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思 - 从中国的大国崛起和近年来的天顶星科技聊起

这个问题同样是一个人类的终极问题,涉及到物理、宗教、神学、哲学、唯心、唯物、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神经解剖学等等,也涉及到对濒死体验和轮回现象的研究,还要理解现实究竟是什么,意识究竟是什么,记忆是怎样工作的等等等等。

在前面其实我已经提到过了“不但宗教的话题不能避免,玄学和灵魂也将会被扯进来,越是深入,就越是要面对这些是是而非的问题。”但是,其实我是在有意的并暂时的回避灵魂这类是是而非的问题,不是因为现在不能面对,而是因为涉及的内容实在是太宏大太深入了,很难通俗有趣的讲出来,现在在国内,基本上没有任何课本或科普读物会涉及到这么深奥的讨论,绝大多数都是在讲皮毛而已。

我要感谢大家的回贴,对于大家在回贴中提出的问题,很抱歉有些细节问题我暂时没有给予答复,不是不答复,而是因为每一个疑问要想解释清楚的话,就必须得展开来谈,一展开的话,就必然与我的构思有冲突,有些是作为铺垫的,有些需要尽早讲,有些得晚点讲,但是一旦开始回答了,就停不下来了,所以我还是先按照我的思路来写,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问,其实网上有更为专业、详细的讲解,我也会在后面尽量一一的解答的。

@shenjinchang, 很感谢你这么的信任我,今天我就打乱自己的思路,破例来面对你的这个终极问题,给你一个说法,但是不会是全部,之所以现在可以回答你,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铺垫,但是还有很多的内容必须得等我先打下基础再来讨论。而且我还要说的是,我仍在强调的是我会来面对你的这个终极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给你一个最终的、一劳永逸的、永恒的终极答案,如果你真的相信我能给你一个最终的、一劳永逸的、永恒的终极答案,那我就不是“楼主”了,我就成为“教主”了,哈哈,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给你这样的终极答案,我只能告诉你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学界主流的观点是什么,我自己相信的是什么,而且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在从各个学科逼近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6:00 +0800 CST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相信好人死后会进入天堂,坏人死后会下地狱。其他的宗教则通常视死亡为变迁,人死后会生存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或者是转化为地球上的另外一个生命。
有没有发现,所有这些信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肉体只是灵魂的载体,灵魂是不灭的。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6:00 +0800 CST  
从科学的角度呢?
我们首先得来思考一下,会有某些难以捉摸的物质使你成为你的么?通过上面对物质的一层一层的剥离我们知道了,在存在的最小层面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原子构成的,地球回收原子已有几十亿年了,碳从树木移至海洋,移至我们身体的细胞,甚至死人的原子也得到了回收利用,这意味着你骨头里的某个原子,有可能曾经属于秦始皇的头发丝。这种回收并不只发生在原子层面上,每个人都在细胞层面上不停地自我重建,人体有50万亿个细胞,每小时大约产生10亿个新细胞,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身体大部分细胞都不会超过10岁,细胞代数学说(亦称细胞分裂次数学说)认为,人体细胞相当于每2.4年更新一代。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使你成为你的因素,并不仅仅在于你身体里面的那些个无限数量级的原子和细胞。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6:00 +0800 CST  
我们这个世界看起来需要有两套理论才能够解释,一套是牛顿和爱因斯坦建立起来的经典物理学,适用于宏观的物体,小到我们身边的事物,大到宇宙中天体的运行,都能够很好的预测,能够利用我们已经发现的经典物理定律;另外一套则是量子力学,适用于亚原子级别的粒子世界,在量子世界里面,宏观的经典物理学不再起作用,但是量子理论却能很好的解释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并被量子物理实验反复的证明着。所以说,量子效应应该没有办法来适用于宏观世界,与活的有机体似乎更“风马牛不相及”。前者通常只在亚原子级别被观察到,出现在高真空(指压力在1×10-3 到1×10-6毫米汞柱范围内的真空)、超低温和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而后者则安静地栖息于温暖、混乱、不受控制的宏观世界中。
现在,为了回答这个终极的问题,在进一步深入下去之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量子理论与宏观世界的关系,具体的说,是量子效应与生物界之间的关系。因为通过对大自然的某些生命现象更为深入的研究使我们改变了我们对于量子理论与宏观世界关系的认识,至少是与生物界关系的认识。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7:00 +0800 CST  
神马,又要重新认识?每一次重新认识,就意味着一次冲击和颠覆,这次要颠覆的又是什么呢?

