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苍生大医的故事

孙思邈”这个名字许多人一定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孙思邈被尊称为“药王”。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孙思邈为何立下志愿,要做“苍生大医”?除了著有“人类之至宝”《千金方》之外,孙思邈又为广大医家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警示启迪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孙思邈的故事。从中,我们应当能得到些什么……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08:00 +0800 CST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载,其自幼天资聪慧,“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被人称为“圣童”。当时“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孙思邈“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又目睹民众缺医少药,遂志做“苍生大医”。他刻苦钻研医药典籍,精心医术,“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且禀性清高,不屑入仕,长期行医民间,被百姓尊为“药王”。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09:00 +0800 CST  
孙思邈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甚丰,但如今只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存世,合称《千金方》。《千金方》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所谓“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已经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孙思邈还汲取《黄帝内经》中关于脏腑的学说,在书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1:00 +0800 CST  
苍生大医”的精神影响
“杏林”佳话成为千古美谈,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医学精神。“杏林”所代表的精神,对后世医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孙思邈在杏林精神的基础上,撰写《大医精诚》,专论医德。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1:00 +0800 CST  
医术的最大价值就是救济广大人民的生命,而不是专为某一个阶层服务,不是为赚取名利。投身医术,却唯名利是务,就违背了医之本义,成为“含灵巨贼”。孙思邈认为,医生的培养要重视医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讲了医德问题,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完整论述医德的人。关于大医之风度仪表,孙思邈认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行医之时,“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到病人家中,“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必须将病人病情和痛苦放在第一位,体同身受,万不可傲然自得,欢然自娱。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4:00 +0800 CST  
医术精微难尽,孙思邈强调医生必须谦虚谨慎,“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尤其是医术不得拿来作为要挟病人赚取财物的手段,“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医关乎人命,孙思邈在提出医技和医德兼备的同时,谆谆教诲从医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临危不乱、审慎周详,“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5:00 +0800 CST  
孙思邈之所以以“千金”二字命名他的医学著述,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可见,他将人的生命放在首位,远超过外在的物资利益,而医学即是人类生命的保护神。有些学者认为《大医精诚》,是阐明医术与医德的辩证关系。“精”是《论语·乡党》“食不厌精”,是要求业务精通细致,精益求精。“诚”是《礼·乐记》“著诚去伪,礼之经也”,是指医德的真诚者实。孙氏强调这两者,必须兼而有之。不精则必然“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不诚则是“含灵巨贼”,反足以置人于死。只有“勿避险巇,一心赴救”之诚,才是“苍生大医”。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6:00 +0800 CST  
中医几千年来,绵延不替者,医术与医德,也就是“精”与“诚”一直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中医不是以先进的医术促进了医学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而是凭高尚的医德,鞭策医术的提高而造福广大人民。两者相互因果、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使整个中医事业的德泽常存,从而证明了孙氏“精诚”论点在中医事业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苍生大医”的医术传播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8:00 +0800 CST  
孙思邈历经隋唐两代,是一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家。然而他不慕名利,以医生为终身职业,长期生活在民间,行医施药,治病救人。他通经博史,善谈庄老,兼好释典。他认为人的生命神圣,医学的要义是“济命扶危”。我国古代始终将“人”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视天、地、人为“三才”,《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萧纲《劝医论》中亦言:“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孙思邈深受此种思想影响,其云“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并将保卫神圣的生命作为医学和医生的全部要义,他引用扁鹊的话说:“人之所依者,形也;乱于和气者,则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19:00 +0800 CST  
孙思邈积累80余年的医学经验,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千金要方》30卷,收入明《正统道藏》,称为《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孙思邈晚年的著作,作为对《千金要方》的补充,内容涉及本草及临床各科,尤以本草、伤寒、中风、杂病、痈疽的论述最富特色。孙思邈作为一代道教医学大师,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医学思想和成就。比如为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不仅要根据病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和症候的轻重、缓急,制定并采取合适的治疗原则,合理用药,还应该考虑水土、气候及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势利导和因时、因地、因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三因制宜”原则,形成了处方用药以“备急、方便、实用”为特色的临床治疗学思想。他一生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对病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长期巡诊四方,考察风土人情、采集药材、炼制丹药,不断开阔视野,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并在实践中多有创见。他将医学指向救世济民,重视医者的实践创新能力。千百年来,孙思邈不慕名利的高尚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流传不衰,影响深远。

楼主 hu炎黄子孙  发布于 2019-02-26 21:20:00 +0800 CST  

楼主:hu炎黄子孙

字数:2767

发表时间:2019-02-27 05: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12 22:31:27 +0800 CST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