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不为人知的战斗——晚清中法战争

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所以无论从当时的战场实际情况来看,还是从法国国内的政治情况来看,法国根本不存在打不下去的情况。
反观清廷,自从法军在越接连获胜之后,原本宣战时的盲目乐观情绪已经被彻底扫空了。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
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廷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颁发了停战诏令。

楼主 风虎云龙会京华  发布于 2018-05-04 08:32:00 +0800 CST  
法国在三年中法战争中的军费开支大约是1.5亿法郎,在谅山远征前(1884年年底)法国议会倒是做出了一个庞大的拨款计划,要拨款3.8亿法郎,但并不是一次性给出,而是分批到账。谅山远征时法军到账6000万法郎,这笔金额足够法军使用很久了。下面是法国海军的开销,9个月花掉1000万法郎而已。对于每年军费将近8亿法郎的法国来说,这真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数字(当然拨款3.8亿有些多了,所以反对党不满意嘛):



楼主 风虎云龙会京华  发布于 2018-05-04 08:36:00 +0800 CST  
作为农业国家,清国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调动军队、在所有沿海地区加强警备、修驻防御措施的花销更是惊人。根据张之洞汇报,中法战争三年期间,在非战区的广东省其用于战争的军费开支就达到2500万两(相当于1.8亿法郎),而广东省一年财政收入不过4、500万两白银,不足之处都要靠向外国借贷解决。期间其他各省为了满足朝廷征调需要也是筋疲力竭,四川拨付400万两(约3000万法郎),云南每年150万两(1100万法郎)等等。
因为开支浩大南京、贵州、福建、云南等省全部“兵饷不敷”,后清政府要求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出钱,这些省干脆连交都交不出来。
面对这一情景,清政府只好对外借债1760万两(约1.3亿法郎),地方上也自行借债,闽浙总督左宗棠就借了395万两。
要知道作为农业国,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万两(6亿法郎左右),中法战争的军费开支实在不是清国所能承受的。法国陆军只需要集中精力攻击北越,海军随意驰骋即可。清国却要处处设防,担心法国海军进攻广州、烟台、大连、旅顺等地。

楼主 风虎云龙会京华  发布于 2018-05-04 08:37:00 +0800 CST  
因此清国在三年中法战争上的投入一点也不比法国少,甚至很可能大大超出法方。这一点其实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就有所体现,清国的战争开支超过劳师远征跨越半个地球的英国军队。
中法战争期间法德、法英关系还算平稳,法国人尚可以咬咬牙拿出几亿法郎军费,但大清却真的要被拖垮了。
至于德国参与“调停”,是因为清国外交官曾纪泽专门找了德国人,军机处幻想“德国向与法有仇”以为德国人会帮助自己。却不知德国早就改变外交政策了。俾斯麦对清国此举的反应是约见法国大使,表态支持法方,并建议法国增兵……
后期英国、德国、美国都想借“调停”捞取好处,不过法国最后还是选择接受英国“调停”,因为在东亚,德国和美国的“调停”都没什么用,一切还是英国说了算。
此外,法军占领澎湖、台湾导致清国高层严重动摇。因为越南不过是外藩,澎湖、台湾却是中国领土。中国无法承受为保卫越南而丧失台湾的代价。所以清廷才会下这样的圣旨:

“现在桂甫复谅,法即据澎湖,冯、王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益无把握;纵再有进步,越地终非我有;而全台隶我版图,援断饷绝,一失难复,彼时和战两难,更将何以为计?”
清廷不认为正面战场的“大捷”(其实也没怎么大捷)能够挽回澎湖、台湾丧失的损失。

楼主 风虎云龙会京华  发布于 2018-05-04 08:40:00 +0800 CST  
大清外战接连失败的根子不在枪炮而在思想、体制,不改变这两点李鸿章来了也没用。甲午一战李中堂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北洋水师在物质层面尚可一战,在思想和体制方面同样不堪一击,被明治日军打的溃不成军。武器低劣的日军拿着清军遗弃的正牌克虏伯、毛瑟枪喜不自胜山呼万岁。
其实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的思维算是比较接近现代人,好歹知道洋人的战斗力是大清的N倍。而清流张佩纶之类就没法提了,基本上还处在靠古代典籍指导作战的层次,津津乐道汉朝、明朝在越南的作战经验,并试图以此打败法国人,幻想敌人实力很弱,只要敢打敢拼就能取胜。实际纯属驴唇不对马嘴。清流们谈起世界大势、原则、气节一个比一个溜,嘴炮技能满级。真到了前线表现一个比一个丢人。因为他们大多只是书生而已,根本没打过仗,打完都清醒了,从这一点上看他们和耆英差不多,当年“卖国贼耆英”可是妥妥的主战(剿)派。
当然换李鸿章上也强不了多少,朝廷还一度有送李鸿章去越南的打算,李鸿章也是溜了。因为1883年《顺化条约》签订之后从政治上看越南战争已经不必再打了,1884年法军攻克北宁,清军溃散之后,从军事角度上看越南战争也没必要再打了。
镇南关大捷又如何,收复谅山又如何,拿出越南地图看一看。这里距离北部重镇河内还有多远?距离越南首都顺化还有多远?距离法军大本营西贡还有多远?
而且进入平原之后法军海军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大炮、侦查、医疗、通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可以充分施展。清军连宣光都夺不下何况北宁、山西、河内?河内都夺不下何况500公里之外的顺化?清军是没有可靠海军的。所以李鸿章第一时间就认识到不可能取胜,满足于以越南宗主权换取不赔款。只不过清流不知道法军实力,还在幻想着用木质蒸汽船闪击1000公里之外的西贡呢。

楼主 风虎云龙会京华  发布于 2018-05-04 08:42:00 +0800 CST  

楼主:风虎云龙会京华

字数:25596

发表时间:2018-05-03 17:5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2 23:58:12 +0800 CST

评论数:13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