呵呵,这次是你再熟悉不过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什么好颠覆的呀?高中的生物课上不是已经学的很明白了吗?当时,还经常考满分呢,不信我们再来复习一遍吧。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指叶绿体在阳光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定义如下: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20%左右。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在于,课本上并没有告诉你科学家在光合作用中发现的奇怪现象。

这个奇怪的现象是: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和细菌叶绿素能够将太阳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反应中心(molecular reaction centers)转换成化学能量,其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整个过程中速度是关键,太阳光能量转移是在瞬间发生的,所以只有极少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光合作用是如何在瞬间实现的长久以来一直是个谜。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叶绿体是如何将光子的能量高效的变成化学能的。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7:00 +0800 CST  
我们刚才讲到了,让科学家感到惊奇的是:通过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和细菌叶绿素能够将太阳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反应中心(molecular reaction centers)转换成化学能量,其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整个过程中速度是关键,太阳光能量转移是在瞬间发生的,所以只有极少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光合作用是如何在瞬间实现的长久以来一直是个谜。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叶绿体是如何将光子的能量高效的变成化学能的。

关于叶绿体内部的细节和光合作用过程的详细描述我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教科书上讲的已经足够详细了,主要是太复杂了,一时半会儿讲不完。

简单的说,我们只需要明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能工厂,人类能源的90%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还为大气带来了氧气,使需氧生物得以生存,其能量转化的过程为:光能→电能→不稳定的化学能(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稳定的化学能(淀粉等糖类的合成)。
在叶绿体里,有吸收光的“天线”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传统的理论认为,当太阳光的光子被叶绿体内吸收光的“天线”色素捕获后,这些光子会增加电子的能量,形成赋能电子,学术上称为激子(由于吸收光子在固体中产生的可移动的束缚的电子-空(穴)子对),激子把能量从一个分子传到另一个分子,一直传到反应中心。

现在问题来了,来自太阳光的光子随机的到达叶绿素分子和分布在每一叶片的细胞里的其他吸收光的“天线”色素上,以及所有光合作用的杆菌属里,按照我们目前所理解的自然界的自然选择法则和能量守恒的法则,光子是随机的被“捕获”,又随机的从一个分子传递到另外一分子,一路上都应该是任意的、无向性的跳跃。这样的话,只有最终能够顺利的传递到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的能量才能被转化,其效率一定不会很高。但是事实却不是这个样子的,科学家发现其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而且太阳光能量转移是在瞬间发生的,所以只有极少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这么说的话,如果光子的能量被保存下来,它就不再具有随意性。它会被规则地导向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后者则最高效的利用它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糖类。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7:00 +0800 CST  
对于这个谜团,现在我们终于有了重大的进展,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格雷厄姆·弗莱明(Graham Fleming)教授首次记录并量化了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纠缠。研究表明,在绿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中,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效应的一种自然属性,量子纠缠能够在一个生物系统中存在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大量FMO复合物(FMO是绿硫细菌的一个分子聚合物,被认为是研究光合能量传递的模式分子)中发现了量子纠缠存在的证据,这些纠缠的持续时间一般为几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即10的12次方分之一秒),并会持续穿过大约30埃(1埃等于一百亿分之一米,相当于一个氢原子的直径)的距离,直到激发能被反应中心捕捉到。这是科学家首次在真正的生物系统中捕获和量化量子纠缠。研究人员同时表示,这个持续时间很长的、非平衡的纠缠也会出现在如紫色光合细菌LH1和LH2等更大的捕光化合物中;而更大的捕光化合物也能够制造和支持更多的激发能来获得更多样的纠缠状态。该研究团队还发现,量子纠缠持续地存在于离散的捕光复合物的分子之间,而且温度对纠缠程度的影响微乎其微。在量子信息领域,温度通常被认为对纠缠等量子特性非常不利,但是,在诸如捕光化合物的系统中,量子纠缠或可免受温度升高带来的影响。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7:00 +0800 CST  
备注:
在这里,我必须要提醒大家一点,如果感兴趣的同学深入研究下去的话,会发现网上有一种量子相干的解释,并且以类似波的干涉来描述其过程,我必须要指出的是,这种量子相干的解释实际上是对格雷厄姆·弗莱明(Graham Fleming)教授在论文中和讲话中所提及的量子相干的误解,大错特错的认为量子相干是量子波的干涉。实际上,量子相干性,或者说“态之间的关联性”最早出自爱因斯坦和其合作者在1935年根据假想实验作出的一个预言,实际上就是指量子的纠缠态。

