣读批文及组织机构名单;三、惠安县民政局副局长李洪山宣读批文;四、授证、授印仪式,由惠安县民政局副局长李洪山授证、授印,会长洪建坤接证印;五、揭牌仪式,由惠安县委常委阮海鹰、惠安县政协原主席庄建辉、洪皓文史研究会创会会长洪梅元、首届会长洪建坤等四人揭“惠安县洪皓文史研究会”牌。六、授牌仪式,有授牌嘉宾阮海鹰、庄建辉、黄惠勇等为几位会长洪建坤、洪梅元、洪永良等授牌。七、嘉宾致词,先后有香港宗亲、福建嘉宏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会会长洪永良先生,海内外洪氏宗亲代表、安徽省金寨县原县长洪维新,澳门宗亲、广东省东莞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会会长洪梅元先生等致词祝贺。最后惠安县洪皓文史研究会首届会长洪建坤先生讲话。会议在完成各项仪程后结束,与会代表、嘉宾合影留念并宴客。
惠安县洪皓文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惠安县洪氏有了一个深入研究洪皓文化、构建与海内外洪氏联谊交流,为着传承洪氏文化、敦睦亲谊,进行洪皓学术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桥梁。

楼主 洪家有女  发布于 2015-12-03 09:04:00 +0800 CST  

楼主:洪家有女

字数:158869

发表时间:2015-12-02 19: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07 08:41:04 +0800 CST

评论数:65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