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高端带你飞——五十位法国导演,五十部法语佳作



楼主最爱的法国极简主义大师——罗伯特·布列松


法国作为欧洲艺术电影的中心,有着太多风格各异、为电影美学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大师和名导。从卢米埃尔兄弟让火车冲进银幕,梅里爱让影像变成魔术,到先锋电影运动(超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战前诗意写实主义,再到战后的新浪潮,法国电影一直自成一体,在美学追求上探索不止,并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这五十个导演是楼主看过并精心总结的,是提升逼格,展翅高飞的一剂必备良药哦!
淋淋说:作为影吧的一员,谈到法国导演可不能就知道个吕克·贝松,谈到法国电影可不应该就知道个《天使爱美丽》,谈到法国演员可不要只认识个苏菲·玛索哦,否则会被吸的,嘻嘻!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2:14:00 +0800 CST  
想了半天,还是排名无先后吧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2:22:00 +0800 CST  


50.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女神张曼玉前夫,法国新生代导演,曾凭借《清洁》一片将张曼玉送上戛纳影后的宝座。阿萨亚斯的作品充满文艺气质,喜欢用手持摄影,营造一种迷离又真实的氛围。他电影里人物的处境与关系往往呈现渐进状态,最终抵达迷茫甚至离析的彼岸。他的作品有着一种对法国电影如今的衰败与尴尬,对人之青春的脆弱与已逝的母题探讨,这很难得。
推荐作品:《赤子冰心》
青春属于满耳框的音符和躁乱不安的生命漂泊,光影及摄影机运动很赞。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2:34:00 +0800 CST  


49.莱奥·卡拉克斯
卡拉克斯作为后新浪潮时期的重要导演,作品在回归经典叙事的同时,依然保留着新浪潮时期的不羁与灵动。爱情作为其作品的重要意象,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不疯魔不成活,是法国人浪漫与极端的综合体。而御用男演员德尼·拉旺与其一生的相伴,让其作品在有着十足的“反类型”味道。
推荐作品:《新桥恋人》
在大银幕上见到德尼拉旺与朱丽叶比诺什在塞纳河上冲浪,在《蓝色多瑙河》乐声中的相拥舞步,整个世界都碎了。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2:51:00 +0800 CST  


48.弗朗索瓦·欧容
欧容的作品我看得并不多,但就看过的几部并综合其同志身份来说,其作品比较细腻与敏感,在多元的心理分析基础上提出对世界与存在的质疑。
推荐作品:《登堂入室》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用文本与观众的互动达至隐欲的高潮。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3:01:00 +0800 CST  


47.阿诺·德斯普里钦
德斯普里钦的《国王与王后》应该算是本年度楼主观摩的法语片最佳了。德斯普里钦从来不吝惜电影时长来将其作品的各个细节做到均衡无误,所谓“娓娓道来”就是这个味道。摄影机几乎充当文本的针脚,冷静,每一针一线都深思熟虑。当然,需要耐得住性子才能渐入佳境。《国王与王后》内容体量大,后劲足,关于存在与环境,关于生死,关于疯癫与理性,关于自由,关于现实的背后。。。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尝的哲学电影。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3:16:00 +0800 CST  
先去洗澡了,回来继续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3:18:00 +0800 CST  


46.阿兰·吉罗迪
阿兰·吉罗迪的同志电影丝毫看不到惯常的矫情与苦情,他只把同性之情、之欲、之思当做最基本的人性状态去勾画与展现。和当代很多法国导演一致,简约、直白、有力。赤裸裸,绝不遮掩,绝不美化,绝不诉苦,绝不乞怜。
推荐作品:《湖畔的陌生人》
同志电影依然可以拍得悬疑,拍得黑色。《湖畔》基本可以看作是一组研究“同性”现象的人类学模型。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3:45:00 +0800 CST  


45.加斯帕·诺
一个把人的主观情绪融入摄影机并做到某种极致的导演。他是一个形式至上的导演,他将摄影机定位成人的眼睛并赋予某种匹配的情绪,比如《不可撤销》中,手持摄影随着男主角的狂怒而天旋地转,随着回忆的美好而渐入平稳。等到《遁入虚无》时,摄影机几乎被完全嵌入男主角的眼睛与意识,观众因此感到了嗑药的幻觉,灵魂的轻浮,回忆的轮转,甚至投胎轮回的具象。他打碎了写实与客观,却提供给观众一种“进入角色”的快感。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7-31 23:57:00 +0800 CST  


44.让-克劳德·布里索
所谓“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用严谨的叙事形式去书写情色,用雕琢的光与色彩去装饰情色,用存在之虚无去透析情色,骇俗却不媚俗。是少说多练版的侯麦。
推荐作品:《上帝啊,真笨!》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0:08:00 +0800 CST  


43.阿布戴·柯西胥
作为突尼斯移民的法国导演,柯西胥为饱暖思淫欲的法国电影带来了一丝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写实的另类味道。法国不只有浪漫,也是一个多民族,多阶级,多信仰冲突的社会场域。这点在柯西胥的《谷子与鲻鱼》,杜蒙的《人之子》以及哈内克的《隐藏摄影机》中均有体现。
推荐作品:《谷子与鲻鱼》
少数族裔的艰难,生存艰辛的强度,在长镜头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0:23:00 +0800 CST  