还有一个遗留的问题:
对那些依赖光合作用的生物而言。有量子纠缠的参与似乎更为有利,但这种利用量子效应的能力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么?还是说量子纠缠仅仅是某些分子结构带来的意外的副产品?
现在来看,我们并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自然选择会偏爱量子纠缠,“几乎所有光合作用生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办法避免被光灼伤,很少会有光照不足的时候,那它们在进化时为什么会冒着生存压力去选择提升光捕获效率呢”? 弗莱明教授同样认可这种怀疑,这种怀疑显然对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是非常不利的。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8:00 +0800 CST  
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中的量子效应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理解自然界是如何在分子系统间传递能量,以及是如何将此能量转化为可利用形式的。从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传递能量的光合技术是大自然最令人神迷的才能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学着模拟这个过程,就能够实现人造光合作用,从而有效地把太阳能转化为清洁、高效、可持续且碳中性的能源。

但是,我们的这个贴子里面讨论的真正目的只是要向你证明,量子纠缠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实验室的实验中,量子纠缠现象同样会出现在生物界,同样会作用于生物界中,到目前为此,至少证明了是出现在植物和微生物的光合作用之中。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8:00 +0800 CST  
转载一段:

光合作用并非自然界中量子效应的唯一例子。比如,这几年研究者们已经了解在某些催化酶的反应中,质子从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移动,出现了量子力学上的隧穿现象,即一个粒子通过能量势垒而非聚集能量来移动位置。有关嗅觉理论的一种争议认为,嗅觉来自分子振动的生化感应,这个过程包括气味分子和鼻腔中的接收器之间的电子隧穿现象。

最新的研究表明,连鸟类如何通过感知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和飞行的路线,都可以用量子效应来解释。
这又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生物学谜团,这个谜团就是一些鸟类如何通过感受地球的磁场来导航?
我们知道,鸟类的磁性传感器是由于光线刺激鸟的视网膜而被激活。研究者们目前对此机制的最理想的猜测是,每一个注入的光子所储存的能量产生一对游离基,即反应极强的分子,这对游离基分别带有一个孤电子。每一个孤电子本身具有角动量,或叫自旋,由磁场来再定位。当游离基分离时,一个孤电子主要受到附近原子核的磁力影响,而另一个孤电子离原子核越来越远,只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不同的磁场改变了两种有着不同化学活动的量子状态下游离基的配对。
牛津大学物理学家西蒙·本杰明(Simon Benjamin)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一种状态下,鸟类视网膜细胞中某种化学物质是合成的,但在另一种状态中则不存在。“其集中效应反映了地球的磁场定向。”这种看法的可行性已于2008年在一次仿真光化反应中得到了证实,在那次反应中,磁场影响了自由基对的寿命。
这可能仅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点点蛛丝马迹,探索量子技术的路还很漫长。
本杰明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单个光子吸收产生的两个孤电子存在于量子纠缠状态:这种形式的相干性中,无论游离基分开的多远,一个自旋的导向与另一个自旋相互关联。在环境温度下量子纠缠状态通常比较微妙,但研究者们计算出,在鸟类的方向判断中它可以至少保持几十微秒,比在目前可能有的仿分子系统中保持的时间要长得多。
这种量子辅助的磁感应分布广泛。不仅鸟类具有,某些昆虫甚至一些植物都对磁场表现出生理反应。比如,蓝光对开花植物拟南芥成长的抑制,受到了磁场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磁场也可能利用自由基对的机制。但是,为了确实证明其工作机制,本杰明表示:“我们需要理解有关的基本分子,然后再到实验室去研究它们。”

也许,我们很快就会有一门新的学科出现,量子生物学。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8:00 +0800 CST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量子纠缠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实验室的实验中,量子纠缠现象同样会出现在大自然和生物界,同样会作用于大自然和生物界中,植物和细菌的光合作用并非是唯一的例子,鸟类通过感受地球的磁场来导航,气味分子和鼻腔中的接收器之间的电子隧穿现象都是有力的证据。

那下面我们自然就要问了,量子纠缠会出现在人体的细胞之中吗?量子纠缠会作用于人类吗?这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灵魂”又会有什么关系?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8:00 +0800 CST  
接着上面的问题:量子纠缠会出现在人体的细胞之中吗?量子纠缠会作用于人类吗?这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灵魂”又会有什么关系?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还得重新认识一下细胞内的某种结构,再来一次颠覆,呵呵,一说到颠覆,大家可能都已经烦了,还要再颠覆吗?还有什么不能颠覆的吗?你还有什么别的本事吗?哈哈,现在说颠覆还真是客气的,后面再来可就是直接摧毁了。

要说颠覆也不太准确,还是用深入学习这个词吧,因为这根本不怪我们,书本上讲的太浅了,科普的资料也太少了,有的话也不深,太深的学术论文又都钻到牛角尖里面去了,太枝节单调了,太多数学了,看都看不懂,和我们的大脑根本连接不上,别担心,总有人要做这件事,我现在就试着来把他们连接起来,这里需要掌声鼓励!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8:00 +0800 CST  
我们要深入学习的细胞内的结构就是“微管”,初中和高中生物课上都学习过的,先来复习一下吧:
微管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的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5nm,是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支持和运动有关。纺锤体、真核细胞纤毛、中心粒等均系由微管组成的细胞器。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辅助细胞内运输。

完了?完了,真没有了?真的,应该差不多就这么多吧。

可还真不止这么多。。。

细胞中的微管,学名细胞骨架微管,简称MT,请先来看看近年来对MT的研究发现:
MT外径约为25nm,内径约为15nm,长度约为10一10nm,在神经轴突中可长达几个厘米。MT蛋白以a8二聚体形式(长度约为 8nm)头尾相连的方式聚合而组成原丝纤维(protofilament)。MT就是由13根这样的MT蛋白原丝纤维螺旋盘绕而成的中空桶状管。MT蛋白aJ3二聚体存在两种构型:a构型、B构型。MT中空体积内充满了液体水。

太学术化了,和我的大脑连接不上,好吧,这段就告诉你微管里面有水,咔咔,这回接上了。

MT是细胞骨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神经细胞内含量丰富,是细胞组织和信息处理的中心,调节和控制细胞活动,同时维持细胞结构的稳定性并向靶细胞器提供运输通道。

这段的重点是MT在神经细胞内含量丰富,是细胞组织和信息处理的中心。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9:00 +0800 CST  
接下来,接下来我们必须要感谢一大批可爱的科学家,正是他们前扑后继的默默的研究工作,才把我们带的这么远,让我们有那么一点儿机会,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希望得以以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思维来面对“灵魂是否不灭”这个人类的终极问题。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正在一步一步的逼近。。。

Umezawa等在1967—1979年之间,基于量子场论研究大脑的单细胞和多细胞,提出在脑细胞里,存在着具有完整排序的量子动力学自由度的空间分布。对于多个脑细胞的系统,他提出了一个关于量子动力学自由度空间分布改进的物理模型;

Roger Penrose于1989年在《The Emperor's New Mind》一书中用某些章节探讨了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量子规律的可能性;

接下来。。。

Del Giudice等考虑到水分子系统存在电偶极子,运用真空自发破缺的量子规范场论,得到MT的理论半径约等于15nm,该值与经验值一致;

Jibu等(日本国际研究小组 )基于腔QED理论 ,提出MT中水分子系统可产生超辐射;

Sataric等研究了MT管壁电偶极子链和管内水分子电偶极场相互耦合;