42.布鲁诺·杜蒙
美国学者保罗·施莱德在《电影中的超验风格》对布列松、小津和德莱叶电影的超验风格做过分析。而出身大学哲学教师的杜蒙跟上述几位导演有类似之处。杜蒙在电影美学上追求真实,最突出的一点是他电影里的故事基本发生在法国偏远的海岸乡村,人物基本是其貌不扬的小镇普通平民,代表了一个最为日常、简洁的真实世界。杜蒙电影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表面淡然前进,人按照精神轨迹自觉行事。好像要发生什么,却感觉也不会发生什么。但就是这种理所当然的表面平静之下,隐藏着爱欲、性欲与杀欲这几种人类最原始的欲望,而且发生得极为自然与平静,毫无因由,这一点克服了普通电影对这几种最基本人性的过度与肆意的渲染与扭曲,它们只是人类最简单的存在方式,无须大惊小怪。另外一点,他的电影有着某种”神迹“的显现,像《撒旦之外》里那个让人死而复生的神秘男人,比如《人啊人》里男主角的腾空而起,杜蒙在一个简洁、真实且日常可触的生活氛围之下,却展现了世界超验性的一面,也就是人所能了解,却无法体验与感知的事,像死亡,像神迹。这点跟德莱叶的《词语》,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如出一辙。而且很少有杜蒙这样的导演,对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如此关注,把对自然的感官摆在明显的台面上,电影里无处不在的自然声音与自然元素,更给这种真实、平静却又超验的世界带来氛围上的基础。
推荐作品:《人啊人》


@smile小孩一个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0:50:00 +0800 CST  
明天继续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1:00:00 +0800 CST  
继续啦继续啦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9:00:00 +0800 CST  


41.雅克·德米
当新浪潮同期的导演作品越来越艰深晦涩的时候,左岸导演雅克·德米依旧在文学性、音乐性与色彩性上为法国歌舞片带来新鲜血液。比如那些情意绵绵的对白,通过略显平淡却绝不喧宾夺主的唱腔通片唱出来,大片的色块运用给世界增添视觉上的清新艳丽,摄影机运动也给节奏增添动感。雅克德米的音舞世界是单纯的,却也融合着政治与社会动向,既诗意又写实(参见《小镇房间》),属于人畜无害的导演类型。
推荐作品:《柳媚花娇》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9:15:00 +0800 CST  


40.阿涅斯·瓦尔达
提到雅克德米,就不能将其与妻子阿涅斯·瓦尔达分开。作为新浪潮老祖母的瓦尔达,作品中有着女性敏感细腻的一面,也有着男性导演大胆创新的特质。敏感体现在其电影中对女性存在状态的多角度展示(《天涯沦落女》《五至七时的奇奥》),创新则表现在其电影的叙事(《短角情事》的双线)、色彩(《幸福》里的色块)以及其标志性的“装置艺术”在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冲击,其晚年的自传纪录片《阿涅斯的海滩》就将老太太个性中的灵动、可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怀与纪念却绝不伤痛的的生活态度通过造型各异的视觉装置传达出来。
推荐作品:《阿涅斯的海滩》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9:35:00 +0800 CST  
以瓦尔达为开端,下面楼主会连续介绍几个法国女导演。法国女导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其它国家无法企及的。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9:37:00 +0800 CST  


39.凯瑟琳·布雷亚
想必大家很熟悉这位法国情色女导演的作品履历。她以女性视角来审视两性关系,情色在这里不再由男性主导,而是女性身体与欲望的自觉式沟通与平衡。性本来就是人的存在属性之一,来自本性深处,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需遮遮掩掩。
推荐作品:《罗曼史》
这恐怕是一部接近布努埃尔的女性心理写实片。虽然极尽挑逗,但冷色调给整部电影带来精神上的圣洁性,用欲望之热与环境之冷对比出情色却不色情的艺术特质。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09:57:00 +0800 CST  


38.香特尔·阿克曼
香特尔·阿克曼本是比利时人。也是电影手册推崇的作者型导演之一。貌似德勒兹在《时间影像》里曾提到她和卡萨维茨,戈达尔等导演的美学风格类似,用一种散发自人的“肉体”而非思维理性的时间顺序,而非动作顺序去排列影像。说白了也就是去取消因果关联的戏剧戏剧,推崇即兴拍摄,表现生活真实。阿克曼的故事片喜欢用固定长镜头,用以客观纪录女性的生存状态(《让娜迪尔曼》),而纪录片则喜欢横向推拉的长镜头,完整纪录空间风貌在时间作用下的细微改变,将时间的流逝与内耗空间化。所以在她的镜头里,除了人,时间与空间均是“主角”(《另一边》《来自东方》)。
推荐作品:《来自东方》
一个西方女性视角下的东方国度。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10:19:00 +0800 CST  


37.玛格丽特·杜拉斯
法国当代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与导演。抛开其文学作品与编剧的电影不谈,其导演的电影作品在左岸众多作家电影里也绝对是独树一帜。杜拉斯不满电影制作中影像第一,文本居次的传统,而将以对白呈现的文本摆在与影像对立的席位,出现画面和声音两个完全分离的表意时空。将所看与所听的地位等同,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A,而画外音却是与A完全无关的B,虽然形成某种现实的暧昧与不真实,却对电影语境的扩大有着不可想象的开拓力度。
推荐作品:《她在威尼斯时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作为导演)
空镜头+《印度之歌》的音效,实验作品,如果能坚持下来并发现点什么,绝对逼格爆表。

楼主 默里奇  发布于 2015-08-01 10:37:00 +0800 CST  

楼主:默里奇

字数:16638

发表时间:2015-08-01 06: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14 11:00:07 +0800 CST

评论数:50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