Mavromatos等由MT管壁电偶极子链和腔QED,探讨了MT管中可能存在的量子计算和信息处理;

Penrose Hameroff提出了“Orch—OR”模型,即目标收缩—管乐队模型。认为在脑神经元中的微管系统起着一个量子计算机的功能 ……

总之 ,基于量子场论 ,微管中的水分子系统可存在自由电偶极子激光一类的电磁集体辐射。此外,基于腔QED,微管中的水分子系统可能按量子力学的演化(运算)规律建立起有关量子的逻辑门,从而做出适当的量子计算。

当然这每一步都是积淀着这些科学家们数年的默默的研究和心血,他们都留下了很多有名的学术论文,为了接地气,我们就不再一个一个的深入下去了,现在这些还不够有说服力吗?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9:00 +0800 CST  
一下子讲了这么多,下面终于要到关键了!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9:00 +0800 CST  
我们关于大脑工作的经典理论认为,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大脑的大部分感受,是一组单个神经元的集合。当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后,它就会在一个突触处发送信号给下一个神经元,这样进而引发那个神经元的激发,那个神经元又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激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神经元被激发,就会触发邻居的激发,进而发送信号给整个大脑,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是有迹可循的,进而构成人脑的整个神经网络,很多人相信人类的意识、记忆、情感等就隐藏在这个无比复杂、无比庞大的神经网络之中。

但是近些年来,这种经典的大脑工作原理的理论频频的受到临床医学和神经外科学的挑战,争议最大的当属切除一半大脑的手术,听起来有点疯狂,但世界各地的外科医生已经成功的作了几百次这样的手术了,中国也有不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手术对于患者的性格和记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大脑可是被整整的切除了一半呀,什么叫没有明显的影响,就是说病已经彻底治好了,没啥后遗症,是吧?

解。。。解释,谁说不能,“转移了”,嘿嘿,“被切除的一半大脑的功能、记忆啥的都转移到另一半上去了”

呵呵,先不要笑,这个看似太忽悠水平的解释确实出自脑科学专家的口中,好,那为啥转移了呢,哎呦,这我可回答不了你了,本山大叔也没说过为啥呀?

事实是,关于大脑工作的经典理论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医学手术,就更没有办法解释了,我们可以理解说无数个神经元经过外部如视觉、情感的反复触发后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无比复杂的神经网络回路,构成了人的情感体验、条件反射或记忆等,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为啥子无数个神经元被切掉一半后却对患者的性格和记忆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脑科学家们研究大脑研究了几十年,好像研究出了点眉目,有一大堆的理论,解释了很多问题,构建了很多原理,到头来却发现,原来啥都没研究出来,还是一片空白,真是有一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呀!

这还不算诸多神秘现象如心灵感应、第六感、通灵、濒死体现和轮回等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29:00 +0800 CST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幸运的是,通过上面对人脑的神经元细胞的微管结构的研究我们发现,原来大脑的神经细胞中是可能有量子计算的基础存在的,那我们进一步就可以想到,整个大脑估计有1000亿个神经元,另外有10至50倍于神经元数目的神经胶质细胞,这将是一种多么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啊?也许,我们很快就能建立一个关于大脑工作原理的新的理论 — 大脑工作的量子生物学计算与纠缠理论。而且,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确实有一大批科学家正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一定不能落后呀!

现在还不能确定的是,是计算机科学家先制造出可以实用的量子计算机来解决脑科学研究中的问题,还是脑科学家先研究清楚大脑工作的量子生物学原理进而制造出可以实用的量子计算机。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30:00 +0800 CST  
无论如何,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脑细胞中的微管系统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一种简单的细胞结构,微管系统更像是一片丛林,是细胞组织和信息处理的中心,成了细胞的机载计算机,在分子层面上处理信息,凭借其量子计算的基础,很可能进而使单个脑细胞和整个大脑形成一个整体,让大脑成为了一种强大的量子计算体系。一旦我们搞明白并接受了这种大脑的量子生物学原理,我们就要了解其运作方式根本不同于普通电子计算机,这种量子计算机微观组件之间的沟通,凭借的是我们之前讨论过的量子纠缠。举个例子,如果大脑的一边有神经元活动,它就有可能通过量子非局域性耦合到大脑的另外一边,与大脑另外一边的神经元联系起来,尽管它们物理上是相互隔开的,这样的话,一个脑细胞里的微管系统内的变化,瞬间影响到另一个脑细胞里的微管系统,换句话说,大脑一边的活动,就瞬间影响到了大脑另外一边的活动。

不过那并不尽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全部,根据我们会在后面探讨的量子理论,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即使在真空里,都能够容纳信息,那么如果在宇宙巧夺天工的结构里存在着量子信息之间的传递和沟通,就不会像我们在经典物理学中所认识的那样,它们不需要靠某种介质来传播。在宇宙这一边发生的事情,通过量子纠缠,可以瞬间影响到宇宙的另一边,这是否就意味着脑细胞微管系统能够与宇宙中的某种结构进行纠缠,微管里面的量子信息能够与大脑外的宇宙纠缠在一起呢?那么,就如同两个脑神经细胞可以纠缠在一起一样,人类的意识不但在大脑里面由神经细胞纠缠在一起,并能够逍遥存在于宇宙间,而构建我们灵魂的是远比神经元更为根本的东西,它们产生于宇宙最为基本的结构之中,意识或其直接前体 - 原意识就一直存在于宇宙间。

这一切会使人想起佛教和印度教的信仰,意识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许充斥了整个宇宙。

如果意识是个量子过程,那我们不但能够解开临床医学和神经外科学遇到的难题,还能够解开濒死体验所发生情况的谜团,比如,病患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停止了流动,病患脑细胞里面的微管失去了其量子状态,但是在微管里面的量子信息并没有被破坏,它只是消散到了宇宙中。如果病患复苏,苏醒了,这个量子信息就会回到微管里,于是病患就会说,我有了一次临死经历,我感觉飘出了自己的肉体,看到了白光,看到了隧道,看到了死去的亲人,要是病患没有苏醒,患者死了,于是就有可能这个量子信息就存在于体外,或许就成了不灭的灵魂。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30:00 +0800 CST  
这种灵魂是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信息被连线到宇宙的说法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大脑的量子生物学研究同时起步,虽然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给予其致命的打击,反而随着对量子生物学现象研究的不断突破,证据不断,且有了更多人的支持,新出现的证据也从不同的角度在一步步的慢慢检验着这种说法。

如今,这种说法已经发展成了无非就是对灵魂不灭进行科学论证的理论,甚至被很多人用来解决诸多神秘现象如心灵感应、第六感、通灵、濒死体现和轮回等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现在的状态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给予这种观点致命一击,其生命力却反而越来越强,与宗教和其它神秘学的观点相比,也无疑更为理性更为进步,那倒不如让我们暂时留下这样一种对“灵魂是否不灭”这一人类终极问题回答的可能**。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30:00 +0800 CST  
@xikeerokok 301楼 2013-02-19 15:54:00
楼主,我是来看干货的。量子世界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但目标定位于初级的同学们。量子生物学也是最近两年来前沿很热门的话题,确实可以给大家普及下。你可以慢慢更新,我这里求你写一下大纲,看看什么时候能联系到天顶星科技去。因为我手里掌握的资料是黑科技最近在井喷,以往被各国政府藏的严严实实的东西纷纷拿出来,见光了。我十分不解背后的动机,我的分析是两种,一,三战近在眼前,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维......
-----------------------------

多年在论坛潜水,我最大的感触是其实民间是自有高人在的,不瞒您说,我也有同感,所以才有了前面2012的那一段,后面才引出了我多年的学习、研究和思考,本意其实也是抛砖引玉,现在这个贴子中应该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科普爱好者和有好奇心的同学,说不定也有很多大神在呀,要说联系天顶星科技,其实从一开始不就已经联系上去了么,所以有料就快点拿出来给我们一起分享、学习、分析一下吧,我这边的内容也会同步继续下去的。。。

楼主 顶级插班生  发布于 2013-03-26 23:30:00 +0800 CST  

楼主:顶级插班生

字数:57320

发表时间:2013-03-27 06: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19 10:05:03 +0800 CST

评论数:17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